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与写作
新课标小学语文重点
新课标小学语文重点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重点内容:一、识字与写字-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新课标强调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 写字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笔顺和字形,还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新课标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包括文学、历史、科学等各类书籍。
- 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写作- 写作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新课标提倡学生从小学习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
-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写作灵感,培养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
新课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口语交流。
-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五、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强调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思维能力教学要结合语文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文化素养- 语文学习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
新课标提倡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 文化素养教学要结合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七、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标鼓励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结尾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与写作
新课标下 的语文 阅读 与写作
张 春 霞 古人 云 : “ 时移 则事 易 ,事 易 则备 变 。 ”这 是社会 发 展 的必然 ,也是 文学 发展 的必 然 。语 文教 学离 不 开阅读 和 写作 ,阅读 是写作 的基础 ,阅读是吸 收 ,写作是 倾吐 。倾 吐是否合 乎法度 ,显然 与吸收有 密切 联系 。 创 新 写 作 的 实 现 要 从 阅 读 开 始 。 叶圣 陶 先 生 曾经 平 时 积 累 ,不 失为 一种 提 高语 言表 达 能 力 的行 之有 效 的
析 ,让 学生 学会 构 思立 意 、谋 篇布 局 、 开头 结尾 、遣 词 化 的源泉 。 ”在 阅读 教学 中激 发 学 生想 象 ,能 启发 学 生
造句等写作技巧。
例 如 , 过 《 藤 萝 瀑 布 》后 , 学 紫 有位 学 生 写 了一 篇关
一
的灵感 ,打 开学 生写作 的新 思路 。 在 阅读 中, 可借助人 物 的语 言、内心 活 动 来 发展 学 生
过 《 室 铭 》之后 , 时地 仿 写 指导 , 导学 生借 鉴 仿 写 父 亲 发 现 身 边 穷水 手就 是 一 家 人朝 思暮 想 的 “ 音 ”于 陋 适 引 福
友》 的特 殊 叙 述角度 等 , 都让 学生受 益 匪浅 。
情 节上达 到 高潮 。 这时 就可调动 学 生展 开充 分想象 , 此 把
教 师 要强 化 阅读 教学 ,使 阅读和 写 作形 成 良性 循环 ,并 清 的 《 》 ,一 定会 被 优美 的语 言所 陶 醉 ,完全 可 以让 春 进 一 步修 饰和 改 进 , 以趋 向完美 。语文 教 师要 善 于通 过 他 们 按照 自己心 中的春 的 形象 ,借 鉴 作 品 ,写 出 自己心 阅读 教学 , 教会 学生 把 范文 中 的语 言文 字 、表 达方 式 和 目中 的春 的美 。 写作 技 巧直接 或 间接 地 迁移 到 作文 中去 ,从 阅读 走 向写 2 2摘抄 经典 故事 ,积 累写作 素材 . 作 ,构建 “ 写互动 ,定 向创新 ”的作 文教 学模式 。 读 在 平时 教学 中, 师 要充分利 用教 材 中的优 秀文 章 , 教
2023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23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理念1、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注重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语文课程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分类目标。
新课标将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学生应该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新课标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
必修课程包括文学阅读与写作、实用阅读与写作、文言文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五个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文学素养。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写作、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续)、科学与文化论著选读等四个学习任务群,旨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方向。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策略——以阅读与写作为视角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策略——以阅读与写作为视角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背景,探讨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其中包括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策略。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以阅读与写作为视角,探讨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1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提供多样化的阅读选择。
1.2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主动阅读指的是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和咀嚼所读内容。
这种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3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之一是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模式。
2提高写作技巧2.1 强化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其中,强化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新课标”知识点谢澹:“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解读
“新课标”知识点谢澹:“⽂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解读“⽂学阅读与写作”是新课标第5个学习任务群,地位重要:从学习时段来看,它是7个必修学习任务群之⼀;从学分来看,它有2.5学分,占必修总学分30%,是所有任务群中学分最多的;从教学来看,⽆论教材如何变化,语⽂思潮怎样发展,⽂学阅读都是重要内容。
可以说,这个任务群是所有任务群中内容最多、学分最⾼、分量最重的⼀个。
⼀、建⽴坐标系:在任务群中认识“⽂学阅读与写作”“⽂学阅读与写作”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我们可以放在两个坐标系中来认识。
第⼀个坐标系是新课标规定的18个任务群中有关“⽂学”的其他任务群,分别是任务群9(中国⾰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11(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15(中国⾰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和任务群16(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其中,9、10、11三个任务群属于选择性必修,15、16任务群属于选修;⾰命传统作品是从⽂学题材的⾓度区分,现当代作家作品是从时代的⾓度区分,外国作家作品则是从国籍的⾓度区分,这就表明“⽂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的“⽂学”不限于某个特定题材、特定时段、特定国家,其选⽂可以涵盖古今、包容中外,具有超越时代和区域的特点,这对该任务群选⽂的经典性提出了更⾼要求。
第⼆个坐标系由任务群5(⽂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和任务群7(实⽤性阅读与交流)构成。
从这个坐标系中我们可以看到该任务群的学习要凸显区别于思辨和实⽤的⽂学特质,基于“必修阶段”和“⽂学经典”两个特点,既能致⼒于学⽣基础⽂学素养的培养,⼜能为⽇后“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选修)”中⽂学类任务群的学习提供发展性素养,⼀⾔以蔽之,即基础为本,兼顾发展。
“阅读与写作”是学习本任务群的两条路径,也是两⼤主要内容。
所谓“⽂学阅读”就是从形象、语⾔、内涵、意图等⽅⾯欣赏⽂学经典作品,掌握古今中外各种⽂学类型的基本阅读⽅法,并适当了解⽂学评论的基本知识;所谓“⽂学写作”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学作品写作的⼀般规律,并尝试进⾏写作实践,甚⾄还可以开展与⽂学有关的沙龙、朗诵、表演等活动,让学⽣积累⽂学感受,激发创作热情。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颁布,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等课程理念。
在这些课程理念的观照下,读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亟须更新和发展。
笔者认为,“读写共栖”是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一、读写结合与读写共栖1. 读写结合的发展与主要问题读写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我国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对读写关系的朴素认识。
20世纪20年代,国内便开始了对“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1924年,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在其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中提出“缀法与读法的联络教学法”,这被认为是“读写结合”概念的开端。
之后,许多语文教育家都对“读写结合”有过论述。
石民镛在《小学课外作文指导法》中写道:“我以为看书同作文应当打成一片。
看书有了感想和意见,就作文;作文要取材料,就看书。
如此看书,看书有了目的;如此作文,作文不至枯燥。
”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分析了阅读对写作的意义:“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张志公在论及写作教学原则时,提出:“主要的原则应该是密切地结合阅读教学,因为只有把语言的运用(写作)建筑在语言的吸收(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读写结合的教学实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徐开质“‘三步十二式’读写结合”教学法,王运遂“读、写、改整体”教学法,许祖云“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实验,阳仁杰、曾齐圣“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实验等。
以读促写,读写共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以读促写,读写共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摘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语文教学模块,但是它们存在极强的关联性。
新课标提出的以读促写和读写共进教学策略已经彰显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即教师要建构读写结合模式,发挥二者相辅相成的教学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语言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
本文将以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意义及其教学策略展开讨论,希望能够让读写结合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重要的风景,帮助学生在追求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学习收获。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分离是传统语文教学常有的现象,二者相互独立、相互分割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在新课标引领下的新型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有必要积极改善这种教学情况,将读写结合教学理念贯穿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得以有效整合,帮助学生系统地优化阅读与写作学习方式,让学生重燃语文学习热情,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一、“以读促写,读写共进”的教学意义1.实现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协调阅读是学生吸收知识和积累知识的过程,写作则是学生倾吐知识、输出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倾吐能否合于法度,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知识吸收、知识积累存在密切的关系。
因此,阅读是写作的“根”,写作是阅读“散开的枝叶”。
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取到的知识营养都能供给到写作的身上,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极大的作用。
因此,教师只有落实以读促写和读写共进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达到平衡,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2.更好地突破阅读与写作教学难点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一些难点,比如学生在阅读时如何领会课文的立意构思,如何了解课文中作者采取了哪些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都属于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阅读难点;学生在写作时如何进行写作构思,采用哪些写作策略来增强书面语言表达效果,也是学生需要着重突破的写作难点。
因此,学生从阅读课中获得成效时,可以将它们运用到写作中;反过来,学生可从自己的写作训练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知识经验,启迪自己去探寻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之阅读与写作》(郭丽丽)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011版)
解读
(阅读与写作)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母语写不
好,其它谈不上,儿童阅读要进课 堂,给时间、给机会。儿童阅读是 语文课程的重要方面,建议把阅读 安排在课堂里。学生从自己读书中 学到的要远远比老师教的多。
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 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孩子,激活想 象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回答问 题不要追求统一答案,让孩子发表自 己真实的感受,有自己的想法。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和评价的具体建议
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 新课标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1)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要引导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 生成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 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性化阅读,不能沉湎于表面上的热闹,摆弄一些 花哨的形式,而是要把功夫下载引导学生潜心琢磨语 言文字上,拥有一种丰富的安静,把课上得简简单单、 实实在在,真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 过程中,加深理解 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教师的启发引导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 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也读的兴趣,交给学生阅 读的方法,把“启发”“点拨”“引导”“激 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 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切 实地让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 的“潜心会文”,“切己体察”,把握文本的蕴 蓄,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引领。 从而,避免“老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
第二学段 就是抓关键词,初步感知课文内 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 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并能借助工具 书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进而整体把 握课文内容。 第三学段 就是抓关键词句,体悟作者的思 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 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 序,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抓住了学 段目标,深入地钻研教材才能为实现课堂教学 的真实有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一语文新课标要求
初一语文新课标要求一、初一语文新课标要求简介初一语文新课标要求是指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对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的规定。
新课标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等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具体要求内容初一语文新课标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汉字:学生需要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能正确书写和规范使用汉字。
2.阅读: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
3.写作: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要求进行写作,做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4.听说: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进行日常对话和讨论,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5.文化素养: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如古代文学、名著、成语、俗语等,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三、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文是学生接触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
其次,语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学习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如何达到初一语文新课标要求要达到初一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需做到以下几点: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预习、复习课文,认真完成作业等。
2.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加强写作技巧的学习,多进行写作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积极参加各类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5.注重文化素养的积累,多学习古代文学、名著等,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新定位:从作文走向表达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新定位:从作文走向表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作文”定位为“表达”,在课程总目标中阐述为“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并将这种能力贯穿于阅读、探究、审美和跨学科学习中;学段要求也不见“写话”“习作”“写作”的名称,取而代之的是“表达”,同时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上,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六个任务群都有关于表达的要求,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要求“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对“表达”要求的综合表述,呼应新课标所明确的语文课程性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正确认识和把握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的定位,是教好统编教材习作的前提,是开展作文教学改革探索的立足点和关键点。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阶段要求及课程教学建议等表述中用“表达”取代“写话”“习作”“写作”,意味着关于作文教学的定位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作文教学的定位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体现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要强化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借助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在各科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通过语言文字来连接学习,连接生活,连接社会,连接思考,连接自我。
意味着作文教学走向真实的写作,要立足真实的写作任务,要经历“动态的、生成的、改造的、探究的”过程,写作成为“一种提示、协助、解决问题的手段”,成为一种学会学习的工具;意味着作文课程要“回归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交际语境”“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工作需要的书面交际能力”。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可见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阅读才能为写作服务,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搞好阅读与写作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与感悟: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词句训练入手万丈高楼是由一块块砖垒起来的,一篇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一句话”就是文章的基本单位。
我们必须遵循渐进的原则,从阅读教学开始渗透,从词句训练入手,通过踏实、到位的训练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语文作业练习涉及许多“照样子,写句子”的题型,其实这也是写作的起步训练。
如何让学生生成更多有质量、有意义、有创新的精彩语句,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和时间赛跑》时,第八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学完后要求用三个“有时”进行说话训练。
我先指定学生起来说。
有的学生说:“星期天,我有时看电视,有时看书,有时睡觉。
”有的学生说:“下课了,同学们有时上厕所,有时打球,有时玩游戏。
”我对学生的发言,首先给予肯定,但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正确就行”的目标上。
为了鼓励学生说出更精彩生动、更有特色的句子,我问:“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你能否想象一下风筝在天空飞的样子?”接着就有一个男生说:“风筝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有时翩翩起舞,有时翻着跟斗,有时点头问好,真快活啊!”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拓展到生活,不论是他们的语言还是思维都有了质的飞跃。
假若学生能将教材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运用自如,那么他们就真正掌握了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注重阅读方法,提升写作能力关于读书的方法,以前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读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阅读方法尤为关键。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以下要求:1、注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个核心能力,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点。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能够掌握默读、朗读、精读、略读等基本技能,并能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思想。
在写作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基本文体的写作技巧,并能够根据要求进行独立的创作。
2、强化语言文字的应用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起点。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基础上,能够正确理解其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3、培养人文素养和文化意识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交流能力。
4、注重评价与反思评价与反思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了解他人的创作思路和技巧,并从中学习和借鉴。
总之,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是全面而具体的,旨在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语文三年级要求
新课标语文三年级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新课标语文三年级的主要要求:
1. 识字与写字:学生应能认识并正确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笔顺规则,能够规范书写汉字。
2. 阅读:学生应能阅读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儿童文学作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能够对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3. 写作:学生应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如日记、书信等,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4. 口语交际:学生应能参与日常的口语交际活动,如小组讨论、讲故事等,能够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语文知识:学生应掌握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如成语、谚语、古诗词等,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6. 思维能力: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7. 文化素养: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8. 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做笔记等,
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如
热爱生活、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10.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语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朗诵
比赛、戏剧表演、手抄报制作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以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语文六大任务群
新课标下语文六大任务群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2017年实施的《新课标》开始引领语
文教学的新方向。
语文六大任务群是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根据新课程标
准要求,重点在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具
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阅读能力任务群
二、写作能力任务群
写作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点。
写作能力任务群的要求在于让学生能够开发创意,熟练掌握多种写作技巧,同时还要能够在写作时注意表达正确、条理清晰等问题。
为了学生写作能
力的全面提升,应该多练笔、多做好写作指导和微调的细节工作等。
三、听说能力任务群
四、研究性学习任务群
研究性学习任务群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任务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熟
练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任务群注重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任务型学习等多
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探索、感悟。
五、文化传承与认知任务群
文化传承与认知任务群是新课程标准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引导学生
从不同角度感受文化、认知文化、承控文化,赋予学生深厚的情感和深层
次的认知。
扎实文化基础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并在教学中注重对
文化价值与传承的信息教育。
六、思维品质培养任务群
总之,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更要注重文化传承和认知、思维品质培养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顺利应对语言交流和应用。
2023年高考新课标语文
2023年高考新课标语文
2023年高考的语文考试将会按照新课标进行。
新课标注重“贯通性、课程性、能力性”三个特点,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2023年高考中,语文考试内容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而非单纯的书本知识。
具体考试内容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考试中会涉及各种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科技文献或社会新闻报道等,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因此,考试中可能会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求考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
3.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标的重点在于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考试中可能会涉及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总的来说,2023年高考的语文考试将是一个注重实际能力的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语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考点
小学语文新课标考点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指导,它强调
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阅读、写作、听说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主要考点:
1. 识字与写字: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一定数量的汉字,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结构,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 阅读:强调广泛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培养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分析和鉴赏文本的能力。
3. 写作: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包括写日记、写信、写故事等,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听说: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
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5. 文化素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了解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
6. 思维能力: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
造性思维。
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
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8. 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文
学创作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9.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学习,如使
用电子书籍、在线学习平台等。
10. 评价与反馈: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
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标旨在通过这些考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
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来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和氛围。
随后,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进行写作训练,比如通过写感想、情节延续、结局变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可以通过阅读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阅读任务,比如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资料,展开相关主题的写作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比如让学生编写故事、写诗歌、创作漫画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优美的篇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文朗读、课文赏析等方式,让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应该注重语文技能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环节,比如语音、词语、句式、篇章等方面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是多方面的,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与写作要领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与写作要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新课标下,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要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人生、表达情感、思考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针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要领进行详细介绍。
阅读的要领1. 多维度阅读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阅读,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文字表面意义的理解,更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社会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文化感知的能力。
2.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新课标下,语文阅读要求学生既要进行精读,深入理解文本的细节和内涵,又要进行泛读,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化载体,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语文阅读不仅是对文本的 passively 接受,更要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写作的要领1. 多样化写作新课标下,语文写作要求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练习,如叙事、描写、议论、说明、应用文等,既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风格。
2. 体裁特点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准确、得体,做到有情有理,有文有韵。
3. 文化意识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对文化的了解和感悟,通过写作来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在新课标下,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要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鼓励学生运用语言去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与写作要领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与写作要领新课标是对国家语文教育的一次全面改革,其中对语文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具体。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要领进行探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一、阅读篇1.选材广泛新课标下对于阅读要求学生选择材料要广泛,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各种类型的文章。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识字量和识句量,能够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各种文体的作品。
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类型作品的独特魅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2.理解深刻新课标下对于阅读的理解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较深入地阅读作品,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深刻领会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3.批判性阅读新课标强调对于阅读的批判性思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审视作品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能够对作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能够在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文学鉴赏新课标更加注重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要求学生能够品味作品的精妙之处,能够体会作品所展现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蕴。
这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用意,能够领略作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二、写作篇1.形式多样新课标对于写作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形式,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写作形式。
2.语言准确新课标对于写作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得体的词语和句式,能够避免语言表达的模糊和含糊不清。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注重语言的精准性和准确性,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逻辑严谨新课标对于写作的逻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合乎逻辑地组织文章结构,能够保持思路的清晰和连贯。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是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教学指导文件,它涵盖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
以下是对新课标内容的概述:一、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同时,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学会正确书写,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演变。
2. 阅读: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3. 写作: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以提高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4. 口语交际:通过日常交流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5. 综合性学习:结合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具体方法包括:-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 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综合性,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表现。
评价方式包括:- 形成性评价:通过日常观察、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
-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项目展示等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参与同伴的评价,以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五、结束语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家长和学生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教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与写作
作者:张春霞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6期
古人云:“时移则事易,事易则备变。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创新写作的实现要从阅读开始。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无非是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
”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的获取过程,而写作过程是一个信息的输出过程。
语文教师要强化阅读教学,使阅读和写作形成良性循环,并进一步修饰和改进,以趋向完美。
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把范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直接或间接地迁移到作文中去,从阅读走向写作,构建“读写互动,定向创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文章,结合通俗、易仿的典型的课外文章,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
通过解读文本,学生从范文的语言结构安排以及文章的写作技巧方面着重品味学习,进而运用到写作中,以读导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试想,如果不经过在水里练习蛙泳、蝶泳、踩水,就没有人能够真正学会游泳,而在语文教学中也常常如此。
教师要学生“下水”,不能仅仅浮于学习语法规则之上,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自己进入其中,沉浸于来自作者的知识之中,并让自己去重组这些书面材料,为写作打下基础。
下面介绍几条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1 立足课内阅读,把握技巧,在读书中学写作文
有效地利用现有教材,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读细品中学习写作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教师要在对课内例子的深入剖析中渗透写法分析,让学生学会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开头结尾、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例如,学过《紫藤萝瀑布》后,有位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下笔就是“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描写一棵小草带给自己的震撼,活学活用,令人耳目一新;学过《陋室铭》之后,适时地仿写指导,引导学生借鉴仿写的激情,写出佳作;《春》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山中访友》的特殊叙述角度等,都让学生受益匪浅。
2 放眼课外,构建大语文教学观,培养写作中的
创新精神
从阅读量上来说,教材远远不够,课外自主阅读才是至关重要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就要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强化积累,写作才能厚积而薄发。
2.1 摘抄精美语句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阅读借鉴,注重平时积累,不失为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阅读过程中,发现精美语段可以让学生把它摘下来,而后认真分析它美在哪里,本着形有神似的原则进行仿写训练,从而达到创新的效果。
例如学生学了朱自清的《春》,一定会被优美的语言所陶醉,完全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心中的春的形象,借鉴作品,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春的美。
2.2 摘抄经典故事,积累写作素材
平时不注重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就会文思枯竭,难以连缀成文。
即使勉强写一篇文章,也难免内容空洞,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所以说,无论是励志的“铁杵磨成针”故事,还是荒废学业的方仲永,或者大器晚成的齐白石,都是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素材。
2.3 从阅读中张扬个性
现代中学生渴望运用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文学作品,从而表现自己的评价与思索。
顺应这一心理和现实,鼓励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阅读就会出“新”。
教师应带着学生结合作品,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
3 在阅读中,激发想象,启发灵感,打开写作新
思路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能启发学生的灵感,打开学生写作的新思路。
在阅读中,可借助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如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向人们展现了在金钱面前一家人不同的众生相。
尤其是当父亲发现身边穷水手就是一家人朝思暮想的“福音”于勒时,小说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上让作品在情节上达到高潮。
这时就可调动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把此刻各人物的内心活动再现出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主题。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写作的重要契机。
总之,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为作文课作铺垫,否则,为作文而作文,只能是舍本逐末。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只有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