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选择、阅读习题【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外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①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②于反复不宜卤莽:卤,通“鲁”,粗鲁③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详细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故略上报..:上报:古今异义,古义: 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②于反复..不宜卤莽:反复:古今异义,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③以膏泽..斯民: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汹汹:古今异义,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⑤故今具道所以..:所以:古今异义,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名词作动词,做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所以:古今异义,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⑧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古今异义,古义:谦词,用于自称。
今义:指小或少⑨以致..天下怨谤也:以致:古今异义,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
以致3、判断文言句式:①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判断句,加点的“为”译为“是”表判断③胥怨者,民也:判断句名词作动词,......者,......也表判断④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状语后置句,“于朝廷”作状语后置⑤受命于人主:状语后置句,“于人主”作状语后置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宾语前置句,“何为”应为“为何”⑦至于怨诽之多:定语后置句,“多怨谤”4、一词多义:见:①冀君实或见.恕也:第一人称代词,我②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③于是人朝见.威王:动词,拜见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召见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介词,表被动,译为“被”⑥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出现修: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动词,修改②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③诌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长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动词,学习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动词,修养以:①以.致天下怨谤也: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②以.授之于有司:连词,表目的,译为“来,以便”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介词,把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介词,表原因,因为⑤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动词,认为为:①不为.侵官:判断动词,是②为.天下理财:介词,替,给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动词,当作④未能助上大有为.:名词,作为⑤守前所为.而已:动词,做⑥邯郸为.郡:动词,变成二、重点文言语句翻译1、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高中语文】《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太宗”是皇帝的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大都以此称呼,而开国帝王则用“太祖、高祖”这些庙号。
B.“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与“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相同。
C.《六国论》第三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D.《答司马谏议书》中“以授之于有司”中的“有司”与《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的“有司”意义相同。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一篇送友人归隐的赠序。
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融铺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兼有辞赋、骈体、散文之美。
B.《秋声赋》多处运用比喻,使无形、无色的秋声,成为可听、可见、可感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C.《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书信体的政论文。
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表达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D.《六国论》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极度同情。
二、情景默写三、文言文阅读也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含义相同。
B.肆,文中指“任意妄为”“恣意而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含义不同。
C.乡党,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世以“乡党”泛指乡里。
D.陟,文中是“提拔、晋升”的意思,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含义相同。
《答司马谏议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选择、简答【部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七十三(《王安石全集》第6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司马光(1019—1086),字,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政治家、史学家。
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写信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②【某】。
③【蒙教】。
蒙,。
④【游处(chǔ)】。
⑤【每】。
⑥【所操之术】。
操,。
术,。
⑦【强聒(guō)】。
聒,。
⑧【不蒙见察】。
⑨【故略上报】。
司马光因反对新法,曾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其中第一封长达三千字。
王安石收到信后曾写了一封短信回复。
即此处说的“略上报”。
⑩【辨】。
⑪【重念】。
⑫【视遇】。
⑬【反复】。
⑭【卤莽】。
卤,。
⑮【具道所以】。
⑯【尤在于名实】。
⑰【天下之理得矣】。
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意思是,王安石变法,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
征,。
⑲【以谓】。
⑳【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人主,。
㉑【不为】。
㉒【举】。
㉓【辟邪说,难(nàn)壬人】。
辟,。
难,。
壬人,。
㉔【前】。
㉕【苟且】。
㉖【非一日】。
㉗【恤】。
㉘【同俗自媚于众】。
㉙【汹汹然】。
㉚【盘庚之迁】。
㉛【胥怨】。
㉜【非特】。
㉝【度(dù)】。
㉞【度(duó)义而后动】。
义,。
㉟【是】。
㊱【可悔】。
㊲【膏泽斯民】。
㊳【不事事】。
前一个“事”是动词,。
㊴【知】。
㊵【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这是古代书信的套语。
不任,。
区区,。
二、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①不复一一自辨: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故今具道所以: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故略上报..: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以膏泽..斯民: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⑤故今具道所以..: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⑧不任区区..向往之至:⑨以致..天下怨谤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答司马谏议书》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则非某之所敢知知:明白。
应为“了解”。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应为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以致天下怨谤也。
无需改写。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重念___实视___视遇:看待。
应为“重视”。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度义而后动。
应为B。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B.于反覆不宜卤莽。
无需改写。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籍吏民,封府库。
应为“籍”。
8、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___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应为主句。
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
应为“怨恨”。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___用来反驳___的一组是()C.①②⑥。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___用来反驳___的一组是()①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③举先___,以兴利除弊④为天下理财⑤辟邪说,难壬人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答案:D。
③、④、⑤都是___用来反驳___的句子,属于变法的反应。
11、下列句子编为四项,全都属于作者变法的反应的一项是()①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②以致天下怨谤也③怨诽之多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⑤未能助上大有为,以___⑥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答案:C。
①、③、⑥都是作者变法的反应,而④和⑤是作者的假设,不属于变法的反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___之迁不任区区向往之至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___实责我以在位久以___D不恤国事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答案:D。
15.2《答司马谏议书》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2《答司马谏议书》练习一、文言文阅读A.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B.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C.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D.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日蒙教”中的“蒙”,敬辞,承蒙。
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与此含义相同。
B.“举先王之政”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
(《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
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
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本中其它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文本二中司马光分析了青苗法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述怀·出关(唐)魏征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答司马谏议书选择题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一)辨析赏识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游处:交游相处,交往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加恩泽答案 C 解析强:勉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度义而后动A.一夜飞度.镜湖月 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C.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D.因自度.其曲答案 B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估量、考虑”之义。
A项渡过。
C项量长短。
D 项写。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故略上报..不宜卤莽.. B.于反覆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征利、拒谏..之观,常在于险远D.以为侵官、生事答案 D 解析D项生事:制造事端。
A项古义:写回信。
B项古义:书信往来。
C项古义:不同寻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籍.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答案 D 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项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举先王之政答案D解析A、B、C三项为介宾后置句。
D项为陈述句。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虑,忧虑D.度.义而后动度:估量,考虑答案 B 解析谤:指责。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安石用来反驳司马光的一组是( )①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④为天下理财⑤辟邪说,难壬人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答案 D 解析①是分析两人的交往情况,⑥是分析社会现状。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课后练习 (含解析)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
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
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
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
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上览而置之。
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些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文本二: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第1页/总23页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选择、阅读
《答司马谏议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选择、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外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王安石全集》第6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写信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②【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
③【蒙教】承蒙您赐教(指来信)。
蒙,受。
④【游处(chǔ)】同游共处,交往。
⑤【每】常常。
⑥【所操之术】指所持的政治主张。
操,持。
术,方法、主张。
⑦【强聒(guō)】唠叨不休。
聒,说话声嘈杂。
⑧【不蒙见察】不能被(您)理解。
⑨【故略上报】所以只简单地给您回信。
司马光因反对新法,曾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其中第一封长达三千字。
王安石收到信后曾写了一封短信回复。
即此处说的“略上报”。
⑩【辨】同“辩”,分辩。
【重念】又想。
【视遇】看待,对待。
【反复】指书信往返。
【卤莽】粗疏草率。
卤,同“鲁”。
【具道所以】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
【尤在于名实】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
【天下之理得矣】天下的大道理就清楚了。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都是司马光信上指责的话。
意思是,王安石变法,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
征,求。
【以谓】以为,认为。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
人主,君主。
【不为】不能算是。
【举】施行。
【辟邪说,难(nàn)壬人】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
辟,批驳。
难,排斥。
壬人,善于巧言献媚、惑众取宠的人。
部编版答司马谏议书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答司马谏议书练习含答案解析答司马谏议书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4题。
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反覆不宜卤莽反覆: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B.辟邪说,难壬人难:排斥C.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恩惠,名词活用作动词。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故今具道所以②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B.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①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D.①为天下理财②不为征利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以“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等言辞,表现出对改革的坚定信心。
答司马谏议书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二)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①不复一一自辨: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故今具道所以: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故略上报..: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以膏泽..斯民: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⑤故今具道所以..: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⑧不任区区..向往之至:⑨以致..天下怨谤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③胥怨者,民也:④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⑤受命于人主: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⑦至于怨诽之多:4、一词多义:见:①冀君实或见.恕也:②见.渔人,乃大惊:③于是人朝见.威王: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⑥风吹草低见.牛羊:修: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②乃重修.岳阳楼:③诌忌修.八尺有余: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以:①以.致天下怨谤也:②以.授之于有司: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⑤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为:①不为.侵官:②为.天下理财: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④未能助上大有为.:⑤守前所为.而已:⑥邯郸为.郡:三)重点文言语句翻译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四)理解性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课时把关练15答司马谏议书♦文言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B.不任区区向往之至C.故今具道所以D.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游处:交游相处,交往B.重念蒙君实现遇厚视遇:看待,对待C.虽欲坐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肯强斯民膏泽:施恩惠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晅议事每不合②吾尝终日加思矣B.①以授之于有司②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①议法度而修之干朝廷②苛政猛于虎也D.①以育泽斯民,则某知罪矣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故略上举B.于反谡不宜卤莽C.不任惇厘向往之至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箱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D.君为我呼入,吾得用事之6.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举先王之政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甲文: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隼盘4 耳,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康丕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说明:精心整理了七个方面的习题——文学常识、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内阅读简答、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题型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后附有答案,可以剪辑使用。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二)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①不复一一自辨: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故今具道所以: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故略上报..: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以膏泽..斯民: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⑤故今具道所以..: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⑧不任区区..向往之至:⑨以致..天下怨谤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③胥怨者,民也:④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⑤受命于人主: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⑦至于怨诽之多:4、一词多义:见:①冀君实或见.恕也:②见.渔人,乃大惊:③于是人朝见.威王: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⑥风吹草低见.牛羊:修: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②乃重修.岳阳楼:③诌忌修.八尺有余: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以:①以.致天下怨谤也:②以.授之于有司: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⑤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为:①不为.侵官:②为.天下理财: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④未能助上大有为.:⑤守前所为.而已:⑥邯郸为.郡:三)重点文言语句翻译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四)理解性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 ,。
《答司马谏议书》注释、翻译、简答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七十三(《王安石全集》第6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司马光(1019—1086),字,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政治家、史学家。
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写信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②【某】。
③【蒙教】。
蒙,。
④【游处(chǔ)】。
⑤【每】。
⑥【所操之术】。
操,。
术,。
⑦【强聒(guō)】。
聒,。
⑧【不蒙见察】。
⑨【故略上报】。
司马光因反对新法,曾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其中第一封长达三千字。
王安石收到信后曾写了一封短信回复。
即此处说的“略上报”。
⑩【辨】。
⑪【重念】。
⑫【视遇】。
⑬【反复】。
⑭【卤莽】。
卤,。
⑮【具道所以】。
⑯【尤在于名实】。
⑰【天下之理得矣】。
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意思是,王安石变法,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
征,。
⑲【以谓】。
⑳【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人主,。
㉑【不为】。
㉒【举】。
㉓【辟邪说,难(nàn)壬人】。
辟,。
难,。
壬人,。
㉔【前】。
㉕【苟且】。
㉖【非一日】。
㉗【恤】。
㉘【同俗自媚于众】。
㉙【汹汹然】。
㉚【盘庚之迁】。
㉛【胥怨】。
㉜【非特】。
㉝【度(dù)】。
㉞【度(duó)义而后动】。
义,。
㉟【是】。
㊱【可悔】。
㊲【膏泽斯民】。
㊳【不事事】。
前一个“事”是动词,。
㊴【知】。
㊵【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这是古代书信的套语。
不任,。
区区,。
二、重点文言语句翻译1、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3、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统编版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统编版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来论证新法不算是制造事端。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开宗明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明只想简单些回信,不再辩解的句子是: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9.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变法是“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来反驳司马光指出的“变法生事”这一观点。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两句从兴利除弊的角度,阐述了新法的目的。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两句从“征利”的角度进行了辩驳。
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4.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辟邪说,难壬人”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对变法一事持什么样的态度。
2.作者引“盘庚之迁”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文中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从这封信看,作者和司马光之间对哪些“名实”的看法存在分歧?4.阅读第一段,并说说本段的行文思路。
5.王安石被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胆略?6.王安石在文中说“某知罪矣”。
这是不是在向司马光认错?为什么?7.词类活用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_______________8.文言句式。
(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终必不蒙见察(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4)以谓受命于人主( )(5)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6)至于怨诽之多( )9.古今异义。
(1)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2)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小或少。
(3)故略上报..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向上级汇报。
10.①谏院是宋代设立的___________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
谏院中设谏官和御史,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11.(8)以①故今具道所以.______________②以.致天下怨谤也______________③以.授之于有司______________④以.兴利除弊______________⑤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______________⑥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______________⑦自以.寿不得长______________12.①游处.( )②强聒.( )③卤.莽( )④怨谤.( )⑤壬.人( )⑥不恤.( )⑦汹.汹( )⑧盘庚.( )⑨胥.怨( )⑩会晤.( )13.(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选择、阅读习题【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外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①不复__自辨:辨,通“辩”,辩解②于反复不宜卤莽:卤,通“鲁”,粗鲁③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详细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故略上报:上报:古今异义,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 ■-----------------------------------------------②于反复不宜卤莽:反复:古今异义,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 -------------------------------------------------------③以膏泽斯民: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 -------------------------------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汹汹:古今异义,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 • ------------------------------------------------- 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⑤故今具道所以:所以:古今异义,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 • ------------------------------------------------------ 所以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所以:古今异义,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 • ------------------------------------------------------- 果,所以⑧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古今异义,古义:谦词,用于自称。
今义:指小• • --------------------------------------------------------- 或少⑨以致天下怨谤也:以致:古今异义,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
《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翻译【部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①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②于反复不宜卤莽:卤,通“鲁”,粗鲁③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详细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故略上报..:上报:古今异义,古义: 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②于反复..不宜卤莽:反复:古今异义,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③以膏泽..斯民: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汹汹:古今异义,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⑤故今具道所以..:所以:古今异义,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名词作动词,做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所以:古今异义,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⑧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古今异义,古义:谦词,用于自称。
今义:指小或少⑨以致..天下怨谤也:以致:古今异义,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
以致3、判断文言句式:①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判断句,加点的“为”译为“是”表判断③胥怨者,民也:判断句名词作动词,......者,......也表判断④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状语后置句,“于朝廷”作状语后置⑤受命于人主:状语后置句,“于人主”作状语后置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宾语前置句,“何为”应为“为何”⑦至于怨诽之多:定语后置句,“多怨谤”4、一词多义:见:①冀君实或见.恕也:第一人称代词,我②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③于是人朝见.威王:动词,拜见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召见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介词,表被动,译为“被”⑥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出现修: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动词,修改②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③诌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长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动词,学习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动词,修养以:①以.致天下怨谤也: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②以.授之于有司:连词,表目的,译为“来,以便”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介词,把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介词,表原因,因为⑤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动词,认为为:①不为.侵官:判断动词,是②为.天下理财:介词,替,给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动词,当作④未能助上大有为.:名词,作为⑤守前所为.而已:动词,做⑥邯郸为.郡:动词,变成二、重点文言语句翻译1、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说明:精心整理了七个方面的习题——文学常识、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内阅读简答、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题型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后附有答案,可以剪辑使用。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
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表明的决心。
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二)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①不复一一自辨: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故今具道所以: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故略上报..: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以膏泽..斯民: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⑤故今具道所以..: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⑧不任区区..向往之至:⑨以致..天下怨谤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③胥怨者,民也:④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⑤受命于人主: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⑦至于怨诽之多:4、一词多义:见:①冀君实或见.恕也:②见.渔人,乃大惊:③于是人朝见.威王: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⑥风吹草低见.牛羊:修: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②乃重修.岳阳楼:③诌忌修.八尺有余: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以:①以.致天下怨谤也:②以.授之于有司: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⑤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为:①不为.侵官:②为.天下理财: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④未能助上大有为.:⑤守前所为.而已:⑥邯郸为.郡:三)重点文言语句翻译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四)理解性默写: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侵官”罪名加以反驳的四句是:,,,。
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有学识的读书人所争论的内容是:,,,。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
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否定了“生事”之说。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中揭示众官对他汹汹然的原因的句子是: ,,。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 , , 。
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 , 。
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是: , 。
1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 , , 。
”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
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三句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
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
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
2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如果对方指责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君王福泽百姓,这种失误他是承认的句子是:,,,。
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
2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受——议——授”来说明变法并未侵夺官吏们职权的句子:,,。
五)辨析赏析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游处:交游相处,交往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加恩泽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度义而后动A.一夜飞度.镜湖月 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C.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D.因自度.其曲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故略上报..不宜卤莽.. B.于反覆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籍.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举先王之政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虑,忧虑D.度.义而后动度:估量,考虑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安石用来反驳司马光的一组是( ) ①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④为天下理财⑤辟邪说,难壬人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盘庚之.迁不任区区向往之.至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以.膏泽斯民D不恤国事.今日当一切不事事.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
B.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满。
C.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D.本文作者批驳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六)课文理解简答:1、第1段:交代写信的。
2、第2段:针对信中指责自己的,逐一加以驳斥。
3、第3段:分析对新法怨恨、诽谤的,并表示对士大夫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4、第4段:书信常规的语,使全文结构。
5、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6、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7、“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七)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
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
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
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
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
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
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此某之所见也。
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
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
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邪?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
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
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
巩闻之,辄瞿然。
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
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
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
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
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
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敌:对等,相当B.巩在京师,避兄而舍.舍:舍弃C.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赖:依靠D.县.断贤者之是非县:通“悬”,凭空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曾巩有德行的一组是( )①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②左右就养无亏行③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④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⑤巩在京师,避兄而舍⑥巩果于从事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钦佩和敬重曾巩的才学,与他结交做了朋友,但他也承认曾巩有不足之处,认为曾巩过于苛严,以致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
B.王安石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巩作为兄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过失,但瑕不掩瑜,曾巩仍然可称是贤明之人。
C.贤明的人多被攻击,因为愚昧的人嫉妒甚至仇视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这样愚昧之人就带着妒忌和怨恨之心造谣,攻击贤明的人。
D.王安石以先贤孔子和孟子不轻信他人的评价为例,说明考察真伪再做论断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来告诫段缝不要随便议论曾巩,也借给段缝的这封书信表达了对嫉妒贤者,诽谤贤者的不良风气的不满。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
②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③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
【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临川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