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研究作者:杨洁施琳洁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05期【摘要】乡村振兴是走中国式现代现代化道路的一项重要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承和保护好根植于人民群众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价值意蕴、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5—106—03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价值意蕴(一)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选择非遗是历史留给当代社会的人类优秀明成果,经过長期不间断的文化实践流传至今,并且以其独特的传承方式依然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精神追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我国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现乡村振兴是接下来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乡村建设是弱项、是短板、也是关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滋养,根植于中国农耕文化土壤,是乡村中贴近人民群众、凝结民众精神纽带的一种文化体现。
乡风文明所展现的“乡愁”,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展现,呈现出具有地域风情的乡村特色,将非遗与旅游、饮食等多元素融合,能够更好地赋予乡村振兴新的选择,也是乡村建设重要的任务,最终能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也在迎接快速发展的春天,逐步走向更加明确的方向,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注入精神动力,成为稳固乡村建设的精神宝藏。
(二)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擦亮乡村文化资源的新名片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持续的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份财富,构筑于乡土社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非遗保护工作总结
非遗保护工作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对过去一段时间非遗保护工作的总结。
一、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1、开展全面普查为了摸清非遗的底数,我们组织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
通过深入乡村、社区,走访民间艺人、传承人,收集了大量的非遗线索和资料。
对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活动等各类非遗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非遗档案。
2、加强名录体系建设根据普查结果,积极申报各级非遗名录。
经过严格的评审和筛选,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非遗项目被列入了不同级别的名录。
这不仅提高了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保护级别,也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3、培养传承人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关键。
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师徒传承、进校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非遗传承人。
为他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
4、建立保护基地为了给非遗项目提供更好的传承和展示场所,我们建立了多个非遗保护基地。
这些基地集生产、展示、销售、培训于一体,成为了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
5、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举办非遗展览、文化节、民俗活动等形式,加大对非遗的宣传推广力度。
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传播非遗知识和文化内涵,提高了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二、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1、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许多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抢救和保护,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例如,传统的手工技艺在传承人的努力下,得以传承和创新,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2、传承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沛县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沛县文化遗产相关资料沛县文化遗产相关资料沛县:面积:1349平方千米,人口:125万人,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端,东靠微山湖、昭阳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西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西邻丰县,南界铜山区。
全境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
沛县境内无山,全部为冲积平原,海拔由西南部的41米到东北部降至31.5米左右。
境内有9条骨干河流,属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
气候:沛县数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年平均日照2307.9小时,年平均气温13.8度,一般年平均降水量766毫米。
水资源:境内水资源较丰富,东西走向的主要河道有杨屯河、沿河、路口河等,南北流向的主要河道有大沙河、姚楼河、龙口河、徐沛河、顺堤河等。
地下水储量约22.19亿立方米。
矿产:境内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煤田面积为16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为23.7亿吨,具有煤层多、煤层厚、储量大、煤质好、分布稳定而有规律等特点。
龙固镇:在“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江苏沛县,最具有龙文化色彩的地方便是龙固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作真龙天子的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义之后,便在龙固打响了消灭暴秦的第一仗。
历史地理: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
沛县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向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龙飞地”之称。
文化: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
从古至今,沛县共走出两皇帝,一皇后,十二诸侯王,二十三诸侯,八大元勋,五大宰相;这里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因此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
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沛县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高祖原庙、射戟台等历史景点驰名中外。
较高价值的文物藏品2xxx多件,其中大风歌碑、汉化石像、汉代陶器等均为国家稀有文物。
沛县民风淳厚刚毅,崇文尚武,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唢呐之乡。
非遗保护工作汇报(共16篇)
非遗保护工作汇报(共16篇)非遗保护工作汇报(共16篇)第1篇:"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于年,经过5年的努力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两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仪征市资料汇编,调查整理了120个"非遗"线索资料,建立了37个县级"非遗"名录,命名了34个项目38个代表性传承人,32个项目列入扬州市级"非遗"名录,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还有2个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项目之中。
"非遗"保护工作在扬州各县市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市"非遗"保护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普遍发动,全面普查。
举办"非遗"普查员培训班,掌握普查知识和具体业务,专门召开"非遗"普查动员会议,发动各乡镇专门组织人员逐村逐组普查。
经过努力全市共普查出"非遗"线索241条。
这些线索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_俗等方面。
二是明确重点,全面整理。
在我们搜集的241条线索里,其价值有高有低,我们对其进行了认真梳理,梳理后,又组织老教师、老群文、老专家和基层文化干部,重新开展田野调查,全面搜集了解每个项目的情况,整理出比较全面完整的项目资料。
共形成记录文稿54.56万字,录音17.5小时,文献资料180多册,基本摸清了全市"非遗"项目家底。
三是逐级申报,建立名录。
我们采取边普查边申报边建立名录的办法,努力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年我们首报扬州市级项目13个,全部获得通过,年,我市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首次建立县级1名录,当年建立名录20个,同时成功申报两个省级项目,即:胥浦农歌、朴席制作技艺。
"非遗"申报工作是2年为一个申报期,年,我们又新增县级项目17个,新增扬州项目19个,合计县级项目37个,扬州市级32个。
非遗保护工作总结(6篇)
非遗保护工作总结(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非遗保护工作总结(6篇)非遗保护工作总结第1篇戴楼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总结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介绍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文
介绍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与传承瑰宝徐州,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孕育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历史记忆,见证着域特色,城市可多得瑰宝。
徐州非遗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徐州非遗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徐州非遗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前言非遗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们创造和传承的各种非物质信息和技能,以及相关的物质载体。
非遗文化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一个地区的窗口。
徐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徐州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了徐州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此,我将结合实践活动的经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徐州非遗文化的历史与意义1.徐州非遗文化的历史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徐州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始于商代,盛于汉唐,延续至今。
徐州非遗文化包括了手工艺传统技艺、民俗节庆、传统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方面徐州都有独特的传承和发展。
2.徐州非遗文化的意义徐州非遗文化作为徐州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徐州非遗文化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徐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只有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才能保证徐州历史文化的延续;其次,徐州非遗文化是徐州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徐州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非常重要;最后,徐州非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能够为徐州提供宝贵的资源,推动徐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徐州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组织1.活动内容本次徐州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非遗文化展览、学习非遗技艺以及实践交流等内容。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了解了徐州非遗文化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一定的非遗技艺,也与传承人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2.活动组织徐州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组织,团队成员包括志愿者、学生和导师。
活动组织者提前联系了徐州非遗文化传承人,并安排了合适的参观和学习时间,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导师负责指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实践活动的相关信息,志愿者协助传承人开展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受到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受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它见证了人类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作品。
它土色土香,展示的是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属于活态的传承,不只是要物质实体的传承,更需要手艺,确切的说是需要人去传承。
没有了人这个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无法传承。
在调研的这一路上,我见到了许多民间艺人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十分精美,但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费时耗力而且没有对等的经济价值——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真正原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就在现在,不知道正有多少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民间艺术正在消亡,仅仅因为找不到接班人!像制作宫灯的艺术,这在古代是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甚至生活美满的手艺,但是现在,已经逐渐走向消亡了。
但按常理来看,这却是情理之中的事。
事实上,制作一个宫灯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且做工复杂,很需要艺人的精力和时间,做出来的作品也是精美大方,但是又有谁会去买呢?没有人来买的话,制作宫灯的艺人们又靠什么生存呢?而且制作宫灯的手艺复杂难学,就更加使找不到传承人的问题变成了不争的事实。
听制作宫灯的老爷爷说,原先他是有两个徒弟的,但是结婚之后因为生计问题都放弃离开了。
看着自己这门手艺无人传承,老爷爷的这种难受又能用什么来安慰呢?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但是如何保护,保护哪些却也是问题。
就徐州而言,徐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2006年成立的,但是2008年徐州市政府才开始批准和资助,主要负责的是整个徐州市项目的申报工作。
徐州市目前市级的保护项目有101个项目,省级的有43个项目,国家级的有9个。
而说到真正有实质性保护的,只有省级以上保护项目才有资金的资助。
这样看来,目前的非物质遗产中只有少之又少的得到了实质性的保护,这就好比冰山的一角,不可能有多大的成效。
想宫灯那样失传的民间艺术有多少?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立项,没来得及让大众知道,就已经在某个角落静悄悄的消失了······且不说这些没有立项的、没有受到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是保护中心立项保护了的,想要传承下来也不容易。
沛县梆子戏的传承和发展
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如今,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古老的戏曲正兴起拥抱互联网的新热潮。
越来越多的戏曲名家们变身网络主播,利用现代媒体展开对话。
如何与时代同步,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锡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在传承、普及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确立人民主体地位,想人民之想、发人民之声、为人民之欲、兴人民之魂,锡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定能历经千年而延续,永葆青春活力,锡剧人定能在奋力追梦的新征程中让锡剧音韵悠长,走向辉煌。
文化自信,要建立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结晶。
中国地方戏曲,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何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
地方戏曲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提高全民素质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地方戏曲浅显易懂,容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我所在的江苏省徐州沛县梆子剧团,经常演的传统徐州梆子戏有《赵匡胤下河东》《穆桂英挂帅》《对花枪》《包青天》《王宝钏》《刘公案》等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徐州梆子多演一些大架子戏,大红脸、大黑脸、大青衣,当地的老百姓也称为看大戏。
我身为徐州梆子非遗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发展徐州梆子戏。
徐州梆子戏既有北方戏曲刚硬有力的特点,又有南方戏曲婉转柔和的韵味。
它以枣梆子为击节乐器,控制戏曲快慢节奏,激发演员演唱情感,容易抒发感情。
徐州梆子戏演唱特点是:大腔,大韵,大喷口,高亢有力。
老百姓有一句土话,听了徐州梆子戏“真过隐”。
上世纪八十年代徐州有一句话,“跑遍徐州四大关,也要看王艳玲的王宝钏”。
我师傅王艳玲老师己经80多岁了,为国家二级演员,在在我们本地享有盛名,也是徐州梆子成就了她。
徐州梆子是江苏省传承地方剧种,2008年6月1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
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第一篇: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掌握了沛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我县的普查、保护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并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沛县非遗工作分普查、整理、申报四个阶段。
2006年下半年开始至2008年底为普查阶段,2009年3月至12月为整理、编撰阶段,2010年至今为申报阶段。
2007年成立了由文体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文化馆长任办公室主任、各镇文体站长为成员的“非遗”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馆。
我县于2007年12月20日,在初步普查的基础上,县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非遗”名录,共25项,这些项目遍及全县各镇。
2009年3月,县文化馆组织15人的写作班子,在5321条普查线索的基础上整理出1300条项目,又在此基础上整理了16大类、266条入编项目,于2009年年底完成《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分上、中、下三卷,约50余万字。
该《汇编》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自2010年以来,我们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名录5 项:沛县泥模、沛县武术、沛县色织土布、沛县鼋汁狗肉、沛县刘邦系列故事;市级“非遗”名录6项:沛县唢呐、沛县荷叶落子、李三娘的传说、沛县花鸟字、沛县封侯虎、沛县汉宴十大碗。
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5项)序号编号1 pxⅠ-1 2 pxⅠ-2 3 pxⅠ-3序号编号4 pxⅡ-1序号编号5 pxⅢ-1 6 pxⅢ-2序号编号7 pxⅣ-1 8 pxⅣ-2一、民间文学(共计3项)项目名称刘邦的系列故事** 李三娘的传说* 神仙林的传说二、民间音乐(共计1项)项目名称沛县唢呐*三、传统戏剧(共计2项)项目名称沛县梆子戏牌子戏四、曲艺(共计2项)项目名称荷叶落子* 鱼鼓五、民间美术(共计4项)申报单位县文化馆沛城镇河口镇申报单位县文化馆申报单位沛县梆子剧团鹿楼镇申报单位县文化馆、大屯镇沛城镇序号编号9 pxⅤ-1 10 pxⅤ-2 11 pxⅤ-3 12 pxⅤ-4序号编号13 pxⅥ-1 14 JSⅥ-2序号编号15 pxⅦ-1 16 pxⅦ-2 17 pxⅦ-3 18 pxⅦ-4 19 pxⅦ-5 序号编号20 pxⅧ-1 21 pxⅧ-2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沛县泥模** 县文化馆面人栖山镇晓明楼县文化馆、县初级中学剪纸敬安镇六、传统手工技艺(共计2项)项目名称申报单位沛县织锦** 县文化馆、杨屯镇布老虎*县文化馆、安国镇七、生产商贸习俗(共计5项)项目名称申报单位斧头卷子敬安镇汉宴十大碗* 沛城镇冬桃张寨镇四孔鲤鱼胡寨镇沛县狗肉**沛城镇八、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项目名称申报单位揉花(甩花)龙固镇沛县武术**县文化馆九、民俗(共计4项)项目名称申报单位pxⅨ-1 23 pxⅨ-2 24 pxⅨ-3 25 pxⅨ-4沛县人生礼俗段里习俗独杆风箱六月六晒龙衣县文化馆、魏庙镇五段镇朱寨镇张庄镇备注:* 表示徐州市人民政府已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6项。
介绍沛县鼋汁狗肉
介绍沛县鼋汁狗肉介绍沛县鼋汁狗肉的文章一:沛县鼋汁狗肉,是中国传统的特色菜品之一。
沛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素有“狗肉之乡”的美誉,拥有悠久的狗肉烹饪历史和独特的烹饪技艺。
沛县鼋汁狗肉的特点在于选材严格,制作精细。
选用当地养殖的优质狗肉,以狗腿肉为主要材料,肉质鲜嫩,口感极佳。
制作过程中,多种香料与狗肉搭配,使狗肉更具风味。
独特的鼋汁烹制技艺更是使得狗肉更加鲜美可口。
沛县鼋汁狗肉不仅有独特的烹制方法,还有独特的食用方式。
将鼋汁狗肉裹上馒头皮,再用盖碗蒸煮,待狗肉煮熟后,再用白开水漂一下,使狗肉更加鲜嫩。
鼋汁狗肉食用时,切成薄片,搭配蘸料食用,口感鲜美。
沛县鼋汁狗肉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
品尝沛县鼋汁狗肉,不仅能享受美味,还能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介绍沛县鼋汁狗肉的文章二:沛县鼋汁狗肉,是中国江苏省沛县的一道传统名菜。
这道菜以当地特产的狗肉为主料,搭配多种香料和鼋汁烹制而成,具有独特的风味。
沛县鼋汁狗肉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杀狗、脱毛、宰杀、割肉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需要非常仔细和专业的处理。
选用的狗肉要求肉质鲜嫩,味道鲜美,不带膻味。
在烹制时,要用多种香料腌制狗肉,增加风味。
沛县鼋汁狗肉的食用方法也很独特,一般是将肉片裹上面皮,蒸煮熟后再切成薄片。
用开水烫一下,使其更加鲜嫩可口。
配上鼋汁蘸料食用,口感鲜美,回味无穷。
沛县鼋汁狗肉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传统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体验沛县独特的狗肉文化。
品尝沛县鼋汁狗肉,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介绍沛县鼋汁狗肉的文章三:沛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素有中国“狗肉之乡”的美誉,以沛县鼋汁狗肉而闻名于世。
沛县鼋汁狗肉是一道融合了多种风味的传统名菜,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沛县鼋汁狗肉选用当地养殖的优质狗肉为主料,搭配特制的鼋汁,制成独特的口味。
徐州沛县唐城遗址
徐州沛县唐城遗址徐州沛县唐城遗址位于沛县城东5公里处,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
唐城遗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徐州沛县唐城遗址的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
一、唐城的历史背景唐城建于唐代初年,当时正值唐朝统一中国后的初期,唐王朝兴盛,国力强大。
沛县作为唐朝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唐城的建立正是为了巩固唐朝的统治地位,加强对东部地区的管理。
唐王朝的繁荣发展为唐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唐城的建筑布局唐城遗址呈方形,总面积约4000余亩。
城墙高大厚实,四面为土城墙,城墙外面有护城河。
城墙外面是宽阔平整的城外地带,城内则是错落有致的宫殿、庙宇和官署。
城内还有一条中轴线,贯穿整个城市,串联起各个重要的建筑物。
三、唐城的政治与行政中心唐城是当时沛县的政治与行政中心,是唐朝统治该地区的重要所在。
城内有官署、官衙、议事堂等政治机构,是唐朝官员处理政务和管理百姓的地方。
唐城还设有学校和考场,培养和选拔人才。
四、唐城的军事防御唐城的城墙高大厚实,城墙上有城楼和瞭望塔,可供守军观察周边地形和监控城市情况。
城墙外面还有护城河,增加了唐城的军事防御能力。
城内还有兵营和武器库,储备足够的兵员和武器装备,以应对任何可能的突发事件。
五、唐城的经济繁荣唐城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城内有庙宇和商业街区。
商业街区有繁忙的市场和商店,商业活动十分繁荣。
唐城还设有粮仓和仓库,负责储存和管理粮食和物资。
城内还有港口,方便水运和贸易活动的进行。
六、唐城的文化底蕴唐城是沛县的文化中心,城内有庙宇、学校、书院等文化机构。
庙宇祭祀着当时的神明和历代帝王,是百姓们虔诚信仰和祈求祝福的地方。
学校和书院培养和传承了许多学者和文化名人,为当地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唐城的建筑也带有浓厚的艺术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七、唐城的衰落与保护唐朝的衰落导致了唐城的渐渐废弃和荒芜。
沛县泥模艺术
沛县泥模艺术标签:制作工艺;文化内涵;艺术特征;传承与保护一、沛县泥模的历史起源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早从汉代开始,观察周边汉墓中挖掘的文物,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陶狗、陶猪等泥制品,在墓中作为陪葬品,以彰显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与财富。
随着朝代的更替,到了明清时期,徐州民间泥塑玩具逐渐丰富,相继出现了泥老虎、泥牛角哨、泥猴、泥兔子以及刀马人等泥玩具,其中销量最多,普及最广的当属沛县微山湖一带的泥模玩具。
沛县水域宽广,为泥模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资源。
时至民国,泥模玩具是微山湖一带孩童所共有的童年记忆,更是一大批民间艺人养活一家老小的经济来源。
这些泥模多采用直接手法进行创作,虽然看起来质朴,但它们传达着艺人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那时,孩子们只需要花上几分钱,便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泥模,因此,泥模的销量十分可观。
文革期间,沛县泥模遭受了沉重打击,许多珍贵的泥模被毁于一旦。
随着文革的结束,沛县的泥模工艺渐渐复苏,步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市场,孩子们都被许多外来的塑料玩具所吸引,这些玩具不仅仅轻巧,造型更是新奇有趣,泥模便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沛县泥模的制作工艺沛县泥模的制作程序主要分为原料加工、母模制作、子模翻印。
首先,制作泥模的原料往往取自河沿边或干涸的河床下的胶泥,在取泥的过程中最好选择杂质较少,黏性较大的胶泥,使用前需将胶泥进行摔打,使整块胶泥能够柔软便于创作。
其次,母模的制作主要借助削尖的竹签和呈刀口形状的竹片,有时还会用到木棒和小型弓子。
模子的尺寸大小是根据孩子手掌适合抓握的需要设计的,先将加工好的胶泥用手揉成直径大约3、4厘米的圆条形,再用手把圆条掰成若干小圆条,每条长约6、7厘米。
泥模的形状较为常见的是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也有根据创作需要呈现的不规则形状。
对泥模进行刻画是创作的最关键一步。
通常,一个模子的刻画需要两三天才可完成,艺人们借助手中的竹签与竹片,创作各种人物、动物与植物,题材越是新颖别致,神态越是逼真有趣,便可称为上乘的泥模了。
非遗5年计划 -回复
非遗5年计划-回复非遗,即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社会群体口头传承、实践或表演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作品、表现形式和相关的实践、观念、知识和技能。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非遗不仅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更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观念体系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浪潮冲击,非遗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传承挑战。
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传承我国非遗,中国政府提出了“非遗5年计划”,以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工作。
“非遗5年计划”,即将非遗保护和传承纳入国家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推动,加强非遗的保护、振兴和传承。
下面就从计划的步骤和实施方案两方面,一步一步介绍这一重要计划的具体内容。
首先,非遗5年计划的步骤。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步骤和目标。
第一步是全面调查和清理非遗资源。
对全国范围内的非遗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清理,建立起详细的数据库,确保对所有非遗项目的掌握和了解。
第二步是制定保护和传承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方案,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方法。
第三步是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政策支持。
通过多种政策手段,例如财政补贴、法律保护和税收优惠等,支持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第四步是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
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非遗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理解,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
第五步是推动非遗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鼓励非遗与科技、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提升非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其次,非遗5年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方案和措施。
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织负责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日常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其次是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加快非遗保护和传承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再次是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培养一支专业化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队伍,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互联网+文化产业”视域下沛县武术融合发展探究
“互联网+文化产业”视域下沛县武术融合发展探究作者:韩梦如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07期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已渗入大众的工作与生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政策提出后更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途径。
沛县武术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价值,但在当前的传承与发展中,仍面临传授形式局限、文化产业动力不足,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的缺失等挑战。
以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对“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结合沛县武术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改善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非遗;沛县武术;发展本文通过对沛县武术非遗项目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沛县地区武术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现存的核心问题,提出沛县武术融合“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全新道路,对沛县武术非遗项目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展现新活力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党中央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概念的提出顺应国际时代潮流,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我国各类产业发展借此计划得到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类亦受益于此。
“互联网+文化产业”模式的出现,发挥了“互联网+”的创造力,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型发展模式,保留了文化产业的原有力量并且发扬其中精神,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助力。
以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主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发展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互联网+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融合文化资源嫁接新功能,使很多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也因此开拓了新的道路。
沛县武术作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独有的特点,代表了徐州地区武术的独特魅力,如何有力结合“互联网+文化产业”是本文重点探讨内容。
二、沛县武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沛县自古人才济济、豪杰纷纷。
沛县尚武之风史料多有记载,《沛县志》:"沛人尚武力,挟意气","民喜佩剑以自卫"。
xxx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
xxx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汇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2008年6月7日,我市淮海戏、楚州十番锣鼓分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今年5月26日,我市淮海戏表演艺术家杨秀英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将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汇报如下:一、国家级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现状(一)淮海戏保护现状一是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
第一个五年保护计划从2007年起,分步实施资料收集整理,建立较完整的淮海戏资料库、设立淮海戏历史陈列室、以优惠政策招收学员,培养淮海戏传承人、录制优秀剧目音像资料、举办淮海戏艺术节等工作,以加强保护,推动传承。
二是建设了淮海戏博物馆。
2008年9月,江苏省淮海戏博物馆在我市中洲岛竣工开放,作为展示和宣传淮海戏历史和成果的重要阵地,排演、交流淮海戏的活动场所,传播和学习淮海戏知识的课堂。
淮海戏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模型、书画、音像资料,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来呈现淮海戏在淮安地区的发生和发展的概貌,为保护传承淮海戏作出了一定贡献。
三是。
由我市文广局的组织领导及江苏省淮海剧团的支持下,筹建了中国淮海戏专题网站,网站设立剧团介绍、剧目介绍、人物简介、专题资料、视听下载、淮海戏图库、淮海戏动态、演出信息、遗产保护等栏目,对淮海戏的历史渊源及沿革、基本内容及特征、重要价值、传承现状等方面作了详尽介绍,并提供大量的传统及现代剧目以供下载,进一步扩大影响,推动了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四是申报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底,我们按照国家文化部及省文化厅相关要求,组织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
6月11日,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淮海戏表演艺术家杨秀英入选,为淮海戏的传承提供了基本保障。
五是建设了传承机构。
在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开设淮海戏班,由我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淮海戏表演艺术家杨秀英、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魏佳宁等淮海戏主要传承人授课,为淮海戏的传承发展培养传承人。
保护徐州文化遗产
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摘要: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认真执着的追求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文化遗产资源家底,普查整理出了一批重要的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了基本完备的文化遗产资源档案,编辑出版了一批重要文献。
这些都为徐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进一步保护?关键字:徐州更好保护文化遗产参考文献:百度文库(/?fr=bks0000)一.前言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文明史已延续5000多年,文化遗存丰厚。
几千年来,中原文化、三秦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这里碰撞、揉合、衍生、演变与发展,积淀成了以楚汉文化为基础和代表的区域性特色文化。
而今,彭祖文化、两汉文化、军事文化、书画文化等交相辉映,形成了徐州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文化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徐州市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徐州市文化投入明显增长,文化建设明显加强,文化发展明显加快,文化地位明显提升。
那么面对如此丰富而又悠久的文化遗产,我们除了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法则外,还应该结合徐州市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来保护文化遗产。
二.实施措施近几年来,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认真执着的追求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文化遗产资源家底,普查整理出了一批重要的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了基本完备的文化遗产资源档案,编辑出版了一批重要文献。
这些都为徐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进一步保护?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04年,成立了徐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徐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和徐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对徐州市民族民间文化做了一定的调查了解,并出版了一批文献。
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后,我市在原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
沛县泥模工艺及发展传承
沛县泥模工艺及发展传承摘要:民间工艺是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亦是国家文化瑰宝。
近年来,国家愈来愈重视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设立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民间工艺发展岌岌可危。
本文以沛县泥模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置于沛县当地固有环境特色框架中,通过调查研究与田野考察等方法,对沛县泥模欣赏加以论述,展示其独特性与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保护方法,希望给予县文化馆一定可实施传承措施。
关键词:民间工艺;沛县泥模;创新;欣赏;传承与保护一、引言民间工艺最初形成,主要是作为手工艺人的谋生手段,它们贴近民间生活,迎合大众需求。
每一种民间工艺都在独属于它们的时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些民间工艺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氛围。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装饰热、旅游热、收藏热的兴起,手工艺被搬上了时代大舞台,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欣赏其艺术性。
为了适应时代,有些民间工艺已适当转型,发展很好,比如蓝印花布、柳编等,亦有些却面临后继乏人的境遇,沛县泥模便是其中之一。
沛县泥模于2017年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今代表人是沛县城区张让,其父张君实(已故)曾被江苏非物质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目前此项手工业已面临后继乏人。
二、沛县泥模的发展历程“泥模”又叫“孩模”,是一种孩童玩具。
据史料记载,宋代已出现泥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明代市井文化发达,都市商业繁荣兴旺,为手工业玩具制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明代时泥模玩具发展的繁荣时期;进入清代,泥膜玩具进一步在沛县一带得以普及;民国时期,泥模玩具不但是微山湖一带伴着儿童成长的益智玩具,也成了民间艺人的谋生手段;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随之发展,金属玩具、机械玩具、塑料玩具走向儿童生活。
尽管如此,泥模玩具仍没退出市场,伴随时代在更新,这一时期的泥模增添了“降落企”、“和中鸿”、“摩托车”等造型;“文革”时期,泥模玩具大多是神话人物、古装戏曲人物难逃厄运,故“文革”过后泥模玩具在沛县及周边地区儿乎销声诺迹。
【沛县民间唢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措施】沛县唢呐名人
【沛县民间唢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措施】沛县唢呐名人沛县民间唢呐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记载:汉朝开国大臣绛侯周勃(沛县人)年轻居沛,以织簿曲为生,常为吹鼓手。
唢呐在沛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与沛县武术一样,都是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2010年11月中旬,在镇江举办的江苏省第九届“五星工程奖”决赛文艺演出中,由沛县文化工作者自编、自排、自演的武舞《四季武魂》、唢呐合奏《苏北风情》两个节目,在100多支参赛队伍、74个参赛节目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双双荣获金奖。
继承和发展沛县唢呐艺术,是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
根据上级文化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要求,如何使沛县民间唢呐艺术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笔者就目前沛县民间唢呐活动现状作了调查。
制定沛县民间唢呐艺术继承发展措施如下:一、配合“高祖庙会”,抓好一年一度的“高祖庙会”唢呐比赛2000年之前,沛县民间唢呐比赛都放在元宵节前后,2000年以后,沛县的唢呐比赛安排在5月18日前后的“高祖庙会”暨“刘邦文化节”。
“高祖庙会”上的唢呐比赛,不仅丰富了庙会文化生活,同时,比赛也促进了民间唢呐艺人之间的艺术交流。
唢呐艺人们为参加唢呐比赛。
都要作充分准备,从演奏曲目、乐队伴奏、表演服饰等各方面都要经过一番“包装”,每次庙会过后,沛县唢呐艺人的演奏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
连续5年的唢呐大赛,使这一民间艺术活动走上正轨,形成惯例。
因此,抓好“高祖庙会”唢呐比赛,是提高民间唢呐艺术的重要措施。
沛县文体局分管民间艺术工作的同志,继续与“高祖庙会”办公室保持联系,保持庙会唢呐比赛年年列项,民间唢呐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发展。
二、以文化馆为主,抓好青少年唢呐培训沛县的民间唢呐培训,也和沛县武术一样,正逐步向产业化发展。
民间唢呐班是农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唢呐艺人的就业生活渠道,目前沛县民间唢呐正从过去个人拜师学艺向集体办班学习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
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掌握了沛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我县的普查、保护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并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沛县非遗工作分普查、整理、申报四个阶段。
2006年下半年开始至2008年底为普查阶段,2009年3月至12月为整理、编撰阶段,2010年至今为申报阶段。
2007年成立了由文体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文化馆长任办公室主任、各镇文体站长为成员的“非遗”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馆。
我县于2007年12月20日,在初步普查的基础上,县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非遗”名录,共25项,这些项目遍及全县各镇。
2009年3月,县文化馆组织15人的写作班子,在5321条普查线索的基础上整理出1300条项目,又在此基础上整理了16大类、266条入编项目,于2009年年底完成《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分上、中、下三卷,约50余万字。
该《汇编》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自2010年以来,我们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名录 5 项:沛县泥模、沛县武术、沛县色织土布、沛县鼋汁狗肉、沛县
刘邦系列故事;市级“非遗”名录6项:沛县唢呐、沛县荷叶落子、李三娘的传说、沛县花鸟字、沛县封侯虎、沛县汉宴十大碗。
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2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3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1 pxⅠ-1 刘邦的系列故事** 县文化馆
2 pxⅠ-2 李三娘的传说* 沛城镇
3 pxⅠ-3 神仙林的传说河口镇
二、民间音乐(共计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4 pxⅡ-1 沛县唢呐* 县文化馆
三、传统戏剧(共计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5 pxⅢ-1 沛县梆子戏沛县梆子剧团
6 pxⅢ-2 牌子戏鹿楼镇
四、曲艺(共计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7 pxⅣ-1 荷叶落子* 县文化馆、大屯镇
8 pxⅣ-2 鱼鼓沛城镇
五、民间美术(共计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9 pxⅤ-1 沛县泥模** 县文化馆
10 pxⅤ-2 面人栖山镇
11 pxⅤ-3 晓明楼县文化馆、县初级中学
12 pxⅤ-4 剪纸敬安镇
六、传统手工技艺(共计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13 pxⅥ-1 沛县织锦** 县文化馆、杨屯镇
14 JSⅥ-2 布老虎* 县文化馆、安国镇
七、生产商贸习俗(共计5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15 pxⅦ-1 斧头卷子敬安镇
16 pxⅦ-2 汉宴十大碗* 沛城镇
17 pxⅦ-3 冬桃张寨镇
18 pxⅦ-4 四孔鲤鱼胡寨镇
19 pxⅦ-5 沛县狗肉** 沛城镇
八、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20 pxⅧ-1 揉花(甩花)龙固镇
21 pxⅧ-2 沛县武术** 县文化馆
九、民俗(共计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22 pxⅨ-1 沛县人生礼俗县文化馆、魏庙镇
23 pxⅨ-2 段里习俗五段镇
24 pxⅨ-3 独杆风箱朱寨镇
25 pxⅨ-4 六月六晒龙衣张庄镇
备注:* 表示徐州市人民政府已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6项。
** 表示江苏省人民政府已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5项。
“非遗”名录的申报是按照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部署,由县文化主管部门(非遗办)责成县文化馆抓好落实,具体时间及申报程序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201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