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社科文选择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总复习:社科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总复习:社科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诗词鉴赏
(1)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 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 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
(文章开头、判断句)
(2)“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 未惬人意。(作者观点,有判断意)
(3)愚意此说更属不妥。(观点、判断)
(4)所以铜马应……最为雅致贴切(观点、判断)
2019/5/29
2
我们的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三步:审读题目,找范围,找差别,找 错因。
1、审题干,找范围。即阅读每一选项,并 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范围。
2、找差别,比较选项跟文本对应的句段。
2019/5/29
3
我们的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3、找错(每一题均设有错误选项,也叫干扰项)
社科类(科技类)常见的干扰项有八种情况:
1
我们的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步:划读题干找方向(明题目要求、提示)
1、题目要求是什么: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 破法;
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 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 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 “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 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 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 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③C项,找范围,文章第一段,找差别,选项“不能令
人满意”,原文“未惬人意”,表意相同。
④D项,找范围,文章第二段,找差别,选项“更逊一
筹”,原文“更属不妥”,表意相同。
2019/5/29所以,应该选B(第四步:判断)
12
2、⑴审题干:找“正确的”,排除错误的; ⑵根据题目找范围(范围都在第四段)、找差别、 找错因:

高中语文专项讲析-社科文阅读简要技巧

高中语文专项讲析-社科文阅读简要技巧
社科类阅读选择技巧
• 限时15~20分钟
• 解题口诀: • 读原文、标序号、画词句 审题干、找范围、定病因 • 标志锁定法
一、读原文、标序号、画词句
• A、词语
• 1、代词 • 2、副词(程度、范围、时间、推测) • 3、关联词 • 4、否定词(反问=否、避免、排除……) • 5、人物名称(外) • 6、因果、前后关系
• B、句子
• 1、定义概念类
2、评价观点类
二、审题干、找范围、定病因
• 1、题干:对象、是否 • 2、选项: • a、找范围(标志锁定法) • b、比差别(重内涵) • c、定病因(九种病因) • d、做选择(果断)
三、常见的九种病因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2、偶然、必然混淆 3、已然、未然混淆 4、以偏概全、以全盖偏 5、张冠李戴(人物名称) 6、因果倒置、强加因果 7、误划类别、指代不明 8、无中生有 9、偷换概念、答非所问(题干与选项不一致)

[现代文阅读]解答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试卷的技巧

[现代文阅读]解答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试卷的技巧

[现代文阅读]解答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试卷的技

[现代文阅读]解答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试题的技巧?
选择与推断,在高考试卷的科技文与社科文的阅读中,往往各设一个小题。

一、选择的要诀
选择能力,指能够从阅读材料中选择出重要信息的能力。

平常阅读,往往择要选择材料所传输的信息。

高考在解答选择题时,则依据题干的要求,判定命题者所列的从文中选择出的信息选项的正误。

选择信息,专门要注意选择的依据。

选择的依据要紧是选择的目的和阅读的文本。

1.选择的目的。

选择的目的要紧在题干中表达出来。

例如,2021年全国高考题第18题的题干为“按照传统的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这就规定了选择的目的。

为了准确地把握选择的目的,关于题干,要注意推敲,切不可马虎从事。

此题干中有三个要点:①“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专门是“原理”;②“按照传统的看法”;
③“符合文意”。

2.阅读的文本。

⑴依据题意,框定文本。

选择信息时,要认真推敲题目,准确把握题意,大体框定相关的阅读语区。

例如,从《导言》中选择出“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题目规定:A.是“两点认识”;B.认识“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

那么,相关的阅读语区为文章倒数第二段。

社科类文章的答题技巧

社科类文章的答题技巧

社科类文章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试卷第Ⅰ卷第二大题为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文章的阅读考查,分值为9分,三个小题。

此考点所选文章的内容往往是高科技成果,人文思想的展示,某些概念生疏难懂、但只要掌握阅读、解题方法就能得出准确答案。

一、浏览全文,整体感知做题前,以每分钟300—400字的速度,浏览全文,标出段落、句子序号,大体上明晓各大段意思,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解决如下问题: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每一段大体写什么;段与段之间关系怎样;文章整体写作思路怎样;并标出各段重点词语、句子、以明白文章内容;标出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以此为下一步做题做准备。

二、审视题干,以枝寻踪这一步完成两项工作。

第一,要审视题目的题干、弄清其要求,把握做题原则;第二,细读选择枝,提取重要信息,返回原文,以枝寻踪,找到对应的文本区间,这是关键的一步,一定要细心,无论题枝还是文本(材料)都要认真阅读、思考、比较。

一言以蔽之,此步骤的关键是压缩阅读范围,为第三步推出答案做准备。

三、锁定句子,认真比较此步骤在上一步基础上,继续缩小范围,找出题枝对应的句子,认真比较,找出区别点,以文本(材料)为依据,判断题枝的正误,推出答案。

四、了解设题玄机,沙中拣金命题专家在设置题干时,往往以改变文本的表述形式和内容方式出题,暗设玄机(陷阱),考生若熟知以下规律,就可以拨云见日,识破玄机(陷阱)得出正确答案。

1.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指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并未涉及,也不能依据原文信息推断出来的答案。

因此,考生做题时,要仔细对照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依据原文合理的推出来。

2.以偏概全(或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即以部分代整体,以局部代全局或者以全局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以此作为干扰项,使考生做出错误判断。

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即把“因”当“果”或把“果”当“因”;二是强拉因果,即把非因果关系的两事物硬说成因果关系。

高考社科类文章的解题方法

高考社科类文章的解题方法

社科类文章解读技法初探一、考点说明一般社科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一般社科类文本主要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其考点为:1.理解: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选文特点1.时代感强。

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等。

内容基本是人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

2.内容单一,结构相似。

科技类说明文,一般是围绕一个概念展开,对这个概念从几个方面加以阐释。

弄清文章的概念并分析概念。

三、解题方法探究许多同学往往拿到一份试卷,还没来得及看就匆匆答题,结果答得不够理想,这是造成论述类文本得分起伏不定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在平时加强训练的同时,千万不要漠视质的提升,要把一份题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养成一练四读的习惯,解题其实并不难。

所谓一练四读,即:①初读语料,了解语料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②二读题干及选项,大致把握命题的数量、命题范围、各题主要信息点;③三读语料,快速从语料中找到各题干及选项的对应点;④四读题干及选项,根据语料内容比较各选项,排除干扰项。

1、初读,圈点勾画,划读原文,标示重要信息: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②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③关联词。

④中心句、要点句及过渡句。

⑤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2、二读题干及选项。

即要弄清楚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注意三类提示词:①“解释”“理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②“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③“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②同。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

社科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题型,分享了社科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欢迎借鉴!一、了解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其具体要求有三个能力层级:①理解,能力层级为B。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

现代文阅读又分为现代文客观性阅读和现代文主观性阅读,它们反映在高考题型上,客观性阅读就是选择题,即第Ⅰ卷的小阅读;主观性阅读就是简答题,即第Ⅱ卷的大阅读。

从2001年起,社科文在“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占了重要地位。

01年的《铜奔马正名》是社科文,02年的《沙尘暴》是自科文,03年的《全球气候变暖研究》是自科文,04年的《茶马古道》是社科文。

今年的10多套高考试题小阅读选材社科文、自科文几乎各占一半。

我今天讲的就是“现代文客观性阅读中的社科文阅读”的复习。

所谓“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它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

社科文考查的重点有四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3.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2004年的小阅读,看看是怎样考查这些内容的。

二、精析高考试题,掌握考查思路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社科类阅读技巧

社科类阅读技巧

社科类阅读技巧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常见的误区设置: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

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

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

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说法。

常见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5.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1)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等修饰语。

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2)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3)或然说成必然(变相对为绝对)注意:“可能”、“一些”、“肯定”、“一定”、“也许”、大概、绝大多数、差不多等。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社科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做题之一,也是高考生失分比较多的一道题目,那么这道题目该怎么做,有什么答题技巧或模板套路吗?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1社科文阅读怎么答一、选择题:涉及概念,判断,推理二、命题内容及形式:1、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3、下列说法支持或不支持××观点的一项4、下列句子属于或不属于××的一项5、对××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6、下列解说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三、解题方法:1、如属于曲解文意方面,则用比较印证法(找准区域,仔细比对),重在判断。

使用此法需注意:读题要特别仔细(“题枝”有的写为“题肢”或“题支”)题干与题枝比较题枝与题枝比较④题枝与文本比较2、如属于错误推导方面,则重在理解,用推理法。

思考方向大体如下:①或然还是必然②将然还是已然③个别还是一般④部分还是整体⑤是否强加因果⑥是否无中生有⑦是否张冠李戴2高考社科文阅读做题方法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等。

社科文近年已改为客观性选择题,归入第Ⅰ卷,分值及题量同科技文一样。

只不过每年只考一种样式,要么社科文,要么科技文。

据高考命题人谈,两者交替命题,但这个“交替”并不是绝对的你一年我一年,有时社科文会连考两年,科技文也会连续考。

所以,每年的复习,社科文与科技文都要有所兼顾。

这样做实际是进一步明确了考试阅读的方向: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将通过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来实现,考查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新的变化是随着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需要而确定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后几年高考发展的方向。

高考对社科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七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最新社科文解题技巧答案

最新社科文解题技巧答案

社科文阅读解题技巧一、认识科技文和社科文考试要求1什么是社科文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

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

我们阅读它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技信息的过程。

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2社科阅读的能力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科技文、社科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是这样的: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常表述为“对文中划线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的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查的重点从内容看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结构看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从作用看,是提示中心或起过渡作用的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

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考点常表述为“下列说法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此考点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

所谓推断,是命题人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从已知到未知,由条件到结论,由原因到结果地得出结论,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揣摩命题陷阱,做到知己知彼社科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为十种陷阱:1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2张冠李戴。

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

2023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2023)整理

2023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2023)整理

2023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2023)整理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所以我们在答高考语文时要把握肯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社科类文本阅读1.首先在题目中“选出正确的”或“选出不正确的”下面划一横线,看清题目要求;2.运用“代入还原比较法”,即每一个选项肯定要还原到文中的参照位置,认真辨别,推断正误;3.找准答题区间,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解法,快速答题,节省时间。

4.记清常见设误类型。

二、文言文阅读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2.二读,要充分利用问题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全文;3.三读,以题解题,从已知求未知;4.实词考查题可使用“代入法”,信息筛选题一般采纳“排解法”;5.翻译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三、古诗词鉴赏题1.首先要“五看”:看标题、看、看诗句、看解释、看题干,充分利用有效的诗歌信息;2.要学会“五步鉴赏法”,把握正确的鉴赏流程:找出意象——领悟意境——理解形象——把握感情——鉴赏评价;3.要弄清诗词类别,把握一些常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要把握一些闻名作家的典型的作品风格;4.答题思路及要领:审清题意——明确观点——阐释详细。

四、名篇名句默写要求:精准把握,一分不丢。

五、现代文阅读(一)要特殊留意一点:肯定要先选题,后答题,肯定要涂黑选题方框;要记住三句话:一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把握答题要领1.快速解读,把握主旨。

做题之前,必需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摄取各段也许意思,整体认知;其次遍精读,画出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弄清结构层次。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

强调三点:A.回答问题,不能用比方、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B.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详细的分析;C.对应题旨,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方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3.答题步骤:A.仔细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确定答题范围;B.查语境。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答题技巧
《给大海施肥》
高考语文“小阅读”正确项设置
方法
▪ 例3: 【试题】 D.所谓“生物泵”是指浮 游生物在死亡后将那些被固定的碳长时 间停留在海里的过程。
▪ 【有效阅读信息】它们(海洋浮游生物)
死亡后有一部分未分解就沉入海洋深处,
那里的海水温度较低、密度高,很难与
其上面较暖和的海水循环交换,因此被
固定的碳就能较长时间地停留在海里。
通过这一被称为“生物泵”的过
程,……
《给大海施肥》
高考语文“小阅读”正确项设置
方法
▪ 例4: 【试题】 C.之所以提出海洋施 肥计划,是由于人类大量利用化石燃料, 使二氧化碳回归到大气中的速度比碳在 大气和海洋中的自然循环加快了约100 万倍,造成碳失衡现象。
▪ 【有效阅读信息】现在,由于人类开采
利用石油等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回归到
大气中的速度加快了约100万倍,彻底
打破了碳在大气和海洋中的自然循环。
因此,科学家们产生了给海洋施肥的想
法,……
《给大海施肥》
高考语文“小阅读”错误类型
▪ 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
“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
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 悖离。
▪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山东卷8题)
▪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 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 度所代替。
“随着”变成“随即”,一字之 差,
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 【有效阅读信息】 美国海洋学家约翰·马 丁首先提出了“海洋施肥”计划,以遏 制二氧化碳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
《给大海施肥》
高考语文“小阅读”正确项设置 方法
▪ 例2: 【试题】 C.给海洋施肥虽然已 开始付诸行动,但最终能否纠正碳失衡 现象,遏制气候变暖,不少人对此并不 乐观。

高中语文社科文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社科文阅读技巧

高中语文社科文阅读技巧第一,通读全文,把握整体大意,前后勾连,思索问题。

第二,将问题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看是否曲解原文意思。

锁定曲解项,再具体比对其是如何曲解的。

命题者设误的方法一般有:混淆已然与未然、混淆或然与必定、混淆部分与整体、混淆肯定与否定、混淆关系、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范围失当、轻重失当、偷换概念、因果颠倒、主次颠倒第三,反推,验证答案。

考生答完题后应该回头再进行一番推敲、比对,验证所选的答案是否正确。

总之,解答社科文阅读题,关键的一步是比对。

考生要将问题的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然后才干发现错误,找出正确答案。

2高中语文社科文阅读的技巧要了解文体特点,把握解题基本方向。

从近年来高考试题看,所选自然科学类文章一般有如下特点。

1.时代感强。

选文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人类关于生物科学、电子通讯、天文学等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是人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从时限看,一般是最近几年的文章,有的甚至就是当年的文章。

2.客观性。

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基本价值在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偏重于主观情意的表达,而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基本价值在于向人们传授新知识、传递新信息,偏重于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陈述,较少情感成分。

3.内容的单一性。

这首先表现为选文基本上是一文一意,一篇文章只介绍一种新知识,或一项新发现、新理论,内容不复杂;其次表现为词义、句义的"惟一'性,一个术语,一个句子,只有一个意思,不存在见仁见智的多解现象,不容发挥。

4.表达的明晰性。

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往往采纳双关、夸张等手法,就怕读者一眼看穿了,自然科学类文章则相反,用语明了,就希望读者一看便知,一读就懂。

3高中语文社科文的阅读技巧要学会换位思索,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可以用来作为考题的"点'是不少的。

命题者首先合计的恐怕是考题的价值定位问题。

由于前述"考纲'的要求和文体特点的制约,科技文阅读测试的价值就应定位于考查考生阅读此类文章的基本能力。

高考社科文阅读及解题技巧指导

高考社科文阅读及解题技巧指导

高考社科文阅读及解题技巧一、解题技巧一般情况下科技说明文选择题错误项的编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⑴无中生有是指选择题中的错误选项往往依据分辨能力不强的部分考生的思路,故意加紧了些原文中没有的内容,以迷惑考生。

其特点是选项内容比原文内容“多”了。

如2007年科技文第4题B项。

B项的表述是: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

检索原文可知,原文“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形线路。

”一句,只说明了位置,而没有说明“功能”。

“功能”一词就是拟题人故意插入以迷惑考生的。

⑵歪曲文意是指错误选项往往依照理解能力不强的考生的理解方式,故意编造一些曲解文意的内容以迷惑考生的方式,其特点是选项的内容“变”了。

如2008年3题D项就是。

该项的表述是: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而原文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是: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以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选项的表述是显然曲解了原文内容。

⑶改变性质是指错误选项故意把事物的属性、时态等说错,或者把可能性说成必然性,把假设说成事实或者相反以迷惑干扰考生的方式。

如2008年科技文第3题A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从原文的相关内容看,只是其中一部分品种得到推广种植。

(4)偷换概念是指错误选项把文中的某个重要概念用另一个概念偷换,以此迷惑考生。

如2008年科技文第1题B项“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其中“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

(5)强加因果是指错误选项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的,有的选项则把因果关系颠倒了。

如2009年科技文第2题A项“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从原文看,“新害虫的出现”和“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同属于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危险,二者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社科类文解题思路和方法

社科类文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社科文的理解,除了“认真读懂每一句话”之外,还要有文体意识。

试卷中常见的社科文一般分为议论文和说明文两个类型。

对文本属于哪一种类型,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第一,可以通过文章题目确定,议论文的题目多涉及一些观点,如《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谈谈数字化书写》《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等,观点十分明确;第二,观点不明显的,但可以从中“提示语”表述加以辨别,有的文题仅仅指出议论的范围,但文中的常见“由此可见”“我认为”“有人觉得”……都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不同意别人的观点的;第三,直接从文中具体内容来辨析,内容侧重于提出某种见解的,犹如题目提出观点,也属于议论文。

否则,为说明文。

懂得了文体,其答题文体特点、文体术语、文体结构等知识的选用,就有了具体准确地指向。

议论文常常考查见解观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说明文常常考查事物特点、说明思路、说说明方法。

选择题设置时,都会张冠李戴、因果颠倒、大概念小概念混淆……对技术美学和美学的一点认识【该文谈对技术美学和美学的认识。

属于议论文】钱学森①曾写文章谈论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我说艺术创作也总要有个科学技术的基础,没有纸张、印刷,也就难有今天的文学;没有摄影技术和电声技术,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电影。

这是一个方面的关系,可以说是科学技术为艺术服务。

现在我们的“技术美学”是一门把美学运用到技术领域中去的新兴科学,可以说是另—个方面的关系,是美术为科学技术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服务。

【段意:从科学为艺术服务的关系,类比引出“技术美学”概念,并指出这是美术为技术服务的观点】②我那篇文字,也讲到科学技术的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美术问题,例如各种日用品杯、碗、盘、瓶等,衣着服饰等,图书装帧等,以至产品包装等,要做到“美观大方”又经济实用,这大概属于工艺美术。

从经济效益看,这也不是件小事。

例如目前在我国,—方面人民手里有钱,要穿得更好些;另一方面纺织工业却开工不足,纤维原料等库存积压。

高考选科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社科学科

高考选科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社科学科

高考选科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社科学科随着高中生涯的展开,高考选科成为每位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面对众多科目选择的时候,社科学科成为了很多学生的首选。

然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社科学科,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权衡的问题。

以下是几个考虑因素,帮助学生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兴趣是选择社科学科的首要因素之一。

在考虑选科时,学生应该关注自己对哪方面社会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比如,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历史学科,对社会现象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社会学或政治学等。

对于社科学科来说,兴趣的驱动会使学生更有动力去深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考虑自身学术能力和职业发展方向也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社科学科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考虑自己是否擅长运用逻辑和推理,是否对研究、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有较强的兴趣和能力。

对于一些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来说,选择社科学科也需要结合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比如,如果学生想从事法律行业,那么选修法学课程将是明智的选择。

此外,一个好的选科决策应该考虑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

社科学科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在大学阶段,学生需要修读一些通识课程。

因此,学生需要考虑选科的整体搭配,尽量选择互补的学科组合。

比如,搭配选修政治和历史,可以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洞察。

在做出选科的决策之后,学生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来应对高考。

选科后,学生应该了解并熟悉高考内容和考试要求。

对于社科学科而言,记忆、理解和分析能力都是重要考核要点。

针对不同科目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高考选科的决策不应仅仅局限于成绩和就业前景。

社科学科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思考能力,而这些能力也将伴随学生终身受益。

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社科学科所培养的思考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是宝贵的。

总之,在高考选科时,选择适合自己的社科学科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学术能力、职业发展和学科之间的关联的过程。

国家社科选题技巧

国家社科选题技巧

国家社科选题技巧国家社科选题技巧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明确研究目的: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了解该课题是否符合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方向和政策,以及是否能够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2.做好文献综述: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需要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趋势等,以便找到研究的空白和切入点。

3.确定研究问题: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特长,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4.创新性研究:在确定研究问题时,需要注意研究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

5.合理规划研究过程:根据确定的研究问题,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包括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环节。

同时,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6.符合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方向: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需要了解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方向和政策,选择符合基金支持方向的课题进行研究。

7.团队协作:在确定研究课题时,需要考虑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研究经验和专业特长等因素,以便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和潜力。

8.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时,需要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包括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

申报材料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总之,选择和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需要认真准备、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注重创新性、符合基金支持方向等特点。

只有具备了这些特点,才有可能获得基金的支持并取得优秀的成果。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_写作经验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_写作经验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许多学生做社科类文章的命题准确率非常低,尤其文科学生,常为此着急。

其实,只要能够把握社科类文章的命题特点,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的适量训练,在短期内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谈谈如何快速准确阅读社科类文章,提高得分率。

高考选择社科类文章有明显特点:时代感强,内容单一,思路明晰。

平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多读《文史知识》和《科学博览》等杂志,主要是让学生适应选文的风格。

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做历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总结命题规律,明确命题者设置错误项的手段,对学生常见错误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分析,有的放矢,定会事半功倍,快速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备考经验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以抛砖引玉。

一、了解社科类文章设置错误选项的常用手法。

命题者一般从两个层面来拟定错误选项,一是曲解原文信息,二是依据原文信息错误解说或推导。

要辨别命题者设置的错误选项,前提是读懂原文,把握原文信息。

在判断一个选项错误时,一定要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我们做完试题,核对答案的时候,往往对正确的选项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但是我们发现命题者设置的错误选项是非常清楚的。

因此,我们只有忠实于原文,仔细寻找依据,多运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我们对正确的答案持模棱两可的态度。

要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除了读懂原文,仔细寻找依据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把握社科类文章设置错误选项的常用手法。

(一)曲解内容(命题者错误地陈述或解释文章的信息)1.定义有误例:(2002年全国卷第7题)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文:有两种解释,语言文字或者语言文学. 我们从对它的解释就可以看出来,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有较强的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表达能力.其实这两种能力是要求非常高的两种能力。

如果我们把学好语文从狭义上来定义:语文考试拿高分,那就简单多了,只要我们掌握了必要的应试技巧再加上适当的积累,就绝对没问题了,因为高考的题型基本上是固定的,答题技巧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这个假期分别来讲讲各种题型的基本考点和答题的基本方法。

二、社科类文章,分为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

范围很广泛。

其思想观点具有权威性,其行文结构具有规范性,其语言表达具有可读性,其思考力度具有深刻性,其语体色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其中“规范性”“主观性”,这2点很重要。

规范性体现在社科文中,基本上每段的开头或结尾都有一个中心句,理解了这个中心句就基本把握了该段内容。

主观性就告诉我们,社科文的观点是作者自己或者某一学派的一家之言,跟我们平时自己的理解很可能大不相同,所以在做社科文时关键是要回到原文,不能只靠自己的主观想象。

专家认为,做社科文最好读3遍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但是根据经验,3遍完全没有必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一遍就足够了。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手口结合:就是边看,边动笔划和写,看的时候要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划出重点词语,重点论述对象等,以便在做题时能迅速回到原文比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所以专家们给出的3遍我们可以把它简化为3个步骤:(1)整体认知,通读标记:通读,明确全文及每段的中心,划出重点(2)审清题干,确定范围:审读题干,确定考点范围(是否确定所有选项)(3)定位对比,筛选排查:回到原文,对比筛选排除三、科技文设置干扰项的方法:一、强加因果二、张冠李戴三、偷换概念四、说法绝对五、或然和必然混淆六无中生有七、因果倒置八、未然与已然混淆二,社科文练习示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0年全国高考一卷}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

在人体内,存在着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

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的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

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长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

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

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

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1.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

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B.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C.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D.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自己情绪的真正掌控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

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

B.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就会消弱。

C.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减少。

D.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不正常。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

B.即使人们不食用含有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纯“绿色”食品,我们体内的肠道细菌也可能会导致情绪异常。

C.肠道内的杂菌会分解高蛋白物质,产生硫化氢、氨等毒害神经的气体,这就是说,可以通过杀灭这些杂菌来预防或治疗情绪异常。

D.近年来,某些人行为失控的现象屡有发生,看来控制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也应该是解决此类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语文全国卷Ⅱ)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

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

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

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

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

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

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

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做出自己的回答。

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

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4、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5、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6、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