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釆菱

合集下载

古诗背诵

古诗背诵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南湖菱

南湖菱

南湖菱的一些科学知识

菱科,一年生水草本。水上叶呈棱形、绿 色,叶柄上有浮囊。夏季开花。单生于叶 腋;受精后,没入水中,长成果实。大暑 前后成熟。呈半圆形,无角,一侧较平, 一侧较凸。皮薄易剥,淡绿或黄白色。嫩 菱质脆,汁多微甜,作水果鲜食。老菱除 供食用外,还可制淀粉。
刚采摘时的南湖菱餐桌Βιβλιοθήκη 的佳肴NEXT南湖菱
目录
1、南湖菱的简介和照片。 2、介绍的名人——阿瑟▪柯南▪道尔 3、介绍的景点——法国埃菲尔铁塔

南湖菱的简介
南湖菱是嘉兴著名的特产南湖无角菱,简称南湖 菱,因其地处南湖而得名是菱中罕见的珍品,也 有人依形称其为元宝菱、馄饨菱、和尚菱等。 南湖菱是嘉兴的名产,中秋前后是采摘的季节。 剥开薄薄的绿色外衣,就是光留留的藕色菱肉。 脆生生,甜津津,解渴又爽口,保你吃了永远都 难以忘记。南湖菱既是水果,又可当菜。将它剥 壳炒煮,撒上葱丝,青白分明,色味俱佳。用菱 烧肉或烧菱饭,清香扑鼻,别有风味。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古代诗词中的江南水乡与采莲情趣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古代诗词中的江南水乡与采莲情趣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古代诗词中的江
南水乡与采莲情趣
江南是中国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涵盖了现今江苏、浙江等地。


南地区水脉众多,湖泊、河流纵横交错,因此也被称为江南水乡。

在古代诗词中,江南水乡常常被描绘成一片美丽的景色。

江南的水
乡景色以清澈的河水、繁茂的芦苇、绵延的荷花等元素为主要特色。

例如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写的《水调歌头》中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冰心在玉壶”之句,描述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如同一片冰心在玉壶中般的
美丽。

古代诗词中也经常描绘采莲的情景。

采莲是在江南水乡常见的民间
活动,也成为了古代诗人们喜爱的主题之一。

采莲既可作为一种景观,又可作为一种借景,并用以抒发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慨。

例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临江仙·复会初寒》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之句,描绘了采莲者忙碌于水上,莲
花在阳光下如水一般清澈的景象。

江南水乡与采莲情趣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
独特的意境。

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与采莲者的情感活动,诗人们
展示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人生之真理的思考。

这些诗词以其独特
的艺术表达方式,表现了江南水乡与采莲情趣的魅力。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释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释

古有云:“江南水乡,菱角满田。

”菱角,亦称水菱、菱实,乃菱属植物之果实,形如碧玉,味美可口,是我国传统的水生蔬菜之一。

然我国地域辽阔,南北饮食文化迥异,北方人食菱,实为一大奇观。

昔日,北方水乡亦不鲜见菱角,然自明清以来,随着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菱角逐渐退出了人们的餐桌。

至近代,菱角更是成为了南方人的专利。

而北方人食菱,实乃一特殊现象。

近日,有幸得见一篇北人食菱之文言文,遂将其翻译并释读如下:北人食菱,殊为奇异。

盖菱角生于水中,其味鲜美,可解渴、消暑、利水。

然北地多旱,水田稀少,菱角难觅。

北人食菱,盖因一时好奇,欲尝鲜味耳。

余曾问一北人:“何以食菱?”答曰:“江南菱角,名闻遐迩,余欲一尝其味,以饱眼福。

”余笑曰:“菱角生于水中,北地水田稀少,汝何从得之?”答曰:“余友在南,每年送余数斤,以解余之渴。

”北人食菱,虽少,然其乐趣不减。

一则可品味江南水乡之美味,二则可体会南北饮食文化之差异。

余尝见一北人,夏日午后,手捧菱角,坐在庭院之中,品茗赏月,悠然自得。

此情此景,令人心生羡慕。

然食菱亦非易事。

菱角生于水中,采撷不易。

北人食菱,多依赖南方亲友。

然菱角不耐久存,须新鲜食用。

故北人食菱,实为一奢侈之事。

余以为,北人食菱,既是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江南水乡的美食,体现了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

在此,愿北人食菱之风,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南北饮食文化的魅力。

翻译如下:北方之人食菱,实为一大奇观。

菱角生于水中,其味鲜美,可解渴、消暑、利水。

然而北方多旱,水田稀少,菱角难以寻觅。

北方之人食菱,大概是出于一时好奇,想要品尝鲜美的味道。

我曾问一位北方人:“为何要吃菱角?”他回答说:“江南的菱角,闻名遐迩,我想尝一尝它的味道,以饱眼福。

”我笑着说:“菱角生于水中,北方水田稀少,你从何而来?”他回答说:“我的朋友在南方,每年都会送我几斤,以解我的渴。

”北方之人食菱,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的乐趣却并未减少。

《采菱》

《采菱》
忙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你追我赶不怕累, 敢与老天争春光,
争呀么争春光。
江南民歌的特点:
节奏 旋律
歌词Βιβλιοθήκη 复杂多变 优美婉转 一字多音为主
四角菱
三角菱
两角菱
我们今天学习的《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 乡色彩的歌曲,我们先一起来听一遍这首歌 曲,大家想一想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 首歌是几几拍的歌曲呢?
优美抒情的 1=C 2/4(四二拍)
看着歌词思考:歌曲《采菱 》都唱到那些事物?
水 乡 的 孩 子
南湖
清泉
水菱
复听一遍歌曲:
1.歌曲唱了几遍? 2.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
D.S.
.S .
Fine
反复记号
从歌曲开头唱到 D.S. 记号
再从 .S .记号唱到 Fine记号结束
记号名称: 连线
本曲中的作用: 将旋律连贯在一起
• 采茶舞曲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
插秧。 姐妹们,东山西山采茶
·
《采菱》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关 于江南的图片吧!
欣赏过美丽的江南风景,今天我们来学习 一首与江南有关的歌曲——《采菱》。
同学们有谁吃过菱角吗?知道菱是由什么植物长 成的吗?
菱是生长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 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 可吃,甜而爽。但菱角这东西,娇气得很,成熟后,躲在 水中,人不容易看见。倘若两日不采,便落入水底。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江南》原文内容2、原文翻译版本3、翻译方法与原则4、赏析的角度与重点5、对原文艺术特色的分析6、原文的历史文化背景二、《江南》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三、翻译版本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茂盛新鲜。

鱼儿在莲叶之间嬉戏玩耍。

鱼儿一会儿在莲叶的东边嬉戏,一会儿在莲叶的西边嬉戏,一会儿在莲叶的南边嬉戏,一会儿又在莲叶的北边嬉戏。

四、翻译方法与原则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量保持原文的词句和语序,准确传达原文的基本意思。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或难以直译的词汇,采用意译的方法,以确保译文的通顺和可理解性。

2、注重韵律和节奏在翻译过程中,适当考虑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使译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3、保留文化特色对于原文中体现江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如莲叶、采莲等,尽量保留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

五、赏析角度与重点1、诗歌的意境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时的优美景象,通过莲叶的茂盛和鱼儿的嬉戏,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欢快愉悦的氛围。

2、表现手法(1)反复的运用“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通过反复强调鱼儿在莲叶间不同方向的嬉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生动性。

(2)动静结合莲叶的静态描写与鱼儿的动态嬉戏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3、语言特色(1)简洁明快整首诗语言简洁,用简洁的词句描绘出丰富的画面。

(2)生动形象“莲叶何田田”形象地写出了莲叶茂盛的样子,“鱼戏莲叶间”等语句生动地展现了鱼儿的活泼。

六、艺术特色分析1、结构巧妙诗歌结构整齐,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开篇,引出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场景,最后以鱼儿在不同方向的游动作结,层次清晰,富有节奏感。

2、色彩鲜明诗中描绘了绿色的莲叶和活泼的鱼儿,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3、情感表达传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美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江南可采菱

江南可采菱

/优品/江南可采菱文\钱坤忠菱角,老百姓称其为“老菱”。

我国栽菱历史悠久,始于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

菱角品种繁多,从颜色区分,有红菱、紫菱、白菱、乌菱;从外形区分,有两角菱、三角菱、四角菱。

而嘉兴南湖菱与众不同,外形奇特,内涵丰富。

传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一次途径嘉兴,当地民众拿出南湖菱招待皇帝品尝。

当时的菱是有尖角的,乾隆皇帝吃的时候不小心,嘴唇被菱角所刺,随口戏言道:“这只小小的菱角要是没有角就好了。

”恰如乾隆皇帝的金口玉言,第二年,南湖菱便真的不再长角了,圆圆滚滚,又翠又绿,结结实实。

像馄饨,似元宝,皮薄肉厚,清香甜嫩。

菱角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蛋白质、脂肪、葡萄糖以及多种维生素。

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有减肥健美作用。

菱角是饱腹颐养之美食,它与莲藕、荸荠、鸡头米并称“水中四珍”,又和栗子、莲藕被称为“秋三宝”。

新鲜的菱角可以当作水果食用,也可烹饪成为佳肴。

味道可以像一双手,轻轻推开吱吱呀呀的记忆之门。

小时候,家乡村前小河的一侧栽种着菱角,春天绿油油一片。

浮在水面上的菱叶仿佛小小的荷叶,挤挤挨挨、密密匝匝。

雨后的水珠在菱叶上滚来滚去,晶莹剔透,整个河面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

初夏,菱叶上长出小花,或白或红,开得灿烂,微风吹来,轻轻摇曳。

若在夜间,月白风清,幽幽水中,菱花在月光下浮动,若有若无的清香,别有一番神韵。

菱叶菱蔓,碧绿青灵,一幅江南菱乡画使我陶醉在水乡的迷人风情之中。

河道中间常常用竹片把菱盘挡拦,留出航道,让其他船只通行。

立秋过后,我有时跟着大人乘船去小镇,驶过那缀满绿色菱区时,顺手牵“菱”。

摘下几枚快要成熟的菱,在水中稍稍一洗,就迫不及待剥皮后塞往嘴里,那种水灵灵、脆生生、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脾。

最开心的是观看村姑采菱的热闹场面。

几位村姑拿小板凳坐在洗澡用的大木桶中,用手划行,穿梭在绿色的“水巷”中,一字排开,齐头并进。

她们动作不疾不徐,一只手掀起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指头轻轻一掐,一枚枚菱角就采摘下来。

又是一年吃菱季,探寻最鲜美的秘密

又是一年吃菱季,探寻最鲜美的秘密

又是一年吃菱季,探寻最鲜美的秘密江南秋熟湖上可采菱文 /刘莎图 /冷雨溪刚采摘的菱角碧绿生青,剥一个来尝甜如脆梨,爽如荸荠有别样的余香,需细细体味“姆妈,你别划得太远啊。

”不远的河面上,沈美珍坐在菱桶上,两手一边扒开层层叠叠的菱叶,一边向前划动着,转瞬到了河心。

吴剑飞看着母亲纤瘦的背影,流露心酸:“采菱可累人了。

不过这可是技术活呀,一般人坐上去,稍不注意,菱桶就翻身了。

我小时候也坐了几回,每次都翻了,然后再也不敢坐了。

”采菱需要坐一木桶入水,在菱草中一路翻寻吴剑飞的父母都已经年过五十了,六七年前,他们开始种菱角,每年都有十几亩,一入秋,就忙得不可开交。

母亲沈美珍每天清早四点便开始一天的劳作,到中午才回家,而父亲则负责去农贸市场销售。

沈美珍一家选择种菱倒是有两个原因,一则在嘉兴本就有种菱的传统,说起南湖菱来,在江南一带几乎无人不晓;二则他们家以前就开始养河虾,喜与水打交道,而他们村中很多人家都选择种菱、藕或养水产。

菱花白色,开水面之上,结菱角最早嘉兴的菱因为生在南湖烟雨楼前的荷花池内出名,这种菱角有个特别之处,便是没有角,称为“青菱”、“元菱”、“和尚菱”。

南湖菱外皮青绿,特别甜嫩,以至于乾隆帝下江南,曾三次逗留在烟雨楼,在楼前户内摘食南湖菱后赞不绝口,并留下了“夏中让彼泛锦芰”的赞誉。

“芰”也就是菱,《离骚》中有这么一句:"制芰荷以为衣”,在一开始,人们更倾向于称“芰”,《说文解字》亦称:"‘菱,楚谓之芰’,‘芰,蓤也。

从草,支声’”,但到了南朝,有个叫伍安贫的在《武陵记》一书中解释说:“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当然现在已经没人会争论这些,“芰”也作为古老的词汇渐渐淡出平常用语的圈子。

菱有两角、三角、四角之分,南湖菱则无角皮壳也有不同的颜色菱的种类很多,随地域而变。

宋代还有“家菱”、“野菱”之分。

后来则分四角菱、两角菱与无角菱,果皮又有青、红,紫三种。

苏州盛产水红菱、馄饨菱。

南湖菱宣传语

南湖菱宣传语

南湖菱宣传语
南湖菱宣传语:悠然南湖,品味菱情。

南湖菱,是浙江南浔水乡的特产,也是江南水乡的美食代表。

南湖菱肉质细嫩,口感清爽,营养丰富,有着“水中珍品”的美誉。

南湖菱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技艺,成为了中国菱产业的佼佼者,其品质和口感备受消费者的认可。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南湖菱不断创新,拓展产业链,推出了一系列精品菱制品,如菱花饼、菱花糕、菱角脆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南湖菱的宣传语“悠然南湖,品味菱情”,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南湖菱的特点和品牌形象。

南湖菱的种植过程需要精细的管理和耐心的等待,在南湖畔静坐,品味菱情,仿佛能感受到南湖的恬静与安宁,领略到菱的独特之美。

南湖菱是江南水乡的瑰宝,更是中国菱产业的骄傲。

南湖菱的宣传语“悠然南湖,品味菱情”,将南湖的美和菱的美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南湖菱的品牌价值和独特魅力。

- 1 -。

秋日食菱解烦忧

秋日食菱解烦忧

秋日食菱解烦忧南朝梁江淹《采菱曲》载:“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是说采菱可以缓解忧愁。

其实,菱果性味甘、凉,服食同样可清心除烦。

菱,又称菱实、菱角、水菱,为菱科植物菱的果肉,生长于池塘河沼中,各地均有种植,8〜9月间采收。

中医认为,菱实性味甘、凉,入脾、胃经,有清热除烦,益气健脾之功,《本草纲目》言其“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

《名医别录》言其“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

《齐民要术》言“菱为上品药。

食之安中补脏,养神强志,除百病,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多蒸曝,蜜和饵之长生神仙”O 营养研究表明,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和蛋白质,营养价值可与栗子媲美,故又雅称“水栗”。

药理研究表明,棱角中含有一种抗癌物质,对患有腹水癌的小鼠的癌细胞活性和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四角棱热水浸出液对小鼠肉瘤抑制率可达60%o因此,常食菱果,除对老年人脾胃亏虚,食欲不振,肢软乏力等有治疗作用外,对胃癌、肺癌、食道癌、直肠癌、膀胱癌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一般清热生津多生用,益气健脾多熟用,或用菱实粉。

本品不宜多食,以免引起腹胀。

现介绍几则食疗药膳方。

菱果粥:鲜菱果10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将菱实择净,去皮,与大米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菱实粉适量调入米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可益气健脾。

适用于脾胃亏虚,食欲不振,气短乏力等。

菱实藕粉粥:菱实粉、藕粉各适量,白糖少许。

将二粉与白糖用冷水调匀,煮熟服食,每日1剂。

可清热生津。

适用于暑热烦渴,热病后津亏液损,口咽干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菱实魔芋粥:菱实粉、魔芋粉、调味品各适量。

将二粉用冷水适量调匀煮熟,调味服食,每日1剂。

可解毒抗癌。

适用于各种癌症的辅助治疗。

绿豆菱角粥:绿豆、大米各50克,菱角100克,冰糖适量。

将绿豆煮沸后,下大米、菱角煮至粥熟,冰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

《江南》诗歌解读

《江南》诗歌解读

解读《江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之东,
鱼戏莲之西,
鱼戏莲之南,
鱼戏莲之北。

初读此诗,不光未能看到它的佳妙,反倒觉得诗中的“鱼戏莲之东,鱼戏莲之西,鱼戏莲之南,鱼戏莲之北”,罗里烦琐,似有重复之嫌。

再度揣摩,突然发现:此诗之妙恰恰就在这看似拙朴之中。

“鱼戏莲之东,鱼戏莲之西,鱼戏莲之南,鱼戏莲之北”,乃“互文见义”的方法。

它着意省去了目睹莲下的鱼儿忽东、忽西、忽南、忽北而宣布惊叹的采莲姑娘。

你看,就在那水面轻荡的小舟之上,有一群欢喜的采莲女孩儿。

她们边唱边劳作。

遽然,一位正在采莲的女孩儿发现了“鱼戏莲叶间”的情形,并宣布了一声惊叫。

刹那间,船上的姑娘众说纷纭,相继宣布了“鱼戏莲之东!”“鱼戏莲之西!”“鱼戏莲之南!”“鱼戏莲之北”的惊呼。

所以,由惊喜发现而引发的叫声不绝于耳,局面的热烈和劳作的欢悦,栩栩如生。

方法的高深,令人
赞不绝口。

尤其是在“鱼戏莲叶间”之后的那个冒号,从文面上标明晰诗句的前引后发,足见编者用心之良苦与高深。

咱们的祖先不光早就知道最好的诗应该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梅尧臣语)的道理,并且知道用省掉“闲言助字”之法,提掇出紧关物色的字样,构成画面的迭加,辞意的辐射。

读罢此诗,让人觉得:这首汉代民歌就好像汉代的石雕一般,它不拘泥于详尽、繁琐的描绘,而着意于捕捉描绘目标内涵精力。

在质朴、简练之中,不乏画蛇添足的精妙。

《江南》原文及译文

《江南》原文及译文

《江南》原文及译文《江南》原文及译文《江南》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南》原文:汉乐府〔两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江南》赏析: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

“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

“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

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

清人张玉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

”(《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

“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

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阅读】江南水乡珍品---菱田荣

【阅读】江南水乡珍品---菱田荣

【阅读】江南水乡珍品---菱田荣田荣|江南水乡珍品---菱SUMMER OF 2021江南水乡珍品---菱田荣菱是江南水乡特有的一种水生植物。

它长水里,在陌生人眼里,初生的菱藤,只是一株不起眼的草。

菱花开在浪尖上,果实结在波涛里……菱花白,白里透点粉,粉到让人忽略不见;拇指肚大,也是一副细碎安妥的样子,让人见了如同没见。

白居易诗云:“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说的就是菱花的小而无瑕,将一幅幅菱塘水彩呈现于人前。

我的老家非菱产区,认识菱角比菱早得多。

那时候,父母上街,偶尔带回一捧墨绿色怪异的果实回来,说是“老菱”,这是我最早认识的菱角。

老菱头角峥嵘,两个角蛮横地张开,硬极,像极一具带角的牛头,煮熟了通体漆黑,越发像水牛首了。

吃老菱不易,得用刀切或锤子砸方可以。

生老菱生脆鲜甜,熟后面粉回甘,可闲食,也可入菜,多食不腻。

当时就感觉,这种老菱应长在某种古怪的树上,或是某种难看的藤的果实。

所以当堂哥告诉我老菱长在水里,是一种水草的果实时,那种惊讶无异于鱼上树。

“大堰塘里,就有好多野老菱!”堂哥信誓旦旦地道。

大堰塘是村后田畈里的一口人工河塘,用于周围数十亩田的灌溉。

次年,我应该是最早看到大堰塘里的零碎新叶,最早看到菱开出零碎白花的那个人。

大约九月,堂哥真给我捞了一把刺愣愣的野菱角上来。

那菱角只有手指头大,粽子形,紫褐色,棱角锐利。

但味道是一样的清甜生津,回味悠长。

菱角有“水中栗”之称,其口感、材质皆与栗子近,既可生食,也可熟吃。

以菱角入撰,煎炒烹炸,红烧酱烤清蒸,无不适合。

“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李时珍《别录》),居然还可以减肥。

江南多水。

菱是别具江南意味的植物之一。

多水的江南就该有菱。

就像莲,藕迹遍布南北东西,天涯海角,可怎么看怎么是江南水泽里的尤物。

菱也一样。

北国的水太寒彻,西域的水太苦滞,南方的水又太狂放。

江南的水则清浅温驯,正适合低调内敛的菱,菱是一种安分的植物。

江南的河湾沟沟汊,池塘湖淖,都适合菱。

四年级下册《采菱》

四年级下册《采菱》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01
小菱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活泼、勇敢、善良的小女孩。她热爱大自然,喜欢
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故事中,她展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
02 03
菱奶奶
小菱的奶奶,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她对小菱充满关爱,同时也是小 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菱奶奶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帮助小菱解 决问题,让她在成长道路上更加坚定。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01
篇章结构清晰,以采菱为主线, 贯穿全文,通过描述采菱的过程 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 的热爱和怀念。
02
写作特点朴实自然,语言生动, 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渲 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采菱的场 景之中。
关键句段解读与赏析
“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 中跳跃。”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 而美丽的湖面,感受到了采菱时的美好氛围。
慈祥、智慧、关爱。作者通过描 绘菱奶奶对小菱的关爱和引导, 以及她在故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 和经验,来塑造这一人物形忠诚和他在故事 中所表现出的憨厚和诚实,来塑
造这一人物形象。
人物间关系及情感纠葛
小菱与菱奶奶的关系
小菱和菱奶奶是祖孙关系,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菱奶奶对小菱充满关爱和呵护,而 小菱也对菱奶奶充满敬爱和依赖。在故事中,这种祖孙情感成为了小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 支撑。
小菱与阿宝的关系
小菱和阿宝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有着真挚的友情。他们在一起玩耍、探险,共同度过了许 多快乐的时光。在故事中,这种友情成为了小菱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力量。
菱奶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除了小菱和阿宝之外,故事中还有其他一些人物与菱奶奶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菱爷爷 是菱奶奶的丈夫,他们之间有着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而村里的其他老人和孩子们也都对 菱奶奶充满敬爱和尊重。这些关系构成了故事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关系网络。

采南湖菱散文

采南湖菱散文

采南湖菱散文
摘要:
1.介绍南湖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描述南湖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阐述采南湖菱的乐趣和意义
4.总结对南湖菱的喜爱和敬意
正文:
南湖菱,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湖的独特水生植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南湖菱与南湖美景相映成趣,成为了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南湖菱的生长环境独特,它们生长在南湖的浅水区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南湖菱的特点是果实鲜美、口感滑嫩,深受人们的喜爱。

南湖菱不仅是美味的食材,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水中的珍品”。

采南湖菱是一项极具乐趣的活动。

每年夏天,南湖菱成熟之际,人们会纷纷涌向湖边,体验采菱的乐趣。

大人们忙碌地采摘着南湖菱,孩子们则在湖边嬉戏玩耍,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采南湖菱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和敬意。

对于南湖菱,我们不仅喜爱它的美味,更敬重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南湖菱作为一种传统的食材,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视这些传统文化,将南湖菱的美丽传说传承下去。

总之,南湖菱作为一种独特的水生植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采南湖菱散文

采南湖菱散文

采南湖菱散文摘要:一、引言1.描述南湖菱的采摘场景2.表达作者对南湖菱的喜爱之情3.提出文章主题:采南湖菱散文二、南湖菱的特点与价值1.介绍南湖菱的产地与历史2.描述南湖菱的外形特点3.阐述南湖菱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三、采南湖菱的过程1.准备工具与注意事项2.描述采摘南湖菱的具体步骤3.强调采摘南湖菱的技巧与经验四、南湖菱的烹饪方法与美食体验1.列举南湖菱的常见烹饪方法2.描述不同烹饪方法带来的口感与风味3.分享南湖菱美食带来的幸福体验五、结语1.回顾采南湖菱的过程与收获2.强调南湖菱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倡导大家珍惜自然资源,传承采摘南湖菱的技艺正文:一、引言初秋的南湖,菱角飘香。

周末,我与几位好友相约来到南湖边,体验采菱的乐趣。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与绿油油的菱叶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陶醉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尽情地采摘南湖菱。

二、南湖菱的特点与价值南湖菱,产自我国江南水乡,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形状独特,两角尖锐,皮薄肉厚,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一直以来,南湖菱都被誉为水乡的瑰宝,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采南湖菱的过程采摘南湖菱需要准备一把锋利的剪刀和一双厚实的手套。

我们穿上防水服,戴上草帽,全副武装地下了水。

采摘时,我们首先要挑选成熟的菱角,它们外皮颜色鲜艳,果实饱满。

接着,用剪刀将菱角剪下,放入身边的竹篮。

采摘过程中,要小心翼翼地踩在菱叶上,以免滑倒。

经过几个小时的辛勤劳作,我们收获了满满一篮子的南湖菱。

四、南湖菱的烹饪方法与美食体验采摘回来的南湖菱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

我们可以将其炖汤,品尝它的鲜美;也可以炖肉,让肉质更加鲜美;还可以清炒,品尝它原本的清甜。

每一种烹饪方法都能带来不同的口感与风味。

品尝着自己亲手采摘的南湖菱,幸福感油然而生。

五、结语这次采菱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南湖菱的魅力。

江南 汉代乐府民歌

江南 汉代乐府民歌

江南汉代乐府民歌《江南》为汉代民歌,汉乐府作品。

诗中大量运用重複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

诗歌描绘了江南採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採莲人的欢笑。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江南作品别名:江南可採莲创作年代:汉代作品出处:《相和歌词。

相和曲》文学体裁:汉乐府民歌作品原文江南汉乐府江南可採莲,诗意图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品注释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作品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採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修辞手法“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乃“互文见义”的手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採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赏析这首诗为《相和歌辞。

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

乐志》,算得上是採莲诗的鼻祖。

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

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

张玉榖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

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

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诗中“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採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複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採莲人欢快的心情。

菱角

菱角

菱角是我国著名特产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菱角可粮可果,营养丰富,广泛栽培于江南一带的江湖池塘。

菱角的肉厚而味甘香,鲜老皆宜,生熟皆佳,不亚于板栗,生食可当水果,熟食可代粮。

中医认为,食菱角可以“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

”每逢中秋前后,江南河畔里的菱角到了可以收获的季节,青年男女便划着腰形的木盆,欢天喜地的去采摘。

江南民歌《采红菱》唱得就是那样的场面,一问一答,相识相爱的情趣融在一片和谐机趣之中。

它不是文人的诗情画意而是民家的小桥流水,轻快活泼的旋律,很容易让人眼前幻现一池绿水,上覆荷叶和菱角秧,一叶扁舟,分花拂柳而来,渔歌轻唱,素手采菱,舟中自然是古色古香。

后来《采红菱》又成为邓丽君的成名曲。

王伯明晓来采摘菱蓬米

王伯明晓来采摘菱蓬米

王伯明晓来采摘菱蓬米晓来采摘菱蓬米王伯明红菱、莲蓬和鸡头米,是地处太湖之滨苏州的主要特产,其采摘已越千年历史。

她的植、采、吃、用文化,衬映着永远的江南餐饮文化和地方特色。

菱荇开一路,晓来采菱船。

浅笑擘莲蓬,去却中心苦。

纳凉供芡实,载酒摘莲房。

入秋时节,城里的两个家庭,让我带着一起来到太湖边,分享这引人的诗行和采摘的喜悦。

碧水潋滟,湖滨空蒙。

我们坐上一条小木船,体验采摘水红菱。

船上船工上身穿了开襟上衣,下身穿了宽腰大腿裤子。

介绍采菱的姑娘一身青花衣裳,系着青花短围裙,这是地道的江南水乡姑娘装束。

不一会儿,船工把船摇入水红菱的采摘区,只见一只只椭圆形的木盆里,卧躺着一个个采菱女,她们已早早忙碌着。

一片片菱叶浮在离岸不远处的湖面,紫红色、青紫色,还夹杂着不知名的一些水生野花、蒿草伸向远方。

椭圆形木盆通常有一个成年人的长度,一块木板倾斜在盆上,一头在盆底一端,一头搁在盆的另一边上沿,人就顺着木板斜躺着采菱。

开襟衫、青花衣,红菱、椭圆形木盆,采菱女,好一幅江南采菱图。

船上穿青花衣的姑娘介绍,吴中临湖镇与东山镇,是红菱的原产地。

两镇交界处有个“菱湖咀”,相传是当年西施采过菱的地方。

可见,红菱在苏州的地位了。

每年四月,人们把菱种撒播在湖里,到五月初,嫩绿的菱芽就露出水面,到了八、九月就可以采摘红菱了。

朋友与孩子学着采菱女采菱的动作,伸手水中,捞起一棵水红菱,左手提起毛茸茸的菱藤,右手抓住藏在茂密的叶子下面的红色菱角,转头摆出pose,只听见“咔嚓、咔嚓”地被拍摄着,好个开心。

红菱两头翘,中间凹,四只角,分别长在前后左右。

菱角性凉味甘,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益气健脾,是减肥的辅助食品。

红菱不但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着吃。

把菱壳剥掉,就露出了洁白的菱肉。

咬一口,凉丝丝、甜津津的,沁人肺腑。

成熟煮了的红菱,又香又糯,别有一番滋味。

笔者想起,有位南京的朋友,当年还让买些红菱,要给家里重病人吃。

说是红菱有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起到延长生命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可釆菱
作者:项诗添
来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5年第03期
外婆说今年湖里的菱比往年旺多了。

收拾好一切釆菱用具,坐上外婆的三轮车,一路颠簸进田。

小路两侧隔着窄窄的水沟,水沟两侧就是大片的稻田。

成熟的金黄色中夹杂着些许羞涩的绿,一把把的稻穗就顺着风柔柔地飘起。

稻田中央,种着甘蔗,旁边有个不大的湖。

密密麻麻的绿色水生植物与星星点点的小白花令人完全看不出湖的模样,那就是菱。

外婆黝黑的身影出现在面前,她佝偻着把菱桶挤入菱湖中,再把一捆黄稻秸放入桶中,黑乎乎的手牵我小心翼翼进入桶中,示意我坐下,我勉强地笑了笑。

坐入桶中,身子一扭,不大的木桶就立马摇摆起来,着实给初来乍到的我立了一个下马威。

待我定下摇摆的心来,把头伸得老长去观察,湖不禁皱起眉。

水并不那么清澈见底,有巨大的田螺在缓缓蠕动;菱叶并不那么一尘不染,有好几种不知名的昆虫忽隐忽现。

“摘菱去呀,愣在这干嘛!”外婆尖尖的声音响起。

我咬咬牙,想想也对,毕竟我是釆菱人。

我开始搜寻,看准了一片较干净的菱叶,轻轻提起。

菱叶下却原来又是另一番天地:中心是一条拇指般粗的须根,空心的分支纠缠着,纵横交错,一些细小的根则荡漾在周围。

或大或小的菱躲藏在叶下,不透明的水中。

我开始动手去摘。

有些菱看上去还有点儿青涩,比较容易掐进去,摘下来却需费点劲,那是嫩菱。

有些菱看上去是略显成熟的黑,摸上去较光滑,稍稍一拉就可以收入桶中,那便是人们爱吃的老菱。

坐在菱桶中的我几经周折也只是把周围的菱摘了个遍,稍远一点的就不可触及。

外婆大声冲我喊道:“囡囡,你也得用手把前面的菱给分到两侧去,好有条路给你。


受教后的我起初仍是跷着小拇指,一副嫌弃模样地把菱拨来拨去。

学过物理的我自然知受力面积小,需用更大的力。

“你外公摘了一次就不想摘了,回到家就哪里都酸,后来还是继续摘了好几次。

乡下就是脏的,你也得不怕脏才好!”我的鼻子猛地一酸。

心中纠结许久的我终于决定放开了,整个手掌用力地把前面的菱都推到桶的两侧。

就这样借着相互作用力一点点往前挪。

午后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照射着万物,木桶中的我艰难地耸起肩膀擦去脸上的汗水,又用手背推了推几乎要滑落的眼镜。

手臂手表都变得脏乱,甚至被几根须根缠上,我却淡定地把手伸进本就不干净的湖水中漂洗。

就算一只蜘蛛此时从我面前的水上悄无声息地爬过,我也仍会入水釆菱;就算我提起一片菱叶恰巧发现一只巨大的田螺吸附在茎上,我也会处变不惊地抓起蠕动的田螺扔进桶中。

我最终划回到了岸边,发觉已站不起来,才知手已酸得没有知觉。

外婆又黑又干的手再次伸到眼前,牵住我上了岸。

当外公一个人的时候,他该怎么办呢?我回头望了望,菱桶路过的地方,菱叶向两边倾倒,俨然已形成了一条窄窄的水路。

辛苦一小时多,看看满满一箩筐的菱,大概有个五六斤。

想起了外婆在菜场的叫卖声:“老菱要吗?自己种的,五块钱一斤。

”不由得眼眶湿润了起来。

望望天,湛蓝;望望云,洁白。

又不禁想起外婆那句“乡下就是脏的”和她黝黑的身影,心绪万千。

江南,外婆家,我采到了满满一箩筐的菱;江南,乡下,带着满满一箩筐的“收获”回归。

(指导教师郭永军)
<D:\初中作文\2015-3\2015-3\Image\QQ图片201403061031101.jpg>[【点赞】]
忙于学业的少年们往往疏于走进乡村、亲近自然,本文作者用清清淡淡的文字写出了自己在外婆家的一次独特“回归”。

真真切切的细节描写让我们融入江南,一起感受着乡村独有的水景和温情。

江南可采菱,少年葆初心。

(郭永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