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黄土塬区土壤包气带水分水势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甘肃陇东地区马兰黄土工程地质特性

浅析甘肃陇东地区马兰黄土工程地质特性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9期勘测设计浅析甘肃陇东地区马兰黄土工程地质特性朱金龙(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甘肃陇东地区的马兰黄土,分布于塬、梁、峁顶部及河(沟)谷斜坡及河道的阶地上。

在该区进行工程建设,当建筑物基础置于马兰黄土中,易发生地基土体湿陷沉降变形而导致建筑物破坏。

因此,必须分析研究陇东地区马兰黄土工程特性。

经对陇东各县区取代表性Ⅰ级原状土样的大量室内试验,采用数据统计和地质分析等方法,浅析了陇东各县区内不同地貌单元区、不同状态下马兰黄土的湿陷性、渗透性、压缩性、抗剪性、击实性等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特性。

关键词:甘肃陇东地区;马兰黄土;湿陷性;渗透性;压缩性;抗剪性;击实性中图分类号:TV2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3)09-0102-021研究区马兰黄土特征1.1粒度成分陇东马兰黄土从北部环县至南部灵台县,从北向南粉粒含量逐渐减小,黏粒含量逐渐增大,塬面及塬边斜坡砂粒含量变化不大。

马兰黄土砂粒含量(平均值)在0.62%~7.14%之间,粉粒在83.25%~61.15%之间,黏粒在16.04%~32.38%之间。

1.2化学成分陇东马兰黄土化学成分有SiO 2、Al 2O 3、Fe 2O 3、CaO 、MgO 、K 2O 、Na 2O 、FeO 、MnO 、TiO 2,其中SiO 2、Al 2O 3、CaO 含量占60%~70%。

自北向南SiO 2和MgO 有减少趋势,而Al 2O 3、Fe 2O 3和FeO 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CaO 、Na 2O 和K 2O 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2马兰黄土物理力学性质2.1物理性质根据陇东地区351组马兰黄土原状样试验结果,陇东马兰黄土在天然条件下,土体中含水量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干密度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孔隙比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土体在天然条件下含水量较少,土体处于坚硬~硬塑状态,孔隙较大,弱~微透水,垂直向渗透性略大于水平向。

黄土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及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及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及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土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广泛分布的区域,其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土。

黄土土壤具有质地疏松、水分含量低、营养物质含量少等特点,使得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制约。

因此,研究黄土区土壤水分运动及有效性,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黄土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及其有效性,通过实验测定和分析,试图在实践中提高黄土区土地的水分利用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3. 研究内容(1)黄土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2)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3)黄土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规律及有效性研究。

4. 研究方法(1)采用现场测量法和实验室分析法相结合,测定土壤各层水分含量及水分动态。

(2)采用田间试验法和室内模拟试验法,分析土壤水分流动特征。

(3)采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5. 预期成果(1)掌握黄土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和有效性状况。

(2)揭示黄土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和有效性。

(3)为黄土区农业生产提供水分管理技术,提高土地水分利用率。

6. 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文献调查、野外实测及实验室分析。

第二年:田间试验及室内模拟试验。

第三年: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

7. 参考文献(1)Huang, G., Zhang, B., Wei, Z., et al. (2019).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ypical loess areas of China. Catena, 173, 273-284.(2)Li, Y., Du, L., Wang, Y., et al. (2020).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after rainfall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34, 106108.(3)Yang, J., Yang, L., Cheng, Y., et al. (2020). Soil water movement and availability after converting croplan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Catena, 186, 104284.。

观测记录以来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

观测记录以来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

第27卷第3期陇东学院学报Vol.27No.32016年5月Journal of Longdong UniversityMay 2016文章编号:1674-1730(2016)03-0087-05观测记录以来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张耀宗1,2,张多勇1,2,刘艳艳1,2(1.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2.庆阳荒漠化防治研究中心,甘肃庆阳745000)收稿日期:2015-11-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31460090);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144fkcm070);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XYSK1501)作者简介:张耀宗(1982—),男,甘肃华池人,讲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地表过程研究。

摘要:基于历史记录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重建了1938-2014年陇东黄土塬区日降水序列。

通过WMO 推荐的11个极端降水指标研究了近77年以来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变化的特征。

结果表明:①1938-2014年陇东黄土塬区降水微弱增加(0.07mm /10a ),经历了明显减少(1938-1955)———微弱减少(1956-1993)———显著增加(1994-2014)3个阶段的变化。

②5个降水量指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强降水量(R95)减少最显著。

③降水日数指数中CWD 、R10、R20呈增加趋势,CDD 与R50为减少趋势。

④降水强度指数呈微弱减少趋势。

但不同阶段各指数变化差异较大,对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贡献存在差异。

探索极端降水变化对水土流失成因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陇东黄土塬区;董志塬;极端降水指数;气候变化中图分类号:P425文献标识码:AAn Observation on Index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Precipitation in Longdong Loess PlateauZHANG Yao-zong 1,2,ZHANG Duo-yong 1,2,LIU Yan-yan 1,2(1.College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Gansu ;2.Qingyang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 ,Qingyang 745000,Gansu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data from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a precipitation sequence in Longdong Loess Plateau from 1938-2014and studies the index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Longdong Loess Plateau in the past 77years according to the eleven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dex issued by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Precipitation variation in Longdong Loess Plateau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from 1938to 2014.On the whole ,there is a weak increasing trend ;2).There i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five precipitation index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decrease exists in heavy precipitation (R95);3).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average daily precipitation R10,R20and CWD ,while CDD and R50are in a decreased trend ;4).There is a weak increasing trend in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index.The differences of each index were significant in different stages which have different contribution to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Longdong Loess Plateau.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s well.Key words :Longdong Loess Plateau ;Dongzhi Plateau ;precipitation extreme index ;climate change1引言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100年来升高0.85ħ,在此背景下,降水和极端降水发生了显著变化[1]。

陇东局地地形对庆阳暴雨影响的定性分析

陇东局地地形对庆阳暴雨影响的定性分析

陇东局地地形对庆阳暴雨影响的定性分析陇东局地地形对庆阳暴雨影响的定性分析引言:庆阳市位于中国甘肃省东南部,清水河和洪水河两大水系在该地区汇合。

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庆阳市常常受到暴雨天气的影响,经常出现洪涝灾害。

本文将对庆阳暴雨的形成机制以及陇东局地地形对庆阳暴雨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

一、庆阳暴雨形成机制庆阳暴雨的形成与几个主要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庆阳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河流纵横交错。

这种地形特点造成了地面气温的不稳定,形成了局地对流云团的环境;其次,庆阳市位于冷暖气流的交汇区,冷暖气流的碰撞会导致空气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形成局地气旋;最后,庆阳市常常受到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低涡影响,低涡与局地地形的相互作用导致庆阳暴雨的形成。

二、陇东局地地形对庆阳暴雨的影响1. 强制的上升运动:陇东地区多山地形特点,山脉相对于周围平原较高,山脉的存在使得空气在山脉上升过程中,发生强制性的上升运动。

山脉上升过程中,空气经历冷升温减的过程,导致水汽凝结并形成云团,为降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局地气旋的形成:陇东地区的山脉使得地面气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局地气旋。

局地气旋是指在山脉周围发展起来的气旋,具有一定的气旋性质。

局地气旋的存在会导致庆阳附近地区大风、大雨等极端天气的发生。

受到局地气旋的影响,庆阳暴雨的形成率也相对较高。

3. 对流云团的形成:局地地形的上升运动和局地气旋的存在会使得空气流动变得不稳定,形成了对流云团。

对流云团在上升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云,大量的水滴和水汽凝结在云中,最终形成了强降水。

由于陇东地区的地形特点,容易形成对流云团,因此庆阳暴雨多发。

结论:陇东局地地形对庆阳暴雨有着明显的影响。

山脉的存在使得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形成云团,局地气旋的形成和对流云团的发展,为庆阳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因此,通过对庆阳市周围地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庆阳暴雨天气,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通过分析陇东地区地形特点对庆阳暴雨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陇东地区的多山地形使得空气在山脉上升过程中发生强制性的上升运动,促使水汽凝结形成云团,为降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陇东黄土高原缺水区找水途径探讨

陇东黄土高原缺水区找水途径探讨

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3 3 缺水状 况 .
目前 , 区人 畜饮水 主要 通过 引用地 表水 、 该 开采
地下水和拦蓄大气降水等方式解决。区内地表水大
部分 地段水 质 差 , 化 度 可 高 达 3/ 以上 , 污 染 矿 gl 且 较为 严重 ,O 石 油类 和挥 发 酚 等 均 严 重 超标 , C D、 达

扣 除重 复量 , 区水 资源 总量 为 1. 全 76亿 m/ 。 a 全 区农林 牧 、 工业 与 乡镇企 业 、 城镇 生活与绿 化
32 水 资源 利用状 况 .
及农村人、 畜饮用地表水 量为 4 1 m / ; . 亿 。a各部 门
地 下水 开采量 为 0 2 亿 m / , .1 a利用 率分别 为 6 % 、 5 1% , 明都具 有一定 的开发潜 力 , 9 表 相对 而言地 下水
由于缺乏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 ,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等卫生指标均不能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要
4 近几年找水工作 总结
近几年在实施 “ 西北找水特别计划” 和大调查
盆地 。盆地地 处 中 纬度 北 温 带 , 为典 型 的大 陆性 气
亿 m/ , a其中入境地表水量 45亿 m / , . a是甘肃省 地表 水最 贫乏 的地 区。该 区地 下水 天然 资源量仅 为
46 .5亿 m / , 是 甘 肃 省 地 下 水 最 贫 乏 的 地 区 之 a 也
( 甘肃省地矿局第 一地 质矿产勘查院 , 甘肃 天水 7 12 ) 4 00 摘 要: 在论述 陇东黄土高原区地质及水 文地质条 件的基础上 , 分析 了本 区缺水 的原 因 , 分别对寻 找浅层地下水 、 并
黄土层下伏地层地下水和盆地周边地下水 的找水途径进行 了探讨 。 关键词 : 陇东 黄土高原 ; 缺水 ; 找水途径

黄土旱塬的农林用地土壤水文特点

黄土旱塬的农林用地土壤水文特点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果园、玉米地、小麦地土壤的水文条件 并无明显变化。但在 0 ~ 600 cm 条件下,就会有明显差异, 随着土壤深度的减小,这几种土壤水分的变化又趋于不显著。
果园、玉米地、小麦地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下会出现土 壤干层,这是土壤干化的结果。土壤干化是指土壤水分亏缺 程度的人另一种表现,一般出现在浅层,在深层时无明显表现。
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所含的水分与降水的关系。通过对各 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的分析,可以得 出结论,土壤水分变化较大时主要发生在浅层土壤,深层土 壤由于较深,受外界的影响不大,所以并未出现剧烈的变化, 一直比较平稳。
土壤浅层容易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太阳的照射、风、 降水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又因为植物的根主要集中在这一 层,所以浅层就成为水、热等各种能量交换的场所。需要注 意的是,200 m 以下的土层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这时的土 地利用方式就成为土壤中含水量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4 结论
土壤所含水的量的变化程度随土壤的深度逐渐减小。不 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就会使土壤有不同的水分消耗和水分给 予的性质。综合来看,苹果园的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本地区的农业结构之前以农田作物为主,现在转向以种 植经营苹果园为主,这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从上述的 分析就可以看出。然而随着苹果林较为成熟之后,土壤的水 分储藏不够,就会使土壤干化严重,苹果林的经济价值和它 对环境的正面作用都会受到限制,这时就要采取合理的用水 结构调整,使土壤的水分维持在一定范围,从而实现经济与 生态的持久性发展。
首先要进行合适的样地选择,之后再对样地的土壤贮水 量、地区降水量等进行测定。 2.1 选择合适的样地 因为当地的苹果产业发展迅速,农作物 种植主要以苹果种植为主,所以果园样地选择苹果样地,在选 择合适的苹果园后,要在果园内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防治和杂草 清理。农田用地则以玉米地和小麦地为主,适时播种收获。 2.2 土壤中含水量的测定 应布设监测点,不同的样地分别 布设相同的监测点,一般设置 6 ~ 7 个监测点。监测仪器采 用中子仪,连续测定 210 d,每个月测定 2 次并记录相应的数 据以供分析研究。 2.3 测定降雨量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一般距离样地 50 m) 对降雨量时刻进行监测。 2.4 数 据 最 后 的 分 析 处 理 可 运 用 EXCEL、SPSS、 STATA、EVIEWS 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在前期可以用 EXCEL 进行数据清洗、数据结构调整、复杂的新变量计算, 在后期呈现图表时,也可以用 EXCEL 制图。但样本数据过多 时,就要采用其他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本次监测中样本 数量较少,可采用 EXCEL 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研究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研究引言: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然而,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水资源严重匮乏,限制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刺槐人工林的种植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措施。

本文旨在研究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域概况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位于我国陇东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交错。

该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分布不均匀,干旱程度相对严重。

刺槐人工林广泛种植于该地区的坡耕地和沟壑地,面积达到数万公顷。

二、土壤水分参数研究方法为了研究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我们在研究区域选取了代表性的刺槐人工林样点,利用土壤含水量计、土壤水势计等设备,对不同深度和季节的土壤水分情况进行了监测,共监测了一年的时间。

三、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刺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深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表层土壤含水量较深层土壤高。

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含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冬季土壤含水量最高,夏季最低。

这与研究区域的气候特点一致。

此外,刺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与刺槐树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刺槐树的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从而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四、土壤水势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势在不同季节和深度上存在差异。

夏季土壤水势较低,冬季较高,与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

另外,土壤水势还受到土壤质地、根系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刺槐根系较为发达,根系深入土壤,能够吸收更深层次的水分,与此同时,根系的分泌物也能提高土壤水势。

五、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因素不仅刺槐树的生长状况和根系结构会影响土壤水分特征,降雨量和土壤质地也是决定土壤水分的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的降雨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质地则会影响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渗透性。

陇东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生态水文功能研究

陇东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生态水文功能研究

陇东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生态水文功能研究陇东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生态水文功能研究摘要:陇东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黄土地区之一,曾经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恢复和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人工刺槐林已被广泛引种。

本研究通过对陇东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调查,探讨了其生态水文功能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 引言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黄土地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大规模的退化和沙化现象。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近年来引种人工刺槐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措施。

然而,对于人工刺槐林的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旨在对陇东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地点本研究选择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工刺槐林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了3个样地进行调查。

2.2 样地调查在每个样地内,我们设置了8个4m×4m的样方,共计24个样方。

对于枯落物层,我们进行了样方内、样方间的采样。

对于土壤层,我们采集了0-10cm、10-20cm、20-30cm以及30-40cm深度的土壤样品。

2.3 实验分析我们对枯落物样本的种类、含水量以及分解速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对于土壤样本,我们分析了土壤含水率、质地、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对各深度土壤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3. 结果与讨论3.1 枯落物的状况研究发现,人工刺槐林的枯落物主要由槐树叶片和小枝、槐荚以及其他植物残体组成。

与天然林相比,人工刺槐林的枯落物总量显著减少,分解速率相对较快。

这可能是由于刺槐树种性质的差异造成的。

3.2 土壤的特征人工刺槐林土壤层含水率较高,且土壤质地较为黏性。

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并呈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4. 影响因素分析4.1 植被和枯落物刺槐林的植被类型、密度和物种组成等因素对枯落物的产量和分解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王世忠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新老黄土广泛发育,其分布面积约占幅内总面积的90%以上,厚度达200余米,经侵蚀切割,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次为黄土残塬.统观全区,其地形破碎、沟谷纵横、沟深坡陡,这均为水土流失所造成.无疑在该区的各项工程地质活动中处处会遇到黄土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尤其是马兰黄土的基本特征是松软,具有大孔隙,易溶盐含量高,垂直节理发育,这就为黄土的水土流失、湿陷、边坡不稳定提供了基础条件.下列仅黄土水土流失问题概述其形成条件、主要侵蚀方式及其分布规律,给本区进行的各项工程地质活动提出预防措施.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王世忠
【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三总队,7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2018年12月灌溉排水学报第37卷第12期Dec.2018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12V ol.37文章编号:1672-3317(2018)12-0053-07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王欢欢,司炳成*,李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目的】揭示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δ2H、δ18O)分布特征。

【方法】于2015年8月采用土芯钻探的方式以20cm为采样间隔,在长武塬采取98m(其地下水埋深为95m)深剖面原状土样。

根据测定的土壤水δ2H 和δ18O值,将剖面分为浅层(0~10m)、深层(10~84m)、过渡层(84~95m)和地下水层(95~98m)4层,并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整个剖面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异特征。

【结果】δ2H在浅层、深层、过渡层和地下水层的平均值分别为-78.6‰、-75.2‰、-74.6‰、-76.5‰,δ18O在相应4层的平均值分别为-10.9‰、-9.9‰、-10.2‰、10.4‰,δ2H 和δ18O均在10m以上的浅层最为贫化。

δ2H在浅层、深层、过渡层和地下水层的标准差分别为11.8‰、2.6‰、1.4‰、1.2‰,δ18O在相应4层的标准差SD分别为1.6‰、0.5‰、0.3‰、0.3‰。

δ2H和δ18O值在浅层波动较大,变异系数>10%,属于中等变异;而10m以下相对稳定,变异系数Cv<10%,属于弱变异;变异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δ2H和δ18O的标准差均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结论】对于以活塞流补给为主的深厚黄土高原地区,深层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在剖面的变异较小,因此,可利用氢氧同位素趋于稳定的上层土壤水代替深层土壤水来进行地下水补给的研究。

关键词:黄土塬;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垂直变异中图分类号:S152.7文献标志码:A doi:10.13522/ki.ggps.20180195王欢欢,司炳成,李敏.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J].灌溉排水学报,2018,37(12):53-59.0引言黄土高原主要地貌单元为塬、梁和峁。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黄土潜水水文地质特征浅析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黄土潜水水文地质特征浅析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黄土潜水水文地质特征浅析
张立荣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09(021)007
【摘要】对陇东黄土高原黄土潜水富水性较好的黄土塬区潜水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重点论述和分析,并着重对塬区富水性与塬的宽窄、大小、微地貌和黄土的双重孔隙介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总页数】4页(P157-159,162)
【作者】张立荣
【作者单位】长庆石油勘探局培训中心,陕西,西安,7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132
【相关文献】
1.陇东黄土高原第四系潜水系统特征 [J], 朱玉娟;周斌
2.陇东黄土高原地下潜水富水规律探讨 [J], 张子祥
3.浅析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文地质特征 [J], 蔡怀恩; 张继文; 郑建国; 张瑞松; 梁小龙
4.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思考
——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为例 [J], 王昆
5.陇东黄土高原不同林龄苹果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 [J], 富丽;赵锦梅;李永宁;李亚红;戴煜亮;张伟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陇东黄土高原地下潜水富水规律探讨

陇东黄土高原地下潜水富水规律探讨

陇东黄土高原地下潜水富水规律探讨
张子祥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
【年(卷),期】2000(012)004
【摘要】陇东黄土高原地下水十分贫乏,为解决当地群众生活饮用水困难,参考历年勘察成果①,对不同黄土地貌区的地下水富水规律进行了研究.塬区富水性一般较好,富水程度受塬宽控制,同一个塬的中心富水性最好,向塬边方向变差;黄土碟、黄土胡同是地下水潜蚀作用的结果,同时这些部位也是富水区;黄土丘陵区富水性较差,但在掌形和杖形凹地、沟谷阴坡地的坡底、滑坡体前缘、阶地下伏砂砾石层等这些有利部位也可形成相对富水区.
【总页数】3页(P39-40,47)
【作者】张子祥
【作者单位】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六队,平凉市,7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8
【相关文献】
1.岩溶富水区地下工程施工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分析 [J], 张继勋;任旭华;严冬青;盛亮;牛岩
2.铜川市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及其富水地段研究 [J], 吕恩普
3.对北票市山间河谷区潜水含水层富水规律及开采方案的分析与探讨 [J], 裴立斌;蒋向东;付华;葛国志
4.陇东黄土高原苜蓿地下害虫发生规律初探 [J], 王佛生
5.武汉地区基岩地下水富水规律探讨 [J], 万诗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山桃蓄水保土性能研究

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山桃蓄水保土性能研究

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山桃蓄水保土性能研究魏志萍【摘要】山桃在平凉市各县(区)均有分布,是常见的乡土树种和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

对平凉市崆峒区十里铺林场和静宁县三合乡的山桃林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山桃生长期较长,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能和较高的造林成活率,且耐平茬,萌蘖力强,树冠对降雨的截留率为26.7%、最大截流雨量为0.94 t/hm2,枯落物层的持水率为188.51%、持水量为17.33 t/hm2,120 cm土层内根量达4.98 t/hm2,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也有明显提高,林地土壤入渗速率远大于无林地,可有效减少坡面径流量、侵蚀量。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50-52,53)【关键词】山桃;灌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陇东【作者】魏志萍【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7;S662.1山桃〔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又名山毛桃,属蔷薇科李属,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3~5 m,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山区、塬区、丘陵沟壑区的多类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

山桃天然林在阳坡和梁峁顶成纯林,有的有少量沙棘、狼牙刺和菊科、禾本科植物伴生;在阴坡及沟谷常与榛子、栒子木、黄刺玫等混交,形成稠密的丛状群落。

山桃具有喜光、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喜温暖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条件,对病虫害也有较强的抗性,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蘖能力强,平茬后能萌发更多的枝条。

山桃全身都是宝:叶可制土农药,嫩枝叶营养丰富,可作饲草;山桃仁药用价值很高,营养丰富,可用作营养缓和剂,且种仁含油率45%、出油率34.6%,油质好,人可食用,油渣还可作有机肥和饲料;核壳可生产活性炭;花为蜜源;桃胶可作黏结剂。

陇东黄土塬区开发建设项目取弃土的水土流失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

陇东黄土塬区开发建设项目取弃土的水土流失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

陇东黄土塬区开发建设项目取弃土的水土流失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1引言陇东黄土塬区是甘肃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区域,也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严重。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地表、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人为水土流失[1]。

近年来随着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人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其中又以取、弃土造成的水土流失最为突出。

取、弃土场不仅是一个工程单元,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2],在本文中通过对甘肃省西峰至长庆桥至凤翔路口(甘陕界)高速公路工程等开发建设项目取、弃土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分析,对取、弃土场在黄土塬区位置的选择及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力求探索出在黄土塬区取、弃土的防护体系,防治原有水土流失和新增水土流失,解决好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陇东黄土塬区概况陇东黄土塬区海拔在930~1 400m之间,地貌单元主要有黄土塬、残垣、深切沟谷、河谷阶地等构成[3]。

黄土塬面、川台地以面蚀为主,侵蚀强度为微度、轻度侵蚀;塬边以面蚀和沟蚀为主,蚕食塬边耕地,是区内主要的产流产沙区,为中、强度侵蚀,在塬边的沟壑中,侵蚀表现为沟头溯源、沟底下切、沟岸扩张,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相伴发生,侵蚀强度为极强度侵蚀。

陇东黄土塬区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60~10 ℃,≥10 ℃积温3 320~3 360,年平均降水量511~550mm,最大瞬时风速为28m/s,最大冻土深度95cm,相对湿度64%~71%,无霜期160~165d。

土壤主要有黑垆土、黄绵土、淤积土和红土,区内天然林已残存无几,植被主要以人工造林、种草为主。

注: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3]3黄土塬区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开发建设项目区内的自然因素是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是加速侵蚀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4]。

黄土包气带土壤水特征曲线研究

黄土包气带土壤水特征曲线研究

第20卷 第1—2期辐射防护V o l.20 N o.1—2 2000年 1月R adiati on P ro tecti on Jan. 2000 黄土包气带土壤水特征曲线研究郭择德Ξ 程金茹 邓 安(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030006)向井雅之 神山秀雄(日本原子力研究所)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C I R P)野外试验场从地表到潜水位28m深范围内46个土芯样的水特征曲线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

结果表明,场址包气带导水特征随深度变化明显,可将其分为5个层带,并由测量结果推导出各层带土壤的非饱和渗透系数、比水容量及当量孔径分布等非饱和水动力学参数。

测量得到的土壤水特征曲线与现场包气带剖面含水量和基质势动态观测结果符合较好。

利用本文研究得出的参数,计算得到的试验场址包气带孔隙水流速与现场3H示踪试验得到的结果也符合较好。

关键词 土壤水特征曲线 包气带 基质势 非饱和渗透系数1 前言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C I R P)野外试验场开展了为期二年的包气带中放射性核素迁移试验。

为了解释试验结果,首先要清楚场址包气带中水分运移状况。

尽管和含水层一样,描述包气带中水分运移的基本方程在形式上仍然用达西定律,但是,包气带中水分运移却复杂得多。

对包气带而言,总水势主要由土壤基质吸收势(简称基质势)和重力势两部分组成。

在考虑垂向一维流简单情况下,总水势梯度作用的结果可导致水分在上下二个方向运移。

而且即使是同一种均匀孔隙介质,基质势、总水势梯度、渗透系数都不是常数,而是随含水量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水流速度的变化。

为了掌握包气带中水分运移规律,研究的内容可概括为二方面:(1)现场包气带剖面含水量和基质势动态观测;(2)实验室非饱和水动力学参数测定,主要内容是测定土壤水特征曲线。

通过这二方面工作即可为解释核素迁移试验结果提供必要的随时间变化的流场参数。

土壤水特征曲线是表示土壤基质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某一种土壤中水的含量与势能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包气带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移所用到的基本特性曲线。

陇东地区黄土工程地质特征

陇东地区黄土工程地质特征

陇东地区黄土工程地质特征李萍;薛振年;王治军;曹家泉;杜东菊【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04(26)2【摘要】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黄土地层发育区,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结合长庆油田建设项目,根据该区地形地貌及其黄土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将该地区分为董志塬区(Ⅰ)、蒲茹马莲区(Ⅱ)、泾川环柔区(Ⅲ)和合道川北区(Ⅳ) 4个工程地质区.董志塬区(Ⅰ)主要包括合道川、悦乐以南的广大黄土塬地区,由13个小的黄土塬组成,发育有厚250 m左右的完整黄土地层,塬顶地势平坦开阔,是陇东地区的主要工程建设区,为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Ⅱ~Ⅲ级;蒲茹马莲区(Ⅱ)主要为蒲河、茹河和马莲河的Ⅱ级阶地及阶地与塬间的斜坡地带,该区Ⅰ级阶地不发育,Ⅱ级阶地主要发育晚更新世以来的黄土地层,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Ⅱ级,地域狭窄,城市发展空间有限;泾川环柔区(Ⅲ)为泾河、环江和柔远河I级阶地,该区Ⅱ级阶地不发育,沉积有全新世的新近堆积黄土,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Ⅰ~Ⅱ级,地域狭窄,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合道川北区(Ⅳ)为合道川、悦乐以北的广大黄土梁峁区及白于山前缘地带,工程建设条件较差,难以从事大面积工程建设.【总页数】4页(P59-62)【作者】李萍;薛振年;王治军;曹家泉;杜东菊【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岩土工程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榆林市交通工程公司,陕西,榆林,719000;长庆油田,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00;长庆油田,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00;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3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3【相关文献】1.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以黄土高原区为例 [J], 蔺宗宗;吴海渡;岳艳艳2.黄土塬区深厚黄土的工程性质与地基处理——以陇东地区为例 [J], 胡爱萍3.陇东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r——以白龙江引水工程为例 [J], 李国宝4.陇东地区黄土公路隧道修建关键技术探讨 [J], 贾潇5.陇东地区某富水黄土隧道仰拱填充层纵向开裂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J], 杜晓伟;赵亚军;刘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台塬灌区泉水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黄土台塬灌区泉水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黄土台塬灌区泉水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1.1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黄土台塬灌区是黄土台塬区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塬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年降雨量远小于年蒸发量),低平封闭的地形条件,高矿化度地下水及人为的不合理灌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灌区经济发展和灌区居民生存。

甘肃省沿黄灌区是继河西走廊之后的第二个综合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辖19个县区,区域面积约4.5×104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0.54%和总人口的24.7%。

由于黄河及其众多支流水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相继建成了景电、兴电、刘川、靖会、引大、皋兰西岔、榆中三角城等电力提灌工程,农田实际灌溉面积达3.85×105hm2,极大的改善了这一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

但由于电力提灌工程大都建在相对封闭的平原和盆地,造成水盐运移不畅,再加上干旱的气候条件和不合理的农事活动,使得各个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都比较突出。

甘肃沿黄灌区地表组成多样,川、塬、台地兼有,既有集中集中连片的大面积灌溉区,也有分散于丘陵、坡地上的梯田,条田;既有旱作耕地改造的灌溉农田,也有荒塬、荒川开发改造的新灌区,除少量黄河一、二级阶地的自留灌溉区外,大多为提升400m以上的高扬程灌区,有的甚至提升800m以上,是甘肃省移民开发的重要区域。

在黄河流经甘肃的480km中,兰州和白银占了全长的76%,分别有各类农田灌溉水利工程739处和1710处,景电、兴电、引大、靖会等大中型灌溉区也都位于这一区域[5]。

受区域性气候、地形、土壤母质、水文地质等特定自然条件及耕作、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引水灌溉后各个区域都出现了大面积土壤次生盐渍化。

虽然各个灌区次生盐渍化发生的原因、面积和程度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灌区上游土壤母质为含盐的原生盐碱地,经提水灌溉开发利用后造成中下游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受灌溉、降水、蒸发、排水、冻融、耕作、种植作物等综合因素制约。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地气间水热传输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地气间水热传输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地气间水热传输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土高原是我国九大自然地理区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人为活动,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失衡、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使得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极为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拟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地气间水热传输特征及数值模拟的研究,为黄土高原地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地气间水热传输特征展开,具体内容涉及以下方面:(1)地表水循环:研究塬区的降水、蒸散发等地表水循环过程,分析其对地表水资源分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2)土壤水分特征:对塬区土壤水分储量与含水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深入了解土地的水分条件。

(3)塬区植被覆盖与生态环境:通过研究植被覆盖度和植物生长状况,分析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数值模拟和预测:基于研究结果,建立数值模型,预测塬区的水文过程和土壤含水状态,为塬区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结合田间实验、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主要方法包括:(1)田间实验:利用控制实验和现场观察等方法,研究降水、蒸散发、土壤含水性等塬区水文过程。

(2)实验室分析:利用土壤水分设备等测试工具,对土壤水分特征进行分析和测试。

(3)数值模拟:采用可视化数值模拟软件,通过建立塬区水分和热力学的传输模型,预测未来的气候和水文情况。

三、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地气间水热传输特征及数值模拟的研究,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2.预期成果:通过对塬区地气间水热传输特征的研究和数值模拟,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揭示黄土高原典型塬区的水文过程和水热传输机理。

(2)分析塬区土壤水分特征和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 。采样 细则 见表 1 。
表 1 研 究 区采 样 细 则
Ta l T e d ti fsmp ig i h t d r a be 1 h eal o a ln n te su y ae s
收 稿 日期 :0 0 1 -3 2 1 . 11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项 目(0709 国 48 12 ) 作 者 简 介 : 云 权 (97 ) 男 , 苏 涟 水 人 , 士 研究 生 , 要 从 事 水 资 源 与 环 境 研究 。Em l: agqa0 @l .n 王 18一 , 江 硕 主 -a w nyun 8 z c 。 l u
关键词 : 壤水分 ; 水势 ; 质势 ; 土塬 区 土 土 溶 黄
中 图分 类 号 : 127 S5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612 1)304.9 0070 (0 10.200
包 气带 是连 接大气 水一 植 物水一 地表 水一 地下 水构 成 的水 系统 动 态循 环 的纽 带 , 降 水 入 渗转 换 是 为地下 水 的 中间环 节 , 是植 物根 系吸 收 利 用水 分 也 的直接 来源 , 同时包气 带水 对 水资源 开发 利用 、 生态 环 境保 护 和预测 渗流 带污 染物 质 的迁移 有着 十分重 要 的作 用 … 。包 气带 水 的动态 变化 对一 系列 的水 文 过程 有着 重 要 影 响 , 洪水 过 程 l , 蚀 作 用 l , 如 _ 侵 5 J 6 溶 j 质运移 和 陆一气 相 互 作 用 J 以及 一 系 列 的地 貌 J , 和成壤 过程 。土壤水 势用 来衡 量土 壤基 质对 水 的吸 纳能力 , 作物 生 长 、 田蒸发 和作 物灌 溉方 面 的重 是 农 要参数 。 国 内众 多 学 者对 其 进 行 了研 究 , 刘 全凤 如 等研究 了不 同水 势 与施磷 水 平下 的旱 稻 田土壤速 效 磷变化 l 崔 晓 阳等研 究 了不 同 土壤 水 势 条 件 下 水 ,
第2 9卷第 3 期
2 1 年 5
Ag iu t a s a c n t e Ard Ar a rc lur lRe e r h i h i e s
V0 . 9 NO. 12 3 M a 01 v2 1
陇 东 黄土 塬 区土 壤 包气 带水 分 水 势 特 征 研 究
带土 壤 水分 、 势 变 化 特 征 和 土 水 势 构 成 结 构 , 果 发 现 , 陇 东 黄 土 塬 区, 头 荒 地 等 较 干 旱 、 质 土 壤 中 , 气 水 结 在 坡 沙 包
带水 分 变 化 呈 对 数分 布特 征 , 耕 作 土 壤 其 水 分 含 量 特 征 则 不 满 足 这 种 类 型 。 在 土 水 势 构 成 方 面 , 质 势 所 占比 而 溶
例 平 均 约 为 2 % , 中坡 头荒 地 约 占 1 % , 地 中约 占 2 % ; 质 势 所 占 比例 最 大 , 坡 头 荒 地 占近 8 % , 地 样 0 其 5 耕 5 基 在 0 耕
本 的 平 均 比 例超 过 6 % 。 溶 质 势 各 分 势 构 成 方 面 , 主 导 作 用 的 阴 离 子 为 H 0 一, 主 导 作 用 的 阳 离 子 为 C2 0 起 C3 起 a 。 黄 土 塬 区 H O 一 c2 C3和 a 所 占溶 质 势 的 比 重分 别 约为 5 % 和 2 % ;a 0 5 N 和 c一 约 占 1 % 。 l各 0
王云 权 , 向阳 , 金 珠 周 马
( 州 大 学 西 部 环 境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肃 兰 州 700 ) 兰 甘 300
摘 要 :选 取 陇 东 黄 土 包 气 带 为 研 究对 象 , 综合 运 用 数 理 统 计 与 对 比分 析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究 黄 土 地 区包 气 研
发生迁 移转 化 , 在有些 情 况下 , 至 通过包 气带 入渗 甚
到地下 水 , 区域水 资源造 成污 染 。 因此 , 陇东地 对 对 区土壤 包气 带水 分水 势特 征进行 研 究对 于系 统认识 和评价 黄 土地 区水 资 源状 况 、 文 循 环 过 程 以及 预 水 测渗 流带 污染物 质 的迁移 和指 导农业 生产 等具 有重
陇东 黄土塬 区地 处 半 湿润 气 候 的北 缘 , 暖 温 属 带 向中温 带 的过 渡 区 。多 年 平 均 气 温 8 ~1 ℃ , ℃ 2 年 降水量 4 0~6 0m 8 6 m。区 内水 面蒸 发量 为 1 8 0~ 3
样本 ( 弃耕 地 ) 穿过 第 四纪黄 土层 , 到达 第 三 系 红壤
化肥相 互 作 用 机 理 及 作 物 生 成 状 况 _ ’J 1他 进行 了研 l 究 。在新 疆干 旱地 区 , 新 建等 _ 杨 】 究 了棉 田土 壤 研
水势 与棉 花产 量关 系 。
地 、 耕地 以对 比分析 黄 土 塬 区包 气 带 水 分 变 化特 弃
征 。X F一1样 本 ( 地 ) 达 下 伏 沙 砾 岩层 , F一2 荒 到 X
要意 义 。
1 研 究 方 法
土样 采集选 取 陇东不 同耕 作条 件下 典型 黄绵 土 样本 进行 采集 。深 层黄 土样本 采样 使用 钻杆 由地 表
向下 钻取 , 取样 间 隔 为 2 m。采样 点 分 别 选 取 荒 5c
曲柳幼 苗 的光合 作 用特 征_ 。另 外 对土 壤有 效 水 与 l; 。
1 5 m, 0m 具有 南 小 北 大 的 变 化 规 律 。陇 东 地 区 是 7 长庆油 田的主产 区 , 随着油 田建设 规模 不 断加大 , 用
水量逐 年增 加 , 用水 紧缺情 况较 为 突出 。同时 , 油井
开采产 生 的石油 类 污染 物 进 入 土 壤包 气 带 , 其 中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