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情景默写
《声声慢》《答司马谏议书》情景默写
高考必备篇目之《离骚》情景默写1、在《离骚》中,作者交代自己先辈情况的两句是:,。
2、在《离骚》中,作者介绍自己显赫家世的两句是:,。
3、在《离骚》中,作者介绍自己出生的情况的两句是:,。
4、在《离骚》中,作者介绍自己在祥瑞的时间降生的两句是:,。
5、在《离骚》中,写父辈根据作者出生的情况而取名的两句是:,。
6、在《离骚》中,写出自己的名字蕴含古人的政治理想的两句是:,。
7、在《离骚》中,写出作者内外兼修,不仅有好的品质,还注重加强自己的修养的两句是:,。
8、在《离骚》中,作者用江离、芷草和秋兰装饰自己的两句是:,。
9、在《离骚》中,写出作者对时不待我的两句是:,。
10、在《离骚》中,作者运用互文的手法来写自己早晚都去采摘芳草的两句是:,。
11、在《离骚》中,写时光流逝,四季更替变化的两句是:,。
12、在《离骚》中,作者由草木凋零想到自己逐渐老去的两句是:,。
13、在《离骚》中,作者用反问的语气写出要趁此时去改变不合理的制度的两句是:,。
14、在《离骚》中,写出在改革的路上,作者愿成为先锋(引路人)的两句是:,。
15、“香草”是《离骚》中最常用的意象,作者常常借香草来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操,如:,。
16、“美人”是屈原常文章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有时用来指代自己,有时也用来指代君王,有时还表示,如:,。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2、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3、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4、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5、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6、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8、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9、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10、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1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1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14、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5、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16、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高考必备篇目之《声声慢》情景默写1、在《声声慢》中,写作者清晨起床寻觅,本想找寻自己的心爱之物,但结果是:,。
教师版:《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汇编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开宗明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议政时常常意见相左,是因为“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4..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明只想简单些回信,不再辩解的句子是: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6.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否定了“生事”之说。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三句阐述了实行古代圣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弊病,不算是制造事端的见解。
9.《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举先王之政”,根本目的是“以兴利除弊”,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10.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来论证新法不算是制造事端。
1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变法是“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来反驳司马光指出的“变法生事”这一观点。
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两句从兴利除弊的角度,阐述了新法的目的。
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两句从“征利”的角度进行了辩驳。
答XXX书 情景默写
答XXX书情景默写于作者对自己的责任感和为民造福的初衷,表现出了他的谦虚和勇气。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XXX反驳了XXX给他冠以“生事”罪名的指责,他说:“治理国家,难免有失误之处,但我并没有刻意制造麻烦和混乱。
”2.XXX还回应了XXX给他冠以“征利”罪名的指责,他说:“我的改革是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
”3.XXX还指责XXX“拒绝忠言逆耳之言”,但XXX反驳道:“我并没有拒绝忠言,只是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做出了自己的决策。
”4.XXX和XXX的政治立场不同,这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5.XXX以“改革是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为论据,驳斥了保守派的谬论,表明了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XXX认为,新法的决策、制定和推行都是合理合法的,因此“侵官”之说是无根据的。
7.XXX分析了“怨诽”的来历,他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对新法的不了解和误解,而非他们的本意。
8.XXX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了在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克服困难和反对,而不是退缩和妥协。
9.“改革不以私利为先,不畏权贵,勇于担当”是XXX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的精神概括。
10.最后,XXX表现出了他的谦虚和勇气,他承认自己的过失,但也坚定地表达了自己为民造福的初衷。
先XXX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这是我的观点。
委婉的语气中隐藏着锐利的刀锋,直击保守派思想的实质,使其无言以对。
作者直接点明了二人政治上不合的原因所在:“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这句话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我认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这是一种行事方式。
人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这是一个社会现象,需要改变。
XXX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答司马情境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
依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儒者所争,在于“名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而司马光的指责名不符实。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侵官"的责难,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了正面驳斥。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生事”的责难,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了正面驳斥。
4.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征利”的责难,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作了正面驳斥。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拒谏”的责难,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了正面驳斥。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指出“盘庚之迁,不为怨者故不改其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不仅表明了改革的决心,同时还批评了士大夫
苟且度日,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良习气。
1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2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 为天下理财,
5辟邪说,难壬人6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7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7.作者用“受——议——授”来说明变法并未 侵夺官吏们职权的句子是:某则以为受命于人 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8.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 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 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 具道所以”,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 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君实所以见教 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 下怨谤也。
《答司马谏议书》
理解性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 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 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否定了“生事”之说。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 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 夫反对的句子是: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 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 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 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已 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 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 变法的立场。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明知寡不 敌众,却还要“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两句有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直接点名两人在政治上投机的原因所在。
答司马谏议书常考默写句子
答司马谏议书常考默写句子
1.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这点可得记牢,就像我有次去超市买东西,看到标签上写的苹果,结果拿回来是梨,这可就是名不副实呀。
2.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这就好像我在家制定打扫卫生计划,得先在心里有个谱儿。
3.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这不类似于我们小区整改环境,把一些不好的地方改掉,让大家住得更舒服。
4. 辟邪说,难壬人,不能让那些歪理邪说得逞,就像有人总在我耳边说一些没道理的话,我肯定得怼回去呀。
5.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要想改变还真不容易,就像我那不爱收拾的朋友,让他养成整理的习惯可难了。
6.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乐,这就像有些人整天就知道玩,不关心工作一样。
7.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他多坚定啊,就像我决定减肥,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是要坚持下去。
8.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这就像如果我说今天啥都不做,就保持以前那样,那肯定不行啊。
9.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就好像我特别想见一个人,却没办法见到,心里特别期待呀。
答司马谏议书 情景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5、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答司马谏议书-情景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情景默写-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答司马谏议书》理解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5、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天:《答司马谏议书》(名句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语言运用(部编版)
第19天:《答司马谏议书》(名句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语言运用(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19天任务一】成语背一背(5分钟)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
例如:___作为小区保安,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作根据。
例如:这位文学老人善于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并驾齐驱——本指几匹马并排拉着车一起奔跑,后比喻彼此不相上下,齐头并进。
例如:在新的学年里,她全面发展,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与其他同学并驾齐驱。
比翼双飞——特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例如:两位状元___、___像比翼双飞一样,一同获得我市理科最高分。
步步为营——形容进军谨慎,今也比喻行事谨慎稳妥。
例如:在考试中,他步步为营,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任务二】古诗文翻译与默写(20分钟)答司马谏议书》/___情境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自言与___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君与余交,深以为快,而政事上未尝不相非也。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对___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___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故今具道所以,___或见恕也。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对___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余所以为变法,欲民得其便,而更为国家计,非征利之谓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对___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余所以为变法,欲以开其耳目,而更为国家计,非拒谏之谓也。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故今具道所以,___或见恕也。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每日一练(统编版)原卷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13练《答司马谏议书》一、易错字填空《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相好之日久,而()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不宜()(),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而天下之理()()。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前知其如此()。
人习于()()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怨者民也,非()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泽()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二、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作者说自己变法之前就预料到会招致的后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之说。
第13练 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统编版)解析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13练《答司马谏议书》一、易错字填空《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相好之日久,而()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不宜()(),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而天下之理()()。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前知其如此()。
人习于()()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怨者民也,非()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泽()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案】游处、议、聒、辨、复、卤莽、恕、明、得矣、固、苟且、恤、胥、特、度义、膏、斯二、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作者说自己变法之前就预料到会招致的后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司马谏情境默写及重点翻译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征利”的角度进行了辩驳。 9.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
1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 大夫而已”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1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 的不满的句子是: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 的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两句从“征利”的角度进行了辩 驳。
9.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辟邪说, 难壬人”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 10.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 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划,而是坚决行动的句子是 ,
。
7、作者认为自己在位任职期间,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侵官”罪名加以反驳的四句是:,,,。
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有学识的读书人所争论的内容是:,,,。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
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否定了“生事”之说。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中揭示众官对他汹汹然的原因的句子是:《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侵官”罪名加以反驳的四句是: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和翻译
《答司马谏议书》默写翻译一.理解性默写1.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对待国家大事的意见不合的根本原因是:。
2.王安石此次回信的原因是:,,,。
3.王安石认为读书人最看重的是:,。
4.王安石认为“名”与“实”与“理”之间的关系是:,。
5.司马光认为变法应该停止的原因是:、、、,。
6.王安石用以驳斥“侵官”一说的根据是:,。
7.王安石用以驳斥“生事”一说的根据是:,。
8.王安石用以驳斥“征利”一说的根据是:。
9.王安石用以驳斥“拒谏”一说的根据是:,。
10.王安石认为变法有其施行的社会因素的句子是:,、。
11.盘庚并没有怨声载道而改变自己的迁都计划的原因是:,。
12.王安石点出司马光政治观点的本质即无为和守旧的句子是:,。
二.一词多义见①终必不蒙见察②冀君实或见恕也③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④于是入朝见威王⑤秦王坐章台见相如⑥风吹草低见牛羊⑦移船相近邀相见⑧乃翁见事可怜迟⑨总不许见哭声⑩儿童相见不相识三.翻译1.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3.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答司马谏议书》课后自测(一)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3.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4.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5.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6.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7.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8.为天下理财9.辟邪说,难壬人10.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二.一词多义见:①被②我③看到④拜见⑤召见⑥通“现”,出现⑦见面⑧懂得⑨听见⑩遇见三.句子翻译1.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商讨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坚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
答司马谏议书-高一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新教材统编版)
答司马谏议书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 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 1069),升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 (1074)罢相。
年后,被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祜元年( 1086),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 ,赠为太傅。
绍圣元年( 1094) ,获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
《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
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桂枝香.金陵怀古》颇有名。
今存作品集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2.文本分析(1)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安石敬白: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故吧。
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昨日蒙教”是礼貌性套语;第二层提到与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浓,拉近了两人的距离;第三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
表态。
三层意思集中在一句话里显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
不伤感情,态度坦率。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情境句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1、《答司马谏议书》是书信体。
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如,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
王安石在信首写道:“,。
”2、窃,谦辞,指“我”;术,方法,指政治主张。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表述与司马光私交很好,但政见不合的句子是:“,,。
3、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
王安石坦言,当面解释,未必得到谅解,所以通过写信的方式申明政治立场,在《答司马谏议书》这样写道:“,,,。
”4、“反复”一词为古今异义,今“重复”义,古代则有“书信往返”等义。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即用此意,言在书信往来中不应简慢,尽管与司马光政见不同,还是要讲讲自己的理由,并就此点明写信的缘由,“,,,。
”5、读书人注重名实相符,二者一旦辨明,是非之理自然也就清楚了,《答司马谏议书》中阐明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6、“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这时的“见”为助词。
如:“见教”(指导我)、“见怪”(怪罪我)、“见谅”(原谅我)、“见告”(告诉我)。
《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意指司马光来信责问就客气的用此表达,该句是:“。
”并明言对方指摘,来为下文驳论张本:“,。
”7、王安石的说理文见识高超、论辩犀利,《答司马谏议书》针对司马光的指责,逐条驳斥马司光的谬论,直言:“某则以谓,,,,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
”有力地揭露了司马光等保守派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
8、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因而致怨,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这封回信中逐一驳斥之后,坦言早已料到的两句是:“,。
”充分展现了他无所畏惧的政治家胆略。
9、王安石信中回复司马光出现“怨诽之多”的原因,是一般人和士大夫的自身的问题导致的,并非变法所致,《答司马谏议书》一文这样写道:“,。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
在结尾用2.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例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当面对着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依然坚守自我,3.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而王安石则认为自己有理有据,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一一作答,自觉问心无愧。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和世俗、讨好众人的面貌,这也是他潜心变法的重要原因。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作出解释。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如果司马光指责他认自己的错误,但如果叫他秉承祖法,无所作为,那他就不敢苟同了。
7. 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安石驳斥保守派主张的论证立足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王安石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的句子“____ __,___ __。
”12.在王安石的诗文中,“苟且”是因循保守的同义语;而“俗”与“众”则是为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
本文“___ __,_______、______”揭示出了俗众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实质。
13.王安石驳斥司马光“侵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安石转述司马光对他的批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
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
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
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
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5、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0、最后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
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
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
衷之言。
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要害,使其无言以对。
【参考答案】
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
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5、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8、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
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0、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