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辨证施护
中医感冒护理常规
中医感冒护理常规感冒就是常见得外感病,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不适等为主证。
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病位在肺卫。
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等类型。
现代医学中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均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风寒、气虚感冒,室温可稍高,注意保暖防寒;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凉爽湿润;暑湿感冒宜凉爽通气。
三、重伤风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四、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水毛巾擦身后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五、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苔、脉象及服药后反应,汗出过多时注意血压变化及并发症。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1、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
2、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
3、恶寒重者,或寒热往来,病邪深入半表半里之证时。
六、临证(症)施护:1、风寒感冒无汗,可行背部捏脊直至背部发热。
鼻塞、流涕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印堂穴;头痛可按揉加百会、太阳、印堂穴等。
2、风热感冒口渴,可给温开水或清凉饮料如西瓜汁等,或给鲜芦根煎汤代饮。
3、便秘可用番泻叶泡茶。
4、暑湿感冒头身疼痛,可采用刮痞疗法;或用鲜霍香、鲜佩兰、薄荷洗净泡水代茶。
5、体虚感冒可艾灸大椎、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或耳穴埋籽,取肾上腺、内分泌、肾、肺等穴增强免疫功能。
七、解表药宜轻煎,风寒感冒汤药宜热服,服后盖被取暖,或饮热稀粥,以助汗出;风热感冒药宜温服。
八、饮食宜清淡,多饮开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品。
风寒感冒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多食水果;气虚感冒宜选温补、易消化得食品,如山药粥、黄茂大枣粥、牛奶等,以健脾补气。
九、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3、加强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等。
感冒的辨证施护
感冒的辨证施护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较为轻微的表层病症,但若不及时辨证施护,可能会演变成更为复杂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感冒的辨证施护方法,帮助读者认清感冒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中医方法进行施护。
一、感冒的症状感冒通常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但不同的体质和病邪入侵方式,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1.寒邪感冒型如果感冒是由寒邪入侵引起的,症状多为恶寒、畏寒、身体发冷、打喷嚏频繁等。
此时,应采取温补驱寒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2.风邪感冒型当感冒是由风邪入侵引起的,症状常表现为头痛、发热、流鼻涕、咳嗽等。
此时,应采取祛风散寒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3.湿邪感冒型湿邪感冒常导致痰多、身体重、舌苔厚腻等症状。
此时,应采取化湿燥湿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4.热邪感冒型感冒由热邪入侵引起时,症状常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
此时,应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来辨证施护。
二、辨证施护方法1.温补驱寒型感冒温补驱寒型感冒适合采取温热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护。
可选择一些温性的中药如附子、干姜等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中调匀后服用。
同时,保持室温适宜,多穿衣服,避免受凉。
2.祛风散寒型感冒对于祛风散寒型感冒,宜通过中药来辨证施护。
可以选择荆芥、薄荷等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中草药煮水喝。
另外,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受凉,也有助于治疗。
3.化湿燥湿型感冒化湿燥湿型感冒适合选择化湿的中药进行辨证施护。
苦瓜、茯苓等中草药可以帮助清热化湿。
此外,保持室内环境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加速康复。
4.清热解毒型感冒清热解毒型感冒宜采取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护。
可以使用黄芩、连翘等中草药制成草药煎剂,清热解毒。
此外,饮食清淡,多喝水,有助于排毒。
三、预防感冒的重要性感冒的辨证施护固然重要,但预防感冒同样不可忽视。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感冒的关键。
1.加强体质通过良好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感冒的患病风险。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简介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因为邪气入侵,导致正气不能维持而发生的疾病。
中医辨证论治感冒主要是根据感冒的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进行辨证,针对不同证候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
病因病机感冒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邪入侵,影响正常的气机运行。
风邪入侵表浅部如鼻、咽、喉等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出现发热、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
风邪入侵深部如肺、胃、脾等脏腑,引起脏腑气机失调,出现胸闷、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
辨证及治疗风寒感冒【证候特点】发热、寒战、头痛、浑身酸痛、咳嗽、流清涕,无汗或微汗,舌淡苔白。
【治疗方法】温散解表。
方剂宜麻黄汤加减:麻黄6g,炙甘草6g,杏仁6g,桂枝6g,生姜3片。
煎水送服,一日3剂。
风热感冒【证候特点】发热,恶寒不欲食,口渴咳嗽,痰黄稠,唇红口干,喉咙痛,舌质红,苔薄黄。
【治疗方法】清热解表。
方剂宜银翘散加减:连翘12g,桑白皮12g,芦根12g,板蓝根12g,银花12g,荷叶10g,薄荷10g。
水煎服,一日3剂。
湿邪感冒【证候特点】身重困倦,头昏沉重,嗓子哑痒,舌苔厚腻,胸闷气短。
【治疗方法】燥湿宣肺。
方剂宜桑菊饮加减:桑叶12g,菊花12g,淡豆豉15g,葶苈子12g,川贝12g,苏子12g。
水煎服,一日3剂。
肺燥感冒【证候特点】咳嗽,口干咽痛,痰少黏稠,舌红苔黄。
【治疗方法】清热润肺。
方剂宜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12g,麦冬10g,沙参12g,玉竹10g,五味子10g,浮萍10g,枇杷叶10g。
水煎服,一日3剂。
食疗方案姜汤【材料】生姜10g,熟姜10g,红枣5个,草果2个,水适量。
【制作方法】生姜切片,熟姜切块;红枣去核;草果剪开。
【煮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温中祛寒,健脾开胃,预防感冒。
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2.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
一.感冒感冒是指因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头痛、恶寒、发热及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感冒病情有轻重之分,轻者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因感受非时之邪所致,称为重伤风。
如感受时行疫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若正气虚弱,易受外邪,导致感冒发作者,称为体虚感冒。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西医学中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可参考本病证辩证施护。
【病因机制】感冒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及正气失调有关。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时行疫毒之气,均可侵袭人体而致病。
风邪为主因,在不同季节,常与其他当令时气相兼伤人,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兼燥邪,其中尤以风寒、风热为多见。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正气不足,卫外能力减退易感受邪气而发病。
本病病位在肺卫,病理性质多属于表实证。
风夹时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至感冒。
本病的主要机制是表卫失司、肺气失宣。
若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较重,且有变生他症的可能。
【辩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变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发病率升高,病情较轻,多无传变;时行感冒以疫疠之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常暴发流行,症状严重,且可以发生传变,合并他病。
2.辨风寒与风热主要从寒热、有汗无汗、咽部红肿及舌脉特点来辨别。
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咽痒不肿或淡红微痛,苔白,脉浮紧为主症;风热感冒已发热重,恶寒轻,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主症。
3.辨气虚阴虚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症的基础上兼有恶寒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咳嗽无力,脉浮等气虚症。
阴虚者兼见身微热,手足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等症。
(二)辨证分型1.风寒束表症候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痰白清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中医感冒辨证
中医感冒辨证感冒是指因受凉、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感冒是由风寒、风热、风湿或寒湿等致病因素侵袭人体而产生的。
在中医治疗感冒时,辨证论治是十分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感冒的辨证方法及相应的治疗。
一、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由寒邪侵袭所致的感冒症状。
主要表现为恶寒、身体发冷、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辛散发散的中药,如葱白、生姜、羌活等,以驱散体内的寒邪。
二、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由风热邪气侵袭所致的感冒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咳痰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翘片、连翘、金银花等,以清除体内的风热邪气。
三、风湿感冒风湿感冒是指感冒时,感受了湿邪的侵袭。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身体沉重、头重脚轻、发热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祛湿化痰的中药,比如羌活、天南星、独活等,以驱除体内的湿邪。
四、寒湿感冒寒湿感冒是指感冒时,寒湿邪气侵袭了人体。
主要表现为身体发冷、寒战、鼻塞、流黄涕、身体沉重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温阳化湿的中药,比如苍朮、干姜、附子等,以温化体内的寒湿邪气。
除了以上几种感冒辨证,中医还将感冒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风湿、外感寒湿和外感暑湿等类型。
每种类型的感冒都有不同的辨证依据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感冒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在辨证施治时,中医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舌像、脉象等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感冒的辨证类型,并针对性地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
此外,中医还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施治虽然在治疗感冒上独具优势,但并非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常见的方式,尤其在临床研究和医学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总之,中医的辨证施治在感冒的治疗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准确辨证,中医医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感冒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疾病的病程,减轻患者的不适。
六经辩证治感冒
六经辩证治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仅症状多样,且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中医药学中,六经辩证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基于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通过调整经络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在治疗感冒方面,六经辩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六经辩证治疗感冒的方法和原理。
一、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指感冒病毒由风邪引起,并伴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风热感冒属于“阳明经”病证。
在治疗上,应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具体方法有:1. 中药汤剂:常用的中药包括连翘、薄荷、金银花等,这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者外用的方式发挥作用。
2. 中药吃丸:一些中药丸剂,如银黄丸、葛根败毒丸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3. 饮食调理:可以选择一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例如绿豆汤、荷叶茶等,有助于缓解风热感冒的症状。
二、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和寒邪引起的,表现为恶寒发热、流清鼻涕、咳嗽等症状。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风寒感冒属于“太阴经”病证。
在治疗上,应该祛寒散寒,宣肺解表。
具体方法有:1. 古法汤剂:例如药材炖鸡汤、姜枣茶等,这些汤剂以药材为主,可以起到温里散寒的作用。
2. 足浴疗法:将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草药(如艾叶、生姜等)煮沸,放入足浴盆中,浸泡双脚数十分钟,有助于祛寒散寒。
3. 中药熏蒸:利用药材熏蒸的方式,将药材放在锅中加热,待药气弥漫室内,有助于散寒宣肺。
三、风湿感冒风湿感冒是由感冒和湿邪共同引起的,表现为关节酸痛、寒湿重等症状。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风湿感冒属于“太阳经”病证。
在治疗上,应该祛风湿,活血化痰。
具体方法有:1. 中成药治疗:例如风湿宁胶囊、金匮肾气丸等,这些中成药可以缓解病情,减轻关节疼痛。
2.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式,对患处进行适当的刺激,有助于舒缓疼痛的症状。
3. 中药泡脚:采用一些具有祛风湿作用的中药,如桑寄生、川芎等,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风湿感冒症状。
四、中风感冒中风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和中风因素引起的,表现为头晕目眩、言语不清等症状。
感冒的辨证施护
施护措施: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吹对流风。
②无汗者中药汤剂应趁热服下,并盖被安卧,助汗达邪。
③高热时宜温水擦身,以防毛窍闭塞,邪无出路,也可配合针刺发汗,如内关、曲池等。
④以苦参、大麦冬煎服,清热解毒,养阴。
3.2 气阴两虚型(12例) 主症:心悸怔忡,短气自汗,倦怠乏力,少寐多梦,烦热口渴,舌红,苔薄,脉细数结代。
施护措施:①保暖避风寒。
②戒烟酒,避免辛辣之品。
③怡情悦志,避免精神刺激。
④心悸者予朱砂安神丸,滋阴降火宁心。
⑤炙甘草汤益气养阴,安神复脉。
3.3 心气不足型(16例) 主症: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心中惕惕,动辄尤甚,舌淡苔白,脉结代。
施护措施:①宜黄芪、粳米、甘草煮粥温服,补气助阳。
②心悸者给予养血归脾丸,同时针刺神门、内关穴。
③药以桂枝甘草汤和保元汤加减,温阳复脉。
3.4 痰浊内阻型(10例) 主症:心悸气短,胸膈满闷,舌淡红苔白腻,脉濡弦而结代。
施护措施:①清淡饮食,可用海蜇、荸荠煎汤代茶。
②痰多者,给半夏温水调服。
③给栝蒌薤白合二陈汤以宽胸理气,化痰降浊。
3.5 气滞血瘀型(13例) 主症:心悸胸闷,失眠,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细涩而结代。
施护措施:①饮食宜清淡少油,忌动物油脂和内脏。
②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指导病人活动。
如床边、室内、上下楼梯、室外活动、打太极拳等,以不使疲劳为度。
若活动中脉率> 110次/min,脉搏不规律,心慌不适等,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
③药用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通络复脉。
4 治护结果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心悸”的标准,治愈43例:症状及心律失常、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17例:症状减轻,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未愈8例: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有效率为88.2%。
热毒侵心型、气阴两虚型、心气不足型、痰浊中阻型、气滞血瘀型有效率依次为100.0%、91.7%、87.5%、70. 0%、84.6%,见表1。
时行感冒的辩证施护
挟湿挟暑证 --- 施护要点
• (1)参照风热证护理。 • (2)祛暑发汗解药宜温服,药后盖被安卧, 并观察汗出情况。汗多者用温毛巾擦汗,更换 湿衣,切勿吹风。高热者可针刺退热(取穴参 考风寒证)。头身困重,可配合拧挤疗法。施 术部位印堂、太阳、颈部等处,以解除脘闷、 呕吐、咽痛等症。亦可配合刮痧疗法:部位夹 脊两侧,背部胸肋处、肘窝、腘窝处。 • (3)饮食宜清淡,富营养的半流质,多食新 鲜蔬菜,忌生冷油腻之品,戒烟戒酒。
2、病程:一般病程较短, 2周左右。 3、发病季节:四时皆可,以冬、春季节多见。
四、辨证论治
• 辨证要点 • 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辨别风寒与风热
相同点: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脉浮 不同点: 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 渴,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有汗,鼻流浊涕,口微 渴,苔薄黄,脉浮数
七、康复指导----预 防
• 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5~10ml加水 1~2倍稀释,熏2小时) • 大蒜液滴鼻法(10%大蒜液加入适量 甘油,每日滴3~5次,每次1滴) • 狗肝菜、布渣叶、淡竹叶、野菊花、 三丫苦、岗梅根等,水煎服
七、康复指导----调护
• 避风寒,慎起居
• 清淡饮食
• 多饮暖开水
二、病 因 病 机
外感风邪 时行疫毒
风邪、时行疫毒
口鼻
(夹热暑燥湿) 皮毛
侵犯人体 肺卫功 能失调 腠理不密 卫外不固
正气虚弱, 肺卫功能失常
禀赋不足
起居失常 寒温失调 疲劳过度
时行 感冒
病位在肺卫,感邪性质与季节及体质特点相关。
三、诊 断
1、临床表现:
突然恶寒、寒战、高热、周身酸痛, 全身症状明显,1~3日后出现明显的鼻塞、流 涕、咳嗽、咽痛等。可化热入里,变生它证。 具传染性,可引起广泛的流行。
掌握辨证用药规律灵活组方治感冒_刘德泉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02月/12日/掌握辨证用药规律灵活组方治感冒刘德泉 感冒包括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四季多发病,每年冬春时节,往往寒暖无常,普通感冒更为常见。
流行性感冒多见于冬春季节,由于其起病较急,具有传染性,症状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中医治疗感冒有较好的疗效,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特别是流感病毒极易变异,难以选用固定方药,配伍组方也十分复杂。
为便于临床更加灵活地选药组方,以提高疗效,现根据其症状特点,将用药规律归纳如下。
根据中药功效辨证用药一、发热用药:根据症状分为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两大类。
(一)实证:多见于素体健康感受外邪者,可分为五种。
1.外感风寒型。
发热轻恶寒重,鼻塞流清涕,头痛无汗,无咽痛口渴,重者可选用发汗力强的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
轻者可选用发汗力弱的辛温解表药:如荆芥、防风、苏叶、葱白。
2.外感风热型。
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痛,重者可选用发汗力强的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浮萍,更多选用轻宣发散的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贯众等;轻者可选用发汗力弱的辛凉解表药:如桑叶、菊花、豆豉。
3.外感湿邪型。
身热不扬,伴有头痛如裹,体重倦怠,若兼有恶寒、苔白腻,为外感寒湿,可选用辛温芳香化湿解表药:如香薷、藿香、佩兰;若兼有汗出口渴,舌苔黄腻,为外感湿热,可选用:青蒿、荷叶、竹叶;若兼有肠鸣腹泻,可选用:茯苓、薏苡仁、砂仁等。
4.转为少阳发热型。
多由外感失治、误治引起,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可选用:柴胡、黄芩、半夏等。
5.转为阳明发热型。
多由外感失治、误治引起,症见高热、大汗、口渴,可选用:生石膏、知母、水牛角等。
(二)虚实夹杂证:多见于素体虚弱和原有其它疾病感受外邪者,可分为四种。
1.阳虚型。
多见于风寒感冒,兼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可配用:制附子、肉桂等。
2.阴虚型。
多见于风热感冒,兼有五心烦热,午后低热,或夜热早凉,可配用:玉竹、麦冬、沙参、石斛、地骨皮、青蒿、柴胡等。
《中医辨证治感冒》课件
治疗效果
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如体温下 降、咳嗽减轻等。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或副作用。
专家点评与建议
专家分析
对病例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进行深入剖析。
治疗方案评价
评估当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患者教育
指导患者如何预防感冒,感冒后如何自我调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 排毒和缓解症状。
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 度劳累。
合理用药
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烟 酒。
感冒的饮食调理
01
02
03
04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如柑橘类水果、草莓、西红柿
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适量摄入蛋白质食物:如鱼、 肉、蛋、奶等,补充营养,提
金银花露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咽 痛、咳嗽痰黄、苔黄脉数。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症见发热 咽痛、咳嗽痰黄、苔黄脉数。
扶正解表剂
人参败毒散
当归六黄汤
用于治疗气虚感冒,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苔白脉浮缓。
用于治疗阴虚感冒,症见发热恶寒、 头痛身痛、苔少脉细数。
玉屏风散
用于治疗气虚感冒,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苔白脉浮缓。
暑湿感冒的治疗
总结词
清暑祛湿,解表和中
详细描述
暑湿感冒多因夏季暑湿之邪,导致脾胃受病,出现发热、身重、腹胀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清暑祛湿、 解表和中为原则,常用藿香正气散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体虚感冒的治疗
总结词
扶正祛邪,调和营卫
详细描述
常见病的病证施护
保暖措施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情志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忧郁心理,增强治疗 信心。
药物治疗
遵医嘱给予健脾止泻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 不良反应。
PART 05
头痛病证施护
REPORTING
风寒头痛证施护
症状观察
观察头痛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如恶寒、发热、鼻塞等。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直接吹风,可热敷头痛部位,饮食宜温热。
暑湿感冒证施护
症状识别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等。
施护原则
清暑祛湿解表。
护理措施
避免高温潮湿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饮食宜清淡爽口 ,多食用具有祛暑化湿作用的食物;可选用藿香正气水等 中成药治疗。
预防措施与护理要点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感冒流行期间可服用预 防药物。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 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瘀血停滞
。
PART 04
泄泻病证施护
REPORTING
寒湿泄泻证施护
室内环境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 度适宜。
饮食调理
饮食以温热为主,忌食生冷、油腻之 品,可选用温中散寒的食物。
保暖措施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可用热水 袋热敷腹部。
情志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保 持情绪稳定。
湿热泄泻证施护
病室环境
饮食调理
保持病室凉爽、通风,避免潮湿、闷热。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食辛辣、油 腻之品,可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
皮肤护理
情志护理
感冒的辨证治疗
感冒的辨证治疗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风寒、风热、风湿等外邪侵袭所引起。
中医学认为,感冒属于风邪病,治疗感冒的方法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即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来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下面将介绍感冒的常见辨证治疗方法。
1. 风寒感冒如果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身体发冷、头痛、鼻塞、流清涕等,通常属于风寒感冒。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主要是因为风寒外邪侵入体内,所以治疗时应选择散寒祛风的药物。
常用的中药有葛根、花椒、羌活等。
此外,可用温热的食物、饮品来缓解身体的寒冷感。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是咳嗽、咽痛、发热等。
这种感冒是由于风热邪气入侵所致,治疗时应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常用的清热药物有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此外,多饮水、吃清淡、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加速康复。
3. 风湿感冒风湿感冒的症状包括肌肉酸痛、关节疼痛、身体沉重等。
中医认为,这种感冒是由于湿气和寒气相结合形成,所以治疗时应选用祛湿散寒的中药。
常用的祛湿药物有苍术、山药、独活等。
此外,注意保持身体部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4. 内感冒内感冒是指由于饮食不当或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感冒。
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调理脾胃功能。
常用的调胃药物有山楂、陈皮、白术等。
此外,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
总结: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治疗。
风寒感冒可选用散寒祛风药物;风热感冒需要清热解毒药物;风湿感冒适合用祛湿散寒药物;内感冒要调理脾胃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服用中药,还要注意饮食调理、保持适当的温暖,以加速康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中医临床护理感冒
病情观察 生活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
辨证 施护
对症处理 情志护理
用药护理
观察患者恶寒、 发热、汗出及头 身疼痛的情况
病情 观察
观察心律、心率、 脉象等变化
定时测量体温,行 降温后30分钟, 再测体温
观察患者鼻塞、 流涕的情况
生活起居护理
风寒束表
(风寒重症) (风寒轻症)
风热犯表
暑湿伤表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辨证要点
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辨证要点
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辨证要点
辨表实与表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点 病情
表实
形体壮实、邪实、 症实,病情较轻
病程
短
有无慢性病
无
诱因
多有寒温失调、过 度疲劳等诱因
常见人群
青壮年
表虚 形体虚弱、 病情轻重不一
鼻塞
七大主症
肺系症状:鼻塞、咳嗽、 流涕、喷嚏
全身症状: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
感冒分类:
轻——感受当令之气——称伤风(冒风、冒寒) 重——感受非时之邪——称重伤风 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
——时行感冒
发病特点:
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多见。 本病有一定传染性,在易感季节发病率很高。 极少传变,病程短而易愈。
2
•发汗原则
以遍身微汗、热 退脉静身凉为佳,
5
不可过汗,中病•忌服收涩
即止。
生冷之品
3
•服药后观 察及体温
的变化
4
•忌汗出当风
用药护理——风寒
用药护理——风热
感冒的辩证施护
感冒的辩证施护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病毒感染引起。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感冒的治疗可以采取综合医学的方法,其中包括中医的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的一种,通过分析个体的体质、气候环境等因素,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愈感冒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感冒的辩证施护方法。
一、感冒的病因分析感冒的病因主要是因为外邪入侵人体,中医将其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寒感冒、湿热感冒等多种类型。
辩证施护首先需要根据病情分析感冒的病因,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感冒的病原为寒邪。
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舌苔白腻。
针对风寒感冒,辩证施护的方法主要是温散寒邪,采用温性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如艾叶、桂枝等药物。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指感冒的病原为风热邪气。
患者出现发热、身痛、咽痛、咳嗽、咳黄痰等症状,舌苔黄腻。
辩证施护的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采用寒凉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银翘片、连花清瘟等。
3. 湿寒感冒湿寒感冒是指感冒的病原为湿寒邪气。
患者出现身痛、肢体困重、鼻塞、畏寒等症状,舌苔白滑。
辩证施护的方法主要是祛湿散寒,采用温热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藿香正气水、三峡通风散等。
4. 湿热感冒湿热感冒是指感冒的病原为湿热邪气。
患者出现头晕、口渴、咳嗽、咳黄痰等症状,舌苔黄腻。
辩证施护的方法主要是清热利湿,采用凉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金银花、板蓝根等。
二、具体的辩证施护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中医的辩证施护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根据病情分析具体介绍几种辩证施护方法。
1. 补气益肺对于风寒感冒和湿寒感冒,可以采用补气益肺的辩证施护方法。
中药中的党参、黄芪等具有补气益肺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感冒症状。
2. 清热解毒对于风热感冒和湿热感冒,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辩证施护方法。
中药中的连翘、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体温,消除炎症反应。
3. 祛湿散寒对于湿寒感冒,可以采用祛湿散寒的辩证施护方法。
感冒辨证论治
感冒辨证论治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因主要是由于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
针对感冒,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从表现症状、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对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探讨。
一、表现症状感冒患者常见的症状有鼻塞、流清鼻涕、喷嚏、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咳嗽等。
根据感冒病程的不同,可以将感冒分为三个阶段:初感期、流行期和恢复期。
初感期主要表现为鼻塞、流不畅的清鼻涕、喷嚏等症状,一般持续1-2天。
流行期病情进一步加重,症状包括明显的鼻塞、流浓稠的黄鼻涕、打喷嚏频繁、乏力、头痛、畏寒发热等。
恢复期病情开始缓解,但仍有持续的鼻塞、咳嗽等症状。
恢复期也是感冒最后一个阶段,期间可以通过药物和调理来促进康复。
二、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湿感冒和风热湿感冒四种辨证类型。
1. 风寒感冒:症状主要为畏寒发热、鼻塞、清涕、咳嗽、头痛等。
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疗时应采用驱散风寒、解表发散的方法。
2. 风热感冒:症状主要为畏寒、发热、鼻塞、黄涕、咳嗽、喉痛等。
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疗时应采用清热解毒、解表发散的方法。
3. 风寒湿感冒:症状主要为畏寒、发热、鼻塞、湿涕、咳嗽、身痛等。
舌苔白腻,脉象浮滑。
治疗时应采用祛风散寒、化湿利水的方法。
4. 风热湿感冒:症状主要为畏寒、发热、鼻塞、黄涕、咳嗽、湿重等。
舌苔黄腻,脉象浮滑。
治疗时应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的方法。
三、治疗方法感冒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
1.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可以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见的药物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解表、清热、解毒的中药。
同时,也可以采用辛散发散的药物如荆芥、薄荷等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2. 辅助治疗:感冒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间中。
饮食应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增强免疫力。
中医护理:小儿感冒中医如何辨证施护
中医讲的小儿感冒是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统称,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并与小孩的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有关。
普通感冒初起症状主要有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发热头痛、嗓子肿痛等。
如果感受风寒则出现怕冷、全身骨节痛。
中医将小儿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等症型。
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之气未充,抗病能力差,当气候急骤变化或护理不当时,外邪便乘虚侵入而发病。
辨证施护与辨证论治一样,是中医的特色。
辨证施护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的证候,从疾病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感冒一病属中医的表证,但感邪有不同,体质有虚实,邪气有兼夹,故应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以辨证为前提,以证候为依据,在护理时区别对待。
(1)辨证候的性质,区别护理证候不一,护理也有其特殊的要求。
如风寒感冒,以恶寒重为特点,此类病人应注意防寒保暖,药宜热服,加衣被,啜热粥。
饮食可佐姜、葱、蒜、椒等以调味,助药力散寒祛邪。
风热感冒,以发热重为特点,应顺其病势,不须强发其汗。
风热感冒出现高热,一般不采用凉水敷或冰敷降温,因为此种物理降温法可使腠理闭塞,汗不易出,与因势利导的汗法相悖。
咽痛者,可用淡盐水嗽口。
饮食宜清淡,禁忌公鸡、鲤鱼、狗肉等发物。
如此等等,当视病情而区别护理。
(2)注意体质虚实,加强护理感冒一病,体质壮实者病程短,疗效快,选用解表剂即可。
而体虚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视其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而加强护理。
如阳气虚者,易患风寒感冒,在发汗同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居室宜温暖,饮食宜辛辣温热,发汗勿太过,更应防止漏汗不止。
阴血虚者,易感风热,居室宜通风凉爽,饮食应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
根据“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对阴血虚弱者,不宜强发其汗,尤其产后、亡血,劫汗太过必更伤阴血,可加用食疗清补之方,以滋汗源,但亦不应过用寒凉免至冰遏。
对虚证病人平时喜进滋补者,在感冒期间,一般应暂时停服常用之滋补药物。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由病毒引起。
传统中医认为感冒是寒邪或风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不畅,阴阳失调,进而出现头痛、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施治,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感冒的方法和原则。
一、中医感冒辨证分类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感冒的辨证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湿寒感冒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感冒因邪气入侵人体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风寒感冒:病程短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鼻塞、无汗、咳嗽有痰等。
2. 风热感冒:病程较长,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咽喉疼痛、口渴、咽痛等。
3. 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头重,身体不适等。
4. 湿寒感冒:主要症状包括寒战、发热、鼻塞、流黄涕、咳嗽等。
二、中医辨证治疗方法1. 风寒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通窍宣肺。
常用药物包括葛根汤、麻黄汤等。
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辛温散寒的食物如生姜、辣椒等。
2. 风热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疏风清热。
常用药物包括银翘散、连翘败毒饮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清凉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等。
3. 暑湿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清暑利湿,疏肝解郁。
常用药物包括白虎汤、茵陈蒿散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利湿解暑的食物如苦瓜、黄瓜等。
4. 湿寒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温阳化湿,祛寒散寒。
常用药物包括加减桂附地黄汤、杏苏散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温性食物如生姜、大蒜等。
三、中医辨证治疗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治疗依靠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征进行辨证,然后针对性地施以治疗。
2. 根据病情调整:中医辨证治疗强调因人而异,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征进行调整。
3. 综合施治:中医辨证治疗强调综合施治,即同时运用药物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以综合效果更好地治疗患者。
倪海厦中医感冒辨证方案
概述倪海厦中医感冒辨证方案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针对感冒症状的综合治疗方案。
该方案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以达到快速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目的。
倪海厦中医感冒辨证方案的基本原则倪海厦中医感冒辨证方案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辨证求因:针对感冒症状的不同表现,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辨证分析,找出病因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拟定治疗方案:根据辨证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
3.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一病多治:针对感冒症状的不同表现,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使治疗更加全面、全局。
主要治疗手段中药治疗倪海厦中医感冒辨证方案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通过服用中药来改善体质、调理气血,以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结果,医生会拟定出相应的中药方剂,包括药物的种类、用量以及服用的时间等。
在中药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包括荆芥、薄荷、贝母、板蓝根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感冒症状。
饮食调理除了中药治疗外,倪海厦中医感冒辨证方案还会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调理。
在感冒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类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穴位按摩倪海厦中医感冒辨证方案还会借助穴位按摩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体质,加速康复过程。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合谷穴等,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
方案实例下面是一个倪海厦中医感冒辨证方案的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案:患者信息•姓名:张三•年龄:30•性别:男•症状:咳嗽、鼻塞、喉咙痛辨证结果针对张三的症状,经过辨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外感风寒:张三的咳嗽、鼻塞、喉咙痛等症状属于感冒的典型表现,初步判断为外感风寒所致。
感冒夹湿、夹暑、夹燥的辩证要点
感冒夹湿、夹暑、夹燥的辩证要点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夹湿、夹暑、夹燥三种辩证。
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角度来讨论感冒的辩证要点。
一、夹湿夹湿是指在感冒中存在湿邪的侵袭。
湿邪多由外界的湿气进入人体引起,如潮湿的环境、雨水淋湿衣物等。
夹湿的感冒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嗓子痒、咳嗽、咳痰稀白等。
此类感冒多见于湿热季节或潮湿环境中。
针对夹湿的感冒,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首先要避免潮湿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晾晒衣物。
其次,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祛除体内湿邪,如可使用千里光、薏苡仁、苍术等药物。
此外,适当运动、多喝温开水也有助于排湿。
二、夹暑夹暑是指在感冒中存在暑邪的侵袭。
暑邪多由外界的热气进入人体引起,如夏季高温、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等。
夹暑的感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口干、喉干等。
此类感冒多见于夏季或炎热地区。
对于夹暑的感冒,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首先要避免高温环境,保持室内通风。
其次,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清热解毒,如可使用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药物。
此外,多喝凉开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也有助于降温。
三、夹燥夹燥是指在感冒中存在燥邪的侵袭。
燥邪多由外界的干燥气候引起,如秋季干燥、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中等。
夹燥的感冒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干、咽干、口干、咳嗽、咳痰干等。
此类感冒多见于干燥季节或空调环境中。
对于夹燥的感冒,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首先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水来增加空气湿度。
其次,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滋润肺燥,如可使用沙参、麦冬、百合等药物。
此外,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有助于缓解燥热症状。
感冒夹湿、夹暑、夹燥是三种常见的辩证类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或高温环境、适当运动、补充水分等。
同时,中药调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感冒夹湿、夹暑、夹燥的辩证要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时流 清 涕 ,喉痒 ,咳嗽 ,痰 吐 稀 薄 ,色 白 ,口不 渴 ,喜 热饮 , 舌质 薄 白而 润 ,脉 浮或浮 紧。
治则 :辛 温解 表 。 方 药 :荆 防败 毒散 。
特 征 。多 由六淫 时 行病 毒侵 袭人 体 而致 病 ,本 病 四季 均可 发病 ,病情 轻 重不 同 ,根据 不 同 的病 因病 机可 分为 风寒 证 、
风热 证 、暑湿 证 。 因此 ,辨证 施 护在 感 冒 的治疗 过程 中非常 重要 ,只有 这样 才 能取 得 良好 的疗 效 ,早 El康 复 。
症 状 :身 热 较 重 ,微 恶 风 ,汗 泄 不 畅 ,头胀 痛 ,咳 嗽 ,痰 黏 或 黄 ,咽燥 或 咽 喉乳 蛾 ,红 肿 ,疼 痛 ,鼻 塞 ,流 黄 浊 涕 ,口渴 欲 饮 ,舌 苔 薄 白微 黄 ,边 尖 红 ,脉 象 浮 弱 。
治则 :辛凉 解 表 。 方 药 :银翘 散 ,葱 豉桔 梗 汤加 减 。 施 护上 应 注 意休 息 ,室 内空 气 流通 。室温 应 在 16~18℃ , 药急 火煎 煮 ,给予 凉服 。汗 多者 更换 衣 服 。高热 、咽痛 症状 较 明显 者 ,配合 针 刺尺 泽 、曲尺 、太 冲等 穴 以缓解 。饮食 以米粥 、 西瓜 为 主 ,蔬 菜 辅 之 ,忌食 辛辣 之 品 。室 温低 ,空 气新 鲜 ,避 免 吹风 ,注意体 温 变化 。 2.3 暑 湿 证 症 状 :身 热 ,微 恶 风 ,汗 少 ,肢 体 酸重 或 疼 痛 ,头 昏重胀 痛 ,咳嗽 痰 黏 ,鼻 流 浊涕 ,心 烦 ,或 El中黏 腻 ,渴 不 多 饮 ,胸 闷 泛 恶 ,小 便短 赤 ,舌 苔薄 黄 而腻 ,脉濡数 。 治则 :清 暑祛 湿解 表 。 方 药 :新 加香 薷饮 加 减 。 施 护 上 ,本病 流 行期 间 ,应 当重 视 预 防 ,服 用 防 治 方药 。 冬 春 风寒 当令 季 节 ,可 用 贯 仲 、紫 草 、荆 芥 各 10 g,甘 草 3 g。 水煮 顿服 ,连续 3 d。夏 日暑 湿 当令 季节 ,可用藿香 、佩兰各 5 g, 薄荷 2 g,煮 汤 以代 饮 料 ,如 时 邪 毒 盛 ,流 行 广 泛 ,可 用 贯 仲 10 g,板蓝 根 或 大青 叶 12 g,生 甘 草 3 g,煎服 ,日 1剂 。同时 注 意保 暖 ,在 气候 冷 热 变 化 时 ,随 时增 减衣 服 ,避 免 受 凉 、淋 雨及 过 度疲 劳 ,防 止患 者 到公 共场 所 活动 ,防止 交叉 感 染 ,以 控制其流行 。室 内可用食醋熏蒸法 ,每立方米空间食醋 5—1O rn1. 将水 1~2倍 稀 释后 加热 熏蒸 2 h,每 天或 隔天 1次 ,空 气 消毒 以防感 染 。治疗 期 间应 认真 护理 ,保 持情 绪稳 定 ,加强 观察 , 注 意煎 药要 求 。中药宜 于轻 煎 ,不 可过 煮 。乘 温热 服 ,服后 避 风 ,覆被 取 汗 ,或 吃热 稀饭 来 用 以助 药理 ,得汗 为病 邪 外达 之 象 ,无 汗 是 病 邪 尚未 祛 。 出 汗 后 尤 应 避 风 寒 保 暖 ,以 防 复 感 , 并应 多饮 开 水 ,注 意休 息 。
【关 键词】感 冒 ;辨 证施 护 ;护理
【中图分 类号】R373.1+4
【文献标 识 码】B
【文 章 编号】 1673—7210(2010)04(a)一243—02
感 冒 为 临 床 常 见 病 、多 发 病 ,一 年 四 季 均 可 发 生 .尤 以 春 冬 多发 ,俗 称 “伤 风 ”或 “重 伤 风 ”_ll。早在 《内经 》即 已认识 到 感 冒主要 是 外感 风邪 所 致 ,《素 问 ·骨 空论 篇 》有 “风 从 外 入 ,令 人 阵寒 ,汗 出 、头 痛 、身 重恶寒 ”。若从 具 有较 强传 染 性 的时行 感 冒而 言 ,则 当隶属 于 实行 病之 类 。 如《诸 病源 侯论 ·时 气病 诸侯 》有 “夫 时气 病者 。此 皆因岁 时 不 和 ,温 凉失 节 ,人 感 乖戾 之 气 而 生 ,病 者 多 相 染 疫 ,故 预 服 药 为 方 法 以 防 之 ”。 感 冒 多 以 鼻 塞 、流 涕 、喷 嚏 、咳 嗽 、头 痛 、恶 寒 、发 热 、周 身 不 适 为 特 征 ,是外 邪 侵犯 人体 所致 ,是否 引起发 病 ,关 键 在 于正 气 之 强 弱 ,同时与 感邪 的轻 重也 有一 定 的关 系 。当卫 外功 能减 弱 ,肺 卫 调 节 疏 懈 而 外 邪 乘 虚 时 则 易 发 病 。 或 因 生 活 起 居 不 当 、寒 温 失调 以及过 度 劳 累而致 肌腠 不 密 ,外 邪 侵袭 为 病 。若 体质 偏 弱 ,卫 表 不 固 ,稍 不 谨慎 ,吹 风 受 凉之 后 则 可 见 虚体 感 邪 。 如肺 经 素有痰 热 ,伏 火或 痰湿 内蕴 ,肺 卫 失 于调 节 ,则 易感 外 邪 。一 般 来说 ,感 冒很少 有发 生 传变 的情况 ,病程 短 而 易愈 , 但 时感 重 证 ,老人 、婴幼 儿 、体 弱 者有 时 亦可 发 生其 他 病 。 因 本病 具 有一 定 的传染 性 ,在 易感 季 节 发 病 率很 高 ,对 人 们 的 健康 有很 大影 响 。 因此 ,辨证 施 护在 感 冒的治疗 过 程 中是 非 常重要 的。通过 多年 来 的临 床实 践 ,笔 者体 会 到 :对感 冒患者 除 一 般 护 理 外 ,更 应 重 视 辨 证 施 护 才 能 取 得 良好 的 效 果 ,现 将 护 理 分 述 如 下 : 1一 般 护 理
【作者简介】梁桂茹 ,女 ,47岁 ,主管护师。
施 护 上 应 保 持 室 温 在 21-23"(2,解 表 药 急 火 煮 沸 煎 3 ̄5 min, 给 予热 服 。服 药后 嘱其 卧 床 ,盖 被发 汗 。汗 出后 给 予更 换 内 衣 ,注意 保 暖 ,多饮 开水 ,因其 头 痛轻 重 给予 针刺 太 阳 、凤 池 、 头 维等 穴位 [31。饮 食 上给 予易 消化 半 流 质饮 食 ,忌 食生 冷 (如 面 条 、大米 、小米 粥 ),多 吃新 鲜蔬 菜 及水 果 ,待病 情好 转 后给 予 补 中益气 健脾 之 食物 (如红 枣放 入粥 煮烂 食之 )。同时 注意 保 暖 ,避 风寒 ,注意 病情 变化嗍。 2.2 风 热 证
2010年 4月 第 7卷 第 1O期
· 工作 探 讨 ·
感 冒 的 辨证 施 护
梁 桂 茹 ,汤 亚 峰 ,王 翠 艳 (黑 龙江 省 大庆 市 中医 医 院 ,黑 龙 江大 庆 163111)
【摘 要】感 冒是感 受 风邪 所 导致 的常 见外 感疾 病 ,临床表 现 以鼻 塞 、流 涕 、喷 嚏 、咳嗽 、头 痛 、恶 寒 、发 热 、全 身 不适 等 为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阳光充足。在开窗换气时,应注意 保 暖 ,防 止着 凉 。② 室 温一 般保 持 在 l8~20cI=之 间为 宜 。室 内 湿度应在 50%~70%之间。③室内要求清洁 ,优美 ,简单 ,周围 安静 ,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④适 当休息 ,适当运 动 ,促进恢复康复 ,增强抗病能力。⑤对高热患者做好 IZl腔护 理 ,注意病情变化。⑥饮食宜清淡 ,应给易消化 、富有营养的 高热量半流质饮食。高热者多饮水闭。⑦患者外出要戴口罩 , 勤 洗手 ,勿 去公 共 场所 。 2 辨 证 施 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