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条件出发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上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如何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独立思考并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一策略。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案例材料、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你有10元钱,你打算怎么花?”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练习:在讲解完案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并解决。

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这一策略。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PPT进行板书设计,将关键的步骤和策略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我设计了一道作业题:“如果你的朋友生日快到了,你打算送他什么礼物?请列出你的选择和理由。

”这道题目将要求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策略,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我鼓励学生们多进行类似的思考和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整理复习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 明确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 选择策略 ➢ 整理条件 (列表、画线段图……) ➢ 解决问题
从条件出发的策略
从条件开始想起,可以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梳理条件的方法: 列表、画线段图
简化题意,帮助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
首尾相同,两端物体的数量 = 中间物体的数量 + 1; 首尾不同,物体的数量相等。
随堂练习
1. 图书馆购进一批少儿图书,其中《成语故事》42本,
《寓言故事》比《成语故事》多18本,《童话故事》的
本数是《寓言故事》的3倍。购进《童话事》多少本?《成语故事》 《寓言故事》
42本 18本
《童话故事》
1. 图书馆购进一批少儿图书,其中《成语故事》42本, 《寓言故事》比《成语故事》多18本,《童话故事》的 本数是《寓言故事》的3倍。购进《童话故事》多少本?
寓言故事:42+18=60(本) 童话故事:60×3=180(本) 答:购进《童话故事》180本。
2. 岭南小学买了3捆杨树苗,每捆14棵,买的 松树苗比杨树苗少16棵。买了多少棵松树苗?
14棵
杨树苗
16棵
松树苗
2. 岭南小学买了3捆杨树苗,每捆14棵,买的 松树苗比杨树苗少16棵。买了多少棵松树苗?
1个5米 第1棵树 第2棵树
2个5米
第1棵树
第3棵树
间隔的个数总是 比树的棵数少1。
湖滨路种着一排柳树,每相邻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小明从第 1棵跑到第200棵,一共跑了多少米?
第1棵树
199个5米
199 × 5 = 995(米) 答:一共跑了995米。
第200棵树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导,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从条件想起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问题。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份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

例如,图片中有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戏,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游戏,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数起?”从而引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5章,章节名称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能够从问题中找出关键信息。

2. 学会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3. 能够运用图形和表格来整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找出关键信息。

2. 学生能够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用图形和表格来整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构成要素,找出关键信息。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用图形和表格来整理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水果篮子,里面有苹果、香蕉和橘子三种水果。

我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篮子里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我们应该怎么办?”2. 解决问题:学生们开始思考,我引导他们从条件出发,先数出每种水果的数量,然后再进行比较。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道例题:“小明有20个糖果,他第一天给了小红5个,第二天又给了小红6个,请问小明还剩几个糖果?”我引导学生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要找出题目的条件,即小明原来有多少个糖果,他给了小红多少个糖果。

然后,他们要用图形或表格来整理这些信息,计算出小明还剩多少个糖果。

4.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

他们可以互相交流思路,但最终答案要自己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1. 找出问题的构成要素,找出关键信息。

2. 用图形和表格整理信息。

3. 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15个橘子,他第一天吃了3个,第二天又吃了4个,请问小明还剩几个橘子?2. 小华有8个苹果,他第一天给了妹妹2个,第二天又给了妹妹3个,请问小华还剩几个苹果?答案:1. 小明还剩8个橘子。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是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章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三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问题的条件,找到问题的关键词;二是根据条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一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 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词,理解问题的条件;3. 能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4.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们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根据条件列出算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天的课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导入今天的课程,让孩子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讲解: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根据条件列出算式。

我会让孩子们一起思考、讨论,引导他们得出答案。

3. 练习: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我会逐一讲解他们的答案,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问题的关键词、条件、算式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你遇到的一个问题的关键词,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词是重要的。

答案:略答案:10 3 2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课程,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尝试解决更多的问题,从而巩固今天学到的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课程的起点,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来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数字,缺乏对问题条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策略。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要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2.基本策略: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推理解答3.解题步骤:观察问题,找出条件,分析关系,推理解答4.重点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区级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区级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区级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条件,然后根据条件逐步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方法,容易陷入混乱。

因此,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逐步培养他们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明确问题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2.课件:教学课件,包括相关的实例和动画。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明确问题的条件,并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个类似的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上 8-2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数学三上 8-2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解教决版问题数的策 学略三年级 上册
8 期末复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复习导入
根据下面的条件,你 能提出哪些问题?
你会解答吗?
买了3盒铅笔,每盒20支,买的圆珠笔比铅 笔多18支。 铅笔一共有多少支?
20×3= 60(支)
解决问题的策略
复习导入
根据下面的条件,你 能提出哪些问题?
你会解答吗?
?人
49-3= 46(人)
女生:
46÷2= 23(人)
男生:
多3人 49人 23+3= 26(人)
?人
答:女生有23人,男
生有26人。
解决问题的策略
停车场有12辆卡车,大客车的辆数是卡车的2 倍,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小汽 车有多少辆?
我是这样想的。
大客车有多少辆?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12×2=24(辆)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出发的策略
从条件开始想起,可以确定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同学们参加学校兴趣小组, 美术组有15人,合唱组的人 数比美术组多8人,书法组 的人数比合唱组少6人。
可以算出“合唱组有 多少人?”
15+8= 23(人)
也可以算“书法组 有多少人?”
23-6=17(人)
解决问题的策略
梳理条件的方法:画线段图
将条件梳理成线段图的形式,可以简化 题意,帮助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
同学们参加学校兴趣 小组,美术组有15人,
美术组
15人
多8人
合唱组的人数比美术 合唱组
组多8人,书法组的人 书法组
少6人
数比合唱组少6人。
解决问题的策略
巩固练习
2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 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6。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 少人?(先在图中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从条件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其他问题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从条件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不能很好地从条件出发,全面分析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从条件出发,全面分析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和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情境课件,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3.小组合作工具:准备小组讨论的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钱数”、“物品数量”等。

教师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条件。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例如,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运用列表法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六、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2. 主要内容:a. 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b. 列表法分析问题c. 实例讲解d. 小组讨论e.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解决。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安排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实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何根据条件列出算式,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础运算,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注重计算结果,忽略了对题目条件的分析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题目条件,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检验答案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等,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引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题目条件,提醒学生列出算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呈现的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解答问题。

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解答中的优点和不足。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加深对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从条件想起,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数学问题。

2.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呢?”步骤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尝试解决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步骤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步骤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解读)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解读)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一)教材地位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种由因导果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习惯上这也被称为综合法。

前后知识联系:(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段目标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学段目标中提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出不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应用意识。

同时也提出:“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1.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从而与问题建立联系。

2.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形成。

三、内容编排特点1.所安排的实际问题紧扣常见的数量关系,既突出便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来推导出问题的答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个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的卡片,以及一些数学工具,如直尺和计算器等,以便学生们在实践中的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会让学生们尝试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回答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比如“小明有2个苹果,他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苹果?”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推导出答案。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在纸上解答。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讨论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的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4个苹果,他给了小红2个苹果,请问他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小明还剩下2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会出现困惑。

在课后,我会进一步加强对这个策略的讲解,并且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来让学生们进行练习,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策略。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更多的拓展延伸,比如通过查找资料或者和父母讨论,来了解更多关于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条件出发寻找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路;2.掌握通过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应用条件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1.学会借鉴他人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启示;2.学会通过条件分析发现问题的本质;3.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方法和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条件分析发现问题的本质;2.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方法和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1.学生运用条件分析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举例介绍条件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并引导学生思考应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结合课本中的示例练习,进一步掌握条件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3.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一辆汽车在某城市某一条路上行驶,行驶了10千米后遇到了红灯,停了下来10分钟,然后又行驶了20千米就到了目的地,请问这辆车的平均时速是多少?”通过讨论、分析条件等方式,找到适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解决问题。

3.4 课堂讲述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方式,掌握了条件分析思路,教师进一步做出总结,并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方法进行点拨和总结。

3.5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条件分析思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适应并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针对此方法的教学有效性,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成果来进行评估,比如关键问题是否可以被正确解决,以及解决问题的层次和方法是否合理。

无论怎样,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这一方法,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出发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71—73页例1及想想做做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
教学难点: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意义与价值
教具: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班是三(几)班?三(6)。

那知道我姓什么吗?谢。

那大家就可以称呼我为、、?谢老师。

真好,谢老师课前与咱们的张老师简单沟通了下,听说咱们班的孩子,特别会用耳朵听,用脑袋想,用小嘴巴说,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自己是这样吗?是。

好,我就做一回观察员看看是不是这样!
一、呈现例1,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在收获的季节小猴帮妈妈摘桃,而且摘桃的本领越来越强。

2、出示例1,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并各自读题。

引导: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题目。

3、收集信息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板贴:已知条件、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个条件”。

(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4、揭示课题
这个问题,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解答,而且大家解答时思考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思考方法)但究竟采用了怎样的思考方法,估计很多学生都不是很清楚。

思考方法,在数学上通常我们称为策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理清思路,初感策略
(一)理解题意
1、提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你知道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吗?
2、学生交流后追问: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还可以想到第()天比第()天多摘5个?(板贴:第()天比第()天多摘5个)
进一步追问: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摘的个数,还可以想到“第()天摘的个数+5=第()天摘的个数”?(板贴:第()天摘的个数+5=第()天摘的个数)
3、小结步骤:像刚才,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弄清楚条件的意思,这样的环节我们称为“理解题意”。

(板贴:理解题意)
(二)分析问题
1、启发:我们已经弄清已知条件的含义,现在请大家继续想一想,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你能分别算出什么?
生: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2、追问:在能够算出的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接着算什么?
生:先算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再算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接着算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贴:第二天摘桃个数第三天摘桃个数、、、)3、再追问:求第二天摘桃个数时,要用到哪些条件?求第三天摘桃个数呢?(在“第二天摘桃个数”打上“?”,依次都打上“?”)
先自己思考下,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谁愿意到讲台来,边指条件边说一说。

生1:求第二天摘桃个数要用到“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

生2:求第三天摘桃个数时,要用到“第二天摘桃个数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
4、小结环节:像刚才,理解完题意之后,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计算需要用到哪些条件,这样的环节,我们称为“分析问题”。

(三)解决问题
1、提出要求:按刚才的解题思路,你能列式计算小猴第三天和第五天摘桃的个数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动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指一名学生写板贴算式。

学生介绍自己写的算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些条件求的。

2、提出要求:你们也自己看着算式,向同桌介绍下自己每一步算式求的是什么,分别用到哪些条件。

学生介绍自己的算式。

3、启发:如果让你列表求出答案(出示空白表格),你认为表中第一栏该填些什么?其他各栏呢?(指一名学生回答)
4、提出要求:那就按照顺序把表格填一填吧,填完的就可以举手。

学生填表格,教师巡视。

指一名学生填板贴表格。

生介绍下自己填表过程。

5、组织讨论:填表时,大家都是从左边第一栏填起,接着依次填第二、三、四、五栏,你是怎样想到按这样的顺序填写的?
生:要从第一天摘30个桃开始,一天一天地推算。

6、小结步骤:刚刚我们用列算式填表把答案算出来了。

把这样的步骤称为:解决问题。

(板贴:解决问题)
(四)回顾反思
1、问题得到解决,我们来回顾反思下(板书:回顾反思)解题过程,比较列式计算和列表求出答案的过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先自己思考下,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
生:都是从第一天摘30个开始,依次求出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2、追问:求第二天摘桃个数时,用到了哪些条件?求第三天摘桃个数时呢?
3、师小结:不管是列式计算,还是列表求出答案,我们都是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

像这样,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加以运用。

(补充:从条件出发)我们刚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用到了这么一种策略。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过度:带着这个策略,我们再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第1题
(1)分析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表示什么?
生1:第1幅图中左边放4个苹果,右边放了1个400克的砝码,它表示“4个苹果一共重500克”。

生2:第2幅图左边放了1个橙子,右边放了一个苹果和一个20克砝码,它表示“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

(2)提出问题
引导:你能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问题1 生1:一个苹果重多少克?
追问: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个问题的?
生1:第1幅图“4个苹果一共重500克“
问题2 生2:一个橙子重多少克?
追问: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个问题的?
生2:4个苹果一共重500克,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
(3)比较: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苹果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直接算,橙子要先算出苹果,再把苹果和题目中另一个条件加一起,才能算出来。

2、第2题
(1)出示:“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生1:第1次弹起高度是16米的一半,第二次是第一次弹起的一半、、、、、、(2)启发: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在这些能求出的问题中,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提出要求:按刚才的思路,把题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生填表格,教师巡视。

(4)追问:求第一次反弹高度时,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第2、3、4次反弹高度时呢?
3、第5题学生读题
(1)提出要求:根据题意,你觉得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把你估计算的结果悄悄的写下来。

(2)引导:每人估计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要想知道哪个同学估计得对,可以怎样做?(动手画一画)
(3)组织交流:哪些同学估计的结果是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从哪里想起比较合适?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实这只是众多策略中的一种。

在以后解题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策略等待大家去发现。

另外,今天从大家的表
现中,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真的是特别会用耳朵听,用脑袋想,用小嘴巴说,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