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启示

合集下载

李大钊的思想总结

李大钊的思想总结

李大钊的思想总结李大钊(1899-1927)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他在短暂的生命中,通过丰富的思想探索和实际行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思想主要包括对资本主义制度和国家民族问题的批判,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途径,以及关于共产主义的追求。

下面我们对李大钊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李大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他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一。

他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问题在于个人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存在。

李大钊认为,私有制导致了阶级对立和不平等现象的产生,而剥削则使得人们无法获得自由和公正。

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表明了他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其次,李大钊非常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他认为,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具体地运用于中国革命。

李大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问题。

他强调,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才能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的思考,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大钊对国家和民族问题的思考也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国家的存在是阶级矛盾的产物,是维护一定利益集团的工具。

国家维护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将压迫和剥削强加给劳动人民。

李大钊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国家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民共和国,为人民谋取福祉。

同时,他提倡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认为有必要团结全体国民,保护中国的利益,摆脱外国的压迫和干涉。

最后,李大钊对于共产主义的追求可以说是他思想的最高境界。

他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的未来。

李大钊主张共产主义社会应该建立在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消除阶级矛盾和剥削制度,实现人类的完全解放。

他鼓励人民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潜力,积极参与革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历程,逐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属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也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了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经验启示、传播、实践、理论体系、指导作用、全球化、新时代、历史经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未来。

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经历了从传播到接受、从探索到实践、从建立到发展的不断探索和完善。

这一历程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前行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起初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与实践,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

新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未来的启示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我们应当倍加珍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宝贵财富,继续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一批社会主义者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读后感软英1303 刘定顺201392055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先生写下了一篇振奋人心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那个枪声不断的年代,这篇文章如一盏明灯,引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阅读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让我获益匪浅,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剖析得简明易懂,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进步青年以极大启发,指出一条与当时新文化运动中激进资本主义不同的共产主义救国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基础。

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

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他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第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部分以及独特的唯物史观;第三,传统的唯物史观-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并且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它;第四,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独特的唯物史观: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

这种构造给社会的、政治的及精神的生活过程,加上条件。

它不是人类的意识决定其存在,他们的社会的存在反是决定其意识的东西。

”这观点我赞同。

因为群体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存在,它脱离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存在,但是反过来,这种关系一旦确立,它反而会影响人们的意识行为,因为人们毕竟要受到这种生产关系的制约,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李大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先驱和革命家,在培养和发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传授给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培养出了一大批坚定的革命者和革命导师。

这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就是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李大钊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系统和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运用。

他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总结,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他要求学生们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李大钊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他强调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他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注重实践,要通过实际的实践来验证和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理论,使其更好地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

李大钊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

他认为,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他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善于自我修养,要注重道德教育,要具备高尚的品行和行为规范,才能在实践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第四,李大钊重视团结和合作。

他认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要能够与同志们密切合作,要能够与人民群众广泛联系,要能够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组织,并为团结和合作的原则而努力奋斗。

他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努力发扬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要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们要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只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关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观点解读的思考

关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观点解读的思考

关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观点解读的思考作者:王心悦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第03期内容摘要: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代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理论水平的重要论文,对于马克思主义存在明显的误读,特别是将唯物史观理解为经济决定论,并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根本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发生误解。

但李大钊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独立再发现了上层建筑对于基础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复归马克思主义的本真。

本文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指出李大钊深入研究中国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及其实行方法的号召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经济决定论误读《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下简称“《我》”)一文代表着五四时期李大钊以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最高理论水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以《我》文为中心,对五四时期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程度做一剖析。

一、李大钊对于马克思的误读在没有任何指导和帮助,文献资料奇缺的情况下独立研究马克思主义,是非常艰难的。

置身于传统宗法势力仍未解体,现代两大阶级相对弱小,科学研究水平极端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先行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

《我》文表明,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包含明显误读。

第一,李大钊始终把唯物史观等同为经济决定论。

到1924年都坚持:“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又称为经济的历史观。

”《我》文据此对唯物史观做了一些不尽准确的阐发。

该文认为“经济现象用他自己的模型,制定形成全社会的表面构造(如法律、政治、伦理及种种理想上、精神上的现象都是),但这些构造中的那(哪)一个也不能影响他一点。

受人类意思的影响,在他是永远不能的。

”“此等表面构造,无论用何方法,不能影响到他这一方面,就是这表面构造中最重要的法律,也不能与他以丝毫的影响。

”并批评“历史的唯物论者以经济行程的进路为必然的、不能免的。

给他加上了一种定命的彩色”。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摘要: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当之无愧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的中流砥柱。

本文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介绍李大钊先生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变迁,探讨李大钊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于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仍有巨大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之马克思主义,约之两个时段,一为确立之阶段,另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

民主革命时期,十月革命的成功,让李大钊经过对各种主义的比较后,最终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他之于中国是最早信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阶段的奠基人。

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一蹴而就,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潮流,是长期的历史进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和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革命指导和本国组织建设时,就已经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标志。

其思想是先于后世这个命题而存在,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启发者和奠基者,为这个命题及后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李大钊前期思想变迁李大钊在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之危难时刻,背负寻找拯救民族真理之目标,踏上了去日本求学的道路。

留日期间,受到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国内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中国留学生的思想不断分化。

李大钊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进修,在此阶段,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原著,哲学,英文,还选修了“都市问题”课程,任课老师从社会主义的立场出发为学生分析经济问题。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在此得到了启蒙,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习和传播及政治活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留学日本,李大钊时刻关注国内政治革命发展情况。

在学习期间,李大钊结识了许多进步知识分子,与他们探讨国际国内形式,探讨中国现状和革命形势,学习交流马克思主义译著。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李大钊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先驱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可以为今天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宝贵的借鉴。

李大钊注重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素养。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理论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

他鼓励青年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培养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理论素养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李大钊注重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能力。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解放思想、实践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李大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者的实际能力。

这对于今天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同样至关重要,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争取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李大钊注重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觉悟。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洞察力,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他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的社会发展状况,认清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边,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今天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认清当今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一边,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热情。

李大钊注重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精神。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学习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社会主义的新鲜血液,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路径。

他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积极参与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实践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李大钊是中国近代最早研究和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一,他被誉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先驱”。

李大钊积极推广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培养了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倡理论学习李大钊强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时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实践进行探索和实践。

因此,他积极倡导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研究和批判,让青年们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懂得分析当前现实问题,从而指导中国的实践。

二、重视实践探索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是关注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理论。

因此,他鼓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实践探索,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历次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中,李大钊鼓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认真组织群众、开展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向中国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汲取教益。

三、关注自我修养和思想品德李大钊还强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注重自我修养和思想品德的培育。

他认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崇高的道德情操,才能胜任起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

因此,他倡导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注重自我修养、道德情操的培养。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教育李大钊始终认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机构和组织保障,需要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社会组织。

他积极发起和参与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的创立,如新民学会、共产主义青年团等,为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组织和领导,为他们的理论学习、思想转化和实践探索提供舞台和机会,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究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究

浅析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为更好的执政和服务人民,为更好的领导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

而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思想的中共早期领导人,研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无疑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本文试从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影响三个方面探究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以期通过对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早期提出的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理论,为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提供原初理论借鉴。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具备与时俱进特色的先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等等。

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执政方式,也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游刃有余地领导中国人民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然而,饮水思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求索的结果,任何革命的成功都是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失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才形成了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过程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就非常重视这方面,使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好的与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结合起来,以寻求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作者:祖丽米热·祖农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12期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他的历史地位是无法代替。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伟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珍贵的财富。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049-01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宣传李大钊是热情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伟大意义的第一人。

他在1918年所写下的几篇论文中提到,即已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

李大钊提出十月革命是劳工人民的伟大成果,是庶民的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

李大钊不仅亲自撰文,在《新青年》上办了“马克思研究号”,同时也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

从5月5日到11月11日,在短短的半年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共发表了五种论著,其中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河上肇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等。

除专栏外,《晨报》副刊还用一定篇幅发表了一些革命领袖(马克思、列宁、李卜克内西等)的传记和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在激烈的都斗争里进行的,如大家所知,在1919年“问题”和“主义”的讨论中,李大钊起了重大作用。

李大钊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唯物史观是李大钊要研究和宣传的重点。

所以说,这是与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理解以及对于中国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的理解有关。

李大钊完全的明白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论的中关键作用和价值。

无论是阶级斗争,无论是无产阶级专政,无论是社会主义,离开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是无法存在和发展的。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李大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确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李大钊非常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导向问题,他认为青年学生必须坚定正确的思想方向。

具体来说,他强调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著作,理论水平要符合相应的学年,不能急于求成。

另外,他还强调要注重阅读国外新思潮,了解国际革命的动态,以及研究并批判当时的国内修正主义思潮,使学生们能够建立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二、加强组织建设李大钊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十分注重组织建设。

他创建了以社团活动为基础的“青年社”等多个组织,动员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实践。

同时,他还带领青年们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发表社论,组织辩论会、讲座等活动。

这些活动都充分发挥了组织的作用,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也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三、鼓励实践锻炼李大钊十分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锻炼。

他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统一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理论的正确性或错误性。

因此,他鼓励学生们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渐深入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原理。

他还要求学生要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人民利益和民族独立事业尽一份力量。

四、注重文化教育李大钊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也注重文化教育。

他常常引导学生们阅读各种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让他们了解不同的人生哲学、审美观念以及文化背景,从而加深他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的认识。

同时,他也十分重视语言文字教育,鼓励学生们提高汉语文化水平,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实践革命斗争服务。

总之,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和启示是丰富的,为我们现代的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我们应该重视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加强组织建设,注重实践教育和文化教育,使青年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思想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1. 引言1.1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李大钊认为,青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需要注重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以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马克思主义精神和理论水平的接班人。

李大钊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

他提倡全面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

在实践中,李大钊主张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组织讨论交流等。

他认为,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养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李大钊的经验对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仍具有借鉴意义。

在今天,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和完善培养方法,以培养更多具有马克思主义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他们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正文2.1 李大钊的教育理念首先,李大钊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他强调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其次,李大钊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他认为学生不应该被灌输知识,而应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马克思主义者。

此外,李大钊强调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核心,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总的来说,李大钊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培养、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实践相结合,这些理念对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2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法李大钊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史的历史贡献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史的历史贡献

统 介 绍 并 积 极 传 播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说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他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与介绍 主要集 中在
三个 层 面 :
( 一) 在 历 史影 响层 面上介 绍 与传 播 马 克 思 主 义
学说
学说在 中国的发展和传播 ,还是对于催生马克思主 义 中国化学说的历史生成 ,都作 出了巨大的历史贡
J UE CE CAN K AO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史的历史贡献
王浩 斌
( 中南 大学 , 湖南
[ 摘 要]
长沙
4 1 0 0 8 3 )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说史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 他不仅在历 史影响、 学术研 究以及
实际应用等层面上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 而且深入地揭示 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的精神 实质、 确立 了马克思主义 中
国化的基本原则、 明确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根本方法, 并催生 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学说 的历史生成 。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
义 中 国化 思 想 无论 是 对 于丰 富马 克 思主 义 中 国化 的理 论研 究 , 还 是 对 于促 进 马 克 思主 义 中 国化 新 的历 史性 飞 跃 , 增 强 对
研究俄国革命 。在 1 9 1 7 年 3月撰写的《 俄国革命之 远因近因》 一文中 , 李大钊认为俄 国革命兴起的一个 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学说等 “ 革命 文学之鼓 吹” 。
当然 ,李 大钊 对 深 受 马克 思 主义 学说 影 响 的俄 国革
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新 的历史 性 飞跃 ,增强 对 于实 现 中
主 义 中国化研 究 。

27 ・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五是李大钊个人追求 的价值取 向和马
大众化 探 索的背 景

是 近 代 以来 到 2 0世纪 2 f 】 年代 , 救 亡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中的一些因素相通 。 克思主义所追求的 目标一致。在新文化运动
图存一直是近代 中国的主旋律 和主要话题 , 如天下为公 的大同思想 、 民本仁政的治国思 出现的各种思潮 中, 李大钊在 当时之所 以能 但经历一 系列的变革仍然没有取得成功 , 中 想、 尚礼仪和谐等思想与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率先地接受、 传播与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因很 但最主要 的还是由于他个人在探索救 国 国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在李大钊的 思想、 人 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等思想均有相通 多 , 李大钊作为中国人 , 自然深受中国 之路过程中, 其学术价值取 向、 人生追求与马 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促使李大钊 自幼便开 融的地方。
加上西方各种思 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之间, 几乎是完全 自然 始了胸怀祖国报效祖国的追求 , 在救 国救民 传统儒家文化的深深影响 ,
的道路上苦苦追寻。 思想和传统 , 时刻激励着一代一代知识分子 潮的洗礼 , 在中西方思想 的激烈碰撞和交汇 地到达契合与相通 , 从而使他坚定选择了马 克思主义 , 并使之成为 自己思想发展与人生
台 纵 横
●■一 l a n t a i z o n g h e n g
任何一种舶来品到中国,都有

个陌生、 认识、 熟悉 , 最后被接受、
改造 、 利用 、 发展 , 也就是有一个本 土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马克思 主义几经周折 , 传到中国, 也经历 了
这 么一 个过 程 。在 马克 思主 义三 化 的历史发 后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 展中 , 率先 举 起大 旗 的是 第 一 个在 中 国系统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

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20120062101 陶侃摘要: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本文主要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的传播做一些介绍,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轨迹、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具体容认识、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贡献三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贡献大钊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研究、传播和运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十月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这段时期属于其早期,他初步接触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对这一理论进展了学习、比拟、研究和积极传播;1921 年后到 1927 年其被害属于晚期,这段时期他一边继续宣传,一边把已经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主要致力于中共早期组织建设、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等实际工作。

1本文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哪些传播与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贡献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突出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突出贡献地位。

大钊早期留学日本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轨迹大钊是从一个爱国的某某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我们仔细考察其思想变迁的轨迹,不难发现他的思想转变的在因素是基于一腔爱国热情和激进的某某主义;外在动力是留日期间和五四前后受到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潮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1913 年冬,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愿望,东渡日本求学。

留学期间,他勤于阅读各种书刊了解世界上各种新学说、新思潮,开始接触了日本学者翻译的一些社会主义论著。

当时流行于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国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使中国留日学生的思想发生分化。

1914 年 9 月 8 日,因早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资格得到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承认,大钊未经预科考试直接进入了该校政治经济学部本科学习。

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他的历史地位是无法代替。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伟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珍贵的财富。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宣传李大钊是热情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伟大意义的第一人。

他在1918年所写下的几篇论文中提到,即已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

李大钊提出十月革命是劳工人民的伟大成果,是庶民的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

李大钊不仅亲自撰文,在《新青年》上办了“马克思研究号”,同时也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

从5月5日到11月11日,在短短的半年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共发表了五种论著,其中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河上肇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等。

除专栏外,《晨报》副刊还用一定篇幅发表了一些革命领袖(马克思、列宁、李卜克内西等)的传记和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在激烈的都斗争里进行的,如大家所知,在1919年“问题”和“主义”的讨论中,李大钊起了重大作用。

李大钊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唯物史观是李大钊要研究和宣传的重点。

所以说,这是与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理解以及对于中国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的理解有关。

李大钊完全的明白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论的中关键作用和价值。

无论是阶级斗争,无论是无产阶级专政,无论是社会主义,离开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是无法存在和发展的。

因此,李大钊虽然也重视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宣传,但他更重视唯物史观这一最为基础的理论。

从现实需要来说,中国的社会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当中,怎样科学地分析和理解这种现象,怎样认清变动的历史方向,怎样更有效地推动历史的革命变动,等等,都迫切需要唯物史观这样的理论武器。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渊源、贡献及其启示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渊源、贡献及其启示

第31卷第2期2018年03月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ngshan UniversityV〇1.31N〇.2Mar.2018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渊源、贡献及其启示钟国云12(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崇左532200..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北京100091)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经典论述,以及列宁根据俄国实际发展了的布尔什维克化建党理论,是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

李大钊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大力介绍、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社会状况和斗争实际,对经典作家的建党理论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成功地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

探究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及其贡献,对于当前和今后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借鉴世界大党、老党的执政经验教训以推进自身建设等,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启示和现实借鉴价值。

关键词:李大钊;建党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672 - 349X(2018)02 -0008 -08DOI:10. 16160 cnki. tsxyxb. 2018. 02. 002The Origin, Contribution and Inspirationof Li Dazhao^s Party-founding Theory of MarxismZHONGGuo-yun12(1. School of M arx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ongzuo 532200,China;2. Department of Party Build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Beijing 100091,China)Abstract:Marx and Engelses classical proletarian party building theory,and the develop­ment of Bolshevik^s theory of Party building by Lenin according to the Russian reality w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Li Dazhao’s sinicization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Party building.Ina national crisis i n China,Li Dazhao vigorously introduced,studied and spread the thoughtof Marxism,combined it with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reality of struggle,flexibly applied the classic theories of party building and succeeded in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Marxist party building theory.To explor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contribution of LiDazhao^s promotion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party building theories is still enlighteningfor thinking about how to adhere to and develop Marxism in practice at present and in thefuture,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and for learning from作者简介:钟国云(982 —),男,广西荔浦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时期党史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论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探索

论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探索

论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探索近代中国面临生存的危难,全国上下都为了拯救中国的危亡探索一條正确的道路。

在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主要人物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有两方面不同的原因使得他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将其传入中国。

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推动有了深远影响。

标签:李大钊;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党的建设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使我国不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找适合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李大钊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一)李大钊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因李大钊1913年毕业以后就开始东渡日本学习,出国留学期间正是社会动荡不安时期,虽对马克思主义不甚了解,但却是一位爱国志士,1915年日本对中国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义不容辞地参与到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当中。

与此同时,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启发了李大钊的思想,他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努力搜集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相关的资料书籍,1916年还未从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他就毅然决定回国。

李大钊创办了《晨钟报》并担任总编辑,在此期间发表了多篇有关反动统治和反封建的文章。

为了拯救中国的现状,李大钊等一批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能力努力解决中国的问题。

(二)李大钊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原因李大钊早期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的是法学专业,对于历史和哲学等都有一定的兴趣研究,但还是由于现实的原因,李大钊深深感受到对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学习才决定赴日继续学习政治经济学科,也正是因为李大钊个人对政治经济学一直的潜心研究和一直致力于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从而成就了之后一系列的理论关键,这也就是李大钊能够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之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后感吕佳卉3160715李大钊作为我国最早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中国化的奠基人,为我国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理论。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译文来源,近2万字的内容,从历史唯物主义,到阶级竞争说,到政治经济学说等一系列,比较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马克思思想迅速经由日本传入了中国,李大钊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紧扣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作为中国很有远见的一位学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着很深的认识。

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篇写到:“一个德国人说过, 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李大钊坦诚地表白,自己平素对于马克思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 如果让他介绍马克思主义,实在是一种“僭越”。

只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 所以他要冒昧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这一学说。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严肃、认真和谨慎的态度,是出于对广大中国人民的负责。

由于当时国门大开,各种西方学说涌入中国, 各派思想林立,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需要,哪一种更合理,都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

不仅要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还必须把它与其他学说进行分析和比较。

这样才能做到对社会负责,使国民获得真正有用的理论。

从这种态度出发,李大钊全面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

因为他根据他的历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然后根据这个确定的原理,以观察现在的经济状态,就把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入社会主义的组织, 是必然的运命;然后更根据这个预见, 断定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段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启示
作者:袁月
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5年第07期
【摘要】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传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时推进其中国化。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对当代青年学生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助力我们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现今社会主流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也越发矫健和稳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欣欣向荣。

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萌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推进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的过程。

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推进的过程中,他初步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其在中国具体实际下的应用,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工农运动相结合,宣扬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

李大钊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看做僵化的教条,而是研究这一科学“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且“向实际的方面去做”,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在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他指出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也是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在1920年发表的《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中说到,“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做出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是共性和个性结合的论断。

“故中国将来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力论证。

李大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初露端倪。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看到了中国工人力量的强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思想,同时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鼓励知识分子同农民联合,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工农运动初步结合。

李大钊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工农运动结合等先期探索,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一脉相承。

二、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推进
李大钊不仅在理论研究层面做出巨大建树,更用自己的行动执著追求自己的信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发展。

他不仅与思想活跃的青年知识分子打成一片,而且通过撰文和演讲等方式,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各个阶层。

李大钊多次发表著作、演说,率领知识分子深入工厂、农场,深入工农群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三、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的启示
李大钊作为革命先驱,在探索、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进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和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力军,我们青年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学习李大钊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优秀品质。

高度的爱国热情,坚定的理想信念。

李大钊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积极向西方学习,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源于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根基。

高度的爱国热情,确保了李大钊永远只忠于中华民族。

他的不懈奋斗体现了为国家兴亡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执著追求,也是他为国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

青年学生要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想信念,以赤子之心去回报祖国,致力于实现“中国梦”。

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信仰,只有高度的爱国热情,才能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条件和适用性问题,指出要从具体历史条件出发,科学客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青年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学好“有字之书”,又要学好“无字之书”。

对于教条化的知识,要持批判性思维,及时发展和补充;积极实践,反馈理论,做到二者统一。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必不可少。

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李大钊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增加了以发展生产力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新型社会主义义利观内容,以融合创新的思想,辩证的立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

青年学生是富有创造力、敢想敢为的一代,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可以创造更多理论创新成果,使我们的理论创新群体更富有活力和朝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根据新时代、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新发展,将是永恒的追求。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本质最早进行初步阐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结合中国实际,融入自我创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初现雏形。

而他高度的爱国情感,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对当代青年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仍然发挥着极大作用。

作者简介:袁月(1994.2-),女,汉,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哲学专业,研究方向:哲学。

参考文献:
[1]李大钊.李大钊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7
[2]王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3:96-98.
[3]周俊成.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思想轨迹[J].社会科学家,2010,09:44-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