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能。
最后 , 完善软 件 技术 专业的 实训 条 件 , 应 坚持 “ 先进性 、 实用性和体系化 ” 的建设原则 , 建
立符合企 业真实软件 开发环境 的实验实训 室,
3确定培养模式
拓展 校外 实 习基 地 , 立校 内实 习工厂 , 建 最大
首先 , 专业 建设初 期 , 在 应将 企业 调研和 限度地 使教学环境 贴近企 业工作 环境 。
随着软件技 术产业的迅 猛发展 , 件技术 软
专业面 临着前所未有 的发 展机遇 , 具有 十分广
走访作为 工作的重点 , 点调 研企业 的人才需 4结语 重 求情 况、 人才 素质要求和 能力要求 、 企业对教学
总之 , 该教学 模式让学 校和企业 最大限度
阔 的发展前景 。 目前 , 国软 件产业 的 人才 方 法改革的建议 等等 , 而 中 并精心选 择企业 的真 实 地 进行合 作教 学 , 从教学 内容 、 教学方 法到教 需求是金字塔结 构, 但长期以来软 件从业人 员 案例项 目引入到专业 教学 中, 专业 教学 内容 学评价 , 个环 节都 与企业 深度 合作 , 对 每 使得软 的供给却呈菱 型结构 , 这种两头 小中间大的人 的组 织方 式以 及教学 方法 的选择 等都 做 出相 件技 术专 业教学更 能贴 近企 业实 际项 目 发 开 才 需求结 构与 人才供 给结 构的反 差严 重制约 应的 改变和 调整 。 照人才 的培养 目标 , 按 以市 过 程 , 从而培 养和提高学生 的专业能力 和职 业 了软件 产业 的 发展 。 由于 高职 教 育在 教学 中 场 需求 为导 向 , 以能力 培养为 本位 , 定本专 素 养 。 确
改 革 【】 常 州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 J.
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
我 国高 等职 业 教 育 一开 始 就 提 出 : 高等 职 业 教育 要 面 向职 业 岗位 ,
培养 生 产 服 务一 线 技 能 型 应用 人 才 。因 此 高 职计 算 机 软 件 技 术 专业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 软 件 业 “ 端 人 才 ”, 即 能按 指 定 的 分 工 来编 写 源 低 代码 的 “ 软件 蓝 领 ”。 高职 高专 类 院 校应 成 为 打造 “ 件蓝 领 ”人 才 的 软
毂 翁
蒸
科 攀
高 职 计 算 机 软 件 技 术 专 业 建设 的探 索
陈维民
( 苏财 经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江
王善 桃
江苏 淮专业 的课程体 系,从 内容 的衔接上呈现 螺旋推进 式的特点 ,高职院校在培 养软件生产 服务一线 的技能性人才 的同时 ,必须强调软 件课程体系 软件 技术 螺旋推进式 课程体系
同 于传 统 制 造 业 和 服 务业 可 以进 行 大 批量 、工 厂 化 培 养 , 而 “ 目驱 动 项 式 ” 以项 目为 载 体 , 以双 赢 为 前 提 , 培养 人 数 与 培 养 成 本上 具有 相 当 的 灵 活性 和 可 操 作 性 , 合 作 内涵 丰 富 。 学 生通 过 参 与 项 目, 学 习兴 趣 得 到
一
、
培 养 目标 的定 位和 人 才规 格 的确 定
三 、壁 持 走产 学研 结合 的 校企 合作 之 路 在 如 何 搞 好软 件 人 才 培养 模 式 上 ,应 积 极 调 动 有 关 部 门和 广 大 教师 的积 极 性 , 加 大与 企 业 的 合 作 力度 ,努 力 深 化 教 学 改革 , 以软 件 项 目为 载 体 , 以双 赢 为前 提 ,促 进 产 学研 结 合 ,通 过 与 企业 的合 作 , 成 立 软件 应 用 人 才培 养基 地 , 双 方 共 同 参与 教 学 计 划 的 制定 ,对 部 分 课程 进 行 调 整 ,互 派 人 员 到 对 方 任 教 和 培 训 ,企 业 为 学 校 提 供 项 目和 学 习 技 能 场
借鉴CDIO理念的软件技术专业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必要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探索的永恒主题。
本文结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CDIO 的一体化、工程、主动学习等理念,从课程内实训、课程群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环节的实践教学入手,按照以“能力培养工程”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以“创新培养工程”为主线构建拓展创新体系,对软件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出借鉴CDIO 理念的软件技术专业“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的观点。
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1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等都从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2实践教学在人才需求方面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1],《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推动职业院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等都从人才需求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借鉴CDIO 理念的“双工程”实践教学探索2.1探索改革框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专业能力的要求,以工程为主线,结合CDIO 的一体化理念、工程理念、主动学习理念、团队协作理念等,改革实践教学,制修订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实训、课程群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实践教学方案,形成由各技能模块课程实训到综合实训的知识培养路线、技能培养路线的“能力培养工程”,和由课程群实训到顶岗实训的的“创新培养工程”的交叉并进的“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整体教改初探
基本 原则 概括为 “ 6 + 2 ” , 即六 项基本 原则 加 两个渗
主要任务是明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岗
作者简介 : 邓宾 ( 1 9 7 4 一) 。 男, 山东广饶人 , 东营职业学院 电子信 息与传媒学院 , 讲师 , 硕士。 主要研究方 向: 软件开发技术 、 中高
职教育衔 接。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2 5
行 的教学 改 革 正是 为 了解 决 这两 者 的矛盾 而 开展 的 。
透 。六项基本原则是指 : 课程 内容应 当是职业活动导 向、 工作过程导向的 ; 课程要突出能力 目标 ; 课程 内容 的主要载体是项 目和任务 ; 项 目任务的实施过程要精 心设计 ; 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要 以学生为主体 ; 知识理论 实践一体化 , 教、 学、 做一体化 。两个渗透是指 : 外语 、 知识 、 理论 、 计算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内容必须渗 透到所有课程 中; 职业核心能力必须渗透到所有课程
中, 按 照课 程定 位 、 课 程 分析 、 课 程设 计 、 课程 实施 四个 大 的阶段 进行 。课程 改革 的主要步 骤 ( 见 图1 ) 。
人才培养 目 标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
< A S P . N E T 应用系统开发》 作为软件技术专业 的核
心技 能课 程 , 所确 定 的培养 目标是 : 通 过实施 本课 程 的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 观指 的是 国家 、 省市 对职 业教育 的总体发 展 战略 、 工
中去。这些原则是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原
则在课程教学 中的具体 实现 。 ( < A S P . N E T 应用系统开 发》 课程在整体改革设计 中, 尽量体现和融合 了这些原 则和理念 , 并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 中, 依据专业定位和
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原 则 . 师适 当参 与 指 导 . 专 业 水 平 合 理 调 整 小 组 成 教 按 员 . 秀 、 般 和 稍 差 的学 生 在 小 组 中 占一 定 比例 根 优 一
据 学 生 实 际 能 力 和 期 望 .分 配 学 生 担 当不 同 的 角 色 来 实 际 完成 项 目开 发 教 师在 实 践 中 承 担 项 目总 监 职 责 .指 导 小 组 的 开 发过 程 . 监督 项 目过 程 规 范 的执 行 情 况 . 持里 程 碑 评 主
内容 知 识 体 系 , 导 用 典 型 项 目为 主 线 , 工 程 角 度 , 角 色 完 成 项 目开发 , 工 程 中培 养 倡 从 分 在 学 生 学 习知 识 和 技 能的 教 学 方 法 。
关 键 词 : 件 工 程 ;高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软
0 引
言
灵 活 、 盖 面 广 泛 . 有 以下 特 殊 性 : 论 性 与 实 践 性 并 覆 具 理 重 、 统 性 与 局 部 性 并 重 、 学 性 与工 程 性 并 重 、 范 性 系 科 规 与 灵 活性 并 重 、 理 与 技术 并 重 、 法 与工 具 并 重 。 管 方 目前 ,软 件 工 程 》 学 多 数 还 停 留在 传 统 的 人 才 《 教 培 养 模 式 . 础 理 论 知识 和 验 证 型 实 验 构 成 教 学 主 体 . 基 缺 少 对 学 生 工 程 能 力 和 职 业 素 质 的训 练 .因 此 培 养 出 来 的学 生 难 以适 应 I 业 的需 求 传 统 的 软 件 工 程 教 T企 学 使 学 生 具 备 一 定 的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但 没 有 机 会 让 学
课 程 教 学 要 以工 程 思 想 为指 导 .将 科 学 与 工 程 有 效 结
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40 98(o2Oc 05— 892 1)7 一
0 1 05 -02
( ) 本素质培 养。 一 基 基本素质培养主
[] 3 李莹. 高职计 算机 实践教学改革与
人才培养 [] I职业教育研 究 , 0 () . 2 72 0
[] 4 宋奇 , 刘英. 关键能 力” 以“ 为本的
“ 业应 用 动态 网站 设计 竞 赛 ”分别 与 企
“I M S开发实战” “ h应用与开发 ” 、we 等课 程 相结 合 , 从而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的统一 。 比赛 的过程 中, 在 挑选有兴趣 、 有 能 力 的学 生 , 进一步 组织培训 , 为参加全 区或全 国性 的比赛做准备 。 此外 , 了能更好地保证本专业课程 为 的实用 性和可操 作性 , 我们还与本地众 多
参加广西软件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 2 、 项
二 等奖 5项 ; 参加微 软 I 院计划 “ 园 T学 校 之 星” 大赛荣获二等奖 1 、 等奖 1 ; 项 三 项 参加 “ 正保 教育杯 ” 国 IA 全 T T教育工 程就 业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 1 。 项 毕业生的就 业 率 和就 业 质量 高 。本 专业 的 毕 业 生 10 都获得双证 , 0% 近年来平均就业率 都达
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此 , 开展 基于职业 岗 位为导 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 突出职业 岗
在实施的时候 , 根据高职计算机 软件技术 专业的特点 , 采用逆 向软件工程 的方式对 课程 内容进行重 新整理 、 合 , 组 最终形 成 了… ’… 的课程体 系模式 , 图 1 1+ 3’ 如 所示 。 同时 , 在所 有项 目开展过程 中 , 软件测 试
高职软件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知识 、技能和工作态度 。教 师以完成一个
任务 的过程组 织实施教学 , 学生必须通过 资讯 弄清任务 的 目的和要 求 , 然后制订开
发计划 , 选择开发方法 , 设计程序结构 ( 决
策 ) 实施编写代码 、 、 通过功能测试检查程
等 )不可 小视 ,学 生完 全能 用更 简便 更
序 ,最 后按 照软件 行 业标 准评价 工作 成
需求分析 总俸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测 试
实施
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分析
1 以项目为 栽俺
来 自企 业 的 真 实 工 程 项 目
■■
动融 为一 体 ,学 生在 经 历情境 化的 工作 活动 过程 中熟悉 软件 工作 环境 和开发 流
程 , 积 累 实 际 工 作 经 验 , 实 现 职 业 能 力
3 课堂教 学模式 新探索
改革 传统 的课 堂教 学模式 ,将 “ 工
住 了课 本知 识 ,就 可以 套用 它去应 付 实 际问题 。然 而 实际 问题总 是具 体的 ,在
不 同时 间 、地 点会有 很大 的差 别 。例 如
作过程”融入 教学 中 ,实现教学 目标 “ 岗 位化” 教学内容 “ 务化 ” 教学过程 “ 、 任 、 职
业化 、教学 环境 “ 工厂化” 、能 力考核 “ 工 程 化 ”,形 成 新 的 教学 模 式 。
1) 建 立 “ 目 + 过 程 ” 的 工 系统 的 完 整 概念 ,
却不知道 自己使用的Wid wsXP n o 就是微
软 公 司最新 的操 作 系统 。传 统计算 机 教
工 作任 务的教学 , 它将行 动导 向的 “ 资讯、
3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法探索
福
建
电
脑
索
吴 金 秀
( 冈职业技术学 院 湖北 黄 冈 4 8 0 黄 3 02) 【 摘 要】 :社 会对能够 熟练编程 的技 术人 员即” 件蓝领” 软 的需求量 呈递年上 升趋势 , 高职 正是培养 多层 次、 实用型人
一
资料使用 。 ( ) 师 可 以 利 用 自己 的 网站 2老 放 教 学 资 源 . 便 学 生 课 后 去查 阅 方 放 一 些 模 拟 试题 . 学 生课 后 自己测 试 供 放 教 学 经 验 、 习 方 法 。 学 生 借 鉴 学 供 ( ) 生 可 以 利 用 , 络 查 阅 一 些 资 料 , 方 面可 扩 充 了知 3学 网 一 识 的 信 息 量 。 一 方 面 有 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自学 能力 , 而 提 高 学 另 进 生 的学 习 主 动 性 ( ) 于 软 件专 业 课 程 的特 殊 性 , 生 可 以通 过 电子 邮 件 的 4由 学
.
.
.
、
试 方 式 单 一 化 , 能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潜 能 ; 学 方 式 陈 旧 , 能 不 教 不 提 高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能 发挥 学生 的主 动 性 。 不 二 、 职 软 件技 术 项 目教 学 法 探讨 高 2 1教学 模 式 . 传 统 的教 学 ” 教 师 为 主体 ” 老 师 注 重 理 论 知 识 的 讲 解 . 以 . 学 生 只是 被 动 的接 受 知 识 。 在 这 种 教 学 模 式 下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难 以 调动 。 习 主 动 性 无 法 激 发 。 项 目教 学 法 是 ” 学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的教 学 模 式 。 生是 学 习 的 主体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动 性 。老 师 学 充 在 这 种 教 学模 式 下 起 引 导 作 用 , 师是 教 学 活 动 的 指 导者 、 织 老 组 者 、 询者 。 咨 教 学 方 法 采 取 ”启 发 式 教 学 ” ”讨 论 式 教学 ”” 现 场 教 学 、 , 法 ” 老 师 精 心设 计 案 例 , 基 本 知 识 融 入 案 例 中 。 。 将 让学 生在 做 中 学 。 中 练 , 真 实 的 环 境 中 、 际 的项 目中 体 会 和 学 习 软 件 的 学 在 实 开发。 22教 学手 段 . 1 统 的教 学 手 段 . 传 传 统 的 教 学手 段 是 教 室 + 房 的形 式 . 先 老 师 在 教 室 里 进 机 首 行 理 论 知识 的传 授 , 后 布 置 上 机 作 业 。 生 下 一 次 课 在 机 房 上 然 学 机 , 样 就 有 个 时 问 和 空 问 的 跨 度 , 节 课 的时 问要 启 动 机 器 , 这 两 打 开 编辑 软 件 , 置 环 境 等 等 准 备 工 作 , 能 两 节 课 不 能 很 好 的 配 可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12 培养白=件技术 人 . g 软 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别 于本科院校。本科 院校强调对学生理论知识 深度和广度的培养 , 而高 职院校则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 素质 的培养。 有些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定位上出现 了偏差 , 培养 出来 的学生难 以适 应市 场需 求 。
作者简介 : 张呈宇 (9 2一) 讲师 , 18 , 研究方 向作 的高职 软件技术 专业 教学改革初探
2 3
养 的软件技术人才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 要使培 养 的学生得到企业 的认可必须进行校企合作 , 改变 传统的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模式 , 以适应技术 的发展 和企 业 的需求 。
校、 社会 、 政府等协调配合 , 全力支持。学校作为校 企合作的主体之一 , 是教学改革的制定和执行者 , 要 成 功 的实 现校 企合 作 , 主要作 好 以下几 方 面工作 :
3 1 培养 目 . 标与方式
高 职 院校 的 培养 目标 与 本科 院校 不 同 , 科 院 本
23 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
企 业 招 不 到 他们 所 需 的软 件技 术 人 才 , 校 培 学
养 出来 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又送不出去 , 这都对社
校培养的是理论性人才 , 而高职 院校培养的是操作 性 和 技能性 人 才 。软件 技术 专业 强调 的更 是学 生 的 实践 能力 , 企合作 正 好为 学生 提供 了实 践 的场 所 。 校 针 对 软件技 术 的特 点 , 它在 培 养 方 式 和 培养 时 间 的 安 排 上与 其他 专业 有 所 不 同 , 学 期 课 程安 排 可 按 其 表 1进行 。
有 对 学生 的考 试 , 有 对 员 工 的考 核 作 用 。学 生 因 又 此 也具 有 了双重 身 份 , 是在 校学 生又是 企业 员工 。 既 其 考试 内容 也 发生 了变 化 , 内容包 括 : 生在 学校 的 学 表现 、 学生 在 企 业 的 表 现 、 生 完 成 学 业 和课 程 情 学 况 , 生在企 业 完 成 工作 或项 目的情 况 等 。在 该 专 学 业 的考 试改 革 中 , 必须 强化 学生 的考证 考 级工作 , 还 要 将考 级考 证 的 “ 知 ” “ 会 ” 容 、 准 融人 到 应 、应 内 标 课 程体 系 中 。通 过考 证考 级不 仅让 学生 真正 掌握 专 门技术 , 获得 相应 的资 格或 等级 证书 , 要 使学 生在 竞 争 激烈 的就 业市 场 中 , 强就业 竞争 力 。 增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的“ 中端 ” 软件人 才是 高 级程 序 员 ; 此外 , 国还需 要 大量 我
处于 “ 字 塔 ” 层 的从 事 软 件 编 码 等初 级 工 作 的程 序 金 底
产、 学结合 教育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高 职院校 可在 这种人 才
术变革 的浪潮 , 遍缺乏 对学 生工 程 能力 和职 业 素质 的训 普 练 , 校教育 和社 会需 求 严 重 脱 节 , 方面 是 大 量计 算 机 学 一 专业 的学生难 以找 到合 适 的 职位 , 一 方 面 却 是 I 业 另 T企 难 以找 到满意 的人 才。 中国软 件行 业协 会指 出 , 高校 培养 的软件 人才 到企 业 后 , 般 需 要 两 年 的时 间才 能 成 长 起 一 来, 之后 企业 又不 得不 面临人 才 流动 的问题 。同 时用本 科
遏 制我 国 I 业 , 其 是 软 件 产 业 发 展 的最 大瓶 颈 。我 T产 尤 国的软件业没 有 真 正实 现 产 业 化 、 规模 化 、 规 化 。影 响 正 的因素很多 , 中 , 其 教育 体 制 和 社 会 教 育 机构 对 软 件 从业 人员 的教育 、 是 重要 的 因素 之 一 , 培训 目前 普 遍 认 为 制 约
去完成 毕业设 计课 题 , 培养 出符合 企业 需求 的合格 的实 用 型软件 人才 。学生 毕 业 后 可 以优先 在 软 件 园 内就 业 。跟 踪 用人单 位使 用毕 业生 的情 况 , 反馈 、 调整 、 时修 正专 业 及
培 养方 案 。
三 、 施 计 划 实
基础所 在 。虽 然我 国每 年 都 有 大 量 的 高校 软 件 专 业 毕业 生 , 由于计 算机 产业 知 识 的升 级 换代 速度 非 常 快 , 但 而传 统 的高 校教育 不仅 在招生 规模 、 培养模 式 上存 在较 大 的 刚 性, 而且在课 程设 置 、 教学 内容 等 方 面也 明 显滞 后 于 I T技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摘要]近年来,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所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
因此,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强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工作过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绪言随着软件产业的迅猛成长,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
但是,尽管高校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数量相当庞大,软件公司和企业却反应招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
另一方面,学生也抱怨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高校对口就业率低。
这就是当今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脱节,即学生找工作难,企业人才难求。
归根结底,导致这种尴尬结果的原因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缺乏开发经验,而这正是企业所要求的,于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所需,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1-4]。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软件技术专业成立于2006年,是在充分调研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对软件应用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置的。
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完全根据市场动态开设专业方向,目前开设的方向有java web开发方向、c# .net web开发方向和手机软件开发方向,拟开设软件测试方向。
近年来,本着“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我校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与探索。
经过不断的努力,软件技术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实习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一、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就必须完善相应的实验实训条件,实验实训条件的提高和完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条件。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桂 林航 天 工业பைடு நூலகம்学院
随着软件产业 的蓬勃发展 , 对人 才的需求也发 生了变化 , 多层次 、 多形式培养大量实用软件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我国高职 软件教育发展较晚 , 没有成 功的研究成果可供借鉴。 全国 3 5 所本 科院校试 办软 件学院和 3 5 所示范 性软件职业技 术学 院以及一千 多所高职 ( 专科 ) 院校都开设 有计算机专业 , 约4 0 % 开设 有 软件技术专业 , 全 区有 3 3 个 高职高专院校 , 其 中有 l 1 个院校开设有 软 件技术专业 , 都在积极探 索软件人才培养 的新思路 、 新方法 , 如加 强实 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 , 改革我国 的高职教育 ; 倡导就业导 向 , 加强产学合作 、 工学结合等 。这些改 革措 施的推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高职教育的内容与真实工作世界的距 离,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高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的问题 , 现 状表明 : 一边是软件产业缺乏大量蓝领人才 ; 另一边却是高职软件技术 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究其根本是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尚 存在一定问题 : 专业设置不能满足转型社会的需求 , 人才培养模式与市 场需求不对接 , 课程体系沿用 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本科教育课程模 式 , 导致毕业生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如何尽快填平高职教育培养 目标 与社会 、 行业的用人标准之间 的需求差异 、 高职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这条 鸿沟 , 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 的重点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 业教育理论 以工作过程为导 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 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 R a u n e r 教授提出的 , 其得到了学术界所认可 , 并作 为德国职业教 育改革 的理论指导 。这种 职业教育理念于 2 1 世纪初传人 国内, 它解决 了传统 的职业教育 与真实 的工作世 界相脱离的弊端 , 对 我国近年来高职 教育 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在设 计上解构 了传统的学科体 系的职业教育 , 建构 了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 体化 的职 业教育模式 , 为深化我 国职业教育 的教学与课程改革 提供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材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
G 1 文献标识码 74
A 文章编号 10 — 2 92 1 )9 0 7 — 3 0 8 3 1 (0 0 2— 04 0
难 教材是教学 的基础资源,是规 明 , 这种做法 弊多利少 。高职与普 体系上来 , 以从根 本上反 映出高 定教学内容 、 设计教学方法、 展开教 学模式的主要依据。 所以, 积极推进 教材改革 ,开发和编写具有职业教 育特色的教材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
2 1 年 第 2 期 00 9 第 3 卷 1 总 67 2 期
职业 技术 教 育
V0CAT ONAL AND ECHNI I T CAL EDUCATI ON
No2 ,01 .92 0 Vo . 1 13 Ge e a .2 n r lNo 6 7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材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属于新兴学科 , 其教材建设 明显跟 件企业 的真 实需求 普遍 缺乏深入 上工作 岗位后 , 还需要进一步更新 不上行业发展 的要求 。
( ) 一 高职 教 材 本 科化
了解 , 编写教 材普遍 强调知识 的系 知识 , 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统性 、 完整性 , 基础理论 分量较重 , ( ) 四 与理论教 学配套 的实训
胡 勇智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 学院 , 四川 德 阳 6 8 0 ) 10 0
摘
要
高职 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材存在本科化、 内容针对性有偏差 、 时效性 不强、 与理论教 学配套的
实训教材缺乏有效衔接 等问题。为此, 应校 企合作开发教材 ; 开发立体化 的教 学资源 包; 合理淡化理论 , 注重
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软 件 专 业 是 一 个 动 手 能 力 很 强 ,创 新 能 力 要 求 很 高 的 专 业 , 我 们 的 学 生 应 该 在 做 中
体 系、 内容体系 以及 教学条件 ( 教师 、设备 资
源) 的可 行 性 ,提 出改 进 意 见 。
思考 ,思 考中强 化能力 ,做 出结果 。如 何开 展 好实践 教学这个 过程在 软件专 业 的教 学中 显 得极为重 要 。我 们在 教学的过 程 中,经常
发现 实训课 与平 时的实践课 或知 识点重 复, 或 脱 节 , 知 识 点 挂 钩 不 多 , 使 得 学 生 无 法 在 实 训 这 个 环 节 中 学 到 真 正 应 该 掌 握 的 实 践 知 识 。 如 何 让 学 生 在 实 训 这 个 环 节 中 , 能 真 正 学 到 实 践 知 识 , 提 高 实 践 能 力 , 是 我 们 高 职
累 工作经验 ,而 且能够 培养很 好的 团队合作 的精神 。在 模拟 项 目内容 的安排上 ,并不 是 所 有企业项 目都 可 以拿 来应用 。模拟 项 目在 选 材上应从 学 生已有 的知识和 经验 出发 ,或 习和 快速提 高 。重 视当前 所处 的地域 特点和 需求 ,从珠 三角 中小企业 的需 求出发 ,选取 对学 生毕业 后有帮 助的项 目,在 有 限的时 间
生 职 业 能 力 形 成 和 提 高 的 关 键 步 骤 , 我 们 要 重 视 这 个 环 节 ,更 好 地 为 国 家 的 发 展 培 养 软 件人才的基础力量。
认教育成 果 的过程 。其二 ,必须结 合专业特 点来确 定能力培 养的 内容与 形式 。软件技 术
专业面对 一个极 具个性 与特色 的职业 领域 , 技 术 发 展 快 , 团 队 作 业 , 明 确 分 工 ,任 何 成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施
6 、 对 工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能力 ◆学 生需具 备的社会 能力 1 、 团队协作 能力 2 、 交 际与沟通能力 3 、 吃苦 耐劳 的能力 4 、 创新 的能力 ◆学生需获得 的职业 资格证 J A V A 软件 工程 师证 书 ( 四)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我 院推 出“ 专业 ” + “ 企业 ” 的人才 培养模 式 , 校 企共 同制定培 养 目 标、 共 同开发课 程体系 、 共同培养师资 、 共建实训 基地 、 共 建教学资源和 共育人才 。 1 、 引入“ 4 + 1 + 1 ” 的教学模式 “ 4 + 1 + 1 ” 的教学模式 即: 学生前 四个学期在学校 接受 理论教育和基 本实践训练 , 第 五个 学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岗位综 合能力培训 , 第 六个学期进入企业 顶岗实习进 行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 真正 实现“ 校企 双主体育人” 。 2 、 引入“ 课堂任务化” 的教学方法 , 推 出“ 理实一体 ” 的教学模式 我 院软件技术专业 课堂教学 以真实 的项 目案例为 载体 , 引入 实际 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 , 理 实一体 化教学 , 学生完成课堂任务 的过程即 是 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 , 有效地实现上课与上班的紧密对接 。 ( 五) 课 程体 系构建 1 、 我院软件技 术专业课程 体系 的构建 遵循 : 一 条主线 、 双管齐下 、 三个结合 的原则
◆一 条 主线
以软件开发实际工作任务为 主线 , 提 取典型工作任务 , 转换成专业 学 习领域 。 ◆双管 齐下 职业 素养 和专业能力齐 头并进 、 双 管齐下 , 将 人文素质 培养 、 职业 素质培养 贯穿在专业 能力 培养全 过程 。 ◆三个结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合 知识认 知规律 、 能 力形成规律 和职业成长 规律来构 建课程体 系。 2 、 突 出实训教学环节 , 引人多元化实训教学模 式 我 院软件技 术的实训课 时数超过 总课时数 的 6 0 %, 并 引入课 内与 课外 实训 相结合 、 常规项 目与拓展项 目 相结合 、 科技活动与技能大赛相 结合 等多元 化教 学模式 , 全方 位 、 多 角度提 升学生 职业 能力和 职业素 养。 3 、 加大课程建设 的力度 我 院软件技术 专业主要从 精品课程建 设 、 基 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体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件 项 目的 测 试 案 例 , 加 实 训 环 节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学 时 ,软件 测 试实 训 》 程是 实 践 模块 , 6 增 激 《 课 占 O个 学 时。其 促 进 了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教 学 , 对 学 生 的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融 中《 件 测 试 理 论 》 程 涵 盖 软 件 测 试 的 各 项 基 本 技 术 和 知 把 软 课
所 开 发 的 非 常 简 单 的 系统 模 型 。 2 2 预 修 课 程 的 不 足 . 由 于 MI 管 理 学 、 息 技 术 和 系 统 工 程 的 高 度 交 叉 S是 信 点 , 学 习该 课 程 之 前 应 该 做 好 相 应 的 知 识 准 备 。 而 目前 在
软 件 测 试 是 保 障 软 件 质 量 的 重 要 环 节 , 着 中 国 软 件 我 们 给 软 件 测 试 课 程 教 学 制 定 了 两 个 教 学 目标 : 一 , 助 随 其 帮 其 行 业 的 不 断 发展 , 业 对 于 软 件 质 量 意 识 的 逐 步 增 强 , 使 学 生 熟 练 掌 握 规 范 化 的 软 件 开 发 流 程 和 软 件 测 试 理 论 ; 企 促 二 , 进 行 一 般 的 软 件 测 试 , 编 写 测 试 用 例 , 掌 握 至 少 能 能 能 国内软件测试人 员 的地 位 不 断提 升 , 软件 产 品 的 质量 要 求 种 软件 测 试 工 具 。因 此 , 生 应 掌 握 的 知 识 主 要 包括 : 学 1掌 集 系 性 功 软件 在 交 付 使 用 的 时 候 能 尽 量 完 善 , 多 数 I 企 业 在 软 件 ( ) 握 单 元 测 试 、 成 测 试 、 统 测 试 、 能 测 试 、 能 测 大 T 2熟 3 能 产 品 发 布 前 都 需 要 做 大 量 的 质 量 控 制 工 作 。 作 为 软 件 质 量 试 等 测 试 方 法 。 ( ) 悉 黑 盒 测 试 和 白盒 测 试 技 术 。 ( ) 与 质 量 管 理 正逐 渐 成 为 企 业 生 存 与 发 展 的 核 心 。 为 了 保 证
高等职业教育中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一
掌握一 门的原则 ,在第五学期开设 由学生兴趣 为主 ,两
门项 目实战课程 ,以企业模式进行专业提高 ,缩短与就 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 符合行业发展需求 ,体现教学内容 的时效性 、先
进性 。当前 主流的编程软件一方 面是针对WE B网站开 发 ,另一 方面则是针对Wid w 桌 面应用程序开发 ,故 no s 此在设计教学 内容上 ,则符合 当前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 求 ,以 “S B JPWE 网站开发”和 “ E 桌面应用程序设 . T N
0 E U AIN FR M 教育论 D CT O U O 坛
高等职业教育中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何 鑫
摘要 :伴 随着科技的发展 ,文明的进步 ,软件 产业和相关信 息服务业 已经成 长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我 国提 明确提 出了要加 快人 才培养的具体 目 标 ,要 求教育部 门要根 据产 业发展的需要 ,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
注重应用技能的训练 。第二 ,与认证相结合 ,展现
模块式课程体系 。第三 ,学时紧凑 ,时效性强 。体现即
学即用 的效果 。第四 ,以模拟实践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
形 式
二 、 高职 教 育 软 件 技 术 专 业 课 程 建 设
思 路
参考及借鉴 国外软件教育成功的模式及方法 ,结合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 的特点 ,本着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实践 锻炼 ,定位于培养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一线高端技能型人 才的思路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信息工程 系软件技术专
而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软件 专业的 学生 ,却难 以满足软件产业的直接使 用 需求 ,学生走进软件企业后都 需要经过较长期 的企业培训和企业再学 习才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为了摆脱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困境,湖北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通过与武汉厚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软件专业,逐步走出了招生和就业的低谷,并探索出一种良性互动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 专业改革的背景与依据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据,自2007年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软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毋庸置疑,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旺盛的,但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不高的事实说明,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是脱节的。
那么,软件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据《软件工程师》杂志分析指出,软件企业一般都需要3类人才:①是懂技术和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②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即“软件白领”;③是能够熟练编程的技术工人或基础程序员,即称之为“软件蓝领”。
中国软件产业目前稀缺的是“高精尖人才”与“实战型人才”,后者应该是高职院校培养软件人才的主要目标,大约要占到软件人才总数的60-70%。
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普遍沿用传统学科式体系的教学思想和课程框架,这种培养模式是无法打造“软件蓝领”即“实战型人才”的,也就导致了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甚至逐年下降的结果。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湖北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通过与武汉厚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企深度合作共建软件专业,逐步走出了招生和就业的低谷。
2 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2010年3月,武汉厚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荆州软件行业协会共同把脉,对我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以下三点意见和建议:第一,要紧密结合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
人才培养应紧跟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第二,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学生项目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第三,要加强与IT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实行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相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亦可获得被用人单位广泛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学生的项目经验和动手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一
定 的难 度 .
第 二 . 例 教学 法 _ 发学 生 学 习 兴 趣 案 激 通 过讲 授 知 识在 一 些 典 型软 件 设 计 中 的应 用 来 激 发 学 生 的
该 课 程 是 以” C语 言 程 序 设 计 ” 的学 习 作 为基 础 . 据 结 构 数
的程 序 通 常 是 C语 言 描 述 的 ,C语 言 程 序设 计 》 是数 据 结 构 的 学 习兴 趣 如 语 言编 译 要利 用 ” ” 《 栈 来实 现 函数过 程 的 调 用 。 作 操 前 导课 程 .学 生对 它 的 掌 握程 度 直 接 关 系 着数 据 结构 的教 学 效 系 统 中要 使 用 ” 队列 ” 当计 算 机输 出 的数 据 用 打 印 机 打 印时 , . 通 果 。《 C语 言程 序设 计 》 是大 一 学 生 的一 门专业 基 础课 程 , 由于 学 过 设 置 打 印 队列 . 打 印任 务 逐个 打 印 . 而避 免 数 据 丢 失 或 打 将 从 生 刚 开始 接 触 语 言 类 的 课 程 . 习思 维 并 没 有 发 生转 变 . 学 印 次序 混 乱 . 学 生 以一 种 有 兴趣 的心 态 去学 习这 门课 程 。 如 学 故 让 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从计算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重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论述了教学改革问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教学改革;观念;方法;课程考核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经过几年的尝试和努力,从人才培养模式思路探索为起点,开发了新的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进行创新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的改革,为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改进。
一、教学观念改革
1、确立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源头理念,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体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
2、明确高职教育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确立以基于能力本位为教育观;以全面发展、多元智能、软硬兼顾为人才观;以基于行业和职业属性为专业观。
3、教育制度创新。
主要从办学思想上、办学模式上、办学机制上和办学政策上进行了创新。
4、把“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
5、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应该少、精、宽、新,去除陈旧的、重复的、微观细节的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体系和教材体系要适当分开,避免“照本宣科”。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按照“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探索“教学一体、项目贯穿”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开展互动式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教学一体”是基础,培养软件开发基本技能
“教学一体”主要指课程体系中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的讲授和学生的
练习巩固在课堂上交错进行,没有固定时间约束,充分发挥机房授课的特长。
教学时,教师以操作实例为主线,穿插基础知识的讲授,并创设情景式教学环境,学生在听完教师实例后马上进行重复检验性试验,“教学一体化”是一种互动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和快乐,开发学生潜能,这是传统老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无法做到的。
2、“项目贯穿”是重点,培养软件团队合作开发技能
本专业培养的是面向it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地掌握操作技能,“项目贯穿”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对web开发、c#程序、软件测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多门课程进行项目教学的改革,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模拟或者是企业实际项目,形成其课程的教学案例,实现了“学用结合”、“工学结合”。
项目的设计由起始的小而简单的项目逐渐过渡到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项目,逐步训练知识的运用和工作经验的积累,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职业能力,增强就业能力,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粉笔型”讲授已经不能跟上现代教学手段发展的步伐,软件技术专业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单一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并重,教学统一”。
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问答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教学法等,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单向灌输为师生互动,既改革教的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多采用电子多媒体课件和其他电子资源进行。
多媒体、电子教案、电子课件,
电子作业等等,这些电子资源的可复制性、动态移动特性、可视化都使得教学效果和效率明显提高。
以此来代替传统的单纯课堂形式的讲解,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地体现电子信息类课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一切学习的过程与手段基本上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突出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特色,经过实践验证,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软硬件技术设备和校园网络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推行“顶岗实习”制度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最后几周和第六学期进行。
学生到相应企业工作后,由学生和企业签订企业录用证明,说明企业正式接受此学生“顶岗实习”。
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进行全程指导;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密切联系,负责专业能力的全程指导,在“顶岗实习”结束时,需要撰写一两千字左右的顶岗实习报告。
在“顶岗实习”结束时,由企业工程师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具体表现进行成绩评定,班主任根据企业的评定成绩和顶岗实习报告,给出“顶岗实习成绩”。
三、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
考核是综合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
为了改变期末一次书面考试评定成绩的做法,改进了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作业、实践及平时测验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并
计入课程总成绩。
在核心课程教学考核中,普遍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考核方法,设计理论知识考核、技术运用能力考核、项目完成综合能力考核,笔试/机试,作业、报告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等都是课程学习考核方式。
某些课程例如web开发还采取采用项目答辩方式,课程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期末大作业成绩和答辩成绩按比例构成。
对于某些课程成绩,例如游戏开发实训、基于c#的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基于c#的应用程序设计还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成绩来置换。
综合上述,只有大力改革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才能培养大批具有抽象问题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能胜任软件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软件技术应用人才。
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急需人才,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曾金发.对高职软件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才智,2010.11.
[2]蒋澎涛.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