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邓绍志)

合集下载

201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

201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

201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_现代文阅读技法点拨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占试卷三分之一的分值,同时又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部分,因此中考现代文复习成了重中之重。

时间紧迫,任务量大,现代文阅读部分该怎样复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呢?一、培养良好的临场阅读习惯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是:由语言形式到文章内容(因文解道),再由文章内容到语言形式(因道解文),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理解。

考场上,面对一篇现代文材料,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阅读理解。

第一步,精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和形式。

先以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二遍,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写的什么),领会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思路(怎么写的)。

找到体现作者写作目的、思想感情的关键句(主旨句)、段落的中心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词句以及前后照应的词句,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等。

这样就会心中有数了。

这一步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但也是同学们容易忽略的环节。

第二步,研读问题。

一字不漏地阅读文章后面的问题,找出题干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避免答非所问。

第三步,细读文段,做好标记。

仔细研读问题所涉及到的文章段落或区域,筛选对答题有用的信息,在原文中做好相应标记,以便精心组织答案。

应该注意的是:1、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有的是文段局部,有的则涉及整篇文章。

同学们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善于准确有效搜索信息,全面地整理出答案。

2、组织答案,最好摘取文中的词语综合整理,尽量少用自己的语言。

平时复习训练中同学们要加强这个意识。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

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全国各地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更加突出,而且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

综合考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字词句的考查(1)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2)词句的语境义、深刻含义、作用分析等。

(3)品味语言:记叙、描写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的特点以及平实和生动的风格;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201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学类文本阅读
深刻主题。③语言凝练。④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可以融叙 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
景入情。
第4页,共33页。
4.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②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散文善于抓住最富特色、最能寄寓作者思想感情的细节,寥寥几
笔,便能表现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③侧面烘托。这种写法,
(1)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
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第25页,共33页。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 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答案](1)句中加点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生病后行动 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之重,为“我”背父亲埋下伏笔。(2)句
描写)
3.结尾作用:①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议论抒情)。
②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③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
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第20页,共33页。
三、分析人物形象 (一)题型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题型主要有:
(1)以分析归纳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环 境、情节、关键语句和具体的写人方法,说明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特征。
修辞方法
表达效果
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
拟人 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感情。
对偶 语句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
气势磅礴,文气贯通,突出强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 美。
反复 强调感情,突出思想,分清层次,增强节奏感。
反问 只问不答,表达鲜明,强化语气。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注意,使语言幽默有趣;揭露批判, 辛辣讽刺。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总结分析与2014年备考建议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总结分析与2014年备考建议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总结分析与2014年备考建议广州市铁一中学曹成一.必考文本的分析探讨1.2013年必考文段保持了其一贯的稳定性,仍是节选自清末民国时期的名家名作,具体从近几年广东高考必考所选文段出处看来:2013年节选自被尊称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的哲学家贺麟先生(1902——1992)之《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2012年必考文段《知识的责任》节选自思想家教育家罗家伦先生(1897——1969)写于1942年的《历史的先见》第三篇,2011年必考文段《美和美的东西》节选自当代美学家蒋孔阳先生(1923——1999)的《美学新论》第二编,2010年的《不可无“我”》则节选自当代文学理论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钱谷融先生(1919——)的《钱谷融文论选》。

这些再次说明高考所采用的文段对文本出处和来历的一贯注重,作者皆有相当的文化背景,且所选用的都为较典范的议论文段,因而备考中一份高质量的模拟文段对此当有所关注。

2.2013年选文内容仍然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社科学知识,是关于读书方法的议论,2012年主题是知识分子与责任,2011年谈美的概念和具体物体的区别,2010年谈作品的欣赏中要有“自我”。

故而备考应有所针对性,训练文段内容不宜太深奥,需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能力现状,紧扣考纲要求“阅读一般议论类文章”中“一般”二字。

3.所选文段结构简单层次清晰,文本各段落的段首句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且近几年来几乎都为总分式:2010年《不可无“我”》开篇即提出“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然后分创作和欣赏两层进行论述;2011年《美和美的东西》论述段有“首先”、“其次”、“第三”、“第四”等提示顺序的词表明为主体部分四层;2012《知识的责任》同样有“第一”、“其次”、“再进一层”等字眼提示文段论述部分分为三层;2013年《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同样首句即提示“思想的方法有三种”,然后分三段论述,末段有“总之”的总结词语,昭告考生论述重心结构为并列的三层。

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精编四(教师版)

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精编四(教师版)

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精编(四)佛山市南海区华光中学邓绍志改变命运的一分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

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

”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

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加分?这不好。

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

”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

”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

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

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

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

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

“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1行,期末还你。

”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

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的“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

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

2013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推荐下载

2013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推荐下载

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

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

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

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

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

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

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

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

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

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 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

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

否则,就是不应该的。

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

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

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广东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

广东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

广东省2013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与策略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与策略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与策略进入中考备考复习阶段,我们问得最多的应该是“如何复习”的问题。

今天,借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恳请各位领导与同仁们能不吝赐教。

今年中考考省题,经认真解读《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我明确了考试方向,形成了如下一些复习构想:一、复习目标1、强化语文基础积累及运用训练,尤其强化48首必考古诗词默写,注重24篇必考文言文的背诵。

2、强化阅读训练,包括课外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阅读。

3、强化写作审题指导,进行作文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

二、复习计划和策略复习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抓好各个专题的分类复习。

(时间是4月上旬到5月5日左右)1、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学生常常会犯一些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错别字严重;二是没有正确理解而张冠李戴;三是因没背下来而写不上(这是极少数情况)。

以错别字为例,学生在书写时有以下几种失误现象:(一)错写成同音字、谐音字或形近字。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汉)青。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游)唱后庭花。

(3)乱花渐(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错位颠倒,语序混乱。

(1)窈窕(窕窈)淑女,君子好逑。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身前生后)名。

(三)没有注意通假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馐)直(值)万钱。

(四)书写不慎,添笔或少划。

(1)海内存知己(已),天涯若比邻。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沦)海。

简单的题,掌握不牢固也容易丢分。

针对这一现象,可采用如下的策略加与应对。

一是强化朗读和背诵。

可充分利用早读课按计划进行背诵。

可由科代表把考纲中要复习的古诗工整地抄在课室后面的黑板上(长的抄一首,短的抄二首),最好能保留一天,使学生一天中能有多次有意识或无意识去看它,感知它,如果有可能,每节课前集体朗读一遍,效果会更佳。

利用零散的时间达到记忆的效果,既不费时也不费力,每天一更新,每隔两天老师再对所抄的古诗进行集体默写,批改反馈,一周以后则对上周所有考查的内容进行测试,不合格者复习补考。

2013语文中考全攻略

2013语文中考全攻略

2013语文中考全攻略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攻略感知能力。

即对文章阅读后一种基本的感觉、知晓能力。

新课程特别重视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1、如阅读记人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人的什么事,表现了人物怎样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2、阅读记事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通过事件反映了什么主题;3、阅读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就要看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这些景或物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4、阅读说明文,就要看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或作用等等。

概括提炼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够考查你是否读懂和对文章的准确体会和感想。

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

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

平时阅读中要多练习归纳段意和文意,培养善于概括的能力和习惯。

词语和句子理解词语含义,还是理解句子含意或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具体的文章去理解。

善于捕捉那些含义深刻的重要词语和含意深刻的重要句子,结合上下文去寻找、揣摩和体味它的含意,千万不要抛开具体的文章语境去就词语理解词语,就句子理解句子。

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

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

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 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

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

纵观中考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一些相似的“常用术语” 。

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资料(阅读技巧)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资料(阅读技巧)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

201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扫描版)

201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扫描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题号知识点考察方式分值1字音辨析选择题3分2字形辨析选择题3分3成语运用选择题3分4病句辨析选择题3分5语言得体选择题3分6名著阅读主观题5分一、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慰藉(jiè)/嫉妒(jí);告罄(qìng)/惟吾德馨(xīn)考点:字音辨析难点与易错点:①形近字读音(“炫”与“眩”;“罄”与“馨”;“缀”与“辍”;“粹”与“猝”)②习惯性误读,“辍”(chuò)易读成zhuì,“炽”(chì)易读成“zhì”,“藉”(jiè)易读成“jí”攻关建议:多读多用,把常读错的抄进错题本,常常翻看。

2、【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人声顶沸”应为“人声鼎沸”、“搏学多才”应为“博学多才”B“家瑜户晓”应为“家喻户晓”、“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D“禁固思想”应为“禁锢思想”、“张惶失措”应为“张皇失措”。

此题注意“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都是对的。

考点:成语、字形难点与易错点:对成语的熟悉度,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攻关建议:可按意思记忆字形。

如“人声鼎沸”中“鼎”是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用来煮东西的。

而“鼎沸”的意思是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锅中的水烧开了,发出大声响。

“博学多才”指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是“广博”,自然不是“搏斗”的“搏”。

3、【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眼花缭乱:缭乱:纷乱。

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不清。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既然已经“眼花缭乱”了,又岂会“清晰真切”?前后矛盾。

考点:成语运用难点与易错点:辨析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攻关建议:翻阅较权威的中考备考书,总结自己平常容易用错的成语,重点标记或者抄在小本子上,多看。

若对某个成语有疑问,要及时翻阅字典,以便准确记忆并且加强记忆。

4、【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分类不当。

2013广州中考: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2013广州中考: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2013广州中考: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中学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过程,中考前的语文复习策略能够使老师们运筹帷幄,删繁就简,是学生们在“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文言文阅读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考查,这种试题由于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设计考题,所以试题关涉的内容比较丰富,复习时要花的工夫要从面上的广和度上的深做文章。
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抒情议论的散文、一篇自然科技类或生态环境的说明文和一篇散笔式的议论文。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随堂练习”选文上应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课件(广东专版):(共5个PPT,全套24课时)-1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课件(广东专版):(共5个PPT,全套24课时)-1

第28讲┃ 课外文言文阅读
2.命题遵循的原则是从课内走向课外,做到课内外知 识的有机勾连,课外命题,课内答案。 3 .题量 4 题,考点、题型与课内基本一致。分值 10 分。 命题趋势 从 2012 年广东省的中考试卷来看,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 命题呈现以下几大趋势:一是对文言文词语意义及句义的考 查,是永久性内容;二是理解性阅读仍为重头戏;三是开放 拓展题逐渐介入。
第28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28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28讲┃ 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28讲┃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邻人)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 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 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 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 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 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 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 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 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 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 沉默的告诫。”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28讲┃ 课外文言文阅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28讲┃ 课外文言文阅读
1.(1)使…信任。(2)距离,离。 2.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难得见得到,但(这种鸟)却能很驯 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 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 动物一直守信用,不捕杀。 4.示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他动物, 要与其他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 来伤害其他动物。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课件(广东专版):(共5个PPT,全套24课时)-3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课件(广东专版):(共5个PPT,全套24课时)-3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10课时
归纳论点,分析论据, 理清思路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0讲┃ 归纳论点, 分析论据,理清思路 附文一 2012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题 做人与做事 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智者的选择。要想做事, 先学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成就大事。 ②低调做人,首先要学会宽容。俗话说:“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能原谅别人, 标志着一个人有风度,这个人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与 人相处,不要只想到别人曾经对自己有过伤害,而应多想想别 人对你曾经有过的帮助和善行。能够记住别人善行的人,说明 自己的心是宽广的;常常记住别人对自己伤害的人,只能体现 他自身的狭隘和刻薄________。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第7讲┃ 把握说明内容, 理清结构顺序
⑤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这种藤牌,编制简单, 使用轻便,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兵器不易砍破射 入。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士兵用其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 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 ⑥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炼中的器具。 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对朴刀等, 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颇受 好评。此外,盾牌还是当今各国防暴警察的必备装备。从这 个意义上讲,历史久远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选自2009年《科学之友》第3期)
第7课时
把握说明内容,理清结构顺序
第10课时 归纳论点,分析论据,理清思路 第12课时 第13课时 第14课时 第15课时 第16课时 主题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品味重要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把握生动形象,揣摩作者情感 体会写作手法,开放拓展探究 理情节(线索),析人物,明

广东省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广东省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

广东省2013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规律,知能并重——广东省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佛山市南海区华光中学邓绍志现代文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界定的课标为:“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分析近几年中考的现代文阅读考试命题情况,不难发现有如下特点:1、淡化文体,重点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理解和语言赏析能力。

3、选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情感积极向上,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

4、考题紧扣考纲,以能力、素养为先,以知识、基础为重。

命题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同时稳中有变。

纵观中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往往要占全卷的一半篇幅,分值大多要占到四分之一。

但据部分地区中考现代文阅读评卷的数据统计,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平均得分率总在58%左右,低于文言文阅读,甚至低于作文。

那么现代文阅读复习应该怎样进行呢?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从明确中考现代文考点类型、角度以及答题的方法着手,夯实现代文阅读基础。

一、灵活把握现代文考点。

读一篇文章,基本上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虑,即内容、结构、写法、语言、感悟,呈现在考题设计上即为:整体感知,语言品味,写法探究,感悟表达。

如果我们从这五个方面来看待好似没有规律的考点,就会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二、明确文章学知识。

虽然说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但并不是说忽略文体。

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学生不识文体,其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简直是无法办到的事情。

淡化文体意在表明,语文阅读教学不要只在知识上下功夫,而要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文章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个性化阅读。

这也是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一个关键。

文章分为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即“实用类文章”),文学作品分为小说、诗歌、散文、喜剧。

初中的文学作品考查一般为小说、散文,也就是中学特有的一个概念——记叙文。

文章构成要素主要有:第一是,作者的观点(中心、主题、主旨等等)。

记叙文的观点叫“中心意思”,说明文的观点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道理”,议论文的观点叫“论点”。

第二是,文章的材料。

包括所有的人物、事件、景物、数据、图表对等等。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阅读文章要着重研究选取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材料。

就目前中学生阅读情况来看,回答问题多,研读材料少,是谓“伪阅读”。

这种阅读就像“快餐面”,营养少,是不能增强体质的。

第三是,文章的结构。

结构就是作者为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安排和组织。

是文章的骨架。

包括开头、结尾、过渡、照应。

第四是,文章的语言。

语言是作者表达观点的工具,是文章的细胞。

语言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简明、生动。

文章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就中学的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来说,还有它们各自的文章学知识体系,这都是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

我一直认为,文章学知识是打开阅读大门的一把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

在语言里,有2000到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

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

但是其意义不仅如此。

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以此推理,文章学知识也应该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骨架”。

可惜,现在的阅读教学在“淡化文体”的幌子下,拼命追求新奇而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阅读知识建构。

三、夯实现代文阅读基础。

(一)整体感知“板块”。

近年来,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有个显著的特点,试题格局趋于稳定,测试理念完成了“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最终再到现在新课标背景下的“素养立意”转化,侧重考查学生核心能力,目标评价凸显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求考生在阅读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

众所周知,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置,是一个由总到分、由分而总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

备考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摒弃“伪阅读”,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所谓“伪阅读”是忽略阅读基本能力的虚假阅读。

据调查统计,先看题目后读文章的学生大约有五分之二,匆匆看一遍文章就开始做题的为大多数。

“先看题再找文”的阅读方法必然导致心中只有“题”而不会有“文”。

可以说这些考生在备考阶段的大量阅读其实只不过是伪阅读。

学生没有真正进入文本,不去认真阅读,缺乏真实的阅读积累和体验,是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训练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是不会收到实效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就是“利其器”,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

再退一步想,通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大致都在1000字左右,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

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功”,必须让学生要养成先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

2.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考场现代文阅读通常强调高效阅读,要求学生能迅速筛选信息,理解并能概括主题。

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定序。

读者快速阅读课文,画出关键词,从而寻找行文的线索,了解全文大致内容。

其次定位。

就是对全文所叙信息进行精练化,然后进行筛选,理清主要信息分条列出。

再次定技。

筛选整合信息的技巧就是“摘”、“合”、“写”。

对信息清晰、简明,涉及的范围狭小的题目,可采用直接摘取的方法,把文中重要的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

如2010年议论文第12题,2009年说明文第13题,2011说明文第12题,2012说明文第11题,都可以从相关段落中直接摘取。

对涉及信息含蓄、复杂、范围宽大的题目,要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去伪存真、去繁存简,然后再加以组合概括,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

对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或者试题明确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作答的题目,这就需要考生认真审读题目,整体把握段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用自己的话写出答案。

2012年第14题(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考生必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必须采取去伪存真、去繁存简的方式,对筛选的信息进行整合、提炼,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观点对材料进行的精心安排。

理清文章结构,对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帮助非常大。

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进而理清文章的思路。

具体来说有一下几点方法:(1)理清线索脉络。

(2)抓住关键词句。

句子对我们理解文章思路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关键句子包括:中心句,过渡句,表达方式明显不同的句子(比如,记叙文里的抒情或议论句)。

(3)抓住文体特点。

记叙文的结构可从记叙顺序、故事情节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事物发展阶段变化入手;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说明顺序来分析;议论文结构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

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解题,都必须坚持整体性、坚持全局观念,唯有如此,方能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提高应答的正确率。

(二)语言品味“板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能理解关键词语在文章和含义和作用”和“能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已经成为中考现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考点了。

备考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辨析副词等词语表达的准确性。

如2009年卷第12题“②段划线句子中‘尽量’这个词不能去掉,为什么”,2011年卷第11题“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这类题目是老掉牙的题目。

今年复习应着眼题型的变化上下功夫。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会学生从用词、句式、修辞甚至描写方法等方面欣赏语言的方法,并在训练中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从2009年卷、2010年卷第16题的设题和评价来看,复习时要注重训练学生从词、句式、修辞、描写等方面欣赏的习惯和方法,更要注意训练学生结合句子甚至段落内容来进行欣赏。

(三)写法探究“板块”。

“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考点之一。

中考命题针对阅读文本写作技巧的辨识及其作用的赏析,一般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布局、描写运用等角度考查。

如:表现方式或手法上设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结构上设题——辨明语句在上下文及其全文中的作用;细节处设题——这段文字刻画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或何种心理。

要做好这个板块的复习,首先要储备是辨识常见的写作技巧知识,识记常见写作技巧并理解其一般作用,方便“对号入座”,不致于在答题时说“外行话”。

其中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联想、想象、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托物言志、伏笔、铺垫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如:2009年卷第15题考了“铺垫”, 2012年卷第14题考了“伏笔”。

答题的一般模式为“写法+作用+具体分析”,必要时根据题目要求加以调整。

(四)感悟表达“板块”。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的要求,现代文阅读重视对阅读个性化和独创性的解读,这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亮点。

这种题目渗透着较深的课程理念,具有开放新、综合性、拓展性的特点。

在我的印象中,广东省的中考设题还没有或者说还没明显地涉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队这类题型要特别注意。

下面就以全国的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解读一下此类题型的表现形式、分析思路和答题技巧。

1.评析感悟型。

高层次的理解、评价题型在阅读压轴题中所占分量最重,考点包括文意理解、内容评析、结构安排、语言品味、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鉴赏和感悟。

四川成都现代文阅读选文龙应台的《怎么跌的有尊严》第10题.对文中作者历数的现实教育中的种种缺失,你怎样看待?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那我们又该在生活中获得怎样的智慧呢?请你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回答此类题要指导考生除了要从整体上解读文本,理解作者在文句中隐含的感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准确的传递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或看法。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两个问题要求分别从教育和自我两个角度去谈,观点要明确,阐释需清晰,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这样开放性的题型,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在张扬个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2.读写结合型。

阅读题的最后一道题有时也会是读写结合题,这种题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心组织好语言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一环。

这实际是写作训练与阅读相结合的综合题型,答题时语言要尽量做到:1.简明、顺畅、准确;2.条理清晰,通俗易懂;3.表达富于美感和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