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花船》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摇花船

摇花船

27、摇花船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娉”,积累5个词语,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aabb
结构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摇花船》,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这种艺术活动。

体会集聚百姓乐事,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

4、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个
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各种民间艺术活动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27、摇花船(民间艺术活动)
花船的样子
幸福花船的主人
船老大
行船时间、路线。

《摇花船》教案设计

《摇花船》教案设计

《摇花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摇花船》这首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2)培养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学会轮唱的演唱形式。

(3)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学唱、演奏等多种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采用分组轮唱、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动作表演,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摇花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摇花船》的背景介绍。

2. 歌曲《摇花船》的旋律特点、节奏分析。

3. 学唱《摇花船》,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 分组轮唱、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唱实践。

5. 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丰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会演唱《摇花船》歌曲。

(2)掌握轮唱的演唱形式。

(3)通过动作表演,表现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2)轮唱的整齐协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摇花船》的背景。

(2)播放《摇花船》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 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学生分组轮唱,教师点评并指导。

3. 演唱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动作表演:(1)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2)学生分组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摇花船》歌曲的视频或音频。

2. 学生分组轮唱、合唱的视频或音频。

3. 学生动作表演的照片或视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摇花船》歌曲,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并能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组轮唱、合唱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7摇花船

27摇花船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明强小学
年级:四()
日期:
设计:牛晓静
学科:语文
课题:27、摇花船
教时:一教时
修改: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了解“竹篾、流苏、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理解“即兴、娉娉婷婷”和多音字“得”等字词语意思。。
3、了解课文的叙述方式,感受“摇花船”是一种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艺术活动,体会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学习《摇花船》,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这种艺术活动。
(一)学习第2节,感受设计的巧妙。
1、思考:这花船的设计有些什么讲究?
2、相机了解“竹篾”、“流苏”,板书:轻巧美观
3、引读,了解花船没有船底的缘故,从而解决“航行”一词加引号的原因。
4、指导朗读。
(二)学习3——5节,了解摇花船的规矩。
1、摇花船在我们国家的山东省一带广为流传,渐渐地,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就形成了。读后用“——“划出必须遵守的规定,用“~~~”划出不必统一的要求。
三..布置作业:
1、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民间艺术活动。
为学生设计语言实践活动。
反思
重建
板书:
花船样子(2)轻巧美观
摇花船活动规则(3—5)必须的不统一的
姑娘最好看允许借
船只偶数视……而定
船老大好嗓子
即兴编唱
亲身感受(6—8)幸福
三、研读重点,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俗风情
同学们,咱们国家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每逢过年,常常载歌载舞,以此表达心中的快乐,谁知道有哪些有民间艺术活动?(板书:民间艺术活动)
1、自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一个方面。
2、小结作者的选材特点。
摇花船是作者熟悉并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我们写作文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的内容来写,这样就更能表达我们内心真挚的情感。

《摇花船》教案设计

《摇花船》教案设计

《摇花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竹篾、流苏、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理解:即兴创作、娉娉婷婷等词语。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和行船的路线和时间”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教学重点:1、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感受民间活动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并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教学难点: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各个地方,各个民族流传着不同的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

每逢佳节,这些民间艺术活动就会集聚一堂。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

板书课题(读题)2、摇花船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活动呢?看资料介绍。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这段资料让我们对“摇花船”有了初步的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前往他的家乡,具体感受这项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吧!二、整体感知1、来,打开书本,轻声快速读课文,注意读正确,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摇花船的?交流归纳板书: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行船路线三、研读课文“(一)学习课文1—5小节,了解“摇花船”1、默读课文1—5小节,用直线划出写花船样子的句子,用浪线划出写花船是怎样摇的句子。

(1)了解花船的样子。

·理解“竹篾”、“流苏”,感悟花船的轻而美·指导复述师边贴图边引导复述、学生看着图介绍花船(2)了解花船是怎样摇的。

·交流并出示句子:姑娘在花船中其实不是坐着,而是站着。

他两手分别抓住两旁的船舷,慢慢向前走去,这样,船就“航行”了。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课题:《摇花船》教学(一)教学目标:1. 能初步听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语言艺术。

2. 熟练运用“唱、背、读、写”技能,能够朗诵课文。

3. 锻炼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朗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整篇课文的意义,朗诵出课文。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朗诵准确、生动、抒情地表达出课文的语调、情感和艺术特点。

教学策略:由整体到细节,从课文的整体结构、情节转折、人物形象入手,让学生在感受课文与体会语言的情感和音乐性之余,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听、说、读、写、唱”并举,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学用具:幻灯片、录音机、课后习题、教学反馈卡。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摇花船”的画作,让学生欣赏画作,感受到画中的景色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摇花船”传达的情感和寓意。

2. 请同学们一起看图猜词游戏,学会将一次性猜单词“摇花船”的技巧。

3. 老师点拨:“摇花船”的标题和画面,都非常生动,描绘了美丽的春天景象和快乐的童年生活。

鼓励同学们多想一想,多看一看,从菜市场到小船上,都能发现美好的事物。

二、听课文+跟读(10分钟)1. 学生听教师朗读《摇花船》。

2. 整体感知课文的意义,带领学生响应情节发展,跟随老师朗读课文。

3.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4. 教师批改学生发音并注重语气。

三、文本拆解(15分钟)1. 分析课文,重点介绍生活细节和情感表达。

2. 学生一起读出每一句话,然后关注每个词的意思和讲述方式。

3. 通过幻灯片、录音机等一系列课堂工具,让学生分析词汇和文句的语法结构,从而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转折、心理表现和语言风格等。

四、课后作业(10分钟)1. 完成文本遗传抄送。

2. 完成逐句逐字口头背诵。

3. 听录音机,完成单词充电器。

4. 家长评判学生的口才表现。

五、课程反馈(5分钟)收集部分学生口才表现,给学生采集心得教学反馈卡并进行课堂总结。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摇花船》的故事情节,明确主题;2.学习描述人物、物品的形态特征的词语;3.培养学生对文学形象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课文《摇花船》的故事情节;2.掌握描述人物、物品的形态特征的词语。

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情感变化的细节,形成一个整体的把握;2.掌握“披红带绿、低头顶着花篮子、拿起摇杆摇起花船”等描述人物、物品的形态特征的词语及造句。

教学内容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摇花船的图片,通过提问引出新课《摇花船》。

1.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图片?2.你们见过摇花船吗?3.摇花船可以载什么东西?学习(30分钟)老师把学生带领阅读听力课文《摇花船》,互动探究“岛儿”、杨大爷、阿富、摇花船、篮底、山洞等人和物的形态特征。

老师可采用图片展示、语音朗读、笔画演示等形式辅助说明。

合作探究(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以课文为基础的情景剧。

拓展(15分钟)1.请用“披红带绿、低头顶着花篮子、拿起摇杆摇起花船”等句型描述你身边的人物;2.请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同一个物品的外形。

小结(5分钟)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方式1.以课文为主线进行听、说、读、写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3.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图片、语音、表演等;4.教师精心设计互动环节,保证教学有效性。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听取学生表演、提问答案的准确性等方式完成评估。

包括:1.学生是否能熟练地朗读课文;2.学生是否掌握了描述人物、物品的形态特征的词语;3.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合作学习形式较好,但在表述外形时部分学生用词单一;2.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可以在难度上加点,增加课堂互动性;3.建议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应,同时可以有利于调整教学策略。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摇花船》的背景知识,了解龙船文化。

2.能朗读课文,并且具备一定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3.能听、说、读、写出与课文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4.能够完成作业并着重注重字形、字义等细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理解技能,注重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2.难点:理解较长的句子,注意不同的让读方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摇花船的图片引入话题,先让学生描述一下龙船长什么样,有什么运动员等等,运动员为什么要用鼓声打鼓?2.引导学生学唱龙船歌曲《龙船出江东》。

3.在学生对于龙船的音乐歌曲、摇橹的运动有了了解之后,引入课文《摇花船》。

3.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摇……”时要注重韵律与声调的把握,在读的时候要带上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船下行的动态。

2.听读课文两遍,再由老师带领逐句逐段分析课文,读懂每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师生分角色小组模仿对话,并模拟摇船动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前面学过的词语完成复杂的句子。

4.出示小黑板,写下“摇花船真好呀!”。

由学生读出这个短语,自由组合成正确的句子。

5.小组互评、课堂展示。

3.3 归纳总结1.操练复述法。

学生自由复述课文内容,向全班展示并相互点评。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表达技巧,如韵律、声调、句子成分等,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清晰的认识。

3.分析词义,几个生字词及句子,进行词汇填空,强化对于词汇含义的理解。

4.师生拓展辅助词语,如“摇橹、龙船、鼓噪、扶櫂、飘摇等”,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

3.4 课后作业1.写作练习-摇花船的作文(不少于50字)。

2.抄写作业:摘抄重点句式及关键词汇。

四、板书设计•摇花船真好呀!•摇:yáo 真:zhēn 好:hǎo 呀:ya•摇橹、龙船、鼓噪、扶櫂、飘摇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摇花船这一课文,通过生动的龙船文化介绍和课文理解,让学生掌握语音语调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能等。

四年级语文教案 27 摇花船(省一等奖)

四年级语文教案 27 摇花船(省一等奖)

《27摇花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钱圩小学龚瑾晔【教材分析】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摇花船》一课讲述了民间艺术活动----“摇花船”,课文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船老大”夸花船姑娘的即兴创作,运用了比喻手法,夸得有声有色,富有乡土气息。

课文内容与十九大精神有着密切联系,能体现十九大报告中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课文内容又与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关注度和学习兴趣。

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本篇课文与之相当吻合。

中小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继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学情分析】经过了三年多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学习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部分同学都能读通课文。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在预习时,我要求学生能尝试在语境中感知词语的意思,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准确地了解。

这个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复述课文,在之前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如何抓住提纲或关键词进行复述,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这节课的复述主要是能抓住描写花船样子的关键词进行复述,并理解作者是按先整体后局部的写作顺序。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并联系课文内容及阅读书后注解理解“竹篾、流苏、即兴编唱、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的意思。

2.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提示尝试复述花船的样子,在情境中学做“船老大”模仿课文内容夸夸花船姑娘。

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知道中国民俗文化多姿多彩,这些活动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对此感到自豪,并产生了解和参与【重难点】1.根据提示,尝试复述花船的样子。

【校际共享】《摇花船》教学设计

【校际共享】《摇花船》教学设计

27、摇花船(引案)一、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基础型:知识与技能: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娉娉婷婷、即兴创作、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等词语意思。

体会引号的特殊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介绍“摇花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以及对家乡的一份真挚的情感。

提高型:收集一种我国民族艺术的资料,制作成一张小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体会摇花船等民间艺术活动凝聚着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以及作者内心深处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引导学生按提示复述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起步性指导:1、简介“元宵节”2、出示课题。

师: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看花灯、猜灯谜,可热闹了。

尤其在作者的家乡,每年元宵都要举行一种民间艺术活动,那就是——摇花船。

二、过程性指导:(一)整体感知:师:抽生读文,师帮助学生理清文脉第一节:摇花船是家乡的一种民俗。

第2~5节:从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行船路线等介绍摇花船这一民俗活动。

第6~7节:我当花船姑娘的一次经历。

第8节:幸福的感觉保持了很久。

(二)研读课文,了解摇花船这一民俗活动。

1、师:作者是怎样介绍摇花船这一民俗活动的呢?让我们先来轻声读课文1—5小节,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2、生自由交流3、根据交流出示相关内容(1)画面显示花船的样子,生简单介绍。

(2)多媒体出示花船姑娘,让生看着画面介绍。

(3)摇花船还得需要一位“船老大”呢,复述内容。

4、师:交流到摇花船的路线时老师发现你们读到这些词语皱眉头了,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

(媒体出示)这就是火铳,谁知道什么是火铳?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老师再教你一种办法,课文后面注释里知道的,从注释中了解知识也是一种好方法,再读读注释,从中了解一下什么叫信天游。

摇花船教学设计

摇花船教学设计

摇花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竹篾、流苏、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理解:即兴创作、娉娉婷婷等词语。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和行船的路线和时间”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教学重点:1、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感受民间活动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并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教学难点: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课文⒈我国的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看图片)舞狮子、踩高跷、滚龙、赛龙舟等都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齐读摇花船是在山东等地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它在每年的什么时候举行呢谁来说说。

师补充介绍摇花船2、花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板书:花船的样子)看这幅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花船。

谁来说。

齐读第2节。

理解:流苏,竹篾看着填空,谁来介绍一下花船的样子:花船使用()编制的,形状像(),但()。

船的四周(),并有()。

二整体感知⒈花船那么漂亮,摇花船也新奇有趣,摇花船有哪些规定呢⒉快速读课文第3、4、5小节,谁来说说摇花船的规定。

⒊交流,师板书:花船姑娘船老大行船时间、路线⒈在这些规定中,哪方面的规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选择一个方面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花船姑娘。

1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漂亮偶数站着前行2引读3、看投影,您能介绍摇船姑娘的规定吗。

●船老大⑴花船姑娘的漂亮是唱出来的,所以少了()也不行。

怎样的人才能做船老大呢,齐读第4小节,说说对船老大有什么要求。

⑵交流板书。

成年男子好嗓子即兴编唱⑶ “即兴”“什么意思。

师:出现填空,引读。

谁来说说这段话。

●时间、路线、队列⑴师引读第5小节。

《摇花船》教案设计

《摇花船》教案设计

《摇花船》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摇花船》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及音乐特点,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这首歌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摇花船》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介绍《摇花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点,以及这首歌曲在民间的流传情况。

2.2 歌词学习让学生跟唱歌曲,学会歌词,并注意歌词的韵律和节奏。

2.3 音乐特点分析分析《摇花船》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江南水乡的风景,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3.2 歌曲学习(1) 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分句教唱歌曲,注意歌词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3.3 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2) 挑选学生进行演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演唱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摇花船》歌曲教材。

5.2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吉他等。

5.3 课外资源:江南水乡相关图片、视频、文献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1) 聆听歌曲《摇花船》,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发音方法。

(4) 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感情。

6.2 课后活动(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家庭亲情。

(2) 布置作业:练习演唱《摇花船》,加强巩固。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摇花船》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摇花船》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正确认读和运用课文中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摇花船的民间习俗及其寓意。
重难点: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摇花船习俗的文化内涵的把握。
2.过程与方法方面: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观察、模仿、合作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传递的美好情感,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3.价值观引导:强调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作业布置:布置与摇花船相关的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民间习俗,进行写作练习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互动交流,提升能力
设想:设置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4.融入生活,体验文化
设想: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5.创作表达,拓展思维
设想: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表达,提高写作能力,拓展思维。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创设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分享与表达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学习语文,对民间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3.感受课文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分享。
4.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教学目标】1.了解摇花船的船头和船尾, 学习熟练掌握“船头扶风, 船尾挡浪”的正确方法。

2.学习颜色形状和花卉常识,启迪孩子环境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4.练习听力,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感受自然之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教学画图】古人说:“画是连线与剖面的艺术”。

接下来我向大家展示制作摇花船的流程,同时呼吁孩子们从小就着重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热爱大自然,对万物怀有感恩与祝福之心。

【教学展示】1.让孩子跟随老师的指导,亲手把简单的花卉图案画在草稿纸上。

2.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定义摇花船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

3.将画好的花朵转移到相应颜色的浓纸上去剪下。

4.取一张大小合适的白色A4纸,折成1/4大小的长方形,然后再打开至中间,固定在中间的是船板,在中间L形状收拢,固定,将纸的四周向内折,这样就做成了摇花船的草稿。

5.在刚刚固定好的船头和船尾位置,把孩子们手工制作的花卉贴上去。

教导孩子们正确的“船头扶风,船尾挡浪”的方法。

6.最后用瘦绳系住摇杆,摇起来看有没有四处乱晃的情况。

【教学互动】1.在示范完毕后,开始进入互动环节。

2.把孩子分成四人小组,同时将幼儿园内充满花卉的区域给孩子们进行考察。

3.让孩子们各取喜欢,手工制作一个简单的小花束,然后让他们将小花束系在班级的摇花船上。

4.让孩子们围着摇花船唱一首《撑起一片天》,喜怒哀乐地将摇花船运动起来,感受自然之美,增强友情和合作意识。

【教学延伸】1.给孩子们介绍一下中国传统的“双普奖”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环保和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2.再次强调学生对于环境的重视,自愿参与环境保护,以实际行动为人类自然环境贡献力量。

3.让孩子们向家长和社区讲述这堂有用的艺术课,传播美化生活环境的理念和热爱大自然的主旨,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小结】本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仅学会了制作自己的摇花船,更了解了花朵的颜色形状和花卉的常识。

《摇花船》教材分析

《摇花船》教材分析

《摇花船》教材分析一、说教材《摇花船》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摇花船是一种富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民间艺术活动。

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1到第5节是第一部分,介绍了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以及摇花船的时间、路线、花船队伍等摇花船的常规情况;第6节到最后是第二部分,具体记叙了作者小学毕业那年参加摇花船活动的难忘经历,语言生动形象,能让人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人们的喜悦心情。

文章语言平实流畅,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鲜活的民俗文化特质,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题材。

二、说学情三年级时,学生已初步学会了一些复述课文的方法,但四年级复述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应努力做到语言表达通顺,有条理。

由于学生复述全文还有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述的铺垫工作,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会提炼课文要点,学习抓住要点进行复述的方法。

“摇花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在训练复述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实体演示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表达正确。

由于学习个体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训练复述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复述时可先从部分着手,最后再归拢至整体。

三、说教学目标的制定:这一单元主要带领学生走近故乡,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学习复述课文。

依据单元训练重点、本课教材的特色,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流苏、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理解即兴创作、娉娉婷婷等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4、掌握“……,接着……,最后……”空间顺序的连接词使用方法。

5、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二)过程与方法: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掌握生字新词,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2、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读正确,从读中感悟人物的心情,并能感染自己,体验民族艺术活动的魅力所在。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摇花船》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摇花船》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摇花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摇花船》的基本内容和情节,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课文理解、朗读、模仿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联想、想象与表达的能力,使其具备初步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摇花船》的情节内容;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提升熟词生义和语境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联想想象能力;2.对于一些较生僻的词语和句式结构,加强解读和辅导。

四、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提问法、情景模拟法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共需要2课时,按照以下方式安排:时间内容活动安排第一课时阅读理解课件展示、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第二课时口语表达与写作朗读、模仿、写作练习、课堂展示与评价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件导入老师利用课件展示《摇花船》课文的主题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重点。

2. 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朗读课文并归纳出主要情节和语言表现手法。

然后再让每个小组结合课件图示,想象摇花船的景象,利用心理联想的方式找出自己的情感感受,每个小组从中挑选代表发言,向全班分享心得体会。

3. 课堂演示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模仿作品或者角色扮演,让全班共同享受课程的乐趣。

第二课时1. 朗读和模仿老师通过朗读和模仿,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中情节和语言表现手法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美、情感的表达和联想的发挥。

2. 写作练习利用创设情境、开放式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对于自己漫步在花海里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描述,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3. 课堂展示和评价老师安排学生把自己的写作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并以班级评价的方式展开交流和互评,加深对于文学语言的认识和写作的技巧。

六、小结本次教学就是一次探究和体验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学作品的魅力和读者在理解、表达和评价中的自由和创造性,使其在学会欣赏的同时,也能在思考、交流、体验中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摇花船》内容并能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练习和讨论。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摇花船》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摇花船》中的生字词,了解词义和书写方式。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摇花船》课本,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练习册《语文》上册,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用纸。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摇花船》,激发学生对船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学生关于船的问题,如船是什么样子的?船上有什么?等等。

第二步:整体阅读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摇花船》。

2.通过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步:分段阅读1.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尽力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2.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每一段的理解情况。

第四步:词语学习1.教师逐词板书和解释本课的生字词,如“摇花船”、“摇”、“连忙”等。

2.学生跟读并书写生字词,互相帮助和纠正。

第五步: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至4人组成。

2.每个小组抽取一个角色,如船老大、小船等。

3.学生根据角色分工,表演、讨论和练习与课文相关的活动。

4.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和支持,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

第六步:绘画创作1.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选择其中一个情节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可以以图画的形式呈现船的样子、花朵和水的情景等。

3.学生在绘画作品旁边用文字描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可以是故事情节的简述或自己的想法。

第七步:总结复习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和做的活动。

2.学生自愿分享绘画作品和描述,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对学生的合作表现和创意进行评价和总结。

2013 摇花船

2013 摇花船

课文:27摇花船摇花船是我家乡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每年的元宵节都要举行。

花船是用竹篾编制的,形状像船,但没有船底。

船的四周扎着各色的纸花,并有流苏从船舷垂挂下来,一直拖到地上。

坐在花船里的是被打扮成嫦娥、西施一类美女的女孩子,她必须是村坊里长得最好看的。

要是本村没有公认漂亮的姑娘,也允许到其他村坊去借。

一个村坊出几只花船,视漂亮姑娘多少而定。

如果漂亮姑娘多,可多扎几只花船,但必须是偶数,以示吉利。

姑娘在花船中其实不是坐,而是站的。

她两手分别抓住两旁的船舷,慢慢向前走去,这样,船就航行了。

当然,因为四周有流苏遮着,姑娘的脚是看不见的。

跟在船后的是一位手握船浆的“船老大”,他由成年男子装扮。

这个“船老大”必须有一副好嗓子,并且有即兴编唱山歌的能力,因为花船姑娘的美丽是要借助他唱出来的。

唱得不好,就会影响对花船姑娘的评议。

摇花船不必统一时间,也没有一定的路线,由各村自己串街走巷地摇去。

前面往往由火铳①和火流星开路,接着是锣鼓队,最后才是花船。

别村的花船进村,本村就得给红纸包。

记得我小学毕业的那一年,村里人选我做了花船姑娘。

那一回,我扮的是祝英台,娉【pīnɡ】娉婷婷地站在花船中,慢步朝前走去,只听得身后为我摇船的小舅舅在不停地唱,大意是夸我的皮肤多么白,多么细,多么嫩,就像糕团店里的水磨年糕;夸我的眼睛多么大,多么黑,多么亮,就像大号桂圆核;还夸我的鼻梁挺,嘴巴小,脸蛋圆……路边看到什么,就将我比作什么,这些都是我小舅舅的即兴创作。

现在想来,他很会运用比喻手法,还有点信天游②的味道。

那一回,也不知是小舅舅唱得好呢,还是我真的长得不错,在观众评议中,我竟成了那一带最美的花船姑娘。

人们都来向我祝贺,说我长大了定会福大寿大。

我们全家人也很高兴。

后来,这种幸福的感觉一直保持了很久。

注释:①火铳(chòng):一种旧式的火器。

②信天游:陕北地区的山歌。

曲调高昂悠长,有节奏自由,歌词常由两句构成一段,少的只有一段,多的有几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摇花船》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摇花船》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摇花船》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摇花船》,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这种艺术活动。

体会集聚百姓乐事,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

能从“花船的样子,花船主人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建议]1.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各类文化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民族的差异也很大。

“摇花船”在山东等地比较流行。

一般是在元宵这天进行。

文章通过对花船的样子,花船的主人和船老大的介绍,通过对“我小学毕业的那一年”摇花船活动记叙,让人们了解了这一颇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

2.阅读芳草地还是围绕复述这个重点训练项目来设计的。

要求从“花船的样子,花船主人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介绍时可以加上具体事例,全文复述,也可以仅复述课文的前半段,只要将花船的样子,花船主人和船老大这三方面交代清楚即可。

[相关资料]我国的民风民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有滚龙、舞狮、高跷、猜灯谜、剪纸贴花、泥人刺绣等精彩纷呈。

摇花船,亦称“划旱船”、“采莲船”,大都在春节期间和大型文艺活动中表演。

由么姑、艄翁两人表演。

随着锣鼓,艄翁随后划船上场,两人边歌边舞,配合默契,组成轻松欢乐的双人歌舞。

彩莲船的表演主要是模仿水上行船的动作。

么姑的舞蹈动作可概括为四句话:“手腕摇,腿下颤,腰要勤,身拔高”,艄公的舞蹈动作如“划船步”、“吸腿划船”等,贯以川剧中矮子的身法,与么姑的行舟飘游相呼应。

舞蹈形象地表演船在水上,时而平水泛舟,潇洒飘逸;时而破浪行船,起伏浮沉。

舞蹈以悠荡开始,又以悠荡结束。

四年级上册《摇花船》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摇花船》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摇花船》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摇花船》说课稿一、教学理念: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由此可见,语文应当姓语,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为此,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立足文本,促进中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二、教材分析:《摇花船》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课文共有8小节,1 5节为第一部分,介绍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和摇花船的时间和路线等民俗;6 8小节为第二部分,记叙作者小时候被选为花船姑娘参与摇花船的难忘经历。

文章语言平实流畅,口语化的娓娓道来,贴近生活,又生动形象的反映出鲜活的民俗文化。

三、教学目标:这一单元主要带领我们走近故乡,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学习复述课文。

依据单元训练重点、本课教材的特色,确定了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流苏、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理解:即兴创作、娉娉婷婷等词语。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四、教学特点:一、多重体验,引领学生走近民俗摇花船是一种极具民间风俗的传统活动,和我们现在的城市里的孩子距离很遥远,但它却是一种历史性的来自于最广大的人民的、蕴涵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

要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就必须先让学生走近民俗,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颇用心的。

1、借助资料,认识民俗。

为让学生认识民俗民风,我用心地在网上找了不少介绍民间艺术活动图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的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活动。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摇花船.doc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摇花船.doc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教材分析】《摇花船》向我们介绍了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课文共有8小节,1-5小节为一部分,从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以及摇花船的时间、路线、队列等方面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摇花船这一民间艺术活动的习俗;6-8小节为第二部分,记叙作者小时候被选为花船姑娘参与摇花船的难忘经历,语言生动形象,能让人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人们的喜悦心情。

文章语言平实流畅,口语化地娓娓道来,贴近生活,又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鲜活的民俗文化特质,是一篇让学生了解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动材料,是语文学科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结合,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⒈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课文内容及注释理解娉娉婷婷、即兴、火铳、信天游等词语的意思。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观察图片、表演体验,了解摇花船这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艺术活动,体会集聚百姓乐事,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感受作者那特别的情感。

⒊继续学习复述,尝试从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⒈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摇花船等民间艺术活动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一种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祝福活动。

⒉按提示复述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时间]2课时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预习要求】一、填空。

串走梦求大大娉娉二、查词典理解:娉娉婷婷、串街走巷、吉利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本村没有公认漂亮的姑娘,允许到其他地方去借。

2、漂亮姑娘多,可多扎几只花船。

3、船老大有一副好嗓子,有即兴编唱山歌的能力。

三、你还知道其他的民间艺术活动吗?分几步,简要地介绍一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分页标题#e#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各个地方,各个民族流传着不同的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

每逢佳节,这些民间艺术活动就会集聚一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花船》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摇花船》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摇花船是一种富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民间艺术活动。

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1到第5节是第一部分,介绍了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以及摇花船的时间、路线、花船队伍等摇花船的常规情况;第6节到最后是第二部分,具体记叙了作者小学毕业那年参加摇花船活动的难忘经历,语言生动形象,能让人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人们的喜悦心情。

文章语言平实流畅,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鲜活的民俗文化特质,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题材。

二、说学情
三年级时,学生已初步学会了一些复述课文的方法,但四年级复述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应努力做到语言表达通顺,有条理。

由于学生复述全文还有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述的铺垫工作,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会提炼课文要点,学习抓住要点进行复述的方法。

“摇花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在训练复述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实体演示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表达正确。

由于学习个体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训练复述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复述时可先从部分着手,最后再归拢至整体。

三、说教学目标的制定:
这一单元主要带领学生走近故乡,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学习复述课文。

依据单元训练重点、本课教材的特色,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流苏、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理解即兴创作、娉娉婷婷等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4、掌握“……,接着……,最后……”空间顺序的连接词使用方法。

5、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掌握生字新词,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2、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读正确,从读中感悟人物的心情,并能感染自己,体验民族艺术活动的魅力所在。

3、能用复述的方法从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行船路线几方面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摇花船”作为东北民间的艺术活动,它生存在老百姓的传统节日里。

2、民间艺术活动的特殊形式和作用决定了它的传承应该落实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再认识上。

四、说教学设计
1、加强语言训练
花船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我就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以及竹篾、流苏等实物,加上简单的介绍,来了解它的构造,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花船的外形并进行复述。

花船具体是怎么摇的,摇花船必须遵守哪些规定。

在本课中,我就是以“摇花船必须遵守的规则”为切入口,让学生介绍“摇花船”这一民间艺术活动。

从整体感知到深入学文,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路也非常地清晰。

对于“船老大”的规定的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提炼要点。

用提炼要点的方法既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达到了训练语言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复述能力的方法之一。

对“摇花船的时间、路线、队列”的学习,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教师提示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为复述提供方法。

2、提高人文素养
对于“花船行进”这段内容,学生一读就懂,采用合作表演方法,让学生在内化文本与语言的过程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学生学做“船老大”,尤其是对舅舅即兴表演时所唱的内容,反复朗读、品味,体验作者“幸福”的感受。

并借助省略号,设计让学生模仿课文语言试着夸一夸(可以从姑娘的身材、头发等方面去夸),从大家的夸奖中体会我的收获,从而感受民间艺术活动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她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关键在于整个活动中都自始自终体现着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