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10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
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1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所以孔子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
中国古代有“2104孝图”,为元代郭巨敬辑录古代所传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2104孝》,后来又配上图画,通称《2104孝图》。
注:舜1,孝得天下;陈侃2,5世同堂;子路8,百里负米;王祥10,卧冰得鱼;董永12,卖身葬父;潘岳14,弃官事母;缇萦22,上书救父;沈云英24,忠孝双全。
(郭巨埋子,老莱子娱亲) 网上浏览“2104孝图”漫画版: 悌,敬爱兄长。
宗法制有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兄长的地位。
“融4岁,能让梨”。
古代家国1体,孝悌则必能忠君爱国,在人际交往中,也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孝经》(儒家经典之1)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2.谦和好礼 礼有两个意思,1,礼是对人身份地位行为的规范,即所谓“礼制”,它是和西方的“法制”相对应的1个概念。
《礼记·礼运》认为,上古天下为公,是为大同,这时候是不需要“礼”的;后世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为了确定君君臣臣的关系,这才需要“礼”。
制定了礼并且能够执行,天下恢复秩序,这就是小康。
所以制定“礼制”和制定“法制”目的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法制”采用强制的手段,而“礼制”则更强调自觉,由此引申出“礼”的第2层意思,即立身之“礼”。
《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今天我们所说的“礼貌”“礼节”“礼让”等都属于这层意思。
教材又用“谦和”来解释“礼”。
“谦”即谦虚,古人讲谦虚,有在礼制规定的身份地位上再稍稍屈尊1点的意思,比如“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因完壁归赵以及保护赵王,避免使赵国受辱等功劳,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然而当廉颇寻衅时,却能再3忍让。
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美德
中国传统十大美德作者:祭风1、仁爱孝梯“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
具体内容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对小人都可以宽容,那么对于非小人就更应宽容和善了。
”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认为,礼义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中国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美德
中国的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答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国,中华传统美德也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中国的传统美德需要继承,更需要发扬
首先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勤学好问, 追求真理;尊长、知礼、孝敬父母;学习改革、发展、创新的献身精神 ;发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其次自己的内心要有一个意识,时刻为他人着想,对于自身的工作要认真完成,在团队协作中,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还要多关心其他队友;不能有太多怨言,不贪小便宜,当错误发生后,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要勇于承担,不能推卸责任,如果不是自己造成的,然而却被无故冤枉,这个时候要据理力争。
最后,要多读书,多锻炼,多了解时事政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打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1.公忠爱国;2.仁义博爱;3.气节操守;4.自强不息;5.忧国忧民;6.乐于奉献;7.见利思义;8.忠于职守;9.诚实守信;10.尊老爱幼;11.尊师重教;12.举贤任能;13.勤劳节俭;14.奉公守法;15.廉洁勤政;16.民为邦本;17.谦敬礼让;18.厚德载物;19.贵和乐群;20.求真务实。
爱国篇1临患不忘国,忠也。
2利于过者爱之,害于过者恶之。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8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9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10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1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5忧国者不顾其家。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尽忠报国。
18位卑未敢忘忧国。
19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2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一寸山河一寸金。
2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5大丈夫当有忧国之心。
2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2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8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3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奉公篇32无德而禄,殃也。
33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34公生明,偏生暗。
35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
3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3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39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40中新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41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
42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4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44败莫败于多私。
45国正天下顺,官清民自安。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1.公忠爱国;2.仁义博爱;3.气节操守;4.自强不息;5.忧国忧民;6.乐于奉献;7.见利思义;8.忠于职守;9.诚实守信;10.尊老爱幼;11.尊师重教;12.举贤任能;13.勤劳节俭;14.奉公守法;15.廉洁勤政;16.民为邦本;17.谦敬礼让;18.厚德载物;19.贵和乐群;20.求真务实。
爱国篇1临患不忘国,忠也。
2利于过者爱之,害于过者恶之。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8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9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10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1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5忧国者不顾其家。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尽忠报国。
18位卑未敢忘忧国。
19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2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一寸山河一寸金。
2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5大丈夫当有忧国之心。
2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2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8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3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奉公篇32无德而禄,殃也。
33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34公生明,偏生暗。
35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
3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3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39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40中新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41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
42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4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44败莫败于多私。
45国正天下顺,官清民自安。
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节 明礼诚信
二、诚信 一般说来,“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 “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 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方面。 “诚”主要是指诚实、诚恳;“信”主要是指信 用、信任。“诚信”的含义,主要是指忠诚老实、 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在古人看来,“诚”既是道德规范,也是道德 修养的态度和方法。“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诚 实不欺,这与“诚”是一致的。 “信”的重要内容是对人说话要诚实。 此外,“信”还要求人们办事要忠诚可靠。
第二节 勤劳节俭
一、勤劳 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对“勤”的解释是:“勤,劳也。”这说明“勤”和“劳”在 古代是相通的。勤劳是指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与品格,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 参加劳动,用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根据古代的百科全书,如《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的归纳整理,古人对勤劳一词的用法,大 体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安邦治国方面的;二是关于自强不息方面的;三是关于吃苦耐劳方面的。
第一节 仁爱孝悌
二、孝悌 “孝”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何谓孝?《尔雅·释训》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 孝。”就是说,身为子女要顺承父母的意思,而 且要奉养父母,这才算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 孔子说,孝是为人之本。 中国人提倡孝道,源于中国血缘文化的特点。
第一节 仁爱孝悌
二、孝悌 “孝”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也是做有道德 的人的根基。或许正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古 人将“孝”界定为诸德之本。 “悌”属于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敬爱、顺 从兄长,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宗法关系。其常 与“孝”并列,称为“孝悌”。 “悌”的含义包括敬重兄长、善事兄长, 兄弟笃爱和睦及友顺和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源自五第第第
第
节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
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二、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三、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四、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美德
中国传统十大美德作者:祭风1、仁爱孝梯“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
具体内容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对小人都可以宽容,那么对于非小人就更应宽容和善了。
”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认为,礼义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作为一名中国人,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中国的十大传统美德你知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十大传统美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
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
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四、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七、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这种道德观念是鼓舞志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十、勇毅力行
这是中华民族在践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说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体现的美德。“勇”有凭力气的血气之勇,有凭意志的意气之勇,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中国人十分重视“力行”的美德。中国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 作者:
———————————————————————————————— 日期: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社会习惯等,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一、诚信美德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它体现了人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尊重和遵守。
在中国文化中,诚信被视为一种高尚品质和必备素质,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在商业领域,诚信被视为商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之一,能够增强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在政治领域,诚信被视为政治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能够树立良好形象和赢得民众支持;在社会领域,诚信被视为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能够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
二、勤俭美德勤俭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劳动和节约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化中,勤劳被视为一种美德,能够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节约被视为一种优良习惯,能够让人们珍惜资源、避免浪费。
在现代社会中,勤俭美德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工作、创造财富,并且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三、孝顺美德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它体现了家庭伦理和道德规范。
在中国文化中,孝顺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能够让人们尊重长辈、关爱家庭,并且有利于家族和睦。
在现代社会中,孝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人们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并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四、礼仪美德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规范。
在中国文化中,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能够让人们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并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人们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心,并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
五、忠诚美德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它体现了人们对祖国、家庭和朋友的忠诚和信任。
在中国文化中,忠诚被视为一种高尚品质和必备素质,能够让人们坚定信仰、献身事业,并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优秀、可以被模仿的道德行为和品质。
这些美德包括:
1.孝道: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指的是尊敬父母、孝顺祖先的道德行
为。
在中国文化中,孝道被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责任之一。
2.仁慈:仁慈指的是对他人的爱心和怜悯心,是一种积极善良的品质。
3.信仰:信仰指的是对某种信仰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
在中国文化中,信仰是一个人道德
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诚实:诚实指的是对真理的忠诚和对他人的诚实。
诚实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
5.敬畏:敬畏指的是对上帝、祖先、师长等有尊敬的态度。
敬畏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
组成部分。
6.和谐:和谐指的是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的态度。
和谐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
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四、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一、孝道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孝道,即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秉承。
孝道尊重也包括对长辈的尊重和对师长的尊敬。
这种尊敬和照顾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关系和社会伦理的尊重,也凝聚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二、仁爱关怀中华传统美德中,仁爱关怀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
中国文化强调关怀他人,推崇仁爱之心。
仁爱关怀是一种广义的情感和道德观,包括对亲人、朋友、同事、同胞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等的关心和照顾。
关怀他人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亲善和博爱之心,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三、诚信正直诚信正直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化极为重视诚信与正直,认为它们是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基石。
诚信正直是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有责任和尊重,是一种接受并遵循道德规范的品质。
它不仅体现在商业交往中的信守承诺,还包括在人际关系中的真诚待人和言行一致。
诚信正直的价值观使得中国社会能够建立起信任和互助的关系网络。
四、勤劳勇敢中华传统美德中,勤劳勇敢是鼓励人们勇于努力工作和面对困难的品质。
中国文化认为勤劳是实现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基础,而勇敢则是克服困难和追求目标的关键。
勤劳勇敢的精神促使人们不怕辛苦,追求进取,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勤劳和勇敢的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态度。
五、礼貌谦和礼貌谦和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中国文化强调对他人保持礼貌和谦和的待人方式。
礼貌谦和不仅体现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还包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个人空间。
中国人以其谦和有礼的态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礼貌谦和的精神和行为准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上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孝道尊重、仁爱关怀、诚信正直、勤劳勇敢和礼貌谦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民一直秉承并传承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美德为中国社会建立了和谐稳定的基础,也为中国人民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幸福和发展提供了根本支持。
第十二讲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第十二讲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为了对中国传统美德进行完整的、有机的认识,我们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的关系三个方面来把握。
据此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一、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虽然它曾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但并不能由此否认它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仁”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道德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下》)“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仁”发端于人类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侧隐之心”,即“同情心”,基于家族生活中的亲情。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
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
由此形成-种浓烈的家族亲情,对家庭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
中华民族之所以形成坚韧的伦理实体并经久不衰,与这种孝悌之德的弘扬及其所形成的稳固的家庭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孝悌之情的扩展就有所谓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孔子把“恕”作为“-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
具体内容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四字词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四字词语)/ueditor/201710/31/f91bd658b40873a889d554c08d2ec7 17.jpg" width="600" alt="弘扬传统文化"/>本着“古代存在,现代需要”及批判继承、整体优化、针对实效、知行统一等系列原则,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先生领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从丰厚的中国古代道德资源中挖掘、选择,确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这18条德目,内容实在目标明确,有利于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归纳如下: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
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例子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例子:
1.尊老爱幼:尊重老人,爱护幼儿。
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和幼儿让座,帮助他们过马路等。
2.诚实守信: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守信。
例如,不撒谎、不欺诈、不抄袭等。
3.谦虚低调:不自大、不炫耀、不张扬。
例如,在取得成就时不自吹自擂,而是保持低调,虚心向他人学习。
4.勤俭节约:勤劳节俭,不浪费资源。
例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等。
5.善良宽容:心存善良,待人宽容。
例如,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及时伸出援手,不记仇、不报复等。
6.忠诚勇敢: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家庭、忠诚于朋友。
例如,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7.爱国敬业:热爱祖国、热爱工作。
例如,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
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
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
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
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传统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超脱习俗和限制,但不能无视它们走得太远.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
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
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
(2)自由精神。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
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
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
(3)求实精神。
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
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
(4)应变精神。
(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
(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道德感是人的独特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道德的根本,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从全体。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人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当良心、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在你的心灵中永远扎下根来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一种有道德的个性。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
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对于新一代中国人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明志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持节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自强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诚信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