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简介基本理念一、模式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位一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相信学生是师德。
解放学生是使命。
发展学生是根本。
二、模式目标“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模式特征高效课堂模式特征:主动、生动、生成三特征一体。
主动:指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
通过激发潜能,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参与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促成生成能力。
生动:追求课堂情感价值。
学生学乐、乐学,变“怕上学”为“怕下课”。
生成:变“。
”为“?”。
课堂“不可预设”,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碰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
高效课堂内涵: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课堂呈现丰富性、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基本内涵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立体教学结构。
学生方面:学习流程三环: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
课堂45分钟向课前、课后延伸,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三环一体的大课堂。
课前:预习自学。
课前的自习课,学生预习教材,自己疏通一遍教材内容;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与生活经历挂钩,进一步理解教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
课中:高效课堂。
每个学习小组针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课堂结束,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验收、总结、评分。
课后:训练拓展。
小组长自主确定时间,带领全体成员按训练案要求分层达标,限时完成,及时收缴,向老师反馈交流。
学习方式三环:独学、对学、群学。
独学:学生对照导学案,自学,发现学习疑难。
对学:以小组为单位,同等学力的同学进行讨论。
群学:在组长的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
课堂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
课堂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一、“5E”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1989)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模式,是BSCS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这种教学模式就在BSCS的总课程设计中被应用,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描述了一种能用于总课程、具体学科课程或某一节具体课的教学程序,是一种致力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基本内涵“5E”教学模式共分五步,这五步分别是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
因为五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都是“E”而得名。
(1)吸引这一环节是“5E”教学模式的起始环节。
为吸引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5E”教学模式一般强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里的问题情境应尽量与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并与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联系起来。
情境中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兴趣。
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任务已经形成的前概念.分析原有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然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演示实验或其他常见情境与学生已知的前概念产生认知冲突,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探究兴趣,产生探究意愿。
(2)探究探究是“5E”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上一环节产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
教师注意观察、倾听,并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以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深度,同时避免学生过快地得出结论。
在这一阶段,需要提供学生一些必需的背景知识,包括学习材料,如果是实验探究,还必须提供给学生实验仪器、实验材料、背景知识等等。
“支架式”支持的力度,取决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我将结合一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针对不同领域内容的教 学具体分析教学模式:
1 、‘数与代数’的教学模式
第一学段:比如 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引入:你分过东西吗 引导学生回忆分东西的经历, 充分发 挥生活经验的积极作用,
2、实践操作感受平均分,当遇到一个苹果要平均分成两份时,产 生认知冲突,揭 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册:统计
活动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需求 大象咪咪过生日,需要知道有多少小动物来庆祝生日,
活动二: 一 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操作探究 1、课件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心里默记,经历统计过程, 选择合理的记录方法,“正字法” 2、课件再次显示动物们陆陆续续走来,学生在纸上记录, 3、统计数据,找出数学信息,完成统计表,
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但不能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能一手包 办,毕竟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一个 人说不完整,可由多人补充,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正确的多样的计算 方法,
④练习深化,优化方法,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方法的运用,以便教 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要有阶梯性,练 习形式多样性,练习要有一定的强度, ⑤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指导学生对全课进行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关键,确保学生系统
1/2 的 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3 汇报成果,交流发现
二 发现分数
游戏激趣: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 个新的分数, 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 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三段七步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实施方案3
临清三中“三段七步”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精品课堂,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学校决定在全校推行“三段七步”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该模式将有效地解决学习效益的问题,为提高学习效率,找到更好的“途径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三段七步”课堂模式,现制定“三段七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如下:一、课堂实施要求:三段为:预习展示,精讲点拨,训练提高七步为:预习认知、展示新知、讨论质疑、教师精讲、训练巩固、小结提升、达标检测1、组织教学(1分钟)包括起立、宣布学习要求等。
2、预习认知。
教师要在上课前下发本节课内容的导学案,提出预习要求,明确预习重点、难点突破的方法,明确学习范围、参考书籍和基本要求。
使学生通过预习解决教材中浅层次和中等层次的问题。
导学案中预习内容约占三分之一,教师精讲和当堂训练内容约占三分之二。
3、展示新知。
学生以读、写、讨论、对抗、讲解、辩论、表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展示激发学生预习的学习热情,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4、讨论质疑。
学生根据同学展示结果进行讨论质疑,通过讨论质疑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表达,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师精讲点拨。
(1)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展示结果和学生质疑情况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以及规律性的知识进行适时点拨。
通过点拨把学生自主学习浅层次和较深层次的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掉,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结果以及课程目标要求,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以及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方法,形成规律性的逻辑定式和知识网络。
6、训练巩固。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以及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当堂训练。
通过训练巩固知识,通过训练熟练方法,通过训练实现提高,教师随即公布答案,进行反馈讲评。
通过反馈讲评实现节节清,不给课下留尾巴。
7、小结提升。
通过小结归纳形成规范的规律性思维方式。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情境导入——旨在以景(或境)激情(情感和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殿堂。
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从时间维度来看是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因素。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第5-20分钟为课堂教学的“黄金时段”(即在这个时段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学习效率最高),而课堂教学的前5分钟为“思想的安顿和学科思维的转换期”,是教学效率较低的时段。
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个低效时段呢?这就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实现高效激趣导入。
我们要求教师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大家知道“景”能够激“情”,“情”能够产生“力”。
学导结合——学导结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学”指的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是第一位的,而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这里首要的问题是要求教师“走出传统单向灌输的误区”实现角色的转变。
第一,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
第二,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
第三,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将课堂变为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
学生的“学”要注重自觉性、主动性,使之乐学、会学且学会。
教师的“导”要体现这样两点理念:第一,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操作化”和“结构化”组织。
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动合作交流;将教学内容“操作化”,使“做”、“想”、“讲”结合,以“做”促动“想”,以“讲”梳理“想”,协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增强学科整合,揭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双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命名、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命名、结构一、课堂教学模式1、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命名:双案导学,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新模式的大名叫响。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特点:两个载体——导学案、学案;三个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生评价;四个环节——复习、预习、展示、反馈;五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思维为主攻、以训练为主线(重点是思维训练)。
3、注意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独特性。
要摆脱“杜郎口”的束缚,要少提最好是不提“杜郎口”。
二、课型:1、新授课2、复习课三、新授课课堂教学结构(一)静态分析:四个环节——复习、预习、展示、反馈。
1、复习实质:复习的实质是巩固强化,温故知新。
巩固性与准备性相结合,内容的选择要科学。
课堂内复习要有计划性,要有针对性。
昨天的课,复习环节还要强化。
特别理科更要突出复习。
步骤:(1)独立复习。
此时的学生行为是独立回忆、独立思考。
教师行为是随机指定学生代表本组报告;不能教发师问、学生齐答。
(2)组内互助。
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检查、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此时教师要关注学困生。
(3)组间交流。
由一个、几个或各个小组就某些问题解决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这里强调老师要用报告这个词,不宜用展示这个词),小组报告人由老师随机指定,报告人报告后,本组或他组同学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要谨慎安排,因为学生评价学生很难实现科学、准确),必要时老师给予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
每一项交流后,都要针对交流的问题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
原理:由老师随机选择报告者,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必须注意思考和学习过程。
学生往往会完成个人的学习计划,因为那代表他们自己的学习或小组学习的一方面。
2、预习实质:预习的实质是学生通过自学(或听老师讲授)落实基本知识(显性知识——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的技术性知识)。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三步四环节五课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研究(一)“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的总体构架“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中的三四五是指“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1.三步: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
(1)课前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训练: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2.四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要研究好设置各个环节目的和作用是什么?3.五课型: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
如: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阅读写作课;⑤实验探究课。
(二)模式流程的阐释1.课前、课内、课后“三步”要求与关系(1)课前预习。
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基础性。
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
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教学模式五因素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2010-09-24 13:04:57)转载▼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课的结构,就是指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教材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
一堂课的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然而,人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远不够充分。
教育史上有过两种影响深远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即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和前苏联教育家N.A.凯洛夫的“五环法”。
赫尔巴特把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明了—联合—概括—应用”,视为教学过程的4个阶段,凯洛夫则用教师的施教程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课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5个环节取代教学过程。
他们虽然分别从学与教两个不同的侧面来说明教学过程,但没有说明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以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这一本质,也没有反映出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性特点。
而凡是结构都是一种整体的存在,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如果不表现出它的整体性,就不可能揭示出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自然,也就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它自身。
事实上,这两种结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教学模式包含的诸因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
完整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含如下因素:一、主题教学模式的主题因素指教学模式赖以成立的教学思想或理论。
主题因素在教学模式结构中既自成独立的因素,又渗透或蕴含在其他因素之中,其他因素都是依据主题因素而建立的。
例如国外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结构包含的主题因素就是信息加工的理论;无指导者教学模式结构包含的主题因素就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二、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创立的。
目标是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有着制约作用。
例如国外的社会探索教学模式结构的目标因素是通过科学探索和逻辑分析,培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无指导者教学模式结构的目标因素是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能力。
5+1”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与操作(1)
“5+1”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与操作黄胜勇一、模式解读本模式按照“主体教育”理论的发展性教学策略的要求,以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组织的主干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课堂的高效达成。
二、模式结构“5+1”模式的“5”是指五个教学环节:明确目标、主体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和达标检测。
“1”指的是评价反思。
三、理论支持1、课改理论支撑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一是学生的学法转变,二是教师的教法转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关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的总体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2、课改的依据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课改实施的保障点:依托全校教师的集体智慧,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课改团队,构建支撑课改的新“模式”。
四、模式定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让学生懂得“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求知路径。
以学生为本,减负增效是“5+1”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相信学生,启发学生,发展学生是课改的基本原则;激活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成长,让学生、教师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则是课堂改革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五、操作要点“5+1”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分解为“明确目标,主体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达标检测,评价反思”六个环节。
目标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自学为前提,交流为合作,展示为核心,点拨为提升,检测为达标。
这一过程遵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认知规律、通过强化巩固、点拨提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均有所获。
1、明确目标该环节的目的:设计学习情境,激活学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明确知识有什么,明确知识怎么学,明确达到什么效果。
全国十大之一的高效课堂模式图读
“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结构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分为自学、释疑、达标三大板块;分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
其中,合作探究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对接链”,使二者合为一体。
自学包括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纠错互评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和提炼总结五个环节;达标包括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两个环节(如下图,包含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
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
1、学案导学“学案导学”为课前预习部分,是学生利用“教学案”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教材,发现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应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要求学生精力集中,快速高效。
“教学案”应至少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
“教学案”应为“精品”,其功能在于“导学”,应能对学生自学起到较好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但切忌把“教学案”做成“习题集”。
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学生课前预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同时又作为课堂的开始,使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加以对接。
当然“合作探究”是当今初中教学的重要方法,理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这里,应让学生最大限度找出自学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或针对教师设计的高层次目标(理解、应用、综合等) 任务,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的方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和认识。
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作好记录,以便在下面的环节中提出问题。
3、小组展示展示的内容:小组承担的展示任务,或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的共识,即学习成果,包括方法、经验、教训及困惑等。
展示的方式:口述、板书、板画、实验操作、作品张贴、集体表演等。
展示的要求:(1)根据小组分工,小组代表以各种形式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发表本组观点和向其他小组或同学提出问题。
(2)学生通过与他人各种展示的对比与思考,发现自己的错误或者与自己不同的见解。
初中数学“七步”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七步”教学模式一、“七步”教学模式结构:“七步”教学模式是指整个数学课堂分解为七个步骤:精心引导→设计问题→学生自学→问题诊断→教师精讲→检测反馈→感悟升华。
二、“七步”教学模式解读:操作流程:1、精心引导(2分钟)。
因为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应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导入新知识,让他们觉得数学知识原来就在身边,学起来很有兴趣,从而形成课堂良好的开端。
2、设计问题(3分钟)。
教师把本堂课的目标转化为问题,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3、学生自学:(10分钟)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
①、先独学: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独立预习学习,勾画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②、后群学:以小级为单位,组内先相互交流自己已解决的问题,分享交流,共同完善,然后集中大家智慧,尽力解决剩余问题,对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标记,留在下一个环节处理。
4、问题诊断(10分钟)。
各小级组长在班内交流本小组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相互指正,思维积极碰撞,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个环节收集有效信息。
5、教师精讲(5分钟)。
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机备课,对学生们已解决的问题不要再费口舌,只用精练的语言处理学生未解决的问题,梳理当堂课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掌握的知识添加支撑的“骨架”。
6、检测反馈(8分钟)。
教师出示本堂课的检测题,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教师根据实际的反馈信息对出错较多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
最后再来1-2道拓展训练题,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求知欲,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另一个深度。
7、感悟升华(2分钟)。
通过前面的环节已完成了对教材知识的传授,此时可让学生们回顾前面的过程,除了知识的收获之外还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会超越教材获得更多的感悟:团结合作比个人单干力量更大、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联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拓展训练教会怎样克服困难、甚至还可适时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的情操得以无限升华。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孙志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1、乐学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
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
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
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
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
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
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
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顾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125学校课堂教学模式(5篇模版)
125学校课堂教学模式(5篇模版)第一篇:125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忠县马灌中心小学校“125”课改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一.基本结构“1”一个中心: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发展。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 2” 两个基点:身心愉悦,快乐学习。
“5”个步骤:激趣导入——自主尝试——合作探究——达标检测——整理小结(拓展延伸).二.具体操作步骤及大概时间分配一).激趣导入(3—5分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谈话激趣导入如教学《日月潭》一课,可以这样激趣:“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名胜?”“你去过哪些风景区呢?能给大家说说吗?”2、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群小蝌蚪,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的是什么,学生齐声说道:“小蝌蚪!”。
老师借机引趣导入:“小蝌蚪一生下来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它多想妈妈呀!我们现在就去帮他们干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找妈妈!”这样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悬念导入如教学《画风》这课时,我这样激趣:“老师很爱画画,可我却画不出风来。
同学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4、故事引趣导入如教学《骄傲的孔雀》一课,老师先给大家讲绿孔雀帮助橄榄坝人致富的故事。
让学生议一议,故事中的孔雀是一只怎样的孔雀?然后很快转入课题:“大家可知道我们今天在新课中要了解的孔雀却不是这样的,它是一只——”“骄傲的孔雀!”同学们脱口而出,这样又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5、谜语生趣导入二).自主尝试(8-10分钟):在学习目标和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并找出学习中的困惑。
三).合作探究(10-15分):通过自学后把困惑和成果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要求小组的分配要科学合理,好中差学生搭配,选好能干的小组长,分配好学习任务。
特别注意成绩好的学生当好小老师,更要培养好学生注意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这时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四).达标检测(10):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练、写。
创建“五型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创建“五型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摘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类型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建“五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数学素养,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结构;“五型”教学模式;积累经验;数学素养一、创建“操作探索型”教学模式(1)课型特点。
图形制作、试验操作、实物测量、形象观察等活动,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放、剪贴、画图、丈量以及认真观察、互动交流等,如“有趣的拼搭”“我们认识的数”“有趣的七巧板”“周长是多少”等。
(2)基本环节。
设疑导入→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作品展示→汇报成果→得出结论。
(3)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选好活动场所,准备好教学设备、教学工具以及活动材料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能力等。
(4)教学指导。
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说明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如何制作、如何观察、如何总结。
(5)教学案例。
教学在“周长是多少”一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先用一根线或一根铁丝围出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并说一说围的是什么图形,周长在哪里?再让学生用准备好的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图形,并说说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而后出示三个形状不同,周长相同的图形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接着出示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方格纸上分别画出周长是20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出示五角星和人脸的图案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周长;最后,让学生回顾活动过程,“說说你对周长有哪些认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如何正确量出图形的周长”。
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互相交流、激发思考、得出结论等环节,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的。
二、创建“观察实践型”教学模式(1)课型特点。
出示某一生产、生活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分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丰收的果园”“小小商店”“测定方向”。
“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
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一、“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二、“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三“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
在这个主要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辅助环节就像高速公路旁的“引桥”,主要环节好像高速公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各科老师灵活运用,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作用,很快通过“引桥”,奔驰在自学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般操作方法示意如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学生自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有共同的规律、基本原则,有一般的操作方法,但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操作方法也有变动。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要注重灵活,一般采用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即一次性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数学、自然等学科教学中常用;有时,分散学、分散教、最后当堂训练,即几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这是语文、外语等学科中常用的。
有时,可小步走,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即边学、边教、边练,在小学低年级常用。
但是,有一点不变:即都是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才教,教不是由教师教,而是“兵教兵”,教师补充;同时,要注意各个学段之间、各个年级之间的联系、衔接,注意各门学科教学的相互促进、渗透。
教师要熟悉相关学段、年级的教材。
一般操作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6个环节。
其中前3个环节为辅助环节(约1分钟左右),后3个环节为主要环节(约39分钟左右),下面介绍各个环节的一般操作要领:一、板书课题三言两语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不断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这些新的探索,目的在于转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从这一点出发,教师的研究提高了修正调适课程的能力,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
有效的教学模式遵循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
一、传统讲授型一些理论强、学生参与性较差的教材需要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步骤多为:出示目标——讲解内容——提示重点难点——达标练习——课堂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是教师直接讲授就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课堂反应,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是旧有模式的弊端。
教师要做到边讲解边创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讲解同步进行,循序渐进,慢慢释疑,同样能达到让学生接受知识引起思考的效果。
二、体验探究型教师在教学中要客观地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积累生活经验,因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这个大集体存在,学习的终极是生活,所以用生活指导学习,才不是空中楼阁,培养的才是真正的社会的人才。
社会即是一个大课堂,一次实践活动给学生的教育,有时候胜于几倍的说教。
学生是生理和心理都在成长中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感悟,丰富的心理体验蕴藏着无穷的能量,用学生的所感与教材结合,使之感到亲切,才是学为所用。
因此,与现实生活较近的课题,就该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调查、了解、评判社会的一些现象,这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教育契机。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和参与者,又是引导者与服务者。
采用这种模式要制订周密的计划,规划具体的实施方案,提供充足的条件,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
体验之后有探究和总结,才能圆满地完成教育任务,取得预期教育效果,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课本与生活脱节的矛盾。
三、自主合作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知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教学模式包含的诸因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
完整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含如下因素:一、主题教学模式的主题因素指教学模式赖以成立的教学思想或理论。
主题因素在教学模式结构中既自成独立的因素,又渗透或蕴含在其他因素之中,其他因素都是依据主题因素而建立的。
例如国外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结构包含的主题因素就是信息加工的理论,无指导者教学模式结构包含的主题因素就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二、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创立的。
目标是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有着制约作用。
例如国外的社会探索教学模式结构的目标因素是通过科学探索和逻辑分析,培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无指导者教学模式结构的目标因素是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条件条件因素指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效。
条件因素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工具、教学时间与空间等。
四、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详细具体地说明教学的逻辑步骤、各步骤完成的任务等。
例如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或步骤,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结构的操作程序分为情境、问题、假设、解决、验证五个阶段或步骤。
五、评价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评价方法、标准等。
由于不同教学模式完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因而评价方法和标准也就不同。
所以一个教学模式一般要规定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例如美国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模式结构的评价因素不同于标准化评价,它的标准是效标参照性的。
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这五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一般地来说,任何教学模式都要包含这五个因素,至于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则因教学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朱台中学“尝试-----结构”复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朱台中学“尝试-----结构”复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简介近年来,我校以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为指导,为了“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无限相信学生和老师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形成了以“尝试---交流---结构---检测”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模式的五大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理论:论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二、认知主义理论九个教学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刺激回忆、呈示材料、提供指导、诱引行为、及时强化、检查评价、促进迁移。
三、合作学习理论五要素——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交互、个体责任、合作技能、集体自加工。
四、结构主义理论五个“有利于”——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第二把知识用圆满的结构联系起来,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保持;领会基本原理、概念,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结构和原理有利于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的贯通;简化教学内容有利于成为更经济、更有活力的东西(基本结构)”。
五、学习理论三要素: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
课堂教学模式的八大依据原则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2、主导性原则:以教师为主导;3、独立性原则:让学生先独立学习;4、交际性原则:让学生在交流中发展;5、生成性原则:让知识在动态中生成;6、系统性原则:让学生把握知识的结构;7、巩固性原则:及时巩固才能强化记忆;8、交互性原则: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把课堂分为预习和展示两部分,完成四个基本环节。
预习即课前“尝试”,展示包括课中:“交流----结构----检测”。
具体操作要求:“尝试”就是教师把提前编制好的巩固预习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指导学生利用晚自习先自主探究,后合作学习,小组归纳出疑点、问题,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课堂教学当然有自身的结构.所谓结构是指在某个系统范围内元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包含着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和信息往来.课的结构,就是指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教材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一堂课的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然而,人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还不从分.教育史上有过两种影响深远的结构模式,即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的“四短论”和苏联教育家N.A凯洛尔的“五环节”。
赫尔巴特把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明了—联合—概括—应用”,视为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凯洛夫则把教师的施教程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取代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知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着一本质。
也没有反映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性特点。
而凡是结构是一种整体的存在,对课堂结构的分析,如果不表现出它的整体性,就不可能揭示出课堂教育的基本规律,自然,也就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它自身。
事实上,这两种结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的结构。
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教学模式包括的诸因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
完整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括如下因素:(1)主题教学模式的主题因素指教学模式来意成立的教学思想或理论。
主题因素在教学模式结构中即自成独立的因素,又渗透或蕴含在其他因素之中,其他因素都是依据主题因素而建立的。
例如国外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结构包括的主题因素就是信息加工的理论,无指导者教学模式结构包含的主题因素就人本注意教学思想。
(2)目标任何教育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创立的。
目标是教学目标结构的核心因素是通过科学探索的逻辑分析,培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无指导者教学模式结构的目标因素是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能力。
(3)条件(或称手段)条件因素指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效。
条件因素包括的内容很多,又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工具、教学时间与空间等。
(4)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详细具体地说明教学的逻辑骤、个步骤完成的任务等。
例如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或步骤,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结构操作程序分为情景、问题、假设、解决、验证五个阶段或步骤。
(5)评价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评价方法、标准等。
由于不同教学模式完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因而评价方法和标准也就不同。
所以一个教学模式一般要规定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例如美国布鲁牧的掌握教学模式结构的评价因素不同于标准化评价,它的标准是效标参照性的。
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这五个因素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一般地来说,任何教学模式都要包含着五个因素,至于个因素的具体内容,则教学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1.心理结构目前,在这方面已有人作了尝试。
入维纳—马克思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维纳Winner(和马克思(R.W.Marx)用信息论的观点来描绘教学系统的心理结构模式.(见上图)这一模式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过程前变量、过程内变量、过程后变量),并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过程内的信息处理和互相作用。
但作为教学的纵向模式则似太笼统。
如稍加改造,使之成为教学的横剖模式,择优独到之处,也可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2.阶段结构人类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因而教学过程也可相应地划分为下述四个阶段,即:在计划或规划(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执行),使学生形成新概念,掌握新方法(第二阶段),再通过应用等方式,检查知识掌握的情况(第三阶段),并作总结,提供总结性反馈信息(第四阶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的下一个周期中加以考虑.至此,教学活动咱搞一个段落.这四个阶段就是教学的一般模式,或称教学论模式.这四个阶段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只有迁移阶段的任务成了,才能进入下个阶段。
他们的基本顺序是稳定的。
但是,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这就是统一教学活动中有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
教学一教师和学生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各有自己的独立的活动,不能相互替代。
因此,教学的这一般模式(规划、执行、检查、亚总结)需在教授模式和学习亚模式中展开具体化。
教学的教授亚模式就是教师的活动顺序,它包括备课、讲课、检查和小结四个基本环节。
这四个环节也是相对稳定的。
而备课、讲课等具体由哪些要素或几个小节组成,即该如何教,则是可变的。
事实上也不可能提供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科和所有类型的教授统一图式。
教授亚模式的顺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一般教学论模式、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特点及各种类型教学的具体情况(一句话就是教学系统的特点)决定的。
正是在此,铁系体现了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的艺术和技巧,也即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的学习亚模式,是反映学生学习(思维)过程的。
它具有预习、听课、巩固运用(自我检查)和小结等四个基本环节。
这四个环节的顺序也是基本稳定的。
心理学家已查明,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从动机阶段开始,经过注意选择性知觉(感觉),然后进行同化或顺应等操作理解和领悟新知识(获得阶段),再到保持、概括(迁移)、作业(反映)、反馈。
至此,学习过程告一段落。
这是一般的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模式。
问题教学的学习模式则与有别,它一般由情况、问题、提出假设、对假设进行推演、验证等五个环节组成。
而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与这两者又有不同,它更重实际操作(练习)。
总之,学习亚模式也是可变的,它应依据教学的一般模式、教师的特点和学生自己的特点(即教学系统的特点)等决定。
在此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
如果把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系统的内涵作一比较,便可发现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与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在一些方面是相似的。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给系统下了这样的定义,即系统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
该定义强调两点:(1)系统是由相互的要素够构成的;(2)系统与环境发生关系。
因此,教学模式的要素,是各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过程便是教学环境。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发展、完善、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这说明,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发生关系。
系统在动态状态下不发生结构变化,这就形成了系统的稳态和平衡特点。
而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后,会在结构上保持相对稳定;系统中的要素,需要一定的组织规则和形式,这些组织规则和形式便是结构。
而教学模式中的结构,则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协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规则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情况可以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得到验证。
赫尔巴特依据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的理解,提出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并且给教师规定了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应采用的相应的教学方法。
这一模式后经赫尔巴特的信徒们即赫尔巴特学派发展\完善,比较形成了有名的五段教学模式.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与这五段教学模式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历史悠久的班级上课制。
这就是说,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单由教学方法组成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教学方法只是构成教学模式的要素之一。
3.横剖结构探讨教学过程中某一时刻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模式。
在教学系统中的活动实际上都是信息活动:信息的接受(接收)、转换、输入、加工、储存和输出。
这些信息活动在任何教学系统计教学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能发现的。
因此,用信息来描绘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使可行的。
关于这一模式图,说明如下:(1)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
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信息源,又都是信细接受器。
师生双方所接受的信息不是和双方输出的信息完全一样的,它经过了各自的选择处理(过滤)。
(2)在教学系统的信息活动中,包含这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我们可以认为有两个亚系统或子系统:一是教师的信息处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一是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
这两个子系统之间无时无刻的互相作用着。
但这两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仔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平形式的,属统一主体的。
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市交差式的,属不同主体的。
这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时非常活跃的。
师生的行为既是反应,又是信息。
(3)教学系统的信息传递活动是通过反馈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教学系统中的反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和学生两亚系统之间的反馈联系。
它由教师和学生一同来实现。
学生从教师的评价和态度反映中获得反馈信息,来调控自己的学习;教师则通过多观察学生的表现、提问(确切的说是学生的回答)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
教学系统中的另一种反馈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两亚系统内部的反馈联系,可称为“超短反馈”或“自我反馈”。
它是教师和学生各自自己实现的。
这一反馈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各自对自己的信息加工处理和行为表现进行自我“检测”。
在教学过程的信息活动中,自我反馈对于调控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4.阶段—方法结构可以把教学模式看作是教师根据数学亩的和教学仍无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协调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系统。
体表名教师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行学生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个性充分发挥。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而教学活动过程中是由如干个教学阶段构成的。
每个教学阶段,都有趣具体而有独特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教学活动过程内部的各个教学阶段是相互联系的,他们的排列顺序都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在各个教学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之间,也有着内在联系的综合,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这就是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