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管理方案
防保科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防保科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1、让每一名适龄儿童均等享有及时全程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机会,同样适用于流动儿童。
2、由防保科信息统计员负责新生儿登记、报告工作,并每月定期到镇计生站、镇派出所户籍科等部门收集新生儿及流动儿童相关资料,及时掌握辖区内适龄儿童的流出流入情况。
3、各村乡村医生负责摸底本片区外出、外来儿童基本情况。
4、防保科人员定期下村屯调查各责任区适龄儿童漏证漏种原因,并定期到毗邻卫生院收集信息,追踪外出儿童免规接种情况。
5、防保科人员对指定的分片责任区要求做到:?经常整理0-4岁儿童接种登记册,及时剔卡、转卡,补充、修正各项缺项、错项记录,
准确、真实掌握流动儿童的免规接种情况;
定期开展各自责任区的查漏补种工作,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督促家长按时到指定点接种相关疫苗;
根据当年的免规报表及上年的甄别界定,常规对免规薄弱区开展接种率监测、调查。
分娩的,一律按要求填写转卡通6、对辖区外儿童,凡在我院住院
知,并常规编全免规预约接种时间,转卡接卡管理由专人负责。
7、充分调动乡村级一切可能的力量和办法,消除流动儿童免疫空白,全程动态追踪流儿童的免规接种情况。
8、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数字化档案,共享信息资源,提高流动人口的管理效率。
XXX卫生院
二??八年元月一日。
学校关于关爱流动儿童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关于关爱流动儿童工作管理制度前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学校关于关爱流动儿童的工作管理制度,以提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流动儿童能够享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权益保障。
定义1. 流动儿童:指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家庭原因或其他因素频繁变换学校的儿童。
目标本制度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注重流动儿童的情感关怀和身心健康。
2. 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和教育支持。
3. 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合作与参与。
4. 确保流动儿童在学校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管理制度1. 流动儿童档案管理1. 学校应建立流动儿童的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流动情况以及研究情况等。
2. 档案应定期更新,确保准确全面。
2. 心理关怀与支持1. 学校应派驻专业心理教师,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 教师应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关怀,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 研究计划与教育支持1. 学校应根据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
2. 教师应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帮助流动儿童顺利适应学校的研究环境。
4. 家长合作与参与1. 学校应积极与流动儿童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其需求和关注点。
2. 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和亲子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流动儿童的学校生活。
5. 权益保障与监督1. 学校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流动儿童的权益得到保障。
2. 学校应定期进行相关工作评估和监督,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结语通过本制度的实施,学校将能更好地关爱流动儿童,以期使他们在学校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注: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流动儿童管理办法
流动儿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服务和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儿童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暂住地居住满3个月以上,且年龄在6周岁以下的儿童。
第三条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流动儿童按国家规定实施计划免疫。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流动儿童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
第四条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属地管理、属地建证、属地接种的原则。
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制定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乡镇卫生院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
各级卫生、公安、教育、计划生育、工商等涉及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要按照《黑龙江省计划免疫条例》规定的职责要求,配合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第二章流动儿童报告和预防接种卡、证管理第五条全市建立流动儿童登记报告制度。
各级乡镇卫生院和预防接种单位要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登记报告制度,加强与学校、托幼机构、居委会和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等单位的协作,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第六条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应当有专人负责流动儿童报告和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第七条房屋出租单位或个人发现流动儿童应当及时向当地预防接种单位报告。
各乡镇、办事处、街道居委会应当加强房屋出租人的管理,使其履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的义务。
第八条全市实行流动儿童转卡、转证制度。
流动儿童应当持原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签发的预防接种证到暂住地预防接种单位办理验证登记手续。
预防接种单位要主动向流动儿童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原预防接种卡、证记录有效。
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儿童,视为未接种。
对未接种流动儿童要以迁入时间为准,按免疫程序要求完成预防接种。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概述:
流动儿童是指那些由于各种因素,如工作变动、学校调整或家
庭迁移等原因而经常或暂时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儿童。
针对流动儿童
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够获得与常住儿童相同的免
疫保护,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动儿童预防
接种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机构、管理流程、接种证明等内容。
一、管理机构:
1. 卫生部门:负责制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并监督执行。
2. 儿童医疗机构:为流动儿童提供免费或优惠的预防接种服务,并负责记录、储存接种信息。
3. 社区服务中心:协助卫生部门和儿童医疗机构进行流动儿童
的接种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二、管理流程:
1. 登记注册:流动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需要在流动前到居住地的社区服务中心登记注册,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和接触信息。
2. 接种安排:社区服务中心按照儿童年龄和接种计划,为流动儿童安排合适的接种时间和地点。
3. 接种记录:儿童医疗机构为流动儿童提供接种服务,并记录接种信息,包括疫苗类型、批号、接种日期等。
4. 接种证明:儿童医疗机构提供流动儿童接种证明,家长或监护人需妥善保管,以备查询和使用。
三、接种内容:
根据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和疫情状况,流动儿童接种内容与常住儿童相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疫苗:
1. 百白破疫苗: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
2. 脊灰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
3. 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乡镇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乡镇流动儿童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乡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愈发普遍。
在这一背景下,乡镇流动儿童也逐渐增多,他们面临着较大的社会适应压力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乡镇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他们的教育权利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镇流动儿童的概念与特点乡镇流动儿童,指的是在家庭户口所属乡镇的儿童,因为家庭迁移、务工、流动等原因而暂时或长期居住在外地的城镇或乡村地区,其中包括随父母外出务工的儿童、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
乡镇流动儿童具有以下特点:1. 家庭迁移造成教育困难: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或家庭搬迁,乡镇流动儿童容易面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和教育资源的匮乏。
2. 社会适应压力大:乡镇流动儿童常年在异地生活,缺乏家庭陪伴和稳定的社交环境,容易导致社会适应困难。
3. 教育保障缺失:乡镇流动儿童的户籍难以确定,缺乏教育保障,容易受到歧视和辍学风险。
三、乡镇流动儿童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加强对乡镇流动儿童的保障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
明确乡镇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保障其在异地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2. 完善信息登记:建立乡镇流动儿童信息登记制度,及时获取他们的信息和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加强户籍管理,确保乡镇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得到保障。
3. 建立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机制:加强学校与社会组织(如儿童福利机构、志愿者团体等)的合作,共同关注和服务乡镇流动儿童。
建立健全的教育资源互动共享机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
4. 加强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针对乡镇流动儿童的特点和困难,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适应异地环境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5. 监督评估和督导反馈:建立乡镇流动儿童管理制度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相关政策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同时,通过督导反馈机制,汇总各方意见建议,促进管理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幼儿园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对幼儿园流动儿童的管理,保障流动儿童在园期间的合法权益,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所有流动儿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工作,长期不在身边的儿童;2. 因家庭原因,从外地转学至本园的儿童;3. 其他需要关注和管理的流动儿童。
三、管理制度1. 管理档案(1)幼儿园应建立流动儿童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等。
(2)档案应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
2. 教育教学(1)教师应关注流动儿童的学习情况,针对其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确保流动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流动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公德。
3. 心理健康教育(1)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其心理素质。
(2)针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关爱。
4. 生活管理(1)关心流动儿童的生活,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
(2)加强流动儿童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 家园合作(1)加强与流动儿童家长的沟通,了解其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关注流动儿童的成长。
(2)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流动儿童在园情况,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6. 社会实践(1)组织流动儿童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其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
(2)关注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四、监督检查1. 幼儿园应定期对流动儿童管理制度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幼儿园应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幼儿园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流动儿童的权益,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和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流动儿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流动儿童的登记管理、学习和生活服务、心理疏导等。
第三条流动儿童指的是在外地生活、居住或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包括随父母在外流动的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等。
第四条流动儿童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和服务,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第二章流动儿童的登记管理第五条流动儿童应当在流动地点的当地教育部门进行登记,并领取相应的学籍证明。
第六条流动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应当配合登记工作,如实提供有关信息。
第七条流动儿童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妥善保管登记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八条流动儿童的学籍证明应当在流动地点的学校进行备案,便于学校做好相应的安排和服务工作。
第九条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章流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第十条流动儿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流动地点就近接受教育。
第十一条流动儿童的学校应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他们的入学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根据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保障他们的学习权益和生活需求。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关爱工作,帮助他们顺利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的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其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
第四章流动儿童的心理疏导第十五条流动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开展针对流动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第十七条流动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应当注重个性化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八条心理疏导师应当与流动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益,促进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公平原则:保障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不因流动儿童的户籍、家庭背景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2.关爱原则:关心流动儿童的生活,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为流动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3.规范原则: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制度,规范流动儿童入学、转学、升学等环节。
4.协作原则:加强与家长、社区、政府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流动儿童管理工作。
三、管理职责1.学校:负责流动儿童的招生、入学、转学、升学等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档案,定期开展流动儿童教育活动。
2.班主任:负责流动儿童的日常管理,关注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流动儿童的教育工作。
3.家长:负责监督流动儿童遵守学校纪律,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4.社区:协助学校开展流动儿童管理工作,为流动儿童提供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帮助。
5.政府:负责制定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资源的投入,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益。
四、管理措施1.流动儿童入学(1)流动儿童入学时,需提供以下材料:户口簿、出生证明、父母身份证、父母居住证、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等。
(2)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对流动儿童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可入学。
2.流动儿童转学(1)流动儿童转学时,需提供以下材料:户口簿、出生证明、父母身份证、父母居住证、房产证或租赁合同、原学校转学证明等。
(2)学校根据流动儿童转入条件,审核转学申请,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可转入。
3.流动儿童升学(1)流动儿童升学时,需提供以下材料:户口簿、出生证明、父母身份证、父母居住证、房产证或租赁合同、原学校毕业证明等。
(2)学校根据流动儿童升学条件,审核升学申请,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可升学。
预防接种单位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单位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一、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或无户口,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的儿童。
二、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
在暂住地居住23个月的流动儿童,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负责预防接种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或补办预防接种证。
在暂住
地居住<3个月的流动儿童,可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并出具预防接种证明。
三、预防接种单位每月定期比对"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儿童保健系统"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的个案信息,重点搜索"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和"儿童保健系统"中有记录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未包含的免疫空白儿童。
四、预防接种单位每季度应到当地外来人口管理相关部门和单位收集流动儿童情况,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当及时登记,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记录,并及时接种。
五、本地儿童迁移时,应告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带既往接种史证明到寄住地接种单位继续完成相关疫苗接种。
外地儿童迁入时,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索查既往接种史证明,无接种证或接种史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
六、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流动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户、入托、入园、入学手续。
流动儿童就学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就学管理制度1. 引言流动儿童是指因家庭、工作、生活等原因而频繁迁移居住的儿童。
为了保障流动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融入当地的学习环境,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普遍制定了流动儿童就学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为流动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动儿童就学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流动儿童的特点流动儿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就学管理制度需要采取特定的措施。
以下是流动儿童的主要特点:•经常搬迁:流动儿童常因家庭原因而频繁搬迁,导致他们难以稳定在一个学校就读。
•群体较小:相比于常住儿童,流动儿童的数量较少,散布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
•不同的学习进度:由于流动儿童可能经历了多次转学,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科知识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容易被忽略:由于他们的流动性,流动儿童容易被社会和教育系统忽视,导致他们失去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 流动儿童就学管理制度的目标流动儿童就学管理制度旨在实现以下目标:•平等受教育:保障流动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益,不因流动性而受到歧视。
•留住流动儿童: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吸引流动儿童留在原地学习,减少流动性对其学业的影响。
•追赶学业进度:为流动儿童提供特殊的学习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追赶学业进度,弥补转学造成的知识缺失。
•心理辅导和融入学校: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融入学校和班级集体。
4. 流动儿童就学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4.1 流动儿童信息登记学校需要建立流动儿童信息登记系统,记录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流动轨迹、学习情况等。
这样可以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就学动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4.2 流动儿童转学衔接当流动儿童需要转学时,原学校和新学校应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学籍档案和成绩证明,并及时交流流动儿童的学习情况和特殊需求,以便新学校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4.3 学校间资源共享学校之间应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如分享教材、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
学校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确保流动儿童在学校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2. 促进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共同成长,融入学校和社会;3. 提高流动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管理职责1. 学校行政领导:负责制定学校流动儿童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各部门做好流动儿童管理工作。
2. 教务处:负责组织流动儿童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协助班主任做好流动儿童的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3. 德育处:负责流动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组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引导流动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班主任:负责流动儿童在班级的学习、生活管理,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 教师团队:关心关爱流动儿童,尊重流动儿童个性,关注流动儿童的学习进步,积极参与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
四、管理制度1. 登记备案:学校应建立流动儿童信息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2. 教学管理:根据流动儿童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
3. 生活管理:关心流动儿童的生活,了解其家庭背景,关注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时解决生活困难。
4. 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心理压力。
5. 沟通交流: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流动儿童的成长。
6. 激励机制:设立流动儿童奖学金,鼓励流动儿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五、监督检查1. 学校应定期对流动儿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有监督权,学校应积极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村镇流动儿童免疫防控管理方案(3篇)
村镇流动儿童免疫防控管理方案近年来,我镇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本镇儿童免疫接种率___%的目标,免疫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连续十几年无病例报告。
但是,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儿童不断增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无法落实已成为影响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对象与指标1、对象本方案中的流动儿童指户籍不在居住地的外省和本省外县(市、区)___岁及___岁以下儿童。
2、指标(1)连续居住≥___个月的流动儿童建卡(证)率___%。
(2)连续居住≥___个月的流动儿童完成免疫规划“七苗”单苗接种率≥___%。
(3)连续居住≥___年的流动儿童完成免疫规划“七苗”单苗接种率≥___%,“七苗”全程接种率≥___%。
(4)连续居住≥___个月的流动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免疫预防知识和免疫服务信息知晓率≥___%;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知晓儿童出生后有必要接种疫苗及能够提供免疫接种的服务场所,并能列举出国家纳入免疫规划实施免费接种的___种以上疫苗。
(5)在本辖区出生的流动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___%(禁忌症除外)。
二、措施和方法(一)加强部门合作,加大预防接种工作力度。
加大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加强人员培训,保证常规免疫运转和冷链设备建设,做好全社会动员和宣传工作。
卫生、公安、教育、城建、妇联、计生、村(居)等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实施流动儿童资料信息共享,共同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适龄儿童发现率,及时协调解决流动儿童免疫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在流动人口办理申报暂住证时,询问并登记___岁以下的儿童。
并在暂住证上粘贴由___部门提供的“免疫接种温馨小贴士”,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一次对登记的___进行核实和建卡。
(二)开展主动搜索、现场建卡,及时掌握目标人群。
医院对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权益,提高流动儿童的健康水平,我院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保障流动儿童享有与户籍儿童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
2. 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3. 加强流动儿童健康管理,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三、制度内容1. 预防接种管理(1)将流动儿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按照国家规定实施预防接种。
(2)为流动儿童提供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
(3)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
2. 健康管理(1)对流动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2)定期对流动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评估。
(3)针对流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问题的认识。
3. 疾病诊疗(1)为流动儿童提供与户籍儿童同等的疾病诊疗服务。
(2)对流动儿童疾病诊疗费用给予减免或优惠政策。
(3)针对流动儿童疾病诊疗需求,开展针对性诊疗服务。
4. 传染病防控(1)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发现、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
(2)对流动儿童聚集地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传染病传播。
(3)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
5. 社会合作(1)加强与当地政府、教育、民政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权益。
(2)与流动儿童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及时解决问题。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帮助。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我院成立流动儿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2. 定期对流动儿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鼓励社会公众对流动儿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
五、结语我院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流动儿童健康政策,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为流动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乡医院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流动儿童在乡医院就医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本乡医院就医的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
三、管理制度1. 登记管理制度(1)流动儿童就诊时,需出示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并填写《流动儿童就诊登记表》。
(2)医院设立专门窗口,负责流动儿童就诊登记工作,对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
(3)医院定期对流动儿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2. 就医保障制度(1)医院为流动儿童提供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质量。
(2)医院根据流动儿童病情,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并严格执行。
(3)医院为流动儿童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健康教育等。
3. 信息管理制度(1)医院建立流动儿童信息数据库,对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等进行记录。
(2)医院定期对流动儿童信息进行更新、维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医院对流动儿童信息实行保密制度,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对外泄露。
4. 健康教育制度(1)医院设立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室,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医院为流动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普及卫生知识。
(3)医院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的合作,将健康教育纳入流动儿童教育体系。
5. 亲情关爱制度(1)医院设立亲情关爱热线,为流动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心理支持。
(2)医院定期开展亲情关爱活动,如亲情团聚、节日慰问等。
(3)医院加强与当地社区、社会组织合作,为流动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四、责任与监督1. 医院领导对本乡医院流动儿童管理工作负总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工作负直接责任。
2. 医院设立流动儿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3. 医院定期对流动儿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乡医院负责解释。
2023版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是指常住地与常住地不一致的儿童,包括农民工的子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以及其他流动人口的子女等。
由于流动儿童接触环境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
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1.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接种史以及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和档案管理,确保每个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可追溯。
2.加强宣传和疫苗接种知识培训: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流动儿童的接种点应灵活设置,可以在社区、工地、学校等容易接近的地方进行接种,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避免因流动儿童接种难而产生的接种漏洞。
4.提高疫苗供应保障能力:加强疫苗供应链管理,确保疫苗的及时供应和质量安全。
5.强化定期跟踪和监测机制: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接种漏洞和问题。
6.加强合作与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推进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的实施,共同为流动儿童提供健康保障。
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接种服务和健康保障。
流动儿童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流动儿童发展规划》,以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教育保障、权益维护为目标,强化流动儿童管理和服务,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流动儿童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制度,确保流动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 提高流动儿童教育质量,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教育。
3. 加强流动儿童健康保健,降低流动儿童疾病发生率。
4. 强化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提高流动儿童心理素质。
三、具体措施1. 建立流动儿童管理信息系统(1)完善流动儿童信息采集,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户籍、健康状况、教育状况等。
(2)建立流动儿童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3)加强流动儿童信息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信息。
2. 加强流动儿童教育保障(1)落实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教育。
(2)加强流动儿童教育引导,提高流动儿童教育质量。
(3)开展流动儿童课外活动,丰富流动儿童课余生活。
3. 加强流动儿童健康保健(1)开展流动儿童健康检查,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
(2)加强流动儿童疾病预防,降低流动儿童疾病发生率。
(3)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服务。
4. 强化流动儿童权益保障(1)开展流动儿童法律宣传教育,提高流动儿童法律意识。
(2)设立流动儿童维权热线,为流动儿童提供法律援助。
(3)加强流动儿童社会救助,确保流动儿童基本生活。
5. 加强流动儿童服务体系建设(1)建立流动儿童服务站点,提供生活、教育、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服务。
(2)开展流动儿童关爱活动,关注流动儿童成长需求。
(3)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流动儿童工作。
四、工作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
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流动儿童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流动儿童管理和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在两年内,实现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健全、教育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提升、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目标,为流动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或监护人到外地居住、暂住或出行的未成年人,他们常常面临教育、保健、社会融合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服务,需建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保健、社会融合等服务,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流动儿童登记管理的目的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
2.加强流动儿童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
3.促进流动儿童的教育、保健、社会融合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三、流动儿童登记管理的内容1.流动儿童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父母或监护人信息等。
2.流动儿童健康档案登记:包括疫苗接种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等。
3.流动儿童教育情况登记:包括学习情况、学校情况等。
4.流动儿童社会融合情况登记:包括参与社会活动情况、社会适应情况等。
四、流动儿童登记管理的程序1.登记管理单位:由当地教育、卫生、社会等部门共同负责。
2.登记管理程序:流动儿童到达新的居住地后,需要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登记管理单位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和档案。
3.信息共享:登记管理单位需要及时共享相关信息,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五、流动儿童登记管理的法律保障1.依法登记:流动儿童的登记管理应当依法进行,保障其合法权益。
2.信息保密:登记管理单位需严格保密流动儿童的个人信息,遵守相关规定,保护流动儿童的隐私。
六、流动儿童登记管理的服务保障1.教育服务:登记管理单位需为流动儿童提供就近入学的服务,保障其接受良好的教育。
2.保健服务:登记管理单位需为流动儿童提供健康体检、疫苗接种等服务,保障其身体健康。
3.社会融合服务:登记管理单位需为流动儿童提供社会融合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融入当地社会。
七、流动儿童登记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监督:相关部门需对登记管理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保障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卫生室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保障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卫生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卫生室所辖区域内所有流动儿童的健康管理和服务。
三、管理职责1. 卫生室负责人:负责制定流动儿童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流动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确保流动儿童健康权益得到保障。
2. 健康管理员:负责流动儿童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和管理,定期对流动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3. 医疗保健人员:负责流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开展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工作。
4. 卫生监督员:负责对流动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卫生保健工作质量。
四、管理制度1. 健康档案管理(1)流动儿童健康档案应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既往病史、预防接种记录、健康检查记录等。
(2)健康管理员负责建立、更新流动儿童健康档案,确保档案完整、准确。
2. 预防接种管理(1)流动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及时完成预防接种。
(2)医疗保健人员负责对流动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并做好接种记录。
3. 健康检查管理(1)流动儿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理行为等。
(2)健康管理员负责组织流动儿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4. 常见病诊疗管理(1)医疗保健人员负责对流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确保及时、有效。
(2)对疑似传染病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5. 健康教育管理(1)开展流动儿童健康教育,普及儿童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健康意识。
(2)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咨询活动,解答家长疑问。
五、监督检查1. 卫生监督员定期对流动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卫生室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本卫生室将更好地为流动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流动儿童管理措施
流动儿童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服务和管理,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加强外来儿童免疫规划常规疫苗接种管理,防止有漏管和漏种的流动儿童,特制订以下管理措施。
1、凡在本辖区居住三个月以上,年龄在7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及时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登记和预约接种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内的疫苗。
2、各村计划免疫责任医生,负责辖区的流动人口主动搜索工作,发现流动儿童,进驻所属辖区,及时通知其家长,到医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卡册登记和接种疫苗。
3、每月组织对流动人口儿童聚居地进行一次摸底登记与查漏补种工作。
4、随时到当地流动人口管理相关部门或村委会收集流入资料,通过公安、人口计生、妇联、街道、社区等部门进行核对,全面掌握辖区流动接种对象的数量、分布等人口资料,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5、每半年开展1次入户调查,到流动人口集聚地、出租房等地掌握流动人口情况。
6、努力做好外来儿童建卡见证工作,保证免疫接种建卡建证率98%以上。
接种率95%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县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提高适龄儿童(特别是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免疫工作质量,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动人口儿童定义
常住户口不在本地,但在居住地居住≥3个月的7岁以内的外来人口儿童。
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实施措施
1、对流动人口儿童的预防接种按照户籍儿童预防接种的要求实施。
所在地预防接种单位应按照预防接种服务区域范围,对辖区适龄流动儿童及时登记,建立专门的流动儿童接种卡(册)。
2、各预防接种单位,每季度至少一次定期到辖区公安、工商、计划生育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及社区、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资料,建立流动人口年报表制度;每季度一次深入辖区的集贸市场、街道、出租房集中区、小作坊加工区,主动上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适龄儿童,及时掌握接种对象变动情况,发放免费接种疫苗的宣传、联系资料,使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能得到及时、合格的预防接种。
3、各级预防接种单位要加强与辖区学校、托幼机构的联系,配合、指导辖区学校、托幼机构对新入托、入学儿童开展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对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要求在入托、入学前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补办或补种。
三、流动人口免疫规划工作督查与考核
1、县疾控中心每年至少对各乡镇级预防接种单位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情况督查二次。
2、县疾控中心将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考核主要内容:县疾控中心每年组织一次对全县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的抽样调查。
制定抽样调查方案,调查结果反馈至各预防接种单位,同时上报上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