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讲课稿

合集下载

xx年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精心整理

xx年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精心整理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2013-04-07作者: 罗杰·霍克译者: 白学军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年: 2010-8页数: 372精华摘要1.一个脑还是两个脑(斯配里)大脑左半球“擅长”于语言、写作、数字运算、阅读等,是主要的语言中枢。

大脑右半球则在加工人像、解决空间关系问题、符号推理、艺术活动等方面更有优势。

斯配里切除胼胝体,做了关于割裂脑的研究。

大脑右半球能以一种非语言的方式理解语言。

正常人左右半球的联系也不完全充分。

比如形成某种情绪的信息,没有以语言的方式存储起来,大脑左半球就不可能提取它。

结果就可能是你感到伤心,却说不清原因。

2.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罗森茨维格)皮层是大脑对经验做出反应的部分,它负责行动、记忆、学习和所有感觉的输入。

经验使大脑皮层迅速地增重。

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鲍查德和莱肯)通过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研究发现,他们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其基本心里和人格也惊人地一致4.小心视崖!(吉布森和沃克)两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知觉深度,大多数动物出生就具有这种功能。

作者得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如果通过尝试错误学习获得这种能力,可能会带来过多潜在的、致命的危险。

5.所见即所学(科林•特恩布尔)感觉是通过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知觉是我们处理大量感觉信息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使用得最频繁的知觉策略叫“图形-背景策略”(天生)。

我们还使用“知觉恒常性”(经验)。

“大小恒常性”通过原始森林人对开阔平原的看法得出,是习得的。

6.REM睡眠,即快速眼动睡眠(阿瑟瑞斯基)通过剥夺被试做梦的机会,发现:剥夺做梦,被试做梦的数量和REM时间都有所增加,以补偿被剥夺的梦,称为“REM反弹”。

使用酒精制品或某些药物会抑制睡眠使人保持在NREM睡眠。

一旦停止使用这些东西,过于强烈的REM反应会妨碍他们的睡眠,特别是嗜酒成瘾的人,这种反弹可能会导致幻觉出现。

7.梦,并不浪漫(霍布森和麦卡利)作者认为梦是在REM中,人们试图对大脑自发产生的随机神经电冲动的解释。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人数的百分比。
“热情”组的选择褒义词的百分比高的惊人。
但“有礼貌—粗鲁”两组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四 讨论
观点:1 某些性格特征扮演着核心特征的角色,而其他性格特征则属于边缘特征。
2 个体的思维过程中这些性格特征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五 批评以及影响
1批评: 不是对真人进行评价,只是围绕着对人的描述来进行的。
凯利在真实生活中重复了该实验。“热情—冷酷”的教授。验证支持阿希的实验结果
2 影响 认知心理学
六 近期应用
对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有深远影响。
1 后继研究证明虽然“热情—冷酷”的教授在受学生喜爱方面会有差异,但并不影响学生对
——如果依恋是最强烈的基本需求,那么它的作用可以忽略虐待。再次用猴子实验证明该解
释。
六 近期研究
1跨文化研究
2 母婴之间的肌肤接触对早产婴儿的存活和发展以及母婴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3 适用与心理治疗机构。然而也引发了有关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触摸的新伦理问题。
水平。 B资源稀释理论认为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人际关系和经
济方面的资源就越少,所以,后出生的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智力增长的机会就越少。(如何
解释后来出生的孩子有回升的现象?)
研究20 让你愉快的控制力
Rodin
一 研究假设
当我们拥有控制力时,更快乐更有成就。选择的机会和个人的控制力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响和带动低年级的学生 4 低年级教师对学生传递期望的方式与高年级老师不同。
五 研究意义:
激起人们对IQ测验进行争论。
六 近期应用:
人际期望理论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2章知觉和意识 PPT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2章知觉和意识 PPT
此实验验证了斯潘纳斯的观点!
运动方向产生差异
传统催眠认为催眠中胳膊运动方向不应对反应 产生任何差异。斯潘纳斯对此提出质疑。
在他的一项研究中,让两组被试通过诱导进入催 眠状态: A组:主试给予所中行为暗示,例如:你的胳膊很 轻并正在抬起。 B组:主试给予所中行为暗示,例如:你的胳膊开 始慢慢变沉。
结果: 结束后询问被试,他们的行为是不是随意的, B组比A组有更多人觉得他们的动作是不随意 的。
被试被催眠时,主试经常要求他们做各种测试 以确定是否进入了催眠状态。斯潘纳斯称这些测 试常会令被试确信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
例子:“你的胳膊很沉重,你无法抬起他”“你 的双手正被某种力量拉到了一起,而你无法将他们 分开”等等
这些测试中的暗示包含了两个相关的要求: 1要求被试去做某些动作 2要求被试把这些动作解释为不随意行为。
研究讨论2
虽然此部落人的大小恒常性几乎没有,但是图形, 背景分别能力可能非常的好,因为他们需要在森林 中存活,辨别食物或是敌人。而城市中的人就可能 这种能力要差一点。 所以并不是一种知觉能力缺失就会影响其他知觉能 力的。
进一步的发现与思考
特恩布尔的研究无疑是支持了行为主义的观点,知觉能力 是后天的来的。但是先天,后天之争并没有因此结束。
❖ 第四个阶段脑电波大多呈现为△波。这一 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的各项功能 都会变慢,称为深度睡眠阶段。大约持续 20分钟,且前半夜长,后半夜短。
结果
研究发现的意义及后续研究
❖ 有研究认为,REM睡眠有利于提高人的能力
❖ 也有文章说,REM睡眠是一种适应性的生存 机制。
❖ 这些研究可以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证据。坚 信梦的解析是了解人类心理的关键。
简介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03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 结论:对于相当的人类特征而言,大多数 差异是有遗传因素(或“基因”)引起的。 • 注意:基因不是决定命运的必然因素,那 些极富奉献精神的父母仍能从正面影响子 女。环境因素对人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04 小心视崖!• 结论:视觉感知能力和解释周围世界是天 生的!
第十章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青年社会 李黎明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01一个脑还是两个脑
• 结论:每个人的颅骨内有两个不同的脑,每个脑都具有复 杂的能力(大脑的右半球是一个盲区,语言中心位于左半 球),大脑左半球“擅长”于言语、写作、数学运算、阅 读等,是主要的语言中枢;大脑的右半球则在加工人像、 解决空间关系问题、符号推理、艺术活动等方面更有优势。 • 结果意义: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疗中风或受伤的患者。明确 受伤的位置,就可以预测当病人康复后会存在哪些后遗症。 可以制定出恰当的重新学习、重新适应的计划,用来帮助 病人尽可能快速、全面地恢复健康。
从“小悦悦”到“扶不起的老人”
•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人越来越换 上了“发达社会冷漠症”,它突出表现为: 社会越发达。人的竞争意识越强,法律的 自我保护意识也越高。由此,人们的关爱 意识大幅降低,导致人情淡漠,好人难做, 帮人成了高危动作,雷锋成了脑残代表!
旁观效应启示
• 分配工作要明确,避免责任分散 • 接受任务时要澄清需要承担的责任 • 主动、明确的寻求帮助
社会心理学
37 言行不一
• 原因:1.头脑中会有许多态度,其中有一个 可能会相互矛盾;2.行为与态度矛盾3.社会 压力或个人为了避免难堪 • 结论:态度在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8 从众的力量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是一项旨在探索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的系列研究。

该项目最初由詹姆斯·奥尔特提出,他邀请了一组心理学家合作完成这项任务。

这项任务的目的是通过对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来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在这项研究中,奥尔特和他的团队对心理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选择了四十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

这些问题包括人格、学习、认知、情绪、社会等方面。

在这些研究中,心理学家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来探究这些问题,包括实验、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

这些研究的结果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许多心理学家继续在这个领域中进行研究,并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 说课稿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 说课稿

陶冶领悟——深远
我来回答问题
广告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
目击者证词的可靠性
临床心理学
神经病 、神经症 、精神病的区别 正常VS异常
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心理问题的看法不同

心理学理论目前大约有400余种,称得上学派或疗法 的250余种,一般常见的是4大门派9种学派: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巴普洛夫) 认知主义(皮亚杰)
除非得到了被试的同意,
否则所有的实验数据都应 对外保密。虽然这并不意 味着结果不能公布或发表, 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必须隐 匿任何与个人身份有关的 数据信息。
审慎解释研究成果
一般来说,公众对科研工作者正式产出的科
研成果有一种信任感,也乐于成为成果使用
者,越是这样,科研工作者就越应本着高度
的责任感,审慎地解释研究成果和结论。
1、知情同意
研究者必须事先告知被试
实验的目的和程序,以便 让被试能够做出是否参加 实验的决定。如果某人同 意参加实验,这就叫知情 同意。
尊重受试者权利
2、随时可自由退出实验
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
应该让被试知道在整个实 验过程中,他们随时有退 出实验的自由。
尊重受试者权利
3、保密
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在科学研究中,有限制地、人道地使用动物
是必须的和有益的。
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适当的居住空间 合理的喂养
清洁的环境
医疗保健
禁止对动物施加所有不必要的伤害
第一讲 和心理学经典研究亲密接触
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培养“心理学科学”的素质——理论 学会研究方法——技能
人本主义(罗杰斯)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6.不仅有前五条所说的激动,梦还需要整合。 梦是具有纯粹的心理意义的现象; 在做梦的过程中,脑干不会对感觉输入和输出做出反应。 相反,他是自我的内部激活的。 因此,对进入梦中的随机信号的详细阐述可以看成是一种 建构、整合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润饰意识中不可接受的愿 望的过程。 梦的遗忘是一种纯生理学的。当人们处于清醒时,大脑会 产生快速的化学变化,在REM睡眠阶段,大脑中某种将短 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所必须的化学物质受到了抑制。所 以除非梦特别生动,并且你在做梦的过程中醒来,否则你 是不会记住梦的内容的。

B型 相反

首先,研究者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试父母的冠心病的既往病史
,被试自己心脏问题的既往病史,每周的工作,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以
及吸烟,喝酒和饮食习惯。

其次,要求所有的被试用日记方式记录自己在一周时间内的饮食
情况。

再次,对每名被试进行抽血以测量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凝时间


最后,通过检查被试眼睛的照度来确定被试的角膜弓(由血液里
研究意义和启示
• 人所拥有的控制力越多,其老年化的过程就会越 快乐、越健康、越平稳。这给我们现在的养老院 、医院等其他一些机构一些启示。应该不断对老 年人给予鼓励,并增加他们的自我选择的机会和 提高他们的个人的力量和控制力。
和心脏赛跑
• Friedman 弗里德曼 和 Rosenman 罗斯曼 • A型人格
• 对A种原因的否认:没有特定证据,到现在我们还不清楚 遗传因素到底是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还是产生某种遗传的行 为模式的一个因素。
五 研究发现的意义
• 意义:1该研究是最早的系统探讨并提出个体的某些特殊
行为模式能大大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率的研究之一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1)如果婴儿早期不能同一个稳定的对象建立依附关系,并从其身上实现基本需要的满足,则儿童很难确立对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以后也很难成功地同别人建立并维持稳定的良好人际关系。

2)交往过少,机体的调整方向是促使人们与人交往。

而交往过多,机体的调整方向则是促使人们逃避别人,增加自己的独处时间。

虽然,不同的人交往需要和独处需要的强度是不同的,但无论是谁,都存在着这两种相互对立的需要,并且必须使二者维持在某种水平的平衡状态。

3)心理研究还证明,过多的社会接触常常具有破坏性的后果,即可导致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相互接纳和依赖的情感被破坏,使人变得不能容忍别人、不合作直至敌对和冲突。

4)心理学研究发现,低音频是与愉快濒恼、悲伤的情绪相联系的,而高音频则表示恐俱、惊奇或气愤。

5)不老练的说谎者撒谎时会低头或躲避别人的视线,老练的说谎者则可以有意识控制这些慌乱行为,说谎时不仅不脸红,低头,还能有意识地以安详的表情迎接别人的目光。

但是,说谎时,声调提高却是不自觉的,可以有效地透露说慌者言不由衷的心态。

6)丰富环境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提高学习本身,即使是在贫乏环境中长大的成年动物,当它被放在一个丰富环境中的时候,它的大脑发展也能获得提高。

7)在生活中,我想我们应该对大脑老化持一个更乐观的态度……主要因素是刺激,神经细胞因刺激而存在,所以我认为好奇心是一个关键因素。

那些经常用脑的人大脑不易老化。

8)在某些时候每个人都会因为迷信做过某种事情。

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相信或推测在迷信行为和某些被强化的结果之间存在联系,虽然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关。

人们相信这种联系是因为该行为(如用某种方式摇骰子)被偶然地强化了《如掷出一个好点数》一次、两次或几次。

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间并不一一对应,但你却相信这种因果联系确实存在。

当某种行为只是偶然地被强化一次,它就变得非常难以消除。

9)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这种学习发生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之中,比如,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等重要人物强化某一行为而忽视或者惩罚其他行为。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 证明了这两种文化类型似乎处于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某一特定社会则处于两
端之间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通常更接近于连续体的一端而远离另一端。
个人主义
美国 加拿大
波多黎各 日本
集体主义
美国男性
美国女性
日本年轻人
年长的日本人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文化连续体(文化和亚文化的近似位置)
2016
2016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第9章 心理治疗研究 33 为自己挑选心疗师 34 缓解你的恐惧心理
35投射出真正的你
36编个故事吧
第10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 37 斯坦福监狱实验 38 从众的力量 39 你会伸出援手吗 40 无条件服从
2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
背景
1785年,马拉卡尼发现受过训练的动物的大脑更复杂,带有更多的褶皱 和沟回。 19世纪后期,人们试图把一个人的学习量和他脑袋的周长联系起来。
5 注视偏好 6 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 7 类别天成 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 第3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研究
第5章 人的发展研究 17 爱的发现 18 眼不见,不一定心不烦 19 你的品德如何
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10 情绪化bqd\艾尔伯特 11 敲敲木头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鼠被安排在每一种实验条件中。
• 三种不同环境描述如下: • 1在标准的实验室笼子中,有几只老鼠生活在足够大的空间里,笼子里总有
适量的水和食物
• 2贫乏的环境是一个略微小一些的笼子.老鼠被放置在单独隔离的空间里,
笼子里总有适量的水和食物。
• 3丰富的环境几乎是一个老鼠的迪斯尼乐园,6-8只老鼠生活在一个“带有各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1章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1章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如何安全、有效地编辑人类基因,以治疗遗传性疾病
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结合: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
生物伦理问题:研究如何解决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等
跨学科合作:研究如何加强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改变环境:生物的活动如呼吸、排泄、光合作用等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平衡: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动态平衡,相互影响和制约
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关系
生物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生物学和心理学在许多领域有交叉,如认知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等
生物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生物学的支持
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
神经递质:影响行为的重要物质
神经回路:控制行为的关键结构
神经可塑性:行为改变的基础
生理机制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生理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行为影响:生理机制对行为的影响包括情绪、认知、决策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问卷调查等
研究结果:生理机制对行为的影响在不同个体、不同情境下存在差异
生物技术: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人工智能:用于预测和预防疾病,提高医疗效率
THANK
神经递质:影响情绪、认知和行为
神经可塑性:大脑可塑性对行为的影响
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行为
大脑结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行为功能
生理机制对行为的影响
神经递质:影响情绪、认知和行为
激素:调节生理功能,影响情绪和行为
基因:影响个体差异,影响行为倾向

(完整版)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2章知觉和意识

(完整版)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2章知觉和意识
❖ 眼动现象
结果和讨论3
❖ 睡眠的阶段是固定的,就像生物钟
结果和讨论4
❖ 哺乳动物都有睡眠循环周期,且随动物身体 大小而变化
结果和讨论5
❖ REM睡眠跟大脑中的“梦境发生器”有关
结果和讨论6
❖ 做梦的原动力不是来自于心理而是来自于生理 ❖ 做梦过程中,脑干是自我内部激活 ❖ 梦的意义仅仅是对进入梦中的随机信号进行整合 ❖ 梦的遗忘是因为睡梦中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
被试被催眠时,主试经常要求他们做各种测试 以确定是否进入了催眠状态。斯潘纳斯称这些测 试常会令被试确信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
例子:“你的胳膊很沉重,你无法抬起他”“你 的双手正被某种力量拉到了一起,而你无法将他们 分开”等等
这些测试中的暗示包含了两个相关的要求: 1要求被试去做某些动作 2要求被试把这些动作解释为不随意行为。
简介
社会心理学家尼彻赖斯.斯潘纳提出, 催眠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主行为,被试 借这种行为以达到所需要的结果。
理论假设
催眠状态下行为的实质都在人的正常自 主能力范围之内,一个人确定自己被催眠 的唯一原因是:他们在催眠条件下的行为 与自己期望在这种状态下出现的行为相一 致。
被试希望放弃对自己行为的控制,随 着催眠的深入,他们开始相信自主行为 变成不随意活动。
此实验验证了斯潘纳斯的观点!并对传统催眠 观点提出猛烈抨击!
接受催眠暗示程度因人而异
用暗示催眠被试,常常要求他们去想象特定情境 以便产生所要求的行为。
斯潘纳斯相信:某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暗 示。这与传统催眠所认为的人人都可以被同程度的 催眠,人人都可以运用催眠是不同的。
他的推断是,如果你高度专心于此,就无法注意到另 一些信息,他发现:在要求被试评价自己对想象的场景 专注度时,专注评价越高,越容易认为行为是不随意的。 对催眠很敏感的人与他沉醉于诸如读书,听音乐,做白 日梦等活动中的倾向密切相关。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 第1章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 第1章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程序
4种人格特质量表 3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 2项智力测验 1张家用物品清单 1张家庭环境量表 3次访谈
结果
结果
结果表明,对于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 而言,大多数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引 起的。
鲍查德和莱肯对自己那些煽动性的 结论提出了三种解释:
IQ差异中的70%由遗传因素决定,但仍有30%可归 因于环境的影响;
结果的意义
1. 现在我们已 经知道,大脑 的两半球有许 多特有的技能 和功能。
2.随着对大脑两个 半球功能定位的 认识增加,我们 可以有效地治疗 中风或脑部受伤 的患者。
3.加扎尼加和斯佩里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多年研 究以后,得出“大脑的每个半球的确有各自 的思想”的结论。
“你会选择什么职业?”
其他意义
时,一个人还能正常地行动吗? 5.既然感觉输入是同时作用于左右两侧的,那么视觉、
听觉、触觉等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方法
1.检测视觉 2.有关触觉(接触)刺激的测试 3.测试听觉能力
对割裂脑患者进行视觉测验的典型装置
对割裂脑患者进行触觉测验的典型装置
结果
❖ 视觉能力 ❖ 触觉能力
(语言中心位于大脑左半球) ❖ 视觉加触觉测试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易紧张激动还是平静放松?
内向腼腆还是开朗大方?
富于冒险精神还是追求舒适安逸?
合群还是孤僻?
对未来是乐观还是悲观? 自信还是自卑?
人格特质
勤奋还是懒散?
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
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命中的一些重大转折
遗传因素
造成“环境偏向”的原因
20世纪后半叶,行为主义的风靡。
❖ 所谓深度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02只有认知达到某个特定的阶段,个体才会有 特定的推理和思维能力。否则,无论进行多少 次学习也学不会这种能力
03道德准则存在着某种可确定的特定发展阶段
04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生活中丧失了对自己负责 的能力,往往会引起不快,并危害他的身体健 康,那么提高人的控制力就会有截然相反的结 果
.
14
观点
实验研究问题伦理拿出单独 讨论。
接受任务时要澄清需要承担的责任 主动、明确的寻求帮助 无条件服从? 原因:1.迷信权威2.“责任”意识3.我
不是“罪魁祸首”
.
19
反思:事实上,如今很多社会 悲剧,都体现了个人责任如何 在等级化组织中沦丧的现象, 我们只需想想牛奶厂职工是如 何听命于老板的指挥,将一箱 箱毒牛奶送上我们餐桌的…
?? 有质疑。垪抵是有2以神经 纤维组成,切除它 ,并非可 以将所有的神经纤维切除, 因此,大脑的两半球功能单 侧化值得质疑。
.
3
02

通过对老鼠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证实,生活在
丰富环境下和贫乏环境
问? 下的老鼠的大脑在很多
方面都有区别。即使这
?? 一结果遭到质疑,但我
还是认同孩子们需要一
个令他们兴奋的环境, 以促进智力和大脑最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结论模糊,既肯
疑 定先天又肯定后天。
问?
貌似只为体现“视 崖:这种优秀的技
?? 术。
.
6
第二章
主要内容
01所见即所学:
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是感觉和知觉
知觉恒常性是一种形状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不仅是的经验习得的结果,而且这些经验 还会受到我们居住地区的文化和环境的而影响
02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每一个人都会做梦,梦大多 出现在REM阶段。

课程大纲—《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选读分析

课程大纲—《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选读分析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选读英文名称:Forty Studies That Changed Psychology课程代码: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开课单位:教育学院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后续课程:人格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变态心理学等二、课程教学目标《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选读这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体验——感悟”中,以较少的课时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真正做到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和以后研读相关文献打下基础。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实际,主要选取能够运用到今后心理学相关实际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的实用性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采用活动途径,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文献阅读能力的提高。

具体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才是科学的心理学,心理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定义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又是如何激发他人进一步研究的。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从事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素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阅读本书,能够为自己从事心理学应用工作找到依据,并能激发在应用中研究,在研究中应用的热情,促进更多新的、对实践有指导价值的研究出现。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2-(一)考核方式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为考查课,需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

(二)成绩评定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本学期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师生交流互动、小组讨论、课内外平时作业、上课的精神面貌、言语方式、行为礼貌等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等项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

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研究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研究2 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研究3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么?研究4 小心视崖第二章知觉和意识研究5 所见即所学研究6 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研究7 梦,并不浪漫研究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Nicholas Spanos认为催眠不过是一种提高了的动机状态。

一理论假设二方法没有介绍某个特定实验,而是总结了多人研究。

三结果和讨论催眠术中两个关键因素使人们相信其是一种被改变了的意识状态:被催眠的被试认为起行为是不随意的被催眠的被试会产生某种期望四研究发现的意义:人们不可能在违背自己愿望时被催眠——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五近期应用:1支持者:2反对者:3另外一种观点:催眠的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

行为塑造。

第三章学习和条件反射研究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Pavlov经典条件反射研究10 情绪化的小艾尔伯特华生基本目标:1证明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起源于学习和条件反射2证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行为来自于无意识——是错误的。

批评:1该研究的伦理道德2怀疑华生关于这些恐惧会无限持续下去的假设。

“消退”应用:广告近期研究指出恐惧症中,家庭在生理方面的作用比环境方面的影响要大的多。

研究11 敲敲木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情境——行为——结果——强化=学习——惩罚=不学习理论假设:迷信行为:敲打木头,忌讳从梯子下面走,携带一枚硬币……非关联性强化,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间并不一一对应,但人们却相信因果关系的存在。

方法:斯金纳箱中的鸽子结果:鸽子变的“迷信”了讨论:迷信的消退非常难——人们的期望值很高批评和后继研究: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近期应用:1人们在睡觉时可能比清醒时更迷信2检验了强化对注意缺陷性障碍/多动症的作用讨论:迷信行为有其积极的功能(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研究12 观察到攻击行为……作出攻击行为班杜拉模仿一理论假设: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无论榜样是否在场,都会模仿成人做出类似的攻击行为2对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的被试的儿童,他们的攻击性不仅比观察到攻击行为的儿童更低,而且也明显低于无榜样的控制组儿童。

3“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远远超过异性榜样的行为”4“由于在社会上,攻击行为主要是一种机典型的男性行为,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在给被试呈现男性榜样时差异更明显”二方法:三结果四讨论: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就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

五后继研究:在特定的条件下榜样的暴力影响可以被改变:奖励/惩罚六意义:1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儿童的新行为是怎么样通过简单的模仿成人而习得的,甚至成人可以不真正出现。

2为数百项关于人或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cgboeree/bandura.html)第四章智力、认知和记忆研究13 期望导致结果自我预言实现罗森塔尔聪明鼠/笨老鼠双盲实验学校教学一理论假设:“皮格马利翁效应”二方法:橡树学校的学生三结果四讨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转化成了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1 低龄儿童的可塑性一般比高年级的儿童强2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未能在教师的心目中形成牢固的印象3 在教师把对学生表现的期望传递给学生时候,他们不经意间使用的微妙方式更容易影响和带动低年级的学生4 低年级教师对学生传递期望的方式与高年级老师不同。

五研究意义:激起人们对IQ测验进行争论。

六近期应用:人际期望理论研究14 给别人留个好印象阿希人是怎么样在心理或者认知上组织各种互不相连的特征,并产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一理论假设假设人有5种不同的特征,A,B,C,D,E。

理论一:印象的形成就是把这些特征简单相加的结果:理论二:一体化模式,每个个性特征之间是彼此关联的。

他所关注的是个体在对他人形成某种整体印象时的认知过程。

看中的不是印象中的情绪成分,而是认知成分。

“热情—冷酷”研究二方法10项实验报告研究“核心”特征“边缘”特征在每项研究中,两组被试除了在形容词表中有一个词有不同以外,其他情况都相同。

“热情—冷酷”“有礼貌—粗鲁”三结果测量:1被试对被描述者所写的简介2 计算不同组的被试从18对形容词中选择每个词的人数的百分比。

“热情”组的选择褒义词的百分比高的惊人。

但“有礼貌—粗鲁”两组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观点:1 某些性格特征扮演着核心特征的角色,而其他性格特征则属于边缘特征。

2 个体的思维过程中这些性格特征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五批评以及影响1批评:不是对真人进行评价,只是围绕着对人的描述来进行的。

凯利在真实生活中重复了该实验。

“热情—冷酷”的教授。

验证支持阿希的实验结果2 影响认知心理学六近期应用对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有深远影响。

1 后继研究证明虽然“热情—冷酷”的教授在受学生喜爱方面会有差异,但并不影响学生对老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2 选择朋友,约会对象,合作者和雇员时,除了约会对象外,人们更注重人格品质而最少关注外表。

男性比女性更加注重外表信息(特别是选择约会对象时),而女性而更注重人格品质方面的信息。

3 网络人际关系的独特之处,改变了印象形成的规则:A人们在彼此认识之后仍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匿名状态B 外表对亲密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大大减少C 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的身体距离的作用显著降低D 个人对新人际关系的发展速度的控制力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中的。

研究15 心中的地图托尔曼 Tolman “认知—行为主义”一理论假设1 如果不对刺激和反应同时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考察,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学习的本质及其复杂性。

2尽管内部认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分析可观察的行为而客观的,科学的推断。

二方法和结果1 “潜伏学习实验” 3组小白老鼠 A 控制组B无奖励组C延迟奖励组2 “空间定向”实验训练老鼠走迷宫,然后将原路堵住,老鼠最总选择距先前食物出现位置最近的路线,而不是刺激反应理论应该选择的路线三讨论对社会环境所形成的综合地图对人类而言是有益的,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有可能使人陷入消极状态之中。

当老鼠有过分强烈的动机(过于饥饿)或者受到过多挫折时,倾向于形成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

四后继研究和应用1影响了认知心理学2环境心理学(规划环境使之与人类认知地图想吻合)3旅游领域用托尔曼的思想来检验那些到尚未开发的崎岖的旅游的人是怎么对那些地区形成认知的。

4 有关网络心理学的研究:上网时的“心理地图”研究16 感谢记忆罗夫特斯Loftus 目击证人的证词可靠性一理论假设探讨含有假定前提的问题对改变人们关于事件记忆的作用。

二方法和结果1 实验一观看短片提问A组“轿车闯过停车路标的车速多快?”B组“轿车右拐时车速多快?”最后提问“轿车前面是否有停车路标?”两组的回答有显著性差异。

2 实验二延迟记忆测验问题的措辞改变了被试关于目击事件的记忆。

3 实验三提问中的一些错误假定的前提是否会使目击者在重建对某事件的记忆时,把未曾出现的事件中的物体包括近来。

两组的差异显著。

4 实验四进一步验证实验三,仅仅提到某物,(你是否看到谷仓?)是否可以使被试把它补充到记忆中去。

直接提问组和错误假定组的差异存在显著差异。

在直接提问组与控制组之间也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

三讨论记忆存在重构四近期应用目击证人领域 Loftus也研究被压抑的童年记忆第五章人的发展研究17 爱的发现哈罗一理论假设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以外,应该还有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

二方法1代理母猴:木制母猴与铁丝母猴2“矿场研究”把小猴子放到陌生的环境中,设置三种情况:A仅出现木制母猴B仅出现铁丝母候C两者都不出现观察小猴子的反应。

3 最后探索小猴子和代理母猴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否具有持久性。

三结果1 偏爱木制母猴,甚至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小猴子,与木制母猴呆在一起的时间也比与铁丝母猴一起长。

2 “旷场研究”进一步证明小猴子对木制母猴的依恋,3 依恋的持续时间很长,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索自然的趋向更为强烈。

四讨论接触安慰对小猴子与母猴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项研究所得的结论与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背道而驰。

改变了心理学。

五批评与研究发展的意义1 批评人类与猴子的依恋过程是否相同?拿小猴子做实验的伦理原则2 意义 A对福利院的孩子的照顾仅满足生理需求是不够的B鼓舞了希望成为好家长的男性看护者。

3 待儿童问题进行了解释:那些被虐待的孩子似乎很爱甚至依恋那些那对其施加虐待的父母——如果依恋是最强烈的基本需求,那么它的作用可以忽略虐待。

再次用猴子实验证明该解释。

六近期研究1跨文化研究2 母婴之间的肌肤接触对早产婴儿的存活和发展以及母婴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3 适用与心理治疗机构。

然而也引发了有关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触摸的新伦理问题。

研究18 看不见≠不存在皮亚杰Piaget 观察研究一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概念开始形成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抽象概念1每个阶段的年龄值是近似2每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固定不变的3 阶段性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的4进入一个高阶段后,前一阶段有关的行为并没有完全消失。

二批评与应用批评1 发展应该是连续的而非阶段性的2 特定的能力将出现的年龄段并不正确,有些特定的能力(如客体永久性)也许在出生时就出现了。

应用:幼儿的发展研究19 先出生的孩子更聪明么?桑琼Zajonc一理论假设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家庭的平均智力环境水平呈下降趋势。

二方法和结果伯尔蒙特和马罗拉的数据大部分数据都验证了该理论,但在荷兰的一种特殊的“独生子”现象与理论不符。

(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会在最高的智力环境中成长,但所得数据中独生子的得分仅相当于有4个孩子的家庭中第一个孩子的得分。

三讨论该理论模型解释了在伯尔蒙特和马罗拉的数据中反映出的出生顺序效应与家庭规模效应。

基本观点:没出生一个孩子,他所进入的智力环境水平就比前一个低。

自第五个孩子以后,平均得分开始上升,并且随着孩子的增加而继续增长。

对此他们的解释是,先出生的孩子成长到一定程度后,成为提高家庭智力环境水平的力量。

对理论模型的质疑:1 独生子的得分较差2 无论家庭规模如何,最后出生的孩子在得分上与前几个相比下降幅度很大,而倒数第二或第三的孩子的得分会与前面的孩子持平,甚至有所上升。

对此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这两类孩子处于同一环境中,永远不可能成为老师。

四批评与应用1 批评:A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与后来出生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上的得分差异是否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