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民间非营利组织增值税申报表事例

民间非营利组织增值税申报表事例

民间非营利组织增值税申报表事例案例1:既有销售货物,又有提供应税服务案例2:全部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案例3:全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例4:既有增值税普通发票,又有增值税专用发票例1:既有销售货物,又有提供应税服务某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2019年第一季度销售服饰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2万元,出租不动产不含税销售收入28万元,均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本季度无发生其他增值税应税行为。

案例分析:季度销售额合计为28+2=30万元,未超过30万元免税标准,因此,本季度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

申报表填报:1、“货物及劳务”列第9栏、第10栏的填写2万,第17栏、第18栏填写0.06万(=2万×3%)2、“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列第9栏、第10栏的填写28万,第17栏、第18栏填写1.4万(=28万×5%)。

案例2:全部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某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第一季度出租不动产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共计28万元,全额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本季度无发生其他增值税应税行为。

案例分析:季度销售额合计为28万元,未超过30万元免税标准,且全额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本季度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

申报表填报:将开具普通发票销售额28万元销售收入填列于主表“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列第9栏、第10栏。

同时,将对应的免税额1.4万(=28万×5%)填写于主表“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列第17栏、第18栏。

案例3:全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某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第一季度出租不动产取得不含税销售额共计28万元,全额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本季度无发生其他增值税应税行为。

案例分析:季度销售额合计为28万元,虽未超过30万元免税标准,但开具专用发票不能享受免税优惠,应按规定全额缴纳增值税。

申报表填报:1、主表“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列第4栏、第5栏填写28万。

2、主表“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列第15栏、第20栏填写1.4万(=28万×5%)案例4:既有增值税普通发票,又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某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第一季度出租不动产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8万元,其中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5万元,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23万元。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筹集与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筹集与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筹集与案例分析现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在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非营利组织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

资源筹集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资源筹集的挑战,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成功的策略和实践。

一、非营利组织资源筹集的挑战(1)资金挑战: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捐赠、政府拨款等来获取资金。

然而,面临竞争激烈的慈善市场和政府资金的有限性,筹集足够的资金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2)人力资源挑战:非营利组织通常由志愿者和员工驱动。

吸引和保留合适的人才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非营利组织所能提供的薪酬和福利通常无法与商业机构相媲美,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挑战。

(3)社会影响力挑战:非营利组织需要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以便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捐赠者。

然而,建立和维护社会影响力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断的推广。

二、非营利组织资源筹集的策略与实践(1)多元筹资策略:非营利组织应该采取多种筹资渠道,包括个人捐赠、企业赞助、基金会拨款、政府补助等。

不要过分依赖某一种筹资方式,以降低筹资风险。

(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政府、其他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有效的筹资策略。

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组织获取资源、扩大影响力,并为合作伙伴提供共同利益。

(3)开展募捐活动:举办募捐活动是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的常见方法。

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平台、线下活动等方式组织募捐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并捐赠资金。

(4)关注社会创新:发展社会创新项目可以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非营利组织应该努力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案例分析:水源净化项目以国内某非营利组织的水源净化项目为例,展示一种成功的资源筹集实践。

该组织旨在提供清洁饮用水给贫困地区的居民。

他们采取了以下策略来筹集资源:(1)多元筹资:该组织通过个人捐赠、企业赞助、基金会拨款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案例分析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案例分析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案例分析——10万元以下的授权支付,10万元以上的直接支付。

本年度预算指标为200万。

其中直接支付额度为150万,授权支付额度为50万(前面没照到,求补充)甲单位,12月份对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事项的会计处理或做法如下(假定甲单位无纳税和其他事项):(1)2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本月授权额度为50万元,甲单位将授权额度50万元计入银行存款,同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50万元。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0贷:拨入经费 50(2)4日,甲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余额为80万元,代理银行已将80万元划入甲单位的职工个人账户。

甲单位将.......借:经费支出 80贷:拨入经费 80(3)6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A供货商签订一项购货合同,购买一台设备,合同金额55万元。

合同约定,所购设备由A 供货商于5天内交付,设备价款在交付检验后由甲单位向财政申请直接支付。

甲单位对此事项未做会计处理。

正确(4)9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设备和购货发票,购货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55万元,甲单位在验货后,与当日向财政国库支付机构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向财政申请支付A供货商货款,但当日尚未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甲单位按发票上注明的金额55万元,在确认固定资产的同时,确认应付账款55万元。

借:固定资产 55贷:固定基金 55支出暂不做处理(5)11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用于支付A供货商货款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金额为55万元。

甲单位将55万元确认为事业支出,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55万元。

对已确认的应付账款55万元来进行冲转。

借:经费支出 55贷:拨入经费 55(6)14日,甲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5万元。

甲单位对此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现金5万元,减少银行存款5万元。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案例,探讨其发展历程、组织结构、运营模式以及取得的成就,以期为其他类似组织提供借鉴和启示。

案例分析对象为一家致力于儿童教育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的使命是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和未来发展。

该组织成立于200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多个贫困地区建立了学校和教育中心,为数以千计的儿童提供了教育支持。

该组织的组织结构相对扁平化,由一位创始人和一支专业团队共同管理。

创始人具有丰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资源,他致力于筹集资金、招募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并与政府、企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团队成员包括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项目经理等,他们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组织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该组织的运营模式主要依靠捐款、赞助和志愿者支持。

通过定期举办募捐活动、开展公益演出、发起义卖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学校建设、教学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等方面。

同时,该组织也积极争取企业和政府的赞助,拓展合作渠道,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到教育支持活动中,他们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关怀、文化交流等服务,为组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通过多年的努力,该非营利组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其支持下,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得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变得更加光明。

同时,该组织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该非营利组织的案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成功的公益模式。

通过创始人的领导力和团队的合作精神,该组织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非营利组织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营利组织市场的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市场的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市场的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组织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与营利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的市场策略和运营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几个非营利组织的案例来深入探讨非营利组织市场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案例一:儿童教育公益组织儿童教育公益组织致力于推动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的发展。

该组织的市场特点是目标受众广泛,包括教育工作者、捐赠者、志愿者和社会公众。

为了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组织采取了多种市场策略。

首先,他们与媒体合作,通过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来提高公众对该组织的认知度。

其次,他们与教育机构和政府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改革项目。

此外,该组织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和志愿者加入。

案例二:环保组织环保组织致力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该组织的市场特点是既要与政府合作,推动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又要与企业和公众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行动。

为了提高组织的合法性和公信力,该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环保会议和研讨会,并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该组织还通过发起公众运动和举办环保活动,吸引公众关注和支持。

案例三:社区发展组织社区发展组织致力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

该组织的市场特点是需要与居民、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密切合作。

为了提高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该组织积极开展社区调研,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愿,从而制定相应的社区发展计划。

此外,该组织还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争取资金和资源支持社区项目。

同时,该组织还通过举办社区活动和培训课程,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参与度。

以上三个案例揭示了非营利组织市场的一些共同特点和应对策略。

首先,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各方共同推动项目和活动。

其次,借助媒体宣传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力量,提高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案例分析(修订)

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案例分析(修订)

【案例分析】资料1:我国非营利组织法规情况1988年,《基金会管理办法》(国务院);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2005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6年,《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民政部);2007年,《人民国企业所得税法》,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率的变化;2008年,《救灾捐赠管理办法》(民政部);2011年,《全国性社会团体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初审暂行办法》,对社会团体取得“税前扣除”资格的条件的规定。

资料2: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2011年6月22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炫耀自己“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而且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结果招致网上无数的板砖和口水。

一时之间,中国红十字会的红色徽标,成为了舆论攻击的靶心,将中国红十字会拉进了舆论的旋涡。

这场质疑的风暴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以下简称“商红会”)与多家公司的关联,红十字会与商红会理不清,扯不明的商业运作关系,逐渐演化到对红十字会这一官办慈善组织本身的反思。

中国红十字会是人道救助组织,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在全国有个32省级分会、、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333个地级分会、2860个县级分会,95000个基层组织,2026万会员,还拥有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铁路系统红十字会,是中国最大的人道慈善组织。

中国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是“三救”救灾、救护、救助和“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时期,公益慈善事业成为各国红十字会行使的主要职能。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入国际上的现代基金会管理机制。

1994年,中国红十字会直属基金——红十字基金会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

但红十字总会原有的公募资格和公募牌照资源并没有被同时取消。

由此,就出现了红十字会和红十字基金会两个具有独立公募资格的组织。

非营利组织论文案例

非营利组织论文案例

案例民办孤儿院解体,“慈善妈妈”为何成了诈骗犯颇受山东省菏泽市民关注的山东黄河孤儿院院长董玉阁诈骗钱财一案,近日在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法院有了一审判决结果:董玉阁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5万元;其违法所得33.48万元被责令退赔。

董玉阁,一个曾被树为“慈善”典型的女性,结束了她的辉煌以及曾经有过的梦想,成为遭到社会唾弃的罪人;黄河孤儿院,一个曾经在当地政府眼皮底下生存了7年、同时被称为山东省最早的民办孤儿院,也从此关闭解体。

董玉阁和她创办的孤儿院是怎样由红红火火走向现在这个结局的?(一)办孤儿院收养21名孤儿董玉阁1993年,董玉阁筹办孤儿院,从各处“搜索”孤儿,为此她的婚姻也走向解体。

为了孤儿院“名正言顺”,董玉阁通过四处奔走,由鄄城政府办公室出信,在公安局换信,刻制了“鄄城县社会福利院”行政章和财务章。

1994年,在未经民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自行挂牌成立“鄄城县社会福利孤儿院”,大约1996年,董玉阁将孤儿院所用的公章及对外宣传用名均改为“山东黄河孤儿院”。

山东黄河孤儿院场地系租借鄄城县鄄一路的一处民宅,后被董玉阁买下。

据孤儿院内部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鄄城县“山东黄河孤儿院”累计收养的孤儿共有21人。

这21个孤儿中,有的后来被董玉阁送给了要求领养的人家,董玉阁分别从要求领养方收取了3800元至7800元的费用;有的正在学校就读,其中一个名叫董瑞国的孤儿已经从菏泽医专毕业。

到去年8月,也就是董玉阁案发前,黄河孤儿院收留的孤儿还有9名,他们都称她是“董妈妈”。

(二)举报人揭开孤儿院的面纱董玉阁在创办孤儿院之初,她的事迹不断地出现在当地的媒体上,在当地普通人眼中,她也一直被认为是在做善事,是个大善人。

直到去年8月,来自菏泽曹县的几户农民联合向菏泽牡丹区公安部门举报董玉阁犯了诈骗罪,董玉阁及其黄河孤儿院的面纱才被揭开。

这些举报者称:董玉阁打着给他们送养孤儿并包办一切手续的名义,收取他们3800元至7800元不等的领养费。

非营利组织市场的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市场的案例分析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的案例分析一:国际世界宣明会是致力于救助和发展工作的国际性基督教非营利性组织。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组织,世界宣明会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金筹募和推广活动,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援助计划。

世界宣明会在国际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公众认知度。

世界宣明会-中国的总部设在香港,目前已经在中国大陆实施了一系列援助、发展项目,获得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社区的承认和赞赏。

(一)项目描述世界宣明会和耐克已经合作开展的项目包括提供礼品以及对世界宣明会在世界其他地区项目提供支持。

双方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

在1999年,由世界宣明会设计的“工人发展计划”在耐克东莞工厂实施。

在9个月的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教育、行动、领导力发展计划”(The Development through Education, Action and Leadership Project,简称DEAL)。

这是一个为期三年的计划,由耐克公司及工厂支持,世界宣明会提供NPO方面的服务。

DEAL的目标是提高工人,尤其是来自贫困农村的工人的生活质量。

目标服务对象人数必须在三年内达到工人总数的30%(8000多人)。

该项目结束后将由该工厂继续实施。

(二)项目实施结果该工厂三分之一的员工参与了世界宣明会组织的文体教育活动、定期假日课程和领导力培训课程。

项目取得了以下成果:第一、使农民工在工作之余享受到了更多的文体活动和学习的机会。

第二、使工人获得了更多技巧和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为改善其将来的生活打下基础。

第三、工人的潜力得到开发,不少人成为社区中的领导和积极分子。

耐克公司的收获是除了完成项目的目标以外,DEAL还使耐克公司在多方面的收获颇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行为;提高了员工的士气;加强了员工的发展;使社区变得更健康、更和谐;强化了企业公民的形象。

从世界宣明会的角度来看它也完成了开展城市社区项目的目标。

非营利组织国外发展2 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国外发展2 案例分析

(1)现代非营利组织萌芽期。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初叶。专业性、组织性和志愿性的现代慈 善组织脱离宗教独立发展起来。 (2)现代非营利组织的观念和组织创新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二战前,现代非营利组织进入观念和组织创新阶 段。这种创新源于美国富豪们所建立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大型现代化 私人基金会,及其借鉴公司治理模式建立的基金会法人治理结构。卡 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 (3)现代非营利组织出现广泛性和国际化特征阶段。 二战后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民权利的普及,非营利组织从欧美 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参与群体及活动领域遍及各阶层和社会生活各方 面。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人道主义救援及跨国发展的非营利组织的出现。 (4)现代非营利组织进入全球推进阶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并作为应对 市场失灵(资本主义危机),政府失灵(福利国家危机、转型社会主 义国家危机,第三世界发展模式危机)的有效机制。

德国公益性组织的主体是社会福利服务, 主要类型是社会服务、卫生保健和教育事 业。这源于政府对社会福利服务采取直接 补贴和社会保险的社会公共政策。德国的 社会福利服务是高度专业化的组织,从资 金来源上看,呈现出“准政府”性质,其 运作几乎与政府机构已经没有很明显的区 别了,这类组织有些类似于我国的事业单 位或民办非企业单位。
资金来源
约12%来自个人、基金会和公司捐赠,约30% 来自政府赠款和合同;58%来自会费、服务 费、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
德国非营利组织

德国的非营利组织大约有50万个。德国的非营利 组织可分为互益性和公益性两大类。 德国有着悠久的结社传统,是当今世界上非营利 组织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发达的非营利组 织成为今天德国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在 德国各级司法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种类型的社团共 有55万家,财团共有10000 家,大约另有50 余万 家没有在司法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德国非营利组 织数量和国家人口比值为1: 75,不仅高于英国(1: 250)和日本(1: 260),更是远远高于我国(1: 5400)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的路径探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的路径探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的路径探析一、引言二、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和现状三、非营利组织的改革路径1. 法律规制体系完善2. 组织治理结构改革3. 资金管理制度健全4. 培养和提高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四、非营利组织改革的案例分析1. 中华慈善总会2. 中国禁毒基金会3. 中国扶贫基金会4. 中国绿化基金会5.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五、结论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注的领域广泛,包括教育、文化、环保、慈善等等。

非营利组织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由于政策和法律的限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探索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改革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和现状非营利组织的最基本特征是不以牟利为目的。

它们主要是在公共利益、社会公益等方面从事活动,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环保、慈善等等。

非营利组织通常由志愿者、社会团体、文化机构、基金会、民间组织等人员组成。

由于其活动的性质是为了公益、服务社会,这些组织通常是国家政府的合作伙伴,是社会组织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却受到一些限制。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法律法规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无法直接融资,这给其融资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阻力。

此外,我国新的非营利组织注册制度也对其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于相关政策以及制度的限制,很多非营利组织在与政府和企业等组织合作时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这些情况也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非营利组织的改革路径1. 法律规制体系完善非营利组织与受支配组织相比,其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经常导致许多合理的担忧。

非营利组织需要通过法律规制来获得保障,同时也需要依靠政府与民间机构的互动来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设置一套科学明确的法律制度,为非营利组织的合法发展铺平道路,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引导和支持,同时维护 non-profit sector 的成员的切实利益。

优秀团体标准典型案例

优秀团体标准典型案例

优秀团体标准典型案例一、引言团体是一个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整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在我们的社会中,优秀的团体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和行为,成为其他团体的典范。

本文将介绍一个具有杰出表现和标准的团体,以展示其在各个方面的成功和受人称赞的原因。

二、团体背景《思益团体教育组织》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致力于推动青少年创新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该团体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和培训课程,帮助青少年发展创造力、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思益团体教育组织不仅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社会各个领域传递了积极的影响。

三、团体标准1.教育理念思益团体教育组织坚信,每个青少年都有独特的潜能和价值,他们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因此,该团体致力于在教育体系中推动创新思维和个体发展。

他们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课程和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模式思益团体教育组织采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团体的决策和规划过程。

他们注重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倡导分享资源和知识。

通过建立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该团体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活动内容思益团体教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其中包括创业训练营、科学实验课、艺术创作工作坊等。

这些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价值。

四、团体案例以思益团体教育组织在某个社区中的一次活动为例,介绍该团体在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该活动是一次针对中学生的科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奥妙。

在活动中,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思益团体教育组织提供了一系列的学习资源和实验材料,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条件来进行实验。

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详细描述
资金问题通常表现为资金短缺、筹款困难、资金使用不当等 。例如,某环保组织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难以开展长 期项目;某慈善机构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善款被挪用或浪费 。
管理问题案例
总结词
管理不善是非营利组织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影响组织的效率和公信力。
详细描述
管理问题包括组织结构不合理、决策不透明、内部沟通不畅等。例如,某志愿者组织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导致志愿者流失严重;某慈善机构由于决策不透明,引发公众质疑其公信力。
人才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非营利组织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组织的执行力和服 务效果。
组织文化问题
组织文化缺失
一些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 组织文化的培育和传承,导致员工缺 乏归属感和凝聚力。
价值观扭曲
部分非营利组织的价值观偏离了其宗 旨和使命,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或社会 地位,损害组织的形象和信誉。
招聘优秀人才
非营利组织应积极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提高组织 整体素质。
培训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应注重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 素质,增强组织竞争力。
激励机制
非营利组织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工 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组织文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明确核心价值观
人才问题案例
总结词
人才缺乏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瓶颈,影响组织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人才问题包括招聘困难、人才流失、能力不足等。例如,某研究机构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导 致研究成果有限问题案例
总结词
组织文化问题可能导致内部矛盾和员工 士气低落,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VS
详细描述
组织文化问题包括价值观不清晰、文化冲 突、缺乏团队精神等。例如,某非营利组 织内部存在派系之争,导致资源浪费和效 率低下;某国际援助组织由于文化差异, 难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

非营利组织营销案例

非营利组织营销案例

非营利组织营销案例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公益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其营销方式与商业企业有所不同。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非营利组织的营销案例,探讨非营利组织在营销过程中的策略与方法。

案例背景,某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动环保事业,通过宣传教育、公益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参与度。

该组织近期推出了一项名为“清洁家园”的环保活动,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营销策略,该非营利组织在推广“清洁家园”活动时,采取了多种营销策略。

首先,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了大量关注者,并借助社交网络的传播效应,迅速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其次,该组织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如公园、广场等地点,举办环保主题的户外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参与。

此外,该组织还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通过企业资源的支持,为活动的推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营销效果,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该非营利组织取得了显著的营销效果。

首先,活动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户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提高了公众对环保事业的认识和关注度。

最后,与企业的合作不仅为活动的推广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也为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增强了公众的信任感和认可度。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非营利组织在营销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同时,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和企业资源,将有助于提升营销效果。

最重要的是,非营利组织应当始终坚持公益宗旨,注重社会责任,以此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非营利组织在营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对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们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包括教育、环境保护、健康、贫困等领域。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非营利组织的案例分析,探讨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教育领域的非营利组织——Teach For All。

这个组织致力于改善全球教育不平等问题,通过培养优秀的教育领导者来提高全球各地的教育质量。

他们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更是对社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提高教育水平,他们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其次,让我们看一个环境保护领域的案例——World Wildlife Fund(世界自然基金会)。

这个组织致力于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他们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呼吁人们关注环境问题,提倡低碳生活,保护野生动植物。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保护动植物,更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因为只有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才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注贫困问题的非营利组织——Oxfam。

这个组织致力于消除全球范围内的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他们通过提供紧急援助、推动可持续发展、倡导公平贸易等方式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困境。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给予贫困地区的人们物质上的帮助,更是让他们重拾信心,重新融入社会,获得尊严和尊重。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们的工作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人们,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工作。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支持这些组织,包括捐款、志愿者活动、宣传推广等。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每个人都能享有更好的生活。

非营利组织不仅仅是一个组织形式,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们致力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推动社会进步。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非营利组织案例为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运营模式、社会影响力以及面临的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作为全球最大的儿童援助机构,UNICEF致力于改善全球儿童的生存、保健、教育和权益。

该组织通过募捐、项目实施等方式,为全球范围内的儿童提供医疗援助、教育支持等服务。

其成功之处在于其全球化的运营模式,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

然而,UNICEF也面临着资金不足、项目可持续性等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国内的非营利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

作为中国最大的扶贫机构之一,中国扶贫基金会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组织通过募捐、项目实施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服务。

其成功之处在于其深入到基层的实施模式,以及在中国社会中的广泛认可度。

然而,中国扶贫基金会也面临着地区差异、项目管理等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效率。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地方性的非营利组织——某地区儿童福利中心。

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儿童福利机构,该中心致力于为本地区的弱势儿童提供关爱、教育和庇护。

该中心通过社会捐助、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当地儿童提供免费的教育、医疗和心理支持。

其成功之处在于其深入到社区的服务模式,以及对当地儿童的直接影响。

然而,该中心也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等挑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投入。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模式,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然而,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资金不足、项目可持续性、地区差异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投入,共同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非营利组织媒体应对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媒体应对案例分析

非营利组织媒体应对案例分析概述这份文档旨在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在应对媒体问题时的具体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回应媒体关注。

在当今社会中,媒体对非营利组织的报道和舆论影响日益重要,因此,了解如何妥善应对媒体的质疑和挑战变得至关重要。

案例背景非营利组织XX在媒体曝光后面临的挑战非营利组织XX是一家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儿童接受教育的机构。

在一次媒体报道中,该组织被指控存在财务不透明的问题,并涉嫌挥霍捐赠者的善款。

这篇报道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并对该组织的信誉和运营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1.及时回应和澄清非营利组织XX立即发布声明,对相关指责进行回应和澄清。

在声明中,详细解释该组织的财务运作和捐款分配情况,以平息公众的担忧和质疑。

组织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详细回答相关问题,并提供资料证明该组织财务透明度的工作。

2.建立透明度和问责机制非营利组织XX公开发布财务报告和项目进展,并定期更新。

通过向公众展示实际情况和成就,增加公众对该组织的信任。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组织的财务进行审计,确保捐赠者的善款得到有效使用。

3.积极寻求第三方支持非营利组织XX积极与信誉良好的媒体合作,邀请第三方机构对该组织的运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证明组织的清白和诚信。

与其他知名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其声誉和影响力来支持和证明该组织的工作。

案例结果和启示成功的因素非营利组织XX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回应和澄清相关指责,避免了负面报道进一步蔓延和影响。

该组织建立了透明度和问责机制,通过公开报道财务状况和项目进展,增加了公众对其的信任。

寻找第三方支持的策略为该组织赢得了更多公众支持和肯定。

启示及时回应和澄清是应对媒体质疑最重要的一步,组织应该确保快速反应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建立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是增加公众信任的重要手段,组织应该主动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运营情况和效果。

寻求第三方支持可以为组织争取更多公众支持和信任,与其他知名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声誉和影响力。

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3篇

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3篇

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3篇篇一: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构建和谐家园——武穴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调查2004年11月26日,武穴市大法寺镇步塘村口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群众聚集在这里庆祝实现了水泥路面垸垸通。

正在宣传栏上张贴“捐资修路光荣榜”的村公益事业促进会会长吴松波高兴地说:“好戏还在后头呐!过几天,我们就筹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像步塘村一样,武穴今年有150个村成立了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占总村数的50%,全市11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

龙坪镇是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的发源地。

今年4月,龙坪镇五里村胡胜垸几位老党员倡议召开村民大会,选出20名代表成立村公益事业建设议事会,自愿出资,专款专用。

不到1个月,垸里农民和在村外创业的老板就筹资37。

5万元,硬化了2500米垸场小路,修砌了600米池塘护岸,并将全垸分散养殖的生猪集中到新建的两个养殖小区,使垸里面貌焕然一新。

胡胜垸的成功实践引起武穴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

他们及时总结和宣传“胡胜现象”,大力推广其经验。

全市各地纷纷效法成立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

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老板捐赠、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全市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武穴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依托各村老党员、老干部,通过村民推选成立公益事业议事会,并推荐人品好、实力强、税收贡献大、有号召力的民营企业家出任促进会会长、副会长。

各乡镇严格按照不违反农村政策、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把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最想办的事情列成清单,提出方案,提交公益事业促进会审定、实施。

促进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当家作主办好自己的事。

他们按照自觉自愿、不硬性摊派、不搞“一刀切”的原则接受群众捐款,受到村民普遍欢迎。

梅川镇从政村一位五保老人听说垸里要修路,主动捐10元钱表示心意。

花桥镇郭德元垸修路,一贫困户捐款100元,村民代表坚决不收,他就在工地上做了一个星期的义务工。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之品牌营销-精品文档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之品牌营销-精品文档

组织符号
• 无国界医生的LOGO中,文字部分为法语,在英 文中的意思是Doctors without Boarders。法语文 字象征着组织在巴黎成立,最初的成员皆为深信 世界人类都有获得医疗权利的法国医生和记者。 • 主要构成颜色为红色和白色,象征着无国界医生 的人道主义精神,也象征着无国界医生这一组织 的本质:为身处困境的人们以及天灾人祸和武装 冲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同时,图像部分宛如一 个张开怀抱的人在奔跑,隐喻着他们的工作目标 是帮助世界各地需要医疗援助的人,提供迅速而 有效的医疗服务。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之品牌营销
——无国界医生组织
小组成员:彭鹏程、陶铭,涂思琪
L/O/G/O
分析阶段
首先,我们先从无国界医生组织的五个方面来分析了解这个组织
品牌符号
权威基础 利益与价值 品牌个性 顾客形象
分析阶段
我们的思路
分析组织
提出并解决问 题
总结
组织简介

无国界医生的成立,1967年尼日利亚内乱爆发,一群法国医 生参加法国红十字会在比夫拉的救援工作。内战于1970 年结 束,约有50—100 万人死亡。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红十字 会迫于政治压力,要求成员保持沉默。几位年轻的法国医生 忍无可忍,决定成立一个新的独立于政治或信仰之外的组织, 以为受害者提供直接的医疗援助为己任。以直接医疗为主, 独立于政治之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糅合了法国人对自由的 执着追求,便是无国界医生最初的核心思想。
首先,无国界医 生是人道的 ,是 正义的。其次, 无国界医生是专 业的,注重团队 合作的
首先,无国界医 生是独立的 。其 次,无国界医生 是重视创新的
顾客形象
典型顾客形象:或者称理想化的顾客形象(如 广告中所描绘的)。典型顾客形象能成为一个 品牌个性的强力驱动来源,部分是因为使用者 本身已经是个人,因此要将品牌个性概念化就 容易多了。让典型消费者接受品牌价值、帮助 品牌成长。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一、引言非营利组织是一个特殊种类的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从20世纪以来,由于政府对社会服务的投入不足,社会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失衡,非营利组织崛起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力量。

本文旨在探讨非营利组织如何通过社会服务来实现社会价值。

二、非营利组织基本概念与特征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由成员共同组建或由社会上有一定利益诉求的人士组建,独立、自愿、非政府的、非营利性质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在运作过程中,通常主要依靠社会赞助、捐赠等非商业性的收入来源,用这些收入来支持组织的活动和开展社会服务。

与企业、政府机构等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有其明显的特征:第一,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活动和组织形式以社会福利的提高为核心;第二,无论在组织的决策过程、组织的所有权还是在权责分配中,都具有独特的自治性和民主性;第三,无论在产业、服务项目或组织目标的不同,都以解决公共问题为主旨,其活动集中在社会福利事业上。

三、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扮演的角色在社会服务领域,非营利组织扮演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填补政府服务不足的空缺政府机构的资源和经费有限,无法覆盖所有社会服务领域,而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缺,提高低保标准、帮助受灾群众、关注弱势群体等社会服务领域都离不开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和作用。

(二)把握服务质量上的优势由于非营利组织通常是由志愿者或专业人士组成,因此他们在服务对象方面的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与专业性上都有一定保证。

这也是非营利组织取得社会信任和认可的基础所在。

(三)引领社会文化的进步非营利组织除了普遍的社会服务触角外,还能够带来一些新兴的文化,例如绿色环保、社会创新等,这些观念和行动实践在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案例分析以下细致分析两个现实的非营利组织服务案例。

这些案例旨在说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2015101146 马子骥【摘要】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中的发展榜样,对全国的基金会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试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案例,对其内部组织、绩效、档案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分析了扶贫基金会重要的外部项目与合约管理,通过研究分析,可以为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下的基金会管理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基金会目录1.“中国扶贫基金会”简介 (3)1.1基本情况 (3)1.2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宗旨、使命与业务范围 (4)2.案例分析 (4)2.1相关理论 (4)2.1.1.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制度 (4)2.1.2.非营利组织报酬与激励机制 (5)2.2.3.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制度 (6)2.2扶贫基金会的内部管理分析 (7)2.2.1以理事会为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 (7)2.2.2监测评价与激励机制 (8)2.2.3工作记录与档案建设 (8)2.3扶贫基金会的外部管理分析 (8)2.3.1全面合约管理 (8)2.3.2项目管理 (9)3.借鉴意义 (10)3.1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10)3.2透明的工作制度安排 (10)3.3项目管理 (10)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非营利组织(NPO)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美国学者T.列为特(T.Levitt,1973)首次使用“非营利组织”这个概念来统称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组织。

非营利组织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协调社会参与矛盾以及倡导和影响政府政策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基金会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种重要类型,对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以及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与意义。

在西方发达国家,基金会已经成为公民个人、社会和政府之间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慈善的传统和文化历史悠久,虽然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基金会形成较晚,在很多方面亟待完善,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个基金会成立以来,我国的基金会发展迅速,其影响力也日益凸显,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扶贫等众多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本文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个案,探讨基金会领域中的非营利社会组织现状。

1.“中国扶贫基金会”简介1.1基本情况中国扶贫基金会(China Found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缩写CFPA)成立于1989年3月,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是对海内外捐赠基金进行管理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也是专业从事扶贫工作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是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以搭建社会贫富互动平台,传递慈善爱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以励精图治、求真务实的精神,致力于动员社会参与,创新扶贫方式,推动政府公益政策制定,促进公民社会发育,实现社会平等、公正和共同富裕。

中国扶贫基金会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职扶贫公益机构。

中国扶贫基金会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机构文化的涵养,提倡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强调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奉行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遵循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其社会知名度、公信度日益提高,并享有国家特批的对基金会进行公益救济性捐赠实行全额免税的政策优惠。

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总部拥有80名员工。

在全国拥有26个分支和下属机构。

基金会的员工长期从事扶贫或非政府组织(NG0)与农村发展工作,他们的专业包括经济、农业、金融、工商管理、社区发展等领域。

截止到2009年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已经成为拥有5亿多元总资产,年均筹资额3亿,年均受益人口50多万的全国性大型公益组织。

1.2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宗旨、使命与业务范围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宗旨是:扶持贫困社区和人口,改善生产、生活和健康条件并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

基金会的使命是:帮助贫困社区的弱势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和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受援人脱贫与自立,强化基层管理与组织,减轻社会疾苦与不安,传递人类爱心与善心,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

基金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接受资金、物资捐赠及技术援助;开展各种扶贫济困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募集扶贫资金和物资;资助中国贫困社区进行必要的教育、卫生、环境和文化建设;扶持贫困家庭和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其素质和能力提高;促进中国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及海外的联系、交流与培训;为关心支持中国扶贫事业的组织、企业和个人的扶贫济困公益活动提供咨询、代管和服务;按有关规定设立账户,独立核算,对基金的募集和使用进行管理。

基金会的承诺:让受援人在项目参与中学习,并促进其自信、自尊、自强与自我发展,尽最大努力铲除援助过程中的腐败,剔除多余动作与中间截流,直接将爱心传递给贫困人口;有项目工作的原始记录和档案供人查阅,欢迎公众、媒体和研究人员参与监督与研究。

中国扶贫基金自1989年成立以来,不辱使命,一直以关注疾苦、传递关爱、促进和谐为己任,已成为当前内地扶贫领域规模最大的公益组织,到2009年年底已累计募集资金和物资近20亿元人民币,帮助400万贫困群众受益。

2.案例分析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发展壮大,与其良好的组织内部管理和项目管理分不开。

在正确的组织管理的引导下,基金会以正确的职能方向,结合富有生命力与优质的志愿者的参与,基金会坚持自身的建设使命,专业从事全国的扶贫工作。

2.1相关理论2.1.1.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制度非营利组织的决策和治理要依靠—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在许多非营利组织决策和治理的结构采取的是理事会制度。

理事会通常经由选举产生,作为该组织决策和治理的最高权力机构。

理事会构成因组织而异,通常情况下包括社会知名人士、资助者代表、受益者代表、资深专家等,有时也有政府机构的代表、退休官员或企业的代表等参加。

关于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职能,传统的管理系统理论认为主要有以下六项职能:(1)决定组织的宗旨与目标。

清楚地界定组织的总之、核心任务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以及制定运作的程序,并定时检查组织的规程及方案的内容是否与组织的宗旨—致。

(2)决定组织的计划与发展。

理事会要参与组织年度计划的制定,决定长期计划的基本方向,并监督计划的执行。

(3)预算和财务监督。

理事会要审核与批准预算,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

(4)筹款。

理事会成员负有筹款的任务,他们或者直接捐助经费给组织,或者致力于寻找财源,或者为组织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源网絡,使之能够获得充裕的经费开展活动。

(5)招聘或解聘领导人。

理事会要选拔组织的行政领导人如秘书长、总干事等,并定期评估与鉴定其工作绩效。

(6)作为与社区沟通联系的桥梁。

每一位理事都要代表组织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尽力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和公众形象,并为组织宣传和辩护。

一些学者提出:非营利组织的理事会作为重要的治理机制,要在组织与外界的合作与互动中发挥核心的作用,这种作用概括地说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扮演“促成者”的角色;二是扮演“政治倡议者”的角色;三是扮演“缓冲者”的角色;四是扮演“价值护卫者”的角色。

2.1.2.非营利组织报酬与激励机制“报酬”和企业的薪酬概念大致相同,包括工资、福利和其他。

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补贴。

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按事先规定的标准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可以说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奖金是对员工超额劳动的报酬;津贴和补贴则是对员工在特殊劳动条件、工作环境中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用额外支出的补偿,通常把与生产相联系的补偿称为津贴,把与生活相联系的补偿称为补贴。

工资、奖金、津贴等是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报酬。

此外,还有包括各种带薪假期、各种保险、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在内的间接支付的报酬,称为福利。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员工来说,他们到非营利组织工作,往往不仅仅是为了生计,他们还为了某种希望,为了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因此,对他们精神上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这也可以算是对非营利组织员工的一种“报酬”。

报酬制度的设计要求公平性、外部平等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等。

报酬管理受到组织的宗旨、文化的影响,由此而确定组织的报酬管理战略。

根据报酬管理战略,确定组织报酬的总体水平,即采用高报酬,中等报酬,还有低报酬等。

报酬是组织用以激励员工的基本因素。

非营利组织的专职员和企业的职工、政府的公务员一样,需要运用报酬机制来调动其积极性。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报酬水平一直是一念有争议的问题,国内外不少人主张应维持低薪水平,理由是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社会捐赠,其财政基础薄弱,同时人们之所以到非营利组织工作,也愿意牺牲部分经济利益等。

但是国内学者认为,作为非营利组织、如果要发展壮大,必须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如果要较长时间地留住精英,必须有较好的报酬水平。

因此学界主张,非营利组织需要提倡“以薪养业”、“以薪养德”。

除了报酬以外,非营利组织有特色的激励因素在于非金钱、非物质的东西,这种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赫茨伯格认为非营利组织中除报酬之外最重要的五个激励因素是,(1)成就感;(2)成就得到肯定;(3)工作本身;(4)责任感;(4)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他的研究表明:激励员工最重要的办法是改变工作内容,让工作本身变得更具有挑战性和激发性。

其具体建议是:减少对员工的控制;增加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在必要的时候重组工作,使之更有意义;扩大员工的自主范围,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完成工作;增加工作任务和工作量;让每个人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工作内容,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建设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也是激励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组织内部的互信、互动、互助和经常的沟通,以及民主、透明、公正的管理政策;是激发员工士气、形成团队精神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此基础才能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2.2.3.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在美国,其产生的直接动力是建设和管理大型项目的需要。

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如何优化定量的资金,运用科学的运筹和管理达到既定的项目目标。

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项目计划、项目控制和组织管理。

项目管理的概念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人中国。

在网络、计算机技术等手段的推动下,目前项目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制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建议项目管理应包含九个领域的内容: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以及集成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和主流项目管理并不完全重合。

一般来说,至少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1)主流项目管理侧重于工程类项目,而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侧重于服务类项目;(2)主流项目管理主要以组织内部立项为主,非营利组织的项目大多数向组织外部申请,内部项目极少,所以申请工作显得相当重要;(3)主流项目管理注重营利,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实现其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