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1 (共37张PPT)
合 作 秦汉时期既然商业初步发展了,为什么会逐渐艰难 探 究 呢?请大家来分析一下原因。
秦汉:商业初步发展,逐渐艰难
推进新课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初步发展的原因: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把原来秦国流通
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还统一度量衡,修建
自 主 学 习
驰道;两汉: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 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两汉又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 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 逐渐艰难的原因: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 的限制太多。
推进新课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合 作 探 究
元朝:商业繁荣,国内外商品汇集 为什么元朝会出现国内外商品汇集的景象?
推进新课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 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
汉:因为商业的集中,形成“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清:乾隆时期的苏州、盛泽、汉口、佛山镇、景德镇、
朱仙镇等。
推进新课
商业都会的崛起
问 题 明清时期的城镇发展有何特点?这些市镇出现的 情 境 主要原因是什么?
推进新课
商业都会的崛起
自 主 学 习 主要特点: 兴起于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地带; 经济功能为主,商业贸易活动极其繁荣; 多位于江南地区,人口密集。 原因: 这些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交通便利。
大商人。
自 表现: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弦高、范蠡和孔子的弟子子贡 主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 学 铸造流通的货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也有的 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专题一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共25张PPT)
宋: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 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不再有时间限制。
城市的发展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 商业发展的水平。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城镇发展特点:
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 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东西九市”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 形成:“长安和‘五都— 洛阳、临淄、邯郸、宛 、成都’”
六朝时期:
出现了“草市”,设官职管理
“草市”的特征、意义。 特征: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地处交通便利,政
府管理
意义:唐朝时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 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朝:
商帮出现的背景
明代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小农经 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 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国内市场扩大, 城市商业繁荣,市镇商业兴盛,商 品经济空前繁荣。
明清的徽商和晋商的共同点
都从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 后不断扩大经营范围;然后涉足金融 领域,积累起巨额财富。 逐步实现了经营管理的制度化 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
历史小知识
徽商和晋商都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 道德,主张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 为利;讲求仁爱之心,不乘人之危而牟 利;童叟无欺,市不二价;不卖假货, 不赚黑钱。特别是徽商,大多“贾而好 儒”,以儒道经商,更赢得商界和顾客 的信任和赞赏,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徽 商和晋商的经营之道,反映了中国传统 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
历史小知识
徽商和晋商都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 道德,主张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 为利;讲求仁爱之心,不乘人之危而牟 利;童叟无欺,市不二价;不卖假货, 不赚黑钱。特别是徽商,大多“贾而好 儒”,以儒道经商,更赢得商界和顾客 的信任和赞赏,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徽 商和晋商的经营之道,反映了中国传统 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2)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进而深入了解市的发展历史和变化。
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增强历史的直观印象。
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并结合历史文学作品认识其当时的发展或繁荣程度。
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
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并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ppt课件
上述材料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主要 表现在哪里?
唐代后期和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出现夜
情景解读5:
南宋市镇续有发展。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临安(今浙 江杭州)附近有15个市镇,今人考证尚不只此数。又宝庆 《四明志》记鄞县有市镇18,慈溪县有16,定海县有l3; 景定《建康志》记全府有淳化等14镇、汤泉等20余市。明 清时期江浙一带市镇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
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
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 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 晋商、徽商等。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北方会馆的典型 代表——辽宁海城的 山西会馆。
你能说出古代“市”(经济中心)和“城” (政治中心)分布的特点吗?
“市”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 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情景解读2: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1、古代的“市”是什么场所?
商品交换的场所
2、你能从《木兰辞》这首诗歌 里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活动 的主要特点吗?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 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 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策一》
1、《战国策》描写了战国时期齐国都临淄怎样的景象?
行人车辆往来拥挤,居民生活富足的繁华景象。
2、封建城市的繁荣是古代经济中哪一经济结构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是高中历史必修Ⅱ专题一的第三部分: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标中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从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因此与本专题的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相比,虽然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但商业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仍处于次要地位。
而抑制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政策,在本专题的第四部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将作详细介绍。
商业的发展对今天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因此,研究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特点,对指导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现实的意义。
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或社会调查等方式,加深对本专题知识的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理解。
学情分析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商业的发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对此专题内容熟悉而且感兴趣。
这个班的学生是本年级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不少自己的见解,再者这部分同学历史知识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应该可以有所突破。
另外这个班的同学大部分有电脑,可以利用资源优势进行研究。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以及商人活动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说明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理解商业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的次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运用生动的与内容有关的图片、实物以及文字资料等史料来组织学生的描述、体验和分析等学习活动,以体现商业的流动性、活跃性和情境性等商业属性,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面貌的了解。
一方面可以大体勾勒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另一方面可以基于都会、“市”和商人等商业元素的分解来例举典型表现,如此便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帮助学生了解商业发展的特点。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课堂探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原因
1、 2、 3、
精品课件
明清(会馆、晋商与徽商) 旅途盗劫
精品课件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 都有山西商人” 精品课件
北方会馆的典型 代表——辽宁海城的 山西会馆。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精品课件
二、“市”的发展
秦代:
汉代:
南北朝:
唐朝:
草
市
夜市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A
精品课件
明清:
精品课件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
六 朝 “草市”形成
唐
代
“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 市”繁荣
宋 代 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精品课件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 汉代:
成都
唐代: 宋代:
全国性商业中心的形成 五都:洛阳、邯郸、宛、
五均官
精品课件
隋唐运河沿岸经济的交流
精品课件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 什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 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 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 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 婆肉饼,李四分茶。过桥即投西大街,此一店最 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 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 西,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 香药铺。
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精业品课件的楷模。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古代商业发展简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教学设计
学 生活实际结合,呈现或设置学生生活周围中看到的、遇见的情境,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生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
解
教
知识目标
以及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
古代商业发展六个方面表
通过学生的成果
现的演变过程。
学 生 进 行 小 组 讨 展示,培养学生
(2)每小组进行归纳总结, 论 ,小组代表发言。 合作探究、语言
并选派代表发表意见。
表达的能力。
(3)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点
评、补充。
活动四: 合作探究
古代商业发展 有什么特点?
通过商业发展的各方面表 现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 商业发展的特点。
理 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通过这一课题的
念 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
由于学生自身知识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商业经济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而且这个年龄段的
读 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般,这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
课堂巩固
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点拨学生思考问题的 角度
学生思考,动笔做题
巩固知识、运用 知识、加深理解。
学习反思
1、播放马云的图片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史悠久,为什么近 50 年来只有一位中国 企业家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
通过反思,让学 生切实体会到国 家的正确政策促 进商业的发展, 使得人民的生活 越来越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
3.(10辽宁)明代洪武至弘治年(1368——1505) 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下表反映了 A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经济功能增强 放松控制
打破时空限制, 出现晓市等Leabharlann 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
三、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 2、联系:与农’、手’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 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 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对内贸易、边境贸易、外贸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8、明清:商业市镇兴起; 大量农产品商品化;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商帮(地域性商人群体)兴起;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对外贸易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只开广州)
二、城市的繁荣(下表)
二、城市的繁荣
时期 主要功能
政府对商 业的控制
商业活动的时 空限制
以政治、军 周至唐 事功能为主 宋元
明清
直接管理, 严格限制 严格,访市制
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考纲: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 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 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1、原始社会晚期:原始商业产生(以物易物) 2、商朝:出现商人和货币; 3、周朝:“工商食官”政策(官府经营工商业) 4、春秋战国: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私商兴起 5、秦汉: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商业得到发展; 西汉丝绸之路,对外贸易逐渐发展。 6、隋唐:坊市制;出现柜坊、飞钱;外贸繁荣 7、宋元:打破访市制,出现夜市、晓市和草市; 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监控; 北宋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 元代纯纸币流通; 对内对外贸易发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2
第3课《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经济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尤其深刻;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3、知道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归纳法,问题探究,比较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一、互相作用;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3、引导学生学习商人身上的正面价值:吃苦耐劳,忠孝仁义,诚实守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演示四、教材分析: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本课承上启下,正是由于第一、二课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正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三大组成部分。
而我国古代商业尽管兴起、发展和繁荣,但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这正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的“重农抑商”性。
教材分三个子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变迁。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来介绍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
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这些教学资源,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作为第二学期的高一学生,历史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都有相当积累和养成,而且他们已学习了经济常识的有关内容,能够顺利进行本课的学习。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对于高中课程的新鲜感已经慢慢淡化,需要教师提供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3、4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件(共28张PPT)
C
3、秦《琅玡刻石》:“皇帝之 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 富。”与该主张相左的是:
A.宋明理学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C
D.封建君主专职
4、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 侵扰 C.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 构与外通商
三、著名商帮: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 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 “商帮 ”,其中, 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第 四 课
【测试要求3】理解“重农抑商” 【测试要求4】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 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一、“重农抑商” (一)含义
重 视 农 业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明 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 令”,……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 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引自《台湾外记》
问题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2、 明、清为什么改变我国古代长期 的对外政策而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原因: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 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 下令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原因: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 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 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 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 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 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专题一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
重点难点
1.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
2.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3.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
2)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4)商业交通发达。
5)商业都会遍布全国,影响深远。战国的许多城市已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两汉时期商业都会正式形成。唐代除长安和洛阳外,后期则有“扬一益二”的提法。宋代开封和明代的苏州商品经济都十分发达。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商业的繁荣;
1、汉代:乡村商业和商运都很活跃,已存在季节性买卖,但并不追求利润,仍强调农本。(《四月法令》、《潜夫论》)
2、唐代:商旅往来频繁。(《估客乐》)
3、宋元:长途贩运;海外贸易尤为发展迅速。
4、明代:会馆(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和商帮(晋商、徽商)。
明清时代在全国各地了出现了一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乡亲相助为宗旨,一种即亲密而又松散,且是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他们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除与整个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外,更主要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题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时间
班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尧子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以及商人活动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中国古代商业经济 (6)
宋 明清
商业都会
长安
长安、洛阳、扬 州……
千百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 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 散。
——(唐)李林甫等《唐六典》
朝 代 “市”的发展
秦 明码标价
汉 专门管理机构
南北朝 “草市”形成
“草市”成为地方商 唐 业中心,“夜市”繁
台湾首富郭台铭
晋商的习商谚语: “有儿开商店,强过做知 县。”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 西商人。” “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 亏。”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 财。” “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 商倍加难。” “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 散。” “快在柜前,忙在柜台” “人有站相,货有摆样” ……
胡适:“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 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 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 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个 小市镇了。”
越之市为虚(部分 地区“草市”亦称“虚 市”或“坊场”),多 在村场,先期招集各商 或歌舞以来之。
——南朝·宋沈怀《南越志》
朝 代 “市”的发展 秦 明码标价 汉 专门管理机构
南北朝 “草市”形成 唐 宋
明清
商业都会 长安
朝 代 “市”的发展
秦 明码标价
汉 专门管理机构
南北朝 “草市”形成 “草市”成为地方商
荣
宋
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 限制
明清
商业都会
长安
长安、洛阳、扬 州…… 汴京
朝 代 “市”的发展
秦 明码标价
汉 专门管理机构
南北朝 “草市”形成
“草市”成为地方商 唐 业中心,“夜市”繁
荣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共66张PPT.综述
想一想:与唐朝相比,北宋时期市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坊和市界 限被打破
突破了市在 时间上的限 制
北宋东京城
商业活动突破时 间和地点的限制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 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6、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 务耕耘,女勤蝉织,以为衣食之源, 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 易市,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 易之始。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请依据材料中分析古代商业兴起的基础。
(二)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 政局稳定,国家政统治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明清商业发展主要情况
城市 贸易 货币
主要情况
南北两京外,商业市镇兴起,尤以江南地 区为盛。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 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白银在流通中的广泛使用,货币经济占据 主要地位。
资本 商业资本的集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商帮--晋商、徽商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 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
苏州昆曲古戏台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朝代
■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
城市出现商业区
汉代
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新朝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五都)
唐 代 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扬一益二)
宋 代 汴京等都市的商业繁盛(相国寺庙会)
明 清 商业市镇兴起(苏州、盛泽镇等)
【变式训练】“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 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 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创 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 述的是宋代出现的
曲阜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
曲阜一中—第二学期导学案编号:2总编号:3 年级:高一编写:孔凡玲审核:历史组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生姓名:班级:预习案(梳理基础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最早提出及目的、“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含义及影响。
3、掌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概括及发展缓慢的原因。
能力目标:了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认识古代商业发展历程,感受商业发展的艰难。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府为工商提供衣食,设官统一管理。
3、唐代:水运比较发达,有所谓“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
4、宋元的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的商品运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
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5、明清时期京城、省城和大商埠了会馆,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晋商和徽商.▲二、中国古代“市"(城市)的发展三、中国古代主要的商业城市(商业都会的崛起)1、隋唐: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以外,扬州、益州(“扬一益二”之说)也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2、宋代:北宋的汴京(今开封(《清明上河图》里所描绘的地方)、临安、益州.3、元代:大都是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
4、明清:南方富庶,如苏州。
四、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5、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6、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五、“重农抑商”政策▲▲1、最早提出:商鞅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阜一中—第二学期导学案编号:2总编号:3 年级:高一编写:孔凡玲审核:历史组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生姓名:班级:预习案(梳理基础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最早提出及目的、“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含义及影响。
3、掌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概括及发展缓慢的原因。
能力目标:了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古代商业发展历程,感受商业发展的艰难。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府为工商提供衣食,设官统一管理。
3、唐代:水运比较发达,有所谓“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
4、宋元的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的商品运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
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时期京城、省城和大商埠了会馆,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晋商和徽商。
▲二、中国古代“市”(城市)的发展三、中国古代主要的商业城市(商业都会的崛起)1、隋唐: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以外,扬州、益州(“扬一益二”之说)也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2、宋代:北宋的汴京(今开封(《清明上河图》里所描绘的地方)、临安、益州。
3、元代:大都是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
4、明清:南方富庶,如苏州。
四、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5、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6、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五、“重农抑商”政策▲▲1、最早提出:商鞅变法。
2、含义:强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的发展。
3、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4、特点:①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②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③重征商税。
④禁止对外贸易。
▲5、影响:①在封建社会初期(积极作用为主):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明清时期(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六、“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实施时期:明清2、含义:①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下西洋)②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③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3、原因(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②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③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4、表现(1)明朝:明太祖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
(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闭关政策。
▲5、影响:(1)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防止东南沿海的反清活动。
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
(2)消极影响:①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七、资本主义的萌芽1、概况:(1)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时间、地区和行业:明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区、纺织业。
▲(3)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的出现)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2、缓慢发展的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根本原因)①资金:土地买卖制和高额地租吸取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另外重重关卡,征收重税。
②技术:革新慢③市场: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国内市场狭小,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无法开拓④劳动力:国家重农抑商,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无自由劳动力。
⑤国家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3、认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明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但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它的成长、发展,说明封建生产关系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关系。
【预习检测】小试身手1、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区别D、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
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政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3、北宋徐积《织女》诗说:“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
织得罗成还不著,卖钱买得素丝归”。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北宋时期农民生活贫寒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③北宋时期农民生活富裕④北宋时期小农经济发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5、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朝廷固守重农抑商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①限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②有利于保证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④7、对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②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③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其深层原因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探究案(比一比,争当优胜小组)要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讨论成果。
加油,你能行!【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相同点:根本原因:(2)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社会特征:影响:【针对训练】1、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C.为了防范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存在是深层原因2、清末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训练案(练一练,学习再上新台阶)【达标检测】1.《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4.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5.明朝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6.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但是也有新的因素出现。
有人说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的角度看,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大量使用白银D.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7.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自耕农数量减少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D土地兼并加剧8.隋唐时期商业繁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行B.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夜市C.城市中坊市界限分明D.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参考答案【预习检测】答案:1—5 AAADB 6—7 DD【探究案】答案:(1)相同点: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