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4.13•【字号】津教委[2011]46号•【施行日期】2011.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津教委〔2011〕46号)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独立设置高职学院: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和《天津市2009-2012年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津党办发〔2008〕30号)、《天津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高等教育支持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发〔2011〕30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现就加强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市教委成立“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开展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
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就业指导教育,并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
就业指导课要纳入学校必修课,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课程安排不少于38学时。
在该课程中要注重创业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要加强创新创业以及就业指导类教材建设。
各高校要依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学科专业特色,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入开发具有学校特点和专业、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
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郭城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摘要】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对于多数高校来说,创业教育工作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上未能即以有效的对策,本文试从多方面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对策研究【作者简介】郭城,南京晓庄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创业办办事员,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认证高校职业指导师、高校创业指导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员会科教委员会委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曾呼吁:“要将创业教育融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开始一直到中学、大学的教材课程中都要加入关于创业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
加强创业教育,增设创业教育课程,让更多大学生拥有创业教育这一‘第三本护照’”。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由于教学体制、师资结构和教学资源等问题制约,仅有5%的大学生接受过体系不完整的创业教育。
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方面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一方面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力的需要。
因此,系统的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利民利国的教育教学工程。
一、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很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教育体系中,将创业教育简单的作为就业教育的一种形式上的延展。
或者将创业教育视做创建企业的教育,甚至成为专门培养企业家的速成班。
这些显然是一种认识上的肤浅表现。
创业教育是什么?从广义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的个性教育,从狭义来说,就是通过开设创业课程,给学生传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掌握创业的本领和技巧,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创造性地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大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大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学院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服务,建立创业基地,争取政策扶持”四位一体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格局。
(一)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为抓手,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培育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强化创业指导,以服务学生创业为中心,宣传创业政策和举措,建立创业团队,开展创业项目培训,加强创业指导与服务,引导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
(三)建立创业基地,以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载体,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创业团队需求,建立创业孵化、创业实践基地,实现学生创业项目与市场有效接轨。
(四)争取政策扶持,以争取创业政策支持为保障,扶持创业团队开展“实体经营”活动,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主要任务(一)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拓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设置创业教育课程。
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拓展之中,突出专业特色。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
通过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理论与知识教育、创业技能与方法训练,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政府越来越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关一系列的工作意见。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范文一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和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是实现我校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
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机延伸和重要构成,是建设优良校风、学风、教风的必然要求。
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努力营造浓厚的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进取、大胆实践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工作目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筑学校、学院、创新基地(实验室)三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得到科研项目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挑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学生创新研究团队,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向纵深发展,形成高等教育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一)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三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组长:李建林副组长:何伟军、谭志松、胡翔勇、田斌成员单位:教务处(工程训练中心)、科技处、校董会、校团委、学生工作处、人事处、财务处、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谈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当着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
目前,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创业教育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课程从少到多,逐渐迈入积极发展的关键期。
但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创业教育在创业理念定位、体系构建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试图从创业教育内涵入手,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予以浅显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718.5一、创业教育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
关于创业教育的内涵,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创业,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创办事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
从本质上说,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
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这就是创业教育的基本含义。
创业教育已逐渐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一)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不仅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创业教育正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学会捕捉就业机会,提高创业的能力,孕育出一批高素质的创业者。
带动就业,促进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而且能够提高产业素质,促进产业高度化,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和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应从选择可行的教育路径着手,建立普识教育—专修教育—项目孵化—新创企业社会移植四个节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线路,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举措,是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以创业促就业的必要手段。
但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教育路径的选择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可操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的考虑因素1、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方向上,学生的专业背景只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二是创业课教学呈现出“实务课”和“经验课”的显著特征,课程设置应带有明显的“培训课”性质;三是教材建设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设计;四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为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技能。
2、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现状笔者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高校调研的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愿意接受系统创业培训的学生约占30%,具有较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约占10%,具备创业潜质、具有创业兴趣、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约占5%左右,而对毕业1—3年的学生调查,创业成功率约在1%左右。
因此,要依据不同需求的大学生群体,开展不同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增加大学生就业率、更好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创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03-02经过多年来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也被社会各界认同。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队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因此,高校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最为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率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
近年来,各高校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思想,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创新性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授课方式以及教学计划为重点,做到教育教学多样化。
从而不断推进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但就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形势看,创新创业教育仍然不尽完善,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仅局限于创新、创业表面工作,实施规程不够完善,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
创新创业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海南师范大学
创新创业基础海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2014.09,李克强总理在天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简称“双创”。
A:错 B:对答案:A2.“双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A:错 B:对答案:B3.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是:()?A: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B: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结构逐渐成为主导 C: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 D: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答案:ABCD4.2013年6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河南师范大学,曾寄语同学们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
A:错 B:对答案:A5.“双创”是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推手。
A:错 B:对答案:B6.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社会闲置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的新经济形态。
A:对 B:错答案:A7.创业教育首先在()国兴起并获得迅速发展?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答案:B8.“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和有效推进,鼓励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去创业、去创新,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
A:对 B:错答案:A9.()年,百森商学院第—次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方向(Entrepreneurshipconcentration)?A:1978 B:1961 C:1952 D:1968答案:D10.2010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A:对 B:错答案:A11.创业是一种开拓性的创新活动,在创业过程中总能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模式,必须要贡献出时间和付出努力,并要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摘要:201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毕业生的就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均紧密关联。
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是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创业;建议引言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很多高学历人才迫于就业压力,选择送外卖、送快递等基层工作,成为灵活就业人员,这无疑造成人才浪费,也会影响大学生未来发展。
应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积极开导学生,让学生具有应对就业压力的勇气和决心。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线上业务、线上办公等深入推行,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工作机会。
因此,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改变学生传统就业观念,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协助学生完成创业创新实践,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新时代社会适用型人才提供有利条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大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型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但是当前大学教育和社会衔接性较差,理论学习落后,技能培养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岗位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正确认知,推动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减少就业盲目性,顺利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创新创业模式下对学生的教育具有综合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转化,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促进学生能力不断突破和提升,对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就业环境,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具有积极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对目前就业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更客观,不会陷入盲目自大、眼高手低的不良心境,让大学生更加珍惜所获得的工作岗位,在岗位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
刍议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效的途径——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
21 0 2年 0 4月第 2期
刍议提 升大 学 生创 新创 业工 作 实效 的途 径
2 7
转变 ,高校 毕业 生包 分配 的时代 结束 。全 国普 通 高 校
毕业 生从 八年 前 的不 足 3 0万 ,逐 年 上 升 到 2 1 0 0 0年
的有 关 内容 ,笔者认 为应 当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人 手 ,积 极 开展大 学生创 新创 业教 育 ,提升 大学 生 自主创业 的
自上 世纪 九 十年代 高校招 生人 数上 升 以来 ,客 观 上推进 了 高 等 教 育从 “ 英 教 育 ” 向 “ 众 教 育 ” 精 大
作者 简介 :李 卫宏 (9 1 ,男 ,福建南平人 ,中级经济师 、中级就业指导师 。研 究方 向:招生 ,就业 ,创业 。 17 一)
E —m al 2 49 33 i : 4 44 4@ q .c r q o n
展对创 业 教育 的研究 和实 践操 作 。近年来 ,面对 日益
严 峻 的高校 毕业 生 的就业 形势 ,在 校大学 生 表现 出了
空前的创业热情并勇于付诸实践 ,自主创业 已经成为
当代 大学 生不可 或缺 的价 值观 和择 业观 。 二 、开展创 新创 业教 育 的必要 性及 其存 在的 问题
年 ,国 内首个 高校 创 办 的大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研 究 机 构
— —
派欣 欣 向荣 的局 面 。
一
、
国 内外高 校开展 创 新创 业教 育的基本 情况
“ 中国创 业 研 究 中 心 ” 在 清 华 大 学 挂 牌 ,着 力
大学 生 的创 新 创业 能力 是社会 发展 的原 动力 ,在 推动 社会 发展 、催 生技 术创 新和 生产率 的提 高 以及 提 供就业 机会 等方 面 都具有 无 可替代 的作 用 。为此 ,西 方 国家 的一 些 教 育 机 构 和 学 者 最 早 开 始 探 索 创 业 教 育 ,并 从 学术 意义 上研 究创业 活动 。 自上世 纪八 十年 代 以来 ,欧美 国家将 创业 教育 的课 程体 系融入 从 中学 到高 校 的国 民教育 系统 中 ,掀起 了一波 全 民重视 创业 教育 的高 潮 ,且 持续 至今 。在上 世 纪 九 十 年代 中期 ,
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
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凸现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长效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创新创业竞赛主要分为由教育部高教司、省教育厅高教处及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专业竞赛、学科竞赛(以下统称学科竞赛)和学会、协会、组委会组织的大学生科技活动两部分。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三条学校大学生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宏观政策制定,在特殊情况下负责裁决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的界定。
第四条教务处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负责学科竞赛项目的立项、备案和发布,学科竞赛经费管理,对外交流等工作;负责制定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规范。
第五条校团委负责各类学会、协会、组委会组织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负责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协调、大学生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对外联系及其它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大学生科技活动管理规范。
第六条各学院要成立专项竞赛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工作。
学科竞赛第一负责人为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其它科技活动根据情况由学院政研究确定第一负责人。
第七条各学院负责组织院团委、院学生会、院办、学办、实验教学中心、专业教研室等力量,形成合力,确保本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不断提高。
第八条各学院根据本办法及学校学科竞赛规范、大学生科技活动管理规范,制定本单位本科生创新创业竞赛实施规范。
结合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第三章竞赛管理第九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采取项目形式进行管理。
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的具体管理分别依照按相关部门制定的管理规范进行管理。
第十条各相关教学单位负责具体竞赛的承办,包括组织宣传、负责参赛选手的报名、选拔、培训与参赛工作。
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切实做好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教高厅[2012]4号)等文件要求,学校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课程设置目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依托科技创新成果自主创业和为石油石化企业建功立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原则本着“面向全体、融入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鼓励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积极开设行业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学校着力建设通识类、行业类、实践类课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通识类课程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由学校统一组织建设,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大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等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向学生介绍创新创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重点建设“创业基础”理论课程(教育部发布的教学大纲见附件1),围绕创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流程进行课程设计,系统介绍创业的基本含义、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创业过程的一般模型、创业机会的识别和评估、创业团队的建立等内容。
(二)行业类课程行业类课程由各院(部)开设,鼓励各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开设相关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向学生介绍本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基本方法,以及本行业创业的基本理论、方法、流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政府越来越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关一系列的工作意见。
下面xx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创新工作意见建议范文一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xx]3号)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和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贯彻落实xx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是实现我校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
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机延伸和重要构成,是建设优良校风、学风、教风的必然要求。
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努力营造浓厚的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进取、大胆实践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工作目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筑学校、学院、创新基地(实验室)三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得到科研项目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挑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学生创新研究团队,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向纵深发展,形成高等教育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一)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三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组长:李建林副组长:何伟军、谭志松、胡翔勇、田斌成员单位:教务处(工程训练中心)、科技处、校董会、校团委、学生工作处、人事处、财务处、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创意之校”建设,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要求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创新与创造相结合、创业与就业相结合,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融合化、实战化和全程化。
到2020年,逐步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创建国内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意之校”的预期目标。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一)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目标要求,以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标准,更加科学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调整课程结构。
进一步增加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课程,探索引进创新、创意类在线课程,立项建设院级创业资源共享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责任部门:教务处、公共教学部、从业处、各二级学院)(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1.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学院“十三五”规划和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实施招生计划量化考核,加快专业结构调整。
将专业设置、新专业申报与专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适度控制专业增量和总体规模,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健康管理专业《1.前言》
前言教有部召开了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部署;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将创业与创新紧密联系起来。
创业的核心、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超越,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进取、开拓精神,使所有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这种进取、开拓精神是做任何事都必须具备的。
所以说,即便暂时没有创业意向的同学,也应该积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其次才是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期待一部分学生将来成为自主创业者,为社会其它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一本用青春校园的语言,精心设计和编写的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的特色教材。
教材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精神,努力吸纳当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成果,试图以前瞻性的视角对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创新创业进行科学定位和准确把握,立足实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实务操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全面讲解。
教材为大学生绘制了一张通向成功创业的智慧地图。
该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有一定的总结,在理论探索上有一定的突破,既是一本适用性强的教材,也是一本潜心研究的著作。
本书也适合其他有志于创新创业的研究生和青年朋友阅读参考。
希望更多的实践者与研究者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
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
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
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研究生就业的有力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研究生就业的有力途径□ 文/王依然 朱向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引发的就业难问题变得日益凸显。
鉴于此,以培养研究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旨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无疑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围绕研究生培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展开论述。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关系教育部2010年召开全国“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并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并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创新教育”是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
“创业教育”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
而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
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因而,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延伸。
研究生培养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1.创业素质教育是健全研究生品格的重要部分研究生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德国洪堡模式:以教育培养、科学研究为原则,强调科学研究、知识传授、服务社会。
随后,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以“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展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之下,研究生在科学素养、知识传授等方面受到很好的培训与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4.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5.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要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6.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
教育部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组织编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材料汇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
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二、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7.全面建设创业基地。
教育部会同科技部,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并制定出台相关认定办法。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本地区有关地市、高等学校、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并按其类别、规模和孵化效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
8.明确创业基地功能定位。
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主要任务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9.规范创业基地管理。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体,要把基地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联动,共同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
有关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开展学生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
10.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扶持。
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要结合实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
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
要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
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11.切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5号)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并切实落实以下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
允许高校毕业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对应届及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可适当扩大。
完善整合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12.积极争取资金投入。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支持,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天使基金”等资助项目,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
要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吸引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大学生创业企业。
13.积极开展创业培训。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高校学生,普遍开展创业培训。
要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把成熟的创业培训项目引入高校,并探索、开发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培训项目。
同时,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14.全面加强创业信息服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内涵,充分利用现有就业指导服务平台,特别是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测评、创业模拟、咨询帮扶,有条件的要抓紧设立创业咨询室,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咨询,增强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5.高等学校要出台促进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
高校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普遍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依托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各种科研平台以及其他科技园区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
同时,有条件的高校要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四、加强领导,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16.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地出台并切实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
要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经费、项目和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
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小额经费支持。
根据工作需要,可评选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创业示范基地。
17.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要理顺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教学、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
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明确分工,切实加大人员、场地、经费投入,形成长效机制。
18.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和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
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