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关于学科作文的那些事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习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习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习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1通过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1]。

教师通过教学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完成文章的学习之后,便进行多种教学环节,从而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并且还能从中找出兴趣。

例如:“狂风吹在树枝身上,就像用鞭子在狠狠地抽打着树枝。

”“有的树枝被狂风吹得哗啦啦的作响,有的树枝被狂风压倒在地上,有的树枝被狂风吹断掉……”就这么的形容,一句深动形象并且还有趣味的句子就呈现在了小学生的面前。

有的同学仔经过观察之后,会对仙人球进行这样的描写:“仙人球圆圆的、硬硬的,它的上面长满了长长的尖刺。

要是用剪刀剪掉它的长刺,它就会成为光头,很好玩的。

”这样的教学,提升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习作水品。

2领悟习作教学与课本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了习作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的。

那么生活的经验应该是从何而来的呢?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的经验更多的是从书本中得到的。

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借助课本的力量去回归自然、认识社会、了解生活。

自然,语文课本就成了连接习作教学的“枢纽”。

2.1找文本的关键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时要对阅读课堂要有效的利用起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主题,并且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再对写作的素材进行捕捉。

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要重点结合文本中的关键点进行强化(关键词、段落结构、行文特点)。

2.2对文本中的信息点进行搜索当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总是哇哇的读,表面是沉醉在内容中,但是却对文中部分精彩的片段出现了“走马观花”的现象,致使部分关键的信息点出现了遗漏,恰好这些被遗漏的信息点却是表现文章情结的重点。

假如将学生的这种遗漏带回文章中去,却会使学生的语言显现的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力。

因此,有效地习作理念就是要将遗漏的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并加以巧妙的应用[2]。

2.3文本激情的掌握小学教学中,尤其是对学生的朗读中讲究其情感的饱含。

小学语文论文-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人教版新课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目前,习作教学遭遇边缘化危机,考试作文、模式作文等一直占据主流的位置,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习作成绩,强行剥离小学习作,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时出现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等现象。

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是这样要求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强调自由地、真实地表达,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天性的回归,让孩子乐于写作,写充满童真的作文,让孩子的习作回归童真。

1.学生生活空间相对狭窄,缺乏个性体验。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刚接触作文时,学生的为难之处主要是没什么东西可写。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作文是学生真实性灵的表达,丰富的生活,多彩的生活,学生才能写出色彩斑斓的文章。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然而,现在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十分狭小,家庭——学校——教室——操场——补习班——家庭。

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学生多数是在父母的小汽车中接来送往,根本没有机会仔细观察蓝天白云,更没有机会欣赏虫鸣鸟叫。

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与书本为伴,在无穷无尽的作业中来往,大多数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写作业、吃饭、睡觉,或者有短暂的休息和游戏时间,但又有一部分学生沉迷在电子游戏当中,难以自拔。

所以,生活空间的狭窄,使学生没有了活泼的生活,他们笔尖下的作文当然就是枯燥的,缺乏个性的。

2.功利主义观念根深蒂固。

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会在课外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难得的假期,外出旅游要孩子带着记录本,目的在于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写成作文。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科的融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科的融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科的融合人教版新课标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在教育上重视和加强基础教学,要求课程要综合化。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围绕着人文教育这种“精神底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却都忽视这种“精神底色”的存在,结果就产生出素质教育面临的最大障碍:每一学科都各自为政,每一学科都自命不凡,每一学科都力有不逮。

学而不能思,师生无不疲于奔命,但却丝毫无助于整体性的建立。

甚至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事实:尽管知识的对象千差万别,但知识的各种形式总是显示出内在的统一性。

意识不到这种统一,则无法洞察学科门类背后的原动力,以致事实不能还原为生成,结果不能回溯到过程,学科教育也不能成为重组和还原知识原初状态的综合构造活动。

现实中,历史不过是时间、事件的机械罗列;数学终归是一堆乏味的公式符号:语文就是字、词、句、段、文;音乐等于视唱;美术等于绘图……一切都局限于互不相关的表象之下,既看不到知识存在的理由,也无法认识不同领域的融合,更谈不上领略人类智慧固有的奇情异想——这种对知识的蒙昧必将导致对世界的无知!浮士德曾说过:“去了解有哪些力量/使这个世界变为一个整体”。

人文精神正是形成基础教育各学科整体化的内在力量。

教育的当务之急,应倾向于立足当前现实,加强学科融合,苦练“横跨”、“透视”两层功夫:“透视”是从纵向上找到知识以智慧所表现的人文意义;“横跨”则是把这种意义推广到其它领域进行比较,形成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关于习作,新课标中把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称“习作”,在小学阶段,总体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新课程把这一目标分散完成,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写话有三条要求: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在第二学段三四年级提出了六条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关于习作有五条要求: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新旧课准的对比:修改后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定位更加准确,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降低了要求,第二学段的要求由原来的8条改为现在的6条,第三学段由原来的7条改为现在的5条。

在习作时间上不强行规定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400字的作文,只要求有一定速度即可,删去了写读书笔记。

2、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

在第一学段的写话中就强调学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三四年级又把原来的二三条合并,强调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之一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之一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之一人教版新课标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指出:“训练学生的写作,必须注重他们的积蓄。

”他进而阐述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

”这种观点强调有积蓄才有倾吐,有感而发,符合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出了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培植学生把“积蓄”化为“文字”的能力,揭示出作文教学的实质所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外部环境日益丰富,他们的认识自然,接触社会,参与活动,人际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

他们的见识和积蓄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他们的习作水平并没有能随着“生活的丰富”而“水涨船高”。

剖析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把“积蓄”化为“文字”的能力没有能得到及时提高,换句话说,“积蓄”与“倾吐”之间的渠道不够畅通,“倾吐”的能力较弱。

本文试对架设倾吐的桥梁,改变这一现状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题目入手,学会选择最佳倾吐口岸学生遇见作文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的积蓄,发表的欲望自然强烈,倾吐自然容易。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作文题目与学生的积蓄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距离,往往都需要进行深刻的思索,才能缩短距离,寻找到合适的倾吐口岸。

因而这就需要从题目入手,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审题训练,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题意,明确作文题目对体裁、内容、选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提高他们充实作文题目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生作文题目的范围越来越广,学生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显然学生对文题范围认识的程度越深,充实作文题目的能力越强,越容易找到倾吐口岸。

在训练过程中,应围绕范围,结合具体的文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充实文题”能力的专项训练。

所谓“充实文题”的能力是指在文题具体规定的要求内最大限度地充实完善文题写作范围等方面的能力。

即换一种思维模式,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扩展文题所涉及的领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习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习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习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将写作与兴趣结合起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人都指出了以兴趣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性。

写作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可以说学生对写作感兴趣,那么头脑中就会不断地闪现新思路、新观点,自然文章具有新意与想象力;相反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就只能是拼凑文字,哪里来的新意与创意。

为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就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学生不爱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写作难、难写作,正是在这种消极恐惧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对写作性不高。

而要激起学生写作的激情,让学生乐于写作,就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学生的心理恐惧。

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包括一些名家作品、作文选刊以及往届学生作品等等,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也学会用笔来描述自己的生活。

选择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熟悉,这样都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减轻负担,激起学生参与写作的激情与动力。

二、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写作并不是脱离生活的凭空捏造,而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写作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此叶圣陶先生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脱离生活的写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内进行封闭式的写作,而是要让学生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去汲取养分,充实到写作中来,这样学生所写出的人物才能更形象,景致更优美,场景更感人,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一)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心来观察,不要让这些精彩的瞬间流逝,要用敏锐的观察来用心记录。

(二)让学生多参与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丰富的活动中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强化生活体验,这样都必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作文课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作文课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作文课人教版新课标一、认识小学作文课作文课,是老师和学生在写作训练的长期合作中形成的心灵之间达成默契的时空形态。

作文课,是师生间思想感情的一次坦诚交流,用不同文字记载下来的生命体验的备忘录。

作文课,是师生从有法到无法的一次长征,多数的留在草地里,少数人成了国宝的壮举。

作文课,是师生无法彻底完成,无法给出绝对指标,无法执行一个标准的一种成长过程。

理想的作文课,以人的快乐健康成长为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始终坚持整体论(即和阅读教学、其他学科主动整合)、系统论(即写作基本知识与文体的有机、有序、有效结合及应用)、个体论(即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合作学习)、阶段论(即按学年大体分成初中高三大阶段,分别设定大体目标并细化到月),确保作文教育教学达到较高的境界(即遵循小学生认识规律、写作规律、教学规律)。

作文课,是师生共同建设的适宜小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小环境。

二、作文课的问题教育改革步步深入,作文课教学不断取得进展。

但囿于微观于教材,微观于语文学科,围观于课堂结构,微观于技术手段,微观于教师能动,致使作文课教学进步的量和质,都远远地落后于时代对学生掌握写作工具的能力需要,远远落后于作文课对学生实行有效人文关怀的生命需要。

无论从教材上,从教法上,从学法上,从评价体系上都与动态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

基本还在沿用一把尺子——考分第一,宁可失去或不情愿牺牲作文课的本质。

绝大多数的作文课程式化、任务化,绝大多数的作文模式化、任务化,绝大多数的作文教学科研形式化,官样化。

一句话,僵化。

致使我们小学的作文课死气沉沉,老师心疼,学生头疼。

而能使老师“出彩”的阅读教学却风风光光,热热闹闹,舍本逐末,令人匪夷所思!目前的这种悲哀的状况人人皆知,人人不满,人人想改,可绝大多数施教单位还是看文件行事,等着上边拿主意、出路子,瘸子打围坐山喊的现象极其普遍。

有一些改革者,也是战战兢兢,左顾右盼,生怕得罪了什么,丢了饭碗,丢了乌纱。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人教版新课标会习作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语文技能,说到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改。

这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

我想这与学生缺乏习作兴趣、习作的素材,缺乏表达的语言,缺乏写作的基本方法和修改的能力等息息相关。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努力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珍视成果,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绝非易事。

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努力做到:1、及时与学生沟通习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写作可以帮助自己实现很多的事情,而且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当学生们意识到学好习作的重要性以后,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兴趣也会接踵而至。

2、努力创设新鲜事物。

我们知道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将贫乏的事件转化、迁移,使学生有兴趣将事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3、珍视习作成果。

平时我会将学生的优秀之作进行打印并张贴到班级里的“作文园地”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

二、丰富生活,积累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

”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如,有一次习作要求写“我最熟悉的人”。

在作文之前,我问同学们:“在你的家里,谁的话最多?”一个嘴快的学生立即回答:“我妈妈话最多。

”“你妈妈的话多到什么程度?”“我妈妈一天到晚嘴不歇,叫我千万不要摸热水瓶,天冷多穿衣服,少吃零食……多得很!”其他同学也有同感。

我接着说:“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妈妈的话最多呢?因为妈妈对家里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觉得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份内的事情,她都要管。

小学语文论文小议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议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议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唇亡齿寒,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以这种表达能力作为衡量的尺度。

学生能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笔端,能写出情真意切、文从字顺的文章,是写作教学追求的目标。

要达到此目的,须在读、思、炼、评上下功夫。

一、读读,是吸收,是积累。

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读有字书和无字书是写作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材料是文章的质地,要学会写文章,学会写好文章,学生脑子里应建立丰富的资料库。

仓廪充实,才能下笔如有神,否则,便是搜肠刮枯,也难为无米之炊。

怎样才能使仓廪充实呢?关键是要做到二读: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读有字书,首先是读得有效。

对文情并茂的佳作,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深思,目注神入,多思考,细咀嚼,力求收“望表而知里”的效果。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读书不能浅尝辄止,过山遇虎。

要深究词句篇章,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开展想象,步入其中,深入佳境,深入理解语言创造情境的奥秘,产生情感的共鸣,把握文中的脉搏,理解作者的匠心。

其次,读不能局限于课内,更要注意得意于课外。

要经常推荐文艺作品,科技读物,对报刊杂志上的时文进行评价,举办读书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指导书刊的购买和阅读,做读书摘记和阅读卡。

但博览切忌“滥”,平均使用力量,消耗大量精力,就会得不偿失。

要慎加选择,有主有次,有重有轻,把握与主题、论题密切相关的材料,其余只需翻阅、了解而已。

读无字书,要紧的是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

生活中的材料就象空气中的水珠一样,似乎看不见,但经过雨后斜阳的照射就会显出美丽的彩虹。

生活中可入习作的材料比比皆是,但如果视而不见,冲耳不闻,再丰富的生活也只是浮光掠影。

因此,我们不但要细细观察,处处留意,还要学会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猎取生动的形象,用心去体会,仔细描摹,则呼之欲出,必能惟妙惟肖,纤毫毕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联系生活、挖掘写作资源作文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激发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善于观察,勤于记录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洞的毛病。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为他们的写作积累素材。

(二)参与生活,乐于写作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准备,譬如让他们拿个石子带来学校,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之后再让学生写下来,这样既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使学生体会到了作文的快乐。

二、课外阅读扩大素材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进行有效的检验和提升。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是用心“品”,用嘴“说”,用手“写”。

(一)先读懂后练写原则教师要鼓励和督促学生多读书、勤动笔,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体会和掌握了各个文章的写作技法,才会在写作中自如运用。

(二)扩大课外阅读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写作,使他们学会反思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又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写作,同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放手写作、突出学生的个性写作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描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同时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一)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教师应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引导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练笔中发展思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更具有灵性,更具有个性。

小学语文论文-作文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作文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作文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传统的作文教学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改革不是把“孩子”和“洗脚水”一块倒掉,而是要继承好的方面,扬弃那些不合理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读写能力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各阶段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练笔,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想象式作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依据。

选用的文章精练含蓄,这就为学生思维的自由驰骋提供了空白点。

教师可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想象补充。

可以抓住课文的精练处或一笔带过的地方引导学生想象并展开详尽、细致的描述;或在已有的故事结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故事加新结尾。

2、摹仿式作文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对于孩子来说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

”作文也是如此。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这些文章思想性强,语言规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因此我们鼓励学生摹仿课文练习写作。

3、感染式作文如教学《少年王勃》时,师生正在一起赏读“远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句话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简直是太美了!我真想吟诵一首小诗!”其他的学生也争着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不妨相机引导、顺水推舟,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这样的习作训练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也能产生深广的影响。

4、改写式作文如学习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深受学生喜爱。

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学生根据诗句想象诗人看到的美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的内容别有情趣。

阅读教学中可供练笔的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教材中扣人心弦的情节、精彩感人的片段,引导学生深入地品味、感触,让他们产生心理共鸣,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再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提出扩写、缩写、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等要求,使学生在动情之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小学语文论文-例说写作课的关键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例说写作课的关键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例说写作课的关键问题人教版新课标写作教学始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写作课是语文课的一种基本课型。

要上好写作课,也就是要实现有效教学,达成这种课的教学目标,它一定存在着必须要解决好关键问题。

这些关键问题是什么呢?思考一:请先看一个青年教师的教学日记:第一次教六年级,又是接别人带过的班级。

今天是第一次指导学生写作文。

我发现很多同学对作文并不感兴趣。

于是,我进行了一次调查:你喜欢写作文吗,为什么?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全班54个学生,有28个同学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写作文,有17个学生表示自己喜欢写作文,其余的说自己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反正老师叫写就写呗。

我陷入了茫然,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我该从哪里下手?这就引出写作课关键问题一:能否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之所以难,首先第一大关键就是学生不想写。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在作文教学中,没有什么比学生不想写更可怕的事了。

不想写,就是言语冲动的冷却、言说兴趣的冬眠、言说欲求的屏蔽,这是作文教学的一切问题中最为本原、最具根性的问题。

对此,著名学者潘新和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动力的缺失才是根本性的缺失。

”这是作文教学现实中,教师普遍认同的难题。

为此,课程标准把让学生“乐于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看成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问题。

在第一学段首先要做好的,是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首先要做好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第三学段虽然没有再明确提要求,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如果前两学段教师没有做好,到这个时候,学生怕作文则已成痼疾,“弥补”性地、“纠错”性地解决学生“想写”作文问题,更是不可忽视的。

思考二:再看一个同事请的一个小故事:一个黄昏,我和几个朋友在咖啡厅喝茶。

其中一个朋友的儿子在邻座做作业,不停地跑过来缠着他妈:“妈妈,今天的日记我写啥子嘛?”妈妈被缠得没办法:“去,阿姨是老师,去问阿姨。

”朋友们的眼光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作文训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作文训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作文训练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身边的事更是层出不穷,这是习作素材的大仓库,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

为了“跳”出课堂学作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可经常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三分钟左右的“头脑风景”,不断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引向图书室、阅览室、展览馆、博物馆及各种纪念馆,引向大型工厂、桥梁工地、饲养厂及农家小院,每天举行5分钟小新闻发布会……也可时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一系列的采访和社会调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情感;带领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虫鱼的可爱,陶冶情感;带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去,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表达个人观点,培植理性情感。

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和各种动物、植物,而后写日记,如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星星、月亮、太阳、风、雪、雨、露的景象和变幻,各类花、草、树、木、蔬菜、水果的形态特点和各种鸟、兽、虫、鱼的生活习性等等。

更可以因地制宜,经常把学生带出课堂,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观察家乡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使学生在用文笔赞美家乡的过程中受到热爱家乡的陶冶。

要“跳”出课堂学作文,可经常引导动手做做玩玩写写,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练习作。

注意培植学生对作文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写出富有童真、童趣的习作,必须得说自己的话,尽量使用童语,切忌写大人腔的习作。

一是集体活动做了写。

如利用班级、学校等集体组织的大型活动,如学校组织的体运会、个人特长赛、文艺汇演、公益劳动、参观访问、慰问孤寡老人等大型活动;班上开展的知识竞赛、游戏活动、野炊、放风筝等小型活动;学科教学中的实验小制作、课本剧表演等学科活动等等。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点滴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点滴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点滴谈人教版新课标一、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延伸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虽有其可取之处,但在这样一个信息文化多元化,信息快速化的时代,传统的以课文为媒介以课堂为宅体的作文教学模式,以不能符合学生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学生接受的信息文化和我们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是一种非常不对称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更广阔的背景。

1.从教学时间看,必须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作文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也是最能体现他自己个性和思想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小学阶段,应该放弃条条框框对学生思想的禁固.比如说写到某个人的眼睛,几乎所有的学生会用圆圆大大的词汇来描写.如果我们让学生对日常生活注意观察,并把他们的感触即使纪录下来,教师再对他们写下来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学生描写出来的眼睛可能就不是千篇一律的大眼睛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是写好作文亘古不变的真理.2.以多样的训练方式改变单一的训练方式。

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除了语文课,我们可以通过其它课程或者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绘画,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

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再比如操练。

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类似的方式还有很多,表演,体育运动,甚至现在小学生喜欢玩的计算机游戏,都可以作为作文教育的补充形式.二、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体系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做”,封闭讲话,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论文学科作文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学科作文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学科作文初探人教版新课标一、学科作文理念新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是一个语文教学的灵魂,代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钟传祎老师的“学科作文”提出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她紧紧围绕“学科作文”的开放理念,实施语文教育,追求科学人生。

学科作文是一场作文教学的革命。

学生作文不同于作家的写作,学生作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一定的语言训练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这种活动是学生阶段特有的行为,它和学生的学科学习密切相关。

学科学习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浓缩、概括、抽象、总结,课堂的教学需要打通和生活的联系,还原生活的本来样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学习,并将学习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

学科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技能的熟练、情感的熏陶、态度的形成、价值观的产生。

这些结果为学生作文提供了认识、思想、语言的准备,所以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正因为如此,作文应该携手学科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让作文成为学习的帮手,让学习成为作文的助推剂,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情感熏陶和作文训练灵活的融合一起,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这就是学科作文。

其内容可以是记载一天的学习情况,理清一天的学习思路,反思一天的学习过程,明确一天的学习重点,回顾一天的学习趣事,分析一天的学习成果,巩固一天的学习要点。

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

可以是一次有趣的阅读感悟,可以是一次解题的过程,可以是一次学习合作的经历,可以是一次学习活动的记录,还可以是学习一个词语、句子、片段的心得,一个重点概念的阐述,以及对知识的感悟、发现、拓展,更可以用童话、寓言、故事的形式再现知识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的作文指导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的作文指导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的作文指导人教版新课标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作文训练。

而如何抓好小学生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不少同仁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陈旧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已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本人也不断摸索和实验,认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写结合,从读中学习写作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思想、想象表达出来。

而如何把自己的作文表达清楚,必须有良好的方法,方法的来源是始终离不开对书本广泛的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

”作文的指导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

要通过对范文多方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慢慢领会得到写作的方法。

换言之,只有通过阅读,学习了名家名篇的主体构思和布局谋篇,领悟了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及其表现形,并把从学习中自己阅读课文时领略到的表达方式加以运用,才能慢慢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在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作文时,就开始感觉得作文太难了。

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首先要解除学生心目中的“难处”。

想办法找寻到学生认为作文难的畏难情绪,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只有让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找到自己容易找并感兴趣的写作素材,这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产生了写作兴趣,学生心中才激起写作的动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逐步引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具备了这潜能,学生才能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事和物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可将自己的喜闻乐见在纸上表露出来。

三、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开源拓流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可见,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凡脱离了生活实践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无物且缺乏真情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论文-关于学科作文的那些事人教版新课标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袁浩认为: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数学、自然、历史、地理、劳动、体育等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潜能、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

传统作文教学重视技巧性训练,忽视生活,编造生活,从来没有关注过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捆绑着手脚跳舞。

学生害怕作文,一半以上是因为无话可说。

实际上,学生90%的时间在学习,读书、作业、课外兴趣培训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内容。

剩下的10%的时间和父母、亲人、同学及朋友相处,和社会接触。

但这10%的社会生活,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导及相关的认知心理准备,对事物知觉,往往缺乏目的,没有系统,把握不了重点,深入不到细节,感知的时间不能持久,而感知的信息进入大脑后,缺乏或者不能作必要的分析、处理、建构、叠印,导致感知的信息模糊、错误、消失,导致对客观事物不会感知、无效感知,或者感而不知、感而少知、感而错知,结果在头脑中没有多少客观事物的真实表象,形成不了知识经验或者作文的材料。

父母带孩子到野外郊游,这是一个很好认识大自然的机会。

在小溪里捕鱼,在树林中捉迷藏,躺在山的怀抱中休息,孩子尽情快乐,陶冶情操。

这时,如果安排作文训练:写课余生活,结果如何呢?这是人教社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作文训练,实际上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

按理学生有丰富的体验,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

但事实是学生仍然愁眉不展,脑袋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内容,因为和父母的郊游是一种无意体验,没有具体的指导和强化,只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相反,学习生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是有意观察,学习情景丰富,情感体验多样。

翻看学生第五册的学科教材发现:教科版科学教材有寻访身边的小动物,要求学生课外了解社区、校园小动物的活动情况;人教版数学教材要求学生课外测量,人教版美术教材有魔幻的颜色、万花筒、巧巧手、变废为宝、美术小记者,人教版音乐教材有健康歌、小小足球赛,人教版思品教材要求学生了解家庭、社区、学校,每一个学习内容都可以激发多样的生活,产生各不一样的作文内容。

体育活动的内容更是和课余生活密切相连,同样是课余生活写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现在的作文指导,忽视学习生活,一味关注社会生活,甚至创设情境,制造生活,这无疑是丢掉金矿而找了几块岩石。

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它和具体的环境是紧密相连的,如校园的布局、教室的格调、融洽
的关系、良好的气氛等,作为学习的环境,它们也可成为学习的内容。

同时,学习作为一种活动,包括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在学习中同学们商量、讨论、表演、游戏、竞赛、扮演、练习、模拟、甚至打闹、游离等,这种学习和社会相衔接,和生活相呼应,有起因,有发展,有高潮,有尾声,有变化,表现为丰富的信息内涵,极大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和表达的欲望。

学习内容本身就来自生活,各学科教材都是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浓缩,学习时要还原生活,对接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这个意思上说,关注学习生活才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

这也是学科作文教学实验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智慧,实现作文和学科学习的共同提高,是学科作文教学首先面对的问题。

为此,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探索新的作文教学课型,在实验中我们逐步形成三种基本课型:课堂实录型、内容整合型、学科主导型。

1.课堂实录型:
课堂实录型是以语文老师为主导,学科教师配合,立足课堂教学丰富的情景和多样的活动,通过拍摄课堂画面,再现课堂情景,回顾教学流程,确定恰当的作文训练点,指导学生作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学习内容,整理学习思路,明确学习重点,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愿写,从而实现作文和学科学习的共同提高。

2.内容整合型:
语文老师往往兼任思品、心理、综合实践课,这些课往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竞赛、动手实践等活动来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充分、体验丰富、思维活跃,上课的内容也是作文的内容,课堂学习和作文指导可以融为一体,根据教材开展活动,根据活动辅导文章,两者合二为一,不可分开。

3.学科主导型:
学科老师结合讲课内容,指导学生观察、体验,写出课堂实录、科学观察、音乐美术欣赏等类的文章,以此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方式,评估学生学习的情况,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这种课型完全由学科教师实施,需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文,运用作文来促进学科学习。

科学老师指导学生学了“我们看云去”,
训练学生观察云的方法,布置学生观察天空的云,并做好记录,通过写云的观察日记,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科作文打通文理,搭建作文与学科的桥梁,具体实施策略包括:
1.让课堂笔记变成作文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记录的要点包括:老师提出要解决(学习)的问题、内容、总结、要求、强调的话;同学精彩的提问、发言、活动;课堂的行动、气氛;学习过程;热闹的场面;同桌的表现;最佳问题;重点内容、精彩瞬间、精彩对话、搞笑动作、幽默语言等。

教给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的方法:KWL法。

按照知道(know)、想知道(want to know)和学到的(learned)的范式整理课堂笔记,在什么时间、地点、学了什么内容,怎么学的,老师说了什么,同学怎么做的,学会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等,形成记叙学习内容、情景、收获的叙事文章。

这是基本的学科作文样式,也是刚学写学科作文的入门格式。

2.把学习问题变成作文
我们的文章写给谁看的,阅读对象想看什么,想了解哪些内容。

文章都有自己阅读对象,学生的文章一般阅读对象是老师、同学、家长。

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老师想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的困难及思考的特点等;同学想知道你是怎么学习的,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的疑惑、困难,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家长想知道你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上的精彩细节、知识掌握的情况等,我们可以站在不同读者对象的角度,列出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尤其是重点想知道的问题,一一交代清楚,形成文章。

3.把课后练习变成作文
学生学习了一个知识点,为了巩固、迁移,老师都会布置适当的练习。

学生完成作文的过程、思考、体验都可以记录成文。

而且,学科练习本身也可以用作文的形式进行,如科学观察、记录,数学日记,知识性童话、知识性说明文等。

4.把学科知识变成作文
围绕学习内容,深入知识背后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人物、事件、情景,讲述相关故事,和相关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

如房龙的《人类艺术》《与世界伟人的谈心》即是这类文章的范例。

学习是为了更好适应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习内容再还原于生活,写下具体过程和发生的故事,真正让学习活起来,用起来。

把知识拟人化,学了三角形,让三角形介绍自己,学了动物,让蚂
蚁、蚕作一番自我表白,如《水的自述》《铁的名片》《图形王国成员小考》等。

用童话的方式演绎知识,如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蝌蚪找妈妈》《琥珀》等。

5.把师生对话变成作文
定格课堂的一个精彩瞬间,再现课堂的精彩。

讨论、游戏、活动、比赛、表演、辩论、演讲、实验、制作等,课堂上发生的教学行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都可以指导学生写出来。

写明原因、经过、结果,写清自己感受、体验、收获,再现当时的情景,记录同学、老师的言行,表达自己的看法,体味课堂滋味,还原课堂真实面目,留下真实的课堂人生。

关注学科生活,用文字记录学习的收获,用作文搭建文理桥梁,带着作文去学习,应该成为语文老师和学科老师的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