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最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标要求: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2、以城市和乡村为背景,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应用及利用。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4)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5).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过程与方法(1)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2)通过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方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风向和风力的动态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2)认识大气与宇宙中所有物质一样都是运动的,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学习重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学习难点:1.大气的保温作用;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过程;3.地转偏向力、“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学习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学习过程:同学们自学教材P28-29,自主完成下列问题:请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1、太阳辐射是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作用、作用、作用。
3、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受热,产生辐射,辐射绝大部分被吸收,所以,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辐射,其中绝大部分以辐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作用。
5、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指向,垂直于。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常见的热力环流。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大气热量的来源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 常见的热力环流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名著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非诸葛亮莫属。
但是聪明一世,却也有糊涂一时的时候。
在三国演义第103回中,有这么一个情节:诸葛亮设计把他的老对头司马懿包围在了一个叫上方谷的山谷,然后放火围剿。
眼见司马懿就要走投无路,可突然天降暴雨把大火浇灭,司马懿借机死里逃生。
只留下诸葛亮眼见煮熟的鸭子飞了,在那里黯然伤神。
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上方谷会突然降雨?(或观看短视频《火熄上方谷》(1′27″)同学回答:略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找到答案。
二、新课教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太阳暖大地);②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通过两个步骤最终实现了大气的受热。
(这里先涉及两个环节就行。
第三个环节在后)(结合PPT图、课本图片先让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知识拓展:温度与波长的关系,二者成反比。
温度越高波长越短。
2、大气的热量来源:直接来源,地面辐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结合课本图片)(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学习目标】☆通过画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其应用;☆通过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探究生活中大气运动的实例;☆极度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
【重难点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法【课堂设计思路】一、课堂导入:采用地理趣味故事的方式导入课堂“诸葛亮火烧葫芦岛”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谷。
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
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
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没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
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
就是说,葫芦谷里下了异常气旋雨。
二、解读学习目标:略三、自主学习:1、要求(1)认真查找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用红笔纠错,准备预习成果展示。
(2)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为下步讨论做好准备2、内容:(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5).何为大气逆辐射?3、成果展示:对桌互查,同时教师进行抽查四、教师点拨梳理(结合下图点出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同时地面向外释放能量。
2、“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线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思考】:1、 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2、 如何解释新疆地区“早穿棉袄午披纱”的现象?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其实就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承接:大气直接热源是地面,不同性质的地面温度是不同的,不同纬度,受热状况不同,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热量也不同,因此产生了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1.1 大气运动的概念讲解大气运动是指大气在地球表面上的垂直和水平运动。
分析大气运动的原因和特点。
1.2 气压梯度力介绍气压梯度力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1.3 地转偏向力解释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第二章:热力环流2.1 热力环流的概念讲解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球表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垂直和水平大气运动。
分析热力环流的特点和作用。
2.2 地表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介绍地表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热力环流的形成。
2.3 热力环流的具体实例举例说明热力环流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分析这些实例与热力环流的关系。
第三章:大气压力和风向3.1 大气压力的概念讲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分析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3.2 气压梯度与风向的关系解释气压梯度与风向的关系。
分析如何根据气压梯度确定风向。
3.3 风速与气压梯度的关系讲解风速与气压梯度的关系。
分析不同气压梯度下风速的变化。
第四章:全球大气环流4.1 全球大气环流的概念讲解全球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的大气运动。
分析全球大气环流的特点和作用。
4.2 地球自转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解释地球自转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如科里奥利力的作用。
分析地球自转如何影响风向和风速。
4.3 全球大气环流的具体实例举例说明全球大气环流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分析这些实例与全球大气环流的关系。
第五章: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5.1 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讲解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分析大气运动如何影响气候变化。
5.2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解释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如何影响气候,如季风气候的形成。
分析不同地区大气运动的特点对气候的影响。
5.3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等。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个人采集整理仅供参照学习2.1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教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认识大气地能量根源和近地面大气地直接热源.2.掌握热力环流地成因及形成过程 .3.掌握风地形成过程,并能运用等压线散布图判断某地风向.一、大气地受热过程1.能量根源:①__________.2.大气对太阳辐射地影响: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部分被大气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大多数抵达地面.地面增温:地面汲取④而增温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汲取⑤而大气保3.温作用增温大气保温效应:⑥将大多数热量返还地面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地根根源因: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热力环流:因为⑧____________而形成地空气环流.3.形成:(1)受热→气流⑨ ________→近地面气压⑩ ____→高空气压 ? ____.(2)冷却→气流 ? ________→近地面气压 ? ____→高空气压 ? ____.(3)水平运动: ? ________地地方流向 ? ________地地方 .三、大气地水平运动1.大气运动地基根源理:地面? ________不均,致使空气 ? ________和? ________运动,从而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 ________差别,产生了__________力,从而惹起空气地________运动,形成 ____.2.大气地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地 ________原由,方向 ________等压线,由 ____ 压区指向 ____压区 .(2)地转倾向力:方向与物体地运动方向 ________,北半球向 ____偏,南半球向 ____偏,赤道上不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 ________,高空可忽视不计 .3.风向(1)赤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有摩擦 )作用→ 风向 ________等压线 . 其余(2)纬度我地迷惑1.2.3.研究点一大气地受热过程研究资料在古老地神话传说中,月亮上地“广寒宫” 终年深冷幽寂,实质上“ 广寒宫” 并不是向来都是深冷幽寂地 .在有太阳照耀时,“广寒宫”能够达到 130℃地高温,在没有太阳照耀时,温度能降低到- 180℃~- 170℃ .而地球表面地日夜温度变化却很小,这与地球外面裹着一层厚厚地大气相关.1.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什么作用?2.大气地受热和保温过程是如何地?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对地面又起什么作用?【考例研究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日”地说法.就此现象,以下表达正确地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研究点二热力环流研究资料某同学做了以下一个实验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地地方,搁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搁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2)注意察看纸片和灰烬显示出地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涨,在空中流向周围,再从周围下沉,而后又进入火堆. 1.经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原理?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地纸片和灰烬地运动过程.2.剖析该运动过程.3.在我们地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证了然此原理,能说出几个生活实例吗?【考例研究2】相关热力环流地表达,正确地是()A.因为地面地冷热不均,惹起空气上涨或下沉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C.近地面受热多地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D.近地面受冷多地地方,高空形成高压研究点三大气地水平运动研究资料猜谜语:看不见来摸不到,周围八方各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丛林树吼叫 . 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风 )1.形成风地直接原由是什么?2.风地形成受哪些力地作用?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风向微风速地?【考例研究3】对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地几个力地表达,正确地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C.地转倾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巧学速记 ]1.图示法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地保温作用如上图所示,大气地保温作用分三个过程:(1)太阳辐射抵达地面,地面汲取太阳辐射后增温,即“太阳暖大地”; (2) 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 ),大气激烈汲取地面辐射而增温,即“大地暖大气”; (3) 大气产生大气辐射,它将此中很大多数返还给地面,我们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地能量,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即“大气还大地” .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之间地互相关系反省小结重要知识点要点点总结我地反省大气地受大气地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地保温效应,热过程是本节要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地形成过程和等压面地曲折常常是考题地切入点大气地水风地受力剖析是考试地要点平运动参照答案课前准备区①太阳辐射能②汲取③反射④太阳辐射能⑤地面辐射⑥大气逆辐射⑦高低纬度间地温度差别⑧地面冷热不均⑨上涨⑩低? 高? 下沉? 高? 低? 气压高?气压低 ?受热 ?上涨?下沉 ?气压水平气压梯度水平风直接垂直于高低垂直右左相反垂直于平行于斜交讲堂活动区研究点一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大气汲取、反射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产生削弱作用.2.由图可知,大气地受热和保温过程能够归纳为三个阶段:(1)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最主要地能量根源.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小部分能量被汲取(臭氧和氧原子汲取大多数波长较短地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一部分波长较长地红外线)和反射 ( 云层和大颗粒灰尘反射作用较强),大多数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汲取太阳辐射能而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地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量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多数被近地面大气中地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使大气增温 .(3) “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地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此中大多数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必定程度上赔偿了地面辐射损失地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考例研究1D[ 露地形成一定有近地面大气降温这一过程,天气明朗,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易形成雾或露.]研究点二1.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地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2.热力环流地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因为近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地一种环流形式,联合等压面表示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以下: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地垂直运动(上涨或下沉 )→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差别→大气地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3.常有地热力环流(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风考例研究2A[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惹起地大气运动.近地面空气受热,气体膨胀上涨,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高空相反为高压.]研究点三1.形成风地直接原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三个特色:一是由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垂直于等压线;三是其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 ( 单位距离间地气压差 )成正比 .2.风地形成主要受三个力地作用,它们分别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摩擦力 .它们对风向、风速各拥有不一样地影响,联合图示详细剖析以下:(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地直接原由,在它地影响下水平面上风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一般来说,单位距离间水平气压梯度越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常常越快,如图剖析所示 .(2)地转倾向力与风向地转倾向力促进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它作用于风,不过使风向发生改变,不影响风速 .地转倾向力一直与风向垂直,在北半球促进风向右偏,在南半球促进风向左偏 .在赤道上,不偏转 .以下图: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倾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西风(北半球 )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倾向力时,二力均衡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实质大气中,在高空摩擦力忽视不计,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3) 摩擦力与风速,使风速降低 .摩擦力地方向一直与风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当三力共同发挥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考例研究 3C[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地转倾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Word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转换。
大气的热力状况是大气能量的反映。
它受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
发生在大气里的各种现象都是以大气热力状况为基础,因此,大气受热过程是学习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和气候等内容的基础。
由此可见,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尤其是启下的作用。
本课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由此可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辐射及能量转换是发生在大气里的各种现象过程的根本原因,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进一步掌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学会运用大气热力基本原理,解释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
3、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
4、知道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导致全球变暖,危及人类生存,从而增强学生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本课时的内容是通过一个目和一个活动来完成的。
大气的受热过程阐述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温室效应”两方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在吸收、反射等。
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这是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
地面被加热以后,又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而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很强,可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截留于大气层中,大气吸热升温后形成的大气辐射中,大部分能量返回地面形成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形成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上就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太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学习这一部分知识要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三者的概念来源、性质,理解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教材运用“活动”,让学生分析对比月球与地球的昼夜温度变化,通过问题探究,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大气温室效应的理解,启发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课时内容短小精练.但图表丰富。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本课时的最重要任务。
因此.根据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1、创造愉悦的问题情境。
第二章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作用。
2、通过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间热力环流、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重点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的原理。
难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2、热力环流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
教学过程《自主学练》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2)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能穿过大气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a、大气的选择吸收O3——吸收水汽、CO2——吸收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b、云层、大尘埃——反射太阳光,云量越多反射越,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作用结果。
c、空气分子、小尘埃——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色,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都是作用。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使大气增温,因此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③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影响着大气的、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 状态。
(3)大气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向下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叫 。
由此可见,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 作用。
《合作探究》1、读图思考: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2、秋冬季节,霜冻易发生在晴朗的夜晚还是多云的夜晚?《达标检测》1.下列四种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 .大气辐射B .太阳辐射C .大气逆辐射D .地面辐射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吸收作用B .反射作用C .直射作用D .散射作用 3. 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重要原因是 A .沙漠地区太阳辐射热量少B .沙漠地区水汽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C .沙漠地区大气中固体杂质多D .沙漠地区人类破坏活动少4.下面是几处少数民族的对话,你认为哪个对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太阳辐射最强。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大气的垂直运动1.1 温度和压力随高度的变化分析大气温度和压强如何随高度变化探讨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基本特征1.2 对流运动解释对流现象及其成因探讨对流对天气的影响,如云的、降雨等1.3 地形对大气垂直运动的影响分析山脉、高原等地形对大气运动的作用探讨地形如何影响局部气候和天气第二章:大气水平运动——风2.1 风的形成解释风的形成原理,包括科里奥利力和气压梯度力探讨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2.2 气压梯度力分析气压梯度力的产生和变化探讨气压梯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2.3 科里奥利力解释科里奥利力的概念及其对风向的影响探讨科里奥利力在不同纬度和地区的变化第三章:全球大气环流3.1 单圈环流分析单圈环流的形成和特点探讨单圈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3.2 三圈环流解释三圈环流的形成和特点探讨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分布的影响3.3 洋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分析洋流如何与大气环流相互作用探讨洋流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第四章:天气系统与大气运动4.1 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解释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形成和特点探讨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4.2 锋面系统分析锋面系统的形成和分类探讨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如冷锋、暖锋等4.3 天气预报简述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探讨大气运动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第五章:大气运动与人类活动5.1 大气运动对农业的影响分析大气运动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如气候类型、降水等探讨如何适应大气运动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5.2 大气运动与能源开发解释大气运动如何影响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探讨如何利用大气运动为人类提供可持续能源5.3 大气运动与环境保护分析大气运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如污染物传播和气候变暖探讨如何减少大气运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第六章:气候系统与大气运动6.1 地球气候系统概述介绍地球气候系统的组成,包括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和冰冻圈探讨各组成部分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大气运动6.2 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分析大气运动如何影响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对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6.3 气候类型和气候带解释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与大气运动的关系探讨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第七章:大气运动与天气灾害7.1 气象灾害的类型与成因分析各种气象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的成因探讨大气运动在这些灾害形成中的作用7.2 大气运动与极端天气解释极端天气现象,如高温热浪、严寒冰冻等的成因探讨大气运动如何导致这些极端天气现象7.3 防灾减灾措施分析如何通过了解大气运动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探讨防灾减灾策略和措施,如预警系统、应急响应等第八章:大气运动与可持续发展8.1 大气运动与能源利用分析大气运动如何影响能源利用,如风能、太阳能等探讨如何实现大气运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8.2 大气运动与环境保护分析大气运动如何影响环境质量,如污染物传播等探讨如何减少大气运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环境保护8.3 可持续发展策略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利用和保护大气运动方面的应用探讨如何实现大气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第九章:大气运动与现代科技9.1 气象观测与大气运动介绍现代气象观测技术如何帮助了解大气运动探讨气象观测数据在大气研究中的应用9.2 气象预报与大气运动解释现代气象预报技术如何预测大气运动变化探讨气象预报在大气运动研究中的应用9.3 卫星遥感与大气运动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大气运动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卫星遥感数据如何帮助科学家了解大气运动10.1 回顾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运动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10.2 大气运动的研究趋势探讨当前大气运动研究的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关注大气运动领域的前沿问题10.3 实践与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出具体建议,如参与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温度和压力随高度的变化重点环节2:对流运动重点环节3:地形对大气垂直运动的影响重点环节4:风的形成重点环节5:全球大气环流重点环节6:天气系统与大气运动重点环节7:大气运动与人类活动重点环节8:气候系统与大气运动重点环节9:大气运动与天气灾害重点环节10:大气运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环节11:大气运动与现代科技本教案主要围绕大气运动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展开,涵盖了温度和压力随高度的变化、对流运动、地形对大气垂直运动的影响、风的形成、全球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与大气运动、大气运动与人类活动、气候系统与大气运动、大气运动与天气灾害、大气运动与可持续发展、大气运动与现代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案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列举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热力环流,培养大家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之,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
诸葛亮叹到:“天不助我,助尔曹。
”那么这场雨真的是天意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热力环流。
【板书】热力环流请大家阅读课本P29内容,找出热力环流的概念。
(学生阅读回答)(播放热力环流的实验视频)(告诉学生实验所需及步骤如下: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仔细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大家清楚地看到烟雾在缸内形成一个环流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热力环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环流?我们先来回顾一些常用的概念。
【提问巩固】什么是气压?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力,以百帕为单位。
对于同一个地点而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高,称为高压;空气密度越小,气压值越低,称为低压。
【创设情境】在水平方向上,我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近地面ABC 三地空气密度都相等,同一水平面气压都相等,这时,空气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热力环流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3. 能够分析实际例子中大气运动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冷热不均的概念:解释冷热不均是指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2. 热力环流:介绍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表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 大气压强:解释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地面或物体表面的压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
2. 讲解:讲解冷热不均的概念,并用实例说明其现象。
3. 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冷热不均如何引起大气运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冷热不均的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过程。
3. 示例分析法:通过实际例子,分析大气运动的现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冷热不均和大气运动的概念和原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4. 风的形成:介绍地表冷热不均如何导致风的形成,包括海陆风、山谷风等。
5. 气压带的分布:解释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风现象。
2. 讲解:讲解风的形成过程,并用实例说明其现象。
3. 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风如何影响天气和气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的形成和气压带的分布原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风和气压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示例分析法:通过实际例子,分析风和气压带的现象。
九、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风的形成和气压带分布的概念和原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风和气压带的理解。
十、教学延伸:1. 气候变化: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冷热不均和大气运动的影响。
热力环流教案(优质课比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2、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使学生养成求真、XX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伴随最近几次降温过程,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不禁开始怀念阳光肆无忌惮照射的夏天,夏天人们喜欢去海边避暑,就像大家在视频里看到的,吹着海风,走在海边,水清凉、风清爽,炎热的夏天置身这样的地方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么,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热力环流就去尝试解释这个问题。
其实,不止是风,阴晴雨雪,所有的天气活动都是由大气运动导致的,而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在开始我们的探究学习之前,先来了解一个相关概念:气压。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强;当地面受热均匀时,海拔相同,气压相等。
探究活动一:热空气的运动(孔明灯的视频)(时间一分钟)1、观察孔明灯是如何运动的?2、思考孔明灯为何这样运动?(学生展示)(板书总结)假设A地受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浮力大于重力,空气上升。
探究活动二:冷空气的运动【模拟实验】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2.掌握地球表面热量分布的规律及其对大气运动的影响;3.能够解释地球大气的主要环流和风带分布;4.理解台风、龙卷风和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特点。
二、教学内容1.大气运动的概念和形成原因;2.地球表面热量分布的规律及其对大气运动的影响;3.地球大气的主要环流和风带分布;4.台风、龙卷风和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确认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掌握程度,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可采用以下方式: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形状、大小以及分布的陆地和海洋等;然后提问: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概念和大气运动的形成原因。
2. 学习新知(30分钟)通过PPT或板书,讲解地球表面热量分布的规律及其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以及地球大气的主要环流和风带分布。
同时,介绍台风、龙卷风和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特点。
3. 课堂练习(2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地球表面热量分布的规律和大气运动的关系;同时,练习地球大气的主要环流和风带分布的图解和简答题。
例如:问题1:为什么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问题2:解释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常见的西风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过程。
问题3:为什么冬季在我国东北一带常见“雾天”?4. 课堂讨论(20分钟)就课堂练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解答,同时通过教师点拨,对答案进行修正和完善。
5. 课堂笔记(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完成本节课的笔记,重点记录课堂中讲解的重点、易错点和与已知知识的联系。
教师可以就笔记进行排查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掌握了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地球表面热量分布的规律等重点内容,并能够解释台风、龙卷风和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特点。
高中地理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其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
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又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打好铺垫。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而课本P55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又是本知识点的一个拓展,为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培养学生联系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我就把这部分拓展性知识作为必修部分的补充,安排在同一节课。
也就是对于城市风的分析。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由问题→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自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环流形成。
二、学情分析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应用,尽管现在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在现有加强初中地理教育前提下比以前学生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较差。
而本节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和运用上,课堂上教师运用书上插图、多媒体、自制实验器材、板图等,并结合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对相应知识进行讲解。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致辞、自我鉴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self-evaluation,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 ?——(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 ?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介绍】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
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
【过渡】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
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1 -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
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指导读书】(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30 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5.何为大气逆辐射?【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 2. 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 2 -【过渡】结合我们刚才介绍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思考我们课前安排大家观察的烧一锅开水时,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
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板书】二、热力环流【说明】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那么热力环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 P32,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
【投影片展示】【讲解】(1)若 A 、 B、 C 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①三地气温相同;②三地气压相同;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2)若 A 地受热(如右上图),则① A 地气温较高,B、 C 两地气温较低;② A 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 C 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③ A 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 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 A 地较小, B、 C 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 C 流向 A ,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 A 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 B 、 C 处,等压面往上移;④A 地上空一定高度 A ′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 B′、 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 A ′处流向气压较低的 B′、 C′处,形成热力环流。
【板书】 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 A ′、 B ′、 C′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 ′处往上移,在 B′、 C′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板书】 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特别注意】【板书】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气温高、气压低同一高度气温低-3、-气压高越往高、气压越低【总结】【板书】太冷空气同一水空气阳热根本直接垂直平面气水平辐不原因原因运动压差异运动射均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讨论与思维拓展】(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请同学们做以下思考: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夜晚则减轻,请分析其原因。
还有,该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原因。
【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以上内容,结合其地理位置,可做如下分析:白天,山坡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山坡上的空气因为受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并膨胀上升,这样,白天就出现沿山坡向上爬升的气流,这股气流也就把谷底工业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坡面上部的文化、商业和住宅区,加剧了污染。
而到了晚上,山坡首先降温,山坡上的气流变为收缩下沉,工业区的污染物被抑制上升,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污染则得到减轻。
因此,这一城市的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白天加剧,夜晚减轻。
这一原理,指大气在山谷与山坡之间的环流运动,我们习惯称之为山谷环流,也即山谷风。
第二问的分析: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核的增多使城市上空的水汽更容易发生凝结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就多了。
【课堂小结】略- 4 -【课后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材P33 活动中的海陆风及P56 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理。
【板书设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太冷空气同一水空气阳热根本直接垂直平面气水平辐不原因运动压差异原因运动射均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第二课时【复习旧课】1.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说说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及变化。
【学生回答】略【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
- 5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讲授新课】【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33—34 内容,思考回答: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受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3.了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
【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板书】(一)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hPa)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1006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板书】 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1008改变风速(hPa)( 1)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1010( 2)判定:1006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1008【板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010 ( 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2)可以减小风速【讨论】我们刚才介绍了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三种作用力,请大家思考是否所有位置的风都受到这三种力的影响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在不同的部位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有差别,从而形成了各个不同部位的风向,这就是我们下面重点介绍的不同部位的风。
【板书】(二)不同部位的风1.高空大气中的风向【讲解】在理想状态下,空气质点只受一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