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不死君难》译评

合集下载

晏子不死君难知识点

晏子不死君难知识点

晏子不死君难知识点
晏子不死君难知,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晏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智者,他自称“晏子不死”,意思是他能够克服
困难,永远不会被击败。

然而,晏子的真正意图并不是要让人们相信他不会死亡,而是通过这个寓言向人们传递智慧和哲理。

这个故事的主要寓意是,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无法被他人完全了解的。

尽管外界可能认为晏子是一个聪明而无敌的人,但他自己明白自己的局限性。

他知道没有人能够永远不死,也没有人能够做到所有事情都无懈可击。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过高地看待,也要对他人保持尊重和谦逊。

此外,晏子不死君难知还可以引申为人们对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无论多么聪明和有能力的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和未来会发生什么。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过于担心和追逐未知的东西,而是应该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并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此外,晏子不死君难知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追求永生的愿望。

虽然晏子声称自己不会死,但这只是一种虚幻的幻想。

人们对于死亡的无法接受和恐惧驱使着他们去寻求不朽和永生。

然而,晏子的故事提醒人们要面对现实,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并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总之,晏子不死君难知这个故事通过寓言的方式传达了一些重要的哲理和智慧。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和智慧,同时也不要过于追求不可预测的未来和永生的幻想。

通过理解这个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实,过上有意义和满足的生活。

晏子不死君难

晏子不死君难

晏子不死君难晏子不死君难”这段文字,记叙了晏子追悼齐庄公的前后言行举止。

齐庄公因为与崔武子的妻子棠姜私通,被崔武子杀了。

齐庄公因为乱搞两性关系,羞辱了权倾朝野的齐国重臣崔杼,崔杼不满杀了庄公。

齐庄公也是死得其所了,但是崔武子杀自己的君王,也是防卫过度,得了个弑君的罪名。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晏子来到崔武子的家门口,要去哭齐庄公。

有了与自己随从人员的一番对话,之后又有了哭庄公的表演。

晏子与随从的对话是三问三答。

他的随从人员说:齐庄公死了,您也“死吗?”晏子说:“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去死?”晏子巧妙地换到一个理由,齐庄公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是齐国全体人民的国君,大家都不会因为齐庄公死了都去殉葬,我为什么要因为齐庄公死了,我晏子也去死?这就是说,因为国君死了,人们就要去殉葬是没有道理的。

更何况齐庄公是因为桃色事件而丢的命,跟着这样的国君去死是毫无意义的晏子的随从人员知道晏子不会为齐庄公死而去死就问:您:“逃走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逃走?”晏子晓得随从说这话的意思。

崔武子弑君,我晏子上门,这不是兴师问罪吗,岂不是自投内径武子的罗网吗?我为什么不逃走,反而要来送死?晏子说,齐庄王又不是我晏子杀的,我为什么要逃走?告诉我们,怨有头,责有主,不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坦荡的胸怀令人钦佩!既然不死君难,又不逃走,那您是不是:“回去呢?”这时晏子说了一通道理,把君臣的责任和臣子的大义说了个透彻:君主是百姓的君主,但是他不能凌驾于百姓之上。

君主应当主持国政。

臣子是君主的子,但是臣子不是为了他的俸禄,臣子应当保护国家。

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子也应该是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那么臣子也应该为他而逃亡。

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他自己宠爱的人可以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臣子就不承担这个责任。

作为君主,被别人杀死了,我哪能为这样的君主而死?哪里能为这样的君主而逃亡。

这几句话,用婉转的方式表达了对崔子的不满更让人受到启发的是:明确了明君与昏君的界限,明确了臣子忠君的尺度。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的意思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的意思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的意思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翻译为:一个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的人。

这句话出自《鞌之战》,下一句是:“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意思为:我杀了他不吉利。

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鞌之战》选自《春秋左传·晋鞌之战》,《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

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

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

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

《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译文

《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译文

《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译文《《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译文《晏子辞千金》原文和翻译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译文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到来,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使臣没吃饱,而晏子也没吃饱。

使臣回去后,把事情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说:“唉!晏子的家真的像这样穷!我却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齐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租,请他用这些金子供养宾客。

晏子没有接受。

齐景公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的行为),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有衣服可以穿,有饭可以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晏子不死君难

晏子不死君难

晏子不死君难先秦:左丘明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庄公通焉。

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译文崔武看见棠家遗孀就喜欢上她,便娶了她。

(齐国国王)庄公与她私通。

崔武杀了他。

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

晏子左右的家臣说:“(你打算)死吗?”(晏子)说:“(国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吗,我干嘛死啊?”说:“走(离开齐国)吗?”(晏子)说:“我有什么罪吗,我为什么要逃亡?”说:“回家吗?”(晏子)说:“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众的君主,难道是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君主?君主的职责要主掌国家。

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

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就该随他死,为国家社稷逃亡就该随他逃亡。

如果是为他自己死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去担这份责啊?况且他人立了君主却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随他去逃亡呢?我将回什么地方啊?”(崔大夫家的)门打开(晏子)进入,(晏子)将(国王的)尸体放在腿上哭,(哭完后)站起来,一再顿足离去。

别人(还)说崔先生你一定要杀他(晏子)的。

崔先生说:“(他)是民众指望啊,放了他得民心。

”注释崔武子:齐卿,即崔杼。

棠姜:棠公的妻子。

棠公是齐国棠邑大夫。

取:同“娶”。

棠公死,崔杼去吊丧,见棠姜美,就娶了她。

庄公:齐庄公。

通:私通。

弑: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晏子:即晏婴,字平仲,齐国大夫。

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其人:晏子左右的家臣。

君民者:做君主的人。

实:指俸禄。

昵:亲近。

庸何:即“何”,哪里。

晏子不死君难答案

晏子不死君难答案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译文]
崔武子见棠姜生得漂亮,便娶她做夫人。齐庄公和她私通,崔武子便杀了庄公。
晏子站在崔家大门外,家臣问他:“你打算为国君殉难吗?”晏子说:“难道他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家臣说:“打算逃走吧?”晏子说:“我有罪吗?为什么要逃走?”家臣说:“那就回去吧?”晏子说:“国君死了,我怎么回去?作君主的,难道只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是要他主持国政啊!做臣子的,难道只是为了赚几个俸禄?是要他扶持国家啊!国君如果是为国家而死,臣子也该跟着去死;国君是为国家而逃亡,臣子也该跟着他逃亡。如果国君是为个人而死,为个人而逃亡;那么,除了他身边的亲信,谁会跟他呢?人家受国君信任而竟敢杀死国君,我怎么能为他而死,我怎么能为他而逃亡?我又怎么能回去啊!”
等到崔家的大门开了,晏子走进去,把庄公的尸体枕在自己大腿上,哭了一阵,再站起来,哀痛得再三跺脚,才走出去。有人说崔子必定杀他,崔子说:“他在百姓中间很有声望,放了他可得民心。”
[解读]齐庄公为了偷女人而被杀,死得下贱。晏子既不为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文章三问三答,答中有反问,最后归结到“社稷”二字,波澜起伏,论旨鲜明。
[原文]
[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晏子不死君难》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晏子不死君难》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晏子不死君难》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崔杼是齐国的卿大夫,他见到棠姜后,心生爱慕,便娶了她。

齐庄公与棠姜私通,崔杼得知后非常生气,便设计杀死了齐庄公。

晏子得知崔杼弑君后,站在崔杼家的门外。

崔杼的家臣问他是否打算赴死,晏子回答说:“难道只有我的国君才是国君吗?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家臣又问他是否打算离开齐国,晏子回答说:“我有什么罪呢?我为什么要离开齐国?”家臣说:“那么你回家去吧。

”晏子回答说:“君主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做君主的人,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国家才是君主的根本。

做臣子的人,难道是为了自己的俸禄吗?君主才是臣子的衣食父母。

所以,君主为了国家而死,我就为他而死;君主为了国家而逃亡,我就为他而逃亡。

如果君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死,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逃亡,那么除了他的亲信,谁会为他承担责任呢?而且,现在有人杀了君主,我怎么能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我将回到哪里去呢?”晏子的家臣将这些话告诉了崔杼,崔杼说:“他是民众敬仰的人,如果杀了他,会失去民心。

”于是,崔杼释放了晏子。

晏子回到家后,将齐庄公的尸体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痛哭了一场,然后站起来,跳了三次,就离开了。

人们对崔杼说:“你应该杀了晏子。

”崔杼说:“他是民众敬仰的人,如果杀了他,会失去民心。

”左丘明在《晏子不死君难》一文中,通过描写晏子的言行,展现了晏子的智慧和忠诚。

晏子认为,君主应该为国家和民众负责,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当君主失职时,臣子就不应该为他尽忠。

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左丘明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晏子不死君难》一文,不仅展现了左丘明的史学造诣,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
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
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公不说,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

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


【译文】景公问晏子说:“忠臣侍奉君主,是怎么样的?”
晏子回答说:“君主有难不为君主送死,君主逃亡不为君主送行。


景公很不高兴,说:“君主分割土地而封赏,分赐爵禄使臣子尊贵,君主有难不为君主送死,君主逃亡不为君主送行,这叫做忠诚吗?”
晏子回答说:“臣子的言论被采用,君主就会终生没有灾难,臣子怎么去送死呢?臣子的谋划被采纳,君主就会终生不用逃亡,臣子怎么去送行呢?如果言论不被采用,君主有灾难死了,那就是枉死;如果谋划不被采纳,君主逃亡而去送行,那就是虚伪。

所以所谓的忠臣,能够让君主采纳善言,不能够让君主陷入灾难。


【说明】所谓的忠臣,是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对治国道路的忠诚,而不是对某个人的忠诚。

对某个人的忠诚,只是愚忠。

国家治理得很好,君主怎么还会有灾难呢?所以,侍奉君主,实际上是侍奉国家。

真正侍奉君主饮食起居的仆役,是不能称为忠臣的。

晏子不死君难的意思

晏子不死君难的意思

晏子不死君难的意思
“晏子不死君难”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这句话的意思是:晏子如果不为齐庄公而死,就会遇到灾难。

这句话涉及到一个历史事件。

齐庄公因为与崔杼的妻子私通而被崔杼杀害,晏子作为齐庄公的大臣,前往齐庄公的尸体旁痛哭,并表示愿意为齐庄公而死。

崔杼的手下劝崔杼杀掉晏子,但崔杼认为晏子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不应该杀掉他,否则会遭到齐国百姓的怨恨。

最终,崔杼没有杀掉晏子,晏子也因此逃过一劫。

这句话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忠诚正直,敢于为正义而牺牲。

晏子不死君难

晏子不死君难

晏子不死君难古代文化1210 1735晏子不死君难【原文】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①,遂取之②。

庄公通焉③。

崔子弑之④。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⑤。

其人曰⑥:“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⑦,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⑧?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⑨,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⑩”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注释】①崔子:齐国大夫,名杼。

棠姜:棠公的妻子。

棠公是齐国棠邑大夫。

②取:同“娶”。

棠公死,崔杼去吊丧,见棠姜美,于是就娶了她。

③公:齐庄公。

通:私通。

④弑: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

⑤晏子:即晏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县)人。

齐国大夫。

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的,继任齐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⑥其人:晏子左右的人。

⑦君民:做人民的君主的人。

⑧口实:这里指傣禄。

⑨昵:亲近。

⑩庸何:即“何”,哪里。

【译文】崔武先生看见棠家遗孀就喜欢上她,便娶了她。

(齐国国王)庄公与她私通。

崔先生杀了他。

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

他家的用人说:“(你打算)死吗?”(晏子)说:“(国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吗,我干吗死啊?”说:“走(离开齐国)吗?”(晏子)说:“吾有什么罪吗,我为什么要逃亡?”说:“回家吗?”(晏子)说:“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众的君主,难道是脱离民众的君主?国家社稷是主。

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糊口?国家社稷养生立命之本。

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就该随他死,为国家社稷逃亡就该随他逃亡。

如果是为他自己死为他自己逃亡,(我)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去担这份责啊?况且别人有君主都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随他去逃亡呢?我将回什么地方啊?”(崔大夫家的)门打开(晏子)进入,(晏子)将(国王的)尸体放在腿上哭,(哭完后)站起来,一再顿足离去。

晏子不死君难答案

晏子不死君难答案
梦》原著设计,半文半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不死君难答案
【篇一: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16--20】
---20)
16.订鬼
[原文]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②,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③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译文]
韩非子说:“儒者利用文献来扰乱国家的法度,而游侠使用暴力来违犯国家的禁令。”这两种人都曾受到讥评,然而儒者还是多受到世人的称道。至于那些3
用权术取得宰相、卿、大夫等高官的人,辅佐当世的君主,其功名都记载在史书上了,本来就不必多说什么。至于像季次、原宪二人,均为民间百姓,他们一心读书,具有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的君子节操,坚持正义,不与世俗苟合,而当时的人们也讥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终生都住在家徒四壁的蓬室之中,就连布衣粗食也得不到满足。他们逝世已有四百余年了,但他们的弟子却依然不断地纪念他们。现在的游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乎当时的国家法令,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做到了使危难的人获生,施暴的人丧命,却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以称道自己对他人的恩德为耻。为此,他们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

古诗晏子春秋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春秋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春秋翻译赏析古诗晏子春秋翻译赏析《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

《晏子春秋》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通过具体事例,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

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应该批评。

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

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成为一大亮点。

《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问上下、杂上下)不完全真实,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

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

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论语》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在《晏子春秋》中,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

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

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

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

当齐景公赏赐他车马时,他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

”(《杂下》)这就是说,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晏子春秋》由于其思想非儒非道,所以,自古以来不太被人重视。

但是,深入其中,细心阅读,就会有不少收获。

古诗晏子不死君难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不死君难翻译赏析

古诗晏子不死君难翻译赏析文言文《晏子不死君难》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庄公通焉。

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注释】①晏子:即晏婴,字平仲,齐国大夫。

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②其人:晏子左右的家臣。

③君民者:做君主的人。

④口实:指俸禄。

⑤昵:亲近。

⑥庸何:即“何”,哪里。

⑦兴:起立。

三踊:跳跃了三下,表示哀痛。

⑧望:为人所敬仰。

⑨舍:释放,宽大处理。

【翻译】崔武看见棠家遗孀就喜欢上她,便娶了她。

(齐国国王)庄公与她私通。

崔武杀了他。

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

他家的佣人说:“(你打算)死吗?”(晏子)说:“(国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吗,我干嘛死啊?”说:“走(离开齐国)吗?”(晏子)说:“我有什么罪吗,我为什么要逃亡?”说:“回家吗?”(晏子)说:“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众的君主,难道是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君主?君主的职责要主掌国家。

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

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就该随他死,为国家社稷逃亡就该随他逃亡。

如果是ORg为他自己死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去担这份责啊?况且他人立了君主却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随他去逃亡呢?我将回什么地方啊?”(崔大夫家的)门打开(晏子)进入,(晏子)将(国王的)尸体放在腿上哭,(哭完后)站起来,一再顿足离去。

别人(还)说崔先生你一定要杀他(晏子)的。

崔先生说:“(他)是民众指望啊,放了他得民心。

晏子不死君难读后感

晏子不死君难读后感

晏子不死君难读后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国君重要,还是社稷重要,晏子通过三问三答给我们了答案。

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该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齐庄公隔了偷女人而被杀,死的下贱,所以晏子并不会为他死,为他逃亡,为他回到故里。

因此从晏子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正义的力量,他不因死者是君主而哭,而是因为君主的死对社稷造成了影响而感到惋惜。

当今社会,有钱有权就可以统治一切的封建思想还在不断侵蚀着我们的内心,而我们却恰恰忽视了的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只关心自己利益的人永远是一个狭隘的人,而将自己的利益与民族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的人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1.赏析晏子不死君难论及君臣大义一段的说理艺术

1.赏析晏子不死君难论及君臣大义一段的说理艺术

1.赏析晏子不死君难论及君臣大义一段的说理艺术
赏析晏子不死君难论及君臣大义一段的说理艺术,本文说理很有特点。

全文最闪光、最启发后人的就是晏子论君臣大义的一段,这是晏子行动的指南,单作一篇论说文看,写得也很有创意。

这段议论先设三问三反问,借随从之三问,晏子之三反问,采用排除法,论定自己不是齐君的私人,论定君死过程中自己没有过错,论定自己不能从死、从亡,不过也不能苟且、回避是非。

然后再设六反问,点出君臣大义,点出自己的选择,这是结处点睛法。

语言凝练,句式近似对偶骈语。

“君臣大义”一段,已成为后世格言。

晏子不死君难赏析

晏子不死君难赏析

晏子不死君难赏析
哎呀,咱来聊聊《晏子不死君难》这个事儿。

你们知道吗?晏子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当时的情况可复杂啦!国君死了,好多人都觉得臣子得跟着去,可晏子不这么想。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老师说啥大家都得听,可晏子就不盲目听从。

国君死了,大家都觉得晏子得陪着去死,这像不像老师说只有考满分才是好学生,可我们心里明明知道,成绩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晏子站出来说:“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 啥意思呢?就是说国君啊,不是为了欺压百姓,是要为国家着想的;做臣子的,也不是为了俸禄,是要养护国家的。

这话说得多在理呀!
有人就问晏子啦:“你为啥不跟着国君去呢?”晏子回答说:“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 这意思是,国君死了,我能去哪儿?国君是为了国家,又不是为了欺负百姓。

要是只为自己,谁愿意为他死为他亡呀,除非是他亲近的人。

这不就跟我们班选班长一样嘛,如果班长只想着自己,不为大家服务,大家能服他吗?肯定不能!
晏子多聪明啊,他看得清楚,国君要是做得不对,臣子没必要盲目跟着。

这就好比我们走路,如果前面是个大坑,还非要往里跳吗?当然不能啦!
再想想,要是所有人都跟风,不思考对错,那这个世界不就乱套啦?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不能别人写啥答案,咱们就抄啥答案,得自己算清楚才行。

我觉得呀,晏子的做法太对啦!我们不能盲目听从,得有自己的判断,得为了正确的事情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样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你们说是不是?。

晏子的故事之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晏子的故事之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晏子的故事之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 ,真 是 大 快 人 心 。但 在 “ 普 天 之 下 莫 非 王 土 ” 的 春 秋 时 期 ,世 上 一 切 皆 属 于 王 ,何 况 区区 一 女
左 右 的人 说 : “ 那 就 回去 吗 ? ”晏
算 ,经济 一支笔 ,提 拔干 部时 ,有
钱 能使 鬼 推 磨 ,少 数高 官 的 资产 , 恐 怕早 已超过 “ 蒋 家王朝 ”时 期 的
四大 家族 了 。人 们不 禁要 问 ,民 主
之 风哪里 去 了?春秋 时期 的晏 子 哪 里 去 了?平心 而论 ,任何 单位 和 团 体 所 实 行 的 民主 ,皆是形 式 化 的 , 最终都 是 “ 一 人 说 了 算 ” 的所 谓
久 ?关 键 就 是 统 治 阶级 采 取 愚 民
统 治 。 从 古 至 今 ,君 王 被 认 定 为
天 子 ,是 神 ,是 金 口玉 言 。这 种
② 取 :通 “ 娶” 。③ 弑 :古 时称 臣
杀君 、 子 杀 父 为 弑 。④ 晏 子 :晏 婴 , 字 平 仲 , 齐 国 大 夫 。 ⑤ 昵
为人 所 敬仰 的有 声 望 的人 。⑧ 舍 :
释放。
必 定 会 把 晏 子 杀 掉 。崔 子 说 : “ 他 是 百姓 所 敬 仰 的人 呀 ,放 了他
可 以得 民心 。 ”
[ 翻译 ] 崔 武 子 见 棠 姜 生 得 漂 亮 ,于 是 娶 了 她 。齐 庄 公 和 她 私 通 ,崔
况 且 人 家是 国 君 最 信 任 的大 臣 却
把 国君 杀 了 ,我 不 过 是 一 般 的 臣 子 ,我 为 什 么 要 为 他 而死 为他 而
逃 亡 ? 现 在 国 君 已经 死 了 ,我 又 回到 哪里 去呢 ? ”
悲 痛 之举 ,纯 属人之 常情 。
年》 ,有删 节) [ 注 释] ① 崔武 子 :齐卿 ,即崔杼 。
这 里 ,不 得 不 让 人 联 想 到 中
国 为什 么 封 建 社 会 长 达 数 千年 之
崔 子 开 了 门 ,晏 子 走 进 去 , 把 庄 公 的尸 体 枕 在 自己的 大腿 上 ,
哭 了 一 阵 ,再 站 起 来 ,哀 痛 得 跳 跃 了 三 下 才 走 出去 。有 人 说 崔 子
大 包 天 ,同 时 ,阐 明 了 自 己 的政
晏 子 立於 崔 氏之 门外 。其 人
曰: “ 死 乎? ” 日: “ 独 吾 君 也 乎 哉 ,吾 死 也 ? ” 曰: “ 行 乎? ” 日:
“吾 罪 也 乎 哉 , 吾 亡 也 ?” 曰 :
“ 归乎? ”日: “ 君 死 安 归 ? 君 民
意 义 。 至 于 晏 子 对 齐 庄 公 之 死 的
将 庸何 归? ” 门启 而入 ,枕 尸股 而哭 ,兴 ,
三踊而 出。人 谓崔 子必 杀之 。 崔予 曰: “ 民之望 也 ,舍 之 得 民。 ” ( 选自 《 左传 ・ 襄 公二 十五
死 ,或 为 一 己之 私 而 逃 亡 ,如 果 不 是他 最 宠 信 的人 ,谁 还 跟 他 呢 ?
文 言 文 趣 读_
[ 原 文]
崔武 子 见 棠姜 而美之 ,遂 取
之 。庄 公 通 焉 。 崔 子 弑 之。
《 晏子 不死君难 》 译 评
覃 业朝
去 探 视 了齐 庄公 的 尸 体 。虽 说 心 情 十 分 悲 痛 ,可 他并 没 有 用 世 俗 的 审 美 观 去 指 责 崔 子 的 弑 君 为 胆
封 建 家 庭 式 的统 治 ,就 永 远 得 以 传 承 。如 果 从 奴 隶 社 会 末 期 到 后 来 的封 建 社 会 ,多一 些 晏 子 这 样 的 开 明 人 士 ,世 界 上 最 早 形 成 民 主 的国 家可能 将是 中国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n i ) 亲近 。⑥ 兴 :起 立 。⑦ 望 :
武 子 就把庄 公 杀 了 。
[ 评 析] 本 文 记 载 了 齐 庄 公 因 荒 淫 被 重 臣崔 子 杀 后 ,晏 子 就 这 件 事 之 所 言 ,表 明 了晏 子 对 待 国 君 与 国 家 的态 度 。 首 先谈 谈 崔 子 弑 君 。 齐 庄 公 作 为 一 国 之 君 ,不 去 思 考 如 何 治 理 国家 ,竟 和 臣 子 之 妻 私 通 ,纯
属 荒 淫 无 道 。这 样 的 国 君 被 臣所
当 今社 会 ,为 什么 贪 污 成风 ,
腐败 盛行 ?原 因就是 少数 干部 的领 导方 法依 旧采用 家长 制 ,一 人说 了
晏子听说 齐庄公被 杀 , ( 就
跑 到 崔 家 ) 站 在 崔 家 大 门外 。崔 家 左 右 的 人 问他 : “ 你 打算为 国 君殉 难 吗 ? ” 晏子 说 : “ 难 道 他 只 是 我 一 个 人 的 国君 吗 ? 我 为 什 么 要为 他 而死 ? ”左 右 的人 说 : “( 你 )打算 逃 走 吗 ? ”晏 子 说 : “ 是 我 的 罪过 吗 ? 为什 么要 逃 走 ? ”
治 主张 :作 为 一 国之 君 ,整 天 不 去 思 考 如何 治 理 国家 ,而 是 因为 个 人 的荒 淫 被 杀 。如 果 为 这 样 的 国君 去 死 、去逃 亡 ,为 人 还 有 什 么 价值 ? 他 的 这 一 观 点 不 仅 出 乎 崔 子 意 外 ,这 在 当 时 也 是 绝 无 仅 有 的 ,更 有 推 动 社 会 前 进 的历 史
者 , 岂 以 陵 民 ? 社 稷 是 主 。 臣君
者 , 岂 为其 口实 ,社 稷 是 养 。故 君 为社稷 死则 死之 ,为社 稷亡 , 则 亡 之 。若 为 己死 而 为 己亡 , 非
其 私 昵 ,谁 敢 任 之 ?且 人 有君 而 弑 之 ,吾 焉 得 死 之 而 焉 得 亡 之 ? 逃 亡 。 如果 国 君 是 为 一 己之 私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