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合集下载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ppt课件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ppt课件

术前曾用过β-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的CHD患 者,麻醉手术前应继续服药,最好改用短效、速 效制剂
抗高血压药物用至术晨 洋地黄类:主要用来控制心衰或快速型房颤,应
了解用药时间、剂量及治疗反应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抗凝药:CHD患者常用阿司匹林等抑制血小板凝
术中检测血气正常,血糖21.9mmol/L,血钾3.9mmol/L, 给予胰岛素8u/h泵注,0.3%KCL滴注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课件
38
病例介绍-术后处理
手术历时1小时,手术室中输液600mL,尿量 150mL,术毕带管,带所有输注药物持续输注并 监测下送入ICU,途中生命体征平稳。
患者,男,76岁,B058139,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入 院,经内科抗感染、抗心衰治疗10天肺部症状明显好转时 并发斜疝嵌顿
术前诊断
1,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 2,肺部感染;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Ⅱ型糖尿病; 5,左侧腹股沟嵌顿疝”。 拟急诊行“左侧腹股沟嵌顿疝探查修补术”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课件
37
病例介绍-麻醉处理
插管后急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期间发生2次心率突降, 经给予麻黄碱处理后好转,中心通路开放后即给予多巴胺 5ug/kg/min,硝酸甘油0.2ug/kg/min持续泵注,异氟醚 0.2-0.5%吸入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HR70-80次/分, BP150-160/80-90mmHg,SPO2100%,ETCO23235mmHg, CVP13cmH2O,
ICU继续以多巴胺、硝酸甘油维持心功能及循环 平稳并呼吸机支持治疗
术后第二天拔除气管导管,当日转回病房,恢复 良好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课件

心脏病人的麻醉

心脏病人的麻醉

• 根据不同的手术情况确保患者供氧,保证病 人穩定狀態
• 对手术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疼痛药物、调节 气管导管或加强监测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管
• 理尽可能地控制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麻醉后的恢复过程
深呼吸和咳嗽训练
术后适当的呼吸和咳嗽训练是术 后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助 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康复。
医嘱遵守
伤口消毒和观察
心脏病人的麻醉
心脏病人手术中的正确麻醉可以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 间。本文将介绍心脏病人麻醉的必要性、风险和安全性、新技术和前景。
适用于心脏病人的麻醉方式
1
全身麻醉
适用于大多数的心脏手术,让患者安心入睡并避免剧烈疼痛。
2
局部麻醉
适用于不需要全身麻醉的简单心脏手术。
3
混合麻醉
混合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的方式。拥有大部分全身麻醉的优点,避免了其缺点。
麻醉药物的选择
麻醉师会针对患者年龄、身体素质、手术类型 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剂量和联合用药, 最大程度降低麻醉风险。
团队协作
心脏手术涉及过程复杂,麻醉师需要与其他医 疗专业人员(如外科医生、护士)进行紧密配 合。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术前评估
麻醉师会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 况和麻醉风险,避免术中出现患 者无法承受的情况。
3
基于人工智能的麻醉辅助系统
让麻醉过程由人工智能软件协助,能够实时精准地预测患者的身体状况,调节麻 醉剂量和浓度等,全面提高麻醉效率和安全性。
医生提供的关于饮食、休息和用 药的医嘱是术后恢复的重要一环, 患者需严格遵守以保证术后顺利.
对手术伤口进行有效消毒和观察, 以防止发生感染并加速伤口愈合 过程。
心脏病人麻醉的新技术和前景

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心脏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程序,麻醉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麻醉师,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以下是心脏手术中麻醉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1. 细致的患者评估与手术准备在心脏手术前,麻醉师需要进行详尽的患者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现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过敏史等。

这对于确定适合的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至关重要。

同时,麻醉师还需要准备适当的设备和监测仪器,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2.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心脏手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麻醉师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包括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必要时的静脉输液和药物调整。

这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稳定,减少手术风险。

3. 心脏监测与保护心脏手术需要对心脏进行暂时性的停搏,以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其他相关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麻醉师需要密切监测心脏的功能状态。

通过心电图、心脏声音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手段,麻醉师可以了解心脏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4. 控制术中意识状态心脏手术需要深层麻醉,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师需要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特点,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给药途径,以达到术中有效的镇静和无意识状态。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给药过量,避免患者过度镇静或术中苏醒的风险。

5. 关注术后恢复与镇痛手术结束后,患者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监护。

麻醉师需要在这一阶段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此外,镇痛是心脏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以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充分的缓解。

总结:麻醉在心脏手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麻醉师需要在手术准备、血流动力学管理、心脏监测与保护、术中意识状态的控制以及术后恢复与镇痛等方面严格执行一系列的注意事项。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的成功率。

心脏手术麻醉

心脏手术麻醉

常用的心脏手术麻醉药物
心脏手术麻醉使用许多药物来实现不同的效果。例如,镇静剂用于帮助患者放松,麻醉剂用于无意识状态,肌松剂 用于松弛肌肉。
心脏手术麻醉的流程
1
麻醉诱导
通过患者注射药物来诱导麻醉状态。
2
麻醉维持
持续监控患者的生理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3
麻醉解除
在手术结束后,逐渐停止给药,使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过来。
心脏手术麻醉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手术麻醉将继续发展。目前的研究重点包括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和麻醉技术,以 及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心脏手术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
心脏手术麻醉有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术后恶心和呕吐、低血 压等。尽管如此,麻醉团队会严密监测,并采取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这些风险。
心脏手术麻醉后的恢复
心脏手术麻醉后,患者需要在恢复室接受监测和护理。逐渐恢复醒来后,他 们将被转移到普通病房,并继续接受护理,直至完全恢复。
心脏手术麻醉
心脏手术麻醉在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其类型、药物和流程,以 及风险和恢复过程,是关键。
心脏手术麻醉的重要性
心脏手术麻醉对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它确保患者在手术期 间不会感受到任何疼痛或不适,并为外科医生提供一个无干扰的工作环境。
心脏手术麻醉的类型
心脏手术麻醉有多种类型,包括全身麻醉、部分麻醉和局部麻醉。选择适当 的麻醉类型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性质。

冠心病病人麻醉处理

冠心病病人麻醉处理
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和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梗、猝死。主要发病机制是不稳定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 成。
第32页,此课件共83页哦
冠心病的临床常规治疗
• 阿司匹林 • b-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康可等
• 硝酸盐制剂:硝酸甘油、异舒吉等 • 钙通道阻滞剂:硫氮唑酮等
• ACEI或ARB:开搏通、科索亚等
超声心动图
• 了解室壁运动情况、心肌收缩和室壁厚度、
有无室壁瘤和收缩时不协调、瓣膜功能、 跨瓣压差程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等。
第27页,此课件共83页哦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是心肌缺血最早、最敏感的体征。
• 冠 脉 血 流 下 降 25% 就 可 引 起 区 域 性 室 壁 运 动 异 常 (RWMA),而无ECG变化。
术前评估——病人因素
• 危险因素:
– 缺血性心脏病史(不稳定型心绞痛)
– 充血性心脏病史 – 脑血管病史
糖尿病史 – 慢性肾功障碍 – 未控制的高血压 – 左室肥厚
– 高龄

第37页,此课件共83页哦
术前评估——病人因素
• 有心梗史者手术后易再发心梗。原则上择期手
术应延至心梗后6个月实施。
• 心梗病人具有下列危险因素中三个或三个以
第19页,此课件共83页哦
透壁性心肌梗死——ECG
• 急性期:ST段抬高。为上斜型、水
平型或弓背形。
• 超急性期:高大正向T波可能在ST段
抬高前出现(图A),或者与ST段抬 高同时出现(图B)。
• 进展期:约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出
现病理性Q波,抬高的ST段逐渐降 至基线,T波变为倒置。
第20页,此课件共83页哦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100mg/d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四)麻醉处理
l 原则:改善心肌氧供与氧耗之间的平衡
– 氧供:冠脉血流、动脉血中的氧含量
– 氧耗:心室壁张力,心率、心肌收缩力
l 监测:EKG、MAP、CVP、CO、RPP
l 注意的问题:
– 药物选择,不抑制心肌或轻微
– 监测诱导期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 防止PaCO2过低,造成冠脉痉挛,要有PETCO2监测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l 危险因素
– 年龄大于75岁 – 女性病人 – 肥胖病人 – 术前有不稳定型心绞痛 – 术前有充血性心衰 – EF<0.4 – 有室壁瘤 – 左冠主干狭窄>90% – 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后急诊手术 – 再次搭桥术 – 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肺、瓣膜疾患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 避免疼痛对循环的影响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第四节 直视心内手术的麻醉
一、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1.充血性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l 左、右心腔间有缺损或主、肺动脉间有通道的 – ASD、VSD、PDA
l 肺静脉充血或体循环血流受阻 – 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 – 主动脉缩窄 – 主动脉狭窄 – 二尖瓣狭窄 – 三房心 – 阻塞性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 冠状动脉瘘 麻醉应根据左向右分流量的大小,患儿发育状况、肺动脉 高压、有无右心衰决定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l 避免心律失常 l 个别手术由于不同的病理生理特点,麻醉时在
血流动力学方面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例如对二 尖瓣狭窄病人应-----l 加强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第三节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l 临床上高血压见于两类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essentialhypertension) 又 称 高 血 压 病 (hypertensive disease) 另一类为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又称 症状性高血压(symptomatic hypertension) 后者病因明确,可由肾、内分泌、血管、颅脑等 方面的病变引起,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但也需适当 采用对症治疗。麻醉前应明确病人属于哪种类型

心脏手术的麻醉流程

心脏手术的麻醉流程

心脏手术的麻醉流程
心脏手术的麻醉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麻醉评估:麻醉师会与患者进行详细的麻醉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类型等信息。

2. 预麻醉:在手术前,麻醉师会对患者进行预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这可能包括给予镇静药物。

3. 静脉输液:在手术前,麻醉师会在患者的静脉通路中插入导管,并通过导管给予输液,以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

4. 麻醉诱导:手术开始前,麻醉师会给予患者一些药物,以诱导麻醉。

这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药物可以包括镇静剂和诱导剂。

5. 管理气道:在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麻醉师会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这可能包括插入气管导管或面罩,以确保患者可以正常呼吸。

6. 维持麻醉: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会根据手术的需要调整麻醉水平。

这可能包括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

7. 监测:麻醉师会使用各种监测设备来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

这可以帮助麻醉师及时调整麻醉水平,避免潜在的并发症。

8. 麻醉解除:手术结束后,麻醉师会逐渐停用麻醉药物,让患者从麻醉状态中恢复。

这可能包括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从而使患者逐渐清醒。

9. 恢复室监护: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室,接受进一步的监护和护理,直到麻醉完全解除并患者清醒。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手术的麻醉流程可能因手术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医院内部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的手术前,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心脏病麻醉

心脏病麻醉
宜<12000
麻醉注意事项
麻醉药的选择 1966年吗啡用于心血管麻醉→1978年大剂 量芬太尼心血管麻醉方法诞生→90年代以 后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 90年代后期Mora 所有麻醉药均能安全用于心血管麻醉
− 监测 − 麻醉医师的素质 − 医疗条件
麻醉方法:全身麻醉
复合硬膜外的利弊 利:改善冠脉血流、减慢心率、术后镇痛 弊:术中血压波动、硬膜外血肿
心电图:心率、心律、ST-T(缺 血、电解质)
胸片:肺(充血、缺血)心影 (心胸比)
心功能检查:超声、核素、造影
心脏病病情特征
先心 --- 有无紫绀 瓣膜 --- 狭窄、关闭不全 冠心病 --- 病变范围、部位、有无心 肌梗死及至手术的时间、心功能状况、 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
二、麻醉前准备
病理生理
分流性病变 左→右分流:ASD、VSD、PDA 右→左分流:TOF、肺动脉闭锁(紫绀)
混合性病变 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右室双出口、大动脉 转位、三尖瓣闭锁、单心室、单心房、永存 动脉干等
阻塞性病变
肺动脉瓣或肺动脉狭窄、主 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中断等
反流性病变 Ebstein畸形(三尖瓣下移) 其他原因所致瓣膜关闭不全
适用范围
冠心病手术(心功能良好、单支病 变、非主干病变)
简单先心病手术 单个瓣膜置换或成形(心功能良好)
避免使用的危险因素
再次心脏手术 术前IABP 肝肾功能不全 严重肺部疾患 严重肺动脉高压 体外循环时间超过2.5h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估计术后有并发症或FTCA可能导致并发症
麻醉处理特点
手术操作严重干扰血流动力学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冠脉血流量 密切监测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死 适当控制心率,便于手术操作 全面重症监测,积极处理各类循环异常

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麻醉的药物选择和剂量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是麻醉管理的关键。掌握不同药物的特点和剂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无痛。
麻醉监测和调节
通过全面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及时调节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保持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是心脏手术患者麻醉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维持体温、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合理的镇痛控制 等。
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在心脏手术中,麻醉管理起着关键作用。这个演讲将带您深入了解心脏手术 患者麻醉的评估、药物选择和监测等关键方面。
患者评估和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血管状况、麻醉史和手术风险等。同时,进行术前准备,确保 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方法选择和个性化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管理。考虑手术类型、患者病情和手术风险,确定最佳的麻 醉方案。
麻醉后的恢复和监护
手术后,患者需要恢复和监护,包括镇痛管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心血管监 测等。
并发症和风险评估
了解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确保患者的安

心脏手术麻醉

心脏手术麻醉
目录
01. 心脏手术麻醉的重要性 02. 心脏手术麻醉的方法 03. 心脏手术麻醉的风险与应对 04. 心脏手术麻醉的发展趋势
保障手术安全
麻醉师在术中全程监 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麻醉师在术中及时处 理各种突发情况,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师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调整麻醉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麻醉师在术后对患者 进行镇痛管理,减轻 患者的痛苦。
减轻患者痛苦
麻醉可以减轻患者在手术过 程中的疼痛和焦虑
麻醉可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 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麻醉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速度
提高手术成功率
麻醉可以减轻患者的 疼痛和紧张情绪,提 高手术的舒适度。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麻醉药物或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
更好的麻醉效果。
复合麻醉的优点:可以降低单一麻 醉药物的副作用,提高麻醉效果, 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麻醉
风险。
复合麻醉的方法:常用的复合麻醉 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的联 合使用,如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的联合使用。
复合麻醉的注意事项:复合麻醉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 进行选择,需要麻醉医生根据患者
加强术后护理, 4
确保患者术后恢 复顺利
完善手术方案, 确保手术过程安
2 全可靠
3 加强麻醉医生与
外科医生的沟通, 确保麻醉方案与 手术方案相匹配
紧急处理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手术 迅速评估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通知医生,寻求专业指导 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防止缺氧 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做好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关键问题解析

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关键问题解析

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关键问题解析在心脏手术中,麻醉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不仅需要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无痛感,还必须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因此,麻醉医生需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并做出准确的决策。

本文将对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术前评估与讨论1.1、患者特殊情况的评估在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中,经常伴随着心脏病和其他相关疾病。

因此,在麻醉前,麻醉医生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脏功能、肺功能、肾功能等方面。

通过评估,麻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2、麻醉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麻醉医生需要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这包括选取合适的麻醉药物、确定麻醉的深度和方式等。

在制定麻醉方案时,麻醉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类型等多个因素,并与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内科医生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沟通,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麻醉监测与控制2.1、麻醉深度的监测在心脏手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至关重要。

麻醉医生需要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来判断麻醉的深度是否适当,并随时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

同时,麻醉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镇痛的控制在心脏手术中,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十分常见,因此,有效的镇痛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取合适的镇痛方法和药物,并在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镇痛效果。

此外,麻醉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镇痛计划,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促进其早日康复。

三、围手术期的风险与并发症预防3.1、心脏功能的保护在心脏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通过合理的麻醉管理,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

例如,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整麻醉深度,以减轻对心脏的负荷。

同时,麻醉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心脏问题。

室间隔缺损术后麻醉管理

室间隔缺损术后麻醉管理

室间隔缺损术后麻醉管理1.引言1.1 概述室间隔缺损(VSD)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修补心室间隔上的缺损。

这种手术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舒适。

麻醉管理在室间隔缺损术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术前准备、麻醉诱导和维持等各个方面。

麻醉医师需要充分了解VSD手术的特点和病人的情况,以制定最合适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重点探讨室间隔缺损术后麻醉管理的关键问题,以及麻醉管理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并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室间隔缺损术后麻醉管理的相关内容:1. 引言部分:在这一部分,将概述室间隔缺损术后麻醉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展示室间隔缺损手术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麻醉管理的必要性。

2. 正文部分: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室间隔缺损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病史采集和评估,以及手术室的准备和设备检查。

此外,还会详细讨论术中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涉及麻醉药物的选择、使用和监测,以及对患者生理参数的维持和监控等内容。

3. 结论部分:在这一部分,将强调麻醉管理在室间隔缺损术后的重要性,并总结相关的重要发现和经验。

同时,也将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探讨可能的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以上清晰的结构,本文将会对室间隔缺损术后麻醉管理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为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室间隔缺损术后麻醉管理的相关问题。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手术后的麻醉管理对手术结果和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室间隔缺损术后麻醉管理的研究和总结,探讨麻醉在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改进方向。

首先,我们将介绍室间隔缺损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评估、术前麻醉咨询和检查。

2024年麻醉科各级人员职责

2024年麻醉科各级人员职责

2024年麻醉科各级人员职责麻醉科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科室,负责为患者进行麻醉并监测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和操作麻醉设备。

麻醉科的各级人员分工明确,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以下是2024年麻醉科各级人员的职责内容及举例。

一、主任麻醉师(Chief Anesthesiologist)主任麻醉师是麻醉科的负责人,承担着麻醉科的整体管理和领导工作,并担任重大手术中的主要麻醉师。

以下是其职责内容及举例:1. 组织管理:负责麻醉科的人员编制、工作安排和培训计划,并监督科室内工作的执行情况,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和效果。

例子:制定麻醉科的巡视巡查制度,并对科室工作进行及时监督和评估。

2. 团队建设:负责招聘、培训和评估麻醉科的医护人员,建立高效团队,并解决团队内部的医患纠纷。

例子:组织定期的学术交流会,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高风险手术安排:根据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安排合适的麻醉师参与手术,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例子:安排麻醉师参与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高风险手术,提供专业的麻醉支持。

4. 临床指导:为其他麻醉师提供临床指导和帮助,解决手术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

例子:在紧急情况下,为其他麻醉师提供指导和决策建议,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5. 科研与教育:参与麻醉科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教育培训活动,提升整个科室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例子:参与编写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级麻醉学术研讨会,培养下一代的麻醉科医生。

二、副主任麻醉师(Deputy Chief Anesthesiologist)副主任麻醉师在主任麻醉师的指导下,负责协助管理麻醉科中的日常工作。

以下是其职责内容及举例:1. 协助管理:协助主任麻醉师进行麻醉科的管理工作,包括人员安排、工作计划等,确保科室的正常运转。

例子:协助制定麻醉科的预算,参与重大设备的选购和维护。

2. 手术麻醉:担任重大手术的主要麻醉师,负责手术前的麻醉评估和麻醉方案的制定,以及手术中的监测和调整。

心脏封堵手术快通道麻醉管理

心脏封堵手术快通道麻醉管理
缺损约7mm;三尖瓣微量反流 ▪ 入院拟行: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病例资料
▪ 问题一:该患儿是否负荷心脏封堵手术适应症? ▪ 心脏封堵手术既往主要由心血管内科医生进行,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都是心脏 封堵手术的适应证。 ▪ 后续随着操作技术发展,心脏封堵手术适应证有所拓宽,可用于 治疗心梗后VSD和瓣周漏封堵;
病例资料
▪ 既往史:无特殊 ▪ 查体:体重15kg;身高105cm;体温36.5℃;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99/65mmHg ▪ 听诊:心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胸前区传
导,无震颤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膜周型),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 AVB是心脏封堵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AVB的原因在于膜周 部传导束靠近三尖瓣环,术者穿刺引导过程中很容易触碰到传导 束,或术者在释放封堵器后意外夹到传导束,导致水肿和损伤均 可造成短暂性或永久性的AVB。
▪ 该患儿正是在心脏封堵手术过程中发生了AVB,麻醉科医生立即 通知术者,术重新调整封堵置入通道和位置后得以改善。部分患 者术后使用激素治疗48~72小时后可缓解。
病例资料
▪ 或治疗其他类型缺损,如同各类型不同部位缺损的双封堵技术、 多封堵技术;
▪ 也可在多个缺损部位开展联合封堵技术,如PDA联合ASD、VSD 封堵;
▪ 封堵入径也在不断革新,从最早的经股静脉入径,到如今经胸、 经皮,甚至经腋下和剑突下放置封堵伞。
病例资料
▪ 当然,VSD封堵术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其禁忌证包括:VSD> 10mm,边缘对位不良;合并中度以上的主动脉瓣脱垂、反流; 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凝 血功能障碍;胸部畸形以及穿刺位置感染等。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龚婵娟;陈宇;陈晓东【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24【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微创心脏手术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于本院完成的208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手术类型包括房缺(94例),二尖瓣置换(72例),左房粘液瘤(28例),三尖瓣成形(11例)和室缺(3例).手术方式包括机器人辅助(21例),全胸腔镜辅助(153例)及小切口直视(34例).气管插管成功后,使用支气管封堵器封堵右侧支气管实现单肺通气.术中持续监测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IBP)、中心静脉压(CVP),常规放置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探头及颈内静脉引流管,贴体表除颤电极.围术期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等维持循环稳定.结果2例腔镜二尖瓣置换患者复跳后反复室颤,在TEE指导下分别予以冠状动脉搭桥、解除冠状动脉梗阻后好转;17例患者(9例腔镜二尖瓣置换、8例房缺)停机后发生了低氧血症,但在处理后得到改善,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3.1±5.3)h,ICU停留时间(1.8±0.7)d,术后住院(7.9±1.7)d.结论微创心脏手术围术期应注意改善单肺通气过程中、停止体外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的氧合.此外,TEE可引导外科医生股静脉插管的定位,并显示心脏活动、术后心脏排气情况、评估手术效果、指导麻醉治疗,建议常规使用.【总页数】3页(P2898-2900)【作者】龚婵娟;陈宇;陈晓东【作者单位】210029 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210029 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210029 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 [J], 杨璟;何美龄;柳薇;尤斌;王成彬;侯晓彤2.全胸腔镜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 [J], 吴志红;刘炜3.116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J], 张韫佼;梅举;朱家全;苏枫;许喜乐;黄雅筠;刘浩4.小切口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J], 田艳磊;许艳荣5.泌尿外科微创腔镜手术灌洗液的吸收对患者血液生物化学的影响与麻醉管理 [J], 刘玉杰;胡建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管理要点
➢ 避免HR↑,适当控 制液体,防止左房压 进一步升高形成肺水 肿
➢ 注意防止左房血栓脱 落
➢ 注意保护心功能,防 治心律失常
二尖瓣关闭不全 (MR) 的病理生理及麻醉管理要点

病理生理特点:
①HR↓→返流量↑
②返流量↑→CO↓
③末梢血管阻力增加 可使CO进一步减 少
麻醉管理上的要点: ①避免心动过缓 ②降低末梢血管阻力 ③适当补充血容量 ④重症患者积极IABP
发绀型先心病患者的特殊点
矫治前尽可能减少右向左分流,矫治后尽 可能扩张肺血管,适当增加通气量,以使 矫治前肺血较少的肺能够容纳肺血而不发 生过度肺充血甚至肺水肿 矫治后肺血增多使得左心回心血量增多, 应适当增加左心室功能,尤其是对左心室 发育不良者
风湿性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管理
根据各瓣膜病变所致的不同的血流动力学 改变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作相应 处理,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保护脏 器功能
病理生理特点:
①主动脉关闭不全→ 舒张压↓ →冠状动 脉供血不全
②HR↓→返流↑
③末梢血管阻力增大 →返流↑
麻醉管理上的要点:
①避免舒张压过低维持 冠状动脉供血
②维持稍稍增快的HR, 减少返流
③末梢血管阻力既要防 止阻力增大,又要防 止过低使DBP下降
④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联合瓣膜病变
临床病例常常既有瓣膜狭窄又有关闭不全, 这时应以哪种病变为主来决定处理原则, 尤其是肌松药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应根 据患者对药物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来随时调 节用药的种类及剂量 寻找出心率与血压、血管阻力之间的最佳 匹配,以维持最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根据我们已掌握及不断更新的药理学基础知识, 选择适宜于不同心脏疾病患者的麻醉方法与其 它治疗药物(需要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的结合)
在适宜的仪器监测下,通过麻醉医师综合判断 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予以调整,保障机体接 近于生理状态
心脏手术麻醉中经常面临的问题
心功能储备能力下降(尤其是病程晚期就 诊和手术的患者) 各种心脏疾患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 危险各不相同 手术切口、心脏表面及附近操作对血流动 力学的干扰大 因手术操作所致的出血量大 术前治疗药物与麻醉药药物之间存在协同 等复杂关系
心电监测 血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CVP)必要时肺动脉嵌压 (PAWP)监测 心排血量(CO) 尿量 体温 (中心温、外周温及温差) 血气分析
常见心脏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麻醉管理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麻醉管理
分类:根据先天性心脏病肺血多寡分为 ➢ 充血性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 发绀型先天性血管畸形
充血性先天性 心血管畸形
主动脉瓣狭窄 (AS) 的病理生理及麻醉管理要点
病理生理特点:
①HR↑→心脏负荷 ↑→SV↓
②伴左室肥大时,容 易有心内膜下心肌供 血不全,心肌收缩力 下降
麻醉管理上的要点:
①避免心动过速,维持 正常心率
②避免末梢血管扩张, 低血压时可用单纯α受体兴奋药维持血压, 以保证心肌供血,防 止心肌缺血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R) 的病理生理及麻醉管理要点
麻醉处理原则
先天性疾病多为小儿患者,应遵循小儿麻醉的特 点,尤其是维持适宜的心率,避免心动过缓 (CO=SV×HR) 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者防止漏斗部痉挛 加重缺氧 循环方面:合理应用麻醉药物与心血管活性药物, 避免体循环压力下降、肺循环压力增高 呼吸方面:根据疾病类型及个体调整通气参数, 维持血气正常,避免气道压力过高对体、肺循环 的不利
左→右分流:如 ASD、VSD、PDA 肺静脉充血或体循 环血流受阻:二尖 瓣狭窄、主动脉缩 窄和主动脉瓣狭窄
发绀型先天性 心血管畸形
肺血流量不足:病变阻碍 体静脉血流向肺血管床致 血流不足,如法乐氏四联 症、肺动脉瓣狭窄 体静脉血和肺静脉在心腔 内掺杂后进入主动脉,如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 大动脉共干等 体静脉血不经肺循环直接 入主动脉如大动脉转位
呼吸系统-----实现呼吸系统主要功能的解剖基础
气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
肺泡:是气体与血液交换的主要场所 胸廓:节律性呼吸运动是肺的通气动力
呼吸功能障碍应从此三方面寻找原因
梗阻 气

通气过程
与循环功能密切相关
动 力
CO2 ?
O2
or
胸壁的完整性 弹性、肌力
换气过程 (营养等)
呼吸系统的非呼吸功能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措施的注意事项
Trendeleburg体位(注意对脑循环的不利)
补充血容量(注意后期超负荷,必要时后期取头 高位及小剂量利尿)
重新暴露(使心脏逐渐适应)
减轻麻醉(慎重!可用对心脏抑制较轻的药物维 持麻醉,而减少对血压的影响)
应用升压药(防止冠状动脉痉挛及肺血管阻力增 加的不利)
右胸膜打开(避免心脏受压和大静脉右室扭曲)
如果正性肌力药物使用超过最小剂量5-10min后, 应当强调建议转入CPB下手术
必要时可插入IABP支持循环
OPCAB术中防止心肌缺血的措施
吻合中可用“分流”技术,允许少量血流维持冠 状动脉的灌注,可预防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使ST段正常化 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麻醉(>30min)有心肌缺血 预处理作用,可增强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
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目前临床上主要心脏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简单、复杂并 存,手术为主,介入治疗增加) 瓣膜置换术(仍为目前主要的成人心 脏手术,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数在增长, CPB下或OPCAB搭桥术已逐年成熟)
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麻醉医师应了解其心脏基础疾病所致的血流动 力学改变的特点及心脏疾病所致其它脏器的功 能改变
某些参考数据
术中以保证冠状动脉足够的高灌注压 (MAP≥70mmHg)为宜,以策安全。当 SvO2>60%、无代谢性酸中毒时,CO的下降是可以 接受的 当ST段明显上抬或下移应引起高度警惕,增加心肌 氧供 “Buffing”比例(MAP/HR<1)有参考价值,当 MAP/HR<1 提示心肌处于容易发生心肌缺血的高危 之中 如呈中度心动过缓的趋势(HR<50bpm),在右冠 吻合时应用心室起搏以防治房室阻滞
肝素1-1.5 mg/Kg(标准体外循环的 1/3 )使ACT > 300 s,术中每30min复查必要时追加肝素
用swan ganz行持续心排血量和SvO2监测有益于对 术中情况的判断
维持收缩压对增加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是有益的
有时需要α受体兴奋药和正性肌力药物维持心排 血量,如去氧肾上腺素,有时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是必需的
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管理的目标 要求全身麻醉后达到一种理想的麻醉状态
意识消失:确保术中无知晓、术后无回忆 无痛 抑制不良反射:使交感神经抑制适度 肌肉松弛: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术野条件 调控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程度,维持机体 内环境于接近于生理状态即所谓的生理调控
围术期要抓住的主要问题
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才能保障脏器的 氧气与营养成分的供给,及排出CO2和 代谢产物,才能维持生命(维持自身 心脏、脑血供与代谢) 才能保护其它脏器功能(肾脏、肝脏、 胃肠、血液等等),可以有时间去处 理 既要发挥作用,又要保护其功能
二尖瓣狭窄(MS) 的病理生理及麻醉管理要点
病理生理特点:
➢ MS→左室充盈受限→SV↓ (CO=SV×HR)→HR↑→ 心室充盈↓→左室萎缩→左 室功能↓→左心衰
➢ MS→左房压↑(容易形成血 栓)→肺淤血→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 风湿性心脏病为全心炎,常 合并一定程度的心肌损害, 容易发生心衰、心律失常
OPCAB术中防止心肌缺血的措施
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断药已显示其为最有效的预 防措施。α2-受体兴奋药如可乐定可能有益。术中 应用短效β1-受体阻断药,如艾司洛尔,单次用药 后持续给药对控制心率是非常有效的,但可能降 低心功能,增加肺动脉压力 钙通道拮抗药对缺血后损害有保护作用,因此有 些中心从切皮至关胸持续输注地尔硫卓 0.1mg/kg/h
实施思路
理解循环系统的构成及生理目标 理解呼吸系统的构成及生理目标
循环系统
组成:心脏、血管系统及血容量构成的一 密闭的管道系统。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应从 心脏、血管、血容量三方面寻找原因 循环的最终目标:组织灌注 功能:完成体内(组织细胞水平)的物质 运输,运输代谢原料(O2及营养物质)和 代谢产物(如CO2) 循环功能的实现与呼吸功能密切相关
心尖处于最高为
静脉回流障碍
BP↓
心脏的移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瓣膜位置改变 MR/TR
BP↓
心尖位置最高(向上射血需要更多容量)
心肌缺血加重
对应措施
为了显露心脏血管,外科医师使心脏移位、 心室受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轻柔的外科操 作对稳定血流动力学非常重要
适度的Trendeleburg体位、补液增加
OPCAB术中体位变化
瑞士国家成人心脏病中心的资料 (2004年)
死亡率 并发症
OPCAB 2.3% 8%
传统CPB下CABG 2.9% 12%
在跳动的心脏上操作 外科医师面临两个问题
如何限制心脏活动以获得满意的吻合部位 的暴露? 如何在冠状动脉血流阻断期间预防心肌缺 血?
暴露心脏血管的方法
用稳定撑开器固定心室壁
心脏被移位 心室壁受压
右肺单肺通气以避免左肺膨胀所致的心脏运动而 改善手术径路
从所谓“安全”、“保险”的角度,常 规或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对病人不 利
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指证
➢ PAWP>16mmHg
➢ MAP<70mmHg
➢ CI<2.2L/min/m2
➢ SvO2<65% 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 对伴有肺动脉压增高、外周阻力增大的心 功能不全病人选用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氨 力农或米力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