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以及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守恒定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详细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意义和实验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守恒现象,让学生体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机制。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掌握情况。
3. 通过作业、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4.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微观机制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如何解释实际化学反应?”等。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我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将质量守恒定律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为切入点,如烹饪、制作饮料等,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存在。
3.问题导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总结归纳: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的方式,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4.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 g • C.10 g冰受热熔化成10 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D.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
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练一练
• 在A+B→C+D反应中,反应物中A、B质量比 为5:2,若反应生成的C和D总质量为28g, 则反应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 )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共2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的化 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 应。 •4、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一些现象。 •5、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了解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常见题型及解法
实施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反思交流 • 2、提出问题 • 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
后生成物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
我学习 我快乐
• 3、做出假设 • 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
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 • 4、设计实验 •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的燃烧 • 5、进行实验: • (1)写出反应物和生产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 (2)测定反应前的总质量为M1,充分反应后
练一练
• 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分子总数一定等
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 • B.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间的重新组合 •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 D.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
体积一定不变
练一练
•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pptx
Chemistry
朝阳市第二十五中学 魏魏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题意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运用化学知识
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概括主题
第13页/共18页
例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 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带与氧气发生 了化学反应。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 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 质量总和。
D、充分加热a克的氯酸钾与b克的二氧化 气的质量没有 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c克,则生成氧 称量到
气的质量为(a-c)克
总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 密闭容器里进行反应。
第3页/共18页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B ) ①分子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 原子
数目 ⑤ 各物质的总质量
第6页/共18页
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 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
与B的质量比是(D )
A.1:5 B.l:4 C.4:l D.5:l
第7页/共18页
例1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水 + 二氧化碳
淀粉 + 氧气由此判断:
淀粉中一定含有 ___C___,H______元素,可能 含有 O 元素。
24.5 2
反应后质量/g 16.9
0
2
D 1 未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D的质量为 10.6----g ; 催(化2)剂物”质C)。可能是--催化剂----(填“反应物”“生成物” 或“
(3)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5.1.2_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点燃
2P2O5
生成
2013-3-8
反应物
生成物
点燃
4P+5O2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2013-3-8
4P+5O2
反应条件 点燃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 反应的条件
2013-3-8
4P+5O2
碳和水,试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 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碳氢 氧
2013-3-8
联系生活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 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2013-3-8
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 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石 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2013-3-8
(4×31):[5×(16×2)]:[2×(31×2+16×5)] 物质的质量比:
=31:40:71
4P+5O2
点燃
2P2O5
•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 物质(分子)的变化 • 反应的条件 • 元素(原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原子的个数: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同种元素的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物质的总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 化学变化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固定 2013-3-8
• • • •
磷元素 点燃 氧元素
2P2O5
思考: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现出哪些信息? 物质(分子)的变化 反应的条件 元素(原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2013-3-8
4P+5O2
• • • • •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01知识管理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__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体积和分子个数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原子重新组合__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种类__没有改变,__数目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质量__也没有改变。
点拨:质量守恒定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不守恒”现象。
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质量大,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多了__氧气__的质量。
(2)判断物质的组成。
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碳__元素和__氢__元素,可能含有__氧__元素。
(3)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02基础题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某同学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按要求完成填空。
实验A: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B: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C: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A: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B: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3)实验C:反应后,天平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实验C__。
(5)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__,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C__,不能验证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__。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5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用具[学生实验] 托盘天平、砝码、锥形瓶、单孔塞、带气球的玻璃短管、酒精灯、细沙、红磷、铁钉、砂纸、硫酸铜溶液。
[演示实验] 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小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砂纸、酒精灯、稀盐酸、镁条、碳酸钠粉末。
教学过程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反应,从这些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到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通过实验我们还可以知道反应现象,那么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的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课题)(过渡)猜一猜: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生)猜想:①相等②大于③小于(师)很好!我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用品: 托盘天平、砝码、锥形瓶、单孔塞、带气球的玻璃短管、酒精灯、细沙、红磷、铁钉、砂纸、硫酸铜溶液(提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硫酸铜+铁→铜+硫酸亚铁)。
参考教材第92页到93页及以下的步骤,自主探究,并完成下列表格(时间7分钟):设疑自探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第一步:将锥形瓶的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下所称的质量m1第二步: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
第三步: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m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第一步: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铜溶液,塞好橡胶塞,将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第二步: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提醒:在实验的过程中组内同学要分好工,相互协调,详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所得数据,并思考m1与m2的关系?解疑合探1:1、分组进行实验并讨论2、师出示展示评价分工表3、学生按分工进行评价、补充4、师总结并板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守恒认知,实现从整个体系到具体反应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实现从客观物质质量到微观原子质量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析,实现从质量总和到质量比例的思维转换;通过元素守恒的本质认知,实现从物质改变到元素不变的思维转换。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操作基础。
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汉台区第八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课时作业新版新人教
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2MgO”来表示。
现有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③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C)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2.(北京中考)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3.化学方程式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如2H2O2H2↑+O2↑,提供的信息有:(1)水通电后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事实。
(2)可以获得的粒子数信息:每2个水分子通电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对应的分子数之比为2∶2∶1 。
(3)可以获得的质量信息: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9∶1∶8 。
(4)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不变,且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不变,故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5)你还可获得的信息有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或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合理即可) (写一条即可)。
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4.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C)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体积甲烷和2体积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1体积二氧化碳和2体积水C.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份质量的甲烷和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2份质量的水综合能力提升练5.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A.S+O2SO2B.C+O2CO2C.2H2+O22H2OD.CH4+2O2CO2+2H2O6.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C)反应①: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②:2KMnO4K2MnO4+MnO2+O2↑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B.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C.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类型相同D.反应①中有两种氧化物,反应②中只有一种氧化物7.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n H2S+O22Ag2S+2H2O。
第五单元 课题1_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牛刀小试
S + O2
点燃
SO2 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表明 硫 和 氧气 在 点燃 的条件下,
生成了
二氧化硫 ;
2、表明硫、氧气、二氧化硫三种物质的质
量比为: 1:1:2 。 3、表明硫原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硫分子
的个数比为: 1:1:1
。
4、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
要反应为 5O2
点燃 +X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A、氢气+氧气→水 点燃 B.H2+O2→H2O
点燃
C、
HH
O
点燃
O
H H H
O
H
H H
O
讨论2:
•
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表示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 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3CO2 + 4H2O
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 ) C A、CH4 B、C2H4
C、C3H8
D、C3H8O
例:请解释水不能变成汽油(主要含C、 H元素)的原因:
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不变,水中只有氢元素、氧元素,没有碳元素,
所以不能变成汽油。
谢谢!
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 “反应条件” “生成”
C
+
反应物
O2
点燃
CO2生成物1 Fra bibliotek 1:
1
1 个碳原子: 1个氧分子: 1个二氧化碳分子
(3)表示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实验器材、化学试剂;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上节课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二步:实验操作(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人;2.实验材料包括:锌粉、硫磺粉、天平、试管、点火器;3.操作步骤:–步骤一:将锌粉和硫磺粉分别称取一定质量放入两个试管中;–步骤二:用点火器分别将两个试管中的物质点燃;–步骤三:观察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步骤四: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第三步:实验讨论(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3.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并与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对比。
第四步: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结论,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2.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3.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和困惑。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留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学情 分析
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反应物 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因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和增加,知道质量 守恒的本质原因。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5.通过具 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3.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所获得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点。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3.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 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
教
师
学 生 活 动
口答 口述知道的反应 一生:板演文字表 达式 另一生:拆开锦囊 将纸条上的内容抄 写在黑板上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为下面的学习 做好知识准备
探究新知 20min
第 二 课 时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 应前后质量守恒呢? 【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化学反应? 刚才我们用有声的语言表述了这些化学 反应, 那么如何用无声的语言及文字符号 把它们表述出来呢?请同学以碳与氧气 的反应为例,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与此同时,交给另一名同学一个锦囊, , 里面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有碳与氧气反 应的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提问】 黑板上的两种形式都能够表述碳 与氧气的反应, 如果不给你任何提示, 你 能通过观察得知它们描述的是哪一个反 应吗?它们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 【小结】 第二种形式也能同文字表达式一 样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它最显著的特征是用化学式代替了物质 名称, 象这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 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得快捷方式 —— 化学方程式。 【提问】 若让你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 式中选择其一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 你会 选择哪一种? 【追问】为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201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课时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和化学式表达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
碳 + 氧气
点燃 点燃
二氧化碳
C + O2 (2)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 + 氧气
CO2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点燃
P2O5
用文字表达式或者化学符号表达式来 表示物质的变化,能否体现出质量守恒? (既:原子个数没有发生变化的特点?)
文字表达式
“和” “反应条件”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 + O2 ==== CO2为例)
点燃
(1)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
(2)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 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 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 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读法)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守恒 原因 应 用
原子种类不改变 原子数目不增减 原子质量不变化
解释现象 简单的计算 推测物质的组成
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
练一练
4P + 5O2
微粒个数比:
点燃
2P2O5
5 ∶ 2 各物质质量比: 4×31 ∶ 5×32 ∶ 2×142 4
∶
124
∶
160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天平指针向左倾斜(变重)。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天平为什么不平衡?
教师小结:
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课堂小练习:
1、在化学反应A +B = C中,10克A物质恰好与8克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C.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D.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水
1、在化学反应2X2 +3Y2 = 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X3Y2 B、X2Y3 C、X3Y4 D、XY2
2、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要反应为5O2 + X 3CO2 + 4H2O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C + O2=== CO2
讨论,通过方程式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②表示反应条件
③表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④表示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宏观意义)
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宏观意义)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1)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___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3)质量守恒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各物质质量包括固态、液态、__________所有物质的质量。
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1.六个不变宏观:(1)物质的__________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2.两个一定变宏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微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1)__________可能改变。
(2)__________可能改变。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_比。
3.从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取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对照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以C +O 2=====点燃CO 2为例):(1)质: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2)量:每___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微观:每________个碳原子和___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知道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过程与方法:运用模型模拟分子和原子,表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从微观的模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法,并初步形成定量思维。
奠定学生从微观到宏观过程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蕴涵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质”的含义和“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涵义的理解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1 化学式CO2中获得哪些信息2`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微观解释【动画展示】木炭燃烧的微观过程教师小结: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二`导入新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它的含义,引入化学方程式。
要求学生用分子和原子的符号表示以下的粒子,从而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强调分子或原子都有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观看动画并交流,各自动手书写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依据微观图解得出木炭燃烧时,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1个二氧化碳分子。
动手写文字表达式等回忆为讲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做准备。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引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通过微观的化学变化的图解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量,用各自的相对质量表示。
三`新授知识出示“C+O2=点燃CO2”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读法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讨论它表示的含义带着问题自己学习p93-94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内容。
质,更直观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通过化学式及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等知识的复习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自己阅读并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小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及含义并板书反馈练习1:H2+Cl2===2HCl 反馈练习2:学生讨论左边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质”的含义,“量”的含义“微观粒子”的含义。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课题1 质量守恒定一、教学目标【知识不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幵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不斱法】3,在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4,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问题及推理能力,初步领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讣识斱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5,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的学习品质。
6,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叱实,学习科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体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历程,初步构建科学探究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学习对宏观的化学反应事实进行微观的解释。
三、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展示台、【仪器及用品】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带刻度,、微型烧杯、锥形瓶、小试管、单孔橡胶塞、导气管、小气球、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镊子、药匙、滤纸、火柴、砂纸、棉线【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镁条、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等四、主要教学方式实验探究式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主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分析下面这个化学反应: 学生思考、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知1. 物质发生改变识引入新问题。
点燃碳 + 氧气二氧化碳 2. 分子发生改变C O CO 3. 状态改变 (22)在这个变化中,什么发生了改变?化学变化中能量可能会有变肯定学生的各种答案,引出问题。
化![提出问题] 以上分析了化学变化中[思考] 化学变化中质量可能明确研究课题。
“质”的变化,那“量”是否改变呢?会有变化吗?你讣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怎样变化?[作出假设]引导学生经过思考作出假[大胆猜想]增加戒减少戒不初步体验发现质量守设。
变,简单阐述依据。
恒定律的叱实。
[PPT]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著名的科[思考]假如我是化学家,我感受科学家科学严密学家研究这个问题时,可能的一些思想……我设计……我做…… 的思维斱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回答]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2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
[学生阅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如:C+O2点燃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如:C + O2 点燃CO2
12 :16×2 :12+16×2
12 :32 :44
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总结]由刚才同学们的阅读和回答可知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板书]2.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思考]对于4P+5O2点燃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
的质量比如何表示?
[学生思考]
[答案]计算过程如下:
4P + 5O2 点燃2P2O5
31×4 :16×2×5 :(31×2+16×5)×2
124 :160 :284
31 :40 :71
[讲解]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时,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这样的计算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化简后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如124+160=284,31+40=71。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与元素符号、化学式一样,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我们来看下面的讨论题。
[投影]展示讨论
[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1.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uO+H2加热Cu+H2O
2.金属镁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铜。
Mg+cuO加热MgO+cu
[学生讨论]
[回答](尽量鼓励学生多回答一些信息,只要从这两个化学方程式能得到的都对)
第1个反应:
1.铜丝表面的氧化铜可以用氢气除去。
2.这个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方能进行。
3.根据前面知识,通入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每80份质量的CuO与2份质量的H2反应可生成64份质量的Cu与18份质量的水。
5.利用这个反应可制取铜。
第2个反应:
1.Mg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和Cu。
2.每24份质量的Mg与80份质量的CuO反应可生成40份质量的MgO和54份质量的Cu。
3.用Mg可以制取Cu。
4.Mg、H2都能与CuO反应得到金属Cu。
5.利用CuO来制取Cu时,可以选择Mg,也可以选择H2。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这些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和条件来制取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思考]试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电解水。
3.铝在氧气中燃烧。
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5.氢气燃烧。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使人一目了然。
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布置作业]下课前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是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对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即生成物的实验的测定,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同时,教学中教师适当采用了多媒体演示实验,减少了实验的数量和难度,使学生既有充分的探究活动的时间,又不影响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