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与委婉语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理据_谌莉文
语用知识隐喻和委婉表达
语用知识隐喻和委婉表达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语言的运用丰富多彩且充满玄机。
其中,隐喻和委婉表达是两种常见且富有魅力的语用手段,它们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反映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复杂性。
隐喻,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
但它绝非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比如,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并非在说时间能直接变成金钱,而是通过将时间和金钱这两个看似不同的概念进行类比,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宝贵和不可浪费。
再比如“人生是一场旅行”,把抽象的人生比喻成具体的旅行,使我们能更好地去感受人生中的各种经历和变化。
隐喻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和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表达的抽象概念。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情感、深奥的思想或者未知的领域时,隐喻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让我们能够在熟悉的基础上探索陌生。
同时,隐喻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巧妙的隐喻,我们可以让别人更容易接受和认同我们的观点。
例如,一位政治家在演讲中说“国家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巨轮”,以此来强调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各种风浪,这样的比喻往往能激发听众的共鸣和责任感。
然而,隐喻的理解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由于文化、个人经历和背景的差异,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个隐喻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龙”是吉祥、权威的象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龙”可能被视为邪恶的代表。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隐喻时,要充分考虑到交流对象的背景和可能的理解偏差。
与隐喻不同,委婉表达则更多地是出于礼貌、避免冲突或者保护隐私等目的。
它是一种迂回、含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能够在不直接、不冒犯的情况下传达信息。
比如,当我们想拒绝别人的邀请时,可能会说“我那天可能已经有别的安排了”,而不是直接说“我不想去”。
这样的委婉表达既给对方留了面子,也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不愉快。
再比如,当我们谈论一些敏感话题,如死亡、疾病时,也常常会使用委婉的词汇,比如“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来代替“他去世了”,用“身体有点不适”来代替“生病了”。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
概念隐喻理论文献综述概念隐喻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治·莱科夫提出的,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是一种文化的现象。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概念隐喻理论逐渐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热点,也在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一、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概念隐喻理论是源于西方哲学传统和语言哲学的研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语言的隐喻表达来揭示人类的认知结构,它认为人类在认知活动中借助于概念隐喻来完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乔治·莱科夫认为,人们通过对概念的隐喻化来理解并解释语言。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描述对象属性和关系的工具,更多的是通过隐喻来揭示人类的认知结构,并对认知结构进行整合和重组。
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概念是认知结构的核心,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和抽象,是我们对世界进行认知、理解和描述的基本单位。
概念隐喻就是通过将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做类比来实现对概念的抽象与理解。
人们通常用“时间是金钱”这样的隐喻来理解时间的价值,用“爱情是战争”来描述夫妻关系的复杂。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和隐喻,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贯穿于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之中,对人们的认知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概念的隐喻化,可以实现对复杂事物的简化和概括,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件。
概念隐喻也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进行认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概念隐喻,可以实现对复杂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认知和解释。
二、概念隐喻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概念隐喻在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中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隐喻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方面。
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文本中的隐喻进行分析,揭示了隐喻在语言中的丰富表达方式和认知作用,从而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英语委婉语的概念隐喻理据研究
1 0 0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来自于两个事物位置上的相似性 。 还有一些委婉语隐喻的形成源自于事物在颜色 英语中可以用“ 月 季、 上的相似 特 征 。 例 如 , r o s e s( 玫瑰 ) ” 、 “ ( 红 发 客 人) ” 来 v i s i t o r sw i t ht h er e dh a i r 女性的生理期 ” 。 指代 “ 由声音上的相似性而形成的隐喻映射数量不 “ 发 出 噪 音) ” 、 “ 多。如, t om a k ean o i s e( t os n e e z e ( 打喷嚏 ) ” 用来指 “ ( 放 屁) ” , 用来描述“ t of a r t v o m i t ( 呕吐 ) ” 的声音有 “ ( 哇哇声 ) ” 、 “ ( 呵 r a l hu w h o o s p p p ” 、 “ ( 呼哧声 ) ” 。 呼声 ) w o o f ( ) 心理上的相似性 2 因为这是肉 心理 或 意 象 相 似 性 比 较 难 以 理 解 , 眼看不到 、 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 如 “ m o u n t o nah i h g ( 本义 : 骑着高头大马 ) ” 、 “ h o r s e h a v eh i sn o s e i nt h e ( 本义 : 鼻子翘到天上 ) ” 、 “ ’ ( 本 a i r t u r nu n e sn o s e po 义: 鼻子朝天 , 翘起鼻子 ) ” 等表达用来指一个人非常 傲慢 、 趾高气昂 。 其中 “ ” 这个 词不是指 物 自负 、 h i h g 理上的高度 , 而 是 抽 象 到 心 理 和 精 神 领 域。 意 义 类 、 “ , 字面含 似的表达 还 有 “ e a c o c k e r e a c o c k i s h” p y” p 义是 “ 孔雀般的 ” 。 孔 雀 走 路 时 昂 首 阔 步, 冠子频频 摆动 , 为了展示其美还时不时的开屏 , 给人以 “ 骄傲 ” 或“ 虚荣 ” 的 印 象。 孔 雀 的 这 个 形 象 映 射 到 人 类 范 畴, 用来指代那些趾高气昂 、 喜欢炫耀的人 。 焦点的转移是英语委婉语隐喻映射的重要途 径。在 句 子 “ T h e r ea r eal o to fb l o s s o mo nh e r ” 中, 源域是“ 花 朵) ” 这个比较具体的 f a c e b l o s s o m( 对应的抽象目标域为 “ ( 疙瘩 , 青春 概念范畴 , i m l e p p 痘) ” 。“ 突出了树上点缀的一簇簇的花朵 , b l o s s o m” 是一道美丽的 景 色 ; 而“ ” 指的是人皮肤上的 i m l e p p 斑点 , 是影响美 观 的 。 在 使 用 和 理 解 这 一 概 念 的 过 程中 , 人们的注意力从 “ ” 转移到 “ 这 i m l e b l o s s o m” p p 个认知模型中 , 通过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 , 消极 委婉含义凸显 。 的联想含义被减弱 ,
概念隐喻与隐喻语篇的主题分析
概念隐喻与隐喻语篇的主题分析李兵【摘要】在篇章语言学的信息分析中,主题分析具有与主位分析不同的意义。
并且,主题分析对于隐喻语篇存在特殊意义,因为主题和概念隐喻是隐喻语篇建构和识解的重要手段。
主题分析帮助人们认知隐喻语篇:从创作角度,概念隐喻建构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从识解角度,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的关系是隐喻。
%In the analysisof information of text linguistics,it is significant to distinguish the concept "topic" and "theme".and the topic analysis exerts a special influence on metaphor texts in that topics are important methods with which metaphor texts are constructed and construed.Also,topic analyses can assist peoplein understanding metaphor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reation,metaphor selects primary topics in the literary tex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topics is metaphor.【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隐喻语篇;基本主题;分析;建构;识解【作者】李兵【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隐喻与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密切关系引起了修辞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注意。
委婉语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机制的认知分析——以经济报道中的委
第 3期
江 苏 开 放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s u Op e n Un i v e r s i t y
V0 】 . 2 6 No . 3
2 0 1 5年 6月
J u n .2 01 5
委婉语 中概念 隐喻和概念转喻机制 的认知分析
一
生 活 的各 个 方 面 , 是 一种 普遍 而 复杂 的语 言现 象 。 国 内外很 多研究 者 曾从 文体 修辞 、 心 理 直觉 、 社会
文化 、 语用功能和交际价值等方面对其展开研究 , 并对 其 构成 方式 、 使 用功 效 和应 用领域 等 , 进行 了
比较 系 统 的归 纳 和 整 理 。近年 来 , 不少 学 者 将 认
作者简介 : 孙雪羽 , 江苏开放 大学国际教 育学院教 师 , 文 学硕 士 , 主要从 事认 知语 言学和 英语教 学研 究; 汪少华 , 南 京师范大 学外 国语 学院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文学博 士 , 主要从事认知语 言 学与语 言教 学研 究。 ( s u n x u e y u s
的、 理想 化 的理 解 。I C M 按 其 构 成 主要 包 括 四
种认知模式 : 命题模式、 意象图式模型、 隐喻模式
和转 喻模式 。 其 中隐 喻模 式 和 转 喻模 式 与 委婉
喻类别 ; 剖析 有关经济危机 的两个例 句 中事物之 间的替 代关 系论证概 念转喻 也是 构成委 婉语认 知机 制的 基础 ; 探讨 经济危机与 空间概 念“ 向 下” 之 间的关联 说 明 了委 婉语 的认知机 制还 可以通过 概念 隐喻 与概念 转喻的 交织得 以实现 。 关键词 : 委婉语 ; 认 知机制 ; 概 念隐喻 ; 概念 转喻 中图分类 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6 5 7 6 ( 2 0 1 5 ) 0 3— 0 0 5 9— 0 6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4— 2 6
意义阐释与口译思维运作的主体间性_语言游戏视角_谌莉文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J A74002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谌莉文,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口译理论;梅德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形式语言学,语言哲学,口译理论意义阐释与口译思维运作的主体间性:语言游戏视角*谌莉文1梅德明2(1.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宁波 315212;1,2.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 200083)摘 要:口译中的理解体现了译员与众不同的思维运作,然而口译思维理解的意义本质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本文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观照下,聚焦自然语言意义阐释的本质讨论,考察口译思维过程的意义运作内在规律。
本文认为,口译思维理解过程可视作围绕意义阐释的语言游戏,其意义运作遵循口译思维语言游戏参与原则,即游戏参与者互为主体,共处于 我-你 一体范畴框架。
口译思维参与者意义运作表现为彼此依存的主体间性,在口译思维理解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通过情感协商、话语互动与意图连通等方式发生碰撞,高效完成话语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意义阐释;口译思维;语言游戏;主体间性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10)06-0071-041.引言交际话语探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话者如何借助话语产出意义,另一方面是受话者如何根据话语理解其意义(M arti n ich ,2001:459)。
本文所谓意义阐释与后者有关,指对交际话语所蕴含的情感、知识、意图等概念结构进行感知与获悉。
口译是特殊的翻译交际行为,其核心在于话语意义的理解与分析(Po chhacke r ,2004:56),体现出以目标为导向的现场性、瞬时性、时空性和整体加工性翻译思维特征,因此,口译也可看作围绕意义阐释的思维理解活动。
研究表明,口译中的理解体现出译员与众不同的思维运作(鲍刚,2005:144)。
然而,目前的口译研究重点仍集中于对口译客体的分析,无论对于口译主体还是客体的研究都处于比较表层的阶段(刘绍龙,2008),口译思维理解过程的意义运作规律及其哲学理据更是鲜为触及的话题。
_老人与海_中的_硬汉_精神
2007年第36期考试周刊摘要:古巴老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人物,他是作者在3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塑造的“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是“硬汉”精神的化身。
作者通过他的行动向人们昭示了一种“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生存法则和对人类命运的基本态度。
关键词:桑提亚哥“硬汉”精神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影响,海明威早期的作品充满了悲愤、迷惘和幻灭的情绪,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此后,海明威作了一次文学的和精神的朝圣,虽然在他对战争的生动描述和对剧烈运动的推崇中,死亡的阴影依旧无处不在,但他更为称赞那种迎接死亡的高贵品质:“硬汉”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
1950年出版长篇小说《过河入林》。
读者和批评界对此评价不高,认为海明威已经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了。
而1952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问世,他由此获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中最打动读者的地方就在于古巴老人桑提亚哥身上的“硬汉”精神。
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海明威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塑造的“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打渔的老人。
老人消瘦而憔悴,已连续84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别人说他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
他的小船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起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久失败的旗子。
但是,第85天的一大早他还是执着地驾船远航。
老人知道自己要驶向远方,所以把陆地的气息抛在后方,划进清晨的海洋的清新气息中。
当他被大马林鱼牵引着在外海周旋时,只消一刀割断钓绳,马上就可以摆脱劳累、伤痛、困乏和饥渴之苦;当第一条鲨鱼嗅着血腥气跟踪而至时,他就意识到成群的鲨鱼将“闻腥而来”,这时,他只要抛弃大鱼,立即就能免除最终毫无所获的搏斗之难。
但是老人根本就没想过要放弃大马林鱼。
他是渔人,打渔是他的天职;他是男子汉,吃苦是他的本分。
浅析委婉语与隐喻的关系
浅析委婉语与隐喻的关系作者:王红燕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8期摘要: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通过某种间接地方式来表达自己,这就是语言的间接性。
委婉语和隐喻虽然同是作为间接语言行为,但在许多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本文试从定义、生成机制、交际目的三方面对其不同进行了分析,又对其作为间接语言行为的相似处进行了讨论。
希望借此文使人能多理解间接言语行为。
关键词:委婉语;隐喻;间接言语行为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192-02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会不直接地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含蓄的表达自己,语言使用中这种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性。
美国哲学家塞尔首先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认为所谓语言的间接性,就是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言语行为”。
语言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委婉语和隐喻就属于间接言语行为,它们共同之处就在于两者都是间接含蓄的表达意义。
虽然同样作为间接言语行为,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和联系的。
首先,最明显的一点,两者的定义不同。
在社会交际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不愿意说,但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的情况。
此时,为了能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人们就会采用一些含蓄婉转或者令人愉快的词来进行暗示,这样的语词就是委婉语。
而隐喻在传统修辞学家看来,是一种修辞方式,但是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认知域通过相似性连接起来,使得人们能够通过熟悉的源域来认识陌生的目标域,从而达到熟悉陌生事物的目的。
如:在平常交际中,人们对“死”是很忌讳的,当不得不言及“死”时,人们就会用“去世”“见上帝”“向马克思汇报工作”“翘辫子”“羽化成仙”“永远的睡着了”“老了”等来表示,使得人们可以不用直接面对死亡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
而当我们想要对人们表达一个陌生事物时,就会用到隐喻。
如人们对一个天生盲人说太阳的形状时就说“太阳像圆盘一样”。
委婉语认知语言学分析
委婉语认知语言学分析摘要: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委婉语的认知理据出发,用原型范畴理论及其延伸―概念隐喻对委婉语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委婉语的理解及更好地运用。
关键词:委婉语;原型范畴;隐喻オ引言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原意是“说的好听些的话”。
委婉语在英语中称为“euphemim”。
从词源上看,前缀-eu意为good,pleaant;词干-pheme意指peech。
由此可以推断,委婉语就是goodorpleaantpeech。
委婉语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不必为谈论这些事感到内疚、不会为此感到窘迫。
(郑立信,2002)由于委婉语不仅涉及到人类的认知心理,还涉及到其使用的认知语用策略,其根本实质和内在委婉运作机制也就显得更为复杂。
传统的研究主要是在传统符号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研究试图从委婉心理的角度解释委婉语的构成基础和运作机制,但由于它们把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认知能动性排除在外,因此进展不大。
正因为委婉语的委婉意义并不是符号本身的直接所指,它涉及到人对委婉语的认知过程,排除人的认知因素便不能揭示其实质。
然而,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飞速发展,为进一步科学地解释委婉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笔者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认知语义范畴,概念隐喻等方面着手,探究委婉语的认知理据,以期加深对委婉语的理解,促进对它的应用。
一、委婉语的认知理据认知语言学认为,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有效的方式,经过认知加工,对千变万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归类,在此基础上将其分类和范畴化。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也就是对世界万物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
而对事物范畴化的结构反映在语言中,语言的意义就在于人类如何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
传统范畴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范畴是由某些必要和充分的特征决定的。
谈三种隐喻观的比较_修辞隐喻_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_姚婵莉
研究生论丛2005年5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angtan U n i versity(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s)V o.l29M ay,2005谈三种隐喻观的比较)))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姚婵莉(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5)一、引言近几年来,隐喻研究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中国,国内一些主要外语类学术刊物刊登了许多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文章,甚至有人开始着手创建隐喻学(束定芳,1996)。
隐喻在起初的最基本意义只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扭曲词语常规意义的语言或思维形式。
隐喻通过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思想和术语应用到其它领域来修饰文章。
关于隐喻的讨论自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就开始了,尽管他们已经认识到隐喻的重要作用,但对于隐喻的效果更多是消极的评价,隐喻在当时只是作为艺术性表达和哲学辩论的工具。
L akoff&Johnson扩展了隐喻概念的内涵,赋予隐喻新的诠释和评价,提出了隐喻的认知理论。
隐喻植根于日常生活当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运用语言和思维的基础。
所以隐喻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修辞工具来使用,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它组成了构建我们存在模式的载体[2]。
研究表明,语言多义性和创造性是基于隐喻的,生活中处处是隐喻的使用。
本文试对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的三个层面:隐喻本质认识,隐喻机制和功能的比较来展示隐喻研究多维立体化的现状并揭示其互补性。
二、隐喻的本质比较1.修辞隐喻的本质观毫无疑问,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论述的是亚里斯多德。
在5修辞学6和5诗学6中他多处论及了隐喻。
亚里斯多德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0到/种0,或从/种0到/属0,或从/种0到/种0,或通过类比(A risto tl e,P oetics: 1457b)。
亚里斯多德的定义似乎属于第二类,即从隐喻的活动方式角度来描述隐喻的特征。
委婉语认知开题报告
委婉语的认知角度学生:张娥指导教师:潘正华教学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方向:语言学1课题来源本课题:委婉语的认知角度,作为多年来对隐喻研究这一大课题的一个新的小分支,来自于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之一,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题。
2 课题的目的,意义,所属领域和研究现状2.1 课题的目的,意义本课题:委婉语的认知角度着力于研究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发展和生成动力,并通过分析具体语境中委婉语使人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委婉语的生成过程及其意义,以便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能够选择应用合适的委婉语。
使委婉语更有效的服务于人际交流。
委婉语作为一个修辞格,我们倾向于采用“替代”说,因为从语言层面来看,委婉语就是“用一种在使用者看来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替代’可能会令听者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委婉语的运用能反映出心智主体选择性地使用喻体来替代本体的思维过程,突显了主体的意向性。
由此看来,委婉语具有显著的认知意义,人的认知能力影响到对委婉语的创造使用,反之,委婉语的创造使用对人的认知能力会有积极作用。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英语委婉语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委婉语的本质和构成机制,对于主动地,自由地,准确地运用语言有积极地意义。
2.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语言中的润滑剂,在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委婉语的产生与使用是与人类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及理论对英语委婉语委婉效果产生的内部心理机制的探究无疑是在研究英语委婉语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1980年,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发表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
而委婉语作为隐喻的一个分支也由此成为国外众多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学者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也日趋高峰。
概念隐喻的词类认知理据
概念隐喻的词类认知理据
隐喻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语言的不同领域,比如词汇,句子结构,以及句子中所使用的词汇。
它们具有不同的认知理据,可以帮助理解目标信息。
隐喻是一种语言形式,是将不同类别之间的关系说明清楚,以便更好地理解概念,或者跨越事实上的可能性,并把一个个概念组合在一起,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首先,隐喻的词汇认知理据包括概念、形容词、动词等,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含义,并且可以更好地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
例如,“大坝”一词可以用“拦截河流”一词来描述,这样就把河流和大坝的关系表达清楚,从而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大坝”这个概念。
另外,一些形容词也可以用来描述概念,比如“增强”可以概括为“提升”或者“拓宽”,从而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这个概念。
其次,动词也是一种常用的隐喻认知理据,它们可以表达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目标信息。
例如,“拖延”可以被解释为“延后”,这样就可以表达出“拖延”和“延后”之间的联系,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该概念。
另外,动词也可以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比如“解析”可以用“消除”或者“拆解”来表达,从而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这个抽象概念。
此外,句子结构也是隐喻的重要认知理据,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判断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概念,并且可以找到说话者主张的观点。
例如,“科技是一支匹夫之力”这句话中,“科技”可以用“一支匹夫之力”来描述,从而
使人们更容易理解“科技”的概念。
总而言之,概念隐喻的词汇认知理据是隐喻的重要形式,通过使用概念隐喻的词汇认知理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目标信息,把概念中隐含的意义揭示出来,从而使概念更加清晰简洁明了。
基于概念隐喻和转喻的英语委婉语认知研究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青年学者园地General Serial No.1092020No.61张佳华(1996-),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研究基于概念隐喻和转喻的英语委婉语认知研究张佳华1(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概念隐喻理论和转喻理论可用于解析委婉语的认知机制。
结合该二者理论分析35篇中美贸易报道中的委婉语,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概念化映射总结出四种委婉表达贸易摩擦的概念隐喻类别,分别是体育竞技、交通工具、天气状况和机械;剖析有关贸易问题的5个例句中事物之间的替代关系论证概念转喻也是构成委婉语认知机制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揭示委婉语的本质及其认知理据。
关键词:委婉语;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贸易报道1.引言委婉语普遍而复杂,它通过掩盖禁忌语来实现含蓄表达的目的,堪称语言的“润滑剂”和“消毒剂”。
在语言使用中,它也可以协调人际关系。
尽管不同的民族在表述委婉语的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礼貌或合作等目的,以此达到掩盖及动听的效果。
国内外研究者曾从文体修辞(陈原,1983;陈望道,2001)、词汇语义(于亚伦,1984;李国南,1989)、语用学(束定芳,1989)等方面研究委婉语,深度归纳和整理了委婉语的类型、构成和功效等。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将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运用到委婉语研究(邵军航、樊葳葳,2004;谌莉文,2006,2007),认为生成与理解的全过程均涉及认知处理,有据可循。
不难发现,认知语言学为委婉语生成与发展的动因及其内在的深层运作机制开辟了一条更全面、更科学的阐释大道。
但是目前就某一专门领域的委婉语研究较少,如贸易报道。
事实上,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委婉语不仅显得更礼貌,也能避开某些政治敏感问题。
因此,本文以概念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从中国日报网(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和美国白宫官网( )中选取35篇有关中美贸易的新闻报道,深入分析其中的委婉语,从认知的角度阐释贸易报道中相关委婉语的认知机制是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所生成,从而揭示其内在的隐喻和转喻认知理据。
英语委婉语的概念隐喻理据研究
英语委婉语的概念隐喻理据研究
英语委婉语是指在表达时采用一种更委婉、更礼貌的方式,以避免直接冒犯或伤害别人的感情。
委婉语通常通过隐喻、比喻、修饰、否定、弱化等手法实现。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
1. 隐喻作为委婉语的一种常见手法
隐喻是一种比喻手法,它通过将一个概念和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来表示某种含义。
在委婉语中,隐喻常被用来代替某些不太雅观或不太文明的表达方式。
例如,用“朋友
失联”来取代“朋友消失了”,或者用“劳燕分飞”来表达“离婚”。
2. 否定和弱化也是委婉语的有效手段
在委婉语中,否定和弱化通常被用来缓和或削减某些不太好听或严厉的话语。
例如,用“我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来代替“我
不同意你的看法”,或者用“有一点困扰”来表达“很困扰”。
3. 礼貌和修饰也是委婉语的核心要素
除了隐喻、否定和弱化之外,礼貌和修饰也是委婉语的核心要素。
在面对不友好或者不太愉快的情境时,委婉语常常会用礼貌的表达方式或修饰的措辞来减轻紧张或者缓和局势。
例如,用“对不起,打扰一下”来取代“你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或者
用“恕我冒昧”来代替“让我说个不好听的话”。
总之,英语委婉语的概念隐喻理据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研
究领域,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和心理等多个方面。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使用委婉语,以体现自己的礼貌和文明风度,避免冒犯他人的感情。
委婉语研究的隐喻视角
委婉语研究的隐喻视角以下是委婉语的隐喻视角研究:一、什么是隐喻1、隐喻是一种句子结构,用来表达一种寓意。
它使用一些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一类句子的概念,从而隐藏了真实的意思。
例如:“枝头歌声和灯火阑珊处”,表达的是在别处有某些人正在歌唱和照明。
2、隐喻一般包含形象、抽象、比喻等元素,以连贯的流动的文字描述事件,使之更容易理解和情感化。
通过贴近现实的语言描绘,有助于深层次的理解,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隐婉语的重要性1、委婉语是指一种语言手段,可根据上下文环境,夸张地减弱或隐藏真实意思,保持双方彼此良好关系。
委婉地表达,有助于保持社会关系的和谐,巧妙地规避谈判中的碰撞,减少误解,达到沟通的目的。
2、委婉语中通过隐喻等手段发挥出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以避免或减轻话语冲突,使双方能够充分考虑对方的伦理观点。
委婉语的使用使人们能够以上的礼貌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口头伤害。
三、隐婉语中的隐喻应用1、隐喻将抽象的思想和典型的现实连接起来,使语言更富有艺术性,对人们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价值。
委婉语中,大多使用了水族类、鸟类、花卉类等的比喻,既引申出抽象的概念,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此外,依据需要,在不同情景下还可选择使用相应的隐喻,来表达更多的含义,传达出更多的连贯性的内容。
委婉的语言具有对对话双方情感理解的作用,使之更加愉悦,可以减少彼此之间的紧张情绪,使之更加融洽。
四、结论1、隐婉语借助其丰富的语言形式,可以精准地表达人们隐藏和抽象的思想,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
2、隐婉语中的隐喻,可用来表达对对话对象更详尽更地理解,使之更加愉悦,避免受到伤害,进而营造一个良性的沟通环境。
3、隐婉语的使用,有益于双方的沟通,妥善处理矛盾的冲突,达到了一个相互谅解的氛围,语言得到升华。
所以,委婉语的使用是极为重要的。
论隐喻认知观对委婉语的阐释力
论隐喻认知观对委婉语的阐释力
戴敏
【期刊名称】《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9)003
【摘要】首先陈述了隐喻认知观,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其次,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对委婉语进行解释,描述了英语委婉语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最后指出,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理解和解释英语委婉语现象.
【总页数】3页(P90-92)
【作者】戴敏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合成空间理论对委婉语的阐释力 [J], 梁艳春
2.谈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诗歌《如果》中隐喻的认知语用分析 [J], 游晓玲
3.合成空间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力 [J], 王秋香;芮燕萍
4.隐喻的认知观与隐喻翻译策略 [J], 张广林;薛亚红
5.隐喻认知观与英汉隐喻释译 [J], 孙桂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剖析英语概念隐喻理论教学法内涵 精品
剖析英语概念隐喻理论教学法内涵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
文章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英语教学认知自1980年&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以来,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认知语言学家们对隐喻的阐释不断深化人们对隐喻的理解。
隐喻的产生和使用是自然语言的常见现象,隐喻是交际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基于此,对隐喻能力的掌握已成为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通过隐喻来进行文化教学、传授文化知识,是外语教学中文化导人的一个可行而又便捷的途径。
一、概念隐喻理论《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发表标志着概念隐喻理论的问世。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概念系统思维过程是通过隐喻来进行建构的,而用于语言表达的隐喻则来自于具有隐喻性的概念系统本身,1980,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概念隐喻理论逐步得以完善。
概念隐喻理论被阐释为包括源域、目标域及其映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意象图式结构在内的认知机制。
该定义的具体内容是指隐喻是人类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统一理解,即理想化认知模式;隐喻是源域到目标域的直接映射;在映射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意象式结构,即衡定性假说。
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常规隐喻,根据源域的不同可分为实体隐喻、结构隐喻以及空间隐喻,1987。
人们利用自身抽象思维能力与隐喻认知能力,便能创造性地运用隐喻语言并能合理的阐释与认知所接触到隐喻语言,通过隐喻化的过程加入到我们的概念系统中,成为我们概念系统的一种固定模式。
这些纵横交错的隐喻关系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隐喻概念体系以及相应的隐喻表达体系,发展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我们的语言,帮助我们共同完成对抽象事物和概念的较为深刻、全面、完整的认知和理解。
二、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教学一隐喻与词汇教学隐喻对词汇理解有指导意义,词语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隐喻。
委婉语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机制的认知分析--以经济报道中的委婉语为例
委婉语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机制的认知分析--以经济报道中的委婉语为例孙雪羽;汪少华【期刊名称】《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可用于解析委婉语的认知机制。
结合该二者理论分析有关经济报道中表述经济危机的委婉语,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概念化映射总结出三种委婉表达经济危机的概念隐喻类别;剖析有关经济危机的两个例句中事物之间的替代关系论证概念转喻也是构成委婉语认知机制的基础;探讨经济危机与空间概念“向下”之间的关联说明了委婉语的认知机制还可以通过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交织得以实现。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Conceptual Metonymy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in euphemism.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two theories on the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economic reports, and the conceptual mappings from source domain to target domain, three typ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of euphemisms a-bout economic crisis are summarized.The analysis of the substitution relation between subjects in two examples about economic crisis verified that conceptual metonymy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cognitive mechanism of euphemism.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spatial concept of"down"shows that the cognitivemechanism of euphemism can also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onceptual metonymy.【总页数】6页(P59-64)【作者】孙雪羽;汪少华【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相关文献】1.委婉语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机制的认知分析——以经济报道中的委婉语为例[J], 孙雪羽;汪少华;2.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认知研究 [J], 马红芳3.委婉语的概念隐喻机制分析——以与金融危机有关的委婉语为例 [J], 孙雪羽4.关于"生"的汉英委婉语文化透视——以《红楼梦》汉英版本中的委婉语为例 [J], 孙桂平;陈天5.委婉语在线理解中的概念整合——以篇章委婉语为例 [J], 谌莉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以词汇教学为案例的开题报告
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以词汇教学为案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文化交流与沟通变得越来越频繁,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
传统的文化教学主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但过度注重文化知识的表面形式会使学生感到无聊和枯燥,难以真正理解和融入到外语文化中。
此时,概念隐喻理论便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教学方法。
概念隐喻理论,是Lakoff和Johnson在《隐喻与人类思维》中提出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它认为所有语言都建立在基本的隐喻概念之上。
在词汇教学中,通过隐喻意义的挖掘和比喻意义的转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本身的含义,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外语文化的各种概念和价值观。
因此,本研究旨在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对外语文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以词汇教学为案例,将从词汇的隐喻性和比喻性两个方面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文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具体来说,研究对象是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
文献研究主要依托于涉及到概念隐喻理论、文化教学的中英文学术文献、专著、教材等资料,对于相应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
另外,实证研究将运用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实践来验证概念隐喻理论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学生对于该方法的接受程度。
三、研究内容和重点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本部分主要对概念隐喻理论相关的概念和原则进行梳理和阐述,以便后续的实证研究中能够准确应用。
2.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本部分将对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概念、来源、现状等进行分析,旨在明确文化教学在外语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3. 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本部分将通过具体例子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法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语文化。
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英语委婉语
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英语委婉语
席丽明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3(000)12X
【摘要】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审视隐喻,它有着两种身份,除了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解读委婉语的过程也绝对是一个极其复杂繁琐的认知过程。
该文基于对英语委婉语中的概念隐喻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尝试性地解释其认知理据。
【总页数】3页(P248-249,261)
【作者】席丽明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概念整合视角下英语委婉语的认知解读 [J], 李丽妍
2.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英语委婉语 [J], 席丽明
3.人性的展现——概念隐喻视角下对《杀死一只知更鸟》的解读 [J], 刘霞
4.概念隐喻视角下唐诗“风”意象的认知解读 [J], 章苏敏;郭滨
5.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世卫组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新闻报道 [J], 莫丽莎;唐萍;梁宝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隐喻与委婉语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理据*谌莉文(宁波大学理论语言学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211)摘 要: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隐喻,其内在意义的构建和根本动因无法用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来解释。
本研究认为,L akoff 与Jo hnson 创立的概念隐喻理论可以为探讨委婉语隐喻的认知理据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委婉语隐喻的认知基础是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中的源域和目标域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联想。
其认知理据表现为源域中的概念与目标域相应概念的语义相似性减弱,通过突显源域概念扬升语义,由心理可及性较强的源域概念映射到心理可及性较弱的目标域概念,实则突显后者。
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理据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把握委婉语隐喻的意义构建,把语言研究从封闭的语言结构引向动态、开放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概念隐喻;委婉语;认知理据Abstract:As conceptuali zed metaphors,euphemisms demand cognitive explanation rather than traditional semanti cs theory,in terms of their inter -nal semantic construction or their fundamental koff and Johnson .s Conceptual M etaphor Theor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euphemism motivation.The resemblance between the source domain and the target domain in the conceptual system serves the ground of this cogn i tive procedure.W hen this resemblance is w eak,the semantic concept i n the salient source domain gets heightened,then i t is mapped from psychologically h i ghly accessi ble source domain to lowly accessible target domai n ,thus acti vates the target domain and makes its concept salient.This study can help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mantic constructi on of euphemisms and may steer relevant study to a dynam i c and open field.Key Words:conceptual metaphor;euphemi sm ;cognitive motivati on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8-0017-041.引言委婉语是语言使用中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各个民族、不同时代都采用的表达手段。
尽管各自所使用的形式不同,但在表达方式上都趋于类似的原则,如礼貌、合作和自我保护原则(束定芳,1995),意在达到一种避讳、掩盖、动听的效果。
以往大多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修辞结构(陈原,1983;陈望道,1936/2001)和传统语义学研究(亚伦,1984;江希,1983;李国南,1989)和语用学探讨(束定芳,1989等),虽然许多研究者试图从心理知觉的角度解释委婉语的构造机制,但没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做依托,对委婉语机制的解释进展不大。
(邵军航樊葳葳,2004)自从Lakoff 与Johnson 创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 etaphor Theory,以下简称CM T )以来,不少学者重新对日常语言的种种表象进行反思,探究隐藏在语言形式背后的认知与思维过程。
委婉语是一种充分利用人类的联想功能,在日常语言中突出显性语言从而掩盖隐性语言的思维过程,概念隐喻理论的阐述重点在于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传统化隐喻,包括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由于结构隐喻指的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部分映射,因此我们/在通过源域来理解目标域时,必然会突出某个方面,而掩盖另外的方面0(文旭叶狂,2003)。
我们认为,从认知的视角来看,委婉语也可以看作概念化隐喻,委婉语中同样也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和思维过程,可以用Lakoff 和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来考察委婉语这一古老而颇具神秘魅力的语言现象。
本文欲以CM T 为理论框架,通过介绍该理论的主要内容,逐步分析委婉语的意义构建,从而揭示语言符号背后的内在动因,即认知理据(cognitive motivation )。
2.概念隐喻与委婉语委婉语因其极尽美化之能事使得它常常被用来装点日常语言,往往有调节气氛、减少摩擦、缓解冲突之功效。
李国南(2001)曾利用符号、思维和所指构成两个三角形,说明符号与所指之间的曲折形成达到委婉的目的。
问题是:构成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的动因是什么?如何把握委婉语隐喻中的意义构建?所谓/曲折0是如何在话语中体现功能的?不同符号之间是如何真正实现关联的?它的构建规则与构建动因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委婉语是人类的精妙思维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无法用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来对之进行分析和解释。
Lakoff 与Johnson 在M etaphor s W e L iv e By (1980)中首次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是把自然语言看作是人类思维的现实,它涉及的是人类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这似乎为委婉语的内在构建和产生动因从认知的角度找到了突破口。
概念隐喻观是与传统的隐喻观迥然有别的一种隐喻认知观,该理论运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mapping)以及意象图式(i m age schemas)来解释隐喻现象,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2005年度科研计划项目:英汉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对比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谌莉文(1969-),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认知语言学收稿日期:2006-03-20(修改稿)2006年第8期总第209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6,l 8Serial l 209体验另一事物,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领域,是人们以一事物认识、理解、思考、表达另一事物的过程,是概念性的,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式。
该理论主要研究常规隐喻(conventional metaphors),即那些构建我们文化的普遍概念系统,并且反映在日常语言中的隐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1980:139),认为隐喻的奥秘在于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类比(ana-l ogy)和映射,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在两者的互动中整合出一种新的感悟或认知。
隐喻意义是源域事物特征向目标域映射的结果,通过将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可达到重新认识目标域的目的。
按照Lakoff(1987:68-76)的论述,认知模式是在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可分为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与本文主题论述相关的主要是后两者。
隐喻模式是指一个命题或意象图式模式从某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的相应结构上,主要用来对抽象事物概念化、理解和推理。
转喻模式是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使其中某个成分与另一成分发生联系,实现部分转移到整体的功能,从而使部分能够代表整体。
CM T对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过程的解释可以让我们通过与其他事件的关系对另一事件进行概念化。
这种对语言事件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观对早已形成的委婉语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的普遍看法是一次反动,促使我们从认知的角度重新审视广泛使用了几个世纪的语言现象。
我们先来看看委婉语的定义:/用一种不能明说,但能让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0(哈特曼等,1982) /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程度0 (Robert.A,1992)/用曲折的表示来提示双方都知道但不愿点破的事物0(陈原,1983);/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婉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0(陈望道,1936/2001),从而达到避讳、掩盖、动听的效果。
整合中外学者对委婉语的定义,我们发现其重要特征是:在实时语境下,借助各种可能的语言手段,通过显性语言的动听、代用、暗示性,共有知识等,以曲折的方式,达到说话者虽不愿明说却不得不指明的实际所指,从而使隐性意义得到传达。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并不是把所有的信息都用语言表达出来,有显性语言(explicit)和隐性语言(implicit)之分。
因此人们首先要利用显性语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网络对其进行模式识别、完善,然后根据这个模式再进一步完善细节。
委婉语隐喻中,显性语言就是经过思维的曲折后呈现相对突显的委婉语,是源义;隐性语言就是试图掩盖的禁忌义,是目标义;曲折是指隐藏和掩盖,借助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得到解释;源义作为载体(vehicle),去激活目标义,从而突现目标义。
因此,委婉并不是符号本身的特点,它涉及人类的认知心理过程,是思维的现实,通过与其他事件的关系对目标义进行概念化。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观可以用来解释语言符号生成与发展的动因,其中关于跨域投射的理论,通过联想的类比感知新概念的理论,关于概念隐喻的认识以及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型等为委婉语的生成提供了理据。
3.委婉语隐喻构建的认知理据探究到底什么是语言的理据?根据洪堡特的/内部形式观0,内部形式是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总和,而理据则是一个既与内部形式有密切关系又根本不同的术语,它是指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王艾录司富珍,2002:31)。
话语的理据是话语的内部形式形成的动因,理据的变化也是内部形式发生变化的直接动因。
表现在委婉用语上,是不断追求对内部形式的避俗(忌)求雅,如过去称作/痨病0的,现在称作/肺结核0;/junkman0(拾荒者)代替/w aste ma-terial dealer0(废品商)等。
上文提到,委婉语可以看作概念化隐喻,委婉语背后同样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和思维过程,那么它就有理据可循,下面试从认知的视角寻求促成委婉语发生与发展的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