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产生发展范畴

合集下载

急诊与急救概论

急诊与急救概论

⒆溺水、电击伤
监护技术:
①体温、呼吸、无创血压、心电
②呼气末PaCO2、呼吸力学 ③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
④氧饱和度
⑤有创动脉压
⑥血气生化
⑦系统与分级监护
⑧胃肠粘膜pH值 ⑨颅压、脑电
⑩微循环监测
诊疗技术:
⑴面罩氧疗术
⑵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
⑶机械通气技术
⑷深静脉置管术
⑸胸外心脏按压术 ⑹电复律除颤术
二、如何理解急诊急救临床工作特殊性
1、医患之间对急诊概念理解 2、急诊需求量与处理能力间差距 3、急诊医学的时效观念 4、急诊医学临床的特殊规律
5、善于发现潜在威胁生命的可能性 6、稳定生命体征至关重要性 7、探索信息尽可能完善诊断 8、做好急诊病人的后续处理
三、急诊急救的范畴和任务
1979年美国医学会批准急诊医学为医学 专科
1982年美国医学毕业教育委员会批准急 诊医学住院
医生训练计划
1983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城市医院急 诊科建立方案
1986年召开我国首届急诊医学学术讨论 会,同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 学会
急救医学简介:
急诊室发展为急诊科的重要性 急救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抢救措施和手段 2、减少并发症的新方法 3、急救药品的进展和改良 4、急救管理及基础理论 5、灾难、意外事故应急措施
⑺胃肠内外营养技术 ⑻低温技术
⑼床旁血液净化术 ⑽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⑾临时、永久起搏术 ⑿胸腹腔闭式引流术
⒀开胸心脏挤压术。
急诊急救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1、应具备的条件:人员、设备(通讯、 运输、 急救),简要的抢救记录。
2、院前急救的任务 3、院前急救特点及内容
院内急救

急救医学概论

急救医学概论

急救医学概论急救医学是一门关乎生命之急迫领域的学科,旨在为急救场景下的患者提供紧急救治和救命措施。

急救医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挽救生命和减轻伤痛,因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医学意义。

本文将从急救医学的定义、原则和技能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并提高对急救医学的认识。

第一节急救医学的定义与发展急救医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急性疾病、意外伤害或突发性危害进行紧急治疗和抢救的学科。

其目标是通过迅速观察判断、及时处理干预,减少疾病的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救医学的发展与医学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急救知识的不断积累,急救医学不断发展壮大,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第二节急救医学的原则与步骤急救医学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以确保救治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急救医学的原则包括:判断危险和优先处理、迅速而安全的行动、及时提供救济和急救准则、全程维护患者生命体征、全局掌握病情并实施紧急医疗措施。

而急救医学的步骤则包括:现场评估、初步处理和转运等环节。

现场评估是急救医学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

首先需要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确保救治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

然后是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循环等方面。

初步处理主要是指在急救现场提供紧急治疗和救助。

针对不同的急救情况,可以采取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措施。

转运环节则是将患者从事故现场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因此,急救医学的原则和步骤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第三节急救医学的技能与培训急救医学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

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止血、骨折固定和急救药物使用等。

掌握这些急救技能可以提高救治效果,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伤害。

因此,急救医学的培训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急救医学的培训通常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理论学习主要包括救护知识的学习和医学基础知识的培养。

急救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急救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急救医疗服务智能化
01
急救医疗服务智能化是指利用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 急救医疗服务进行智能化升级, 提高救治效果和效率。
02
智能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急救医疗 服务各个环节,如智能调度、智 能诊断、智能监测等,提高救治 准确性和及时性。
急救医疗服务社会化
急救医疗服务社会化是指将急救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急救服务的发展。
急救人才短缺是当前急救医学面临的一 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 引进方面。
VS
详细描述
由于急救医学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目 前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 地区和医院的急救人才短缺。这不仅影响 了急救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也制约了急 救医学的发展速度。
05
急救医学的未来展望
急救医疗服务普及化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提供
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02
保护患者隐私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利,避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0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建立互信
关系。
谢谢观看
总结词
急救技术更新慢是当前急救医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 面。
详细描述
由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而目前急救医学的研发和应用进展较 慢,导致一些先进的急救技术未能及时应用于临床。这不仅影响了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
率,也制约了急救医学的创新发展。
急救人才短缺
总结词
急救医疗服务普及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 的增加,急救医疗服务将更加普 及,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 加及时和高效的服务。

急救医学绪论课件

急救医学绪论课件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 泵血,导致全身器官灌注不足。 急救处理包括吸氧、利尿、扩血
管等措施,以减轻心脏负荷。
呼吸系统急症
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急救处理 包括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就 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表现为呼吸 困难、低氧血症等。急救处理包括机械通气、氧疗、治疗 原发病等。
社会急救体系建设与展望
01
02
03
04
完善急救网络布局
合理规划急救站点,缩短救援 半径,提高救援效率。
强化公众急救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急 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
社会共救的良好氛围。
推广智能急救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 、远程医疗等,提高急救的时
效性和准确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急救领域的合作 与交流,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 ,推动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
重要性
急救医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显著降 低病患的死亡率与伤残率,为后续的 专业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急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初期发展
古代的急救措施多基于经验与传统医术,如中国的中医急救、古 希腊的战场救护等。
现代急救医学的崛起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急救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专业的医 学科学,涵盖了更多的科技与技术。
复苏与生命支持
恢复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
针对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等危重病情,急救人员需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方式,恢复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同时,给予患者生命支持治疗,如输液、使用急救药物等,以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第一章 急救医学绪论

第一章   急救医学绪论
急救医学
第一章 绪论 福建龙岩卫校 魏蕊
学习目标 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急诊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3. 熟悉急诊与急救医学的学习目的 与要求。
• 【概述】
•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医学学科,是研 究和处理急危重病症的基本原理、诊断和治 疗技术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门科学。
• 急救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 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 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专业理 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科 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 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 [急诊医学的发展史]
• 急诊医学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很多 国家就注重加强急诊医疗救护。
•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 70年代开始,多数已 建立起急救网络,大大推进了急诊医学的发 展。
• 我国急诊医学的兴起,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 始,卫生部于1983年颁布了《医院建设急诊 科(室)的方案》,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 学专科学会正式成立。 •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多 数综合性医院都单独设置了急诊科(室),配 备了专门从事急诊工作的医护力量,专用的 仪器设备也日臻完备与先进。 • 急诊医学课程已成为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 专业的必修课程。
• 要以高度的责任心,牢记“性命相托,生死 所系”的誓言,认真学习急救知识,熟练地 掌握急救技能。
• • • • •
二、学习要求 认真学习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注意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 注意职业素质和应急能力的培养; 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
• 特别要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基本技 能的训练,做到操作规范、熟练; • 要求掌握常见急诊疾病的诊断和处理要点。
• (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重视人际交 流技巧

急诊医学科 学科概况

急诊医学科 学科概况

急诊医学科学科概况
摘要:
一、急诊医学科简介
二、急诊医学科的发展历程
三、急诊医学科的主要职责
四、急诊医学科的设施与技术水平
五、急诊医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
急诊医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学科,主要负责处理各种急性、突发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救治工作。

急诊医学科通常设有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留观病区和急诊ICU 等,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急救技能过硬的专业队伍。

急诊医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急诊医学科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急诊医学科在救治水平、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急诊医学科的主要职责包括:对急性、突发性疾病和意外伤害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

急诊医学科的设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已拥有中央监护系统、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持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RRT)等多种先进的抢救设备。

这些设备和技术为急诊医学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得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

急诊医学概况

急诊医学概况
新指南: 删除CPR前检查脉搏
心外按压: 由80-100次/min改为100次/min 胸外按压/人工通气比: 原比例:单人 15:2 双人 5:2 2000年指南:均为 15:2
急诊医学的范畴
8
复苏学5
复苏药物的应用: 主张首选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 碳酸氢钠:延时、间歇、慎用
心跳停止超过10min,待有效循环建立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间歇应用。
复苏学2
猝死
“第一目击者”快速而有效的实施复苏
肾上腺素 心跳骤停静注1mg 无效则5分钟后静注3mg
无效5分钟后静注5mg 仍无效则停药
脑复苏
亚低温保护脑 高压氧 药物
急诊医学的范畴
6
复苏学3
心肺复苏顺序 常规 A –B-C-D 2000复苏指南 C-D-A-B C-A-B-D
急诊医学的范畴
7
复苏学4
急诊医学研究方向
3
中毒救治
治疗
解磷注射液 钠洛酮 血液净化
酒精 阿片类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急诊医学研究方向
4
创伤急救
急诊室开展“救命性手术” 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并发症的防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的重要性 EMSS的组成 EMSS的任务 各国EMSS的发展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1
EMSS的重要性
专科急诊
较高 总体急症处置质量较低
单病种急症处置质量较高 不利于管理 慢 较易接受 初期较易,后期较难
急诊医疗的发展 2
急诊流程重建
急诊诊断室
回家
传统的急诊流程
住院
急诊抢救室
留观
缺陷
急诊与门诊病人流程混淆 缺乏急诊分诊或急症病人分区医疗 未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 急诊护理与急诊医疗环境脱节

最新-急诊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最新-急诊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2019/12/6 5、重视急诊医学学科建设
44
急诊医学发展前景
• 国际急诊医学更重视各种急救、复苏、 特殊病种指南的修订,基本3~5年修订。
• 心肺复苏由重视人工呼吸向重视连续胸 外按压转变,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由15:2 改为30:2,特别强调单人复苏时,只要
气道通畅,只做连续胸外按压,并强调 按压频率由原来80~100次/分,改为至少 100次/分,按压幅度至少5厘米。
急诊医学专业形成,急 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 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 培训基地成立, 急诊医 师纳入考核及准入制度 ,急诊人员的专科化
24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
病情多变 且复杂
很难明确 临床诊断
病情危急,重点立即 救 人 抢救生命、稳定病情 治 病
治病 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
急诊医学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2019/12/6
4
急诊医学简史
1979年,急诊医学获美国医学会正式承 认,从而成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第23门 独立学科。
1979年,美国国会颁布《急救法》。 WHO规定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为世界
急救日。
2019/12/6
5
美国急诊医师学会徽标
2019/12/6
6
急诊医学简史
二、国内急诊医学发展简史
2019/12/6
急诊医学将 机体分为若 干功能组成 部分,可能 与器官相关 也可能跨越 解剖器官
急诊考虑问题 顺序:生命危 险吗?可能的 原因?原发病 性质和部位? 注重对急症判 断和紧急处理
急诊医学 强调“时 间窗”的 概念,白金 十分钟, 黄金一小 时。
27
急诊医学的特点及方法
评估
判断
抢救

急救医学概论

急救医学概论

2.院前急救旳原则:一只是救命, 不治病,它是处理疾病或创伤旳 急性阶段,而不是治疗疾病旳全 过程;二是处理成批伤病人或灾 害性事故中,首先要做精确旳检 伤分类,并按照病人旳轻重缓急, 予以相应急救处理。
3.院前急救管理
(1)现场急救管理
现场急救是院前急救旳首要环节,是整 个急救医疗体系旳第一关,其管理质量 旳高下直接影响着伤病人旳生存率和致 残率。主要工作如下:
急救旳主要病种
1. 心搏,呼吸骤停,及时、正确和有效旳 现场心肺复苏,是复苏成功旳关键。快 捷有效旳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后续救治可 提升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2. 休克 休克病人旳早期诊疗,尤其是休克 病因旳早期拟定是纠正休克旳关键,及 时有效旳纠正休克可降低死亡率。
3.多发创伤 及时发生多发创伤旳致 命伤并进行有效旳急救处理,就可预 防发生休克、感染和严重旳并发症。
急救医学旳对象是危重急症,为此目前 受到世界各国旳普遍关注。
据美国统计,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旳伤死率分别高达8.8 %和4.5%,朝鲜战 争2.5%。
越南战争中,因为注重急救医学研究, 发展了急救器材和运送工具,训练了一 支迅速反应、技术优良旳急救队伍,使 得(1965~1971年)其伤死率下降至2%下 列。
急诊科旳主要制度:
快捷、精确、有序、高效、热情 分诊制度 急诊室工作制度 值班、交接班制度 留观室工作制度 监护室工作制度 出诊急救制度 救护车使用制度
急诊病人旳心理护理
调动主动性、增进病人康复 心理状态分析:起病方式、年龄特点、 个体差别 心理护理要点 树立好形象 宽敞旳胸怀 良好旳自控能力 精良旳业务素质 强烈旳责任意识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吸氧,清除口 腔分泌物和吸痰,应用呼吸兴奋剂 和人工呼吸。

现代急救医学概论

现代急救医学概论

1984年6月卫生部又印发了关于《医院急 诊科(室)建设的通知》,指出急诊医 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改 革现行的医疗管理体制,把急诊工作提 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从此,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都相继建立 了急诊科室;1986年7月卫生部又发出了 《关于加强急诊抢救和提高应急能力》 的通知,提出必须加强对急诊薄弱环节 的领导,加快急诊学科的发展。这三个 文件的相继出台对促进我国急救医学事 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⑤车配司机要宁少勿多。1人1车或专车 专人不仅便于车辆的管理还减少了人力 资源成本,更主要的是当有重特大事故 发生时能够调集出动更多的车辆。总之, 车辆配置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考虑购 车成本、养车成本和管理成本。
3、医疗:院前急救的医疗要素包括人员 配备和医疗设备。人员的要求要特别强 调出诊时原则上是医生护士司机各1人, 如有可能最好再配备1~2名急救担架员。 我不赞成出诊时只派1名司机和1名医生 或1名护士,因为医生和护士虽然都是医 务人员,但在实施医疗救治时各有分工 有所侧重。
由于那时电话的普及率非常低,加之没 有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这种转运 工作极为有限,无论从医学层面还是社 会层面都没有产生相应的影响。
从救危救难的角度讲,急救工作体现了 政府形象,促进急救工作的开展理应是 政府行为。1980年月10月国家卫生部颁 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强调要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加强对急救 工作的领导;
对于轻病人来讲,可能去1名医务人员都 显的有点多余;但对于重病人来说,往 往去两名医务人员有时都忙不过来。况 且有时我们无法准确地了解呼救的具体 情况,说是1名伤病员,到了现场才发现 是多名伤病员的情况屡见不鲜。
当然,考虑到院前急救的复杂性和特殊 性,应主张医生护士化、护士医生化。 此外,无论是司机还是急救担架员都要 接受必要的岗前培训,熟练掌握心肺复 苏和四大技术等基本操作,以便在需要 时辅助医护人员开展抢救工作。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一、引言急救事业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紧急救助和护理的系统化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急救事业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国内急救事业的发展1. 发展历程国内急救事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急救体系的建设。

随后,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和急救医生的培训得到了大力发展。

目前,国内急救事业已经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急救体系,包括急救中心、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

2. 急救中心建设国内各地都设立了急救中心,这些中心负责接受急救电话,指导急救人员进行救援。

急救中心通过与医院和急救车辆的密切合作,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3. 急救车辆和设备国内急救车辆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现代化的急救车辆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治。

4. 急救人员培训国内的急救人员培训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急救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三、国外急救事业的发展1. 发展现状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急救事业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国家建立了完善的急救体系,急救服务覆盖范围广泛,急救设备和技术水平较高。

2. 急救体系建设国外的急救体系通常由急救中心、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组成。

急救中心负责接受急救电话,指导急救人员进行救援。

急救车辆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在救援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治。

3. 技术创新国外急救事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

此外,无人机在急救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能够在短期内将急救设备和药品送达事故现场。

四、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1. 重要性急救护理是急救事业的核心,它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治和护理,有效地减少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急救医学

急救医学

急救医学第一节概述急救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也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急诊医学发展最早的是美国,1968年成立美国急诊医师协会(ACEP),1972年美国国会颁布加强急救工作法案。

1979年急诊医学正式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近20年的历史。

❖1980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下发了“关于《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疗体系及综合医院急诊科(室)的建立和发展。

❖目前,绝大多数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配备了一定的专业队伍。

我国80多个大中型城市有一定规模的急救中心,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

一、现代急救医学的范畴(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也称为院外急救。

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

首先给病人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如徒手心肺复苏,清除呼吸道异物等,然后通过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

(二)危重病医学危重病医学作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配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中对继发于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

(三)复苏学是针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

现代复苏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生命支持(BLS):(A、B、C:包括气道建立与控制(A)、人工给氧与呼吸(B)、胸外心脏按压(C)。

2.进一步生命支持(ALS):(D、E 、F):其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包括复苏药物与液体使用(D)、心电图诊断与治疗心律失常(E)、电除颤(F)。

3.持续生命支持(PLS):主要是脑复苏。

复苏学是主要研究如何在心跳骤停后,及时恢复自主循环、促进心脏复跳,及时建立呼吸通道。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公布了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三个步骤:(ABC→CAB)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四)灾害医学灾害医学:是研究人群受灾后的医疗急救以及灾害预防等有关的医学。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引言概述:急救事业是保护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内外的急救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急救护理作为急救事业的核心部分,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一、急救事业的发展1.1 紧急医疗体系的建立:国内外纷纷建立了紧急医疗体系,包括急救中心、急救车辆等,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1.2 急救技术的进步:国内外不断推陈出新的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提高了急救效果和生存率。

1.3 急救资源的整合:国内外通过整合急救资源,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和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了急救的协同效能。

二、急救护理的发展2.1 专业护理团队的建立:国内外成立了专业的急救护理团队,包括急救护士、急救医生等,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护理服务。

2.2 护理技术的提升:国内外不断提升急救护理技术,如静脉通路建立、药物快速给药等,提高了急救护理的效果。

2.3 心理支持的重视:国内外越来越重视急救护理中的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急救过程中的压力和焦虑。

三、急救教育与培训3.1 急救知识的普及: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急救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

3.2 专业培训的推广:国内外推广了专业的急救培训课程,包括基础急救、高级生命支持等,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素养。

3.3 在线教育的兴起:国内外开展了急救在线教育,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急救培训课程,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主学习。

四、急救技术与设备的创新4.1 远程医疗的应用:国内外推广了远程医疗技术,通过视频通讯等方式,远程指导急救过程,提高了急救效率。

4.2 智能化设备的发展:国内外研发了各类智能化急救设备,如智能除颤器、智能监护仪等,提高了急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3 人工智能的应用:国内外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急救辅助,如快速诊断、预测患者病情等,提高了急救的精准度和效果。

世界急救发展史

世界急救发展史

世界急救发展史
急救一直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事情。

随着医学和技术的发展,急救也会随之改进和发展。

以下是世界急救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
1.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医生开始实施一些急救技术。

2. 11世纪- 教会开始设立医院,提供急救服务。

3. 1772年- 英国皇家人道主义协会成立,开始提供急救培训和服务。

4. 1870年- 法国红十字会成为第一个提供急救培训的组织。

5. 1893年- 美国红十字会成立急救服务。

6. 1923年- 美国成立了第一个急救课程。

7. 1960年- 心肺复苏术(CPR)被发明。

8. 1966年- 美国成立了第一个抢救中心。

9. 1973年- 第一个急救车在美国启用。

10. 1990年- 国际红十字会制定了国际急救准则。

11. 2000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急救指南。

12. 2010年- 医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现代急救服务变得更具体、更及时和更先进。

今天,许多国家都设有现代化的急救中心和抢救车,提供快速、有效的紧急抢救服务。

许多人现在都从急救课程中了解怎样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绝大多数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急 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配备了一 定的专业队伍。我国80多个大中型 城市有一定规模的急救中心,全国统 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
第二节 急救医学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 首先给病人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 如徒手心肺复苏,清除呼吸道异物 等,然后通过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 呼救,
8
(三)复苏学
现代复苏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生命支持(C、A、B:包括 心肺复苏(C) 、气道控制(A)、人工 给氧与呼吸(B) 。 2.进一步生命支持(D、 E 、F):其 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包括复苏药 物与液体使用(D)、心电图诊断与治 疗心律失常(E)、电除颤(F)。
9
3.持续生命支持 复 苏学是主要研究如 何在心跳骤停后, 及时恢复自主循环、 促进心脏复跳,及 时建立呼吸通道。
一、院前急救 (一)院前急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院前急救是对遭受各种危急生命的 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件等病人, 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抢救,包 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运送至医院的 过程。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病人的 生命及减少伤残。快速有效的院前急 救工作,对维护病人生命,减少病人 的伤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
创伤是青年人中第一位死亡原因。 2012年全国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 万人,伤残60万人。“创伤”已越 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各地卫生行 政部门建立了创伤急救中心。 严重创伤救治的原则是早期处理, 先“救”后“查”。
12
(六)灾害医学
研究人群受灾后的医疗急救以及灾害预防等 有关的医学,称为灾害医学。灾害是突然发 生的,在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同时,也使 人群受到伤害。如地震常造成多发伤、感染、 休克;洪水造成溺水、胃肠道传染病、眼病、 皮肤病;火灾造成烧伤、感染、休克;交通 事故如道路、航空、航海等造成的多发伤等 等。
19
第二个原则是“拉起就跑”
对一些无法判断、无法采取措施或即使 采取措施也无济于事的的危重伤病,应 尽快将患者送到有条件治疗的医院,不 要在现场作无价值的抢救。时间就是生 命,院前过长的耽搁将使患者丧失仅有 的一线生机。
20
(三)院前急救的三项任务
1.现场急救 坚持先“救”后“送”的 原则。例如外伤大出血病人必须先进 行止血处理后再运送;又如对骨折病 人必须先进行初步固定并正确地搬运 和护送,才能减轻病人痛苦和二次损 伤(急救五项技术:进行有效的通气、 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必须进行有 效的心肺复苏才能使病人有得救的希 望。要求医务人员能掌握全面的急救 知识。
内 容 简 介
本书为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工程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0章,主 要介绍了急救医学的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实践技 能,关注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 力求反映现代急救医学的水平。本 书可供中职(3年制)护理、助产、 检验、药剂、影像技术等相关医学 专业使用。
1
第一章 绪
(四)毒理学和急性中毒
研究和诊治各类急性中毒是急救医学 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城市急诊病人 中5%是与急性中毒有关,在农村每 年10万人以上死于农药中毒。由于 每年世界上成千上万种各类新化学产 品的不断出现,各国的工业化加强和 环境污染的加重,中毒已成为危害人 民健康的一个更要因素。
11
(五)创伤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2.熟悉急救医学服务体系的组成。 3.掌握急症救护的主要病种。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是 研究和处理急危重病症的基本原理、诊断和治 疗技术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门科学;也是现 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急诊医学发展最早的是美国,1968年成 立美国急诊医师协会, 并提出建立“急救医疗体系 (EMSS)” 1971年急诊医学正式被确 立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
21
2. 搬运 搬运方法有多种, 可因地、因时、因人而宜 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最 常用的方法有担架搬运法、 徒手搬运法等。对颈、腰 椎骨折病人必须三人以上 同时搬运,托住头颈、胸 腰、臀部和脚腿。切忌一 人搬头,一人搬腿的双人 搬运。
3. 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结急救 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链”,要把 单纯的病人运载工具改造成为抢救危 重病人的“流动医院”、“活动急救 站”,成为医务人员院前抢救的场所, 即“浓缩急诊室”,甚至发展到“集 装箱急救车-微型医院”。
3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近 20年的历史。 1980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部 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 作的意见”,1984年6月下发 了“关于《医院急诊科(室) 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 疗体系及综合医院急诊科 (室)的建立和发展。1987 年急诊医学正式被确立为一 门独立的专业学科。
17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表明, 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 能得到及时的现场抢救而死亡。急性心肌 梗死病人,有的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 死亡或猝死的原因并非病情不可挽救,而 是未能得到迅速的抢救。
(二)院前急救的两项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对症治疗” 院前急救是对“症”而不对“病”, 也就是说院前急救的主要目的不是 为了“治病”,而是为了“救命”。 是不得已而为之。
6
(二)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作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定义是受过专门培训的 医护人员,在配备有先进监护设备 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中对继 发于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 发症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
7
要求急救医师掌握跨学科、跨专业 的知识和技能。 199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把循环休 克、心源性休克、心外梗阻性休克、 严重心力衰竭、心肺复苏等22个课 题列为优先研究的项目。
13
(七)急诊医疗管理学
健全组织急救网络,建立有效地现代 化的急救呼救和通讯系统,研究和配 备各种救护伤病员的抢救设备和交通 工具,规范化培训急诊急救专业人员, 制定对突发伤亡事故的预警机制是急 诊医疗管理学的内容。
15
(二)急救医疗服务(EMSS)
院前急救
EMSS
院内急诊科诊治
ICU救治
等二节 急救医学服务体系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