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观
摘要:为了纠正第二国际的错误,重新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寻求欧洲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卢卡奇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仅在于方法”的观点。
虽然这种观点有理论缺陷,但其对于批判当时的实证主义、教条主义、良主义,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xx;马克思主义;方法;辩证法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和卢卡奇观点的提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的领导人考茨基等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解成一种经济决定论,过分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产力和客观必然性。
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则反对考茨基的经济决定论。
他批评考茨基等人过分强调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普遍有效性,认为他们“太唯物主义也太决定论了”[1]。
在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与考茨基的经济决定论之间,双方为争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的权力,而引发了一场关于“正统的”或“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之争。
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卢卡奇结合自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反思,以及针对欧洲日益低沉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促进了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给转入低潮的无产阶级革命指明道路。
卢卡奇深刻地指出:“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照其创始人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大和深化。
而且,任何想要克服它或者‘改善’它的企图已经、而且必将只能导致肤浅化、平庸化和折中主义。
”[2]二、xx的方法的内涵针对“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明确指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仅是指方法,而这种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辩证法。
卢卡奇的这种辩证法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首先,革命性。
青年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他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
卢卡奇与现代资本文明批判——民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趋势
卢卡奇与现代资本文明批判———民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趋势鲁绍臣【摘要】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出版一百周年之际,回顾青年卢卡奇对西方现代资本文明物化与商品形式的批判,阐发他的总体性、社会性、人类性和量质统一的共同体思想,在由主张全面竞争的新自由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两极分化、不平衡发展、相互敌视和生产过剩的时代是极有意义的。
不过本文认为,卢卡奇过于从意义、伦理和文化的视角阐述共同体的内涵是有失偏颇的,而以促进和实现人的积极本质与积极存在为导向并积极动态调整二者关系的新型民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更加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并启示了新的世界历史趋势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文明批判;共同体;新自由资本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中图分类号:B08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3)06-0025-09作者简介:鲁绍臣,云南昭通人,哲学博士,(上海200433)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民族研究院暨国家四部委铸牢研究基地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国外左翼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超越路径研究”(23BKS19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理论及其国际视野”(23VMZ001)一、物化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就如国际卢卡奇协会主席吕迪格·丹内曼(RüdigerDannemann)所认为的,“青年时代的卢卡奇是崇尚审美的,他的出身让他能够深入而真实地观察资本主义文化和生活世界的阴暗面。
这造就了卢卡奇一生都一以贯之地对资本主义采取批判和蔑视的态度”①。
换言之,自始至终,卢卡奇都与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对资本文明展开的科学与政治相结合的批判路径相去甚远。
或者说,崇尚审美的卢卡奇自开始就拒斥了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性。
卢卡奇持续展开了“谁能把困于西方文明中的我们拯救出来呢”②,以及我们要如何摆脱“西方文明的奴役”的追问,这些追问基本停留在文化和意义的层面。
卢卡奇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解读——以《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为依据
马克思主义052卢卡奇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解读《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写作于1919年,在这篇文章中,卢卡奇纠正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经验化为固定公式的修正主义,指出了这种对孤立的“纯”事实的反思中得出的经验的暂时性,忽视人在不断变化着的总体中的主体作用最终只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化。
从而,卢卡奇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历史的辩证法,能看到人所处的作为“具体的总体”[1]58的现实社会在总体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
这种方法是总体的辩证法,一切“对象性形式”[1]64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都造成了彼此之间关系的改变,从而整体也发生变化,整体始终处于变化当中。
这种方法是“革命的辩证法”[1]49,它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真正动力——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劳动中逐渐认识到自己被奴役、被压迫的生活现实,阶级自觉意识使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误区卢卡奇在文中批判了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实证化、公式化、经验化和新康德主义者的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的误区。
把马克思主义公式化、经验化的误区,是以直观经验为依据,以自然科学的被动式的观察、统计、计量为方法,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观察到的孤立结论当成永恒定理,从而一切与永恒定理相矛盾的生活现实就成为偶然的现象,因此生活世界也就不是由感性的人的活动构成的不断生成的关系世界,而是既成事实的结合体,而其中的因果联系亦是片面的“一颗静止的弹子被一颗运动着的弹子击中”[1]63的相互作用,弹子是永恒的弹子,他们相互作用的环境是虚无。
这种方法抽出一切环境影响的孤立事实被当做普遍适用的真理的方法,企图以庸俗经济学的方法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方法解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
这些误区形成根本原因就是:“忽赵天阔(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摘 要:在《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中,卢卡奇批判了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者对历史发展整体性的割裂和对唯物史观的解构。
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总体性范畴
主义 、 实证主义的认识方法不同, 辩证思维的认识方法是总
体性的方法, 它要求把对象世界作为总体来把握, 废除那种
只囿于直接自在的经验事实, 把对象当作孤立 、 静止、 缺乏
为最高思维形式的总体中的个体并未被抹杀, 仍然保持着 相对的独立性。第一, 总体的具体性是指它是“ 现实的复制 品” 。卢卡奇常把总体性称作“ 具体的总体性” 他说:具体 “ 的总体是真正现实的范畴。它是能够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 ” 指称的是社会现实是一个历史过程。“ 只有在这种把社会 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 个总 体 的情 况 下, 事 实 的 认识 才 能 是 对 现实 的 认 对
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反思开始的, 其核心范畴总体性范畴
提出的直接目的主要是清算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对无 产阶级革命造成的危害, 同时也是卢卡奇运用马克思主义 的哲学原理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不仅 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而且在今天仍然具 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笔者拟对卢卡奇的总体性 范畴的内涵作如下阐述。 卢卡奇从方法论上批判了资产阶级的“ 实证主义”“ 、直
总体性范畴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方法。 其理论内容可 简要概括为:
( 具体性原曼 一) l 】
化意识所决定的单纯直观的认识方法的局限性, 建立起一
种新的认识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辩证法。同经验主义、 然 自
卢卡奇认为具体 的总体是指最高的思维形式是完善
的, 高度统一的、 有内在联系并适用于一切事物的; 同时, 作
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只能按其创始
人奠定的方向发展 、 扩大和深化。而且, 任何想要克服或者 ‘ 改善’ 它的企图已经而且必将只能是导致肤浅化、 平庸化
试论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
卢 卡 奇 一再 指 出, 总体 性 概 念研 究 的不 是 自然 科 学 意义上 的事实 , 而是 现 实 , 只有在辩 证 的 总体 也 中, 实才能 获得 社 会 性 质 , 为 可 以理 解 的 现 实。 事 成 总体 性 的认识 过 程就是从 抽 象上 升到具 体 的综合 过 程, 而不是思 维 过 程 中的一 次抽 象或 分 析 。它 把 那
三个 方 面 。
些 孤立 的 分散的 事实 综合 起来 , 作为 完整 的 总体 在
思维 中再现 出来 , 思 维 对事 实 的 各 种 规定 性 的 综 是 合, 是多样 性 的统一 。卢卡 奇指 出 , 辩证 的总体性 方 法强 调从 总体 出发来 考 察部 分 , 同时 也认 为 对 整 体 中某一部 分或方 面进行 单独 研究 是完全 必 要的 。但 与庸 俗马 克 思 主义 的单 纯 分 析 的 实 证 科 学 不 同 的 是, 总体性 只是把 单 独 考 察 的某 一 部 分视 为 总体 中 的部 分或环 节 , 并最终 回归 到总体 中 , 才能 使对 于部 分 的考察获 得辩 证 的 充 足根 据 , 而 达 到对 事 物 本 从 质 的全面 、 正确 的认识 。 第二 , 调了事 实 的历 史性 质。 强 卢 卡 奇指 出 , 庸俗 马 克思 主义的科 学 主义 “ 这种 看来 非常科 学 的方 法 的 不科 学 性 , 在 于它 忽 略 了 就 作 为其依据 的事实 的历 史性 质 ” 。 … 卢卡 奇认 为 , 承认 事实 的历 史性 质 是理 解 它 的 前提 。只有 把社 会生 活 中的孤立 事实作 为 历史 发展 的环 节 , 把它们 视 为一个 总体 , 并 对事实 的认 识 才能 成 为对现 实的认 识 。因为 事实及 其联 系 的 内部结 构 本质 上是历 史发展 的产 物 , 是处 于一种 连续 不 断的 ’ ’
浅析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
浅析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作者:彭珂来源:《卷宗》2019年第32期摘要:卢卡奇在探索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道路过程中,提出了阶级意识理论,认识到获取无产阶级革命解放运动的胜利的前提是必须在普遍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唤醒和确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并以此作为批判的武器,武装无产阶级,从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恢复无产阶级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总体性;阶级意识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河。
虽然西欧的工人运动在“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热情高涨,但一直没有真正成功的范例。
卢卡奇认为,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人阶级消极地等待资本主义自行崩溃,缺乏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历史主动性。
《历史与阶级意识》就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产物。
卢卡奇提出的物化、总体性和阶级意识是贯穿《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三大核心范畴,旨在破除资本主义的“永恒魔咒”,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根据。
1 卢卡奇提出阶级意识的时代背景《历史与阶级意识》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当时工人阶级革命热情高涨,尤其是欧洲爆发了多次无产阶级革命,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为无产阶级继续斗争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成为当时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卢卡奇为了解决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在理论上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实证主义,开始着手研究阶级意识。
他在书中的论文“大部分是在忙于党的实际工作中,作为弄清作者本人及其读者头脑中的革命运动的理论问题的尝试而写出的。
”①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的探索是从“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中展开的。
以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家在恩格斯逝世后,对马克思及其理论做出概括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修正。
他们把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称为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本质、最正确的解释,并把其自身标榜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
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陷入低潮形成鲜明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促使人们开始思考革命问题。
刍议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刍议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作者:闫政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11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起源,阐述了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所在;正统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而且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总体性的辩证法概念。
同时,文章认为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意义在于,恢复了被第二国际理论家们歪曲和偏离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关键词】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是当代最具影响也是最具争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哲学家之一,奠定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地位的正是他的代表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这部书中的第一篇文章《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写于1919年,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全书的纲领,在100年后的今天,继续探讨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更好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起源卢卡奇生于1885年,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也就是他青少年世界观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思想极其混乱,社會价值观念丧失殆尽,新的价值观念还在苦苦探寻中。
青年时期的卢卡奇受到当时各种资产阶级流派思想的深刻影响,其中既有新黑格尔主义、新康德主义,也有西美尔的文化哲学、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
在一战爆发前的几年中,卢卡奇越来越倾向于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毁灭世界的异化的社会,要延续人类文明则必须与之彻底决裂,做最坚决的斗争,然而现实的世界中根本看不到任何出路。
一战爆发后,卢卡奇从德国回到了匈牙利,开始参加反战运动。
残酷的现实驱使他探寻一种可以真正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哲学。
论卢卡奇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论卢卡奇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作者:吴一帆邵良婷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2期摘要: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所谓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而成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物化意识)。
以伯恩施坦为首的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和以考茨基为首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选择和平长入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方法论上,直接忽略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陷入资本主义实证的经验事实之中,强调其“科学性”的一面,丧失了认识上的总体性范畴,是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出场就是在批判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揭示这一理论的现实基础,并借由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释(总体性辩证法),激起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
卢卡奇的这一批判研究重新阐释了有别于“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一种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
虽然卢卡奇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是黑格尔式的,但其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地位,对今天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第二国际;卢卡奇;物化意识;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21)-02-0073-06“第二国际”的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尤其是伯恩施坦与考茨基。
然而,受苏联教科书影响,一定时期内国内学者对“第二国际”的解释与批判,保持在一些固有的研究框架之下,大多从经济决定论抑或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层面而言,对其理论与历史的关联研究还不够,特别是对其走上修正抑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实质并未言明。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借由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强调,为我们理解“第二国际”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在卢卡奇看来,“第二国际”无论是修正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在方法论上秉持了“对现实的一切认识均从事实出发。
”[1]53虽然二者理论旨向不同,前者主张借助新康德主义应对社会矛盾,后者诉诸经验的实证主义,以求达到科学,但二者在认识上皆表现为一种直观的态度,哲学抑或方法论上抛弃了辩证法,“脱离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方法论的——起点,因此它们就使自己处在资产阶级的意识水平。
卢卡奇的历史总体性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双重维度
2009年2月第42卷第1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 anb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Feb.2009Vol.42 No.1卢卡奇的历史总体性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双重维度高 广 旭(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历史总体性作为卢卡奇辩证法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辩证法超越性维度和生存性维度的根基。
旧唯物主义和康德哲学是一种非总体性的思维方式,辩证法的双重维度被遗忘和遮蔽。
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实质上是“历史主义”的总体性思维,虽发现了辩证思维的超越性维度,却遮蔽了其生存性维度。
卢卡奇的历史总体性,既超越了非总体性思维,又实现了总体性思维的“历史性”自觉,为人们透视马克思辩证法的超越性维度与生存性维度提供了理论支点。
关键词:卢卡奇;历史总体性;马克思辩证法;超越性维度;生存性维度中图分类号:B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1(2009)01-0020-05收稿日期:2008-11-27作者简介:高广旭(1982—),男,满族,辽宁宽甸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读博士。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正在热烈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超越性问题,在这一研究思潮影响下,马克思辩证法的现实性和超越性问题也逐步突显出来,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以往我们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把马克思辩证法庸俗化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与方法,以至遮蔽了马克思辩证法的超越性维度,或者把马克思辩证法等同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忽略了马克思辩证法的生存性维度。
结果我们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认识也往往陷入教条,即只看到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黑格尔痕迹,而忽略了其超越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生存论意蕴,而这一意蕴正植根于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内在结构之中。
通过分析解读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笔者认为,恰恰是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为我们阐释马克思辩证法的现实性和超越性提供了理论支点:一方面,卢卡奇的历史总体性超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非总体性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凸显了马克思辩证法超越性维度;另一方面,通过强调历史总体性的实践基础,内涵着超越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理论旨趣,从而揭示了马克思辩证法生存性维度的意蕴。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卢卡奇的成名著作叫《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这部著作刚刚问世就遭到了共产国际的批判。
50年代以来,这部著作被“重新发现”,并被视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其实,共产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都片面地理解了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一部有着很多重大错误的书,但它又是一部记录一位严肃马克思主义者探索成果的书。
《历史与阶级意识》包含着走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而卢卡奇却并未有意识地去创建这一思潮。
因此,我们在研究卢卡奇的时候,不应首先把它归入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类别中,然后再寻找证明材料。
而是应当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在今天的现实去阅读卢卡奇,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卢卡奇的许多思考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一致的。
卢卡奇的历史观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思考无产阶级革命问题时的副产品,具有深邃的哲学内涵。
他根据总体的观点来理解历史有着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因而对于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参考的价值。
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需要建立在对历史发展的总体认识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设计以及行动原则和方式、方法的选择,也都需要具有总体的观念。
因此,我们希望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正史”上来看待卢卡奇的历史观,而不是不加分析地把他打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册”中。
一. 在人与人的关系的总体上把握历史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是用总体的观点来研究和理解历史的。
在对总体的规定中,历史又是最基本的方面。
历史范畴与总体范畴是互为规定的,历史是具有总体性的历史,总体也是历史性的总体。
卢卡奇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总过程,是理解历史的真正基础和全部根据。
当然,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也都是从人出发来理解历史的,但为什么他们陷入人与历史事件的直接性而失去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呢?卢卡奇认为,关键在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人自身的理解与马克思不同,资产阶级思想必须把一切有意义、有目标的东西从历史过程中排除出去,停留在历史时期的及其社会的和人的载体的纯粹‘个别性’上来理解历史。
《2024年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范文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卢卡奇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的总体性思想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性思想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性,反对孤立地看待事物。
本文旨在研究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探讨其理论内涵、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二、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内涵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卢卡奇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种相互联系性构成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2. 整体性思维。
卢卡奇强调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不能仅仅关注局部或表面现象。
3. 历史性和社会性。
卢卡奇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因此要从历史和社会角度来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
三、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发展历程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在其哲学和社会理论研究中逐渐形成的。
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思想阶段。
卢卡奇在年轻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
他认识到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为他后来形成总体性思想奠定了基础。
2. 成熟期思想阶段。
在随后的研究中,卢卡奇进一步发展了总体性思想。
他强调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历史性和社会性在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重要性。
3. 后期思想阶段。
在晚年时期,卢卡奇对总体性思想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进一步强调了总体性思想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并试图将其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
四、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应用价值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哲学领域中,总体性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工具,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其次,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总体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规律。
两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卢卡奇与柯尔施批判之比较
主义 ” 的存 在 。 卢 卡奇鲜 明地 指 出 : “ 正 统马 克思 主义
并不 意味 着无批 判 地接受 马 克思研 究 的结果 。它不
锋 相对 , 皆 以“ 正统 马 克思 主义 ” 自居 , 指 责对 方 背离 了马克 思 主义 。 争持之际, 以反思 “ 正统 马克 思 主义 ”
“ 它是这 样 一种科 学 的信念 。 即辩 证 的马 克思 主义 是 正 确 的研究 方法 ,这 种方 法只 能按其 创始 人 奠定 的
方 向发展 、 扩 大 和深化 。而且 , 任何想 要克 服它或 者
‘ 改善 ’ 它 的企 图 已经 而且必将 只能导致 肤浅化 、 平庸
作 为 人 类 思 想 史 上 的 也 即是 人 们 理 解 与 阐释 它 的 过程 , 然
超前 了。
题 才被 卢卡 奇在 力作 《 历 史 与阶级 意识 》 中提 出 。卢
卡 奇 自问 自答 ,从 纯粹方 法论 的角度 阐释 了 马克 思 主 义 的正统 性 , 在 方 法论层 面上承认 了“ 正 统马 克思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4 — 0 6
具体 地讲 , 卢 卡奇挑 战 的主要 是第 二 国际 “ 正 统 马克 思 主义 ” 。依他 所见 。 第 二 国际理论 家标 榜 自己
J u 1 . 2 0 1 7
两种对 “ 正统 马克思主义 ’ ’ 的反思
— —
卢 卡 奇 与柯 尔施 批 判 之 比较
马 羽 菲
( 华 侨大 学 哲 学 与社会 发展 学 院 , 福建 厦门 3 6 1 0 2 1 )
摘 要 : 卢 卡 奇 与柯 尔施 皆批 判 了第二 国 际 与俄 苏马 克 思 主 义 对 马 克 思 主 义庸 俗 化 、 教 条化 的做 法 。 卢 卡 奇将 “ 正 统 马克 思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探析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探析寇瑶2012摘要:卢卡奇针对第二国际中普遍不重视辩证法,而流行经济决定论、命定论等错误的思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方法即辩证法的观点。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着重论述了他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同实证主义自然科学的方法相区别,总体性是一种具体的总体,是一种历史的总体,是一种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方法,总体性包含着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卢卡奇对辩证法的理解基本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084-03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教师;陕西,西安,710049《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反思西欧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理论产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修正主义、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盛行的氛围中,他试图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他矛头直接指向第二国际那些所谓“正统”的理论家们。
他认为当时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不是因为革命的客观条件不成熟,而主要是无产阶级政党不能领悟和遵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头脑,从而造成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危机。
而这样的失误主要是由以伯恩斯坦为主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们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因此,卢卡奇认为革命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用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理论武装工人阶级,从而冲破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形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而这些都迫切需要重新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树立起“总体性”思想,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理解为方法,即辩证的方法。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副标题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
总体性辩证法的提出是出于对现实的批判,是为了批判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重新树立马克思辩证法权威的一种理论探索。
浅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浅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作者:郑虹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3期【摘要】在对卢卡奇的诸多研究中,“总体性”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
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思想是支配《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一条主轴,总体性包含多重原则,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而且还是辩证法上的总体性,也是本体论维度上的总体性,更是对人实现自身完整统一的理论关切。
【关键词】卢卡奇;辩证法;总体性思想一、总体性思想的提出卢卡奇提出总体性思想首先是针对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思潮的。
第二国际的一些理论家,认为马克思所作的预言都是正确的,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
这种将马克思主义极端实证化的倾向,强烈激起了卢卡奇的不满。
因此,为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使得理论与实践真正能够结合,成为卢卡奇提出总体性思想的直接原因。
另外,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卢卡奇一直苦苦思索中西欧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摆脱资本主义的危机、战争。
在探讨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卢卡奇认为是无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阶级意识,即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丧失,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沦为“物化意识”,而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物化已经遍及任何领域,这必然也会反应到无产阶级的观念中来,导致丧失了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丧失了把握问题的能力。
因此,为了消除“物化意识”、恢复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只有指导无产阶级的总体的、全面的把握问题的能力,强调总体性,通过运用总体性思想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总体性思想的涵义总体性是一种有着某种共同理论基调的多元化概念,呈现出许多纷繁杂乱的理论特点。
究竟何为“总体性”?总体性思想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是辩证法的核心,更是方法论的精华。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包含诸多方面,多层次的内涵,概括起来,总体性的涵义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总体统率部分。
“总体性”是着眼于整体、全部、相对于部分、局部而言的。
整体由各个部分组成,但并不是每个片段的机械相加,或单纯的拼凑。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最有学术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受到了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制约,既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又深受20世纪40年代以来实践与政治的影响。
在卢卡奇的早期学术思想中,“历史”和“总体性”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进行浅析。
卢卡奇从他的哲学教授获得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手知识中,就认识到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历史才是真正的现实、真正的内容和真正的思想。
卢卡奇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提出了“全面历史”这一概念,他认为历史必须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看待,从而去研究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卢卡奇早期的历史思想强调研究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内在联系,尤其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研究,并认为历史的本质是某些特定社会形态的产物,这些社会形态的兴衰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某种规律。
卢卡奇的历史思想旨在摆脱传统历史研究中的局限性,从而去发现历史的真正本质。
他主张通过对历史发展的研究来揭示人类历史的内在规律性,并调动人类历史发展中蕴含的深刻动力。
卢卡奇的历史思想是为他高度统一的哲学思想的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一步。
在卢卡奇看来,社会现象不可能简单地被割裂开来研究,必须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研究。
因此,卢卡奇在早期的学术研究中提出了“总体性”这一概念。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是对传统学术计划的一种批判,更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新视角。
他认为,社会现象是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必须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研究社会现象,并将其放在一个整体的背景下来研究。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将各种看似无关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使得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能够被更好地把握,从而更好地解释社会现象。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贡献在于将人们的研究焦点从单个现象移向了对整体的探讨,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摘要】卢卡奇早期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历史”与“总体性”概念的探讨。
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包括历史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强调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他对“总体性”概念的阐释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
在对“历史”与“总体性”的联系方面,卢卡奇认为历史是总体性的表现,同时总体性也影响着历史的演变。
卢卡奇还探讨了历史的功能和社会变革的关系,以及革命和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卢卡奇强调历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卢卡奇早期关于“历史”与“总体性”的观点,并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分析其实践意义。
【关键词】卢卡奇、早期、历史、总体性、研究、目的、概念、联系、功能、社会变革、革命、意识形态、观点、展望、后续研究。
1. 引言1.1 介绍卢卡奇早期的研究背景卢卡奇(Lukács)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深受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等哲学家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卢卡奇主要关注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实践活动,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理论。
卢卡奇早期的研究背景可追溯至他在匈牙利的学习经历。
早在匈牙利大革命时期,卢卡奇就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后来,他前往德国学习哲学和文学,受到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等大师的启发,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卢卡奇的研究背景还包括他在俄国的经历。
在俄国,卢卡奇接触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理论探讨奠定了坚实基础。
卢卡奇早期的研究背景丰富多彩,充满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因素,为他后来的思想探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卢卡奇早期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其对“历史”与“总体性”的独特见解和理解。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危机。
第二国际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社会主义实践的进程。
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围绕“正统马克思主义”论题,深入分析了第二国际理论“正统马克思主义”中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僭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的轻视等问题,尖锐地揭露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庸俗性。
一、自然科学方法论在“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僭越(一)“正统马克思主义”论题的提出青年卢卡奇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文中,以伯恩施坦为例批判了第二国际内部的修正主义理论。
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青年卢卡奇指出,“伯恩施坦部分地由于他的没有受到任何哲学认识妨害的‘不偏不倚’,反对辩证方法的声音叫得最响最尖锐”,“然而他从这种想使方法摆脱黑格尔主义的‘辩证法圈套’的愿望中得出的现实的政治结论和经济结论,却清楚地表明了这条路是通向何处的”。
青年卢卡奇在对伯恩施坦的批判中,准确地点明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错误认识。
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是一种理论失误,“辩证法的‘用脚站立’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直接导致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错误判断。
青年卢卡奇则明确强调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关键作用,指出“如果辩证法的这一含义模糊了,它就必然显得是多余的累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或‘经济学’的装饰品”,“‘辩证地’深化辩证方法的企图都必然导致肤浅平庸”。
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认为,“在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情况、每一个统计数字。
每一件素材中都能找到对他说来很重要的事实”,其背后反映的是新康德主义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影响。
(二)“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第二国际理论家保尔·拉法格在1909年出版的《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中,将马克思主义解读为否定意识作用的“经济决定论”,在梅林等人的推动下这种“经济决定论”最终成为第二国际队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诠释,而考茨基对“经济决定论”的传播则起着关键作用。
探究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探究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乔治·卢卡奇(GeorgLukacs,1885~1971),匈牙利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者,1918年加入匈牙利,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被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1933年起侨居苏联,1945年二战结束后回到匈牙利并创立“布达佩斯学派”。
卢卡奇晚年(1945年一1971年)所著的《民主化的进程》、《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及其谈话,阐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想(也被称为马克思主义革新论),他指出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马克恩的辩证方法,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发展和运用,而不是拘泥于个别结论,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意,并为无产阶级制定新的斗争策略提供正确的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卢卡奇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一是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偏见;二是对现实提出的新问题,不靠经典作家“无可置疑的”引文。
1.回到马克思的方法卢卡奇既反对苏联的“官方马克思主义”,又反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潮,而提出要回到马克思的方法,复苏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不在于对其某个论点的信仰,而在于唯物主义辩证法,它的本质是总体性。
总体性指的是“总体对各个环节在方法论上的优越性。
”“只有在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
”坤这样做并不否定各个环节的差异性。
总体性的方法是一种在思维中再现现实的方法,它离不开现实,但也不是现实本身,而是对现实进行加工、处理的结果。
所以总体陛的方法既与唯心主义相对,也与庸俗唯物主义相对。
从根源上讲,总体}生范畴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将总体性范畴提升为本体论上的支配范畴,并被纳人了逻辑主义和等级的框架当中。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将总体性范畴从逻辑主义的框架中解救出来,赋予了它现实的内容。
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归为方法的时代意义
作者: 杜瑾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延边党校学报
页码: 14-1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卢卡奇;马克思主义正统;归结;意义
摘要:世纪20年代初,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作了归结,将其归为以总体性为特征的辩证方法,并对总体性的方法作了具体阐释。
这一归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回击了第二国际后期盛行的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歪曲和修正主义篡改,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对今天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现实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8-1923年间的德国、匈牙利、芬兰等国的工人运动,尽管各国的工人运动声势浩大,但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基于革命惨烈失败的事实,一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反思革命失败的原因。
在卢卡奇看来,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至少犯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错误: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实质和核心的辩证法的背离。
面对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确立了正统和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标准。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革命的辩证法,而第二国际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时,把革命的指导思想简单地理解为机械的“经济决定论”,没有从总体上把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真髓。
第二,对社会现实认识方法的遗忘。
卢卡奇认为,辩证法本质上是总体性的,只有辩证总体观中才能再现和把握复杂的现实存在。
第二国际理论家用抽象、孤立的观点解释事实,无法达到对社会的总体再现。
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丧失从历史总体性上进行审视的批判精神。
第三,对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的否定。
第二国际理论家把经济运动看作决定一切的必然法则,忽视了思想、政治、文化等环节和因素对经济运动的能动的反作用,没有看到社会有机体内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多线性、多结构性和互为因果作用的关联性,因而他们无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势必造成无产阶级被肢解了的革命实践在资产阶级的总体性严密统治中土崩瓦解。
总之,卢卡奇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论的分析,构成了卢卡奇建立总体性理论的凝重的社会历史背景。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