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写作的启示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谈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古诗词教学面临着许多的困境,比如古诗词的语言繁复难懂、缺乏实际应用等等。
本文就古诗词教学浅谈一下,希望对于古诗词教学有所启示。
一、课堂教学要点1、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往往比较低,因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是讲述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典故等等,让学生对于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2、古诗词的语言繁复难懂,因此课堂上要注重对于语言进行解释。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讲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等等,让学生对于诗词的语言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3、古诗词作为文学形式,其包含了丰富的情感。
因此课堂上可以注重对于情感的揭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了解到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
二、古诗词的实际应用古诗词并不仅仅是存在于教科书中的文化形式,实际上,古诗词还可以被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1、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言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仿写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2、古诗词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的古诗词,结合当代社会问题,探讨作者的思想和立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文学才能。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古诗词,并通过课堂上的分享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启发和指导,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诗词歌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承者,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让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相互发展。
一、开篇导入,让人耳目一新,引来满园春色课文导入的好差,是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是奠定语文教学基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的有效手段。
因为自己是古典诗词的爱好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喜欢用各种诗词作为开篇导语,折一枝红杏而引来满园春色,掬几朵浪花而荡漾一江春水,栽几株梧桐而引来美丽凤凰,感觉受益匪浅。
例如我在讲授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引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赞美秋天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同学们一起齐声朗诵,热情高涨,仿佛把醉人的秋色带进了课堂,咏秋赞秋自然成了这堂课的“主旋律”。
在讲鲁迅先生的《社戏》时,我在课件中引用了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还引用了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讲到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我用了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为新课的开头。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张扬个性,相互学习与提高的课堂,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解析文意,加深理解,一切尽在不言中语文教学,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容易流于表面形式,空空而谈。
大而空的讲解和说教,不仅枯燥单调,味如嚼蜡,其结果也常常如过眼烟云,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恰到好处地穿插运用古典诗词,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给课堂带来清新怡人的春风。
比如在学习张晓风的《行道树》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作者提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引用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佳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而且让他们学习兴趣盎然,把现代文和古诗词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互相提高。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1. 引言1.1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教学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对学生成长和人生道路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
古诗词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节奏美等特点,对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有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2 现有问题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缺乏亲近感;二、古诗词教学内容狭窄,大多数教材只涉及传统经典作品,缺乏多样性和活力;三、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以传统的讲解和背诵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四、评价方式机械化,只注重学生对文字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发挥。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古诗词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有的古诗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正文2.1 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是古诗词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只注重古典文学作品,如《宋词》、《唐诗》等,而忽略了其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他们的视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广泛的古诗词内容,如《古风》、《古文》、《古乐府》等。
通过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古诗词作品,从而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而诗词歌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诗词歌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进行深入探讨。
一、诗词歌赋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诗词歌赋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其精致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常常能够引起学生的审美兴趣。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情趣,从而培养起对于语言表达的独特感悟和欣赏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写作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和审美活动,只有学会欣赏和感悟美感,才能更好地进行表达和创作。
二、诗词歌赋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诗词歌赋的语言多样性和精练性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咏物诗等等,这些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各具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创作欲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作时,学生可以借鉴诗词歌赋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文采和艺术性。
诗词歌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能够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历史、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因为写作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而诗词歌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这种文化底蕴。
诗词歌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是全面的。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情感体验,提升文化素养,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升他们的写作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诗词歌赋的传授和引导,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其中的意蕴,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探索篇•方法展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严重阻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下笔者将以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简要分析初中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意义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基础教育,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而通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点。
首先,对初中生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既是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更是一个发扬的过程。
其次,我国古诗词文化中,不少都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说对家乡的热爱、忧国忧民、孝顺长辈等。
最后,通过实施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能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初中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
因此,综合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意义重大。
二、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诗词鉴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丰富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音频等信息有效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动态的视频课件,从而将原来枯燥、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态图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
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恰当运用这一教学策略,以期实现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最优。
例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教师可以发现,这篇课文从内容上来讲,可以说是记录了一件事,那就是木兰从在家织布到替父从军再到戎马归来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本文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木兰诗》的兴趣。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完全可以摆脱教材,因为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在视频中均有体现,不仅如此,本课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德育思想的“场地”,从替父从军中我们可以读出浓浓的孝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初中语文诗歌与作文结合教学研究举隅——以刘禹锡的《秋词》为例
初中语文诗歌与作文结合教学研究举隅——以刘禹锡的《秋词》为例我们常埋怨现行的考试模式束缚了学生,让学生没有时间阅读,没有时间观察思考,写起文章来难免肤浅苍白。
但是在埋怨客观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割裂的语文教学方式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引,让学生获取知识,汲取养料,进而提升作文的层次。
本文就诗歌教学中的写作导引进行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一、对《秋词》与作文结合教学的探讨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引?学生究竟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对写作有益的知识呢?下面以刘禹锡的《秋词》为例进行探讨。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通过这句诗可以粗略地了解到我国诗文中悲秋的传统。
从作为悲情之祖的宋玉在《九辩》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起,悲秋便成了我国古代诗文中的一个传统情调。
宋玉之后的历代诗文中都有关于悲秋的内容。
无论是《西厢记》中崔莺莺秋日离别的哀叹,还是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的感怀,无一不是伤感之音,都带有很浓重的悲情色彩。
悲秋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进入到我们的无意识中去了。
像悲秋这一类文化传统的内容在古代诗文中是相当广泛的,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系列母题。
同一母题从古至今一般会有许多篇文章。
例如,从《诗经·郑风·将仲子》到《孔雀东南飞》,再到《红楼梦》,道尽了爱而不得所爱,而又不能忘其所爱的悲情的母题。
还有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感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人生如梦这一历久不衰的母题。
所有这些母题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诗歌认真理解体会,好好把握它们,那么在我们写作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借鉴,在我们的作文中灵活运用。
由于这些母题,都是传统文化的东西,已经深深蕴藏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使我们的作文获得读者的认同。
如悲秋这个母题,如果我们在作文中需要营造悲凉的氛围,那么就可以将文章的背景设在北方的秋日。
充分利用古诗词教学 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古诗词教学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古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艺术载体。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古诗词教学,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古诗词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的语言通常较为精练、优美,有着独特的韵律和音韵。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汉语表达形式,培养自己的语感和修辞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写作中进行模仿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古诗词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聪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古诗词中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爱情等方方面面的感悟和表达,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思想观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增强自己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了解到古代文人的志向抱负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
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词融合了语言、历史、文化和情感等多方面的要素,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古诗词所蕴含的美和智慧,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去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论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作 《 武陵春 》 ,多数 同学赏其词 后并未 真正洞悉 词中 真意 , 间 ,由学生 轮流讲 诗 。第一次 可 由老师 为 同学示 范 ,使学生 认为 词中所言 之 “ 愁 ”仅是一个 女妇人 独处 之 闲愁 ,缺乏 对 清 楚 诗歌 快 速讲 析 的步 骤 :范读 一 一 练读 一一 作者 一一 诗 国家 民族命运 的思索 。这应是一个 理解 的误 区 ,此乃 因不 详 意一 一赏析一 ~背诵 。这样每 册课 本 的古诗 词笔 者都要 求学 李清 照其人 生际遇 、情感变 化之故 所致 。李 清照 ( 1 0 8 4 一 约 生背 诵 ,诗 词 的内容也会在最 短的 时间里掌 握。这样 ,学生 1 1 5 1 ),号易安居 土。北宋 灭于 金、举 朝南 渡前 生活舒适 安 度过三年 的初 中生活后 ,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 财富了。 定 ,与丈夫金 石考据 家赵明诚 游于文艺 ;南 渡后 ,经 历国破 四、借助有效资源 。培养学 习自主学 习的 习惯 家亡 的苦难 ,生活颠 沛流离 。前期词作 主要 反映 闺中生活 、 新课 改理念指 出 “ 积极 倡导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 习方 自然风光 和与丈夫 的离别相思 。后期词 作主 要写亡夫 之痛 、 式” , 所 以语文教 师要懂 得利用有 效的课程 资源 , 来 为我们 故 国沦丧之 悲及伤 时念 旧的抑 郁情怀 。经历 了国家败 亡 、文 的教学服务 。我们 可 以发 动学生到 图书室里 看看报 刊杂志 或 物丧失 、丈夫病死等 不幸遭 遇 ,处境凄 惨 , 内心极其 悲痛 。 者 利用 网络资源等 查找有 关古诗词 的资料 ,从而加 深学生 对 这首词 中所 反 映的正是她真 实 的生 活片段和 思想感情 。学生 古诗词 的理解 。例如 李 白. 杜甫 . 自居易 ,范仲 淹. 苏东 坡. 辛弃 了解 这些 后 ,定 不会 再 将 词 中之 “ 愁 ” 仅仅 理 解为 一般 之 疾… …这 些大诗人 的很多 资料学生 自己可以查到 的。如果 长 “ 愁 ”,这愁 绪千 丝万缕 ,有 国破家 亡之愁 ,亦有 只身孤苦 期坚持下 去 ,这些做法会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 主动探究 的好 习 之愁 , 也 应是兼有 绵绵恨 意于其 中 ,词 中最 后不是说 “ 只恐 惯 ,而且还调 动了学 生的学习 热情 ,充 分体 现学 生的 主体 作 双溪舴艋舟 ,载不 动许 多愁 ”吗? 用 ,我们应该 提倡 。 二、引导学生品析 名旬 五、从古诗词中找榜样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写作讲 究锻字 炼词 , 作 者将其 万千 心绪 凝于诗词 等作 品 现在我们 面对的学 生都是 9 O 后 学生 , 他 们多数 是独生 子 中。抓住 关键 字、词 、句赏析诗词 ,可 直接 劈文 人情 ,品味 女 ,是抱着奶 瓶长大 的孩 子 。他们 聪 明 、时 尚 , 他 们前卫 、 作者 当时进现 的情 感 ,体会 炼词炼 字之 妙境 。师 生在 研读过 创新 ,但他们 唯我独 尊 ,国家 意识 较为 淡薄 。例 如 明星在 演 程 中 ,适 当渗透 “ 以诗解 诗” 的方 法 ,学生 既能 快速入境 , 唱会 上穿和服 表演 ,上海 力拓 案中 的中国雇 员 出卖 国家机 密 亦能 提高锻字 、炼词 、用句等 写作 能力 , 更 能纵 横联 系 ,加 就是 年轻一代 爱 国主义教育缺 失的典 型案例 。所 以做 为语 文 强古诗之 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 范以其法 赏诗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对学 生进 行 爱 国主 义教 育 是义 不 容 辞 的责 李清照 的 《 武陵春 》中一句 : “ 风 住尘香花 已尽 , 日晚 任 。 陆游 “ 僵卧 孤村 不 自哀 ,尚思 为 国戌 轮 台 ”的赤 胆 忠 倦梳 头 。”这 两句写 当前 所见 ,本是风 狂花尽 ,一片凄凉 , 心 ;辛弃疾 “ 了却君 王天下事 ,赢得生 前身后名 ” 的豪迈 ; 但却 避免 了从 正面描 写风之狂暴 、花之 狼藉 ,而只是用 “ 风 文天 祥的 “ 人生 自古谁无死 ,留取 丹心 照汗 青”为 国捐躯 . 视 住尘 香 ” 四个 字 来表 明这 一 场 小小 灾难 的后果 ,则 狂风 摧 死如 归 的精 神 ,都是 进行爱 国教育 的最 好名 言警 句 ,这些 大 花 ,落红满地 ,均在其 中 ,出笔极 为蕴 藉。 而且 在风没有 停 诗人 也是学 生学习 的榜样 , 是 我们语文 教师对学 生进行爱 国 息之 时 ,花 片纷飞 ,落红如雨 ,虽极不 堪 ,尚有 残花 可见 ; 主义教育 的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一定 要好好利用 。 风住 之后 , 花 已沾泥 ,人践马 踏 ,化 为尘土 , 所 有余痕 ,但 有尘 香 ,则春 光竞一 扫而空 ,更 无所有 ,就 更发 为不堪 了 。 此种 开笔 , 最 为辛弃 疾的 《 摸 鱼儿 》 “ 更能 消几番风雨 ”神 似 ,不仅 扩大 了词 的容量 ,而且情 由千 回万 转后 ,蓦 地喷薄 而出 ,具有震 撼人 心之力 。当然 ,这 不仅仅 是一般 的伤春 , 而是 寓 寄着 词人 漂 泊零 落 、红 颜迟 暮 的 身世 之 恸 。首句 陡 起 ,次旬 平接 ,由景而人 : “ 日 晚倦 梳头 。”词人 面对花尽 春去 之 景 ,心灰 意懒 ,所 以虽 然 日上 三 竿 ,仍 无心 梳洗 打 扮 ,来反 映主人公 的情 意阑珊 。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
浅 谈 初 中 语 文 古 诗 教 学
赵 静 ( 威县 职教 中心 , 河北 威县 040 ) 5 7 0
古 典 诗 歌是 我 国传 统 文 化 中 最 璀 璨 的 部 分 。 世 界 文 化 中 是
一
颗 耀 眼 的 明珠 。古 诗 词 以 其 独 特 的 表 现 形 式 、 刻 的 思 想 内 深
对 王维 的诗 “ 中有 画 。 中有 诗 ” 诗 画 的评 价 。 生经 过 预 习 . 培 学 也 养 了 自己独 立探 究 的 能力 和 严. 的 治 学 态 度 同 时 . 为 学 生 谨 也 提供 了充 分 发 展 自我 的空 间
二 、 读 诗 文 . 解 诗 意 熟 理
然 . 不 是 一 般 的 伤春 。 是 寓 寄 着 词人 漂 泊 零 落 、 颜 迟 暮 的 这 而 红 身 世 之恸 。首 句 陡起 , 句平 接 , 景 而入 “ 次 由 日晚倦 梳 头 ” 。词人
极不堪 , 尚有 残 花 可 见 ; 住 之 后 , 已沾 泥 , 践 马 踏 , 为 尘 风 花 人 化 土 , 有 尘 香 , 春 光 竞 一 扫 而 空 , 无 所有 . 虽 则 更 就更 发不 堪 了 。 当
背 景 。 如学 李 白 的《 渡荆 门送 别 》 , 可 让 学 生 谈 谈 诗 人 李 白 时 就 豪迈奔放的浪漫风格 ; 习《 江临眺》 , 学 汉 时 引导 学 生 了解 苏 轼
的妙 境 。 师生 可 以适 当 运用 “ 诗解 诗 ” 方法 对 古 诗 词进 行 赏 以 的
时 , 断提 高 自身 的 文 化 素 养 和审 美 情 趣 不
1 4 2o  ̄9 ,. 3 o
“ 肠 人 在 天 涯 ” 蕴 含 的深 意也 就 不 言 而 喻 了 断 所 总 之 , 师 要 积 极 倡 导 自主 、 作 、 究 的 学 习 方 式 . 分 教 合 探 充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使 学 生 在 充 分 感 受 古 典 文 学魅 力 的 同
古诗教学对作文教学启示论文
浅论古诗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启示摘要: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使“古诗作文化”,这不仅能够实现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目的,而且还能够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所以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二三年级时,语文教材便出现了比较简单的“四绝”,如洛宾王的《咏鹅》,李绅的《锄禾》,白居易的《草》。
而选入教材的古诗,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
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真正的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大有好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古诗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启示,尝试将两者有机结合,大胆进行古诗作文化,颇有成效。
一、扩写古诗小学生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把语言写明白,写通顺。
把古诗作为写作的对象,限制了儿童选择的范围,解决儿童写作时候的偏题问题。
大凡要扩写的古诗,先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其含义,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这使得学生在扩写过程中避免出现对古诗内容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知道古诗的意义后,把自己的理解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文章。
这不仅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效果,而且写出来的文章使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大为加深。
学生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程转化得到了实现。
值得指出的是,扩写与翻译有所不同。
扩写是翻译程度上的语言加工,已经是高于“改写型言语表达形态”了。
它不仅仅只局限于在教师提供的翻译上加上一二句话或者是一二个词,它可以加上作者的感受,这种感受表达的句子只要能使作文内容连贯,过渡自然就行了。
二、改写古诗改写古诗形式灵活多了,可以从原诗出发进行改写,也可以跳出原有的诗歌改写。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的改写都要依照原诗的文风,依照原诗的结构布局,依照原诗的主题中心。
以白居易的《草》为例。
论古诗写作技巧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论古诗写作技巧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作者:陈家春,陈倩,龚仕杰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12期陈家春,陈倩,龚仕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果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学者们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如,张旭认为提高中学生的作文素养是有效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基石,并由此呼吁建立“听、说、读、写”四大培养机制。
吴剑芳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和选择范文是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常志耿则提出了联想扩张法、日记法、套改法和虚构法四种教学方法,以此来改善中学作文教学。
这些富有建设性的策略对解决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中国古诗凝练的词句、丰富的蕴含、精致的技巧不仅能增强中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而且对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富有启示作用。
因此,鉴于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立足古诗与写作的关联,从古诗写境状物和情感表达所呈现的写作技巧来探讨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又可以解决中学写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写境状物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形式,文学需要重视技巧的运用,因为“技巧是用于发现、探索、开拓主题,用于传达主题意义、并最终作出评价的唯一手段”。
[1]因此,强调诗歌的表现技巧以增强其文学表现力是确保古诗艺术性的基础。
其中,夸张、烘托、意象是古诗常见的写境状物技巧。
1.以夸张突显诗意一般而言,夸张是作者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借助想象力来有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从而引起丰富想象和强烈共鸣。
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说:“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
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
”[2]在这里,刘勰对夸张的艺术特质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效果进行了概括。
以夸张来突显诗意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文学技巧。
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写作的启示
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写作的启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座知识宝库,古诗词则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代写语文教学论文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词的诵读。
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也许正是先人在有意无意间落实了的教学原则。
传统的蒙学教育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一直焕发出生命力,必有它的合理之处。
如记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熟练,以理解为最终目的,这在早期教育中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因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在此时期能大量记诵古诗词,对人的一生治学修身无疑是有益的。
一个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能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心境,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这是何等的幸福啊!也许有人认为,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语文教学应大力提倡创新,反对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
诚然,我们提倡创新,有志超越前人,然而创新不能无源,它必定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扬弃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的青少年对民族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话,他将如何学得好祖国的语文,又如何谈得上创新呢?所以,积极开展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专门的古诗词教学单元,有“诵读欣赏”专题,此外还有专家学者选编的《古诗文诵读》(初中版)供学生课外延伸阅读,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宝贵资源。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主要指教学教材中专门的古诗词单元),仅仅满足于实现诵读、理解、记忆的教学目标就足够了呢?笔者认为这是不够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再优秀的教师也会束手无策。
古诗词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除了开发出让学生诵读记忆,从而丰富积淀、增加人文底蕴的价值外,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助益的。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们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巧,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以下为您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的原因。
诗词歌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语言材料。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歌赋,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和语言的美丽。
通过模仿这些经典的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词汇和句式,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例如学习唐诗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修辞能力;学习宋词可以让学生学会写抒发自己情感的短文,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诗词歌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习诗词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文学艺术中的美感和意境,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研究诗词歌赋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写作中注重表达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诗词歌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学习诗词歌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他们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与诗词作品相结合,进行联想和想象,创作出自己的诗词作品。
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拓展写作的思路和方式。
诗词歌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习诗词歌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模仿经典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
他们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提升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创作诗词和赋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感情表达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自身情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语文教育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作为学生扎实言语基础的奠定阶段,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而诗词歌赋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本文将从诗词歌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诗词歌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是一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也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学形式。
其主要作用包括:1. 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能够感受或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了解先贤的情感和思想、风土民情、历史典故等,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诗词歌赋的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韵律感,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学习诗词歌赋可以促进学生朗诵的流畅性、语调的把握、音乐感的培养等,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诗词歌赋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其精致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能够欣赏到美感上的享受,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审美能力,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意蕴与情感。
二、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诗词歌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传承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写作语言,提高写作表现力。
诗词歌赋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艺术性,学生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表达的细腻,从而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和冲动。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诗词歌赋的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提高写作表现力,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核心学科,而写作素养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诗词歌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进行浅谈。
诗词歌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文情怀,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优美文学情怀,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境界,从而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写作中,这种审美情趣往往会化为灵感和素材,丰富学生的文学情怀,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使学生的文章更具有文学内涵和情感表达。
诗词歌赋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代的诗词歌赋大多采用精炼的语言和优美的修辞手法,这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语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功底。
在学习诗词歌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解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这种过程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诗词歌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修辞资源和语言素材,还为他们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使他们在写作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地富有文采和韵味。
诗词歌赋对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诗词歌赋不仅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历史、地理、宗教、历史人文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拓展自己的文化眼界,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写作中,这种文学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文章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使学生的写作更具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诗词歌赋对学生的写作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丰富也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写作的几点启示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写作的几点启示
程列君
【期刊名称】《双语学习》
【年(卷),期】2007(000)09M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座知识宝库,
古诗词则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词的诵读。
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的修身与治学,这就是所谓的“底子”。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程列君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区实验中学,江苏常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写作的几点启示 [J], 程列君
2.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写作的启示 [J], 罗清平
3.新课标与初中语文新教材写作板块的对接研究——初中语文新教材写作板块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 [J], 刘春文
4.诗中学写作写作中吟诗
——谈古诗词教学中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J], 范超
5.新课标与初中语文新教材写作板块的对接研究——初中语文新教材写作板块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 [J], 刘春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对学生的写作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
作用。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字表达能力
诗词歌赋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文学形式,要想真正理解和欣赏好的诗词歌赋作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学习诗词歌赋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感,培养学
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诗词歌赋,学生可以感受到诗词中那
种独特的韵味,提高自己的语感,从而有助于提升其文章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感染力,使文
章更加优美、生动、形象。
二、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
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学习诗词歌赋可以不仅了解中华民族
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一些历史名人的
诗词歌赋,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认识到中国的诗词歌赋文化既有着悠久的
历史底蕴,同时也在不断更新、创新和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经验,对于形成他们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利用诗词歌赋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对学生的
写作素养进行全面提升。
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诗词歌赋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
和文字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写作素养的提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诗词歌赋让学生的写作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诗词歌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歌赋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形式,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手法,可以学会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让自己的情感得到更好的表达和释放。
这对于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非常有益,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学会用精准、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提升写作素养的关键。
诗词歌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诗词歌赋以其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常常给人以意境和想象的空间。
学生在学习诗词歌赋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理解诗意和抒发情感。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作家,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写出生动鲜活的作品。
而学习诗词歌赋,能够让学生在情感和意境的挖掘中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诗词歌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词歌赋的语言常常精炼、优美,要求读者在短短几句话中领会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学习诗词歌赋,不仅可以领略到优美的语言之美,还可以在模仿、创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而言至关重要,一个能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必然会在写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诗词歌赋还可以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常常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它们不仅仅是个别诗人的感慨和情感的宣泄,更是对于生活、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学生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可以领略到古人对于生活、人生的智慧观点,可以在诗词歌赋的意境中找到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歌赋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初中
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热爱和对文
学艺术的感悟,对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诗词歌赋能够拓展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
词歌赋常常作为教学内容和阅读素材进行教育和实践。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和文学名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拓宽词汇量和语言知识面。
同时,通过
模仿和创作,可以训练学生使用正确的语法结构,逐渐提升语言的流利度和严谨程度。
其次,诗词歌赋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诗词歌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瑰宝,充满了感性和美感。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深入理解和领悟古典文学作品,体
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增强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
的理解和解读,进行情感反思和思考,延伸和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认知。
最后,诗词歌赋是促进学生写作素养提升的有力工具。
学生在学习和欣赏古典文学作
品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语言学习和写作训练的环节。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感性理
解和理性思考,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进行创作,提升写作水平和文学
素养。
此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创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学创作能
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歌赋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诗词歌赋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诗词歌赋在形式上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它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凝练的语言表达来传达思想和感情。
学生在学习和写作诗词歌赋的过程中,要求他们不仅要理解意境,准确表达感情,还要注意押韵和节奏的处理,这样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和审美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在写作中更加细腻地运用语言,提高写作素养。
诗词歌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诗词歌赋是传承和表达这种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和写作诗词歌赋,不仅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以从中汲取文化的养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诗词歌赋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他们通过学习和写作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会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认同和自豪感,从而更加自信地开展写作学习和实践。
诗词歌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修养,并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给予诗词歌赋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和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培养他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写作的启示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座知识宝库,古诗词则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代写语文教学论文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词的诵读。
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也许正是先人在有意无意间落实了的教学原则。
传统的蒙学教育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一直焕发出生命力,必有它的合理之处。
如记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熟练,以理解为最终目的,这在早期教育中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因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在此时期能大量记诵古诗词,对人的一生治学修身无疑是有益的。
一个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能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心境,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这是何等的幸福啊!也许有人认为,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语文教学应大力提倡创新,反对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
诚然,我们提倡创新,有志超越前人,然而创新不能无源,它必定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扬弃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的青少年对民族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话,他将如何学得好祖国的语文,又如何谈得上创新呢?所以,积极开展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已成为初中
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专门的古诗词教学单元,有“诵读欣赏”专题,此外还有专家学者选编的《古诗文诵读》(初中版)供学生课外延伸阅读,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宝贵资源。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主要指教学教材中专门的古诗词单元),仅仅满足于实现诵读、理解、记忆的教学目标就足够了呢?笔者认为这是不够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再优秀的教师也会束手无策。
古诗词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除了开发出让学生诵读记忆,从而丰富积淀、增加人文底蕴的价值外,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助益的。
对此,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1.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陆机在《文赋》中论及文学创作的“源”时谈到两点,一是观物,一是阅读。
通过广泛阅读可获取大量间接经验,但这并不能代替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到生活中去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
许多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古诗词,正是因为诗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敏锐的眼睛去看,用聪慧的耳朵去听,用细腻的内心去感受,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紧密相连,才会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如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作者作为一名封建官吏,高度关心民间疾苦,他看到了农民在烈日下“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听到了贫穷的老妇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心酸,作者善良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念
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叹。
这首诗语言通俗平实,但却真实再现了农民在封建租税的残酷剥削之下痛苦的生活,作者作为一名封建官吏,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就成为全诗的精华所在。
学生从这首诗的教学,可以初步领略到写作的真谛所在——那就是走出校园狭小的天地,走向社会广阔的舞台,关注现实,观察社会,体悟人生,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战天斗地、干事创业,神州大地上到处涌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面,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丰富素材。
学生通过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节假日的外出旅游参观访问,便可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激发出写作的欲望和冲动,产生出血肉丰满、跳动着时代气息的佳作。
一句话,教会学生写“生活作文”。
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触动学生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的本领。
2.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净化学生写作的灵魂
初中生的作文存在种种弊病,如内容贫乏,语言苍白,缺少真情实感等,其中,缺少真情实感是主要的毛病。
情感是艺术的根本特
征。
刘勰主张“为情造文”,郭沫若强调“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终于情感”。
真情实感是指来自学生内心的、自然的、鲜活的感受,不带任何市侩的功利和人为的束缚,它是艺术的灵魂,写作缺少了灵魂,就注定是苍白无力的、虚假的。
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用笔去写出人生的感悟,爆出真实的火花?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抵制造假,塑造美的心灵,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写真文的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古诗词的教学则为引导学生走出写作虚假的怪圈,与世界进行真实的对话提供了平台。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引导。
古诗词大多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其目的并不在于对纯粹自然物质的客观摹写,而在于借此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
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作者移情入景,面对原本使人娱情乐性的花香鸟语,却因感时伤怀、思念家人,泪落心惊,由此不难体会作者在“安史之乱”的动荡现实中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在这里,作者情思因自然景物而得到艺术表现,自然景物因作者情思而获得生命,二者水乳交融。
此首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懂得并学会正确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景是为情服务的,为了写景而写景便变得毫无意义。
从而自觉改正作文中为了凑字数而写景、为了追求词句华丽而写景等弊病,自觉剔除一堆情感苍白的文字蜡像。
又如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中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可怜”二字意蕴丰富,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作者对自己往昔在沙场上自由驰骋的美好追忆,又有作者
老骥伏枥、仍想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但更多的是作者不能不屈服于冷酷的现实、壮志难酬的悲愤。
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仔细地体味关键字词的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对学生的写作也会产生正向迁移。
悉心锤炼关键字词,在其中融入饱满、复杂的情感因子,是使作文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求真”才是作文的灵魂,以情动人才是作文的根本,从而走出矫揉做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泥潭。
3.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从而插上学生写作的双翼。
古诗词因为语言凝练、含蓄且意蕴丰厚而深受人们喜爱,它具有很强的跳跃性,从而给人们思绪的自由驰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要读懂古诗词,必须具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因此,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有效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此句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联想的运用。
在普通人看来稀松平常的风雨声,作者由于自己独特的战斗经历、强烈的爱国热忱,而把它与战场上的马蹄声联系了起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那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拳拳爱国之心也就不难体会了。
是联想起到了“点石成金”的功效。
另外,这句诗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空间,读者可以想像出一位身穿戎装、虽已白发苍苍但仍英姿飒爽
的老人形象,也可以想像出老人骑马飞驰、身先士卒、与敌人奋勇搏杀的场面,甚至可以想像出杀声震天、敌人节节败退、老人开怀大笑的场景……诗中所留下的“空白”,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联想和想像是写作的双翼,如能在写作中自如地运用联想和想像,能够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能够“思极千载,精骛八极”,那么,学生的作文何愁不能有血有肉、蕴藉深厚呢?如一位八年级学生在习作《雨之声》中写到:“……在‘沙沙’的雨声中去感怀李清照的温婉和苏东坡的豪迈。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刻,雨似乎为李易安增添了几分多愁善感,恐怕‘人比黄花瘦,’也有雨的功劳吧。
而那个旷达的苏轼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好一番豪情壮语!虽履危难,却泰然自若;虽几经宦海沉浮,却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做到?”小作者由眼前之物——雨,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神游古今,旁征博引,文章内容丰厚,笔触细腻,不失为一篇佳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小作者的才气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古典诗词的滋养的。
课本资源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
充分挖掘既有资源的价值,你会得到一份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