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2 热胀冷缩3 水受热以后4 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 地球6 月球7 太阳8 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 庞大的“家族”10 养昆虫11 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 用种子繁殖13 用根、茎、叶繁殖14 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 生物与非生物16 动物的庇护所17 环境变化以后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实验计划××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的手骨共有〔27〕块,脊柱由〔许多〕块骨组成人体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分成四局部:〔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骨骼具有〔支持运动〕、〔支撑身体〕、〔爱护脏器〕的作用。
2、骨即〔硬〕又〔结实〕,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具有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4、人体主要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5、关节常见的运动方法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6、关节的运动方法与相应的关节名称:〔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髋关节7、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8、做手臂活动模型时,硬纸板代表的是〔骨头〕,绳子代表的是〔肌肉〕,铆钉代表是〔关节〕,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完成的。
9、、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0、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1、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2、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增强体力的运动工程: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工程: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增强耐力的运动工程: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13、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4、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275页
小历史
公元前四五世纪,即春秋战国之 间,我国的蚕丝已经闻名欧洲。古 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第一次穿上中 国的丝袍,使欧洲的贵族看了非常 惊羡,认为是无比的华丽,把丝绸 视为宝物。当时的希腊人称我国为 “丝国”。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4.养蚕经验交流会
蚕宝宝的一生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咏了一 种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的精神。现在,人 们也常以“春蚕”来比喻为理想、为事业 奋斗终身、牺牲自己、造福人类的高尚人 格和情操。但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当春蚕 把丝吐尽之时,它并没有死去,只是走完 了生活史中的幼虫阶段,即将变为蚕蛹而 已。
骨膜
骨的结构
血管 神经
营养作用
成骨细胞 生长、再生
骨髓 黄骨髓 红骨髓 造血功能
骨质 骨密质 致密 骨松质 疏松
长 骨 的 长骨的管状结构,既坚固 结构特点 又轻便,适于人体运动
骨的成分和特性
骨的成分 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成 人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
骨的特性 硬度和弹性
骨的生长 长粗 骨膜的成骨细胞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急救——发生脱臼后,不要再活动,立即请医生将关节 复位。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3.肌肉
肌肉的分类和命名
(一)肌肉的分类 1.按肌肉外形可 分为:
a.长肌
分布四肢,收 缩引起肢体大 幅度运动
肌肉的分类和命名
b.短肌
分布躯干深部, 运动幅度不大
肌肉的分类和命名
头骨
全 身 骨 的 躯干骨 分 布 与 特 四肢骨 征
(一)头骨
头 骨
(二)躯干骨 胸骨和肋骨
(二)躯干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科学》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共分为四年级上、下两册。
四年级下册共八个单元,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教案为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督促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督促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共性。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内外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知识的传授方式和效果;•督促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常见的昆虫的生态特征、群体行为等;•能够对某一种类型的昆虫进行观察和分析。
第二单元环境中的声音•掌握声音的来源、产生、传播和接收;•督促学生认识声音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三单元空气和气候•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掌握空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能够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第四单元感光器官•了解人类的感光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掌握人类眼睛的视觉机理;•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光线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第五单元消失的古生物•了解古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恐龙和其它古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消失的原因;•能够对某一种古生物进行深入研究、探究。
第六单元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实验方法;•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第七单元物质变化•了解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实验方法;•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应用。
第八单元食品安全•了解食品安全关注的对象和内容;•掌握食品的基本营养元素、检测方法;了解食品的加工和储存;•能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并正确进行食品消费。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冷和热》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以及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冷和热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到冷和热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冷和热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知道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冷和热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冷和热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冷和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冷和热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3.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冷和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冷和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冷和热的基本概念以及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1课骨骼1:人体各部分骨骼的数量都是多少?答: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三部分:头骨29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躯干骨51块(脊柱26块,胸骨1块,肋骨24块),四肢骨12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2:在x光照片上找出手的骨折处?答:小指的第二节处有骨折显示。
3:骨骼有哪些作用?答:(1)塑造体形(2)支撑躯体(3)运动(4)保护内脏器官(5)制造血细胞(6)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4: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答:(1)颅骨保护脑髓和感觉器官(2)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器官(3)骨盆保护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5:哪些骨头参与了以下运动?答:吃饭时,上肢骨、下颌骨、脊柱参与了运动。
跳绳时,上肢骨、下肢骨参与了运动。
第2课关节1:人体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哪些?答: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2:关节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作用、缓冲作用3:关节的运动方式有哪些?答: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4:找出与人体相对应的活动关节答:(1)铰链关节(膝的弯曲伸直)(2)旋转关节(肘部的旋转)(3)球状关节(肩部的运动)第3课肌肉1:人体肌肉最多的地方是哪里?肌肉最少的地方是哪里?答:肌肉最多的地方:脸部。
肌肉最少的地方:手和脚部的掌心2:肌肉是如何工作的?答:弯腰时,后背肌肉收缩,腹部、大腿前部肌肉放松。
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伸臂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放松。
3: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答: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第4课骨骼、肌肉的保健1:我们的骨骼和老师的骨骼有何不同?答:我们的骨骼较软,易变形,骨骼短、细。
2: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答:肉类、海鲜、豆奶类、牛奶3: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受伤?答:(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5)使用软垫第二单元《养蚕》1、我们来养蚕1: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答:如:(1)蚕爱吃桑叶;(2)蚕吐出的丝可以制作丝绸衣服;(3)蚕长大了会变成会飞的蚕蛾;(4)蚕室要经常消毒,门口应撒上鲜石灰粉。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
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如右图)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
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并且要让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4、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电子体温计)、(温湿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
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五课《地球》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2.1 单元一:天气变化- 学习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探索天气与季节的关系- 进行简单的天气观察实验2.2 单元二:物质变化- 学习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过程- 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2.3 单元三:生物的生长变化-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繁殖方式- 进行简单的植物观察实验2.4 单元四:人体的生长变化- 学习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进行简单的人体观察实验3.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通过直观的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
- 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践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评估-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力。
- 笔试评估:组织小测验或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评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学资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实验器材和材料-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6. 教学安排- 每个单元约需花费2-3周的时间进行教学和实践探究。
-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7. 教学活动设计7.1 天气变化- 活动一:观察天气- 活动二:季节和天气的关系- 活动三:制作天气预报仪7.2 物质变化- 活动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区分- 活动二:物质的溶解和凝固实验- 活动三:气体的扩散实验7.3 生物的生长变化-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活动二:植物的繁殖实验- 活动三: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7.4 人体的生长变化- 活动一:人体各器官的功能- 活动二:观察人体的生长变化- 活动三:制作人体器官模型以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支持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器官)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1、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桡尺关节(前(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12、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3、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6、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7、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1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9、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20、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增强体力的运动项目: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项目: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增强耐力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21、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练习题答案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1.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1】只能屈伸的关节叫铰链关节。
如: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只能旋转的关节叫旋转关节。
如:桡尺关节【前臂】【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叫球状关节: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12.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3.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6.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7.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9.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20.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增强体力的运动项目: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项目: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增强耐力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养昆虫(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养昆虫(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养昆虫》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0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如何养昆虫。
教材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于昆虫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如何养昆虫,以及昆虫的生活习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养昆虫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养昆虫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昆虫的生活习性,如何进行观察和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养昆虫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标本,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昆虫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介绍昆虫的主要特征,如翅膀、触角、足等。
2)讲解养昆虫的基本方法,如饲养环境、食物供给、观察等。
3.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2)学生动手养昆虫,实践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养昆虫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昆虫进行饲养,并记录饲养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主要特征:养昆虫的基本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昆虫主要特征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养昆虫方法的运用能力。
3.学生对饲养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的认真程度。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目录
运动的方式
参照教材P32-34、挂图、易拉罐、竹蜻蜓等
教师选作
3.20\21
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钩码、拉力器
学生基本
第三单元P36V
3.27\28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夹子、重物(螺帽、钩码等)细毛线、铅笔、量角器、摆尺
学生基本
第三单元P37V
4.3\7
5.12\13\14
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
弹簧秤、钩码、直尺、圆柱物品(铅笔等)、油
学生基本
第四单元P48
6.8\9
探究如何减小液体阻力
橡皮泥、油(洗洁精)、透明塑料瓶、秒表、鲸或海豚形体图、流线体
教师基本
第四单元P49V
6.10\11
制作降落伞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因素
细线、彩纸(丝绸、塑料袋、手帕)、夹子、秒表、剪刀
学生基本
第四单元P51-52斗、乒乓球
学生选作
第五单元P58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目录
时 间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备 注
3.5\6\9
关节
木棍(笔)、夹板、胶带、绳子、骨骼模型
学生基本
第一单元P5-6
3.10\11\12
肌肉
绳子、橡皮筋、硬纸板、铆钉、回形针剪刀
学生选作
第一单元P9
3.13\16
养蚕
蚕的生长史标本及挂图
学生基本
第二单元P14-15
学习使用弹簧秤
弹簧秤、钩码、小刀、苹果(其他水果均可)
学生基本
第四单元P41V
4.13\14\15
探究物体的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
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0、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
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2、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13、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米长,最长的可达(3000米)。
14、抽丝要经过这样几道程序:(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15、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蚕卵)、(蚕)、(蚕蛹)、(蚕蛾)。
16、象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变态”)。
17、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1)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都有一对触角,(3)胸部都有三对足(4)有两对翅膀(5)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变化。
18、蚕蛾和蝴蝶的不同点:(1)蝴蝶能飞,蚕蛾不能(2)蝴蝶采吃花粉,蚕蛾不吃东西(3)蝴蝶有彩色花纹,蚕蛾没有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栏),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13、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
14、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15、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6、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7、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18、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19、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一次)。
20、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21、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没有关系。
22、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2、力有(大小)和(方向)。
3、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4、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
5、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6、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8、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相反)。
9、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10、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11、生活中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玩跳跳球)、(撑杆跳高)、(拍球)、(弓箭)等。
12、(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13、说明重力普遍存在的例子:树叶总是落到地面、人能安稳地居住在地球上、球扔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1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16、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17、鲸或海豚的身体形状都是两头尖,中间大,这种(流线型)的体形有利于克服阻力。
18、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2)使接触面变光滑(3)把运动物体的外形做成流线型(4)减轻物体的重量19、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汽车轮胎上的条纹、车轮上的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20、生活中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小钢珠、流线型的潜艇和船。
21、降落伞下降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22、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主要与(伞面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物体的重量(越轻),下降速度越慢。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1、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这时,我们应该采用(调查)的方法。
2、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3、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而(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
4、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
5、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地推论。
6、在生活中成功预测的事例有:(1)乌云从天边飘过来,预示着将要有一场雨。
(依据: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冬天往冰冷的玻璃杯里倒热水,杯子可能会爆裂。
(依据:由于受热不均匀,热胀冷缩会导致杯子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