卢卡奇
论卢卡奇(早期)历史唯物主义观
论卢卡奇(早期)历史唯物主义观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卡奇在其早期的作品中提出了他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这一观点对于理解卢卡奇思想的发展轨迹以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在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中,他强调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性和动态性。
他认为,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而这些形态的变化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
从而,卢卡奇强调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指出它们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卢卡奇还强调了超结构对社会基础的影响。
他认为,意识形态、文化、法律等超结构因素对社会基础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而这些超结构的变化又是由于社会基础的变化而产生的。
卢卡奇的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有所不同,他认为,超结构对社会基础的制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变化的。
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还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变自然、改变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而这种实践活动又是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并在历史条件的变化中不断发展完善的。
卢卡奇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动力。
卢卡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还表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反思上。
他试图摆脱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卢卡奇试图从人的角度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使其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的发展规律。
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他不仅强调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性和动态性,而且试图从人的角度重新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其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的发展规律。
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Georg Lukács)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而他的物化理论是他最为人称道的思想之一。
物化理论是他在文学、哲学、政治和社会学领域中的许多著作中所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卢卡奇的思想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物化理论。
在卢卡奇的理论中,物化被定义为对人的异化和固化,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被迫将自己的劳动力和生产力作为商品交换,从而使他们的劳动力和生产力被异化和固化为一种商品。
这使得人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而变得像是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物品所控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变成了不再具有自主性和主体性的“东西”,即物化。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心理现象和文化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渐渐地失去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财富和权力的追逐。
这种追逐常常会导致人们变得冷漠、自私和利己主义,从而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人性的发展。
在物化的社会里,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和商业化,人们更倾向于追求“流行”和“时尚”,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和美感。
这种状态导致了今天社会的“自我的失落”和“品位的萎缩”。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一个描述,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决心。
他希望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能够唤起人们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不仅会导致人们的灵魂受到伤害,也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在这一点上,他和一些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如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者有着相似的看法。
与一些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同的是,卢卡奇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结果。
在他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认为可以通过阶级意识的唤醒和社会变革来实现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自由。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研究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研究卢卡奇(Georg Lukács, 1885-1971)是20世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尤金·昂内斯科的学生和理论传人。
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哲学领域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物化思想方面。
本文将对卢卡奇的物化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学批评中的意义及影响。
一、卢卡奇的生平及思想背景卢卡奇出生于匈牙利,他早年曾留学德国,深受黑格尔哲学和康德哲学的影响。
他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后来留学德国,在慕尼黑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在德国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深深吸引。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批判,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指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和方向。
在20世纪初,卢卡奇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和哲学家,他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观点应用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提出了“物化”(reification)这一重要概念,并将其应用到文学批评和社会分析中。
他的这些思想对于当时的文学理论和社会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物化思想的内涵和基本观点卢卡奇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了“物化”这一概念,他将其视作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与产品、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是对劳动过程和商品关系的一种异化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发生变异,被异化和固化。
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扭曲和扭曲,是劳动和社会关系被异化为商品和资本关系的结果,人的创造性和个性被压抑和掠夺,劳动过程被抽象化和分化,人的劳动被剥削为商品,而商品则支配人的生活和社会关系。
这种物化现象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也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三、物化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学批评中的意义和影响卢卡奇提出的物化概念对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创作背景
代表理论:物化理论
•卢卡奇最早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概念,物化是商品中人与人 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是资本主
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具体表现: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们劳动分工日益精细化,劳动局部分工愈加趋向合理 化。产品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日益合理化、专门化的商品的局部的组合。 2、人变得现实化,机械化,物质化。 3、无产阶级对象化,丧失了制造创新的能力,无产阶级丧失了主体地位。 • 物化意识的危害: 社会机械化抹杀了人的创造力,对工作的热情,以及个人的理想。人们把现存的
于美学和文学批评,如《心灵与形式》等。
1919——1929年:这十年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克
思主义思潮的时期,由于这十年卢卡奇主要在维
也纳活动,因此也可以称作“维也纳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的问世
1930-1945年:卢卡奇相对远离政治,在苏联莫斯科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潜心研究理论的时期,这一阶段 卢卡奇总的思想倾向是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向回退, 更接近于共产国际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往往 被称作卢卡奇的“斯大林主义时期”或“苏联时期”。 这一时期著作颇多,如《青年黑格尔》、《理性的毁 灭》及《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
东西的不合理,都看做合理的必然的,无产阶级丧失了对资产阶级的批判。
THANKS
谢
谢!
《小说理论》是卢卡奇在马克 斯· 韦伯的类型学方法的引导下 完成的一部文论著作,它对小 说的本质和小说形式的类型进 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开创性研 究,并因此被同时代人称为“ 精神科学运动最重要的出版物 ”。
代表 作品
《历史与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思潮,使得卢卡奇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该书和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 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圣经”。 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总体性、 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所 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 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 效应,成为一些理论家反对正统马 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和经 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 场。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人物简介
• 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卢卡奇对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
• 对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如阿尔都塞产生重要影响
• 为结构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卢卡奇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
• 对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如德里达产生重要影响
• 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人物简介
DOCS
01
卢卡奇的生平与背景
卢卡奇的出生地与成长经历
卢卡奇出生于匈牙利的小镇
• 出生于1885年
• 在匈牙利的小镇纳吉圣米克洛斯长大
•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哲学和文学产生浓厚兴趣
卢卡奇在布达佩斯求学
• 1904年进入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法律
卢卡奇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推崇
• 认为现实主义文学是最能反映社会现实和阶级斗争的文学形式
• 强调现实主义文学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卢卡奇的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观点
卢卡奇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强调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政治在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
•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卢卡奇对民主与社会主义的看法
• 认为民主与社会主义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 强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民主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
要途径
卢卡奇对国际主义的坚持
• 倡导国际主义精神,反对民族主义
• 认为只有通过国际主义,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共
产主义社会的建立
03
卢卡奇的影响与地位
卢卡奇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论卢卡奇(早期)历史唯物主义观
论卢卡奇(早期)历史唯物主义观安东尼奥·卢卡奇(Antonio Gramsci)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早期的学术生涯中,卢卡奇着重研究了历史唯物主义观,提出了许多关于阶级斗争、国家机构和文化意识形态的理论。
本文将重点探讨卢卡奇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卢卡奇认为,唯物主义是一种基于实证和历史的观点,强调经济和社会条件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他批判了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这些观点抽象地理解了历史和社会现实,无法真实地解释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
他提出,唯物主义观点必须从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实践出发,深入分析人类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关系,才能揭示出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律。
卢卡奇在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观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经济生产关系是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意识等)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延续。
卢卡奇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存在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问题,例如过于机械地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划分开来,忽视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国家和文化领域的相对独立性。
卢卡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进行修正和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卢卡奇的新历史唯物主义观强调了国家和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他指出,国家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和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卢卡奇也强调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力量,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灌输,统治阶级可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且影响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和行为。
卢卡奇认为,国家和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有一定的反作用,它们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社会的运行。
卢卡奇(课堂PPT)
第二讲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1
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 -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 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1919年3月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卢卡 奇出任主管文化和教育的人民委员。同年8月匈牙 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革命宣告失败,卢卡奇同 许多政治流亡者一样,移居维也纳。
4
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的问世。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 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 所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国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获得 了许多人的赞同与信奉,成为一些理论家 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 和经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场。
2
一、卢卡奇的生平
1885年4月1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
富有的犹太人家庭;29岁时出版了长达千页的
两卷本现代戏剧论集,并以《戏剧的形式》的
论文于1906年在布达佩斯获得博士学位。
1908年前后,为了写作关于现代戏剧的专著
研读了《资本论》。在1912-1917年间,他
先后几次在德国的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
11
目录
历史与阶级意识 目录:新版序言(1967) 序言(1922)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 阶级意识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Ⅰ.物化现象 Ⅱ.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 Ⅲ.无产阶级的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 合法性和非法性 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 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 人名索引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的概念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的概念卢卡奇的阶级意识是个挺有意思的概念。
咱先别把它想得太复杂,就当是在一个特别大的家族里,不同的家庭成员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感觉。
这个家族就是社会的各个阶级,而阶级意识呢,就像是每个家庭成员心里对于自己家族地位、家族使命的一种觉悟。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不同阶级就像不同的表演团体。
有那种特有钱有势的阶级,就好比是舞台上穿着华丽戏服、占着好位置的演员。
他们的阶级意识可能是要维护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让自己的这个小团体永远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比如说那些大资本家,他们就想着怎么能赚更多的钱,怎么能让自己的企业一直强大,他们会形成一种阶级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他们对待工人的态度,对待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
工人阶级呢,就像是舞台后面默默准备道具、干苦力活的一群人。
他们的阶级意识开始的时候可能很模糊。
就像刚进后台干活的小工,只知道自己要干活,累了一天能拿到一点报酬就好。
可是慢慢地,随着日子久了,他们发现舞台前面那些穿着华丽的人好像过得太舒服了,自己这么辛苦却只能勉强糊口。
这个时候,工人阶级的意识就开始觉醒了。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自己这个阶级有着被剥削的情况,自己应该争取更好的待遇,就像后台的工人们团结起来,想要跟舞台前面的人说,咱们的分配太不公平了。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还体现在文化方面。
就好比不同家族有不同的家风。
有钱阶级的文化可能是那种高雅艺术、高级社交礼仪之类的,他们的阶级意识在文化上就是要保持这种高雅和独特性,把自己和其他阶级区分开来。
而工人阶级的文化呢,可能是那种在艰苦生活中形成的团结互助、质朴勤劳的文化。
他们的阶级意识在文化上就是要发扬这种团结,通过这种团结来对抗不公平的待遇。
我记得小时候,在村子里有富户和穷户。
富户家的孩子穿得好,吃得好,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管理好家里的产业,以后要做大事,这就是一种家庭环境赋予的类似于阶级意识的东西。
穷户家的孩子就想着怎么能帮家里多干点活,减轻点负担。
但是当村里要修一条路的时候,穷户家的人就团结起来了,他们觉得自己虽然穷,但是人多力量大,这就是一种小小的阶级意识的觉醒。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György Lukács,1885-1971)是20世纪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尤以《历史与阶级意识》和《启蒙的维度》最为广为人知。
他的物化理论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浅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其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物化。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征,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化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被货币关系所取代,无论是商品交换还是劳动力交易,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这样一来,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关系就呈现出了物的特征,他们的劳动力、时间、感情等都被转化为了货币的等价物。
而这种物化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还表现在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都被物化了,他们的生活被规训和定型,失去了主体性和自主性。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产物,它扭曲了人们的本性和生存状态,成为了社会不平等和异化的根源。
卢卡奇试图通过对物化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并提出了解决之道,即通过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的革命来摧毁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结构,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
我们来看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哲学上的意义。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应当超越辩证唯物主义的局限,发展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提出了“再物化”和“非物化”的概念。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状态是历史的产物,人们的意识和社会结构都被物化了,这种状态是历史和社会的局限。
要实现非物化,就必须通过意识形态的革命和阶级的斗争,坚持真理、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观念,打破物化的束缚,实现自由和平等。
这种非物化状态既是历史的终极目标,也是社会的理想状态。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当代哲学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György Lukács)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被誉为毛恩和格兰斯基之后的第三位伟大的辩证法哲学家。
他提出了总体性辩证法,试图对辩证法进行更为深刻的探索和发展。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总体性辩证法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被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境界。
总体性辩证法首先是一种关于世界的观点,它强调了世界的整体性和历史性。
卢卡奇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在整体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他指出,世界的整体性不仅体现在自然界中,也体现在社会生活和人的思维活动中。
在自然界中,整体性表现为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而在社会生活中,整体性表现为社会总体和社会历史。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整体性表现为世界观和认识论的整体性。
总体性辩证法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它强调了历史性和批判性。
总体性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历史性的,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它要求我们在研究事物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问题。
批判性则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保持批判的态度,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追问,以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总体性辩证法还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以辩证法为基础,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总体性辩证法被视为一种哲学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任何事物,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现象还是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总体性辩证法不仅强调了事物的整体性和历史性,也强调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运动,从而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总体性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所在。
没有总体性辩证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总体性辩证法是对传统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更为精确和深刻的方法。
总体性辩证法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支持。
卢卡奇
卢卡奇本人把写作《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说 成是对自己的哲学良心的一种自我批判。确实, 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充满着对其以 前的缺点、错误,特别是他青年时代的著作《历 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批判精神。1967年,他为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写了序言,在这篇序 言中,他对这本书中重要的理论错误作了反思。 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这种反思、自 我批判则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了。所以,考察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首先应考察卢卡奇是 怎样改正以前的理论错误的。
无产阶级:同一的主体—客体 “只有当这个阶级认识自身就意味着认 识整个社会时;只有因此这个阶级既 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而 且按这种方式,理论直接而充分地影 响到社会的变革过程时,理论的革命 作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才能成为可能。”
只有无产阶级产生以后,整个社会就是这 个阶级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个阶级的命运 成为一个总体的社会的命运,因而“对于 这个阶级来说,自我意识同时意味着对整 个社会的正确认识”,“这个阶级同时既 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 “这个同一的主—客体,这个行动的主体, 这个发生中的‘我们’,就是无产阶级”。
3、反思的、更新的晚年(1945-1971 年)
1963 年 , 《 审 美 特 征 》 (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是计划中的三卷本的《美学》 的一卷。(《审美特征》、《艺术作品与审美 态度》、《艺术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1971 年 , 《 关 于 社 会 存 在 的 本 体 论 》 (Ontology of Social Being),是计划中的两卷 本的《伦理学》的一卷。(《关于社会存在的 本体论》和《伦理学》)。
重建总体的人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与延伸的过程, 必须把人纳入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确立作为历史 主体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匈牙利哲学家:乔治·卢卡奇人物简介
DOCS
DOCS SMART CREATE
匈牙利哲学家:乔治·卢卡奇人物简介
01
乔治·卢卡奇的生平与背景
乔治·卢卡奇的出生与成长经历
01 1885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 来自一个犹太家庭 -的父亲是一位律师 • -的少年时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02 1904年进入柏林大学学习
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保持联系
• 与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合作 • 参与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讨论 •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思想传播与影响
•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 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提供了理论启示
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提供了理论启示 •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对研究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对当代文艺理论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 强调了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提出了文艺的社会功能 • 对当代文艺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930年代被任命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
• 参与制定匈牙利共产党的理论政策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地下抵抗活动 • 战后担任匈牙利驻苏联大使
乔治·卢卡奇的影响与贡献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 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释 •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 •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重新阐释
• 提出了“总体性”概念 • 阐述了“物化”理论 • 对商品形式和拜物教进行了批判
论卢卡奇(早期)历史唯物主义观
论卢卡奇(早期)历史唯物主义观卢卡奇(1896-1974)是20世纪著名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思考和独特见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卢卡奇早期的哲学著作中,他深刻地阐释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强调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他认为,历史并非偶然的或盲目的发展,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这种必然性和规律性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抽象的经济规律所决定的,而是由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变革所决定的。
卢卡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以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变革为基础的。
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主体性和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
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哲学,它将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卢卡奇强调,人类不是被动地接受和适应外部环境,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主动地改变和塑造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不仅是客观规律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人类如何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推动历史和社会的变革。
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注重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作用。
他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动力源。
意识形态和文化不仅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实际状况,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引导和推动历史和社会的变革。
卢卡奇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不仅是物质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发展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卢卡奇(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卢卡奇(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以其独特性和深刻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不仅深化了对历史和社会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强调了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变革的主体性,以及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作用。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卢卡奇(Lucien Goldmann)是一位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卢梭和黑格尔的研究专家。
他的著作Universalité de la pensée dialectique(辩证思维的普遍性)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里程碑之一。
本文将探讨卢卡奇的批判理论。
一、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卢卡奇的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批判。
他强调每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都是受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支配的,在这个框架下,卢卡奇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人类文化的普遍性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
首先,卢卡奇认为文化和思想的形成是受到某一时代的物质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的,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一致。
但卢卡奇认为,物质和经济条件是通过一个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模式来介入人类的,从而塑造出一个整体的文化和思想体系。
这个模式被卢卡奇称为“精神形态”。
其次,卢卡奇认为,文化和思想的精神形态是解释的对象,它是通过对社会底层的物质关系进行反演而产生的。
这样,卢卡奇的批判理论从根本上颠覆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存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人的存在。
”卢卡奇在这个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进一步发扬光大。
最后,卢卡奇的批判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精神形态是假象,它通过自我欺骗来掩盖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真相。
在这一点上,他借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假幸福”。
同时,卢卡奇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市场是一个剥削性的、非均衡性的、不公正的规则。
二、卢卡奇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卢卡奇的批判理论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对于当代市场经济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危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的剥削性和非公正性。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的内容正是这些问题的阐述和解答,因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
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什么是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是指将现实主义观念应用于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
该理论由意大利文艺评论家安东尼奥·格拉姆西奥·卢卡奇(Antonio Gramsci Lukach)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并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文化和思想界。
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审视文学和艺术作品,探讨作品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
他认为,文学和艺术作品不仅是美学上的表现,更是一种社会意义的表达。
他强调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社会地位对作品的理解和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而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形式和内容。
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的出现与当时意大利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冲突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正处于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的时期,阶级矛盾和贫富差距日益加剧。
卢卡奇认为,文学和艺术作品应该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并通过作品的创作和表现来反映现实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化意向”,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一种特定的文化倾向,即批判和革命的倾向。
这并不意味着作品只能表达一种政治立场,而是指作品应该拥有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社会问题。
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并非简单地将文学和艺术视为一种政治工具,而是强调作品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他提出了“群众文化”的概念,认为作品应该能够触及广大民众,并与他们的生活和经验相契合。
他主张文学和艺术应该为广大群众服务,并批判性地反映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总之,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和艺术创作的观念和方法。
它强调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的角度。
在当代社会中,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和应用它,以推动艺术和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论卢卡奇(早期)历史唯物主义观
论卢卡奇(早期)历史唯物主义观卢卡奇(György Lukács,1885年4月13日-1971年6月4日)是匈牙利马尔库斯·莱维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
他在20世纪初期从事文学和哲学研究,并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后来,他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批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将探讨卢卡奇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特别是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深入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在这种理论观念的指导下,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阶级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必将导致社会主义的胜利。
在卢卡奇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历史发展。
而社会的生产关系又主要体现为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卢卡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也凸显了他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
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它否定了宗教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坚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
与此卢卡奇也注意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争议性,并提出了自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
尽管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阶级意识的唤醒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卢卡奇也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过分简化和绝对化,它忽略了人的意识和实践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使历史发展过程看起来像是一种机械的、单一的线性过程。
卢卡奇的总体范畴
卢卡奇的总体范畴卢卡奇(Lucas)是- -个智能对话系统,由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开发。
它是OpenAI的目标之一,即开发出能够进行自然语言交互的智能机器人。
卢卡奇主要运用了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和强化学习方法来不断提高其对话能力。
卢卡奇的总体范畴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科学、历史、文化、娱乐、艺术等等。
无论是学术领域的问题,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卢卡奇都可以提供相应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首先,卢卡奇在科学领域表现出色。
它可以回答关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的问题。
如果你对相对论理论感兴趣,想了解黑洞、宇宙起源等大问题,卢卡奇可以给出详细的解释和理论。
此外,卢卡奇还可以帮助解答数学难题,进行统计分析等。
卢卡奇在历史领域也有很强的知识储备。
无论是古代历史还是现代历史,卢卡奇都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人物介绍等。
你可以询问关于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美国历史等方面的问题,卢卡奇都可以给出准确的回答。
在文化方面,卢卡奇可以与你讨论电影、音乐、文学等话题。
它可以推荐热门电影、经典音乐、最畅销的图书,并给出评价和理由。
如果你想了解电影的剧情、演员的背景,卢卡奇也可以提供详细的信息。
此外,卢卡奇还可以与你对唱、读诗、玩游戏等,为你提供娱乐和休闲。
卢卡奇对艺术也很熟悉。
它可以与你分享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并提供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家的介绍。
如果你对音乐、舞蹈、戏剧等有兴趣,卢卡奇也可以与你进行交流和讨论。
除了上述领域,卢卡奇还可以回答关于健康、旅游、时尚、社会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无论你遇到什么疑惑,只要你提问,卢卡奇都会尽力给出最准确和有用的回答。
总之,卢卡奇的总体范畴非常广泛,覆盖了各个领域。
它可以提供科学知识、历史背景、文化艺术、娱乐休闲等不同方面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资讯和解答。
它的存在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也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卢卡奇(Lu Xun)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而他的文学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述和批判。
卢卡奇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将现实主义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多以小说和短篇小说形式呈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揭示,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落后,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悲剧。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社会批判性。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剖析,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不公,批判了封建主义和帝制统治,呼吁人们追求进步和改革。
他的作品直接、生动地展示了社会现实,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还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他塑造的角色个性鲜明,形象鲜活,代表了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形象。
他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读者对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现状有更深入的思考。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语言简练、朴实,情节紧凑、生动。
他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和意象,使作品充满了艺术感和思想深度。
他的作品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冲击。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也追求了文学的艺术性和人性的尊严。
他以真实和客观的态度对待现实,以批判和呼唤的声音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深远,不仅为中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也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和文化人。
他的作品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引发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命运的思考和讨论。
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呼唤人们追求进步和改革。
对卢卡奇的评价
对卢卡奇的评价1. 打法全面:卢卡奇是一名技术全面、能够在多个位置发挥作用的球员。
2. 技术娴熟:卢卡奇的控球和传球能力非常出色,他能够通过精准的传球创造出很多机会。
3. 物理素质优秀:尽管年轻,卢卡奇已经展现出了强壮的身体素质,能够在对抗中保持身体优势。
4. 破门能力强:作为一名进攻球员,卢卡奇有着很好的破门能力,他能够从各种角度和位置射门得分。
5. 技战术理解力高:卢卡奇对于战术的理解力很强,他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战术,并为球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6. 运球突破出色:卢卡奇在1对1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突破来摆脱对手,他的快速运球和灵活的脚法使他成为一个很难防守的球员。
7. 防守意识强:除了进攻,卢卡奇也非常积极地参与防守工作,他有很好的防守意识和防守技巧。
8. 适应能力强:卢卡奇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比赛节奏,他展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
9. 创造力突出:卢卡奇在比赛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为球队创造出很多机会,他的传球和突破都非常有威胁。
10. 领导能力:尽管年轻,卢卡奇已经展现出了很好的领导能力,他在场上能够指挥队友,并带领球队获得胜利。
11. 抗压能力强:卢卡奇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他能够在比赛的紧张局面下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团队合作意识强:卢卡奇非常注重团队合作,他能够很好地与队友配合,为球队创造出更多的进攻机会。
13. 速度和爆发力突出:卢卡奇具有出色的速度和爆发力,他能够快速地冲破对手的防线,并创造出射门机会。
14. 技术细节处理精准:卢卡奇在比赛中对于技术细节非常注重,他能够通过精准的传球和射门来完成关键的进攻。
15. 战斗精神强:卢卡奇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很强的战斗精神,他会全力以赴地为球队争取胜利,永不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 卢卡奇在分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时,提 出了著名的“物化”(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思想。可以说,他是在马克 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的基 础上,发展出一种经过普遍化的、扩展了 的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实际上,物化起源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因为交换原 则是一种同一化的力量,它旨在取消质的差别,而 代之以量的等同。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都变 成了商品之间的关系,物质世界通过似乎独立于它 们的客观法则(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正如上文所 述,是将真理永恒化、使现实存在显得自然合理的 一种纯直观态度)统治人类,人类因此而成为客体 (生产机器),变为建构自身生活过程的消极旁观 者。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意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所 有领域之中,渗透到了人类主体性之中,它是资本 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4.物化意识的形成及危害
既然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普遍的、 必然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 念中反映出来,这就是卢卡奇的“物化意 识”或“物化思想”。 由于卢卡奇没有把异化和物化、客观化严 格区别开来,所以,他既不可能揭示造成 异化的根源,又不可能找到消除异化的道 路,他的异化劳动理论,
(三)、“渴望总体性”
(二)“左”的马克思主义时期
• 1919-1929,激进的马克思主义【救世主式的、 “左”的】。 •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19.3.21-8.1。 • 卢卡奇任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人民委员和匈牙利红 军第五师团政委。 • 1919.10流亡维也纳,《共产主义》杂志(波兰、 匈牙利、奥地利)】 <论议会制问题> • 1920受列宁严肃批评,卢卡奇世界观转变的开始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卢卡奇
一、人物简介
• Georg Lukacs(捷尔吉· 卢卡奇)1885.4.13-1971.6.4, 匈牙利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 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出生在 布达佩斯一个富有的犹太银行家家庭,父亲是匈牙利最 大的银行“布达佩斯信托公司”的董事;1901年被授 予匈牙利贵族称号。 • 学习经历:1902年布达佩斯文科中学毕业,进入布达 佩斯大学,学习法律、国民经济学、文学、哲学等, 1906年到柏林学习,10月在科罗茨瓦获法学博士学位, 1909年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戏剧的形 式》),因《青年黑格尔(和资本主义社会问题)》 (完成于 1938年,1948年出版)从苏联科学院获得哲 学博士学位。
流亡莫科, 研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克思 的手稿与斯 大林主义的 微妙关系
批判斯大 林主义, 晚年对马 克思主义 的坚持, 重新审视 自己的全 部理论
(一)前马克思主义时期
• 1.1918年之前,“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前 马克思主义】:总的说来处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 响下,最初是狄尔泰和西美尔的生命哲学,后来 还有李凯尔特和韦伯的新康德主义社会学,后接 受黑格尔的辩证法 • 2.从法律和经济学转向哲学和文学 • 3.接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 • 4.加入匈牙利共产党
(四)、无产阶级: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 承担和领悟总体性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 原因在于: 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特别是大工业生 产的产物,是历史的客体; 第二,与资产阶级不同,资产阶级虽然同样也是 大工业的产物,但是不具有改变现实的主体力量, 或者说资产阶级无意改变现实,他希望维持现实, 使现实永恒化,而无产阶级它承受了物化的资产 阶级社会所带来的苦难,只有他才有内在的革命 动力和资格去认识这个历史和改变这个现实
四、卢卡奇思想肖像: 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为基础
(一) (二)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
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三)
(四) (五)
“渴望总体性” 无产阶级: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者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社会哲学(批评恩
格斯的自然辨证法,非法地在自然界领域推广 了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辩证法(区别思辨 的辩证法的历史的辩证法) “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 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卢卡奇)
2、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 在卢卡奇那里,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性与人 的主体性有着本质的关联,它首先是人的存 在的总体性。所谓人的存在的总体性就是说, 人不是作为片面地、抽象的、孤立的、纯粹 的物(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历史的主客 体的统一体而存在。也就是说,从最本质的 意义上讲,总体性首先是人作为统一的主体 和客体而存在的总体状态,而当人失去了这 种统一性,仅仅作为客体存在时,那就是丧 失了总体性,就是物化。
卢卡奇认为,物化对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过 程的最消极的影响就在于,它使人的存在和历 史进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丧失了内 在的、有机的、具体的总体性。换言之,物化 使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进程支离破碎。因此, 扬弃物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对总体性的认识, 恢复总体性原则的地位。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对总体性的消解 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建立在高度的工具理性的基础之上,商品 和物的结构及关系处于支配地位,它严格地决 定着生产过程和社会组织的分工、运行和结构, 使每一个主体都被动地、片面地固定在物的某 一个环节上。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有机统 一和社会进程基于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关系而 形成的具体的总体性陷于瓦解。
物化的定义:所谓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条件下,商品拜物教所表现出来的物的关系取代和 支配人的关系,即人的活动的结果变成某种客观的、 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某种统治人和支配人的力量。 卢卡奇认为,当代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商品结构中 找到它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拜物教本 质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
三、思想发展阶段
早 期
前马克思主 义时期 (1885-1918)
革命期
“左”的马克思 主义时期 (1919-1929)
压迫期
斯大林主义 时期 (1930-1945)
晚 期
批评的马克思 主义时期 (1945-1971)
从法律和经济 学转向文学和 哲学接受德国 古典哲学影响 加入匈牙利共 产党
参与匈牙 利苏维埃 政府的政 治实践发 表《勃鲁 姆提纲》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卢卡奇特别强调总体性与 人的主体性的本质关联,强调总体性所具有的 主客体统一的本质规定性。 他明确指出:“总体范畴,不仅制约着认识的 客体,而且也制约着主体。……只有论断的主 体本身是一个总体,才谈得上客体的总体性; 而且主体如果想理解自身,它就必须把客体当 做一个总体。” 他还指出:“马克思绝不谈论一般的人,抽象 的绝对化了的人:他总是把人看作为社会这个 具体整体中的一个分子。”
• 3、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领导权。
• 事实上,领导权的概念正是社会现实总体性的最 高表现。 • 无产阶级要从总体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就必须 对资产阶级的领导权,这一社会总体的化身获得 清醒的批判意识,因为“资产阶级领导权确实包 括了社会总体,它力图按自己的利益来组织整个 社会。”要言之,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夺取资 产阶级的领导权。 •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的辨证方法的核心是“总体 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总体性的辩证法
• 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是社会和历史演变 过程中“同一的主—客体”。说无产阶级 是“客体”,因为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过程, 特别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说它是“主 体”,因为只有它才有资格充当整个社会 现实的认识者和改变者。所以卢卡奇说, “这个同一的主—客体;这个行动的主体; 这个发生中的‘我们’;就是无产阶级。”
(二)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1.物化理论的依据: • “物化”(reification)概念是贯穿《历史与阶级 意识》全书的一个基础概念。来源于黑格尔的 “对象化”概念。 •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哲学模式:主体— —主体的外化、异化——通过外化、异化的扬弃 和克服达到主、客体辩证具体的统一 • 通过黑格尔模式,发现了资本主义的二律背反: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历史的进 步意义,另一方面则是给人带来的深重的苦难
《勃鲁姆提纲(Blum Theses)
• 1928年受托起草匈共二大的报告《匈牙利政治和 经济形势以及关于匈牙利共产党任务的纲领》即 《勃鲁姆提纲》 • 用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基础上的“无产阶级和农 民的民主专政”,即工农民主专政【不久之后即 成了匈牙利政治的现实】取代“无产阶级专政” • 在国际工人运动中争取人民阵线同盟军;被共产 国际和党内反对派斥为“取消主义”,他为此被 迫作自我批评(右倾机会主义)并一度停止政治 活动。
1、总体性的基本规定性
• 1.1、总体性范畴是具体的,它是“现实的概念复制品”。 • 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是专门用来指称社会现实,尤其是资本 主义社会的社会现实,决不能站在社会现实之外去索解他的 总体性范畴。所以,他说,总体性即是“被视为一个过程的 社会整体”。 • 1.2.总体并不排斥部分的多样性,但总体总是优先于部分。 • 总体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而它不但不排斥部分的多 样性,反而以多样性为自己的前提。 • 在物化意识的笼罩下,人们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间 不认,不见总体。所以,重要的是强调总体的压倒一切的优 先性。 • 1.3.总体性范畴所指称的现实是一个动态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 如果说,物化意识力图把现实理解为一些不变的、孤立的事 实的堆积的话,那末,总体性的方法则强调现实是一个不断 向前发展的过程。
二、主要著作
• • • • • • • 《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 《列宁:关于列宁思想统一的研究 》(1924) 《青年黑格尔》(1948) 《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 (1951) 《理性的毁灭》(1954) 《审美特征》(1963) 《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历史与阶级意识》
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 先河,被誉为西方马克思的圣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