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重庆市高三考前模拟测试(二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重庆市届高三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二外高2017学部2016—2017学年度下期第2次月考语文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很少谈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
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
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级、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但事实上,老子所说“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
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
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说的“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
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取法的对象。
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万物的客观形态,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
老子有关道的认识,来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
正是从对草木由盛而衰的生长周期,对水流冲击、侵蚀岩石过程的观察中,老子意识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和“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进而总结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规律。
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道、地道、天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为依归。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
在《庄子》一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得到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如通过“东施效颦”“混沌开窍”等故事说明自然为美的道理,通过“伯乐治马”“鲁侯养鸟”等故事批评人为改变事物自然本性的做法。
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新课标Ⅱ卷)语文卷
绝密★启用前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秦帝国之崛起》:大国崛起的精神意蕴袁正领历史正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以秦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展示与齐结盟重创韩魏、抓住时机连横攻齐等重大事件,讴歌以秦昭襄王为代表的时代英雄对政治理想矢志不移的执着追求。
本剧尊重史实、脉络清晰、叙事流畅,不但是对那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历史的艺术再现,更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国家统一的民族精神的追寻和溯源。
对正处在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华民族来说,其现实意义不言自明。
国家崛起的关键是人精神的崛起。
《大秦帝国之崛起》围绕“崛起”这一主题,着力刻画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通过主要人物的成长揭示出“崛起”的深层意蕴,可谓一大亮点。
张博饰演的昭襄王是领导秦国崛起的一代雄主,他天资聪慧,但继位之初消极、懵懂,在母亲、严君等人的开导激励下,发誓要“克己勤勉、自强不息”,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心智,认识大爱与小爱、大义与小义之别,终成一位意志坚定、雄才大略的有为之君。
还有勤学精思的“战神”白起、深明大义的宣太后等,这些艺术形象可谓是当时秦人的代表,其自醒、自觉、自励、自信的精神内涵,正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动因。
与此同时,该剧还生动塑造了一批从反面助力崛起的人物形象,如残暴多疑的齐王、纵情恣肆的楚王、满怀豪侠之气的苏秦、贪婪成性的李兑等,让人直观地看到什么是崛起之途、什么是败亡之道。
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卷(重庆市有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卷(重庆市有答案)重庆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定时作业)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阅读(一)论述类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长。
”“远”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水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画作远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l.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姓名、学号分别镇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本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楔.(xiē)子笼.(lóng)统脾气拧.(nìng)白发皤.(pó)然B.狷.(juàn)急疮.(chāng)痍冲.(chòng)劲儿灯影幢.(chuáng)幢C.针灸.(jiǔ)夹.(jiá)袄行.(háng)道树髀.(bì)肉复生D.说.(shuō)客亲.(qìng)家眯.(mí)了眼博闻强识.(zh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催城拔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经的惨淡出身了。
B.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时代光芒的灼射、抚慰心灵的旋律;同样书法要成为彪炳书史的赫赫名作,应该是具象的诗、流动的诗。
C. 周杰伦以他正面健康的形象、出色的音乐禀赋,迅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被誉为新一代娱乐天王,拥有不计其数的铁竿粉丝。
D. 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铁项目是墨西哥讫今为止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一项目向社会公布后立即引来全球高铁巨头的竞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7年整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0卷本近400万字《归有光全集》昨天在沪首发,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为精心整理后面市。
B. 在消费者对价格因素比较敏感的条件下,流通企业只有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商品成本,进而..降低销售价格,才能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C. 如果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么即使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再多的困难户,也难以改变人们心目中干部作风漂浮的印象。
重庆市高三上二次模拟考语文卷D卷
重庆市高三上二次模拟考语文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 (6分) (2017高一上·鄂尔多斯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
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纲。
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
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式微。
传统乡贤文化的兴盛,在于乡绅在传统基层社会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在古代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不少朝代是县以下不设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皇权不下县”。
县以下的广大区域没有国家权力组织,主要依靠乡绅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国家权力的空白。
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
这些事务涉及诸多内容,如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
清代实行较为严密的保甲制度,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常常不得不借助乡绅及宗族组织完成,多半“责成本乡绅士,依照条法,实力举行”。
由此可见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
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乡绅在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扮演着协调两者矛盾、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维护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角色。
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还有另一关键原因,这就是古代官场的“告老还乡”制度,保证了乡贤人才的绵绵瓜瓞,代不乏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官吏退休的“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的记载。
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含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道教延续古代中国“贵生”的传统,对于肉身存在相当重视,要借尸还魂,要肉身成仙,当然对身体格外重视。
但是,中古时代佛教影响越来越大,相信“无生”,轻视形骸而重视精神,因此有火葬之风。
佛教影响下中古时代这一风气逐渐流行,在中国社会史上是一个大话题。
不过有意思的是,佛教带来的这种不保存整体的尸身的习俗,与古代中国丧葬传统不合,倒与氐羌、吐蕃、突厥等异族风俗相合。
到了“中国"意识越来越强的宋代,对中古时期的“胡风夷俗”有相当的警觉.从宋王朝一建立,官方就开始抵制火葬,重新强调土葬。
现代认为是“文明”的火葬,在那个时代因为来自异域文化而不合汉族文明,因此,在中央皇权、地方士绅加上理学家的不懈抵制下,两宋时期被渐渐禁绝。
不过,中国历史过程极为曲折,风俗也反复变化。
由于宋代之后又有两个非汉族王朝,宋代汉族士大夫重新恢复土葬的传统又被打断,蒙元与满清两朝是少数民族统治,原本并不完全依据汉族传统,因此,宋代之后的蒙元与明代之后的满清,火葬之风又重新流行。
我们不妨从朝鲜燕行使臣的眼中来看。
康熙三年洪命夏第二次出使中国时曾经说,明朝的丧制虽然与古礼有差异,但还是要土葬其亲人,但清人火葬,穿圹寻甓,真不知道汉人会有什么感觉;康熙五十九年和雍正十年两次出使清朝的李宜显,则批评清朝丧制,“清人皆火葬,汉人则否,而近来颇有火葬者,盖染胡俗而然也”。
到嘉庆八年,出使清朝的徐长辅还在抨击中国的“满人多火葬,汉人不尽然火葬,盖入棺后烧之,收其骨纳诸器而瘗之,聚土为小堆,此用浮屠法也"。
按照他们的推测,这当然和大明变成大清,统治者由汉人换了满人有关,朝鲜使者觉得,满人风俗原本与汉人不同,也根本不遵礼法,蛮夷之风已经侵入华夏之域,只有朝鲜礼仪始终坚守朱子以来的正宗规矩。
康熙二十六年,朝鲜使臣吴道一就分析说,清人入关以后,汉族人放弃了自己的传统,“局于侏漓之俗,渐染羯夷之习,虽有高世之姿,绝人之才,终于夷狄而止耳”,四年后到达北京的徐文重,就说得更清楚,“(北京)近世以来,虽为帝王之都,与夷狄迭代,人心风俗已成习性,自与中土不同",直接把风俗之坏归咎到了蛮夷当政,道德沦丧上。
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新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和家国一体的社会制度下, 孝文化由家庭伦理、家族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乃至整个文化精神体系和文化实践体系,成为人们非自觉的文化认同和社会集体心理意识。
在中国古代,“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孝文化最早是作为家庭伦理规范而存在的,主要调节的是亲子关系,具有归亲、继亲、养亲、敬亲、顺亲、谏亲、侍亲、葬亲、祭亲等丰富内涵。
《孝经》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孝”被视为天、地、人三才之“道”,不仅维护了家庭关系中长幼、尊卑秩序,而且成为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家庭伦理观念,即传统家庭孝道。
传统家庭孝道是一个内容极其繁芜的庞杂体系,从历史视角来看,孝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异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例如,传统孝道将“孝”与“顺”等同,认为孝道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从而演化为严格的父权制,违背了孝文化的道德本性,扭曲了人性的发展。
又如,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祭亲”思想被逐渐演化为传统礼教,而成为重形式轻内容、重礼数轻情感的仪式,一些思想甚至被演变为封建迷信,等等。
但是,肃清消极影响,传统孝文化仍不失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传统社会,孝文化作为家庭伦理最重要的规范,调节着自天子至庶人的行为,并逐渐升华为人们自觉的道德行为,促进了家族和睦与社会和谐。
传统家庭孝道并不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的伦理道德规范。
具体来说,作为家庭伦理的孝道思想,从调节家庭、家族关系开始,向外推衍而成为社会伦理规范和国家政治规范,完成了从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如果说作为私德之孝主要规范的是亲子伦理关系,那么上升为公德的孝,如对四海兄弟的孝悌思想,对国家的孝忠思想、孝廉思想等等,主要规范和协调的便是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关系,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国家统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是儒家学说的理论核心.以此为逻辑起点,经过推衍和演化,逐步发展为中华文化的核心。
2017-2018年(春)重庆市高三考前模拟测试(二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2017-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二诊)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6题、第,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臊子面事必恭亲处.不来chǔ艰苦卓.绝zhuóB.黄粱梦瓦釜雷鸣挑.大梁tiāo 书声琅琅.láng、C.暖融融作贼心虚蔫.不唧niān 揆.情度理kuíD.抠字眼罄竹难书倒.春寒dào 引吭.高歌há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无序竞争加剧,逆向淘汰诞生,丛林法则盛行,这些导致了部分人在社会活动中行为失范..。
B.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作的‚大黄鸭‛一亮相维多利亚港,便引发了人们的追捧,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唤起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造型诚然..可爱。
C.‚看到孩子高兴,我所吃的苦、所受的累就都烟消云散,付之东流....了。
‛她在儿子家长会上的这番发言,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共鸣。
D.本报刊出了《数数路障何其多》的报道后,记者又做了一次回访,发现除了某酒店设在人行道上的十多个水泥墩被拆除外,其他的路障依然故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明显存在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
重庆市名校联盟2017届高三高考仿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凃其它答案标号。
3.所以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围城》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它的微妙精神,写小说的能把让人觉察到了却不能找到适当言辞表达的微妙情绪、微妙情感、微妙关系……一切微妙之处写出来,这是很需要功夫的。
小说家的感应能力和深刻性达不到一定份上,是绝对写不出这一切的。
而一旦写出了就意味着这位小说家已经进入很高的小说境界了。
一个艺术家的本领不在于他对生活的强信号的接收,而在于他能接收到生活的微弱信号。
中国当代小说家的薄弱之处,就正在于他们感觉的粗糙,而缺乏细微的感觉。
他们忙于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而注意不到那些似乎平常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注意不到那些似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和人情。
而事实上,往往正是这些细微之处藏着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以及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②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很执著。
《围城》选择的不是什么重大题材,也无浓重的历史感。
它选择的是最生活化的人与事。
在写这些人与事时,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一刻不肯松弛,紧紧盯住那些最容易在一般小说家眼中滑脱掉的微妙之处。
他要的就是这些-—“这些"之中有魂儿.苏文纨不叫“方先生”而改叫“鸿渐”这一变化,他捕捉住了.褚慎明泼了牛奶,深为在女士面前的粗手笨脚而懊恼自己时,方鸿渐开始呕吐,于是褚心上高兴起来,因为他泼牛奶这件事被方鸿渐的呕吐冲掉了。
方鸿渐得知韩学愈也有假博士文凭时,觉得自己的欺骗减轻罪名……所有这一切,都被钱钟书捕捉住了.而这些地方,确实是最有神的地方。
③《围城》有数百个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精彩绝伦.张先生附庸风雅,喜欢在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钱钟书说这“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重庆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I)卷(考试)
重庆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上·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日,《自然》杂志以长篇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家蔡时青教授题为《肢质细胞-神经元信号的遗传多态性调节衰老速度》的研究报告。
②衰老是有机体生理功能随时间逐渐退化的过程,是许多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的最大风险因素。
长生不老是人类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目标,对长生不老药的寻求也从未停止过。
二十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衰老研究进入了基因时代。
目前已发现上百个基因可以延长动物的寿命。
③寿命的延长应以延缓老化,保持一定的生活质量为前提。
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长寿相关基因不一定延缓动物行为退化。
延长寿命而不能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将会增加社会负担。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来临,如何延缓衰老相关的功能退化、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已成为亟待解决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科学问題。
衰老速度在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人行为和认知随衰老逐渐地退化,也有一些人在耄耋之年仍能保持较好的活力。
这种现象提示我们,研究个体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基础将为抗衰老提供重要线索,但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
④蔡时青研究组利用秀丽线虫这一模式生物探讨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机制。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可以独立生活的微小动物(成虫体长仅1毫米),其遗传背景清楚、生活史短、行为清晰,是目前研究衰老的重要模式生物。
许多重要的调控衰老的信号通路是在线虫中首先发现的,他们发现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野生线虫在雄性交配、进食和运动能力方面随衰老退化速度存在着显著差异。
通过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一个全新的神经肽(RGBA-1)及其受体(NPR-28)编码基因上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这些遗传多态性导致了野生型线虫雄性交配等行为能力退化速度不同。
重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I)卷(考试)
重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果脯(fǔ)粮囤(tún)供给(jǐ)长歌当哭(dāng)B . 粘贴(nián)屠戮(lù)愤懑(mǎn)嘉言懿行(yì)C . 鲰(zōu)生攒射(zǎn)彘(zhì)肩生杀予(yú)夺D . 租赁(lìn)刍议(chú)箕踞(jī jù)强词夺理(qiǎng)2.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驰骋矫蹂造作迸(bèng)发谙(yīn)习B . 羁拌刚愎自用哺(pǔ)育稗(bài)官C . 狭隘忧心忡忡粗糙(cāo)鞭笞(chī)D . 商贾相形见拙瞠(chēn)目裨(bì)益3. (2分) (2017高一下·安徽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虽然农村条件很艰苦,可她却能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B . 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C . 央视主持人久久不愿走下神坛,正襟危坐,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当有一些失误出现时,观众也就很难贴心地理解了。
D .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依靠键盘来书写,人们的手写能力不断蜕化,“保护汉字”迫在眉睫。
4. (2分) (2017高二上·黄陵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 .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重庆市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II)卷
重庆市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1. (6分)(2017·厦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乐府诗在入唐以前已存在两个传统,一是上承“诗教”风刺一面的汉魏传统,二是以艳歌艳词为主的六朝传统。
初唐乐府沿袭齐梁绮靡的路子,内容不出白氏所批评的“赞君美”或“悦君意”。
“初唐四杰”的乐府虽体现闻一多先生所谓“由宫廷走到市井”“由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的倾向,但现实的针对性不强。
盛唐以边塞为题材的乐府诗,更多地歌颂盛唐的武功气象。
中唐以后,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和刘禹锡集中创作乐府,试图在理念的层次上直接继承《诗经》的“风刺”传统,甚至否定汉乐府的价值,但选择以“乐府”而非其他诗体干预政治,还是反映出他们对于汉乐府观风知俗观念的继承。
不仅如此,中唐乐府诗人吸收了六朝的部分传统,展现出对于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
中唐大量出现表现地方风土或风俗的乐府,与中唐观风观念的转变关系密切。
初唐、盛唐之观风俗以政治治理为中心;另一方面,更是要通过礼乐教化来“移风易俗”。
但安史之乱后,中唐人不再视地方风俗为负面的无条件改造对象。
高郢《礼部试策五道》指出“然为政之道,当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欧阳詹《鲁山令李胄三月三日宴僚吏序》说得更加清楚:“一方不同教化,恐他邑之欢乐此辰,不得似公之邑也。
”同时,“采风”或“采诗”的理想被中唐诗人不断提出。
但其“采诗”与汉人有异,所采并不是真正来自民间,而是从士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得,与其说是“采诗”,不如说是“献诗”。
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中唐乐府大家,白氏真正主张的是“采诗以补察时政”,新乐府如《上阳白发人》《卖炭翁》《道州民》都已涉及唐世风俗的叙写。
刘禹锡《淮阴行》“以裨乐府”其实就是一种采诗的思硌,他在《采菱行》《插田歌》中明确表示要赋之“以俟采诗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2014届高三考前模拟(二诊)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6题、第,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臊子面事必恭亲处.不来chǔ艰苦卓.绝zhuóB.黄粱梦瓦釜雷鸣挑.大梁tiāo 书声琅琅.láng、C.暖融融作贼心虚蔫.不唧niān 揆.情度理kuíD.抠字眼罄竹难书倒.春寒dào 引吭.高歌há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无序竞争加剧,逆向淘汰诞生,丛林法则盛行,这些导致了部分人在社会活动中行为失范..。
B.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作的‚大黄鸭‛一亮相维多利亚港,便引发了人们的追捧,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唤起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造型诚然..可爱。
C.‚看到孩子高兴,我所吃的苦、所受的累就都烟消云散,付之东流....了。
‛她在儿子家长会上的这番发言,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共鸣。
D.本报刊出了《数数路障何其多》的报道后,记者又做了一次回访,发现除了某酒店设在人行道上的十多个水泥墩被拆除外,其他的路障依然故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明显存在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
B.市场人士普遍预期,即便我国存款利率最终实现市场化,如今已是世界第四大货币基金的余额宝,其使命也不可能终止,只是光环或将暗淡不少。
C.朋友曾经送过他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只粗略地翻了一遍彩页,便对华而不实的菜式表示了嗤之以鼻的不屑。
D.再联想到作家叶开质疑《鸟的天堂》等文章被恶劣删改,我不免不担心,在语文课本里,到底有多少好文章被删改得面目全非。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真正的文化输出,应具以下四大特征:一、有不可替代的原创性;二、传承自由独立的精神;三、有强大的美学准则与文化信仰;四、拥有合乎全人类的价值观。
B.2014年,人们无比期待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C.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提出和建设,有利于新时期的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东、西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D.从前有个人在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竞‚蛰于口,惨于腹‛。
(《列子·杨朱》)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语言是心灵的折射,技术对世界的改变常常从语言开始。
报纸、电视、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类语言的标准化与流行化,现代I语言丧失了农业文明时代的个性和丰富性,不再活跃而富有生命力,,说话的人也变得缺少味道.语言像没有个性的产品一样成批地被生产,出现了‚工业化语言‛和‚媒体语言‛。
当我们用这些被‚标准化‛了的语言表达我们自己时,一个尴尬的景象产生了:‚不是说话,而是话说入‛,我们成为语言规定的对象,语言不再是‚存在的家园‛,而是遮蔽我们心灵的‚牢笼‛。
我们自以为在思考,在表达,其实只不过是在重复那些早已为我们规划好了的思想和习惯。
一位英国语言学家说:‚普通话是军队的语言.-所有的普通话都具有暴力性、压迫性、统制性,不过是因偶然的机缘,把某一种方言上升为法定的官方语言,甚至变成了国语,它剥夺了很多方言书面化的权利,使很多方言词语有音无字a我们也可以说,英语正在成为全世界的‚普通话‛。
在网络化时代,英语之所以成为全世界的‚普通话‛,是因为由微软、IBM、康柏等跨国公司所支配的这个虚拟世界是以英文为格式和标准的,英语是进入网络世界的通行证,目前英语占了网络流通中所有语言的百分之八十七。
语言标准化代表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感觉经验的同一化。
现代人的病就是没感觉,有感觉也是‚感觉都一样‛。
关于自由落体.伽利略比亚理士多德‚正确‛,是因为现代物理学不再相信感觉。
~代^精于算计,不会感受世界,只会测量世界。
西美尔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什么东西有价值‛的问题越来越被‚值多少钱‛的问题所取代,当一切都必须用金钱和数字来衡量时,我们变得麻木不仁,事物的微妙差异和超然不凡被隐没不彰,人们越来越迅速得同事物中那些经济和实用性上无法表达的价值擦肩而过.甚至连美与不美,我们也要借助三围和其他种种‚科学公式‛。
感觉的钝化意味着人的不自由。
感觉自由是最基本的自由,一切的解放都从感觉开始。
商人、政客没有人性是从他们没有感觉开始的。
人们对美的忽视也是因为没有感觉的自由,所以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农民连最美的田园风光也无动于衷,、而利欲熏心的商人却看不到黄金灿烂的色彩。
人与人的冲突也是从感觉开始的,有的人就因为他不对别人的‚胃口‛,就丢了工作,失去了尊严,甚至生命。
美国人看日本人‚就像许多人看到蟑螂耗子那种感觉‛,所以,他们认为两颗原子弹炸的不是人,而是‚畜生‛。
感觉、趣味、格调已经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志,据说现在小资女人的包里除了口红、镜子、化妆品外,必须有一本余秋雨的散文。
当我们感觉单一化、雷同化时,世界纯净了,但那要么是一个集权时代,要么是一个高度技术统治的时代。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语言标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言标准化是伴随报纸、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语言趋同现象。
B.语言标准化能够让人们交流方便,但也使人们的表达缺失了个性和丰富。
C.语言标准化在网络时代的表现是‚工业化语言‛和‚媒体语言‛的出现。
D.语言标准化在网络时代的影响较农耕时代范围更加广泛、传播更加迅猛。
6.下列说法中,符合‚语言是心灵的折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语言的标准化、流行化使人们的思想变得单一和肤浅。
B.标准化的语言表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感觉经验同一化。
C.人们被标准化的语言控制而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D.‚标准化‛的语言表达使人们自己成为语言规定的对象。
7.第三段中,‚感觉的钝化意味着人的不自由‛有哪些具体的表现?(5分)答: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清] 彭士望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
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日:‚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
因设场于溪树之下。
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
于是邻幼生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成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成停释而聚观焉。
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
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_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
’良久乃下。
又一妇登场,如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拜起如前仪。
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
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
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
乃接木为跷,距地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
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
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
手持一竹竿,两头载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偃行,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
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为时最久,可十许刻。
女下,妇索帕蒙双目为瞽者,番跃而登,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仍持竿,石加重,盖其衡也。
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成为之股栗,毛发竖,目炫晕,惴惴惟恐其倾坠。
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傈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
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
惨澹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
习之墨久,乃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
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
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
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
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
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有删节)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踵门告日:‚其.亦有以娱公!‛其:难道B.更有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但:只是C.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私:偏爱D.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贼:损害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习之能移人‛的一组是①时或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②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③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⑥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树庐叟同意角抵戏班前来表演,并邀请了整个宗族、亲戚朋友和附近村民前来观赏,其实是为了排解内心的忧愁。
B.戏班的演出分三个部分,首先是男女艺人在案上竖足承物,然后是一个男子在高跷上歌舞跳跃,最后是女童和妇人在软索上持竿行走。
C.作者不仅对角抵戏表演做了详细生动的描写,而且对观众的反应也进行了描写,正侧面描写结合表现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D.文章叙写了观角抵戏的经过,抒发了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赞叹之情,并生发议论,表达了‚至巧出于至平‛‚习之能移人‛的感悟。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①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
(3分)译文:②习之又久,乃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
(4分)译文:(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之未熟耳。
(《颜氏家训》)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7分)谒金门【宋】陈克①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