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杂志2010年第11期--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_续一_赵吴成

合集下载

甘肃近年重大考古新发现

甘肃近年重大考古新发现

甘肃近年重大考古新发现作者:严存义赵剑飞来源:《丝绸之路》2010年第11期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沉淀了无数璀璨瑰丽的文化珍宝,堪称中国文物的宝库。

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甘肃省共发现野外不可移动文物13284处,其中古遗址8594处、古墓葬1919处、古建筑1187处、石窟寺337处、石刻750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43处,其他文物122处。

甘肃全省馆藏文物42.93万余件(组)件,一级文物3240件(组)。

其中以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遗址墓地、长城遗址、简牍、石窟遗址和汉代到宋金时代的城址数量最多,保存也较为完好。

近年来,甘肃省文物部门加大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力度,开展了一大批专题科研性和区域性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在中华文明探源、早期秦文化和史前文化考古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特别是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三个考古发掘项目荣获“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极大地丰富了甘肃省考古学内涵,巩固了甘肃文物大省的地位。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

20世纪90年代初,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2006年,甘肃省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当年调查、钻探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

通过调查与钻探,发现城址一座、夯土建筑基址26处、中小型墓葬400余座以及较丰富的文化层堆积。

后期主要发掘了21号建筑基址、祭祀遗迹和少量小型墓葬。

其中,祭祀遗迹包括乐器坑和人祭坑两部分,乐器坑内的木质钟架(仅存朽痕)旁依次排列3件青铜镈、3件铜虎(附于镈)、8件甬钟,镈和甬钟各附带有一件青铜挂钩。

青铜镈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舞部及镈体部以蟠龙纹为主要装饰;四出扉棱为透空的纠结龙纹,造型华美;鼓部素面,有铭文20余字,内容甚为重要。

大堡子以乐器坑为代表的祭祀遗迹是在该遗址遭大规模群体性盗掘后幸存下来的,对于被盗秦公大墓墓主身份的确认以及早期秦人的礼乐制度、祭祀制度、铜器铸造工艺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

甘肃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M4木棺实验室考古简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甘肃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M4木棺实验室考古简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25-3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8期
主题词: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战国时期;实验室考古
摘要: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桃园村。

该墓地自2006年开始发掘,其独特的墓葬形制、装饰华丽复杂的车辆、由大量的金银和各种质地的珠饰组成的人体装饰等,反映了战国晚期生活在当地的西戎部族的文化面貌和丧葬习俗,对研究当时甘肃东南部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秦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该墓地已发掘的墓葬大体可分为两侧为阶梯式墓道而中间为斜坡墓道的竖穴木椁墓、阶梯式墓道竖穴偏洞室墓、竖穴木棺墓和竖穴土洞墓四类。

其中第二类墓占绝大多数,第一、四类墓目前各发现1座,第三类墓发现2座。

大多数墓葬随葬有装饰复杂的车辆。

《文物》杂志2010年第10期--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08_2009年发掘简报_王辉

《文物》杂志2010年第10期--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08_2009年发掘简报_王辉

马家塬墓地自2006年开始发掘以来,2007~2009年对该墓地进行了连续发掘。

2006~2008年的部分发掘墓葬简报已刊出[1],现将2008~2009年发掘的M5、M7、M8、M13、M16情况简报如下。

一M5小型墓,位于M2西南侧。

该墓形制特殊,不同于马家塬墓地以前所发掘的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墓口呈方形,口大底小。

方向52°。

东西长4.5、南北宽4.05、深6.25米。

竖穴中随葬有1辆车及46具马、牛、羊的头骨和蹄,在竖穴的北壁东部另挖一个长3、宽1.5、深1.96米的坑,其内置棺木。

西北角立有铁矛,通长4.42米(图一、二)。

此墓盗扰严重,尸骨无存。

残存有车辆和棺木残件。

车辆仅残留有车、车衡、车轭、车舆左侧板和左车1件、右轮铜花饰8件及其他车饰件和车器(图三)。

车向东,车舆左侧板髹黑漆朱纹,上贴以铜方形镂空花饰、银箔三角形镂空花饰和银狼形饰、大角羊、大角鹿、凤鸟等装饰。

残存的随葬器物有金、银、铜质的车器和车饰,另外还残存有皮条、铁戈等。

金狼形车饰1件(M5∶24)。

制法和造型与银狼形饰相同。

头向左。

高5.9、宽8厘米(图八)。

金鸟形衡末饰1件(M5∶22)。

以较薄的金片制成,在一端呈圆弧形、一端为直边的长方形框内镂刻出相对的鸟形图案。

鸟呈侧面形象,回首,巨喙下钩,头上有冠,单足屈曲,尾部羽毛散开,其中一羽向上卷曲。

长10.7、宽6厘米(图五)。

银车轭饰1件(M5∶42)。

长方形,四周有窄边框,宽度不一。

边框内镂刻五组连续的卷草纹图案。

边框和花纹上錾刻有细线和小点。

长19、宽3.8厘米(图六)。

银大角羊3件。

残片,以较薄的银片剪切和镂刻成形,并在身体上錾刻出细线和小点装饰。

标本M5∶33,颌下残留有胡须,角较大,自头顶延伸至腰部呈花边半弧形。

残高4.8、宽6.5厘米(图七)。

银狼形车饰3件。

以较薄的银片剪切和镂刻成形,身体上錾刻出细线和小点装饰。

张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08~2009年发掘简报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图一M5平、剖面图1、23.铜泡2.错金铁条3、12.银花饰4.铜花饰5、15.料珠6.铁矛7.骨器8.残铁块9.铁剑10、24.银狼形饰11、14.铜扣13.金残片16.银棺饰17.铁块18、19.铜车轮饰20.车舆方形花饰21.铜车22.车衡、车轭25、27~31.银车饰26、33.银大角羊32.银三角形车饰□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08~2009年发掘简报2010年·第10期图三M5车轮纹饰复原嘴露齿,四足交错,呈行走状,形象生动。

文物2012年08期--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10_2011年发掘简报_谢焱

文物2012年08期--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10_2011年发掘简报_谢焱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10~2011年发掘简报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战国时期西北地区的文化交流(10JJD770014)”和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的资助。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自2006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后,我们对此墓地进行了跨年度连续发掘,至2009年共发掘清理墓葬20座,简报已刊布[1]。

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对此墓地进行第五、六年度的考古发掘工作。

新发掘出土了位于墓地东北部的5座中、小型墓葬(编号M18~M21、M59)。

根据以往发掘积累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墓地出土文物,在发掘现场只清理出车和棺木等遗物的轮廓,后期套箱提取至室内在可控环境下进行发掘清理。

现将M18~M21、M59发掘情况简介如下。

一M18中型墓。

位于墓地东北角,向东南15米处为M16,向南11米处为M15,向西南9.5米处为M14。

墓葬开口于现代耕土及垫土层下,保留部分原始地貌,呈北高南低的坡状堆积。

墓道方向265°。

墓葬结构为阶梯式竖穴墓道偏洞室木椁墓。

墓道开口呈北高南低的斜坡状,高差0.8米。

坑口平面近梯形,东宽西窄,东壁宽5.4、西壁宽4.2、东西长12.85米。

坑壁斜直,呈口大底小的斗状,修抹平整。

底面近长方形,东西长5.5、南北宽3.05~3.1米,距开口6.2~7米。

墓道西端共有八级台阶,阶壁垂直,其中第一至六级台阶呈北高南低的坡状,第七、八级台阶面较平整。

阶宽0.55~1.15、高0.23~1.05米。

其中第四级台阶面中间略凹,偏西放置牛腿骨一段;第五级台阶中间偏北放置牛肋骨;第七级台阶局部为熟土夯筑。

墓道内填土为灰褐色五花土,土质疏松,夹杂有红褐色陶片及料薑石等,坑底部有一层掏挖墓室后遗留下的浅黄色垫土,厚0.15~0.2米。

墓道中随葬车2辆,车辀向东,相互叠压,车上各置一伞。

由东向西分别编号为2、3号车。

《文物》杂志2010年第6期--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_兼谈族属问题_赵吴成

《文物》杂志2010年第6期--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_兼谈族属问题_赵吴成
马家塬墓地所 出铲足铜 鬲 , 应 是当时生 活 在该地 区戎 人的 遗物 。“ 在甘 谷毛 家坪 发现 了 和秦文 化共 存于 一个 聚落 内的 以铲 形 足根 袋 足鬲为特征的`毛家坪 B 组遗 存' 。在该居址 中 的毛家 坪 B 组 遗存 的年 代可 以定 为春 秋中 晚 期至战 国 。铲形 足根 袋足 鬲在 甘肃 的天 水 、平 凉和庆 阳地 区 , 宁夏 的固 原地 区 、陕西 的宝 鸡 地区都 有发 现 , 并出 于战 国秦 墓中 。这 种遗 存 可能和寺洼文 化有继承关 系” [ 17] 。“ … …甘肃 东 部的毛 家坪 秦人 聚落 中和 宝鸡 地区 的 战国 秦 墓中都出现了 显然是戎人 的铲足根 袋足鬲 , 这 表明西 戎的 一部 分在 春秋 以后 融入 了 秦人 之 中” [ 18] 。许 多考 古工 作者 认为 寺洼 文化 应属 于 西戎文 化遗 存 。从采 集的 标本 看 , 寺洼 文化 陶 器多见 双马 鞍口 罐 、带划 纹的 簋式 豆 、无耳 高 领罐 , 双耳罐 、鬲等 , 联系 到其他地 区的寺洼 文 化年代 , 估 计西 汉水 上游 寺洼 文化 的年 代 , 约 从西周早期前 后延续到春 秋时期 , 基本与当 地 周秦文化遗存 的时代重合 。赵坪地 区寺洼文 化 遗址的分布 , 主要集中在 当今礼县 县城西南 的 雷神庙 、石 沟坪 一线 以南 的西 汉水 两岸 台地 。 二土 、石坝等面积约在 20 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 寺洼文 化遗 址和 墓地 , 都 集中 在这 里 。这些 遗 址面积 大 , 内涵 单一 , 应 属当 地西 戎人 的中 心 聚落 。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
———兼谈族属问题
赵吴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6 年 8 ~ 12 月 , 甘肃 省文物 考古研究 所 和张家川县 博物馆 , 在木 河乡桃园 村北马家 塬 发掘了 3 座 战国晚 期西戎 贵族 墓葬 [ 1] 。墓葬 均 为竖穴 偏洞 室墓 , 台 阶式 墓道 。墓道 、车 坑 、墓 室联为一体 。在发掘 的 3 座 墓中 , 除 M2 较 小且 被盗严重 , M1 和 M3 均出土有 保存较完整 的车 辆 , 形制也 基本相同 , 车 舆及车轮虽 被盗扰 , 但 基本形状仍 可分辨 。2008 年又发掘 清理了 M6 、 M14 ~ M16 。除 M6 盗扰严重 外 , 均保 存较好 。车 辆相 互叠 压排 列 , 整 车以 木质 材料 为骨 架 , 整 体髹漆 , 黑 漆朱 纹 , 并有 少量 石绿 、石青 、白 色 填充 图案 , 车舆 用皮 革带 编制 而成 , 车 轮圆 周 边饰 有镂 空图 案铜饰 , 装 饰极 为华 丽 。该墓 地 所出 土的 车辆 保存之 完整 , 规 模之 大 , 形 制 之多 , 装饰 之豪华 , 规格 等级之高 , 是新中国 成 立以来考古 发现中少有 的 , 也是科 技史上的 一 次重要发现 。

《文物》杂志2009年第10期--张家川马家塬墓地相关问题初探_王辉

《文物》杂志2009年第10期--张家川马家塬墓地相关问题初探_王辉
70
为髹漆并以 镂空铜饰件 装饰的车 、髹漆车 和无 任何 装饰 的木 质车 。在竖 穴中 还随 葬有 马头 、 牛头 和牛 、马 的其 他部位 。墓 室分 为前 室和 后 室两 部分 , 前 室随 葬有一 辆以 金 、银镂 空花 饰 和动物 饰件 、错 金银(贴 金银 铁饰 件)及 汉紫 、 汉蓝装饰的车辆一辆 。
□ 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简报
随 葬 器物 中数 量最 多 的是 各类 质地 的 珠 子 , 计有绿松 石 、肉红石髓 、金 、银 、玻 璃和玻 璃 态 材料 。这些 形状和质地不 同的珠子 装饰于 车 马 、死 者身 体或 服饰 上 , 绿松 石和 肉红 石髓 还 用 于镶嵌 。玻 璃态材料中还 发现有杯 子和疑 似 杯 子的残片 。珠子的排列在 部分墓中 可看到 一 定的规律 。
马家塬墓地所 出陶器中 仅见红 陶单耳罐 、 灰陶绳 纹高 领罐 、子 母口 灰陶 绳纹 罐 、红陶 釜
71
2 0 0 9 年 · 第 10 期
及铲足鬲残片 。在 M12 、M15 出土的高领灰陶 绳 纹 罐 , 与宝鸡 建河战国晚期 的秦墓中 所出的 同 类 罐形 制相同 , 而 M1 出土 的红陶 单耳 罐则 与 宝 鸡建河 M11 中 所出土的单耳罐 一致 , 同属 战 国晚期 [4] 。因而 , 我 们可以将马家塬墓地的整 体 年代定在战国晚期至战国末期 、秦初 。其中 M15 和 M16 可早 到战国 晚期偏 早 , M1 、M14 为战 国 末期至秦初 。
三 文化因素
马 家塬墓地的 文化因素 较多 , 包 含有欧 亚 草 原东部的中 国北方系青 铜文化的因 素 ;欧 亚 草 原地带中 、西部的斯基泰 、塞克 、巴 泽雷克 等 文 化的因 素 [5] ;秦 文化和 甘青地 区传统 文化 等 多种文化因素 。

甘肃张家川战国古墓里的秘密

甘肃张家川战国古墓里的秘密

甘肃张家川战国古墓里的秘密▲张家川川王乡马达村古墓的挖掘现场▲挖掘工作者仔细清理车轮▲马家塬遗址的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工作人员小心地清理骨骸边的泥土马家塬遗址及墓葬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墓葬面积约3万平米。

该墓葬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发掘,当年先后发掘墓葬3座,出土豪华车乘、青铜器、车饰件、金银箔饰片、釉陶珠、玛瑙、错金银铁器、陶器等文物1600余件,不仅文物数量多,而且档次很高。

2006年10月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2月17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了保护标志碑。

2007年4月8日该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家塬战国古墓出土的文物形制独特、规模宏大,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考古价值,在国内极为罕见。

张家川地下蕴“宝藏”张家川在历史上是秦国领地,该县木河乡桃源村北山上古墓交错,引来了不少盗墓贼。

2006年8月4日,3名盗墓贼在盗掘古墓时,被民警抓获。

抓获3名盗墓分子后,民警顺着绳索下到墓穴查看,发现竟是一个很大的墓室,遂向局领导做了汇报。

记者在考古挖掘现场看到:经过三个多月的挖掘,截至目前,该墓葬已成功清理出3个墓室。

一号墓室墓基距地面有12米深,主要发掘出土了豪华的铜车及殉葬的马牛遗骸。

记者发现,该马车虽经地下千年埋葬,但仍能看出车身颜色为黑红相间,车体锍金,车轱辘周围包铜,直径1.5米左右,整个车体大小与实物相同,依据车马装饰的豪华程度可以推测出,此车应是古时地位显赫人物出门乘坐的马车。

相邻的二号墓室出土一具女尸,因墓内尚未发现有文字记载的东西,因此不能确定墓主的身份及确切年代,也无法断定二号墓室的女尸是不是墓主。

与一、二号墓室相距不远的三号墓室出土的还有互相堆积的四辆铜车马,据现场发掘的专家介绍,目前推测被清理出的四辆马车是从墓室侧面依次滑入6米深的墓坑内的,在马的头骨周围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玛瑙、铜鼎和陶罐等物,可以推测,当时墓主下葬时,是用活马殉葬的。

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发现战国墓葬群再探西戎

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发现战国墓葬群再探西戎

[ 关键 词 ]张 家川 ; 家 塬 ; 秦 ; 戎 马 先 西 [ 图分 类 号 ]K 1 中 O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0 1 o 2 0 】4O 5 一4 文 0 卜54 ( O 0 ~O 9O 9
2O O 6年 8月 , 肃省 文物 考 古所 经 甘 肃省 文 物局 与 国家文 物 局批 准 , 已经 遭 盗墓 分 子破 坏 的 张 甘 对 家川 回族 自治 县马家塬 村 古墓群 做 了抢救 性 发掘 。“ 抢救 发 掘 了三 座墓 葬 , 共 出土 金 、 、 、 银 铜 错金 银铁 、
从 张 家 川 回族 自治 县 马 家 塬 发 现 战 国墓 葬群 再探 西戎
马 春 晖
( 西北 师 范大 学 文 史 学院 ,甘 肃 兰州 7 O 7 ) 3 O O
[ 摘 要 ]2 O 0 6年 8月 , 甘 肃 张 家川 回族 自治 县 马 家塬 村 发 现 战 国 墓 葬 群 ,从 墓 葬形 制 和 出 土 遗 物 来 看 , 基 地 在 “ 此
文解 字 》 :狄 … …本犬种 ” 日 “ 。
从 甲骨文 以及《 文解 字 》 “ ” 狄” 说 对 戎 “ 的不 同记载 和解释 , 我们 可 以很清楚 地看 到 , 少在殷 商 时期 至 戎 和狄 已经是两 个不 同 的族 称 , 成为“ 从事 一种 生产方 式或经 济生 活的 一个种族 的不同支 系 的部 族 ” ] [。 9 戎族 可能 是半农 半牧 的生 产经 营模式 , 而狄 族则是 纯粹 的游 牧 民族 。 戎 和狄 又有 许 多分支 ,尔雅 ・ 地 》 载 , “ 夷 、 狄 、 《 释 记 有 九 八 七戎 、 蛮 , 之 四海 ”1 六 为 [ 。《 礼 ・夏 周 官 》 ,西 夷 、 蛮 、 闽 、 载 “ 八 七 九貉 、 五戎 、 六狄”1 _ 。《 子 ・节葬 》 有“ 墨 也 八狄七 戎”1 之说 。戎和狄 常 常与 [ 2 诸夏 族穿插 分布 , 为邻里 , 由于生 产方式 及其 文化 的不 同 , 常 常与 诸 夏 战争不 断 。戎 族在 春 秋 文 互 但 又 献记 载 中就 有很 多 , 山戎 、 如 北戎 、 阴戎 、 骊戎 、 西戎 、 终戎 、 氏戎等 。“ 无 蛮 在有 一 些地 方 , 们甚 至 与周 他 人相邻 , 动在周 人 活 动 的 中心 地 区一黄 河 中游 地 区 , 如今 天 的 山西 南部 和河 南 的东 部 地 区”” 。 活 例 []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出土车厢侧板的实验室考古清理免费范文精选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出土车厢侧板的实验室考古清理免费范文精选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出土车厢侧板的实验室考古清理韩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王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燕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研究员)2006 年8~12 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张家川县博物馆对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次发掘的 3 座墓葬,出土陶、铜、金、银、铁、骨及玛瑙、绿松石、琉璃等器物2200 余件,多为车马器和车马饰,另有一部分饰件还保留在车厢侧板上[1]。

而依附于车厢侧板的饰件,由于其木质或皮质基体已不存在,以及墓室坍塌和盗洞的影响,饰件叠加、堆积等现象明显,现场考古清理比较困难。

为保护这批文物,发掘者在现场采取了石膏封护、整体提取的方法,对 M3 墓室车厢侧板进行了提取。

为保护车厢侧板,同时获取相应的考古信息,2010 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项目组,对 M3墓室车厢侧板进行初步的实验室考古清理。

现将工作中的收获报告如下。

一实验室考古清理的概念“实验室考古清理”一词,最早见于《考古》2009 年第7 期《浙江瓯海西周土墩墓出土青铜器的实验室考古清理》一文。

文中提出,实验室考古清理既是田野考古的延续,又与田野考古相区别。

除了应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剥离、提取文物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还应该注意发现新的文物、现象和信息,观察文物和相关信息之间的联系,并将它们保存和记录下来,以供下一步考古研究使用,这就是实验室考古清理的基本内涵[2]。

实验室考古清理是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保护相结合。

相较于考古发掘的现场保护,实验室考古清理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文物保护环境和保护设备,而由于没有考古发掘现场清理时间的限制,实验室考古清理能更加细致地对考古信息进行收集和保存。

因此,实验室考古清理工作的进行往往是考古工作者与文物保护工作者协作完成,兼顾出土文物的保护需求和考古信息的准确、有效保存。

本次对张家川马家塬出土车厢侧板的初步清理工作,即基于实验室考古清理的概念进行。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车马金银铁饰件制作工艺初探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车马金银铁饰件制作工艺初探
Keywords: Gansu; Zhangjiachuan; cemetery of Majiayuan; warring states period; process
2006年8—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张家 川县博物馆对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进行了抢 救性发掘。此次发掘的3座墓葬,出土陶、铜、金、 银、铁、骨及玛瑙、绿松石、琉璃等器物2 200余 件,多为车马器和车马饰[1]。为给学术界的专家学者 提供一份准确、翔实、完整的文物考古资料,集中展 示马家塬战国墓地的发掘成果和文化风采,适应学术 界当前探索早期西戎文化的需要,甘肃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在国家文物局重点文物专项补助经费的资助下, 编撰出版了《西戎遗珍——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文 物》。这是一部图文结合,具有资料性、学术性、观 赏性的文物图录,大量展示了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金 属文物。对于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金属文物的制作工 艺,学界主要争论的观点有两种:错金银工艺、鋄金 银工艺。笔者于2009年开始参与马家塬战国墓地的现
首先,对于本体,马家塬战国墓地金银铁饰件 上没有较深的凹槽,仅有如丝线般的行走于图案边 缘的浅纹路(图3),不足以容纳金银,使其镶嵌 于其中。其次,对于镶嵌物金银 而 言 , 其 金 银 表 面 凸 起 , 位 置 处 于 铁 器 表 面 , 仅 金银装饰的边缘 部分微微下沉与本体上的游丝状的沉线纹路相结合 (图4)不具备连接力。最后,金银与基体之间, 未经打磨,两者之间有非常明显的过渡。 152
1 000 μm
图4 金银饰铁器图案与本体衔接处(来源:作者自摄)
通过仔细对比马家塬墓地出土的金银铁饰件的 细部加工痕迹与一般嵌金银工艺,存在比较大的差 异,因此可排除其为嵌金银工艺的可能。
2 鋄金银工艺
图2 镶嵌工艺运用的细部照片 (来源:作者自摄)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出土金银铁饰件的修复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出土金银铁饰件的修复

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城西北约17公里的木河乡桃园村三组以北约200米的马家塬上,2006年8月开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发掘。

截至目前,共清理墓葬78座、祭祀坑2座。

马家塬墓地的发现为研究甘肃东南部地区战国中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M16为九级阶梯式竖穴偏洞室墓,竖穴口呈长方形,斜直壁,呈口大底小的斗状。

墓室分前后两室,前室有一辆镶有金银花式的马车,后室埋葬墓主。

我们对M16进行现场初步清理并整体打包,提取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

这里介绍对其中一件金银铁饰件的科学分析、保护和修复工作。

金银铁饰件位于墓主人左臂外侧,器物正面有大量硬结物覆盖,局部有掉落的残块,较少层状剥离,修复前测得器物长8.26厘米,宽3.78厘米,重29.5克。

分析检测对金银铁饰件进行保护修复之前先通过X 射线探伤检测以初步判断其矿化和完残程度,以及表面是否有覆盖物、铭文、纹饰等信息。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出土金银铁饰件的修复文 图/张伟 谢欣芮金银铁饰件未提取前位置 金银铁饰件提取后金银铁饰件原貌M16墓葬整体锈蚀细节片为银合金,且检测出24.3%的铁,银片中检测出8.25%的铁。

制作工艺的初步考察通过目鉴、超景深显微镜对器物表面残留的工艺痕迹进行观察,并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对金银铁饰件制作工艺进行初步的考察、判断。

金银铁饰件以云纹为整体造型,表面装饰有金片、银片,金银片形状为旋涡卷云纹,从左到右,上中下分别浮雕蟠螭纹金饰,每条金饰都有九个龙头,龙身錾刻联珠纹。

工艺考察中发现,金银铁饰件基体为铸造成型,金银装饰涉及锤揲、錾刻、错金、贴金银等工艺。

在脱落金片铁基体的表面及脱落金片背面的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中未发现细密的网格齿纹,整个金银装饰分为两部分,由金丝勾勒的旋涡卷云纹和卷云纹周围的金银片,金片银片间隔排列,金片由两个卷云纹围绕,银片由三个卷云纹围绕,卷云纹下面有明显的凹糟,金银片下没有凹槽,故金丝勾勒的旋涡卷云纹使用错金银工艺,金银片应该采用贴金银工艺,粘接剂的使用暂时未做研究;蟠螭纹采用铸造工艺,龙身纹饰由錾刀錾刻而成。

关于甘肃马家塬出土战国车軎的保护修复

关于甘肃马家塬出土战国车軎的保护修复

关于甘肃马家塬出土战国车軎的保护修复作者:赵涛来源:《文物世界》 2011年第6期一、前言2006以来,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陆续在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马家塬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墓葬,清理出了大量的金、银、铜、错金银铁、包金铜、陶、骨、玛瑙、玻璃、锡质文物数千件。

经过一番论证,专家认为这批墓葬当属战国时期。

也有学者进一步认为随葬品中包含有北方草原文化、西方文化、秦文化、西戎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

这批文物的发现为研究战国中晚期甘肃东南部的文化特征以及秦和西戎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

马家塬发掘出土的文物中绝大部分是车马器。

本人保护修复的车軎(带辖)为2006年发掘出土于3号墓葬,编号为M3:28,材质为铁器。

通过观察发现,该器物表面裹着厚而坚硬的土垢,口沿和底座局部严重矿化,急需修复。

拟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首先通过硝酸银滴定实验定性分析器物表面土垢和铁锈当中氯离子的含量,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其次,参考相关文献和前人的方法,从简单、易行、有效的角度选取的适当的工具和化学试剂对器物进行保护和修复。

二、器物形态及病害特征首先是采集了器物的最初影像资料(图一),其次用天平量取了车軎重量为678.5克;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量了器物,通高14.5厘米、底座外径11.2厘米、底座内径4.3厘米、口沿外径5.6厘米、口沿内径3.4厘米。

通过观察和分析,器物的病害现状为:表面被大量坚硬的土垢所覆盖,局部有瘤状物,且顶部和底部都有残缺,身部有开裂。

由于器物内外均被大量土垢所覆盖,因此土垢之下器物的病害并不能完整地了解。

三、器物样品前期检测分析和结果金属文物前期的有害盐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通过对器物表面选取样品,利用化学实验和现代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检验分析,不但有利于了解器物结构特征、铸造工艺、保存现状,而且通过分析还可以了解器物的埋藏环境,为下一步制定保护修复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受限于当地的设备条件,这件器物只做了简单的硝酸银滴定实验。

马家塬战国墓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开辟刍议

马家塬战国墓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开辟刍议

马家塬战国墓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开辟刍议作者:赵津来源:《丝绸之路》2012年第14期[摘要]马家塬战国墓是六盘山区域北方少数民族墓葬中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秦与西戎及北方民族的关系提供了翔实资料。

河西汉简中的“驿置道里簿”中详细记载了汉代长安到敦煌的驿道地名。

考古发现和简牍材料的结合,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秦对六盘山区域的开发和六盘山区域古代交通的开辟情况。

[关键词]马家塬墓葬;河西汉简;六盘山;古代交通[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29-04继2006~2007年度考古发掘之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马家塬又进行了新的考古发掘,无论是墓葬数量还是出土文物数量都超过了之前的发掘。

通过对马家塬战国墓的考察,笔者对与马家塬战国墓相关的六盘山古代交通问题又进行了若干思考,现陈述如下。

一、六盘山区域及环六盘山周围发现的北方游牧民族墓葬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在六盘山区域及环六盘山周围多有发现,发现地主要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固原县的河川乡石喇村,杨郎乡大北山、马庄,彭堡乡侯磨村、撒门村于家庄。

2007年,彭阳县王大户已发掘的七座墓都出土了青铜兵器和车马铜饰,每座墓葬都有二三十件马、牛、羊头骨殉葬。

王大户墓地一次性集中出土300余件青铜器和骨器,200余颗绿松石、玛瑙。

王大户墓地出土的陶罐为单耳或双耳夹砂陶器,每座墓葬都有马、牛、羊殉葬,以动物形象为装饰题材,如鹿形牌饰等,青铜器中出现短剑、戈等,但未出现农具。

甘肃省境内:一为秦安县上袁家战国墓。

其中,M6是平面凸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南端坑内随葬车马,北端坑内放置棺椁。

随葬有陶器、兽骨、铜器、铜镜、铁笔受、印章、半两钱等。

M7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由墓道、前后室组成,墓道中殉葬牛头10只、羊头110只,前室随葬一车一马。

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青铜茧形壶美学鉴赏

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青铜茧形壶美学鉴赏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001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2(下)青铜茧形壶(图1、图2)出土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战国墓地,口径9.3厘米,最大腹径28.4厘米,最大底径15.4厘米,通高25.6厘米,侈口、束颈,矮圈足,腹呈横向长椭圆状。

肩部饰连29枚贝纹环状一周(图3),贝纹环状下部衔接铺首衔环一对。

器身饰纵向圆状瓦棱纹,瓦棱内间隔饰以蟠螭纹,圈足上饰绳索纹一周(图4)。

器物底部铸有阳刻铭文“鞅”字。

在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众多青铜器里,青铜茧形壶的艺术设计最为独特,因为战汉时期出土的无纹饰的陶茧形壶很多,但是纹饰如此精美的青铜茧形壶全国仅此一件。

战国时期西戎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其当时地处草原地带与农耕地带相接壤的自然环境和战国时期互相交流碰撞的人文环境有关,较为特殊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出戎人独特的审美特征的本体所在,戎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从艺术层面提升戎人审美特征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在探究青铜茧形壶的美学设计艺术的时候不能抛开该器物背后所蕴含的诸多文化价值。

只有把该器物本身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多民族交融的文化特征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探究戎人的审美观念与戎人本身的审美需求。

因此笔者将青铜茧形壶的艺术美感浅显地展现出来,试着从该器物的造型艺术、装饰艺术探究该器物的绝佳艺术效果和它背后所蕴含的戎人文化特征及审美需求。

青铜茧形壶的造型艺术我们可以理解为造型和造型要素的构成以及各部件的设计及它背后所蕴含的美学理念,也就是按照特有的美学特征来剖析青铜茧形壶的精美绝伦。

该青铜茧形壶以实为本,以虚为用,形体饱满、浑圆硕大、筋纹刚健,壶体点、线、面连接流畅,曲直有度,整体造型上大气稳重,气度非凡,充分体现了战国时期戎人精湛的青铜制造艺术以及处于多文化影响下戎人较为复杂的文化审美特征。

因此青铜茧形壶的造型相对中原同类型青铜壶的造型结构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

马车的前世今生

马车的前世今生

马车的前世今生作者:崔若光丁壮宋玉英崔泽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08期摘要:通过对马车的研究,介绍了马车在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对马三个阶段进化和车的演化进行分析。

揭示了中国最早的马和车的文字记载是殷墟甲骨文。

最早车的痕迹出现在距今4000余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12区,夏代宫殿外地面上曾发现双轮车的痕迹。

通过对秦代马车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对马车进行分类,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朝代在车马上的限制。

特别提出了在迈进工业现代化的今天马车存在的基本状况,对马车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马;车;结构;分类;现状马车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继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第四次浪潮引领着人类社会迈进了5G时代。

机械替代了人力、畜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开发、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等,古老的马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交通行业飞速发展,使马车这一古老运输工具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车马文化在世界各地依然保留,欧洲很多贵族家庭,特别是王室家族,在出行或很多仪式上还依然保留着马车的礼仪。

这些马车制作精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并成为欧洲文化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1 马的进化与车的演化马的进化与车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代。

马的出现远远早于车。

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车则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出来的。

目前马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汉字的起源,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1.1 马的进化提起马人们很快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和铜奔马(东汉马踏飞燕)。

但是两者都不是马的实物。

秦始皇兵马俑是陶质的马,铜奔马则是神话了的“飞马”,两者都是再现的马,是马的艺术品。

一个体现了马在当时社会所起到的战略作用,另一个则是反映了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1.1.1 远古三门马1964年10月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蓝田县发現了早期人类的头骨化石,这就是轰动世界的蓝田猿人头骨化石,根据头骨的特征,专家测定这颗头骨属于距今115万—110万年的早期人类头骨。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出土车厢侧板的实验室考古清理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出土车厢侧板的实验室考古清理

作者: 韩飞[1];王辉[1];马燕如[2]
作者机构: [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中国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39-4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张家川县;考古清理;甘肃省;车厢;出土;文物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发掘
摘要:2006年8~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张家川县博物馆对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次发掘的3座墓葬,出土陶、铜、金、银、铁、骨及玛瑙、绿松石、琉璃等器物2200余件,多为车马器和车马饰,另有一部分饰件还保留在车厢侧板上。

而依附于车厢侧板的饰件,由于其木质或皮质基体已不存在,以及墓室坍塌和盗洞的影响.饰件叠加、堆积等现象明显,现场考古清理比较困难。

为保护这批文物,发掘者在现场采取了石膏封护、整体提取的方法,对M3墓室车厢侧板进行了提取。

37.2观复猫晒文物:甘肃文考所藏复原西戎贵族马车

37.2观复猫晒文物:甘肃文考所藏复原西戎贵族马车

37.2观复猫晒文物:甘肃文考所藏复原西戎贵族马车【第37.2集】贵族们的豪车,不挡雨甘肃文考所藏复原西戎贵族马车你好,我是观复猫“花肥肥”,又到了周二我来给你讲文物故事的时间了。

今天,我给你讲一个特别酷炫的交通工具,叫做“西戎贵族马车”。

现在,你可以点开播放界面右下角的图片标志,就能够看到一辆精美的马车。

这个是考古学家根据发掘出的马车重新复原的。

你看,车身上的纹饰和镂(lòu)空雕刻的图案,规整又精美。

这个马车的车厢是方形的,里面还设有座位,应该是王公贵族的日常用车。

平时出行,乘坐马车的时候,主人坐在左边,驾驭马车的车夫坐在右边。

古代的马车,更广泛的是用在战场上。

女将军妇好(hǎo)墓中就出土了双轮的马车。

自商朝和西周开始,马拉木质战车一直就是军队的主要作战装备,这种作战方式叫“车战”,战斗的“战”。

车兵的编制单位叫做“乘”(shèng),这个字是加减乘除的“乘”这个字,是由一辆战车配备一定数量的徒步士兵组成的。

按照周朝的制度,天子可以有万乘,诸侯可以有千乘。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实力大增,后来我们说的“万乘之国”,就是泛指一些实力强大的国家。

一般的战车上会站三个人,中间的这个人是驭车手,左右这两个人负责刺杀、战斗。

车战时,如有将领乘车出征时,主帅居中指挥作战,驾车的驭者站在他的左边,陪乘的侍卫在他的右边。

马车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人死了还要把马车带到地下。

黄枪枪讲过车辖和临淄车马坑的故事,你还记得吗?里面有38匹马殉葬呢。

这件西戎贵族马车也是殉葬品。

好了,今天的文物故事就讲到这,咱们下周再见。

甘肃出土的马文物

甘肃出土的马文物

甘肃出土的马文物
李永平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马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类的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被历代王朝所崇奉。

【总页数】7页(P)
【作者】李永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5
【相关文献】
1.甘肃漳县汪氏家族墓地出土文物鉴赏 [J], 尤宝铭;
2.从甘肃出土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J], 贾建威
3.甘肃秦安王洼战国墓地出土的文物赏析 [J], 李瑞霞
4.试述朝阳出土具有慕容鲜卑文化特色的文物——以朝阳十二台乡墓葬出土的金步摇、马鐙为例 [J], 刘桂馨
5.由武威出土马胸勒的化学处理谈皮制文物的保护 [J], 卢燕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了快8年时间,考古学家才把秦始皇的马车拼好修复完整,太难了

花了快8年时间,考古学家才把秦始皇的马车拼好修复完整,太难了

花了快8年时间,考古学家才把秦始皇的马车拼好修复完整,太难了1980年12月,在陕西,我们国家的考古工作者于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

这是当时非常轰动的考古事件,这两乘大马车均是四匹马,一辆车体。

图上那样子,你肯定没法和现在秦始皇陵博物馆里那两尊铜马车对上号。

为啥呢?因为这两马车躺在土里,经过几千年的岁月,已经变了样子。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很多的皇帝陵都被盗过,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的帝陵,保存的还是相当完善的,主要原因也是在于秦始皇当年得设计比较复杂,传闻有五湖四海的水银封闭,另外还有大量的水,部分彩绘一出土就色彩剥离(比如彩色兵马俑,现在都成陶土色了,其实原来是彩色的)。

目前来说,我们还不具备能力开发。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秦朝当时的工程水平之高,远超其他国家,甚至还高于了后来的朝代。

既然不能开发,那就安心地保护好这块地方。

回到铜马车,由于出土的铜马车不是铜雕塑,而是零件组装。

有多少零件呢?每辆车有三千五百多个零件。

这下,考古学家要像拼乐高一样拼这些零件,除此之外还得做修复。

二号马车拼到了1983年拼好修复好,一号马车拼到了1988年4月才拼好修复好。

修复好的马车气质就回来了。

这两辆铜马车也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

一号车大概1.5米多高,长是2.25米,约是真马车的一半左右。

一共四匹铜马,车呈横长方形,前边两角呈弧形,车厢两旁的车板比较低,四面敞露,车内竖立着一个高杠铜伞,伞下有一立姿御官俑,车上配有铜弩、铜盾、铜箭镞等兵器,说明这是当时为了防护所用。

在历史上,秦始皇坐车是被人行刺过的,谁行刺的,这人也很有名,就是韩国的贵族——汉朝的超级谋臣张良。

热血年轻的他曾去行刺过秦始皇,就是没成功,但也没成仁,后来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

放箭的匣子是彩色的,上面雕有花纹,车门内侧也有很多纹样。

秦铜车马通体彩绘,以蓝、绿、白三色最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
复原(续一)
赵吴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
85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
续一)

862010年·第11

87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
续一)

882010年·第11

89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
续一)

902010年·第11

91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
续一)

93图二八M15出土Ⅰ
型车复原图
图二六铜车舆肘件(M1∶29-3)图二七车舆后门“Γ”形饰件背面(左:铁质,右:铜质)(图二六)。

纵杆穿孔过横杆,髹黑漆,与上村岭
虢国墓地1272号坑第3号车的周栏结构相同。

M3的Ⅲ型车车舆,也是木栏式结构车舆,只是
用皮革蒙面,皮革接口处用革带“×”形缝制,
并有朱漆彩绘装饰。

前轼低于左右侧栏,车舆后留有缺口。

车轮装饰多以黑朱相间装饰车辐(图二
一)。

车毂装饰黑漆朱绘,加石绿、石青、白色填绘纹饰(图一五、一六)。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
续一)□
942010年·第11

95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
续一)

962010年·第11

·新书介绍·
北京地区基督教史迹研究
吴梦麟熊鹰著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世界闻名的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的北京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至今还在地面和地下保存了许多年代久远、种类丰富、价值很高的遗迹遗物,基督教文物遗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督教史迹和文物,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内容,抢救保护、整理研究此类文物已是刻不容缓。

本书力图通过对基督教史迹和文物的研究,向读者介绍基督教传教士在元、明、清时期来华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使这些遗迹遗物在研究当年“西学东渐”、“东学西渐”过程中的作用得到科学的论证与评价。

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大16开平装定价98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