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探究实验三: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分析白磷和氧气的反应,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然后设计练习题加深理解。
学习主体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
学习目标分析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单元主题教学
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课题
质量守 恒定律
设计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要求
1.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纸笔测验评价(主要通过利用资源,解决问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环节一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互动
先由福尔摩斯的故事,引出问题一“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进而提出问题二“化学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本节课中,我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首先,我会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例如,我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何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等。
(三)小组合作
在本节课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套实验器材。每个小组都需要共同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共同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学生需要反思自己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准确,数据记录和分析是否准确等。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部分,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分享。每个小组都需要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并总结实验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互动和讨论来进一步巩固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我会提醒学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之一,它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实验,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深化,提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这是一个巧合
吗?每个反应都遵守守恒吗?(主要环节内容用精准语言提炼)(标题用仿
宋 4 号加黑)
学生:思考问题,并质疑。
板书标题: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由看入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 一、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探究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吗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法 推理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具)准备:天平、锥形瓶、试管、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
石棉网、坩埚钳、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
条及一些生活用品如矿泉水瓶、针筒等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情景导入
教师:投影拉瓦锡的实验图片,讲述实验故事。
教师:投影出示实验探究的内容,并讲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内容:
方案 一
二
实验步骤
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颗 干燥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赛上安装一根 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 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称量其质量 m1 2.将橡胶管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 烧至红热,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 红磷引燃. 3.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上称量质 量 m2 1.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铜溶液,塞好 胶塞,将几根铁钉打磨后,跟锥形瓶一起称量 其质量 m3, 2.把铁钉放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3.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 5 单元课题 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化学规律,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5.2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简案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5.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用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用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神探狄仁杰》视频片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狄仁杰的迷惑,引发学生思考。
)二、进入新课:【提出问题】1.通过导入视频我们知道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了,铁生锈质量增加了,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2.教学课件【猜想与假设】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
2.教学课件【实验与事实】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视频。
(爱米资源:乐乐视频微课4分42秒。
利用视频演示实验代替教师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
避免部分学生看不到的情形。
2.教学课件3.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爱米资源:乐乐视频微课2分11秒,生动幽默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避免了平时死记硬背注意事项的情况。
)【解释与结论】1.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教学课件3.质量守恒定律实质的视频(爱米资源:乐乐视频微课2分52秒,通过微课视频讲述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使用的范围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能让同学更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实质)【反思与评价】1.学生活动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的视频(爱米资源:乐乐视频微课2分43秒,通过动画模拟水电解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更加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a.课本习题:完成第五单元课题1后的习题1、2、3。
b.实践题: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至少两个实例,并简要说明原因。
2.选做题:
a.提升题: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b.拓展题:查阅资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撰写一篇小论文。
3.思考题:
a.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b.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并说明如何遵循这一原理来保护环境。
2.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分层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惑,及时解答,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4.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含义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作业要求:
a.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b.实践题和思考题要求有自己的见解,切勿照搬照抄。
c.选做题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完成,提倡挑战自我,提升能力。
5.作业提交:
a.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以便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b.学生应认真查看教师批改的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守恒原因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1.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评价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神奇的火焰”,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归纳、验证等方法,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意义。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微观本质的过程中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树立学生的世界物质观,物质粒子观。
重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一导课、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见过许许多多化学反应,我们都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会有新物质生成。
那么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指导实验探究引导再探究思考、猜想活动与探究分组实验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四: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组实验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敢于表达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尊重事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分析交流中让学生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引出本节课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体会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定量实验要在封闭体系内进行的科学方法,体验成功三、结论与解释提问;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该如何描述?2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结合实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书本知识勇于质疑。
3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
重点
认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原因;
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类比
仪器、药品
【设计实验】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2.铁和硫酸铜反应
【分组讨论】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2、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3、主要操作步骤
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状态,结合现象思考
【实验验证】教师演示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实验,并称量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一学生代表上讲台观察,其他学生在座位观察。
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回答】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同学经过思考后提出一些问题。
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对象,借题说事。
【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注重化学实验中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的化学史料。
倾听
停顿,期待。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
【设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和是否变化?
【设问】1、玻璃管的作用2、容器底部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
3、玻璃管的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作用是什么?4、整套仪器装置为什么要密闭?
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教师评价
分组讨论,全员参与,让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1.学生实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称量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改变。2.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所用教材:教材名称:《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章节:第五单元课题1页码:92-95页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考虑“化学变化生成什么物质”到“生成多少物质”的方向过渡,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化学史,应用实验导学,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们的探索之旅,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前四个单元的化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了较多的化学变化,当面对“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同学们一定会感到惊奇,有探索的欲望。
本课题的教学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2.通过史实资料,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的历史,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借助动画模拟,学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1.重点: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验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1.用flash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水电解实验。
2.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3.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托盘天平、药匙、气球、锥形瓶、矿泉水瓶、橡胶塞、玻璃棒教学模式:本节课以主动探究知识、发展智能为旨的探究教学模式为主,便捷的掌握系统知识的接受教学模式为辅。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
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3.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器材:瓶子、酒精、火柴
3.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1.利用PPT导入新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二:引发思考
1.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与质量有关的现象?是否注意到质量在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化学反应时,质量是否守恒?
步骤三:进行示范实验
1.使用实验器材准备进行示范实验。
2.将酒精注入瓶子中,点燃酒精,让学生观察火焰情况。
3.导师学生观察完实验后的瓶子,让学生思考质量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四: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1.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让学生描述实验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步骤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1.使用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步骤六:练习与巩固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步骤七:作业布置
1.布置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报告,并要求学生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
2.分发学生实验报告模板,讲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教学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物的消化、燃烧反应等。
2.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的观察。
行文量:314字。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设定分层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开展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
-设计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等。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形象生动地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实验现象。
-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观察质量变化。
4.鼓励学生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能运用其解释化学实验现象。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守恒问题。
(四)课堂练习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海口市灵山中学谢宝雄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本课题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课题内容是第五单元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本人任教的是(341)(342)(343)三个普通班,大多数学生基础差起点较低;他们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在前面二个多月的学习中已经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学习了一些具体物质的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有关的化学反应;还学习了微观中的分子、原子及元素符号、化学式等。
学生已经知道某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但还无法知道在这些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另外,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化学变化中微观粒子的本质变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基本具备了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完成由定性到定量方面的过渡,为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1、学生思考、解答“狄仁杰的疑惑”。
2、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通过拓展应用,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六、总结测评
完成练习进行检测
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学生对此进行猜想。
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1、教师演示白磷燃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
2、课件展示二个实验内容,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可参照实验探究指导P20-22的实验报告,开展设计与实验。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授课人
株洲市第六中学伍重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小组进行展示实验方案。归纳总结基本步骤。
4、小组合作进Hale Waihona Puke 实验。四、展示讲解、分析原因
1、学生小组进行展示与讲解。
2、以白磷燃烧为例,应用信息技术对知识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直观的认识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讨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的原因。
4、用动画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使学生形象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明确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能够准确运用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能够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守恒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展示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质量守恒的现象。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概念,了解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将更为透彻。
4.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物质质量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设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设想:
6.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应用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7.课后作业,巩固拓展
布置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燃烧、生锈等,引出质量守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解释和总结,深化理解
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教师适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理解,帮助学生深化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源自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做饭、燃烧等。3.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如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宏观)、、;《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作业设计知识清单一、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内涵和外延(1)“化学反应”是前提。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适用于解释变化。
(2)“参加反应”是基础。
只计算“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质量总和”是核心。
质量总和包括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4)“质量守恒”是目的。
定律只适用于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二、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3.写出下图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反应前反应后物质H2O原子种类及数目4H、2O原子种类相对质量H:4 O:32 O: H:结论:反应前后原子、、不变。
故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应用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B.物质种类C.分子数目D.物质的总质量5.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逐渐变短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红磷的质量大C.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D.纸燃烧变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g酒精溶解在55g水中形成60g溶液,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L氢气和1 L氧气充分反应后可生成3L水蒸气D.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是10g7.在化学反应X + 2Y=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 A.2.5g B.3g C.5g D.6g8.下图甲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示意图中缺少了图乙中的( )9.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
如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和守恒意识
2.通过使用模型,学生动手模拟氢气燃烧的反应过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3.通过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定量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同时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始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转折点,是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理论基础。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定量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现象进行研究和描述,并得出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
三、学情分析
对于守恒的概念,学生并不陌生。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能量守恒,教材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就已经对元素观做了预设和铺垫。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
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缺乏研究手段和原理上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最终认同,即学生对于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应该选择哪些反应、用什么样的反应体系、分析哪些数据、如何推理举证,是不清楚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五、教学过程
【过渡】以往我们在研究蜡烛及其燃烧时,更多的是关注物质种类的改变和实验现象,通过刚才同学的讨论,我们还发现化学反应前后还存在着质量关系。
吗?同学回答:蜡烛燃烧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质量会变
小不能得到原来的蜡烛
了。
系的研究,多角度认识化
学反应。
环节一:定量探究化学反应【问题】蜡烛减少的质量是否等于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呢?
【演示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和水的吸收装置,以及实验原理,开始实验。
【追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相等吗?
【介绍装置】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依据现象思考化学变化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问题】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有减有增,物质的质量变化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总结】对于像石蜡燃烧这样的有气体参加又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我们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找到了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实际
学生猜想:等于、大于、小
于
倾听、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分
析数据得出结论:蜡烛减少
的质量小于燃烧生成的二氧
化碳和水的质量总
和。
思考后回答:蜡烛燃烧需要
氧气,应该称上氧气的质量,
再来看一看反应前后物质总
质量是不是相等。
可以在密
闭装置中进行称量。
认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依
据现象,描述装置内相关物
质的质量变化情况。
石蜡质量减少,氧气质量减
少,二氧化碳质量增加,水质
量增加。
设置问题,引发猜想
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
趣。
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
进行定量分析,培养严谨
求实、勤于思考、大胆质
疑的科学精神。
借助氧气传感器和二氧
化碳传感器,结合实验现
象,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反
应过程中相关物质的质
量变化情况,以及质量的
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
力及基于证据推理的科
学思
维。
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间存在等量关系。
【过渡】无气体的化学反应中,有怎样的质量关系?提供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巡视、指导、抓拍(密闭装置和开放装置两组实验)投屏
【总结】同学们利用不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思考:刚才称量的物质全部参加反应了吗?
【活动二】去伪存真,寻找化学反应中真正的等量关系。
【总结】我们通过有气体和没有气体的两个实验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相关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而化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反复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而这个结论被我们称之为质量守恒定律,你能试着描述质量守恒定律吗?
【总结】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反应前后天平的读数不变,
分析得出结论:参加反应的
石蜡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氧
气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
质量+生成水的质
量
根据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
案,小组讨论后,确定方案可
行,开始实验。
在进行实验的
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
作,记录好实验现象和数
据。
小组展示:小组1:在密闭装
置中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
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
现,溶液颜色变浅。
反应前后
天平的读数不变。
小组2:这
个反应没有气体参加也没有
气体生成,在敞口容器中进
行实验也能称量到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我
们选择在敞口装置中进行实
验。
实验现象与上一组相
同。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得出结
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参
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生
学生经历质量守恒定
律的科学探究,体验科学
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基于
探究目标,设计和实施探
究方案,获取证据,并分
析得出结论,能用科学语
言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增强实践能力。
与同学交
流分享,进一步形成合作
学习的习惯,培养勤于思
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
神。
借助模型将抽象的反应
具体化、可操作化,帮助
学生分析出反应前后总
质量不变的真正内
涵。
【过渡】现在不仅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还了解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成的铜的质量+生成的硫酸
亚铁的质量
交流完善: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
根据反应选择适合的实验装
置,比如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的反应选择密闭装置,没有
气体的可以考虑在开放装置
中进行实验;整体称量比分
步称量更方便、准确。
通过铁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数据分
析,我们发现验证质量守恒
定律与反应物的是否全部参
加反应无关,因为剩余的物
质质量在反应前后质量不
变,可以去掉。
建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环节二:微观探析解释守恒【活动三】以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为例,用所给材料在实验记录单上拼一拼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在拼图过程中寻找质量守恒的原因。
小组活动,学生展示氢气燃
烧的微观过程,一边摆一边
讲解:氢分子和氧分子分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
又结合成水分子,这整个变
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
和质量不变
通过模型拼接活动,充分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
学生从分子、原子视角认
识化学反应,帮助学生建
立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
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
律的本质。
环节三:拓展延伸应用守恒分析石蜡中含有哪些元素?有人说石蜡燃烧还有可能生成
交流谈论,加深理解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