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要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

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复杂问题,靠马克思列宁主义抽象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是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

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作教条,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

要真正运用马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

,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县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与建设道路和方略。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践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述行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在中国化的基础是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运用马克思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马克研的理论。

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中国的历史经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国情、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达到主义中国化,应该了解和懂得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的解和运用。

(3)马克思主义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之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理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我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找到一种为我国人民所能理解,要使之能为我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搬,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又使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当代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当代科学内涵

2019.2.下MOTHERLAND论坛摘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广泛传播的内在要求,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

十九大的报告强调新时代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根本原则,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三化”的当代科学内涵、意义和要求,掌握基本方法、核心、关键和根本点,防止和纠正认识误区,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当代科学内涵文/陈玉萍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化”将会放大马克思主义作为强大武器的优势作用,将会牢牢把握主动权,更是我们党赢得未来的神奇法宝,因此在深刻理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进程,让“三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让“三化”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的认识历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认识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党的历史波澜壮阔交响乐的主旋律,也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主基调。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被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也随之改变。

中国化命题提出初期(1938-1945)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形式;(1949—1978)年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由“民族化”逐渐转为“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具体特点、具体革命实践,进而适用于中国具体环境和具体斗争中;改革开放以后,“当代化”、“时代化”、“创新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新时期新问题需要新观点,不得不强调“当代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也成为了新的要求,一次的科技革命让我们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创新化”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毛邓三资料

毛邓三资料

毛邓三资料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理论问题1、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其他具体问题: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

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把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的原有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重要原理,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的归宿,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构成要素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构成要素探析
( 一) 马 克 思 主 义是 一 个 完备 的科 学体 系
是 绝大多数人的 、 为绝大多数人 谋利益 的独立运动 。” 1 3 1 再 次 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品质 。这是马克思理论 1 6 0多年 来保持生命的所在。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 体实践相结合 , 产生 了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 合 , 坚 持用通俗易懂 的 语言体 系解 释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 , 坚持在 任何时间 和地点
都坚 定马克思 主义信念 ,在实践 中不断 地发展 马克思 主
义, 才取得 了一个 又一个 的胜利。 二、 马克 思主 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 中国具体实际
【 作者简介】 王 雪( 1 9 8 2 一 ) , 女, 贵州铜仁人 , 研究生 , 铜仁学院讲师 , 研究 方向 :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的物质 统一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检验真 理的标准 , 人
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等等。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供了科学 的世 界观 和方法 。 其次 , 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 马 克思 、 恩格斯 在《 共产 党宣 言》 中指出 : “ 过去 的一切运动都 是少数人的或者是 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 动。无 产阶级运动

国是世 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 况 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 最大 国情 , 推进 任
原理 、 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主体 以及 中国具体 实际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它们各要素发挥 着重要作 用。 对这一 问题的 研 究, 将有利于进一 步推动马 克思主义 中国化、 大众化和时代 化。
【 关键词】马克思主 义; 中国化 ; 主体 【 中图分类号】 D 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3 0 3 6 ( 2 0 1 4 ) 0 1 — 0 0 6 1 - 0 3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在逻辑关联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内在逻辑关联及其意义
任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过程 中产生 的两次理论飞跃就
是 中国当时革命 和建设所处 时代 的产物 ,并且随着时
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必将进一 步深化 、丰富和发展。 ( 四)马克思主义 “ 三化”是一个相互促进 的统一 过程。马克 思主义 “ 三化 ”之 间常常 同时发生于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 ,但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引起 的历 史逻辑 统一 关 系。马 克思 主义 中国化需 要 时代 化 ,马克思 主义 时代化是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的必然要 求。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的过程就是走 向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 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是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
国具体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 中带 着必须有的 中国的
特性 ,即是说按照 中圈的特点去应用 它” 。…马克思主 义 时代化 ,就是 要使马克思 主义与 时俱进 ,紧跟时代 发展 步伐 ,反映时代特征 、体现 时代精神 ,把握时代 主题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 明了的真理 ,其普 遍指 导意义永远不会 过时 ,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 和社会 实践 的发 展 ,马克思主义也需要 随时 随地都要 以当时 的历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 三化” 逻辑关联 【 中图分 类号】A 8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系 【 文章编号 】10— 77 21)7 06—2 08 14 (000—0 10 出,“ 我们要建设马克思 主 义学 习型 政党 ,必 须推 进 马克 思主 义 中 国化 、时代
策略问题 而去从 它找立场 ,找观 ,找方法 的。 2 ”[ 1 并 且指 出 :“ 这种态度就 是有 的放矢 的态度 。 3 ”[马克思 1 主 义 中国化 、时 代化 就应 该 有 的放矢 ,化 理论 为物

【史料及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史料及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史料及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般原理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有一般与个别之分,作为一般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东西,例如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论等等。

但这些东西只有当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变成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方略时,其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变成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策略,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正是在这方面的直接成果。

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的民族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是具有民族形式的,这里所谓民族形式主要指其所体现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而言。

毋庸置疑,包含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体现着欧洲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的,如果不加改造地原封不动地应用到世界其他民族的实践中,则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我们党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的思想武器,就必须使之成为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理论形式,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树立了光辉范例。

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形式的现代化。

我们现在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所读到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式,或称古典形式,这种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不仅适应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是正确的,而且其基本理论就是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然而,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毕竟已过去150多年了,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想原封不动地把经典马克思主义搬到今天来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因此,我们必须把经典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即使其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使经典马克思主义中的普遍原理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解决现代社会生活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又要使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内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内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内涵【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的进程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时代内涵。

在实践中,中国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不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历史进程、发展特点、理论内涵、实践内涵、时代内涵、重要意义、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指导,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学习、吸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意义是多方面的。

对于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不可少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为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点及其理论内涵、实践内涵和时代内涵,可以拓展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精神境界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面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进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的实践价值,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的文化意蕴。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革命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的理论前提,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实质;时代特征;思想路线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并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要素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要素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要素马克思主义发展15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要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必须不断地民族化和当代化,所谓“民族化”就是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谓“当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要使马克思主义成功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三大因素必须始终得到高度关注:一是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何”马克思主义?二是与中国结合的“具体实际”到底是指什么?三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到底如何把握?历史经验表明,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这三大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都会导致理论创新上的失误,从而导致实践发生错误。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认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清醒的”,<sup>[1](P63)</sup>特别是“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

<sup>[1](P291)</sup>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弄清楚我们要实现中国化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80多年的奋斗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战争与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与改革时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十分重要。

什么时候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产生重大理论创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会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我们没有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走弯路,革命和建设就会遭遇挫折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研究和回答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同样的,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更无法照抄别人的经验。

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是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

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了解和懂得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的特点、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之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结合”作者:金忠严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第10期[摘要]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实际包括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经验相结合。

“三个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每一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是“三个结合”的核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现实;传统文化;历史经验[中图分类号]B0-0;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10-0013-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这里的关键是要把中国实际搞清楚,搞不清楚中国实际有哪些,必然要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进而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

笔者认为,中国的实际不仅包括中国现实,而且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

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历史经验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国人民的利益,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

首先,中国现实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不化什么”,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一个客观问题。

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运动发展到哪里、中国共产党面临什么样的时代课题、人民群众有什么样的新期待,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往哪化”、“化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主要“化”的是革命,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以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主题是“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

毛概总复习1-4章总结

毛概总复习1-4章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展开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思想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6)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7)科学发展观的形成①基本依据: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

②现实依据:是根据我国在新世纪,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来的。

③重要借鉴: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化已然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和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等10个方面的全球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扁平化,打破了自19世纪以来西强东弱、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格局,给于不同文明的自由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宽广舞台,迎来了文明多样化发展的新时代。

当今世界,除了人们公认的比较有影响的文明类型如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斯拉夫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日本文明、拉美文明等外,还有许多在各自地域内自由发展着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的交往虽然较之历史上任何时代更加紧密,但是人类文明似乎越来越多样化,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全球化要求不同国家和民族遵循相对统一的观念和规则,而文明多样性则要求不同国家和民族要坚守自己优势和特色。

正是鉴于文明多样性已然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表征,2005年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在这个公约中,“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之间传承。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为了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公约》提出了四项要求:其一,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其二,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其三,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其四,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马克思主义三化

马克思主义三化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三化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

而关于为什么和怎么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无疑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深刻且具有根本意义的回答。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自身革命实践特别是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之上创立的科学理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所谓实践观,是人们关于实践问题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看来,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既创造着社会的物质生活,也创造着社会的精神生活,实践成为了一切社会物质产品和社会精神成果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就实践和人的认识的关系来看,实践是人的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为客观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认识对人的实践活动又有积极而重大的反作用。

作为人类认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认识成果,马克思主义就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

但实践绝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总是具体的、现实的。

现实的实践首先是处在特定的空间范围中的实践,即表现为一定的地域性、国别性的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要指导实践,无疑是要指导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国家之中的具体实践,而不同的地域、国家的实践总不相同。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当把它运用于指导世界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时,自然需要有一个民族化、国家化的过程。

因此,根据实践所具有的特定空间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应当而且必须中国化,即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同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要素

(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要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

全国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我和其他同志一起参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的研究。

在研究的后期忽然闪出了一个新的念头:怎样把这些大经验简约化,根据邓小平同志“少而精”的原则,给人一个简而明的清晰概念,于是提出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的问题。

首要因素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试想:如果对马克思主义没有正确的认识,哪里有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学懂马克思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为此我们重新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学习经验。

应该说,他们的学习经验是各有特点的,都有着各自的个性特征,但他们学习的基本经验是同一的,都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这里,应该说毛泽东同志的学习经验更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毛泽东同志的学习经验,基本的说有如下几点:一是注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学习,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经典作家创造的,只有读原著才能取得“真经”。

二、三手的著作不是不可以参阅,但不能作为根据。

二是注重基本著作的学习,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皆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基本著作中,最好是读经他们亲自审定出版的基本著作,因为这是经过反复推敲和深思熟虑的。

专家们应尽力读他们的全部著作,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则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他们的基本著作上,并在实践上狠下功夫。

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带着革命实践中的问题读马列的书,为着解决革命中的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亲知”,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毛泽东同志一生最讨厌“教条主义”,看不起那些“言必称希腊”者,认为教条主义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摘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怎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革命中,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回顾这段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也离不开我们党的主观努力。

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能够科学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第二,能够准确地、深入地了解中国国情;第三,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三个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素启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革命任务,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

一、能够科学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艾思奇说:“自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开始。

”[1]p552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党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有些生疏,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科学和深入,导致党内存在右倾机会主义。

党的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找到了中国革命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当时党内的主要领导人并不看好无产阶级的作用,认为无产阶级应该处于资产阶级的从属地位。

陈独秀认为:“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

”[2]p368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在中国的革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的革命是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主体,因而陈独秀在革命中过分依赖国民党和资产阶级。

1923年,陈独秀发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理论形成的标志。

他将资产阶级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主张首先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变得强大,再由无产阶级掀起一场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向社会主义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要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

全国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基本经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我和其他同志
一起参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的研究。

在研究的后期忽然闪出了
一个新的念头 : 怎样把这些大经验简约化,根据邓小平同志“少而精”的原则,给人一个简而明的清晰概念,于是提出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的问题。

首要因素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试想 : 如果对马克思主义没有正确的认识,哪里有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学懂马克思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为此我们重新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学习经验。

应该说,他们的学习经验是各有特点的,都有着各自的个性特征,但他们学习的基本经验是同一的,都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这里,应该说毛泽东同志的学习经验更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毛泽东同志的学习经验,基本的说有如下几点: 一是注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学习,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经典作家创造的,只有读原著才能取得“真经”。

二、三手的著作不是不可以参阅,但不能作为根据。

二是注重基本著作的学习,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皆在马克思、恩
格斯和列宁的基本著作中,最好是读经他们亲自审定出版的基本著作,因为这是经过反复推敲和深思熟虑的。

专家们应尽力读他们的全部著作,党的各级领导干
部则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他们的基本著作上,并在实践上狠下功夫。

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所谓理论联
系实际,就是带着革命实践中的问题读马列的书,为着解决革命中的问题学习马
克思主义理论,做到“亲知”,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毛泽
东同志一生最讨厌“教条主义”,看不起那些“言必称希腊”者,认为教条主义不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

只有理论和实
践的结合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路;只有沿着这条正路前进,才能成长为一个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四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性理解,在把握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
夫。

毛泽东同志一贯主张 : 学习马列的书,不是仅仅记住他们的一些词句,而是要
善于“联系起来思考”,从“系统”性上把握其精神实质,用其基本的立场观
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立场观点方法问题 : 所谓立场就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所谓观点就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意义的基本观点;所谓方法就是把基本理论化作方法论原则,搭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五是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品格,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泽东同志常说要讲两句话 : 一是“老祖宗”不能丢,否则就会背离马克思主义;二
是后来人必须写出新的理论著作,以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听延安时期的
老同志讲,毛泽东同志说过这样的话 : 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克思
一样,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里所说的“超过马克思”,不是说在人品和学识上都强于马克思,而是说在新的
时代条件下,能够解决马克思没有遇到过和解决过的问题。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敢
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大气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拓,就是这种创造精神
的集中体现。

第二个要素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
如果说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那
么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础。

如果说没有对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了解,就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那么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同样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中国国情?国情是一个内涵深广的范畴,但主要是社会性质、经济状况、政治结构以及文化传统和发展趋向。

其中最为主要的
是社会性质问题。

所谓社会性质主要是指社会的本质属性、社会的发展阶段、社会的基本状况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结构、文化传统和发展趋向的内在联系和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说到底,就是把现实的中国的社会性质作为出发点的问题。

对国情的把握离不开对世情的认识,即对世界发展时代条件的科学分析。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五四” 运动后,即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
时代。

正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民主革命的社会主义
前途。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的国际环境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正
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特征和发展主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时代条件。

把国情和世情联系起来分析,是从本质上把握国情、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认识中国国情的根本方法有两条: 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国情,从规律性上把握其本质特征。

二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有的同志说,调查研究是理论和实践的中间环节,是搭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这是很有见地的。

第三个要素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
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现代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和发展,看现代中国的文化形态决不可割断它和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
现代先进文化的标志,那么在这个文化形态中,就内在地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民族性渊源。

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应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 一是说马克思、恩
格斯、列宁不能丢;二是说孔子、老子、墨子不能丢。

丢掉了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
现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但就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而言,核心的东西还是儒家文化。

中国的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中国社会的发展,是起了重大历史作用的。

但到了近代它落伍了,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它还站在了历史发展的对立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打破了这种局面。

是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分析,批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人民性的精华,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形态,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在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形态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要有 :( 一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

马克思主义
的这种“主心骨”作用,取决于它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取决于它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取决于它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取决于它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二 ) 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

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可
能没有糟粕的一面,而它作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思想结晶,也必然具有普遍性价值,可以古为今用;( 三) 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

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藏,发现它的现代价值,使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发挥学术民主,实行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在互相碰撞中吸取其精华,才能形成新的先进的文化形态。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 : 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并且强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就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方向。

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前进,排除各种思潮的干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国防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