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第2课时)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第2课时)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教学重点:1.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2.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难点:1.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突出的特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复备栏一、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内容很多,知识点较为琐碎,利用小组的交流,可以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

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

二、引导自学新课:教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区等。

教师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

承转: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请同学们阅读图5.5,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并且结合活动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学生按要求完成,交流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划分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划分界限:1.北方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及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一、二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设计意图:这里属于旧知识穿新衣服的问题,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

在这一环节要充分读图,结合已有知识,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同步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同步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同步教学设计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课堂探究一、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展示秦岭—淮河线示意图提示学生∶读图步骤1.读题(获取地图表达内容);2读图例(如何读图);3.仔细读图发现地图传递的内容(1)找出秦岭和淮河;(2)说出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3)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生回答:(1)秦岭为东西走向,淮河大致自西向东流。

(2)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中国年降水量、中国主要气候类型、中国的温度带、中国干湿地区等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地形阶梯示意图。

提问:对比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以秦岭一淮河线为界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划分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地区和西北、北方、南方地区划分以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为界。

八年级下册地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的地理课本,采用湘教版。

该教材内容丰富,布局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

通过系统地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学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地域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地理学的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掌握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和特产;了解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地理认同感,增强对民族地理多样性的尊重和宽容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土地与食物安全该单元通过介绍我国的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情况,以及粮食的生产与消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农业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单元:资源与发展该单元通过介绍我国的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城市该单元通过介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单元:全球化与地球村该单元通过介绍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五单元:民族地理与旅游地理该单元通过介绍我国的民族地理多样性和旅游资源,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地理的特点和中国的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地理认同感和旅游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1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1分钟视频引入新课: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走向,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能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位置。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指导一:(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时间)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学相关内容,完成1-3题。

教师板书:一、秦岭--淮河线展示自主学习成果:34利用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试着说出秦岭--淮河南北两侧从植被类型、耕地类型、粮食作物、经济林木、运输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理解记忆。

【过渡】阅读课本材料,了解秦岭、淮河,做简单知识延伸,并过渡总结归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5出示自学指导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时间)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学相关内容,完成1-2题。

教师板书:二、四大地理区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1.播放多媒体,教师利用相关地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2.播放多媒体,根据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联系前面学习内容,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位置进行总结归纳并理解记忆。

学生通过教师播放多媒体设置的问题引导,对比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及中6国地形图中的阶梯分界线,展示自主学习成果,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位置。

当堂训练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B )A.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 秦岭---淮河线C.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2. 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 A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塔里木盆地3. 下列分界线不属于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是( D )A.秦岭---淮河线B.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C.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 黑河---腾冲线4. 秦岭是哪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A )789。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优秀教案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优秀教案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2. 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

3.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并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1: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特征连线:
西北地区海拔高
青藏地区冬夏温差大
北方地区湿热
南方地区枯燥学生活动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3: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干湿类型
温度带
河流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穿着
主食
屋顶坡度
墙体
运输方式。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地理差异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差异,进而培养他们对中国地理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地理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水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等。

2. 了解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并辨析各区域的地理差异。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差异的感知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地理分区。

2. 难点: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及其原因的解析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a. 中国的地理特点i. 地势:介绍中国的地势高低分布及其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ii. 气候:解释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如东亚季风、西北干旱区等。

iii. 水资源: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水资源分布的地理差异。

iv. 土地利用:解析中国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农田、草地、森林和城市用地等。

b. 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i. 华北地区:介绍华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主要经济活动。

ii. 东北地区:解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主要产业。

iii. 华东地区:介绍华东地区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

iv. 华南地区:解析华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主要资源。

v. 西南地区:介绍西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

vi. 西北地区:解析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状况。

vii. 台湾地区:介绍台湾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传统文化。

2.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引言或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b. 探究学习:通过PPT、地图和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各地区的差异性。

c. 深化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及其原因。

d.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结论和规律,形成知识框架。

e.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知识。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一、教学目标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3、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使学生识记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4、北方地区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6、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7、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8、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9、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10、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3、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4、南方地区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5、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6、高寒的自然环境7、学会分析高寒环境对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理解开发青藏,维护统一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考点复习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2、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北方地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4、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农业特点、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5、南方地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6、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农业特点、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7、西北地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8、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河流、植被特征、主要农作物、畜牧业及条件9、青藏地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10、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流特点、农业、畜牧业发展条件、民族和宗教、交通运输业发展教师点拨2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位于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东濒黄海和渤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优秀教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优秀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课教学设计江安阳春长江赖小红【复习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地理教材、20xx年地理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完成规定内容复习。

【复习重点】1.我国东西部地区、南北方地区的总体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和位置及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

【复习难点】1、四大区域划分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复习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复习课本知识。

出示考点提示:1.我国东西部地区、南北方地区的总体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出示幻灯片:第二第三第四张。

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针对性进行提问。

课堂比赛:教师出示第五张幻灯片。

提示:同学们,里面有“中国的地理差异〞几个字,每个字里面有三道关于我们今天的复习题,一共有21题。

现在分为四个组,采用抢答的形式,最后看哪一个组的得分最高,第一名的有奖励哦!每个字里面的题目:中字: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2.xx所处的地理区域是?.3.省所属的地理区域是?国字:1划分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2气温和降水是划分哪两个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3秦岭——淮河一线与哪些分界线一致?的字: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业以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以为主。

2.北方地区的耕地以为主;西北地区的两大牧区是和。

3.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内蒙古牧区的著名畜种是和。

地字:1.无须答题,加一颗星!2.西北地区的地面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是?3.为什么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理字:1.北方地区一月平均气温的特点是?2.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3.恭喜您!不用答题!差字:1.西北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2.运气不错!加两颗星!3.为什么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异字:1.xx的主要植被是什么?2.xx的农作物熟制是什么?3.为什么大观楼的屋顶坡度大,而我们的教学楼是平顶的?教师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并发放小礼品。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1.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说出在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和读图说出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提高语言表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养成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

通过提问学生端午节的习俗,学生描述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差异,总结出我国地域辽阔,除了风俗习惯,还有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

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自然地理差异【活动】说感受呈现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学生说感受。

【过渡】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问:我国在地势、气温和降水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呈现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①地势:三级阶梯,西高东低;②气温:由南向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③降水: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总结过渡】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2.人文地理差异【过渡】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①农业:北方旱地为主,南方是水田;②人口: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从东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渐减小;③城市:东部城市多,西部城市少;④交通: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线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区交通不便;⑤经济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地区工业欠发达。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中国的地理差异》探究型教案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中国的地理差异》探究型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课标解读】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中国区域地理的第一章,起到一个引言的作用。

本章以一个课时划分,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理差异,对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感兴趣是最主要的学习动力,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P2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随着维度的逐渐升高,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2.明确我国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所呈现的差异性特点。

3.通过阅读P5-6,结合图5.5,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差异
2.人类活动的差异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中国的地理差异》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包括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2. 掌握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并能分析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力,提高学生跨文化的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差异的概述1.1 中国的地理特征1.2 中国的地形差异1.3 中国的气候差异1.4 中国的自然资源差异2. 中国各地的地理差异2.1 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2.2 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2.3 西部地区的地理特征2.4 东部地区的地理特征2.5 西藏和台湾地区的地理特征3. 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1 地理差异对农业的影响3.2 地理差异对工业的影响3.3 地理差异对交通的影响3.4 地理差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进行地理差异概述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的兴趣。

2. 讲解中国各地的地理差异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以及讲解,让学生对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探究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讨论,每组选择其中一个地区进行深入了解,并填写表格,记录该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地理特点和影响。

4.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学生们彼此学习,共同完善各组填写的表格,并总结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差异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差异,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的认知和理解。

6. 总结归纳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考察学生对中国各地的地理差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观察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和整理资料的表现,考察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设计][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具有观察、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和交流的能力,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材分析: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实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教材对应的地理单元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西北地区,教材包括西北地区的地理概况;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及主要矿产资源,为了达成“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求,我把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即思维导图引方法;慧眼识图知环境;因地制宜促发展;出谋划策治生态;畅所欲言晒收获;迁移应用提能力。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阅读图文资料知道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等区域概况。

2.我能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并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我能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1.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具使用]1.课本,地图册2.多媒体(希沃白板,西北地区的地理景观图片和资料)二、[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想一想视频中的地理景观和名称位于我国四大分区的哪一个分区?[讲授新课]板书课题西北地区环节一思维导图引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分区地理打好基础。

环节二慧眼识图知环境目标一西北地区的概况(限时1分半)自主学习:结合黑板上的图及图5-25和14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位置的描述,范围,面积人口,民族概况(老师检查完成情况)设计意图:区域概况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完成,图上有标注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描述位置利用倒计时限时1分半目的是让学生有时间观念,第二幅图是让学生通过与北方和南方地区比较理解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位置特点。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精品教案(学案) 3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精品教案(学案) 3

第一节四大地理下册区域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教学过程:引入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3、活动(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

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3、活动:(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教学后记。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了解中国地理各区域的特点。

3.了解中国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中国的地理位置、边境线和面积;中国地貌的基本类型和特征;中国河流、湖泊和山脉的基本分布。

2.中国地理各区域的特点根据地理条件,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南部地区,让学生了解并比较每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和经济特点。

3.中国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太阳能等能源资源及水域、森林、草原、土地等自然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举例和引导学生材料搜索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点的让步、联系和重组。

四、课堂设计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2.讲授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的地理概念、规律和各区域的特点,向学生传授知识。

3.自学让学生通过地理教材和网络资源查阅有关中国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的材料,搜集有关信息作业。

4.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整理信息并汇报各自所搜集的信息,与同学分享信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总结将展示学生筛选的主要信息,理解中国地理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的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内各地区的基本差异以及资源的分布情况。

2.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中,我在讲授中使用了许多静态幻灯片,导致学生参与度较低,希望下次可以增加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激发兴趣。

3.教学方式的优化:本次教学中我强调了学生的领导作用,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我的引导过多,导致学生存在思维惯性,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以后教学中需加强,适时引导和激励学生的自主性。

(教案结束)。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五章 我国的地域差异(省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五章 我国的地域差异(省一等奖)

《第五章我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引导学生识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名称,范围;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高寒对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

通过四大区域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或者影响性,培养学生哲学思维。

本节的教学还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上来划分地理区域的,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也是在区域层面上划分最大的区域。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之前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方法。

能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的划分方法以及依据,能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简单的描述,但是对于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学习区域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 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 初步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4 了解秦岭——淮河一线重要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

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3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性,地理学科有关区域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读图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导学案教材小考卷引入课题前置反馈重难点探究探究一探究二:干播放多媒体视频(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师:通过这几幅图片,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出示目标师:我们进入第一个活动,看看你前置作业完成的如何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订正答案(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并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掌握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的自然与人文差异。

【学习重点】
1.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的自然与人文差异.
【学习难点】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学习方式】
1.用复习法感受中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2.用列表对比法比较秦岭—淮河以南、以北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学法指导】
1
本章教材是学习了中国地理总论后,学习中国地理分区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包括“地理差异显著”和“四大地理区域”两部分内容。

本节课我们完成第一
部分的学习。

“地理差异显著”我们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法、复习法、列表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结合自学提纲完成)
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1)气温:自南往北,逐渐升高,逐渐降低。

南部的海南岛,北部的黑龙江——————。

(2)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

东南沿海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3)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

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

2、人类活动差异
(1)农业差异:我国农业具有、的分布特点。

2
(2)人口、城市、交通线和经济发展:我国东西差异显著,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也是高,低。

三:合作交流
1.观察“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图”和“我国地势三级阶
梯示意图”概括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气温:
降水:
地形地势:
2.结合课本图5.2和第3页阅读材料,并从现实经验出发,概括我国人类活动的
差异。

(分小组讨论)
3.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相关内容,概括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4.同学们集思广益,完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农业差异”、“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活差异”三个表格的填写。

(口头叙述即可)
5.当堂检测。

3
6.课堂小结。

四: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东西南北中,风采各不同。

希望同学们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五:作业设计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青稞 D.小麦
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4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