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3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合集下载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开展》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开展》

2.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各采取了怎样的方式?
3.三大改造的实质:将生产资料的_________ 制变为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制
2402.1/三4/17 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1
二、计划体制下的初探:1956—1966年
1.首次正确的尝试:1956年中共八大
请思考:为什么 说中共八大是第 一次正确的尝试?
天津南郊区三道沟乡民纷纷报名申请加入高级社
8
4. 社会 主义 三大 改造
2021/4/17
“手工业合作化的春天” ——兴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北京市手工业者登记入社
9
4. 社会 主义 三大 改造
2021/4/17
“亏了我一个,幸福全国人”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10
4.三大改造(53~56年底)
1.三大改造的目的是什么?
27
2021/4/17
28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国民经济的浩劫
2021/4/17
29
20年建设的经验教训
1.工作重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八大的经验)
2.经济建设: 尊重客观规律 (大跃进的教训)
从国情出发
2021/4/17
(人民公社化的教训)
30
50

背景
70 计划体制
内容
年 确立:
2021/4/17
24
1956—1966年: 成就与失误并存,成绩为主
大庆2021“/4/17铁人”王进喜 1963年大庆油田工人欢呼第一口2油5 井
试喷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2第021一/4/1颗7 原子弹爆炸成功。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2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考]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2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考]

单元概览第22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纲要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三大改造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背景⎩⎪⎨⎪⎧(1)经过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2.纲领: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图解识记]3.特点⎩⎪⎨⎪⎧(1)借鉴苏联经验,“一五”计划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

(2)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成就⎩⎪⎨⎪⎧ (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图解识记] “一五”计划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1)农业: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 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颁布《关于农 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的高潮。

(2) 手工业:1953年,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3)资本主义工商业:建国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 改造的策略,将其变为国家资本主义。

1953年底,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归纳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二、三”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

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史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开展》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开展》

过渡时期总路线
前提
指导
“一五”计划
2021/4/17
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工业化的全面开展
5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从第一辆国产汽车看“一五”计划
2021/4/17
6
1958年2月,毛泽东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观看国产解放牌汽车。
2021/4/17
7
问1:今天看来,解放牌汽车并不是什么先进的汽车, 生产这样的汽车为何给中国人带来如此大的震撼呢?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陈云文选》(第2卷),第2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021/4/17
25
材料三: 羊肉价钱原来一斤是一块二角八,合营以后要它和一般铺子 一样,统统减到一块零八,说是为人民服务,为消费者服务。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陈云文选》(第2卷),第2版
2021/4/17
2021/4/17
28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在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高潮中,由于形势发展太快,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不容易 完全跟上,也产生了一些暂时的、局部的错误。
2021/4/17
29
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 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策略?
2021/4/17
34
2021/4/17
30
总结: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三大 改造与之间有何联系?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目标
过渡时期总路线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练习与解析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练习与解析 岳麓版 必修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与解析思路导引1.1950年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A.农村合作社经济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农民个体经济解析:1950年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答案:D2.下列关于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后者服从于前者B.建设中两者同时进行C.前者为主体后者喻为两翼D.后者先于前者完成解析:总路线的特点就是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因此是两者同时进行。

答案:B3.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D.有步骤地促进三大改造解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不发展其他行业,还强调了处理好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

答案:C4.从建国到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A.由经济残破到国民经济的恢复B.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C.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D.由农业国到工业国解析:从1949年到1956年,我国经济经历了恢复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两个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答案:B5.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与此相关的经济因素有()①合理调整工商业②“一五”计划的正确决策③中共八大④三大改造的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解析:“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正确决策、中共八大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B6.下列对1956年中国社会重大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关键是土改使土地归谁所有←根据总路线的特点来回答。

←对优先发展重工业要正确理解。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根据事件的时间来判断。

完成来判断。

←阶级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改造。

←首先判断材料现象的时代和具体事件。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拓展练习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拓展练习 岳麓版 必修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拓展练习
1.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A.自愿互利 B.全部没收
C.赎买 D.劳资两利
[解析]在改造的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有利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C
2. 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结合政治上所学知识和中共所犯错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A
3.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惟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思路解析] 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不但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还要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还要向他们学习技术和业务等。

[答案] D。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文练习答案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文练习答案 岳麓版 必修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文练习答案一、解析与探究解析:本题补充了教材中没有的材料,帮助我们深入探究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认识它的积极意义。

在评价农业合作化时,可以依据辩证的观点,查找资料,打破教材单纯讲述积极作用的局限,一分为二地评价。

参考答案:土改后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的脆弱和分散不利于技术的更新和稳定发展,规模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农民的贫困又使他们很难保证土地所有权,因此农业合作化的动因是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农村确立了集体所有制,有助于生产技术的更新和规模的扩大,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但是合作化后期也出现过工作过粗过急和违反自愿原则的问题。

二、自我测评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收归国有是苏俄等国的一般措施,我国的政策是改造中的伟大创举,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措施。

答案:②2.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历史进程的概括和总结。

概括时注意突出两个重点,一是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始,即“一五”计划;二是计划经济的基本确立,即三大改造的完成。

参考答案: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国家制定了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对农业和手工业采取逐步推行生产合作社的措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逐步公私合营的赎买政策,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了。

3.解析:本题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论概括与总结的能力。

总结时需要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进与曲折的史实进行提炼,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逐条分析列出。

参考答案:经验:经济的计划性有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如“一五”计划的制定为经济建设确定了目标;积极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如苏联;稳步推进社会变革,如三大改造中的三步走和赎买政策;及时纠正经济建设中的错误政策,如20世纪60年代的调整;合理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依据国情制定政策方针,实事求是,如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中共八大等。

新岳麓版历史必修2提高练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岳麓版历史必修2提高练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能力达标检测(十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重工业基础雄厚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计划的实行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2.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

这主要是由于()A.我国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B.“一五”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个体经济不符合中国国情3.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如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的上海求兴机器厂的公章红印。

依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A.中华民国成立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D.国有企业改制时期5.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

是因为当时正在()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7.“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岳麓版 必修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1.熟悉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1957年至1966年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2.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特色及改造完成的意义。

分析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

◆知识导航1.知识要点本课应掌握的知识要点主要有新中国经济的调整和恢复;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的正确决策;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错误的总路线及由此引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的出现和党中央对此进行的调整;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中的前进;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空前政治经济浩劫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干扰的破坏。

2.重点分析(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首先明确“过渡时期”中的过渡是指1953-1956年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这段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其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可理解为“一体两翼”。

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三大改造的进行和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经济基础。

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同时并举,相互促进,两者之间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2)如何理解一五计划中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的进行和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经济基础。

两者之间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而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完成三大改造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具体手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家政策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解析: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1958年“大跃进”带来后果,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答案:B2、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建设项目开工694个,建成455个。

1956年初召开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

据此推知()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急于改变初期经济建设落后局面,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基本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A3、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二者都()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解析: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进步性,故A项正确;龚育之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薛暮桥观点,故错误;D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二.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要求概括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并会总结其经验教训。

2、学会如何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关系,理解正确政策的重要性。

三. 重、难点解析:重点:1、过渡时期及总路线的特点及实质;2、三大改造的特点;3、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难点:1、总路线的实质;2、三大改造的影响;四. 具体过程(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背景①建国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恢复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②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路线方针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实质是使公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一五”计划(1953—1957)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思考:“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中国要建立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4、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成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取得突出成就。

表现:①全国工业产值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5%,超过原计划的21%。

②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原因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三大改造的过程: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形式:创造了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 岳麓版 必修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练习目标解读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前提,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脱离实际的政策,社会主义建设也经历了曲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通过本课学习,综合认识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有过严重的失误,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

经验教训: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

重点: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的决策难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B.为工业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C.工业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D.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2.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后者服从于前者 B.建设中两者同时进行C.前者为主体,后者喻为两翼 D.后者先于前者完成3.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D.有步骤的促进三大改造4.(原创)“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学校、工厂、机关。

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日夜苦战。

全国城镇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

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④经济建设成就瞩目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5.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的变化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6.(2005浙江五校1月模拟)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高中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开始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4.成就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1)农业:①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手工业:1953年,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在“八大”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经济建设的失误(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3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3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

考点规X练2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读下图,根据图文信息,图画所示情况最可能出现在(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国民政府统治后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2.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X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这种做法在本质上( )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3.(2015某某一模)在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中有如下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影响上述宪法条文规定的根本因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C.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需要D.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导学号17600136〛4.(2015某某某某期末)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 0.7% 6.9%71.8%1956年32.2%53.4%7.3% 0 7.1%上述数据表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5.有学者在评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

材料中的“退出通道”()A.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B.实现了生产资料变革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6.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后训练: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后训练: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进展练习一、选择题1.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

A.对解放战斗成功的奇特祝愿B.“大跃进”开头初期的信念C.对将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盼D.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3.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急B.中国实行方案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4.2021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3周年,深圳曾制造了我国改革史上的多个“第一”,如“炒鱿鱼”、打破“铁饭碗”。

“铁饭碗”形成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C.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时D.改革开放的初期5.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心的最新理论指示”。

是由于当时在()。

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方案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成功召开6.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

这是中国民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首民谣最早消灭在“文革”时期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的丰硕成果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D.违反农业进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7.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方案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救济,同时削减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进展。

高一历史岳麓版2自主训练:19.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高一历史岳麓版2自主训练:19.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新中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决定()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思路解析:1953年,中共中央在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答案:B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为了()A。

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C。

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D。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思路解析: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在新生政权已经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C3.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是()A。

人民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建立农业国和建立工业国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D。

实行计划经济和实行市场经济的矛盾思路解析:中共八大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C4.人民公社化中“一大二公”的错误主要在于…()A.偏离了工作重心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C。

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思路解析:“一大二公”的含义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是对生产关系的过分拔高,生产关系已经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C 项符合题干要求。

容易错选D项,要注意的是D项是错误政策的结果,而不是错误本身。

答案:C5.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④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版精品历史备考资料
练案[38]必修二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39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天水一中)下图是无锡县某供销合作社发行的股票。

合作社引入股份制因素。

这一现象
(A)
A.有助于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困境
B.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性质
C.是对“人民公社”进行的新体制改革
D.是对乡镇企业模式的有益探索
[解析]合作社引入股份制因素,民间资本可以投资入股,有利于解决合作社的资金不足问题,故答案为A项;合作社仍然属于集体所有,性质没有改变,排除B项;取代“人民公社”的是乡、镇,不是股份制,排除C项;供销合作社是集体性质的经济组织,不是乡镇企业,排除D项。

2.(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下表为“一五计划”我国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B)
A.“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比例中,工
业建设支出最多,可知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失调,排除A项;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排除C项;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3.(2018·衡水金卷)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特别提出,必须特别注意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他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必须在各个地方注意培养熟悉当地的情况、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本地干部。

这些论述的提出是由于(C)
A.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已经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C.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在全国逐步实施
D.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在全国展开
[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生产技术人才,材料中“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他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正是这一背景下的要求,故C项正确;A项是七届二中全会;B项是1958年实施;D项是1956年之前。

4.(2018·湘潭)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和1954年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
A.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D.当时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大增,当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故C选项正确;经过1953~1956年的建设,新中国的工业有所发展,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是在1957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5.(2018·邯郸)1961年冬季,湖南省将数百万亩冬闲田借给农民(大体每人可借三至五分)种植冬菜或冬种春收作物,收入全归社员。

这一举措(B)
A.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B.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左”的政策危害
C.改变了当时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D.表明当时已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题干所给信息中没有体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排除A项;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96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举措的实行是为了生产自救,为了缓解经济困难,这有助于缓解农村中实现人民公社化带来的问题,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举措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国家,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排除D项。

6.(2018·沧州)下图为中国某一时期画家创作的一幅宣传漫画。

这一作品(B)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到了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
C.表明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地位
D.注重于表达一个故事内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片信息“祖国工业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可见,工业化建设中存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发展速度的倾向,“高指标”“浮夸风”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当时政治领域的“左”倾错误有关,故选B项,排除C项;文人画是集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该画作风格明显不符,排除A项;D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7.(2018·临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政治经济重心的西移和日军对我国国际交通线的严密封锁,改变后方交通的问题就提到了国民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1938年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决定“整顿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加铁路、公路,加辟航线”。

国民政府遂在后方各省迅速发展交通事业。

“为使战时首都与各战场所在之各省交通便利”及“得一国际路线与国外沟通起见”,国民政府决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

其中包括:滇缅路、滇越路、桂越路、甘新路和中印路等国际要道。

同时加快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

——摘编自周勇《重庆抗战史》材料二在1957年1月各省、市、区党委书记会议上,陈云作了《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的重要讲话。

就交通运输已经暴露的矛盾,指出“煤、电、运输等先行工业部门,已经暴露出过去投资不够的问题,先行成为落后,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否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利。

”1959年4月,陈云致信中央财经小组,指出:在拟定明年的工业生产指标时,要根据今年年底现有企业已经达到的综合设备能力(包括动力、运输等),作为编制明年计划的出发点,拟出明年生产指标的必成数。

不仅要计算本部门内部的设备能力,而且要计算有关配合部门的设备能力,如计算煤炭、电力、运输等部门的设备能力。

总之,要加以综合计算。

——摘编自肜新春《陈云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交通运输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改善交通问题的举措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交通运输紧张的原因并评价陈云的交通运输思想。

[答案](1)举措:举办水陆空联运;修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加快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

影响:对战时军队的调动和军需民用物资的及时输送,对打破日军的封锁和维持对外联系,以及促进大后方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

(2)原因:投资不够;原有的交通设施基础薄弱;建国后工业、农业、商业获得了巨大发展,运量与运力矛盾加大。

评价:陈云综合统筹发展交通的思想是符合国情的,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促进各地经济快速发展;以交通运力有限为出发点,提出实事求是的拟定生产指标,是理性对待“大跃进”的建设规模与速度的正确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