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和守恒意识2.通过使用模型,学生动手模拟氢气燃烧的反应过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3.通过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定量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同时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二、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转折点,是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理论基础。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定量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现象进行研究和描述,并得出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
三、学情分析对于守恒的概念,学生并不陌生。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能量守恒,教材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就已经对元素观做了预设和铺垫。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
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缺乏研究手段和原理上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最终认同,即学生对于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应该选择哪些反应、用什么样的反应体系、分析哪些数据、如何推理举证,是不清楚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五、教学过程【过渡】以往我们在研究蜡烛及其燃烧时,更多的是关注物质种类的改变和实验现象,通过刚才同学的讨论,我们还发现化学反应前后还存在着质量关系。
吗?同学回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质量会变小不能得到原来的蜡烛了。
系的研究,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环节一:定量探究化学反应【问题】蜡烛减少的质量是否等于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呢?【演示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和水的吸收装置,以及实验原理,开始实验。
【追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相等吗?【介绍装置】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依据现象思考化学变化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5.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及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3、初步体会基本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锥形瓶、玻璃导管、气球、托盘天平、药匙、镊子、砂纸、坩埚钳、酒精灯、火柴、滤纸实验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四、主要教学方式探究法附:学生学案实验目的: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附学生学案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活动探究一: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如图5-2)白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固体)(气体)(固体)实验现象记录的数据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变化前_______g变化后_______g实验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如图5-3)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 固体 ) ( 液体) ( 固体 ) ( 液体)实验现象记录的数据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变化前________g变化后________g活动探究二: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如图5-5)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固体) ( 液体 ) ( 固体) ( 液体 ) ( 气体)二、课堂练习1、在反应A+B=C+D中,已知2克A和5克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克C,则有____克D生成。
2、将3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5g氧化镁,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克。
3、加热2.45g氯酸钾和0.8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氯化钾1.49g,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克。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1)教学教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它不仅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也是后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基础。
该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规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理论推导,引导学生从“质”到“量”的过渡,逐步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思维: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科学探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成长共同体的合作和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五、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六、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化学世界中的一个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
(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拉瓦锡实验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拉瓦锡如何通过精确的实验验证了氧化汞分解后生成的氧气和汞的总质量恰好等于氧化汞的质量。
)老师:视频中的故事让我们回到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时代。
他用自己的实验为我们揭示了化学反应中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揭开这个定律的神秘面纱。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守恒的原因(2)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定恒定律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于的种类和原于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过程:课时1复习提问: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是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引入新课: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不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
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
讲授新课一、 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1、 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现象 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2、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总和守恒三、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和镁条燃烧两个实验结果。
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课时 2复习提问:1、小测验:用符号表示下列化学反应(1)碳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氧气中燃烧(3)磷在氧气中燃烧(4)镁在氧气中燃烧 (5)铁在氧气中燃烧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元素、原子、分子都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这些符号是化学最基础的语言,通称化学用语。
那么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哪种“化学用语”表示呢?这将是我们本节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五、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C + O 2 == CO 2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碳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反思本课题分为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先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实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再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与论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5-1】和【实验5-2】,使学生能够透过不同情况下测量结果的表象,深入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的本质。
然后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图5-7,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部分,先回顾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然后介绍化学家为了更方便地描述与记录化学反应,使用了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表示化学反应,从而创造了化学方程式,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以及正确的读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3.认识化学方程式并能说出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组实验和史实交流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学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由定性上升到定量。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含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读法。
教学难点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并能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1.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评价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神奇的火焰”,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归纳、验证等方法,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1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分析通过对教材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一些实验中的化学反应产生很大的探究欲,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学习气氛。
在对质量守恒的探究学习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以利于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内容,由学生熟悉的化学反映入手,让学生猜想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可能存在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归纳质量守恒定律。
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几个表面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和“镁条的燃烧”,以及“蜡烛燃烧”的实验,分析天平不平蘅的原因并探究采取可使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措施。
并通过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微观模拟化学反应中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析。
(四)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化学用语,如反应物、生成物、化学计量数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3.开展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4.定期组织总结性评价,检验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程度,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为例,如蜡烛燃烧后消失的蜡滴,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后,蜡滴去了哪里?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做铺垫。
2.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变化前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质量守恒定律。
3.提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否相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守恒。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中,我们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守恒原理。这一课时是化学基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到化学反应并非是物质的无中生有或无故消失,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紧密结合课本内容,采用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中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此外,我们还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
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3.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器材:瓶子、酒精、火柴
3.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1.利用PPT导入新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二:引发思考
1.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与质量有关的现象?是否注意到质量在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化学反应时,质量是否守恒?
步骤三:进行示范实验
1.使用实验器材准备进行示范实验。
2.将酒精注入瓶子中,点燃酒精,让学生观察火焰情况。
3.导师学生观察完实验后的瓶子,让学生思考质量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四: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1.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让学生描述实验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步骤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1.使用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步骤六:练习与巩固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步骤七:作业布置
1.布置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报告,并要求学生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
2.分发学生实验报告模板,讲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教学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物的消化、燃烧反应等。
2.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的观察。
行文量:314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8.课后拓展: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如蜡烛燃烧后变短、铁锅生锈等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4.强化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质量守恒的现象,增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记忆。
5.突破难点: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b.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
c.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2.教师引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实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目: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做饭、燃烧等。
3.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引导他们从实验现象中发现规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思维和守恒意识;3、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逻辑难理能力。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的变化,如纸张在空气中燃烧会留下灰烬,蜡烛会越烧越短,金属会生锈。
我们能发现,木炭燃烧后剩下灰烬的质量变轻了,蜡烛越烧越短质量会越小,而通过准确的测量,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到底如何变化呢?【提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二、讲授新课师: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四个实验一起来研究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实验方案【讲解】在实验1中注意观察锥形瓶内红磷燃烧的现象、气球的变化情况、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演示】实验1【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其记录于表格中【讲解】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鼓起后瘪掉、天平仍保持平衡。
反应原理:P+O2点燃P2O5【师生总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讲解】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 生成物质量总和【思考】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2、玻璃管有何作用?3、反应过程中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4、气球的作用?【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实验方案【讲解】在实验2中注意观察铁钉的变化情况、溶液颜色、铁钉表面、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演示】实验2【提问】分析这两个方案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师生总结】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1)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探究,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不同的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老师演示改进实验,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反应的现象。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李明和王华不同的看法以及两位化学家的“争论”,引出“化学反应前后两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这一问题,让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二、进行新课活动与探究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师:观察下列现象并思考:(1)白磷的燃烧现象;(2)m(P)+m(O2)=m(P2O5)?生:(1)白磷燃烧现象跟红磷燃烧的现象相同。
(2)m(P)+m(O2)=m(P2O5),即: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方案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师: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比较实验结果,是否有m(CuSO4)+m(NaOH)=m(Cu(OH)2)+m(Na2SO4)?师:根据实验事实得出:m(CuSO4)+m(NaOH)=m(Cu(OH)2)+m(Na2SO4),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见课本第92页师: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师: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活动探究2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方案一】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方案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教具准备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棒、气球、玻璃片、石棉网、坩埚钳、火柴;白磷、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带、细沙、砂纸。
五、教学设计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SO4→Cu+FeSO4。
这些物质在质上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些物质在量上是否发生变化了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物质在反应前的质量跟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间可能存在哪几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进入新课:质量守恒定律[猜想]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实验分两大组进行,一组进行实验一,一组进行实验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提高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1-5题,重点在于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化学反应实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其中的质量变化,并撰写100字左右的解题过程。
2.实践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论,形成实验报告。
3.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教学过程:
a.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请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b.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享。
c.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补充、评价。
d.教师点评、总结,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练习。
2.教学方法:采用独立完成、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应用。
2.难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表格式)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学习基石。
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它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教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后面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作好理论准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换呢?掌握定量实验分析法是关键,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
以往有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乃至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较深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微粒观;对化学反应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已经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发生变化的,但是没有把它与物质的质量守恒联系起来。
因此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变的知识,引导学生做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推测是本节课的教学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运用实验的方法增强学生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规律美。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化学51《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网户学校米静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并且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
而本节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2.学习能力方法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三、设计思路整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设计教学时,考虑到让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设计了一些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逐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从而突破难点。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发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3、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动手能力,形成观察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2)查阅资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撰写一篇小论文。
3.思考题:
(1)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业要求:
1.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知识的学习。
3.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4.讲解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环保等方面的意义。
三、课堂练习
1.设计一些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称量、测量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课堂小结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练习题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涵盖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互评互改:学生相互批改练习题,交流解题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4.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为依据,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力求使学生在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5.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成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促进自己的学习提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例如,通过独立解答练习题和探索拓展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在线平台的作业提交功能,检查学生是否完成预习任务并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点。例如,学生通过阅读PPT资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例如,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和应用技能。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需要阅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更深入的知识,包括其原理、应用和实验验证等。
-学生需要观看所提供的视频资源,通过视频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和验证方法,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等。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系统总质量_______。
答案:保持不变
(2)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_______实验来验证。
答案:称量
(3)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为了保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实验器材需要进行_______处理。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详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中的质量守恒》:通过实验案例,阐述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和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在工业中的应用》: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如质量控制、反应产物分析等。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八年级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九年级将继续深入探究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是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的展示和解释。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化学反应的图片和图表,展示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以及一些实际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案例视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并板书该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
(1)结论:红磷和氧气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2)注意:反应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探讨)
教师:教师要求孩子阅读93论。
过渡:大家表现的非常好,我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会了化学式、化合价的基本概念,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5-1-1质量守恒定律(一)
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红磷和氧气反应(探讨)
教师:教师要求孩子阅读92页的探究实验,讨论实验的步骤、实验的现象以及最终得到的实验结论。
3、2gA与2gB反应生成C,如果B过量,则C的质量为__g.
4、加热20g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变成18.4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g.
5、agMg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最终物体的质量为bg,则参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多少___g.
五、作业布置
添加修改
板书
设计
板书:5-1-1质量守恒定律(一)
1、复习:
2、探讨质量守恒定律
1、红磷和氧气反应(探讨)
(1)结论:红磷和氧气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2)注意:反应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探讨)
(1)结论: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2)注意:铁钉必须要打磨,去掉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3、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适于于化学变化)
4、学生通过对化学式的书写,让孩子体会自然科学的严谨。
5、
重点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规律的得出要通过实验证实。
学会从实验得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化学式的书写有大部分同学掌握得并不牢固。
本堂课是学生学
会书写化学方程式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对前面的化学式
的知识有所复习。
教具准备托盆天平、烧杯、酒精灯、白磷、镁带、铁钉、硫酸铜溶液、石棉网、锥形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教学操作过程点评引入提问: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创境设疑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跟反应后
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呢?
实验探究
探究一:
1、白磷燃烧时发生什么现象?
2、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3、实验时锥形瓶里为什么要铺上一层细
沙?
4、玻璃管上绑一个气球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用玻璃棒代替玻璃管可能产生什
么后果?
探究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Fe + CuSO4== FeSO4+ Cu
分析思考上述实验的现象是什么?比较分析两个
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总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生讨论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来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为什么会质量守恒?
反思提高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
有改变,数目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
实验探究1、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盐酸,测定反应前
后的质量并观察实验现象。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测定反应前后的
质量并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思考1、上述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2、为什么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呢?你有
什么改进的办法吗?
3、我们在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要注
意什么?
巩固练习1、反应A+B=C+D中,10克A和25
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克C,问生成D多
少克?
2、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完全反应后生成Cg氯化钾,问生成氧气的质
量是多少?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三、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四、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