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沪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是通过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
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必需以教学方案或教学大纲为准绳,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沪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1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一、生疏维也纳: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预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呈现一下。
同学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生疏。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观赏维也纳的秀丽风光吧!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二、走近维也纳:1.师:这篇文章的是谁冯骥才。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宝鸟花的士气。
今日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生疏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假如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3.订正几个字音,积累美丽词汇:尽量尽快撩动巢穴丰富而不重复肤浅而长久动听而透彻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安静又精致4.读完课文,假如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三、感受维也纳: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达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假如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2.默读课文,同学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犹如花腔女高音,动听、洪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B 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 怪不得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四、享受维也纳:1.师小结:“维也纳的早晨是布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布满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沪教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沪教版五篇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太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
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
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
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生总结、汇报板书:特点:远大热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
最新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勤奋惜时1 勤奋自学成大器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年轻时勤奋自学的动人事迹,表现出他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克服困难的惊人毅力和可贵的精神。
课文开始写了一个华罗庚小时侯因专心演算一道数学题而得罪了买笔的顾客的小故事。
这个有趣的故事生动地反映出华罗庚从小就喜欢数学,他孜孜不倦而又专心致志地解题,专注的精神令人动容。
父亲因发怒而要烧书,母亲出来阻拦,以及“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就是后来成为我国数学大师的华罗庚”。
一句,自然地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十分引人注目。
课文的第11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比较详细地描写华罗庚勤奋自学的情况。
课文的最后两节写华罗庚自学取得的成果。
他的一篇挑战权威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标志着华罗庚这颗数学巨星,将要在中国和世界的数学天空升腾起来了。
他的巨大成就是靠勤奋自学取得的,更显得难能可贵。
整篇课文是用先具体后概括的方法写华罗庚勤奋自学成大器的。
(二)词句解析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这是一句并列分句,句中用一组近义词“仍然”和“依旧”强调华罗庚不管天气有多寒冷多炎热,始终坚持读书与演算。
“全然不顾”的意思是什么都不顾,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一心想着读书,哪怕天气再冷冻得再厉害也无所谓。
“挥汗如雨”的意思是汗流得很多,像下雨一样。
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为了学习,忍受着极度的炎热。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到华罗庚有着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我国的数学大师。
2.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写一段话。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
【导语】⽂章以倒叙⽅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挨打的往事,写⽗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爱的理解和感受。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课⽂内容,体会⽗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中描写“我”⼼理活动的句⼦,明⽩作者对严厉的⽗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步体会⼈物的⼼理变化。
过程与⽅法 1.初读课⽂,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学会感恩,学会孝顺⽗母,激发对⽣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内容,体会⽗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中描写“我”⼼理活动的句⼦,明⽩作者对严厉的⽗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步体会⼈物的⼼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中描写“我”⼼理活动的句⼦,明⽩作者对严厉的⽗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步体会⼈物的⼼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然段,感知⽗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然段,感知⽗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然段,感知⽗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谈话导⼊,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篇课⽂《迟到》,看看⽂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齐读课题) ⼆、初读,整体感知。
1.⾃由读⽂,读准字⾳,读通句⼦。
2.再次浏览,思考:⽂章写了⼀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提出不懂的问题。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古诗《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3.能够通过对比分析古诗的特点,提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正确朗读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登鹳雀楼》的标题,询问学生对此诗是否有所了解,对于“鹳雀楼”和“登楼”有什么想法。
2. 导学(10分钟)
教师keynote:给学生播放一段鹳的视频,介绍鹳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鹳鹳,你想要登上高楼,看到的是什么风景呢。
3. 诵读(10分钟)
教师诵读《登鹳雀楼》,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4. 分析(15分钟)
教师keynote:通过阅读,《登鹳雀楼》这首古诗主要描绘的是人物(诗人)登鹳雀楼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美丽山河,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一些词句,比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下册五篇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下册五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务必对教材反复钻研、反复推敲,才能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各部分教材在整体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清主次,以便于准确地突出重点、合理分类、掌握规律和加强实践。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解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的思乡之情,揣摩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一、导入、板书课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五、检测学习情况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1、学生通过解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021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沪教版教案详案五篇
2021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沪教版教案详案五篇教学工作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一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测评。
备课是起始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对谁讲?讲什么?用什么讲?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同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言之有物、教学有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地震中的父与子》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点。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能够正确地朗诵古诗。
3.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诵古诗。
2.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学生能够在朗诵中表现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和示范。
2.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3.课堂互动和展示。
4.组织朗诵比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放一首古诗音乐,让学生先感受一下古诗的艺术魅力。
2. 课堂讲解和示范(15分钟)教师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点,然后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示范。
在示范时要注重语音、语调和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古诗,并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和探讨。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分析古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并自由发挥来进行朗诵。
4. 课堂互动和展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朗诵风格和效果,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5. 组织朗诵比赛(20分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邀请一些评委进行评审。
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评奖并进行评价。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提出今后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六、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通过课堂互动和展示,学生能够发展口语表达和语言感受能力。
3.通过朗诵比赛,学生能够提高朗诵技巧和正确性。
4.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正确掌握朗诵的技巧和方法,并注重在示范中对学生的指导和讲解。
2.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朗诵中真正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诗歌意境,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机械朗诵。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的1、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除了以前学习过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之外,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4、知道本课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来说明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2、资料收集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板书“楼兰之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
如:楼兰死亡的原因,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读,体会作者应用引用和对比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楼兰及周边地区的沧桑巨变归纳概括:完成填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地名时间以前现在楼兰罗布泊塔克拉玛干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通过现象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楼兰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在短短的1000多年里会销声匿迹?三、学生自主探究楼兰死亡的原因(阅读2—6)a、自组学习,小组交流b、概括出死亡原因——土地沙漠化c、土地沙漠化给人们带来哪些威胁:读书体会d、补充资料,体会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感e、造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自然的原因(河流改道,沙尘暴,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为原因:(战乱,过度垦荒,破坏植被……)四、升华1、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举日本人到内蒙植树的事情。
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看为是自己的责任。
2、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课后作业社会调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土地面积是多少,绿地面积是多少,是否有加速自然灾害进程的做法和情况。
沪教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详细教案五篇
沪教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详细教案五篇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颐和园》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烤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重点句子,小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最新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纯朴和善良,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有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板书:20穷人)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
他是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很善良)板书:善良(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3.学习第一段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二、学习“抱回孩子”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3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讲解课文《宽容》的背景和主题(10分钟)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20分钟)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的生词和词语解释(15分钟)第四课时: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讨论宽容的重要性(25分钟)第五课时: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0分钟)第六课时:练习写作,以宽容为题材撰写短文(30分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宽容》的背景和主题。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解释。
3.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认识宽容的重要性。
4.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练习写作,以宽容为题材撰写短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解课文《宽容》的背景和主题(5分钟):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的背景,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以段落为单位,逐一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初步捕捉其中的要点。
2.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共同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寓意。
第三课时:1.学习课文的生词和词语解释(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并给出对应的中文解释。
2.课文朗读(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同时教师进行纠正。
第四课时: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10分钟):通过讨论和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感受宽容(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宽容的力量。
第五课时:1.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钟):学生按照角色分组,分别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讨论(5分钟):学生就所饰演的角色进行讨论,分享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课时:1.练习写作(25分钟):要求学生以宽容为题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宽容的理解和感受。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1《勤奋自学成大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
3、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课文第11节,通过默读、分析关键词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资料,补充相关内容,为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这句话写具体做准备。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勤奋自学成大器2、审题:(1)理解“大器”——能担当大事业的人(2)“勤奋”——文章的中心词3、这个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华罗庚(“华”字正音huà)说明:理解题目的意思:“大器”的意思是“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再判断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从而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经过审题,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
出示人物简介: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着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式与方法。
他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4、默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人物介绍中,你对华罗庚有了怎样的了解。
(身份、成就、贡献)5、完整释题。
说明:通过介绍华罗庚的资料,学会从人物简介中提取信息,从而对人物产生初步的了解。
2021年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阅五篇
2021年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阅五篇教案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六个孩子的故事》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六个孩子的故事》教案【三篇】篇一1、会流利读外国的名字。
2、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受孩子舍与不舍的心理。
4、感受孩子们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对法西斯的恨。
教学重点: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舍与不舍的心理。
教学难点:自主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感知大意。
1、课件演示,师:看着你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我就知道你们的生活肯定很幸福,无忧无虑,然而世界并不太平。
让我们一起认真地阅读这张张图片,因为它诉说着一个个辛酸的故事,当你看完之后,想一想,你觉得该为他们做些什么?2、导入:是啊,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懂得应该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我们这里也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善良孩子,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3、出示课题,师:首先我们来认识这里六个孩子。
板书人名:甫兰杰克安东尼依沃塞夫罗达……还有两个没名字的孩子,(读人名)。
4、师:一天,这些爱玩游戏的孩子们被一张报纸给吸引了,这是怎样的一张报纸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
二、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大意。
1、学习继续事件“起因”的句子。
师:这是怎样的一份报纸?出示句子。
(1)师:报纸的第一版上有一张残缺不全的孩子的脸,这是一个在法西斯强盗轰炸爱里哥埃德时被炸死的西班牙孩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尤其是读准词语:爱里哥埃德。
报纸的第一版上有一张残缺不全的孩子的脸,这是一个在法西斯强盗轰炸爱里哥埃德时被炸死的西班牙孩子。
(3)说说读后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 读通下面的句子。
(1)导语:六个孩子看了报纸后,他们知道——,他们想——,他们用什么来帮助西班牙人民呢?让我们好好读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男生分别读第5至10节;女生分别读第1至18节(4)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大意:谁,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了些什么。
(5)师小结并过渡:是啊,为了西班牙人民,他们捐出了自己的玩具,在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许多举动深深打动了我们,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往下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春晓》;
2.学习古诗《春晓》的背景知识和意义;
3.学习古诗《春晓》的韵律;
4.通过朗读使学生掌握古诗《春晓》的语感与美感。
教学内容
教材《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春晓》。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古诗《春晓》的韵律;
2.了解古诗《春晓》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播放唐诗《春晓》的朗诵音频;
2.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回忆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古诗;
3.让学生谈谈对唐诗的印象。
学习《春晓》
1.向学生介绍《春晓》的作者王之涣,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
2.教师朗读《春晓》,讲解古诗的韵律和意义;
3.让学生朗读《春晓》,并就句式、韵律、音调等方面进行分析;
4.让学生谈谈古诗《春晓》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感受。
拓展延伸
1.让学生编写和朗读自己创作的古诗;
2.让学生自己设计古诗的韵律,尝试不同的韵律形式;
3.让学生寻找其他古诗,进行朗读和分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古诗《春晓》的韵律和意义,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感和美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创作和发掘更多的古诗,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和趣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范文三篇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
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重点交流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
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
谈谈理解。
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
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第二课时一、比一比,再组词。
{钩()构(){防()妨(){竞()竟(){婴()樱(){遥()摇(){躯()驱()二、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补充的成语在课本中找。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一、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堂课,教材为《沪教版小学语文》。
本节课的主题是《迟到》,旨在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掌握迟到的危害,进一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迟到》这篇文章,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掌握迟到的危害,进一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掌握迟到的危害;•培养守时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阅读讲解法、问答式教学法、小组探究法等。
四、教学步骤1.引入老师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导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是什么,时间对人们的重要性是什么等问题。
2.阅读讲解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迟到》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的信息,思考迟到的危害等问题。
3.问答式教学通过问答式教学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迟到的危害,以及如何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问题一:为什么说迟到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回答:迟到会浪费时间,影响他人,严重的会影响成绩和影响人际关系等。
问题二:如何避免迟到?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下:•提前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规划好时间在路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参考交通工具预计需要的行驶时间,结合天气、交通等因素提前出门;•找到一个提醒自己的有效方式,比如设置闹钟,写下备忘录等;•培养守时意识,认识到迟到的危害,养成良好习惯。
4.小组探究学生分组探究各自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迟到案例,讨论如何预防和解决迟到问题,并汇报给全班。
5.总结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总结如何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时间内容引入时间的重要性阅读讲解《迟到》问答式教学迟到的危害小组探究迟到案例分析总结如何养成守时好习惯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合作愉快。
2.语言表达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清晰明确,表达有逻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勤奋自学成大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
3、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课文第11节,通过默读、分析关键词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资料,补充相关内容,为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这句话写具体做准备。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勤奋自学成大器2、审题:(1)理解“大器”——能担当大事业的人(2)“勤奋”——文章的中心词3、这个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华罗庚(“华”字正音huà)说明:理解题目的意思:“大器”的意思是“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再判断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从而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经过审题,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
出示人物简介: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式与方法。
他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4、默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人物介绍中,你对华罗庚有了怎样的了解。
(身份、成就、贡献)5、完整释题。
说明:通过介绍华罗庚的资料,学会从人物简介中提取信息,从而对人物产生初步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中心句引入:“自学是艰难的,华罗庚却以顽强的毅力沿着这条崎岖小路向山顶攀登。
”质疑预设:华罗庚自学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说这条路是“崎岖”的?“山顶”该怎样理解?2、先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体会华罗庚自学的原因及结果:交流:初中毕业不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开始了自学生涯。
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为未来独立研究数学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标志着华罗庚这颗中国数学界的光芒四射的巨星将要升腾起来了。
3、理解“山顶”:数学方面的成就。
小结:华罗庚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学最终发表了重要论文,登上了数学这座高峰。
说明: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脉络,为重点段落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学习课文第11节,品读关键词句,体会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艰难地自学的。
过渡:为何说“华罗庚的这条自学之路是崎岖的?”他在自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他是如何克服的?这是全文的重点,课文中作了具体的描写。
让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课文第11节,看看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想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出示自学表格:说明:本课的重点部分是学习华罗庚勤奋自学的这一段。
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来了解华罗庚在自学的过程中的艰难及他有又是如何顽强面对的。
(一)体会华罗庚自学的艰难需要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没有纸寒冬腊月酷暑季节(二)体会华罗庚是如何顽强挑战的1、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作批注理解感悟,教师及时帮助归纳总结。
交流:(1)他抓紧时间自学:“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攻读起数学来。
”(2)他克服困难自学:“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
”、“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想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穿插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指导3、引读板书小结:华罗庚的自学条件如此糟糕,他要和许多困难作斗争……但他顽强挑战……一一克服了。
这一学就是5年,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有时候……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3)他坚持不懈地自学小结:就这样,他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顽强地向命运挑战,最终在数学方面取得了成就。
4、串读华罗庚所取得的成绩。
说明: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的意思,并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说说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
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又在运用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进而对领会文章主旨有所帮助。
四、关注文章写作结构上的特点1、读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课文(1—8节)所写的小故事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2、讨论,交流:(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场景引出了对他勤奋自学情况的介绍,从而感了解到这个场景就是他平日里白天在店里边干活边自学的一幕。
)3、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
出示: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琢磨、呆头呆脑)(“呆头呆脑”这里并不是指华罗庚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
指的是他思考起问题十分投入忘我,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
)4、交流补充资料。
5、结合课文及补充资料写话: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班交流。
说明: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这句话写具体。
这一写段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又带动了课外阅读。
五、总结全文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的:“天才出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
”华罗庚凭借着他的勤奋好学成为了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成为了一名蜚声中外的数学家。
附板书:勤奋自学成大器艰难顽强挑战需要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抓紧时间没有纸寒冬腊月克服困难酷暑季节坚持不懈2《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正确理解三句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4.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1、板书:时间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时间的谚语或格言吗?交流2、板书:鲁迅你知道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跟他对待时间的态度分不开的。
那么。
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这是我们学了《鲁迅与时间》一课后必须弄清的问题。
3、完整课题4、检查预习:字解释二、默读课文,直接感知鲁迅特点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
(学生只要找到文中的句子读出即可。
)师:确实,文章的众多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他对待时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引出重点句学,或先学:“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或先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示2句话)三、深读课文,仔细品味:1.出示句子:时间,每天得到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先反复读句,指名读,集体读。
然后分四步学习句子:`(1)找:找出重点词语。
(勤勉、懒散、悔恨。
在这些词语下面加上小圆点。
)(2)学:学懂词语的意思。
训练:把词语的意思放到句中去说一说。
〈时间给勤奋的人会带来智慧和力量!而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懊悔。
〉(3)联:联系课文内容。
找一找与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
鲁迅活了55年一生写作640万字写作时间18年平均每年写35万多字!讨论:!ˉˉ①鲁迅活了55年说明什么?(生命比较短暂)一生写作640万字,相当于本册语文书122本左右,平均每年写7本②写作时间18年又说明什么?(写作时间也不是很长。
)③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鲁迅先生写了640万字,平均每年写35万多字,这些具体数字说明了什么呢?(鲁迅先生一直坚持写作,写的数量多,表明他一生勤奋。
因此可以说,时间给鲁迅带来智慧和力量。
)朗读训练(句子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
)(4)想:句子的含义。
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课文的有关内容,体会出句子的含义是:时间,每人得到的都一样,但勤奋的人能做很多事情,为人类做出贡献;而懒惰散漫的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后一事无成。
∷2.出示句子: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照前学法,先小组学,再交流。
〉(1)找:找出句中的重点词语:愿挤。
(2)学:学懂词义,愿挤,从字面上看,是愿意挤(演示:从海绵中挤出水);这里是“抓紧、不放松”的意思。
(3)联: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鲁迅先生抓紧时间的?讨论交流:①学习第2节内容,鲁迅“每天”是怎样抓紧时间的?(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客人,总要到夜晚10点至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
)(句子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赞叹之情。
)②再学第3节内容,鲁迅在“除夕夜”又是怎样抓紧时间的?〈写作、翻译、编集、整理日记、计划第二年的工作。
〉结合讨论,完成下面的填空。
(“缩写”及“字数”由学生填写)年代编写字数1925年除夕编成《华盖集》写《题记》12001932年除夕编成《南腔北调》写《题记》1000多1934年除夕翻译《少年别》,写译后附记1995年除夕编《且介亭杂文二集》,写《序言》《后记》近10000讨论:表格中填的具体数字说明了什么?(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4)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讨论后明确:海绵中能挤出水,繁忙中能挤出时问。
时间是掌握在人手里的,一个人只要抓紧,再忙也会有时间。
)3、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所以要概括他的辉煌一生,完全可以用文中的一段话来形容: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出示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