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建筑的比较研究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系名称:建筑系专业名称:城市规划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现如今,世界各国正在生态城市的构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建设成就、获得宝贵经验。
针对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简要阐述和相关案例的表述,希望得到一些启发和思索。
关键词:卫星遥感生态赤字生态工业园电磁污染田园城市众所周知,进入到21世纪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方面追求营养,娱乐方面追求新元素等等。
但就在生活水平逐日提高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
例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北极冰川融化,从而使得世界上一些海拔地势较低的国家城市经常发生水灾;城市面积急剧扩大导致耕地林地面积大幅度降低。
由于城市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由于其物质能量高度集聚、人类活动密集、环境变化剧烈、生态脆弱而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城市的生态建设已变得十分迫切,成为目前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和热点。
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研究,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建造我们理想中的生态城市。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
生态城市则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理想形态。
所以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
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形成自然、城市与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的结构。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生态环境堪忧,大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小城市环境现状虽尚好,但发展过程中若不对城市生态环境加强重视将会走上大城市发展的老路。
95年以后我国非常流行盖玻璃房子,而大量的玻璃房子造成光污染,房子里却是夏热冬冷,又需要空调调节室温,能源消耗非常大。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对比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对比摘要:随着生态城市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笔者分析和对比国内外在生态城市实践上的同异,指出我国生态城市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为我国生态城市的继续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研究对比;趋势;生态城市是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应用生态学基木原理血建立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畅通的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的建设以环境容量或生态承载力为前提。
一、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同点 1.合理的城市规划。
国内外生态城市实践中,首先都是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
而该规划应建立在对城市已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考虑到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宏观性与前瞻性,最终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2.重视城市绿地建设。
生态城市理论直接来源于环境保护,尽管绿地系统建设并不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全部内容,但是却成为所有生态城市追求的首要目标。
从上述国内外生态城市实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各城市绿化策略不尽相同,但绿地覆盖率普遍较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3.追求城市整体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是“ 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 ,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这个生态城市定义已经成为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界的共识。
任何只注重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一个或两个子系统的发展而忽视第三个子系统发展的城市均不应成为我们所提倡的理想的生态城市模式。
二、国内外生态城市实践的差别 1.在公共交通上的差别。
国外优先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建立方便而快速的公交系统,并把自行车道和步行区作为城市整体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而我国目前我国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不足10%。
特大城市也仅有20%左右,而欧洲、日本、南美等大城市达到40%—60% 。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国内生态城市仍然实行混合交通发展策略。
2.参与方式上的异同。
国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有着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做法,表现在公众与具有法律保障、参与方式多样及公众与面广、程度深等。
国内外绿色中庭建筑实践的比较研究和启示
国内外绿色中庭建筑实践的比较研究和启示I. 概述-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II. 国内绿色中庭建筑实践- 中庭概念及分类- 中庭绿化设计与建造实践- 中庭对建筑绿色化的促进作用III. 国外绿色中庭建筑实践- 国外绿色中庭建筑的发展历程- 国外中庭的设计策略与技术措施- 国外中庭的绿色评估体系IV. 国内外绿色中庭建筑实践比较- 中庭设计与绿色建筑配合度- 中庭对生态环境和室内舒适性的影响- 中庭建筑的经济与社会效益V. 启示- 国内绿色中庭建筑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国际绿色中庭建筑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发展绿色中庭建筑的体系和措施VI. 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议第一章概述绿色建筑是近年来全球建筑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其旨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建筑物的环保性与舒适度。
中庭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绿色中庭建筑强调中庭—作为放置植被的生态空间的内部园林, 是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绿色中庭建筑是从城市生态系统向室内空间的延伸,是为建筑物提供通风、采光和自然冷却,为住户打造宜居舒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生态空间的一种绿色建筑。
本文将以中庭建筑为CTG 示范点的绿色建筑实践为案例,剖析绿色中庭建筑在国内外的实践,总结出国内外绿色中庭建筑实践的差异和启示,为绿色中庭建筑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二章国内绿色中庭建筑实践这一章节主要介绍国内的绿色中庭建筑,包含中庭概念及分类、中庭绿化设计与建造实践、中庭对建筑绿色化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详细内容:2.1 中庭概念及分类中庭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园林中常见的构筑物。
中庭是园林与建筑的交汇点,是一个以园林为载体与建筑相结合的开放空间,如今中庭已不再仅是园林建筑的概念,而是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楼盘、办公楼、商场、酒店等各类建筑中。
根据不同的面积占比,中庭可分为大中庭、小中庭、微型中庭和紧急避险中庭。
德国与中国在生态建筑发展中的比较
德国与中国在生态建筑发展中的比较陈 星 宋桂杰(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摘 要:德国在生态建筑方面的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在生态建筑的发展方面也有所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
通过德国与中国在发展生态建筑方面进展的比较,旨在理清中国在这个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并探讨德国在发展生态建筑方面可以为中国所借鉴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生态建筑;发展;太阳能THE COMPAR 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 ALARCHITECTURES IN GERMANY AND CHINAChen Xing Song Guijie(Coll of Civil Sci &Engin,Yangzhou Univ,Yangzhou 225009,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 men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n Germany takes the lead in the worl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There is a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s in China,but facing still a lot of problems.To make clear the problems that China meets i n this aspect and probe into the mode and method of the progress i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n Germany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a compari son is made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rchi tectures.Key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development;solar energy第一作者:陈星,女,1975年5月出生,讲师。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对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进行评估和认证的工具。
它给予建筑业界和政府机构一个衡量建筑项目可持续性的标准,并促进了对环境友好建筑的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国绿色建筑标识是国内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于2024年成立。
该评价体系考虑了建筑的能源消耗、水资源使用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美国LEED是全球最流行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于1993年成立。
LEED评价体系通过对建筑使用的材料、能源效率、水资源管理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考核,来评估和认证建筑的可持续性。
英国BREEAM是英国建筑环境评估方法,于1990年成立。
BREEAM评价体系主要考虑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水资源管理、材料选择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美国LEED和英国BREEAM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它们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认可。
美国LEED评价体系是将建筑分为不同等级的认证,根据建筑在节能、水资源、室内环境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表现来给予相应的评分。
通过取得一定分数的建筑可以获得奖项和认证。
英国BREEAM评价体系是以不同版别的认证来评估和认证建筑的可持续性。
它将建筑分为不同等级的认证,根据建筑在能源使用、环境管理、材料选择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表现来给予评分。
比较分析国内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设计目标和考核要素大体相似,都注重节能减排、水资源管理、室内环境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但在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认证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设计更注重符合国情,考虑到国内具体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因素。
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关注国际上的最佳实践和创新。
LEED和BREEAM评价体系的标准更为全面和严格,涵盖了建筑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应用。
这些评价体系在建筑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对比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对比分析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技术的不断创新,绿色建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有何不同?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国内绿色建筑的现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的绿色建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措施的实施: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城市节能减排规划》等。
政府采取的支持措施,将在一定范围内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市场需求的增长:在环保意识的引导下,市场对于环保型建筑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尤其是在一些高端别墅和豪宅项目中,绿色建筑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
3.技术创新的推动:绿色建筑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来支撑。
一些国内建筑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如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绿色屋顶等,加强了绿色建筑的研发与应用。
4.绿色建材的采用:随着绿色建筑意识的加深,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已经成为了定向需求。
安全、环保的绿色建材成为了建筑业的新宠儿,大量应用于绿色建筑项目中。
二、国外绿色建筑的现状虽然国内的绿色建筑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以下我们来看看国外绿色建筑的现状:1.北欧地区的创新:北欧地区是绿色建筑的领头羊。
在那里,绿色建筑已经融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其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在国际范围内颇具影响力。
在这里,建筑师提倡“零碳排放、高效能源利用、优质室内空气、可持续发展”等绿色理念。
2.美国的示范:美国是绿色建筑的第二大发展国家。
在美国,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推出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
此外,美国还有一些绿色建筑的示范项目,如举世著名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等。
3.亚洲国家的探索:在亚洲,绿色建筑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比如,日本的“节能补贴”政策,为节能型建筑提供财政支持;新加坡的“绿色建筑奖励”计划,为绿色建筑的建造提供了奖励和优惠。
国内外生态住区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态住区之比较研究摘要: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生态住区的发展现状研究,探讨在生态住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以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妥善地处理建筑与环境、住区与城市的关系。
为我国生态住区的建设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生态住区;城市;环境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生态住区逐渐成为包括建筑业界在内的多个社会层次对人类住区未来发展的共识。
推动发展“低能耗、省资源、少污染和高质量”的生态住区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生态住区的相关理论国际上将生态学的理论用于人类住区的建设是20世纪70年代[1]。
但“生态住区”这一概念则在90年代中期才在我国出现。
“生态住区”的概念首次见于1994年的《21世纪人类生态住区规划述要》一文,继此文后,1997年在其他的文献中才有出现。
后来,生态住区因为符合世界对绿色生态的关注而逐渐被人们认可,进入21世纪后,生态住区逐渐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不但被学者们所推崇,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青睐,更是成为了房地产商炒作的噱头。
城市生态住区是生态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除了居住功能外,它还需要体现人类和自然界的融合与良性互动[2]。
生态住区采用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利用可再生资源建立高循环体系,降低城市建设维护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宜居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如图1)。
同时,生态住区也是一种环保理念的倡导,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环保工作,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方式。
而对于技术普及及意识提升的实现,离不开管理的支持,因此,还要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包括环保、环卫、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有相应的、有效的行政执法制度[3]。
2国外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现状2.1太阳能利用。
欧洲发达国家生态住区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普遍重视利用太阳能来解决住宅能源问题[4]。
以德国为例,许多生态住区所使用的能源中有50%以上为清洁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在德国的住宅建设中大面积采用了太阳能光电板,太阳能光电装置产生的电力不仅可以自给,而且多余部分可以送到城市电网上去。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的比较与学习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的比较与学习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生态系统为基础、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供健康环境和良好社会保障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被提出,但是在国内外的普及和应用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国内,许多城市都通过文化、旅游等方式进行宣传,但是尚未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得到足够的重视。
与此相比,国外许多生态城市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这篇文章旨在比较国内外几个典型的生态城市案例,从中挖掘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城市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首先,我们从荷兰的Utrecht说起。
Utrecht是位于荷兰中部的一座古老城市,也是荷兰的经济中心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Utrecht市政府就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其中最著名的是基于自行车交通的城市交通规划。
Utrecht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建设了一系列的自行车道路和骑车者优先的交通设施,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政策,如强制戴头盔、限制车速等。
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大降低了机动车污染和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接下来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也是澳大利亚文化、商业、教育和政治中心。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墨尔本市政府重视多元文化和生态环保,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项目。
其中最著名的是“Green Your Laneway”项目,即绿化小巷子项目。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将市中心的众多小巷子绿化起来,使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为此,在绿化小巷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市政府动员了当地居民、企业以及大学学生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该项目的设计、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再来看中国的厦门。
作为中国的一个沿海城市,厦门市政府也开始重视生态城市建设。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厦门市政府提出了“园城化”理念,即将城市规划和建设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起来。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
Ke r s y wo d :Ch n n b o d;e o o ia i ;d v l p n r c ie ;c mp r t e r s a c iaa da ra c lg c l t c y e eo me tp a tc s o a a i e e r h v
取 得 的 成 就和 尚存 在 的 不 足 , 为今 后 我 国 生 态城 市的 继 续 深 入 发 展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 内外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实 践 ;比较 研 究 国 中 图分 类 号 : TU9 2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10
V L3 O3 M 0 3N .
ay 20 06
Hale Waihona Puke 国 内外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比较 研 究
冯 启凤 ,曹 荣林
( 京大学 城市 与资源学系 , 苏 南京 209) 南 江 1O 3
摘 要 : 着 生 态 城 市 日益 成 为 我 国城 市建 设 中 的 热 点 问题 , 随 审视 和 分 析 国外 在 生 态 城 市 实 践 上 的 成 功 经 验 , 我 对 国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 义. 德 国埃 朗根 、 将 巴西 库 里 蒂 巴 和 中 国的 珠 海 、 海 4个 城 市 作 为 实 例 , 别 介 绍 了 国 内 外 威 分 生 态 城 市 建设 的 方 法 及 其 取 得 的 成 果 . 此 基 础 上 将 中 外 生 态城 市 建 设 实践 进 行 对 比 , 出我 国 生 态 城 市 实 践 中 在 指
浅谈国内外生态建筑的发展状况
成 为 一 个 有 机 的 结 合 体 ,是 人 T 美 与 自 然 美 的
结 合 。] [ 生 态 建 筑 的称 谓 自上 个 世 纪 6 0年 代 以 来 就 己 经 存 在 , 是 “ 前 还 没 有 重 要 统 一 的 生 态 建 筑 理 论 或 但 当 者 被 普 通 接 受 的 生 态 建 筑 的 概 念 和 定 义 ” 所 以 除 了 。
生 态 建 筑 被 称 为 本 世 纪 最 具 有 前 途 、 具 魅 力 的 最
建 筑 形 式 之 一 。 它 是 在 人 与 自然 协 调 发 展 的 基 本 原 则 下 , 用 生 态 学 、 筑 技 术 科 学 的 基 本 思 路 和 技 术 运 建 手 段 , 调 人 、 筑 与 自然 环 境 间 的 关 系 , 三 者 之 间 协 建 使
u a ,s c a ,e o o i a d r s u c o d to s t. r 1 o il c n m c n e o r e c n ii n ,e c
K e r s:e oa c iet r y wo d c -r htcu e;rs ac tt s s u s ee r h sau ;is e
生 资 源 、 少 各 种 不 可 再 生 能 源 的 耗 费 ; ) 设 过 程 减 3建 中 减 少 对 自然 的 破 坏 , 重 自然 界 中 的 各 种 生 命 体 。 尊 德 国建 筑 师 托 马 斯 ? 赫 尔 佐 格 ( I ez g 认 为 , T. t ro ) 建 筑 师 应 该 利 用 高 效 率 的技 术 , 为 可 以 通 过 采 用 比 常 因
[ 键词] 生态建筑; 关 研究现状; 问题分析
国内与国外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系名称: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名称:城市规划122 学生姓名:国文卓指导教师:孙晓璐【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过多的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变得相当严重,并且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介绍,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和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差距。
【关键词】:生态环境国内外生态理念【正文】:1.城市生态环境1.1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会议”,该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时代的开始。
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 Yanitsky第一次提出“生态城市”慨念。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MAB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标志着保护生态环境思想的成熟。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通过《里约宣言》和《21世纪进程》,第一次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1.2 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现状20世纪以后,城市研究及开发规划中大量吸收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开创了人类生态学领域,研究内容集中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城市生态的研究开始围绕城市的能量、物质及废弃物循环而展开,涉及城市及腹地的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等问题。
这些研究考虑了人类生态、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和社会心理变量,以上各领域的研究曾被视为城市研究的经典领域。
2.中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2.1 中国城市中的生态理念园林设计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喜欢把模拟自然的园林放到城市中,使之成为中国人安顿心灵的理想住处。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_薛梅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9)04-0071-05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薛 梅 董锁成 李 宇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比较,发现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先行、城市绿化和空间节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规划执行保障、切实可行的项目推动、城市特色以及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应该在结合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 F 291.1;X 32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薛 梅(1971—),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董锁成(1962—),男,汉族,甘肃平凉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李 宇(1973—),男,汉族,河北保定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62)———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 2008-06-28〔修回日期〕 2008-09-20 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传统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模式,建立的是一个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系统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理想人居环境[1]。
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生态城市的“生态”,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在空间上不再是“城市市”,而是“区域市”,是一种城乡空间的融合[2];城市生态安全和卫生可靠、优质;城市产业实现生态化和高效益;城市交通、信息传递、物资供应等运转系统和管理系统快捷、高效;创造现代城市风貌,完善区域生态支持系统;发展高水准生态文化和高度的社会文明。
国内外生态建筑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生态建筑的比较研究简介:目前,生态建筑在作为节省能源方面是一个重点,经过多年的探索,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建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用,就国内来讲,生态建筑技术的推广还不够广泛,成功的例子也不多。
而对比起来国外在生态建筑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都比国内水平要高很多,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构造方面与国内都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通过国内外几例建筑的比较来说明国内外在生态建筑方面的差异。
关键字:生态,建筑技术,国内外,比较所谓生态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
它是新世纪最具有前途、最具有魅力的建筑形式之一。
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制造良好的富有生机的环境,而又同时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力求实现向自然索取与汇报之间的平衡。
它寻求人、建筑(环境)、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事实上,中国的生态建筑已经有很深远的历史,不同于西方的高技派,中国的生态建筑大多是从很不发达的地区起源的,或许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科学水平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所以那个时代可能只有极少的人认识到该建筑形式的合理性。
中国的窑洞、干栏式建筑、福建的土楼等等,都是乡土的,但是它们绝对是生态的。
它们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技术精髓,不论从结构、构造、还是从与自然结合的角度上看,它们都极好的应用了生态建筑技术。
不论是哪种乡土建筑形式,都有其特点。
例如,窑洞都有平顶式、靠崖式、天井式三种。
每一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各自的适用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
窑洞建筑节约耕地、保护植被、冬暖夏凉、相互之间没有干扰。
在土楼建筑形式里面,它的平面形式为圆形,采光通风相对均匀,节省建筑材料,风阻较小,受力均匀,所以在建筑形式上是合理的。
在亚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现实物质基础条件差,因而出现了用“低技术”的办法解决建筑问题,即立足本土,走乡土化的道路。
浅谈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研究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大自然的约束,为了更好的发展,人类必须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事宜,促进社会的永续发展,人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即为在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之内,保证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稳步前进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及规模持续膨胀,俨然已经成为地球巨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
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探求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一些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学术研究团体研究关注的热点领域,是当今世界研究的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
1.关于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尽管生态城市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开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但关于生态城市的理念缺流传已久。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还是古代欧洲的村庄及美国印第安人的部落,都能看出生态城市的影子。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空想社会学家罗伯特欧文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念,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将其进一步完善,并在其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给出了完整的定义:田园城市应该是一种同时拥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是为健康生活以及工业化生产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应以满足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准,不应过分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城市由于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出现拥挤、环境变差、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此时,田园城市的应用应运而生,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展的并不顺利,许多城市都是依附于“田园城市”的名气,在城郊区域大力修建居住区。
但它为以后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等提供了参考,对城市的进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
生态建筑调研报告生态建筑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加,生态建筑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生态建筑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生态建筑的概念进行了梳理。
生态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合理利用地理位置等。
然后,我们对国内外的生态建筑案例进行了收集和研究。
例如,国外的LEED和BREEAM等认证系统已经在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在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生态建筑的建设。
这些案例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生态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接着,我们对生态建筑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生态建筑的优势包括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
这些优势使得生态建筑成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崇。
然而,生态建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成本、技术难以实现等。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领域的合作来克服。
最后,我们就如何推进生态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生态建筑的建设。
其次,企业可以加大对生态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投资,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大众也应加强对生态建筑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认识。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建筑形式。
它不仅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还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然而,生态建筑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促进其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本调研报告的撰写和分享,能够增加人们对生态建筑的了解和认识,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生态建筑发展现状
生态建筑发展现状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建筑类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建筑的需求日益增加,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广泛。
欧洲在生态建筑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不仅有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还有许多生态建筑的成功案例,浓厚的环保和绿色建筑文化氛围。
德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被动建筑、最先进的太阳能制氢厂等,其政策法规也明确要求装备能源效率卓越的建筑。
瑞典在绿色建筑上秉承以森林管理为核心的原则,不仅创造了著名的“沃思比世界最绿色的办公室”(World's Greenest Office Building),而且其建筑绿色标准SIS bostad规定了住宅建筑的最低能效标准和最低室内环境质量。
在亚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建筑迅速崛起。
新加坡的生态建筑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和住宅领域,从建筑设计到材料选择、建造施工和维护管理,都具有先进性和科技性。
中国生态建筑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06年,中国建筑工程学会成立了“绿色建筑孵化器”,旨在推广和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2009年中国开始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广绿色建筑示范项目,2017年又发布了《绿色建筑标识规定》,加强了对绿色建筑的认证和管理。
目前,在中国,已有不少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例如:北京奥运村住房、上海环保大厦等。
在美洲和非洲地区,由于水资源和劳动力的缺乏,生态建筑的发展较为缓慢。
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发展生态建筑,例如,索马里的“未来村庄计划”(Future Villages Program)旨在建设附有太阳能电池板、高效洁净厕所、屋顶收集雨水的村庄,以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
总之,全球范围内生态建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城市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垃圾处理、土地利用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高效保护、生态高效修复和社会高效管理的城市。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模式,了解生态城市建设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为我国未来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研究内容
1.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
2.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概念和指标体系;
3.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
4.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模式比较;
5.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调研法:搜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比较;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城市进行案例分析,并对比分析不同城市的建设经验和模式;
3. 专家访谈法: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了解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揭示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模式,找出我国未来国内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促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技术研究综述
生态建筑技术研究综述摘要:生态建筑技术是一种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健康、舒适、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的技术。
本文将对生态建筑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生态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引言: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倡导可持续建筑发展的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态建筑技术通过主动管理建筑环境、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手段,实现了高效能耗和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生态建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将对生态建筑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发展历程生态建筑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从最早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开始,逐渐发展为注重建筑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最后形成以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健康舒适为目标的综合性技术体系。
在发展过程中,生态建筑技术逐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等相关技术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二、主要技术特点1. 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生态建筑技术强调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如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保护,还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健康问题的产生。
2. 高效能耗的建筑设计生态建筑技术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如优化建筑形态、创新节能技术等,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建筑节水技术的应用生态建筑技术注重节水利用,通过采集、蓄水和再利用雨水等手段,减少对传统供水系统的依赖,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4. 自然通风与被动调温技术的应用生态建筑技术强调利用自然资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通风系统,实现被动调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室内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建筑技术关注室内环境质量,通过优化室内空气流通、控制室内温湿度等措施,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改善人们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生态建筑的比较研究【作者概况】周文子毓0701402-29【简介】目前,生态建筑在作为节省能源方面是一个重点,经过多年的探索,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建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用,就国内来讲,生态建筑技术的推广还不够广泛,成功的例子也不多。
而对比起来国外在生态建筑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都比国内水平要高很多,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构造方面与国内都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通过国内外几例建筑的比较来说明国内外在生态建筑方面的差异。
【关键字】生态,建筑技术,国内外,比较【正文】所谓生态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
它是新世纪最具有前途、最具有魅力的建筑形式之一。
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制造良好的富有生机的环境,而又同时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力求实现向自然索取与汇报之间的平衡。
它寻求人、建筑(环境)、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事实上,中国的生态建筑已经有很深远的历史,不同于西方的高技派,中国的生态建筑大多是从很不发达的地区起源的,或许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科学水平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所以那个时代可能只有极少的人认识到该建筑形式的合理性。
中国的窑洞、干栏式建筑、福建的土楼等等,都是乡土的,但是它们绝对是生态的。
它们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技术精髓,不论从结构、构造、还是从与自然结合的角度上看,它们都极好的应用了生态建筑技术。
不论是哪种乡土建筑形式,都有其特点。
例如,窑洞都有平顶式、靠崖式、天井式三种。
每一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各自的适用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
窑洞建筑节约耕地、保护植被、冬暖夏凉、相互之间没有干扰。
在土楼建筑形式里面,它的平面形式为圆形,采光通风相对均匀,节省建筑材料,风阻较小,受力均匀,所以在建筑形式上是合理的。
在亚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现实物质基础条件差,因而出现了用“低技术”的办法解决建筑问题,即立足本土,走乡土化的道路。
当然他们的前提还是要发展、要进步。
我国的情况尤为复杂,东西发展的不平衡与差距似乎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高技也好,低技也好,都有了用武之地。
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由于海外先进技术和观念地大量引人,高新技术的生态建筑出现很多,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新疆、陕北等相对落后的地区,运用土技术和低廉材料的设计方法也被大量推广应用,其结果使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这些建筑形式能做到以人为本,贴近自然,环境友善,舒适健康。
它为人们创造一种协调、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
生态建筑期望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构建自然通风系统,追求贴近自然,建造出舒适宜人的建筑物。
这种建筑将古代建筑技术和现代应用技术相结合,采用综合设计的方式,把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和未来居住者的种种考虑和要求结合起来,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减少污染,降低造价和居住费用,注意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等等。
随着建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建筑也随之从乡土派往高技派发展,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生态型的办公建筑,清华大学的设计中心楼就是其中一例,作为清华人学校园中的建筑,整体形象上既要有典雅朴素的文化教育建筑风格,同时又兼有简洁明快的现代企业形象,其室内设计也遵循这个原则,小用过分花哨的颜色,不用豪华奢侈的材料,没有仟何复杂繁琐的装饰,有的只是构筑物自己本来的样子和他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但是创造的却是一个落落大方、清爽怡人的环境。
在设计中心楼的选材上,没有选择使用那些豪华、奇特的材料,而是根据建筑的性质、功能、生态的要求及造价的控制等采用那此比较普通常见、造价适中的材料,经过巧妙的设计,创造出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构思方案时,出于生态原则的考虑,大胆地将大设计室布置在建筑的核心位置—中间,而将建筑的南侧用作绿化中庭,北侧用作拔风吹拔和小办公室山于人设计室位于建筑中央部位,因此它的南北两侧墙而的选材就显得很重要,它将影响到人设计室内的采光、通风、私密性、室内效果等系列问题,设计需要兼顾各方面的要求为采光需求要选用通透的材料;为通风需求所用材料应可随时开启和关闭;为私密性需求材料又要有一定的遮挡度经过反复思考、比较并考虑到造价等综合因素,最终选用了大尺度的铝合金玻璃推拉门金色铝合金框和无色透明玻璃川合了设计室自己的内部空间,靠设计室内侧挂可升降遮阳卷帘,保证了一定私密性。
过渡季有通风需要时,两侧落地推拉门即可。
总的来说,设计中心楼的室内设计风格是基于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形成的,它讲究的是清新自然、朴实大方,决不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看似没什么新鲜奇特,实则设计精心,色彩、选材等无不与建筑的空间、功能、生态要求、建筑性格等息息相关,既精致又朴素,呈现出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品位。
对西方而言,建筑的技术已从20世纪的60一70年代的单纯型向现在的广义型发展,结合自然,生态,绿化,节能的技术才是现在的技术,它的范围扩大了,程度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过去技术是很表面的,也许人们一眼就能辨认出它是技术型的建筑,原因是它运用了很多的钢和玻璃。
而今天,真正的高技术建筑也许在外观上没有显著的变化,甚至有些还其貌不扬,但它的内部却非常复杂,充满了高技术成分。
采用新技术的大跨度建筑更加轻巧灵活,适应不同功能的需求与变化。
人们可以不断地变换其内部功能和外观形式而增加使用时间,这同样也是节约投资。
在西方的生态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种形式,比如仿生建筑,高技派等等,一般说来,高技派建筑还是居多,但是别的类型的建筑也在逐步的发展。
但在国内来讲,其它看起来很另类的建筑形式似乎还不多见,这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
就仿生建筑来讲,它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仿生学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旨在建造类似于生命系统或具有生命系统特征的人造系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通过对生命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及信息过程的研究,了解和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科学的模型和理论。
建筑仿生技术已经在城市建筑的形态、功能、形式及组擎结构等方面得到综合运用,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与理论设想,如霍华德模仿人的生命系统而提出的“花园城市”设想,夏隆(Hans Scharom)仿自乐器内部空间的柏林爱乐音乐厅、沙里宁(Eero Saarinen)设计的形如大鹏展翅的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站楼,而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的罗马小体育宫和都灵展览馆中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网格的大跨度结构,亦是从对树叶脉胳的观察产生的交叉网状的支撑组织肌理而来。
新技术也能使建筑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颖空间和造型。
一项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的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美。
它对于扩大人们的审美范畴,坚定技术发展道路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新的技术革新带来新的材料革新,而新的材料革新又会带来新的技术革新,相辅相成。
从历史上看,建筑的发展总是滞后于材料与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欧美出现建筑的发展同步于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甚至还有超前发展的情况)。
所以,材料与技术的革新是建筑革新的前提,新的材料将为建筑的发展打开局面,在国外,许多建筑使用最原始的建筑材料去建造房屋,不在上面加任何精美的装饰,比如直接用素混凝土作外墙面,将结构层直接暴露在外面当成装饰。
这些做法在国内也不多见。
它们大多追求用最原始的材料以达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效果。
生态高技术建筑重视利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着重于高技术表达,不仅作为生态设计的一部分,并且,自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无限多样的新生事物相结合,使它在拓展建筑创作的形式语言与符号体系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建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富于生态意义与时代特征的方向。
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作为生态高技术建筑的成功例证,其生态设计手法为高层、高密度城市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方案大楼平面呈三角形,三面围绕一个中央筒布置,办公室两边的窗户可开可闭,结合自然对流与中央筒体的“烟囱效应”使设计,大厦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特性,然而最具特色的是,办公楼每隔三层,设有三层高的温室绿化空间,并呈螺旋状交替向下旋转,由此在任何位置的办公室均能面对一个温室绿化空间。
温室中的植物配置依据方位而变化:西向配置北美枫树、杉树;东向配置亚洲松树与竹子;南向配置地中海沿岸的橄榄树。
建筑内所有的梯道和管井均集中布置在三角形平面的三个角落。
办公和花园空间则相对集中,令使用者宛如回归自然。
生态高技术建筑灵活多变、永恒运动的特性,使它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引人异质要素,不断完善与充实自身,获得地域环境的兼容与认同,达到与生态自然相和谐。
并且,面对已经无法自行修复的自然生态世界,面对当代建筑领域存在的意义丧失与普遍的价值观瓦解的现象,生态高技术建筑正在为重建一种新实在观积聚创造的能量,这种能量的积聚也为人类建筑超越狭隘的个人话语与单一的技术理性的价值观建构新的基础,它将为达成所有生命的运动和变化统一于一个相互依赖、共同进化的整体中的共识,即建立一种朝向生命世界的新的价值体系而释放。
在西方,生态建筑的发展渗透到了很广泛的领域,位于英国格林威治半岛上的森斯伯瑞店是世界上具有前瞻性的绿色超级市场。
它以其独特的生态景园和整体性被动建筑设计策略连释了商业性都市超市建筑的未来。
在生态,节能,减废,健康舒适以及零售模式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森斯伯瑞的节能设计针对超级市场的建筑类型创造性地采取了诸多策略。
建筑的周边围护和地板层采用暴露的混凝土材质,可以通过其较大的热容量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其他室内得热蓄热,进而维持室内热环境的相对平稳。
室外空气通过地下层引入室内,由于利用了地热,引入的新鲜空气温度在冬季高于室外温度而在夏季却低于室外温度。
陈旧的空气再通过烟囱山屋顶排出,屋顶的排气方向设计为顺风向,山于负压的存在也加大了自然通风的效果。
除了物理与化学方式外,它采用了可持续景园的生态策略,可持续景园的策略强调从整体结构上全方位、多样性和动态地整治环境。
譬如,保养表层土、恢复维系地方生态体系的植被和生物、建立湿地、生态芦苇池等景观机制。
这样的生态景观缓冲层不但通过遮挡为场所提供了适宜的微气候,达到遮阳、调节气流与空气质量、减噪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过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物质流。
不仅如此,景观也是建筑的重要表达方法和构成因素,譬如,屋顶种植,覆土建筑。
森斯伯瑞在它们的营造当中实践了以上的生态景观原则。
在建筑背面的场地上规划了自然湿地景园,收集地面和屋顶的雨水,通过生态芦苇池的原理使池水净化用于动物栖息,灌溉庭园,冲洗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