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11章 第1节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随堂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高中新学期化学老师的工作计划范本(3篇)

2024高中新学期化学老师的工作计划范本(3篇)

2024高中新学期化学老师的工作计划范本高三化学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

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____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基础11-1 94张PPT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基础11-1  94张PPT

2019/9/3
4
①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②酒精灯中的酒精量不超
过其容积的 2/3,不少于1; 3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 精灯里添加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 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不可用嘴去吹灭。
2019/9/3
5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2019/9/3
1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1~2 cm时改用 胶头滴管 ,加液体至 凹液面
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2019/9/3
11
(5)
2019/9/3
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 检验是否漏水 ;
② 有 “0”刻度,刻度由 上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2019/9/3
6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教材知识全解……讲透知识、查漏补缺知识点1 化石能源的利用一、煤(1)组成:主要含有碳元素,是混合物。

(2)综合利用拓展延伸古代植物的遗骸形成煤,古代海洋生物的遺骸形成石油、天然气。

特别提醒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是煤的干馏,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热炼制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石油加热炼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二、石油(1)组成: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综合利用三、天然气(1)主要成分和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

有石油的地方一般就有天然气。

另外,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2)甲烷①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②化学性质:可燃性点拨(1)甲烷与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2)相对于煤和石油,天然气对空气污染较小,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加剧。

知识点2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一、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3)大量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

拓展延伸酸雨的危害与防治(1)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酸化水体,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植被;毁坏建筑物和腐蚀金属。

(2)防治:减少 SO2等气体的排放;开发新能源;使用脱硫煤或天然气替代煤。

二、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提高燃料质量和改进使用技术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2)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改进生产中使用的脱硫设备,用天然气代替煤。

2024年初中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模版(3篇)

2024年初中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模版(3篇)

2024年初中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模版一、基本原则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积极配合各学科教师推进实验教学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核心任务1. 为配合新课程标准,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

2. 确保所有实验课程按照教学计划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

3. 与各学科教师协作,加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三、具体任务1. 实现实验演示及学生实验的开出率,确保实验准备工作在教师授课前完成,避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2. 在实验课程进行时,除非有其他教学任务,将例行巡视实验室,协助教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故障,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点仪器并检查其状态,对任何差错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4.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和仪器室使用与管理条例》、《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玻璃器材损坏赔偿规定》等,并将其公开展示。

5. 在每学期初和期末进行一次物资与账目核对,确保记录准确无误,并记录所有损耗情况。

6. 补充新课程所需的实验材料和器材。

7. 详细记录实验室各类账册,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仪器借用、损坏、报废、领用、赔偿和申领等情况,以及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相关统计。

四、安全意识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对灭火器及其他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建立责任人员自查与学校抽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机制。

通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的职责、实验指导教师的配合、学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学生的参与,确保全年实验室安全无事故。

2024年初中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模版(二)为了促进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教学效果的优化,特制定以下实验室管理规范和教学提升措施:一、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1、化学实验室内的化学品和仪器设备应实施统一规划与合理配置。

实施固定橱柜及精确定位策略,确保物品存放有序,实现编号、索引卡片与存货清单的一致性,并通过规范化的装订方式,保证资料随时可供检查。

2、所有实验室规章制度应予以张贴,实验室物品应编制详细的清单,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照。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六章 基础课2原电池化学电源 含答案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六章 基础课2原电池化学电源 含答案

基础课2原电池化学电源考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和反应本质原电池是把__化学__能转化为__电__能的装置,其反应的本质是__氧化还原反应__.2.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电极名称负极正极点拨:(1)盐桥的组成: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2)盐桥的作用: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②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3.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1)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2)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3)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要发生氧化反应(×)(4)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5)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6)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一定作负极(×)错误!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从理论上讲,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解析:选D 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KCl 和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易阻止原电池反应的发生;作电极的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棒也可作电极。

河南省教师原创2015届新课标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2章+第4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河南省教师原创2015届新课标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2章+第4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3)测定同温同浓度的 NaCl 和 NaF 溶液的 pH,确定 F、Cl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
返回菜单
化学
(4)H2 还原 CuO 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氢气, 再停止加热( ) )
(5) 将 CuSO4·5H2O 加入浓硫酸中,蓝色晶体变为白色,
说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 【答案】 (2)× (1)× 高锰酸钾会氧化浓盐酸为氯气
第①个方案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SO2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化学
(3)×
测定 NaF 和 NaCl 的溶液 pH ,能够说明 HF 的酸比
HCl酸弱,但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应利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4)× (5)× 酸的吸水性 若先停止氢气,高温下的铜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 浓硫酸使 CuSO4·5H2O 变成白色粉末,体现浓硫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菜单
化学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因为Cl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可 利用湿润的 KI淀粉试纸检验有无 Cl2,同时也为后面产生的白 色AgCl沉淀排除Cl2的干扰。②白雾中混有SO2,SO2也可与酸 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白雾中含有HCl。 (2) 要证明现象 ⅱ 中的黄绿色是溶液酸性增强引起的,可以在 原漂粉精滤液中滴加稀H2SO4,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先用惰性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进行有关实验,最后再用

高三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三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三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明确化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发展简史(1)古代化学的萌芽(2)近代化学的诞生与发展(3)现代化学的成就与展望2. 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3.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1)实验仪器的认识与使用(2)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2)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2.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演示法: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1)第一课时:化学发展简史、化学基本概念(2)第二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课后作业讲解2. 教学进度:(1)第一课时:完成化学发展简史、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2)第二课时:完成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化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学科。

化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而且包括人类创造的新物质。

第二章学科课程的特点:学科课程是以化学学科为基础设计的课程。

这类课程便于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从不同内容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特点: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做中学”,力求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发展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严格的说,初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结构具有以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特点;从课时比重看,学科课程仍然是高中课程的主体部分,活动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只处于辅助地位。

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

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

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和表达: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个必修模板(化学1、化学2)、6个选修模板(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化学课程内容体系: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化学的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二级主题→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2、活动表现评价;3、书面测验。

第三章化学教材的设计:从关系上看,课程结构先顶了教材的种类,课程理念导向着教材的目的和目标,内容标准决定了教材的基本框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教材的活动方式。

“先行组织者”的形式:学习前的引导性教材,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提示;也可以通过设置一段生活中的背景材料、一幅反映化学现象的插图、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化学问题或一则生动的化学实验。

【精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与高考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精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与高考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化学科考试引导教学四个发力方向
强化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综合全面地考查符合学 生认知特点的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从整体认识 化学学科,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实验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推动中学化学实验 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通过对学科能力多维度多层次的考查,促进学生的 批判性、缜密性和系统性思维品质的养成。

压强
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调控
外因 温度
调控主、副反应
催化剂 表面积
催化机理
活化能 催化剂活性
二、“四层”——高考考查内容
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 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评价的规律, 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 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 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 考查内容。
1、核心价值
1表
1表
选考36
1图 1图 1图 1图 1图 1图 1图 2图 1图 1表
合计
10 8
11 10 13 8
13 13 12
课程标准“情景素材建议”中情景素材类型统计表
科学思维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真实情境素材
日常生 活情境
食物营养 合成药物 常见材料 能量转化设备
化学史 料情境
真实情境
生产环 保情境
高考评价体系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 选才、引导教学”: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任务,发挥统领作用,决定高考的前行方向 和价值取向;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既各有侧 重又相互关联,是高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两个基本手段。
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
bc反应速率快,温度高(4890C), ad反应速率慢,温度低(4670C)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三章 基础课4铜金属材料与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含答案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三章 基础课4铜金属材料与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含答案

基础课4铜金属材料与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②常见金属材料及金属的冶炼方法(对应学生用书P61)考点一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1.铜的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2.铜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2)与酸反应(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写离子方程式)3.铜的重要化合物(1)Cu2(OH)2CO3的名称为碱式碳酸铜,是铜绿、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受热分解可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方程式:Cu2(OH)2CO3错误!2CuO+CO2↑+H2O,可溶于稀硫酸,离子方程式:Cu2(OH)2CO3+4H+===2Cu2++CO2↑+3H2O。

(2)黑色氧化铜在高温下分解为红色的Cu2O,化学方程式为4CuO错误!2Cu2O+O2↑。

(3)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为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错误!CuSO4+5H2O。

(4)红色的Cu2O与稀硫酸反应,溶液变蓝,同时生成红色的单质铜,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Cu2(OH)2CO3是铜锈的主要成分,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成.(√)(2)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一定没有一氧化氮生成。

(×)(3)利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这一性质,来检验水的存在。

(√)(4)将铁片置于CuSO4溶液中,铁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

(√)题组一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2018·兰州质检)下列关于铜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化学变化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有棕黄色的烟生成C.用稀盐酸除去铜锈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混合物倒入蒸发皿加热煮沸一会儿,然后冷却、过滤,滤纸上的物质为“蓝色固体"解析:选A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化学变化,A正确;常温下铜与氯气不反应,需在点燃条件下才能反应,观察到有棕色的烟生成,B错误;铜锈的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不是氧化铜,C错误;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Cu(OH)2沉淀,加热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是黑色物质CuO,D错误。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8-2 氨 铵盐课件 人教版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8-2 氨 铵盐课件 人教版

2NH3+3CuO N2+3H2O+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

【状元心得】浓氨水与固体NaOH反应制备NH3的原理, 要从三个方面理解:
①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NH3的溶 解度减小而放出。②NaOH吸水,促使氨气放出。③NaOH电 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中电离平衡左 移,促进NH3放出。
(8)氨水是很好的沉淀剂,可使多种阳离子:Mg2+、Fe3+、 Al3+、Ag+、Zn2+、Cu2+等生成沉淀,其中AgOH(或Ag2O)、 Zn(OH)2、Cu(OH)2等沉淀遇过量氨水会生成络离子而溶解, 如:Al3++3NH3·H2O===Al(OH)3↓+3NH4+
Ag++NH3·H2O===AgOH↓+NH+ 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利用此性质在实验室中可用氨水制取Al(OH)3和银氨溶液。
相同。
(3)收集方法 一般用 向下排空气 法收集。 (4)干燥方法 一般选用 碱石灰 来干燥。 4.用途 是制造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的化工原料,可用作制 冷剂。
二、铵盐
1.概念: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结构
(1)NH

4
的电子式为
[H··HH····N··H]+,结构式为
间构型为 正四面体形 。
【错源探究】忽视通性中的特性 【错因分析】(1)A是制取氨气的装置,实验室常用固体氯 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NH3,反应方程式为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NH4NO3受热易爆炸,Na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
于产生氨气,若不明白这些原理,容易答错。

基础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一览表

基础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一览表

基础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一览表实验室是化学研究和教学的核心场所,为了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配备一系列的仪器设备。

下面是基础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一览表:一、玻璃仪器1.烧杯:常用于药剂的混合和溶液的加热。

2.锥形瓶:用于混合和反应较小量的药剂。

3.烧瓶:常用于实验样品的加热、反应和保存。

4.密度瓶:用于测定液体的密度。

5.容量瓶:用于精确制备和保存溶液。

6.水浴罐:用于加热和保温。

二、天平和量筒1.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固体和液体样品。

2.分析天平:用于高精度的质量测量。

3.量筒:用于定量测量液体体积。

三、加热设备1.Bunsen燃气灯:用于加热试剂、反应和灭菌。

2.酒精灯:常用于较小规模的加热和灭菌。

3.电热器:用电加热的设备,可精确控制加热温度。

四、分离设备1.漏斗:用于溶剂的分离和固液分离。

2.蒸馏设备:用于液体的分馏和纯化。

3.色谱柱:用于分离和纯化混合物。

五、测量设备1.PH计:用于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2.电导率计:用于测量溶液的电导率。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4.电化学工作站:用于测量电化学参数。

六、其它常用设备1.搅拌器:用于混合和搅拌溶液。

2.真空泵:用于提供实验过程中所需的真空环境。

3.显微镜:用于观察和分析微观结构。

以上仅列出了基础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根据具体研究和教学需要,可能还会配备其他仪器设备。

同时,在使用这些仪器设备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希望以上信息对于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了解有所帮助!。

课件11:新高三化学第一课

课件11:新高三化学第一课

水平3 及其变化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异同,能对模型和原型的关系进行评价以改进模型;能
说明模型使用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能依据各类物质及其反应的不同特征寻找充分的证据,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能对
复杂的化学问题情境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建构相应的模型,能选择不同模型综合解释或解 水平4
决复杂的化学问题;能指出所建模型的局限性,探寻模型优化需要的证据。
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的设想;能尊 重事实和证据,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 新的精神。
素养水平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能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
水平1 客观地进行记录,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发现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挖掘育人素材,科学设计各科德智 体美劳全面评价的考试内容
以基础性涵盖五育整体要求与全面发展,以 综合性突出五育的相互交织与有机融合,以 应用性体现五育的教育价值和引导作用,以 创新性彰显五育的选拔功能和育才效能。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强试题的应用性 和探究性,提升能力考查的有效性。联 系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文学作品、传 统艺术、物质生态、劳动等情境,强化 对体美劳的考查
能依据物质的微观结构,描述或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能评 水平4 估某种解释或预测的合理性;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一、具体要求: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化 学 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 学 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 科 核 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心 二、课程目标: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 素 养 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

实验基本

实验基本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高三化学组
复习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知道常见的实验安全问题及意外处理 方法。 4、记住常见试剂的保存方法。
复习指导一
填写优化方案169页----170页一常见的 化学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并记忆。
复习指导
如图所示: 1、如图仪器的名称是?有哪些作 用? 2、如何用右图收集气体?
(1)洗气瓶:A 进 B 出,如用饱和 NaHCO3 溶液 除去 CO2 气体中的 HCl 气体。 (2)贮气瓶:广口瓶中盛满液体,B 进 A 出,如多 余的有毒气体 Cl2 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贮存。 (3)集气瓶: 若 A 进 B 出, 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如 CO2; 若 B 进 A 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 H2。 (4)安全瓶:在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中连接该装置 (瓶中 不盛放任何物质),可有效地防止倒吸,起安全瓶的作用(此时 广口瓶中 A 管长度同 B 管等长)。
复习指导三
回顾常见的实验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思考: 1、酒精、钠着火如何处理? 2、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眼里,碱溅到皮肤 上、眼里如何处理? 3、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如氢气、一氧化碳、 甲烷等需验纯。 4、防暴沸、防中毒、防倒吸。
复习指导四
阅读优化方案172页考点三,化学试剂的保 存,思考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哪些物质存放在棕色瓶中? 2、不能用玻璃塞的试剂有哪些? 3、需要防氧化的物质有哪些? 4、哪些物质需要现用现配?并说明原因?
复习检测
1、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哪些?需垫石 棉网加热的仪器有哪些? 2、使用前需检漏的玻璃仪器有哪些?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5、量筒、滴定管、温度计的零刻度线在什么位 置?配制溶液定容俯视、滴定管读数俯视,量 筒量取液体俯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十二章 综合课9有机合成与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含答案

《优化指导》化学总复习(人教)配套讲义:第十二章 综合课9有机合成与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含答案

综合课9有机合成与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对应学生用书P258)有机推断与有机合成题是新课标高考的经典题型,也是高考试题中最具有选拔性功能的题目之一。

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结构简式的书写,官能团种类、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以及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等,大多以框图转化关系形式呈现,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其中明确反应条件,分析反应前后物质变化,特别是物质碳架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理解运用题目所给信息,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四个方面是解题的关键。

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与设计一、有机合成路线的选择1.一元转化关系2.二元转化关系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1)错误!错误!错误!(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芳香酯二、官能团的转化1.官能团的引入错误!错误!(2)引入卤素原子错误!(3)引入羟基错误!(4)引入羧基错误!2.官能团的消除(1)通过加成反应可以消除或:如CH2===CH2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

(2)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反应可消除-OH:如CH3CH2OH消去生成CH2===CH2,CH3CH2OH氧化生成CH3CHO。

(3)通过加成(还原)或氧化反应可消除-CHO:如CH3CHO氧化生成CH3COOH,CH3CHO加H2还原生成CH3CH2OH。

(4)通过水解反应可消除:如CH3COOC2H5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CH3COOH和C2H5OH.(5)通过消去反应或水解反应消除卤素原子。

如CH3CH2Br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溴化钠,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钠。

3.官能团的保护有机合成中常见官能团的保护:(1)酚羟基的保护:因酚羟基易被氧化,所以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先使其与NaOH反应,把—OH变为—ONa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酸化将其转变为—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化学总复习第11章第1节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随堂跟踪检测新人教版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解析:选C 乙醇是易燃液体。

2.(2013·江苏高考)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解析:选B A中应左物右码;B正确;C中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D中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口。

3.下列有关仪器性能或者使用方法说明中正确的是( )
A.试管、蒸发皿既能用于给固体加热也能用于给溶液加热
B.分液漏斗既能用于某些混合物的分离也能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
C.碱式滴定管既可用于中和滴定,也可用于量取一定量的NaCl或AlCl3溶液
D.测量酒精沸点的实验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被加热的酒精中
解析:选B 蒸发皿不能用于给固体加热,A错;AlCl3溶液显酸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C错误;测量酒精沸点的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D错。

4.(2013·福建高考)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制0.100 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解析:选D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避免从下口放出时会混入少量下层液体,A项正确;碳酸氢钠灼烧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碳酸钠的热稳
定性比碳酸氢钠强,不分解,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区分两者,B项正确;液体转移需用玻璃棒引流,C项正确;检验NH+4时,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放出的NH3,D项错误。

5.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面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应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
B.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将烧杯中已冷却的NaOH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
D.定容时视线应平视凹液面(或平视刻度线),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解析:选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放在烧杯里称量,故A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