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教案2
(整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正弦线、余弦线和诱导公式等知识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二倍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的知识基础,对于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三角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时主要讲授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以及诱导公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并熟记公式;②、使学生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和诱导公式的推导;③、使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方向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②、培养学生的代数意识,特殊值法的应用意识;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观察、对比体会公式的线形美,对称美;②、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有利于问题自然、流畅地提出,提出问题是为了引发思考,思考的表现形式是探索尝试,探索尝试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是我们每节课都应追求的目标。
给学生的思维以适当的引导并不一定会降低学生思维的层次,反而能够提高思维的有效性。
从而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由此我决定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1、要求学生做好正弦线、余弦线、同一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特别是用角的余弦和正弦表示终边上特殊点的坐标这些必要的知识准备。
(体现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的认知规律。
)2、让学生注意观察、对比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中正弦、余弦的顺序;角的顺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通过观察体会公式的对称美。
五、教学过程cos(2-sin(2-六、板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学案(二)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学习目标 1.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2.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3.熟悉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常见变形,并能灵活应用.知识点一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思考1 怎样由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 答案 tan(α+β)=sin (α+β)cos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αcos β,便可得到.思考2 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如何得到两角差的正切公式? 答案 用-β替换tan(α+β)中的β即可得到. 梳理名称简记符号公式 使用条件 两角和的正切 T (α+β)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α+β均不等于k π+π2(k ∈Z )两角差的正切 T (α-β)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α-β均不等于k π+π2(k ∈Z )知识点二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 (1)T (α+β)的变形: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α+β)=tan(α+β). 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 (α+β).(2)T (α-β)的变形: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α-β)=tan(α-β). 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β)-1.类型一 正切公式的正用例1 (1)已知tan α=-2,tan(α+β)=17,则tan β的值为 .答案 3解析 tan β=tan [(α+β)-α] =tan (α+β)-tan α1+tan (α+β)tan α=17-(-2)1+17×(-2)=3.(2)已知α,β均为锐角,tan α=12,tan β=13,则α+β= .答案 π4解析 因为tan α=12,tan β=13,所以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2+131-12×13=1.因为α,β均为锐角, 所以α+β∈(0,π), 所以α+β=π4.反思与感悟 (1)注意用已知角来表示未知角. (2)利用公式T (α+β)求角的步骤: ①计算待求角的正切值.②缩小待求角的范围,特别注意隐含的信息. ③根据角的范围及三角函数值确定角.跟踪训练1 已知θ是第四象限角,且sin ⎝⎛⎭⎫θ+π4=35,则tan ⎝⎛⎭⎫θ-π4= . 答案 -43解析 由题意,得cos ⎝⎛⎭⎫θ+π4=45,∴tan ⎝⎛⎭⎫θ+π4=34.∴tan ⎝⎛⎭⎫θ-π4=tan ⎝⎛⎭⎫θ+π4-π2=-1tan ⎝⎛⎭⎫θ+π4 =-43.类型二 正切公式的逆用 例2 (1)1+tan 15°1-tan 15°= ;(2)1-3tan 75°3+tan 75°= .答案 (1)3 (2)-1解析 (1)原式=tan 45°+tan 15°1-tan 45°tan 15°=tan(45°+15°)=tan 60°= 3.(2)原式=33-tan 75°1+33tan 75°=tan 30°-tan 75°1+tan 30°tan 75°=tan(30°-75°)=-tan 45°=-1.反思与感悟 注意正切公式的结构特征,遇到两角正切的和与差,构造成与公式一致的形式,当式子出现12,1,3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时,往往是“由值变角”的提示.跟踪训练2 求下列各式的值:(1)cos 75°-sin 75°cos 75°+sin 75°; (2)1-tan 27°tan 33°tan 27°+tan 33°. 解 (1)原式=1-tan 75°1+tan 75°=tan 45°-tan 75°1+tan 45°tan 75°=tan(45°-75°)=tan(-30°)=-tan 30°=-33. (2)原式=1tan (27°+33°)=1tan 60°=33.类型三 正切公式的变形使用例3 (1)化简:tan 23°+tan 37°+3tan 23°tan 37°;(2)若锐角α,β满足(1+3tan α)(1+3tan β)=4,求α+β的值. 解 (1)方法一 tan 23°+tan 37°+3tan 23°tan 37°=tan(23°+37°)(1-tan 23°tan 37°)+3tan 23°tan 37° =tan 60°(1-tan 23°tan 37°)+3tan 23°tan 37°= 3. 方法二 ∵tan(23°+37°)=tan 23°+tan 37°1-tan 23°tan 37°,∴3=tan 23°+tan 37°1-tan 23°tan 37°,∴3-3tan 23°tan 37°=tan 23°+tan 37°, ∴tan 23°+tan 37°+3tan 23°tan 37°= 3. (2)∵(1+3tan α)(1+3tan β)=1+3(tan α+tan β)+3tan αtan β=4, ∴tan α+tan β=3(1-tan αtan β),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 3.又∵α,β均为锐角,∴0°<α+β<180°, ∴α+β=60°.反思与感悟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有两种变形形式: ①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或②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β).当α±β为特殊角时,常考虑使用变形形式①,遇到1与正切的乘积的和(或差)时常用变形形式②.合理选用公式解题能起到快速、简捷的效果.跟踪训练3 在△ABC 中,A +B ≠π2,且tan A +tan B +3=3tan A tan B ,则角C 的值为( )A.π3B.2π3C.π6D.π4 答案 A解析 ∵tan A +tan B +3=3tan A tan B ⇔tan(A +B )·(1-tan A tan B )=3(tan A tan B -1).① 若1-tan A tan B =0,则cos A cos B -sin A sin B =0,即cos(A +B )=0. ∵0<A +B <π,∴A +B =π2与题设矛盾.∴由①得tan(A +B )=-3,即tan C = 3. 又∵0<C <π,∴C =π3.1.若tan α=3,tan β=43,则tan(α-β)等于( )A.13B.-13 C.3 D.-3 答案 A解析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3-431+3×43=13.2.已知cos α=-45,且α∈⎝⎛⎭⎫π2,π,则tan ⎝⎛⎭⎫π4-α等于( ) A.-17 B.-7 C.17 D.7答案 D解析 由cos α=-45,且α∈⎝⎛⎭⎫π2,π,得sin α=35, 所以tan α=sin αcos α=-34,所以tan ⎝⎛⎭⎫π4-α=tan π4-tan α1+tan π4tan α=1-⎝⎛⎭⎫-341-34=7. 故选D.3.已知A +B =45°,则(1+tan A )(1+tan B )的值为( ) A.1 B.2 C.-2 D.不确定 答案 B解析 (1+tan A )(1+tan B ) =1+(tan A +tan B )+tan A tan B=1+tan(A +B )(1-tan A tan B )+tan A tan B =1+1-tan A tan B +tan A tan B =2.4.已知A ,B 都是锐角,且tan A =13,sin B =55,则A +B = .答案 π4解析 ∵B 为锐角,sin B =55,∴cos B =255, ∴tan B =12,∴tan(A +B )=tan A +tan B 1-tan A tan B =13+121-13×12=1.又∵0<A +B <π,∴A +B =π4.5.已知sin α+cos αsin α-cos α=3,tan(α-β)=2,则tan(β-2α)= .答案 43解析 由条件知sin α+cos αsin α-cos α=tan α+1tan α-1=3,则tan α=2.∵tan(α-β)=2,∴tan(β-α)=-2,故tan(β-2α)=tan [(β-α)-α]=tan (β-α)-tan α1+tan (β-α)tan α=-2-21+(-2)×2=43.1.公式T (α±β)的结构特征和符号规律(1)公式T (α±β)的右侧为分式形式,其中分子为tan α与tan β的和或差,分母为1与tan αtan β的差或和.(2)符号变化规律可简记为“分子同,分母反”. 2.应用公式T (α±β)时要注意的问题 (1)公式的适用范围由正切函数的定义可知,α、β、α+β(或α-β)的终边不能落在y 轴上,即不为k π+π2(k ∈Z ).(2)公式的逆用一方面要熟记公式的结构,另一方面要注意常值代换如tan π4=1,tan π6=33,tan π3=3等.特别要注意tan(π4+α)=1+tan α1-tan α,tan(π4-α)=1-tan α1+tan α.(3)公式的变形应用只要用到tan α±tan β,tan αtan β时,有灵活应用公式T (α±β)的意识,就不难想到解题思路. 特别提醒:tan α+tan β,tan αtan β,容易与根与系数的关系联系,应注意此类题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若tan α=13,tan(α+β)=12,则tan β等于( )A.17 B.16 C.57 D.56答案 A解析 tan β=tan [(α+β)-α]=tan (α+β)-tan α1+tan (α+β)tan α=12-131+12×13=17.2.3tan 23°tan 97°-tan 23°-tan 97°的值为( ) A.2 B.23 C. 3 D.0答案 C解析 ∵tan(23°+97°)=tan 23°+tan 97°1-tan 23°tan 97°=tan 120°=-3,∴tan 23°+tan 97°=-3+3tan 23°tan 97°, ∴原式=3tan 23°tan 97°-(-3+3tan 23°tan 97°) = 3.3.已知tan(α+β)=25,tan ⎝⎛⎭⎫β-π4=14,则tan ⎝⎛⎭⎫α+π4的值为( )A.322B.2213 C.1318 D.16答案 A解析 因为α+π4=(α+β)-(β-π4),所以tan ⎝⎛⎭⎫α+π4=tan (α+β)-tan ⎝⎛⎭⎫β-π41+tan (α+β)tan ⎝⎛⎭⎫β-π4 =25-141+25×14=322.4.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且tan A ,tan B 是方程3x 2-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ABC 是( )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答案 A解析 ∵tan A +tan B =53,tan A ·tan B =13,∴tan(A +B )=52,∴tan C =-tan(A +B )=-52,∴C 为钝角,即△ABC 为钝角三角形.5.若tan 28°tan 32°=a ,则tan 28°+tan 32°等于( ) A.3a B.3(1-a ) C.3(a -1) D.3(a +1) 答案 B解析 ∵tan(28°+32°)=tan 28°+tan 32°1-tan 28°tan 32°=3,∴tan 28°+tan 32°=3(1-a ).6.设向量a =(cos α,-1),b =(2,sin α),若a ⊥b ,则tan ⎝⎛⎭⎫α-π4等于( ) A.-13B.13C.-3D.3答案 B解析 由a ·b =2cos α-sin α=0,得tan α=2. tan ⎝⎛⎭⎫α-π4=tan α-tanπ41+tan αtanπ4=2-11+2=13. 7.在△ABC 中,tan A +tan B +tan C =33,tan 2B =tan A ·tan C ,则B 等于( ) A.30° B.45° C.120° D.60°答案 D解析 由公式变形得tan A +tan B =tan(A +B )(1-tan A tan B ) =tan(180°-C )(1-tan A tan B ) =-tan C (1-tan A tan B ) =-tan C +tan A tan B tan C . ∴tan A +tan B +tan C=-tan C +tan A tan B tan C +tan C =tan A tan B tan C =3 3. 又∵tan 2B =tan A tan C , ∴tan 3B =33, ∴tan B =3,∴B =60°. 二、填空题8.已知tan α=12,则tan (π4+α)-11+tan (π4+α)的值是 .答案 129.tan 75°-tan 15°1+tan 75°tan 15°= .答案3解析 原式=tan(75°-15°)=tan 60°= 3.10.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tan β=cos α-sin αcos α+sin α,则tan(α+β)= .答案 1解析 ∵tan β=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tan α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tan α, ∴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 ∴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 ∴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tan(α+β)=1.11.如图,在△ABC 中,AD ⊥BC ,D 为垂足,AD 在△ABC 的外部,且BD ∶CD ∶AD =2∶3∶6,则tan ∠BAC = .答案 17解析 ∵AD ⊥BC 且BD ∶CD ∶AD =2∶3∶6, ∴tan ∠BAD =BD AD =13,tan ∠CAD =CD AD =36=12,tan ∠BAC =tan(∠CAD -∠BAD ) =tan ∠CAD -tan ∠BAD 1+tan ∠CAD tan ∠BAD =12-131+12×13 =17. 12.若(tan α-1)(tan β-1)=2,则α+β的最小正值为 . 答案3π4三、解答题13.已知tan ⎝⎛⎭⎫π12+α=2,tan ⎝⎛⎭⎫β-π3=22,求:(1)tan ⎝⎛⎭⎫α+β-π4的值; (2)tan(α+β)的值. 解 (1)tan ⎝⎛⎭⎫α+β-π4=tan ⎣⎡⎦⎤⎝⎛⎭⎫α+π12+⎝⎛⎭⎫β-π3 =tan ⎝⎛⎭⎫α+π12+tan ⎝⎛⎭⎫β-π31-tan ⎝⎛⎭⎫α+π12tan ⎝⎛⎭⎫β-π3 =2+221-2×22=- 2. (2)tan(α+β)=tan ⎣⎡⎦⎤⎝⎛⎭⎫α+β-π4+π4 =tan ⎝⎛⎭⎫α+β-π4+tan π41-tan ⎝⎛⎭⎫α+β-π4tan π4=-2+11+2×1=22-3. 四、探究与拓展14.如果tan α,tan β是方程x 2-3x -3=0两根,则sin (α+β)cos (α-β)= . 答案 -32解析 sin (α+β)cos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31+(-3)=-32.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x 轴为始边作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210,255.(1)求tan(α+β)的值;(2)求α+2β的值.解 由条件得cos α=210,cos β=255.∵α,β为锐角,∴sin α=1-cos 2α=7210, sin β=1-cos 2β=55. 因此tan α=sin αcos α=7,tan β=sin βcos β=12. (1)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7+121-7×12=-3. (2)∵tan 2β=tan(β+β)=2tan β1-tan 2β=2×121-⎝⎛⎭⎫122=43, ∴tan(α+2β)=tan α+tan 2β1-tan αtan 2β=7+431-7×43=-1. 又∵α,β为锐角,∴0<α+2β<3π2,∴α+2β=3π4.。
(完整word)《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正式版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研讨式教学四、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这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下面大家思考一下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是怎样的呢?提示:在第一章我们用诱导公式五(或六)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互化,这对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有帮助吗?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
()()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 ⎪ ⎪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 α、tan β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 ,cos ,tan 444πππααα⎛⎫⎛⎫⎛⎫-+- ⎪ ⎪ ⎪⎝⎭⎝⎭⎝⎭的值. 解:因为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得4cos 5α===, 3sin 35tan 4cos 45ααα-===- , 于是有43sin sin cos cos sin 444252510πππααα⎛⎫⎛⎫-=-=--= ⎪ ⎪⎝⎭⎝⎭43cos cos cos sin sin 444252510πππααα⎛⎫⎛⎫+=-=--= ⎪ ⎪⎝⎭⎝⎭两结果一样,我们能否用第一章知识证明?3tan tan144tan 7341tan tan 144παπαπα---⎛⎫-===- ⎪⎛⎫⎝⎭++- ⎪⎝⎭ 例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sin 72cos 42cos72sin 42-;(2)、cos 20cos70sin 20sin 70-;(3)、1tan151tan15+-. 解:分析:解此类题首先要学会观察,看题目当中所给的式子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中哪个相象.(1)、()1sin 72cos 42cos 72sin 42sin 7242sin 302-=-==; (2)、()cos 20cos 70sin 20sin 70cos 2070cos900-=+==; (3)、()1tan15tan 45tan15tan 4515tan 6031tan151tan 45tan15++==+==--.例3x x解:此题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不相象,但我们能否发现规律呢?)()1cos sin 30cos cos30sin 22sin 3022xx x x x x x ⎫=-=-=-⎪⎪⎭思考:是怎么得到的?=12的。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经历借助()C αβ-公式推导()C αβ+,()S αβ±,()T αβ±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公式()C αβ-的意义,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素养.2.掌握()C αβ+,()S αβ±,()T αβ±等公式,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 教学重点:经历从公式()C αβ-出发推导其它和角、差角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C αβ-的意义.教学难点:和角与差角的正弦公式的推导;逆用公式进行恒等变换.PPT 课件. 资源引用:【知识点解析】认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知识点解析】认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知识点解析】认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一)整体感知 引导语:前一节课我们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圆的旋转对称性,借助两点间距离的坐标公式推导出了公式()C αβ-,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如何用任意角,αβ的三角函数表示cos(),sin(),tan()αβαβαβ+±±.(二)新知探究问题1:你能依据αβ+与αβ-之间的联系,利用公式()C αβ-,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吗?★资源名称:【知识点解析】认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使用说明:本资源展现“认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辅助教师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适合教师课堂进行展示讲解.注:此图片为“知识卡片”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讲解其证明思路及具体证明过程,教师进行适当地点拨. 预设答案: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简记为()C α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解决目标与已学公式对比分析,寻找差异,获得新知.问题2:我们已经得到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那么怎样利用已推出公式得到正弦公式呢?以前学过的哪个公式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转化呢?请你试一试.★资源名称:【知识点解析】认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使用说明:本资源展现“认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辅助教师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适合教师课堂进行展示讲解.注:此图片为“知识卡片”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之后按自己的想法完成证明.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收集学生们的不同证法,并找相应的学生展示其证法.预设答案:诱导公式五、六可以实现正弦与余弦的转化;证明如下:ππsin()cos ()cos 22αβαβαβ⎡⎤⎡⎤⎛⎫-=--=-+ ⎪⎢⎥⎢⎥⎣⎦⎝⎭⎣⎦ππcos cos sin sin 22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 ⎪ ⎪⎝⎭⎝⎭=-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简记为()S αβ-).然后用β-替换上式中的β可得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简记为()S αβ+).以上只是其中一种证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目前的公式与新目标之间的差异,制定方案,完成新公式的推导.问题3:你能根据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关系,从()()S ,C αβαβ±±出发,推导出用任意角,αβ的正切表示tan(),tan()αβαβ+-的公式吗?★资源名称:【知识点解析】认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使用说明:本资源展现“认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辅助教师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适合教师课堂进行展示讲解.注:此图片为“知识卡片”缩略图,如需使用资源,请于资源库调用.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之后按自己的想法完成证明并展示.预设答案:证明顺序有两种,即先证和角正切公式,或先证差角正切公式;先证的公式直接由相应角的正弦与余弦相除即可,后证的公式除相除之外,还可以借助先证出的公式证明.如先证和角正切:sin()tan()cos()αβαβαβ++=+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简记作()T αβ+). 随后将β替换为β-,即可得到tan tan()tan tan tan()1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简记作()T αβ-). 公式()S αβ+,()C αβ+,()T αβ+给出了任意角α,β的三角函数值与其和角α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三个公式都叫做和角公式.类似地,()S αβ-,()C αβ-,()T αβ-都叫做差角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已推导出的公式获得更多的公式,在此过程中,学会用联系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推理素养.例1 已知sin α=−35,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 (π4−α),cos (π4+α),tan (α−π4)的值. 追问1:题目中给出了几个条件?你能否由这些条件出发得到新的条件?为了得到题目要求出的三个数值,我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否已经出现在已知条件中或可由已知条件推出?预设答案:两个条件,即角α的正弦值与角α终边所在的象限.可以根据这些条件算出α的余弦值与正切值.为了求出所求数据,需借助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需要的数据是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π4的正弦、余弦正切值.这些数据均可从条件中轻易推出.解:由sin α=−35,α是第四象限角,得cos α=√1−sin 2α=√1−(−35)2=45, 所以tan α=sin αcos α=−3545=−34. 于是有sin (π4−α)=sin π4cos α-cos π4sin α=√22×45−√22×(−35)=7√210; cos (π4+α)=cos π4cos α-sin π4sin α=√22×45−√22×(−35)=7√210; tan (α−π4)=tan α−tan π41+tan αtan π4=tan α−11+tan α=−34−11+(−34)=-7.设计意图:本题目条件简单,问题明确,可加强学生对新学公式的认知程度.另外,本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即先认真分析条件,适度拓展条件,在明确任务,了解前进的方向,联想解决问题需要的工具(公式、定理等)、数据,再将这些所需的条件与已知条件及拓展条件相联系,逐步拉近已知条件与待求结论的距离.追问2:如果去掉“α是第四象限角”这个条件,则答案如何?预设答案:正确答案是,当α是第三象限角时,所求的三个三角函数值依次是17-;当α是第四象限角时,7.但有些学生可能会错误表达为sin (π4−α)的值为10-或10,cos (π4+α)的值为10-或10,tan (α−π4)的值为17-或7.这种错误的表述方式增加了搭配的可能性,解答的准确性大幅下降,教师若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表达方式,应及时指出.设计意图:对题目作简单的变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相关公式,对学生渗透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为培养学生表述问题的准确性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追问3做了铺垫.追问3:观察追问2两种情况下的答案,你有什么发现?在本题条件下有sin (π4−α)=cos (π4+α).那么对于任意角α,此等式成立吗?若成立,你会用几种方法予以证明? 预设答案:等式对任意角α都成立.证明方法有多种,如等号左右两侧分别用()()S ,C αβαβ-+展开后比较;将π4α-或者π4α+换元,然后借助诱导公式即可证明.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例2 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sin 72°cos 42°-cos 72°sin 42°;(2)cos 20°cos 70°-sin 20°sin 70°;(3)sin 66°sin 54°-sin 36°sin 24°;(4)1+tan 15°1−tan 15°.追问:以上4个问题有什么结构特征?你是否在某些公式中见到过这样的结构特征? 预设答案:前3个问题都含有四个三角函数值,其中两个的乘积与另外两个的乘积作差,在正弦、余弦的和角与差角公式的等号右侧有过类似的结构特征;第4个问题仅含正切值,为分式形式,且分母中有常数1,与和角正切公式结构相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结构特征,并联想相关公式,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向与线索.解:(1)由公式S (α-β), sin 72°cos 42°-cos 72°sin 42°=sin(72°-42°) =sin 30°=12; (2)由公式C (α+β),得cos 20°cos 70°-sin 20°sin 70°=cos(20°+70°) =cos 90°=0;(3)(方法一) sin 66°sin 54°-sin 36°sin 24°= cos24° cos 36°-sin 36°sin 24°,由公式C (α+β),原式=cos(36°+24°)=cos60°=12; (方法二) sin 66°sin 54°-sin 36°sin 24°= sin 66°cos36°-cos 66°sin 36°,由公式S (α-β),原式=sin(66°-36°)=sin 30°=12;(4)由公式T (α+β)及tan 45°=1,得1+tan 15°1−tan 15°=tan 45°+tan 15°1−tan 45°tan 15°=tan(45°+15°) =tan 60°=√3. 设计意图:本题目主要考察公式的逆用,即从公式的右侧出发,变形到左侧的恒等变换方式.适度训练之后,学生对公式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本题目中的(1)(2)是简单的公式反用,(3)的灵活度更上了一个台阶,学生需要借助诱导公式,变更函数名称,以凑成公式右侧的形式,再加以解决,解答(4)时,需要以退为进,逆向化归,将1代换成tan 45,这个变形技巧在例3中出现过,已经作过了铺垫.(三)归纳小结问题4:这两节课的内容中出现了很多性质和公式,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推出关系?你能画一个结构图来反映这种关系吗?你在使用这些公式解决问题时有哪些心得体会?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归纳、思考并回答.预设答案:公式中的,αβ均为任意角,故可以代换成任意值,包括零、特殊角、甚至可以是两个任意角的和或差;公式()()S ,C αβαβ±±均需要sin ,cos ,sin ,cos ααββ四个值齐备时方可使用,缺一不可,必要时需要从公式的右侧变形化简成左侧的形式;公式()T αβ±中,若,αβ之中有一个是π4,则公式的结构会更简洁.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在头脑中形成思维网络.(四)作业布置教科书习题5.5第4,5,6,13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1)已知cos θ=−35,θ∈(π2,π),求sin (θ+π3)的值; (2)已知sin θ=−1213,θ是第三象限角,求cos (π6+θ)的值;(3)已知tan α=3,求tan (α+π4)的值. 2.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 72°cos 18°+cos 72°sin 18°; (2)cos 72°cos 12°+sin 72°sin 12°;(3)tan 12°+tan 33°1−tan 12°tan 33°; (4)cos 74°sin 14°-sin 74°cos 14°;(5)sin 34°sin 26°-cos 34°cos 26°; (6)sin 20°cos 110°+cos 160°sin 70°.3.已知sin(α-β)cos α-cos(β-α)sin α=35,β是第三象限角,求sin (β+5π4)的值. 预设答案:1.(1)4−3√310;(2)12−5√326;(3)-2. 2.(1)1;(2)12;(3)1;(4)−√32;(5)−12;(6)−1.3.7√2.10设计意图:通过若干题目,促使学生巩固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并能从正用或者逆用两个方向着手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提升学生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
高一【数学(人教A版)】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2)-教学设计
追问4:能否借鉴第(1)问经验求解第(2),(3)问?
追问5:由以上解答可以看到,在本题条下有
.
那么对于任意角 ,此等式成立吗?若成立,你能予以证明吗?
这一计算结果具有一般性,对于任意角 ,
成立.
例4 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联系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
追问1:本题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求解时两角分别是什么?
及 .
追问2:在求解过程中需要用到 及 哪些三角函数值?哪些值需要根据已知进一步求解?
需要用到 , , , 四个值, 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进一步求解.
解:由 , 是第四象限角,得
所以 .
于是有
追问3:如果去掉已知条件中给出的“ 是第四象限角”这一限制条件,对求解过程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弦及正切公式,熟记公式,掌握公式的功能及其结构;
2.初步应用这些公式,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确定差异,寻找联系及联系
的途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函数式的特征,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数学运算素养;
3.提升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素养,
培养数学整体观.
教学重点:
(1) ;
(2) ;
(3)
问题7和、差角公式把 的三角函数式转化成了 的三角函数式.本题呈现的为 的三角函数式,如何求解呢?
我们可以尝试从右到左使用公式,就可以将上述三角函数式化简.
(1)
追问1:在(1)中涉及了哪些角?
涉及了两个角: 及 .
追问2:(1)式的形式能联系到哪个公式?
能够联系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教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教案教学分析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有“两角和差”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在这些公式的推导中,教科书都把对照、比较有关的三角函数式,认清其区别,寻找其联系和联系的途径作为思维的起点,如比较cos(α-β)与cos(α+β),它们都是角的余弦只是角形式不同,但不同角的形式从运算或换元的角度看都有内在联系,即α+β=α-(-β)的关系,从而由公式C(α-β)推得公式C(α+β),又如比较sin(α-β)与cos(α-β),它们包含的角相同但函数名称不同,这就要求进行函数名的互化,利用诱导公式(5)(6)即可推得公式S(α-β)、S(α+.β)等2.通过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揭示了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与这两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还使学生加深了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方法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节的几个公式是相互联系的,其推导过程也充分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深刻领会它们的这种联系,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本节几个例子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引导,例如在面对问题时,要注意先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时要具备什么条件等.另外,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表述,不能只看最后结果而不顾过程表述的正确性、简捷性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三角恒等变换能力所不能忽视的.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使学生深刻体会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设想(一)导入新课思路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六个公式,并回忆公式的来龙去脉,然后让一个学生把公式默写在黑板上或打出幻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较各公式的结构特征,说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形用,以利于对公式的深刻理解.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灵活应用.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可打出幻灯,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先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公式进行解答.1.化简下列各式(1)cos (α+β)cos β+sin (α+β)sin β; (2)cos sin 1tan cos sin cos sin sin 22---+--x x x x x x x ; (3).tan tan cos sin )sin()sin(2222αββαβαβα+-+ 2.证明下列各式 (1);tan tan 1tan tan )cos()sin(βαβαβαβα++=-+ (2)tan (α+β)tan (α-β)(1-tan 2tan 2β)=tan 2α-tan 2β; (3).sin sin )cos(2sin )2sin(αββααβα=+-+ 答案:1.(1)cos α;(2)0;(3)1.2.证明略.。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
环节二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整体感知】问题1 上一节课我们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圆的旋转对称性,推导出了公式C (α-β).又利用公式C (α-β),经过角的代换,证明了部分诱导公式.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推导哪些公式?采用什么方法推导?答案:关于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还需要推导公式cos(α+β),sin(α±β),tan(α±β),即用α,β的三角函数表示cos(α+β),sin(α±β),tan(α±β).推导的方法首选利用公式C (α-β),经过角的代换来推导.【新知探究】1.公式推导——和差角公式问题2 你能依据α+β与α-β之间的联系,利用公式C (α-β),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吗?答案:cos(α+β)=cos[α-(-β)]=cos αcos(-β)+sin αsin(-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简记为C (α+β)).问题 3 我们已经得到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那么怎样利用它们得到正弦公式呢?以前学过的哪个公式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转化?请你试一试.答案:诱导公式五、六可以实现正弦与余弦的转化;证明如下:ππsin()cos ()cos 22αβαβαβ⎡⎤⎡⎤⎛⎫-=--=-+ ⎪⎢⎥⎢⎥⎣⎦⎝⎭⎣⎦ ππcos cos sin sin 22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 ⎪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简记为S (α-β)).然后用-β替换上式中的β可得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简记为S (α+β)).以上只是其中一种证法.问题4 你能根据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关系,从公式S (α±β),C (α±β)出发,推导出用任意角α,β的正切表示tan(α+β),tan(α-β)的公式吗?答案:证明顺序有两种,即先证两角和正切公式,或先证两角差正切公式;先证的公式可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由相应角的正弦与余弦相除得到,后证的公式除使用这种方法之外,还可以借助先证出的公式证明.如先证两角和正切公式: ∵sin()tan()cos()αβαβαβ++=+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简记作T (α+β)). 用-β替换上式中的β,即可得到tan tan()tan tan tan()1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简记作T (α-β)). 公式S (α+β),C (α+β),T (α+β)给出了任意角α,β的三角函数值与其和角α+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三个公式都叫做和角公式.类似地,S (α-β),C (α-β), T (α-β)都叫做差角公式.2.公式记忆——和差角公式问题5 观察S (α±β),C (α±β),T (α±β),你能从角、函数名、运算符号等方面说说它们各自的特征吗?交流完特征之后,请独立默写六个公式.答案:从角的角度,六个公式左边都是α与β的和或者差,右边都是单角α,β; 从函数名的角度,S (α±β),C (α±β)的左右两边都是正弦和余弦,T (α±β)的左右两边都是正切;S (α±β)的右边是异名函数相乘,C (α±β)的右边是同名函数相乘;从运算符号的角度,S (α±β)的左右两边加减运算一致,C (α±β)的左右两边加减运算相反,T (α±β)的右边分子的加减与左边一致,规律与S (α±β)相同,分母的加减与左边相反,规律与C (α±β)相同.3.公式推导——倍角公式问题6 和(差)角公式中,α,β都是任意角.如果将α,β特殊化,就能得到许多有用的公式,比如诱导公式.除此之外,你还能将α,β如何特殊化,得到哪些有用的公式?答案:可以令α=β,或者β=-α从和(差)角公式出发推导公式sin2α,cos2α,tan2α. 这里推导方法有多样性.例如可以将S (α+β)中β替换为α推得S 2α,也可以由S (α-β)中的β替换为-α.而推导公式T 2α时,可以从T (α+β)出发,也可以由S 2α,C 2α相除推出.sin2α=sin(α+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2sin αcos α.cos2α=cos(α+α)=cos αcos α-sin αsin α=cos 2α-sin 2α.tan2α=tan(α+α)=αα2tan 1tan 2-. 三个公式分别简记为S 2α,C 2α,T 2α.追问 你能否将二倍角的余弦公式(C 2α)化为仅含α的正弦或仅含余弦?答案: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 2α+cos 2α=1,可得cos2α=2cos 2α-1=1-2sin 2α.说明:以上五个公式都叫做二倍角公式,或倍角公式.倍角公式给出了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数与2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倍角”专指“二倍角”,遇到“三倍角”等名词时,“三”字等不可省去.4.公式应用例1 已知sin α=-53,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4π-α),cos(4π+α),tan(α-4π)的值. 追问1 本题求解的依据是什么?求解的思路是什么?答案:求解的依据是和差角公式.思路是先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求出需要的角α的三角函数值,然后利用相应的和差角公式得到结果.易错点:利用公式sin 2 α+cos 2α=1,需要开方时注意正负号的取舍.解:由sin α=-53,α是第四象限角,得cos α=α2sin 1-=2)53(1--=54, 所以tan α=435453cos sin -=-=αα. 则sin(4π-α)=sin 4πcos α-cos 4πsin α=1027)53(225422=-⨯-⨯; cos(4π+α)=cos 4πcos α-sin 4πsin α=1027)53(225422=-⨯-⨯; tan(α-4π)=7)43(1143tan 11tan 4πtan tan 14πtantan -=-+--=+-=+-αααα. 追问2 如果去掉“α是第四象限角”这个条件,则答案如何?答案:此时需要分类讨论。
高二数学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案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一、课标要求: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一些应用.1. 了解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2. 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3. 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引导学生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不要求记忆)作为基本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转化的观点去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体会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换元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数学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应用.二、编写意图与特色1.本章的内容分为两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在学习本章之前我们学习了向量的相关知识,因此作者的意图是选择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为基础,运用向量的知识来予以证明,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容易接受;2.本章是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为基础来推导其它的公式;3.本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建立公式,学会变换,暗线是发展推理和运算的能力,因此在本章全部内容的安排上,特别注意恰时恰点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对比、联系、化归的观点去分析、处理问题,强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设计变换思路的意识;4.本章在内容的安排上贯彻“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叶的内容”的理念,严格控制了三角恒等变换及其应用的繁、难程度,尤其注意不以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作为变换的依据,而只把这些公式的推导作为变换的基本练习.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本章教学时间约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约3课时3.2简单的恒等变换约3课时复习约2课时§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课标要求: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相关的十一个公式,通过探索证明和初步应用,体会和认识公式的特征及作用.二、编写意图与特色本节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引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证明及初步应用,和差公式的探索、证明和初步应用,倍角公式的探索、证明及初步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讨论交流,导出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的十一个公式,并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为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打好基础;2.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与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 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启发式教学2. 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设想:(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 2cos 452=,3cos302=,由此我们能否得到()cos15cos 4530?=-=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cos 45cos30-呢?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αβ-=(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1P ,cos α等于角α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α的余弦线来表示,大家思考:怎样构造角β和角αβ-?(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展示多媒体动画课件,通过正、余弦线及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探索()cos αβ-与cos α、cos β、sin α、sin β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到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认识两角差余弦公式的结构.思考: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提示: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展示多媒体课件比较用几何知识和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不同之处,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与便利之处. 思考:()cos ?αβ+=,()()cos cos αβαβ+=--⎡⎤⎣⎦,再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得出()()()()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三)例题讲解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 75、cos15的值.解:分析:把75、15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231cos75cos 4530cos 45cos30sin 45sin 3022224=+=-=⨯-=()231cos15cos 4530cos 45cos30sin 45sin 302222=-=+=⨯= 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cos15cos 6045=-,要学会灵活运用.例2、已知4sin 5α=,5,,cos ,213παπββ⎛⎫∈=- ⎪⎝⎭是第三象限角,求()cos αβ-的值.解:因为,2παπ⎛⎫∈ ⎪⎝⎭,4sin 5α=由此得3cos 5α===-又因为5cos ,13ββ=-是第三象限角,所以12sin 13β===- 所以3541233cos()cos cos sin sin 51351365αβαβαβ⎛⎫⎛⎫⎛⎫-=+=-⨯-+⨯-=- ⎪ ⎪ ⎪⎝⎭⎝⎭⎝⎭点评:注意角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四)小结: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五)作业:15012.P T T -。
教学设计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第4节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六个公式:①sin(α±β)=sin_αcos_β±cos_αsin_β; ②cos(α±β)=cos_αcos_β∓sin_αsin_β; ③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2)公式T (α±β)的变形:①tan α+tan β=tan(α+β)(1-tan_αtan_β); ②tan α-tan β=tan(α-β)(1+tan_αtan_β).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三个公式:①sin 2α=2sin_αcos_α;②cos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③tan 2α=2tan α1-tan α.(2)公式S 2α、C 2α的变形: ①sin αcosα=12sin_2α;②sin 2α=12(1-cos_2α);③cos 2α=12(1+cos_2α).1.(人教A 版教材习题改编)sin 34°sin 26°-cos 34°cos 26°的值是( )A.12B.32 C .-12 D .-32【解析】 sin 34°sin 26°-cos 34°cos 26°=-(cos 34°cos 26°-sin 34°sin 26°)=-cos 60°=-12.【答案】 C 2.下列各式中,值为32的是( ) A .2sin 15°cos 15° B .cos 215°-sin 215° C .2sin 215°-1 D .sin 215°+cos 215°【解析】 2sin 15°cos 15°=sin 30°=12,cos 215°-sin 215°=cos 30°=32,2sin 215°-1=-cos 30°=-32, sin 215°+cos 215°=1.故选B. 【答案】 B3.已知tan(α+β)=3,tan(α-β)=5,则tan 2α=( ) A.18 B .-18 C.47 D .-47【解析】 tan 2α=tan[(α+β)+(α-β)] =tan (α+β)+tan (α-β)1-tan (α+β)·tan (α-β)=3+51-3×5=-47.【答案】 D4.若cos α=-45,α是第三象限角,则sin(α+π4)=( )A .-7210 B.7210 C .-210 D.210【解析】 由题意知sin α=-35,∴sin(α+π4)=sin αcos π4+cos αsin π4=-35×22+(-45)×22=-7210.【答案】 A5.(2012·江西高考)若sin α+cos αsin α-cos α=12,则tan 2α=( )A .-34 B.34 C .-43 D.43【解析】 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12,等式左边分子、分母同除cos α得,tan α+1tan α-1=12,解得tan α=-3,则tan 2α=2tan α1-tan 2α=34. 【答案】 B化简:(1)sin 50°(1+3tan 10°);(2)(1+sin θ+cos θ)(sin θ2-cos θ2)2+2cos θ(0<θ<π).【思路点拨】 (1)切化弦,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2)统一为θ2的三角函数,变形化简.【尝试解答】 (1)sin 50°(1+3tan 10°) =sin 50°(cos 10°+3sin 10°cos 10°)=2sin 50°(12cos 10°+32sin 10°)cos 10°=2sin 50°sin (30°+10°)cos 10°=2sin 50°cos 50°cos 10°=sin 100°cos 10°=cos 10°cos 10°=1.(2)由θ∈(0,π),得0<θ2<π2,∴cosθ2>0.因此2+2cos θ=4cos 2θ2=2cosθ2.又(1+sin θ+cos θ)(sin θ2-cosθ2)=(2sin θ2cosθ2+2cos 2θ2)(sin θ2-cos θ2) =2cosθ2(sin 2θ2-cos 2θ2)=-2cos θ2cos θ. 故原式=-2cos θ2cos θ2cosθ2=-cos θ.,1.本题(2)中有开方运算,联想二倍角公式的特征进行升幂,化为完全平方式. 2.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1)一看“角”,这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看角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把角进行合理的拆分,从而正确使用公式;(2)二看“函数名称”,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使用的公式,常见的有“切化弦”; (3)三看“结构特征”,帮助我们找到变形的方向.化简:(1)2+2cos 8+21-sin 8;(2)2cos 4x -2cos 2x +122tan (π4-x )sin 2(x +π4).【解析】 (1)2+2cos 8+21-sin 8 =2(1+cos 8)+21-2sin 4cos 4 =2×2cos 24+2(sin 4-cos 4)2 =-2cos 4+2(cos 4-sin 4) =-2sin 4.(2)原式=2cos 2x (cos 2x -1)+122tan (π4-x )·cos 2(π4-x )=-4cos 2x sin 2x +14cos (π4-x )sin (π4-x )=1-sin 22x2sin (π2-2x )=cos 22x 2cos 2x =12cos 2x .(1)(2012·江苏高考)设α为锐角,若cos(α+π6)=45,则sin(2α+π12)的值为________.(2)(2013·烟台模拟)已知cos(α-π6)+sin α=435,则sin(α+7π6)=________. 【思路点拨】 (1)2α+π12=2(α+π6)-π4,求出α+π6的正弦、余弦,再代入求解;(2)先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展开cos(α-π6),再逆用公式合并,最后用诱导公式求sin(α+76π). 【尝试解答】 (1)∵α为锐角且cos(α+π6)=45,∴sin(α+π6)=35.∴sin(2α+π12)=sin[2(α+π6)-π4]=sin 2(α+π6)cos π4-cos 2(α+π6)sin π4=2sin(α+π6)cos(α+π6)-22[2cos 2(α+π6)-1]=2×35×45-22[2×(45)2-1]=12225-7250=17250. (2)cos(α-π6)+sin α=cos αcos π6+sin αsin π6+sin α=32cos α+32sin α=3sin(α+π6)=453. ∴sin(α+π6)=45,∴sin(α+76π)=sin(π+α+π6)=-sin(α+π6)=-45.【答案】 (1)17250 (2)-45,给值求值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把所求角用已知角表示.(1)当已知角有两个时,所求角一般表示为两个已知角的和或差的形式.(2)当已知角有一个时,此时应着眼于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和或差的关系,然后应用诱导公式把所求角变成已知角.(3)注意根据角的象限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已知0<β<π2<α<3π4,cos(π4-α)=35,sin(3π4+β)=513,求sin(α+β)的值.【解析】 因为sin(3π4+β)=sin[π2+(π4+β)]=cos(π4+β)=513,又因为0<β<π2<α<3π4,所以π4<π4+β<3π4,-π2<π4-α<-π4,故sin(π4+β)=1-cos 2(π4+β)=1-(513)2=1213,sin(π4-α)=-1-cos 2(π4-α)=-1-(35)2=-45.所以sin(α+β)=sin[(π4+β)-(π4-α)]=sin(π4+β)cos(π4-α)-cos(π4+β)sin(π4-α)=1213×35-513×(-45)=5665.已知0<α<π2<β<π,tan α2=12,cos(β-α)=210.(1)求sin α的值;(2)求β的值. 着眼点由二倍角公式求tan α,由同角关系求sin α由β=α+(β-α),求cos β,进而求β的值.【尝试解答】 (1)由tanα2=12,得tan α=2tanα21-tan 2α2=43,∴cos α=34sin α,①又sin 2α+cos 2α=1,②由①、②联立,得25sin 2α=16, ∵0<α<π2,∴sin α=45.(2)由(1)知,cos α=35,sin α=45又0<α<π2<β<π,∴0<β-α<π.由cos(β-α)=210,得0<β-α<π2. ∴sin(β-α)=9810=7210, ∴sin β=sin[(β-α)+α]=sin(β-α)cos α+cos(β-α)·sin α=7210×35+210×45=25250=22.由π2<β<π得β=34π.,1.第(2)问中,由sin β=22易错误得出β=π4,这些错误的原因都是忽视了角的范围. 2.“给值求角”的求解思路:(1)求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2)讨论角的范围,确定角的大小.其中求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时,应选择在该范围内是单调函数,若角的范围是(0,π),选余弦较好;若角的范围为(-π2,π2),选正弦较好.已知cos α=17,cos(α-β)=1314,且0<β<α<π2,试求角β的值.【解析】 由cos α=17,0<α<π2,得sin α=1-cos 2α=1-(17)2=437.由0<β<α<π2,得0<α-β<π2.又∵cos(α-β)=1314,∴sin(α-β)=1-cos 2(α-β)=3314,由β=α-(α-β),得cos β=cos[α-(α-β)]=cos αcos(α-β)+sin αsin(α-β) =17×1314+437×3314=12. 又0<β<π2,所以β=π3.一点注意三角函数是定义域到值域的多对一的映射,时刻关注角的范围是防止增解的有效措施. 两个技巧1.拆角、拼角技巧:2α=(α+β)+(α-β),α=(α+β)-β,β= α+β2-α-β2,α-β2=(α+β2)-(α2+β). 2.化简技巧:切化弦,“1”的代换等. 三种变化1.变角:设法沟通所求角与已知角之间的关系.2.变名:尽可能减少函数名称,其方法是“弦切互化”、“升幂与降幂”等. 3.变式:对式子变形一般要尽可能有理化、整式化、降低次数等.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和差角公式、二倍角公式是高考的热点,常与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交汇命题.题型全面,难度中低档,源于教材,主要考查公式的灵活运用,三角恒等变换能力以及化归转化等数学思想.规范解答之五 三角函数的给值求值问题(12分)(2012·广东高考)已知函数f (x )=A cos(x 4+π6),x ∈R ,且f (π3)= 2.(1)求A 的值;(2)设α,β∈[0,π2],f (4α+43π)=-3017,f (4β-23π)=85,求cos(α+β)的值.【规范解答】 (1)由f (π3)=2得A cos(π12+π6)=2,2分即A ·cos π4=2,∴A =2.4分(2)由(1)知f (x )=2cos(x 4+π6).由⎩⎨⎧f (4α+43π)=-3017,f (4β-23π)=85,得⎩⎨⎧2cos (α+π3+π6)=-3017,2cos (β-π6+π6)=85,6分解得⎩⎨⎧sin α=1517,cos β=45.8分∵α,β∈[0,π2],∴cos α=1-sin 2α=817,sin β=1-cos 2β=35.10分∴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817×45-1517×35=-1385.12分【解题程序】 第一步:根据f (π3)=2求A 的值;第二步: 根据f (4α+43π)=-3017,f (4β-23π)=85,求sin α、cos β;第三步:求cos α,sin β的值;第四步:根据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求cos(α+β).易错提示:(1)在利用诱导公式求sin α时,符号出错. (2)在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时,公式记忆不准确,导致失误.防范措施:(1)在利用诱导公式时,先判断角的范围,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再写出结果.(2)对于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应特别注意符号的差别,防止出错.1.(2012·陕西高考)设向量a =(1,cos θ)与b =(-1,2cos θ)垂直,则cos 2θ等于( ) A.22 B.12C .0D .-1 【解析】 a =(1,cos θ),b =(-1,2cos θ). ∵a ⊥b ,∴a ·b =-1+2cos 2θ=0, ∴cos 2θ=2cos 2θ-1=0. 【答案】 C2.(2012·江西高考)若tan θ+1tan θ=4,则sin 2θ=( )A.15B.14C.13D.12【解析】 由tan θ+1tan θ=sin θcos θ+cos θsin θ=1sin θcos θ=4,得sin θcos θ=14,则sin 2θ=2sin θcos θ=2×14=12.【答案】 D。
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教案-推荐下载
5
第 3页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 (2)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2、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ααcos sin b a +类型的变换。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1)基本公式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2)练习:教材P132面第6题。
思考:怎样求ααcos sin b a +类型?(二)新课讲授例1x x解:此题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不相象,但我们能否发现规律呢?)()1cos sin 30cos cos30sin 22sin 3022x x x x x x x ⎫-=-=-=-⎪⎪⎭思考:=12和的.归纳:b a b a b a =++=+ϕϕαααtan )sin(cos sin 22 例2、已知:函数R x x x x f ∈-=,cos 32sin 2)( 求)(x f 的最值。
(2)求)(x f 的周期、单调性。
例3.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內角,向量)3,1(-=m ,)sin ,(cos A A n = ,且1=∙n m ,求角A 。
(2)若3sin cos cos sin 2122-=-∙+B B B B ,求tanC 的值。
练习:(1)教材P132面7题(2)在△ABC 中,B A B A cos cos sin sin ,则△ABC 为( )A .直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2) 的值为12sin 12cos 3ππ-( )A . 0B .2C .2D .2-思考:已知432πβπ ,1312)cos(=-βα,53)sin(-=+βα,求α2sin三、小结: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ααcos sin b a +类型的变换四、作业:《习案》作业三十一的1、2、3题。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教学设计)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正弦与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与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及公式的变形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活动,逐步增强批判思维,养成一丝不苟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公式的变形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的变形运用.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研讨式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 ⎪ ⎪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 α、tan β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例题讲解]例1:求tan1050变式训练1:求tan750例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1tan151tan15+- (2)已知1tan 41tan πβαββ-+=+,化简解:(1)()1tan15tan 45tan15tan 4515tan 6031tan151tan 45tan15++==+==--(2)()()()()1tan (2)tan 41tan tan tan tan[]tan .1tan tan π-βα+β=α+β=+βα+β-β=α+β-β=α+α+ββ因,所以=1.所以变式训练2:1tan 751tan 75+-()21tan ,tan(),tan().5444ππα+β=β-=α+例3 已知求tan()tan[()()]44tan()tan()34.221tan()tan()4ππα+=α+β-β-πα+β-β-==π+α+ββ-解:变式训练3:已知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求tan 4πα⎛⎫- ⎪⎝⎭的值. 解:因为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得4cos 5α===, 3sin 35tan 4cos 45ααα-===- ,3tan tan 144tan 7341tan tan 144παπαπα---⎛⎫-===- ⎪⎛⎫⎝⎭++- ⎪⎝⎭tan17tan 433tan17tan 43++例4 求的值()()an17tan 433tan17tan 43tan 17431tan17tan 433tan17tan t 43++=+-+【解析】()tan 601tan17tan 433tan17tan 43=-+=变式训练4:化简求值: sin 15°-cos 15°cos 15°+sin 15°.【解析】原式=tan 15°-11+tan 15°=tan 15°-tan 45°1+tan 15°tan 45°=tan(-30°)=-33.【互动探究】求值:tan 72°-tan 42°-33tan 72°tan 42°.【解析】原式=tan(72°-42°)(1+tan 72°tan 42°)-33tan 72°tan 42°=tan 30°(1+tan 72°tan 42°)-tan 30°tan 72°tan 42°=tan 30°=33.课堂练习:(课本P131练习NO :4,5,7)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和诱导公式的推导;
②使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方向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
②培养学生的代数意识,特殊值法的应用意识;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观察、对比体会公式的线形美,对称美;
学生到黑板自己推导出结论
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1.coαβ= coαcoβ-inαinβcoα-β= coαcoβinαinβ
注:α、β为任意角
2利用公式可以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注意公式的逆向使用
3在用已知角来求未知角这类题型时,应注意两点:
(1)凑角,即尽可能用已知角表示未知角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请同5。,co60˚,
in30˚,in45˚,in60˚,
tan3˚0,tan45˚,tan60˚
2复习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个别同学主动回答,其余同学补充;
学生回答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
体现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的认知规律;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基础知识、特别是用角的正、余弦表示特殊点的坐标,为新课的推进做准备。
思考co15˚,co75˚,co105˚的余弦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能通过计算器、量余弦线的长度、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和余弦函数的值域三种途径解决问题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然流畅地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目标明确、迅速进入角色。
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理解公式:a sin θ+b cos θ=a 2+b 2sin(θ+ϕ)(其中cos ϕ=a a 2+b 2 ,sin ϕ=b a 2+b 2,θ为任意角),灵活应用上述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教学重点: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将a sin θ+b cos θ形式的三角函数式化为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将a sin θ+b cos θ形式的三角函数式化为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并能灵活应用其解决一些问题.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同学们,观察这些关系式,不难看出这是我们前面所推导出的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倒写形式.有时,直接利用这种形式可使问题简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它的运用. Ⅱ.讲授新课[例1]求证cos α+ 3 sin α=2sin(π6+α) 证明:右边=2sin(π6 +α)=2(sin π6 cos α+cos π6sin α) =2(12 cos α+32sin α)=左边 由于同学们对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比较熟悉,所以要证此式容易想到从右边往左边推证,只要将右边按照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展开,化简便可推出左边.也可这样考虑:左边=cos α+ 3 sin α=2(12 cos α+32sin α) =2(sin π6 cos α+cos π6 sin α)=2sin(π6+α)=右边 (其中令12 =sin π6 ,32=cos π6) [例2]求证cos α+ 3 sin α=2cos(π3-α) 分析:要证此式,可从右边按照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化简整理可证此式.若从左边推证,则要仔细分析,构造形式即:左=cos α+ 3 sin α=2(12 cos α+32sin α)=2(cos π3 cos α+sin π3 sin α)=2cos(π3-α) (其中令12 =cos π3 ,32=sin π3)综合上两例可看出对于左式cos α+ 3 sin α可化为两种形式2sin(π6 +α)或2cos(π3-α),右边的两种形式均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那么,对于a sin α+b cos α的式子是否都可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呢?推导公式:a sin α+b cos α=a 2+b 2 (a a 2+b 2 sin α+b a 2+b 2 cos α)由于(a a 2+b 2 )2+(b a 2+b 2)2=1,sin 2θ+cos 2θ=1(1)若令a a 2+b 2 =sin θ,则b a 2+b 2 =cos θ ∴a sin α+b cos α=a 2+b 2 (sin θsin α+cos θcos α)=a 2+b 2 cos(θ-α) 或原式=a 2+b 2 cos(α-θ)(2)若令a a 2+b 2 =cos ϕ,则b a 2+b 2=sin ϕ ∴a sin α+b cos α=a 2+b 2 (sin αcos ϕ+cos αsin ϕ)=a 2+b 2sin(α+ϕ)例如:2sin θ+cos θ=22+12 (255sin θ+55cos θ) 若令cos ϕ=255,则sin ϕ=55 ∴2sin θ+cos θ= 5 (sin θcos ϕ+cos θsin ϕ)= 5 sin(θ+ϕ)若令255sin β,则55=cos β ∴2sin θ+cos θ= 5 (cos θcos β+sin θsin β) = 5 cos(θ-β)或原式= 5 cos(β-θ)看来,a sin θ+b cos θ均可化为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且有两种形式.Ⅲ.课堂练习1.求证: (1) 32sin α+12 cos α=sin(α+π6 ) (2)cos θ+sin θ= 2 sin(θ+π4) (3) 2 (sin x +cos x )=2cos(x -π4) 证明:(1) 32sin α+12 cos α=sin(α+π6) 证法一:左边=sin αcos π6+cos αsin π6=sin(α+π6)=右边证法二:右边=sin αcos π6+cos αsin π6=32sin α+12cos α=左边 (2)cos θ+sin θ= 2 sin(θ+π4) 证法一:左边= 2 (22cos θ+22sin θ)= 2 (sin π4 cos θ+cos π4sin θ) = 2 sin(θ+π4)=右边 证法二:右边= 2 (sin θcos π4 +cos θsin π4) = 2 (22sin θ+22cos θ)=cos θ+sin θ=左边 (3) 2 (sin x +cos x )=2cos(x -π4 ) 证法一:左边= 2 (sin x +cos x )=2(22sin x +22cos x ) =2(cos x cos π4+sin x sin π4 )=2cos(x -π4)=右边 证法二:右边=2cos(x -π4 )=2(cos x cos π4 +sin x sin π4) =2(22cos x +22sin x )= 2 (cos x +sin x )=左边 2.利用和(差)角公式化简: (1) 32sin x +12cos x (2)315 sin x -3 5 cos x (3) 3 sin x -cos x (4)26sin(π3 -x )+66cos(π3-x ) 解:(1) 32sin x +12 cos x =sin x cos π6 +cos x sin π6 =sin(x +π6) 或:原式=sin x sin π3 +cos x cos π3 =cos(x -π3) (2)315 sin x -3 5 cos x =6 5 (32sin x -12cos x ) =6 5 (sin x cos π6 -cos x sin π6 )=6 5 sin(x -π6) 或:原式=6 5 (sin π3 sin x -cos π3 ·cos x )=-6 5 cos(x +π3) (3) 3 sin x -cos x =2(32sin x -12cos x )=2sin(x-π6)=-2cos(x+π3)(4)26sin(π3-x)+66cos(π3-x)=23[12sin(π3-x)+32cos(π3-x)]=23[sinπ6sin(π3-x)+cosπ6cos(π3-x)]=23cos[π6-(π3-x)]=23cos(x-π6)或:原式=23[sin(π3-x)cosπ3+cos(π3-x)sinπ3]=23sin[(π3-x)+π3]=23sin(2π3-x)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要在熟练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并理解公式:a sinθ+b cosθ=a2+b2sin(θ+ϕ)(其中cosϕ=aa2+b2,sinϕ=ba2+b2)m cosα+n sinα=m2+n2cos(α-β)(其中cosβ=mm2+n2,sinβ=nm2+n2)进而灵活应用上述公式对三角函数式进行变形,解决一些问题. Ⅴ.课后作业课本P964,6;P1014,5.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一)1.若0<α<β<π4,sin α+cos α=a ,sin β+cos β=b ,则 ( ) A.ab <1 B.a >b C.a <b D.ab >22.已知α、β为锐角,cos α=17 ,cos(α+β)=-1114,求β的值.3.已知π2 <β<α<3π4 ,cos(α-β)=1213 ,sin(α+β)=-35,求sin2α的值.4.若A +B =π4,求(1+tan A )(1+tan B )的值.5.化简 3 -tan1801+ 3 tan1806.化简(tan10°- 3 )cos100sin5007.求证:sin x -cos x sin x +cos x =tan(x -π4)8.已知tan A 与tan(-A +π4)是x 2+px +q =0的解,若3tan A =2tan(π4-A ),求p 和q 的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一)答案1.C2.已知α、β为锐角,cos α=17 ,cos(α+β)=-1114,求β的值. 分析:注意观察α、α+β及β间的关系,先求角β的一个三角函数值,再根据β为锐角求出β.解:∵α为锐角,且cos α=17 ,∴sin α=1-cos 2α =437. 又∵α、β均为锐角,∴0<α+β<π,且cos(α+β)=-1114, ∴sin(α+β)=1-cos 2(α+β) =5314. 则cos β=cos [(α+β)-α]=cos (α+β)cos α+sin(α+β)sin α =(-1114 )×17 +5314×437=12 ∴β=π3. 评述:(1)在和(差)角公式的运用中,要注意和、差的相对关系,如(α+β)-α=β. (2)求角的基本步骤:①求角的范围;②求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③写出满足条件的角. 3.已知π2 <β<α<3π4 ,cos(α-β)=1213 ,sin(α+β)=-35,求sin2α的值. 分析:注意观察α-β、α+β和2α间的关系,再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解:由题设知α-β为锐角,所以sin (α-β)=513, 又∵α+β是第三象限角,∴cos(α+β)=-45, 由2α=(α+β)+(α-β)得sin2α=sin [(α-β)+(α+β)]=sin(α-β)cos(α+β)+cos(α-β)sin(α+β)=-5665评述:在三角变换中,角的变换是常用技巧,本题是将角2α变换成(α+β)+(α-β),使已知式中的角与待求式中的角联系起来. 4.若A +B =π4,求(1+tan A )(1+tan B )的值. 分析:注意待求式与正切和角公式间的联系,将正切和角公式变形解题.解:(1+tan A )(1+tan B )=1+tan A +tan B +tan A tanB.又tan(A +B )=tan A +tan B 1-tan A tan B 且A +B =π4∴tan(A +B )=1 ∴tan A +tan B =1-tan A tan B即tan A +tan B +tan A tan B =1∴(1+tan A )(1+tan B )=2.评述: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条件和结论中的关系式与有关公式间的联系,并将公式进行变形加以运用.5.化简 3 -tan1801+ 3 tan180分析:注意把所要化简的式子与正切的差角公式进行比较. 解: 3 -tan1801+ 3 tan180 =tan600-tan1801+tan600tan180 =tan(60°-18°)=tan42° 评述:在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时,通常将常数写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再根据有关公式进行变形. 6.化简(tan10°- 3 )cos100sin500 分析:切、弦混合式在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考虑将切化弦.解:原式=(tan10°-tan60°) cos100sin500 =(sin100cos100 -sin600cos600 )cos100sin500=sin(-500)cos100 cos600 ·cos100sin500 =-1cos600=-2. 评述:(1)切化弦是三角函数化简的常用方法之一.(2)把函数值化成tan60°在本题的化简中是必经之路.7.求证:sin x -cos x sin x +cos x =tan(x -π4) 证明:左边= 2 sin(x -π4 )2 cos(x -π4) =tan(x -π4 )=右边 或:右边=tan(x -π4 )=sin(x -π4 )cos(x -π4) =sin x cos π4 -cos x sin π4 cos x cos π4 +sin x sin π4 =sin x -cos x sin x +cos x =左边 8.已知tan A 与tan(-A +π4)是x 2+px +q =0的解,若3tan A =2tan(π4-A ),求p 和q 的值. 分析:因为p 和q 是两个未知数,所以须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p 、q 的方程组,解出p 、q .解:设t =tan A ,则tan(π4-A )=1-tan A 1+tan A =1-t 1+t由3tan A =2tan(π4 -A ) 得3t =2(1-t )1+t解之得t =13或t =-2. 当t =13 时,tan(π4 -A )=1-t 1+t =12, P =-[tan A +tan(π4 -A )]=-56 ,q =tan A tan(π4 -A )= 13 ×12 =16. 当t =-2时,tan(π4 -A )= 1-t 1+t=-3, P =-[tan A +tan(π4 -A )]=5,q =tan A tan(π4-A )=6 ∴满足条件的p 、q 的值为:⎩⎨⎧==⎪⎪⎩⎪⎪⎨⎧=-=656165q p q p 或 评述:(1)“列方程求解未知数”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2)如果tan α、tan β是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由韦达定理可与公式T (α+β)联系起来;若cos α、sin α是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由韦达定理与公式sin 2α+cos 2α=1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