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信传输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第1章 通信基础

第1章  通信基础

1.1.3 通信的方式
1.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划分 如果通信仅在点对点之间,或一点对多点之间进行,那
么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的不同,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如图1-1所示。
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通信方式,如广播、 遥控、无线寻呼等。在这种通信方式下,信号(消息)从广播 发射台、遥控器和无线寻呼中心分别单向传到收音机、遥控 对象和BB机上。
消息都有其量值的概念。在一切有意义的通信中,虽然 消息的传递意味着信息的传递,但对接收者而言,某些消息 比另外一些消息具有更多的信息。
例如,甲方告诉乙方一件非常可能发生的事情“明天中 午12时正常开饭”,与告诉乙方一件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明天12时有地震”相比,前一消息包含的信息显然要比后 者少些。因为对乙方(接收者)来说,前一件事很可能(或必然) 发生,不足为奇,而后一事情却极难发生,使人惊奇。这表 明消息确实有量值的意义,而且,对接收者来说,事件越不 可能发生,越使人感到意外和惊奇,则信息量就越大。消息 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量度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值,必须能 够估计任何消息的信息量,且与消息种类无关。另外,消息 中所含信息的多少也应和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
2.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
信道是个抽象的概念,这里可理解成传输信号的通路。 通常,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种, 由此,通信也可分为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与它们相对应的 系统是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
若信号的某一参量(如连续波的振幅、频率、相位,脉冲 波的振幅、宽度、位置等)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且直接与消 息相对应,则称其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有时也称为连续信 号,“连续”是指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连续变化(即可以取无 限多个值),而不一定在时间上也连续。

电信传输考试资料

电信传输考试资料

第一章电信传输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通信、电信和电信传输?电信号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征?答:从广义上说,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传输媒质只要将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均可称为通信。

电信号按照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电信号传载信息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类型。

模拟信号,是指模拟、仿照原有消息变化的电信号,这种信号的幅度变化是时间的连续函数;数字信号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的取值都是离散的。

数字信号在传输上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是它的抗干扰性强。

由于它是以1、0两种状态传输的,在接收端只要正确地判断是“1”或者是“0”,就等于完全取消了干扰。

5、以功率电平为例,请简述正电平、负电平和零电平的意义。

答:由定义知,当0x P P =时,电平为零,其含义是该点的功率等于基准功率。

当0x P P <时,电平是负值,其含义是该点的功率小于基准功率。

当0x P P >时,电平是正值,其含义是该点的功率大于基准功率。

对于绝对功率电平来说,因为基准功率是lmw ,所以当1x P m W >时,电平是正值,当1x P m W =时。

电平是零值,当1x P m W <时,电平是负值。

6、试简述绝对电平和相对电平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所谓某点的电平,是指电信系统中某一信号的实测功率(或电压、电流)值与某参考点的信号功率(或电压、电流)之比的对数值,某参考点的信号功率(或电压、电流)又称为基准功率(或基准电压、基准电流)。

需指出的是:基准功率是基本不变的,而基准电压或基准电流则是根据在某一阻抗上所获得的基准功率来确定的。

当阻抗变化时,基准电压或基准电流也要随之而变化。

求相对向平时所取的基准是不固定的,被测量值和基准是相对的,而绝对电平的基准是固定的。

在电话通信中,绝对电平的基准参考点的阻抗0600R =Ω,功率是01P m W =时,就可分别计算出绝对电压电平的基准电压和绝对电流电平的基准电流。

通信工程师专业实务(全部)

通信工程师专业实务(全部)

选择第1章电信网概述1、电信网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通信网络。

2、根据电信网的构成及功能,通常把电信网分为业务网、传输网和支撑网。

3、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的第四层为传输层。

4、业务网面向公众提供电信业务,其中包括公用电话交换网、IP 网、移动通信网等。

5、传输网通过光纤、微波、卫星等传输方式为不同服务范围的业务网之间传送信号。

6、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的下三层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第2章固定电话网1、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交换网能为任意一个入网信息流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物理通路。

2、现阶段我国长途网的结构为二级结构。

3、现阶段我们本地网的结构为二级结构。

4、长途网中的DCI间构成网状网。

5、本地网中的端局DL与设在该本地网中的长途局DCX之间应配备呼损小于0.5%的低呼损基干电路群。

5、电路交换通信的过程包括电路建立、通信、电路拆除。

6、交换节点可控制的接续类型有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7、现有的电话网络主要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包括接入网、核心网、用户终端设备。

8、根据组网需要,本地网中的DL以下可接PABX、接入网、远端用户模块等用户接入装置。

9、本地网是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继、长市中继、用户线、话机终端等所组成的电话网。

第3章分组交换网1、分组传输时延首先取决于节点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处理能力用每秒能处理的分组数来表示。

2、数据报方式是将由用户报文拆分的每一个数据分组独立处理。

3、X.25协议包括3个不同的、独立的层。

4、X.25协议是针对同步终端与交换网之间交换数据而制定的通信协议。

5、所谓虚电路是只有在有数据传送时才占有这条逻辑电路。

6、分组是将用户要发送的报文拆分为一定长度的数据段,且在每个数据段前加上目的地址、分组编码、控制比特。

7、X.25协议的层次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组层。

8、分组交换网主要的性能指标有分组传输时延、虚电路建立时间、传输差错率、网络利用率。

《现代电信网》-1汇总

《现代电信网》-1汇总

一、数字调制技术
•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例如0对应于无载波输出,1对应于有载波输出。 •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例如0对应于频率f1,1对应于频率f2。 • 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 化。例如0对应于相位0o,1对应于相位180o。
传输特点:
➢ 单模光纤(8.3m芯/125m外层) 注入式激光二极管ILD(Injection Laser Diode)
➢ 多模光纤(62.5m芯/125m外层) 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
➢ 纤芯用来传导光波,包层有较低的折射率。 ➢ 当光线从高折射率的介质射向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其折
《现代电信网》
----唐纯贞
第1章 传输技术基础
1.1 传输的基本概念 1.2 数字传输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PCM脉冲编码调制 1.4 30/32 PCM的帧结构 1.5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1.1 传输的基本概念
1.传输线路 2.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3.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数据通讯基础
异步通信的好处是通信设备简单、便宜,但传输效率 较低(因为开始位和停止位的开销所占比例较大)。
异步通信也可以帧作为发送单位。接收端随时准备接 收帧。这时帧首部必须设有一些特殊的比特组合,使得接 收端能够找出一帧的开始,称为帧定界。
帧定界还包含确定帧的结束位置。有两种方法:在帧 的尾部设有某种特殊的比特组合来标志帧的结束,或者在 帧首部中设有帧长度的字段。
▪ 1000BASE-T: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四对,容量 1000Mbps衰减限制距离25米。采用8B/10B编码。
▪ 采用六类双绞线的以太网标准,容量1000Mbps距离 将达到100米。

第1章电信传输原理

第1章电信传输原理
10
二、电信传输
• 电信传输,就是指含有信息的电信号的传输。 • 有线电信传输系统包括了用户之间的许多电气设 备和金属导线、光纤。 • 发送器、接收器和连接二者的线路是构成有线电 信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11
图1-1
电话通信示意图
12
三、电信号的类型及特征
• 电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类型。 • 1.什么是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时间的连续函数,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变化, 它也在连续地变化,如图1-2所示。 • 在模拟通信中,例如电话、传真、电视系统中传送的电 信号就是连续信号。 • 一般电话机的送话器送出的电信号的频率范围约为300 赫~4000赫。大量的实验证明,如果将电话传送频率范 围限在400赫~2000赫内,基本上已经可以听懂。为保 证通话具有较好的清晰度,通常传送300赫~2700赫的 成份。在高质量的电话系统中,传送的频率范围采用的 是300~3400赫。
41
电平的表示方法 : 1.以常用对数表示 当取常用对数时,其单位为分贝,以dB表示。 以功率进行计算时称为功率电平: P1 (1.1)
LP 10lg P0 dB
以电压进行计算时称为电压电平: U1 (1.2) LU 20lg dB U0 以电流进行计算时称为电流电平: I (1.3) Li 20 lg 1 dB
以上分析说明: 1NP= 8.686 dB 1 dB=1/8.686=0.115 NP
(1.7)
44
三、绝对电平
1. 绝对功率电平 由于基准值取的不同,电平又分为绝对电平和相对 电平。先介绍绝对电平。绝对功率电平的基准功率取的 是到1mw。因此某一点的绝对功率电平可以表示为: P P 1 (1.8) LP 10 lg 1 dBm 或 LP ln 1 NP

电信传输原理习题解答

电信传输原理习题解答

γ = α + jβ
10.设某同轴线的外导体内直径为20mm,内导体外直径为10mm,求其 设某同轴线的外导体内直径为20mm,内导体外直径为10mm, 设某同轴线的外导体内直径为20mm 10mm 特性阻抗;若在内外导体之间充ε为2.2的介质 求其特性阻抗。 的介质, 特性阻抗;若在内外导体之间充 为2.2的介质,求其特性阻抗。 解:
cTE10
(2)
λcTE = 2a = 8.08(cm) > λ
10
λcTE = a = 4.04(cm) > λ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λc =
2 m 2 n 2 ( ) +( ) a b
λcTE = 2b = 4.04(cm) > λ
01
λcTM =
11
2ab a +b
2 2
= 3.61(cm) > λ
会产生色散。 但是题目不满足单模传输条件 a < λc < 2a 会产生色散。

λp =
Vp f
=
λ λ 2 1− ( ) λc

c 3 ×108 λ= = = 3.3(cm) 9 f 10 ×10
λc =
λ λ 2 1− ( ) λp
= 4.54(cm)
fc =
c
λc
= 6.61GHz
(2)相速度 ,群速度 和波阻抗 TE10 相速度Vp,群速度Vg和波阻抗 和波阻抗Z 相速度
P LP = 10 lg 1 1mw 1 L = 1 ln P P 2 1mw
绝对功率电平计算
dBm NP
p1 [ LP ] = 10 lg p2 1 p1 [ LP ] = ln 2 p2

基本传输的概念

基本传输的概念

基本传输的概念
“基本传输的概念”这句话的意思是“传输的基本概念或原理”。

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传输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基本传输的概念通常涉及到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

基本传输的概念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输,如串行传输和并行传
输。

串行传输是指数据按位顺序逐个传输,而并行传输是指数据同时传输多个位。

2.传输协议: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需要使用传输协议来规定数据的格
式、传输顺序和错误处理方式。

常见的传输协议包括TCP/IP、HTTP等。

3.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通常发生在物理层和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负责数据的物理传输,而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逻辑传输。

4.差错控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因此需要使用差错控制
技术来检测和纠正错误。

常见的差错控制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等。

在最后总结,“基本传输的概念”是指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包括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协议、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及差错控制等方面。

通信原理教案(第1章)李白萍

通信原理教案(第1章)李白萍

第1章绪论本章教学基本要求:掌握:1. 通信基本概念2. 信息量、主要性能指标计算3.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理解:1. 通信系统的分类2. 通信系统的发展本章核心内容:一、通信的基本概念二、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三、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四、数字通信技术及发展一、通信的基本概念1. 通信:消息传递的全过程,即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2. 消息:是有待于传输的语言、活动图片和文字、数据等。

3. 信息: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4. 信号:信息的物质载体。

5. 信息量:度量信息多少的量值,它和消息的总类,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它只反应一个量值。

1)信息量的计算消息中所含信息量与消息出现的概率有关。

(1)信息量(I )是消息出现的概率(P(x))的函数:I=I[P(x)] (2)消息出现的概率愈小,它所包含信息量愈大;反之信息量愈小。

且P(x)=1时,I=0,P(x)=0时,I=(3)若干个互相独立事件构成的消息,所含信息量等于各独立事件信息量的和。

I[P(x 1)P (x 2)…P(x n )] = I[P(x 1)]+ I[P(x 2)]+…+ IP(x n )]所以,I=log a)(1x p = - log a p(x) 信息量I 的单位与对数的底数有关:当对数底a 取2时,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 );当对数底a 取e 时,信息量的单位为奈特(nit );当对数底a 取10时,信息量的单位为哈特(hart )。

通常使用的单位为比特。

1比特(bit )的含义:是信息量的度量单位;一位二进制数不经压缩所含的信息量;一个脉冲波形所含的信息量;一比特等于488微秒。

2)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1)离散等概时信息量的计算假设有M(M=2K )个消息,它们是等概的,每条消息的概率P(x)=M1,以2为底时:I=lb)(1x P =lbM=K(bit) (2)离散不等概时信息量的计算某离散信息源输出x 1,x 2,…,x M M 个不同符号,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x 1),P(x 2),…,P(x M )。

通信原理第一章

通信原理第一章

P7
特点:随机性的,无法预知的。
信号:反映消息的电信号。
信息:把消息中的内容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抽象出来。 信息是消息和信号中包含的某种有意义的抽象的东西。
2、信息量:是信息或消息的一种度量。信息的 大小由信息量来衡量。
不同的消息人们对它的反映是不同的,如:下雨、地震
(太阳从东方升起) 下雨:经常发生,不足为奇,信息量小; 地震:不常发生,很惊讶,信息量大。 (太阳从西方升起)
P(x):消息的概率 a :2的整数次幂 P8
信息量的单位的确定取决于底数a:
若对数以2为底时单位是“比特”(bit — binary unit的缩 写);
若以e为底时单位是“奈特”(nat—nature unit的缩写);
若以10为底时单位是“哈特”(Hart — Hartley的缩写)。
数字通信系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单元, 即同步系统。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 步调一致
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目前,无论是模拟通信还是数字通信, 在不同的通信业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数字通信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通信技 术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字通信技术已成为当 代通信技术的主流。
与模拟通信相比,它有如下优点: 1、抗干扰、抗噪声性能好 2、差错可控 3、易加密 4、数字通信设备和模拟通信设备相比,设计 和制造更容易,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5、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处理,数字信号可以 通过信源编码进行压缩,以减少冗余度,提 高信道利用率。 6、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大,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 越小;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 越大。
信息量:I information ∵ P(x)=1 必然事件 P(x)=0 不可能发生事件 I=0 I=∞

第1章--信号与系统概述

第1章--信号与系统概述

相邻离散点的间隔Tk=tk+1-tk可以 相等也可不等。通常取等间隔T,
离散信号可表示为f(kT),简写为
f(k),这种等间隔的离散信号也常
称为序列。其中k称为序号。
26
上述离散信号可简画为 用表达式可写为
或写为 f(k)= {…,0,1,2,-1.5,2,0,1,0,…}
↑ k=0 通常将对应某序号m的序列值称为第m个样点的“样值”27
在我们选用的教材中采用先连续后离散,先时域后 变换域的结构展开教学
课程特点
应用数学知识较多,用数学工具分析物理概 念,常用数学工具: 微分、积分(定积分、无穷积分、变上限 积分) 线性代数 微分方程 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拉氏变换
学习方法
•注重物理概念与数学分析之间的对照,不要盲目计 算; •注意分析结果的物理解释,各种参量变动时的物理 意义及其产生的后果; •同一问题可有多种解法,应寻找最简单、最合理的 解法,比较各方法之优劣; •在学完本课程相当长的时间内仍需要反复学习本课 程的基本概念。
满足上述关系的最小T(或整数N)称为该信号的周期。
不具有周期性的信号称为非周期信号。
28
2π 角频率 ω= (弧度/秒)或(rad/s),
T
2π 频率 f = (赫兹)或(Hz)。
T
f(t) = f(t + mT),m = 0,±1,±2,…
图1-5 连续周期信号
29
离散的周期信号f[k]=f[k+N],N为周期。
系统分析:研究在给定系统的条件下,系统对于输 入激励信号所产生的输出响应
系统综合:按某种需要先提出对于给定激励的响应 ,而后根据此要求设计(综合)系统
分析与综合二者关系密切,但又有各自的体系和研 究方法,一般讲,学习分析是学习综合的基础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 号 电信号→连续消息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
已调信号→基带信号

两对重要变换: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号”,相应器件是信源和信宿。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相应器件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一是进行模/数(A/D)转换;二是去除 冗余信息,提高传输的有效性。解码(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进行差错控制,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详见第8章) 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的本质及原理相似,都是把基带信号加载到高频 载波上。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详见第7章) 综上所述,在完成通信的过程中,将涉及以下主要通信技术: “编码、解码、调制、解调” 本书的重点就是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性能和应用。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见分类如下。 用导线(如各种电缆) 以基带信号(未经 作为传输媒质。如有 信道中传输的 按信道信号特征分类 按传输媒质分类 按传输方式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 线电视系统等。 调制的信号)作为 是模拟信号。 传输信号的系统。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基带传输 带通传输


表1-1 模拟信号
信号类型与特征 数字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例如:电报机、计算机输出的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例如:电话机送出的语音信号,摄像机 输出的图像信号等
图1-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示例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通常由传感器来实现。例如:

话筒(声音传感器)把声音转变成音频信号; 摄像机把图像转变成视频信号;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把温度转变成电信号。

第1章绪论-通信原理-陈树新-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绪论-通信原理-陈树新-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09:46 25-20
号,可以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 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按调制方式分: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按业务分: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 按工作频段分;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09:46
C
f
25-6
09:46
第 1 章 绪 论——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方式
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如何考试 根据课程标准。 严格执行
考教分离,作业为蓝本,书本为 基础。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2
第1章 绪论
1 通信的基本概念 2 通信系统的组成 3 信息及其度量 4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通信的基本概念09 Nhomakorabea46第 1 章 绪 论——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定义
通信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 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
A、6 B、7 C、8 D、9
信号的特征分,按工作频段分,
按调制方式分,按业务分等; 留了___道作业题
通信的方式:
A、1 B、2 C、3 D、4
通信系统模型:一般模型,模
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13
3
信息及其度量
09:46
第 1 章 绪 论——信息及其度量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按通信网络形式分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7
2
通信系统的组成
09:46
第 1 章 绪 论——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源:是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信宿: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发送设备: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信号和频点;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相反; 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有线或无线;包括噪声源。

SDH原理幻灯片

SDH原理幻灯片

华为 )SDH网产生的技术背景 一 SBS155/622
PDH之不足:( PDH之不足:(PDH是直接使用PCM信号体系 是直接使用PCM信号体系 之不足:(PDH是直接使用 的光传输技术) 的光传输技术) 1、 只有地区性的电接口规范,没有世界 只有地区性的电接口规范, 标准的光接口规范。 标准的光接口规范。 2、 没有足够的运维开销(OAM)字节。 没有足够的运维开销(OAM)字节。 3、 管理系统没有规范的接口进行互连。 管理系统没有规范的接口进行互连。 4、 网络运行和管理主要靠人工连接。 网络运行和管理主要靠人工连接。
华为 SBS155/622 VCC、3个TUG3复用到VC-4
1
a TUG3 TUG3
1
b
1
c 86列 86列
TUG3
9 1
塞入2 塞入2列
86列 86列
9
9
86列 86列
VCVC-4
a b c a b c a b c
P O H
9
a b c a b c 261列 261列
a b c
华为 SBS155/622
华为 SBS155/622
SDH的不足之处
1、频带利用率不如PDH系统。 频带利用率不如PDH系统。 PDH系统 2、指针调整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 指针调整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 3、软件病毒造成全网瘫痪 。
华为 SBS155/622
二、SDH帧结构 及复用步骤
华为 SBS155/622
STM一) STM-N帧结构
ADM ADM
SDH分插信号流图 SDH分插信号流图
华为 SBS155/622
二) SDH特点
1、有统一规范的网络节点接口 2、有一套标准的信息速率等级(STM-N) 有一套标准的信息速率等级(STMPDH三种数字等级系列 北美、 3、可包容PDH三种数字等级系列 (北美、 可包容PDH 日本、欧洲和中国),在STM日本、欧洲和中国),在STM-1级别上 ), 获得统一

数字通信原理(黎洪松)1-3章 (1)

数字通信原理(黎洪松)1-3章 (1)

第 1 章 数字通信基础































宿


信 源 编码 发送端
噪声
信 源 解码 接收端
图 1-6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第 1 章 数字通信基础
下面简述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1) 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译码)。信源编码的任务是把信 源输出的消息变换为所需的信息码元序列(信息序列),要包括 压缩编码和保密编码。 压缩编码是信源编码的基本功能, 其作 用是通过减小数字信号的冗余度来压缩数据,降低数码率, 从而 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如果是模拟信源,则它还包括模拟 信号的数字化(A/D)部分,即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 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再对数字信号进行压缩编码, 如图 1-7 所示。保密编码的作用是对压缩编码后的信码进行加密,确保信 息传输的安全保密性。信源解码的作用与信源编码相反, 它是把 信息码元序列变换为适合于信宿接收的信号。
lbP(x1),-lbiP1 (x2),…,-lbP(xn),其平均信息量为
H (x) P(x1)[1bP(x1)] P(x2 )[1bP(x2 )] P(xn )[1bP(xn )]
n
P(xi )1bP(xi ) i 1
(1.1-6)
显然,当信源中每个符号等概独立出现时,信源的平均信息量有
第 1 章 数字通信基础 (1) 信息量I是概率的函数, 即 I=I[P(x)]
(1.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电信传输的基本概念
胡庆 教授
1
内容提要 • • • • 通信基本概念及发展史 电信传输系统模型 电信传输信道及传输介质 传输特性和传输单位
2
1.1通信基本概念及发展史
• 通信的定义
通信的目的是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消息是客观 物质运动和主观思维活动的状态的一种反映,在不同 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话音、文字、符号、 音乐、数据、图片或活动图像等都是消息。人们接收 消息,关心的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即信息。通 信则是进行信息的时空转移,即把信息从一方传送到 另一方。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 或“消息传输”。
4
1.1 电信传输发展及广泛应用
• 1977年,美国芝加哥建成第一条光纤通信线路,长度 为6km。 • 1988年建成了横跨大西洋的海底光缆系统,采用 的是单模光纤,总长达到19200km。 • 在移动通信方面,1946年美国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 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业务,频率从150~450 MHz。
8
1.2.2
电信传输系统模型
• 电信传输由电信传输系统实现,电信传输系统 包括了用户之间的许多电气设备和传输媒质 (如金属导线、光纤、自由空间等)所构成的 总体。一个最简单的传输系统,至少要由一个 发送器(也叫做变换器)、一个接收器(也叫 做反变换器)和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传输媒质所 组成。所以,连接发送器、接收器二者的传输 媒质是构成电信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3
1.1通信基本概念及发展史
通信发展史:
• 在1837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电报、电话进行电信联系,英 国人在1.5km的距离上作了电报表演。 • 1876年,贝尔获美国专利局授予的电话专利,并在1877年用硬 双铜线架设了电话线路,从此传输线开始了传输比电报信号频 率高得多的语音信号。 • 1948年美国建设了从纽约到波士顿的微波中继线路,传送480 路电话和1路电视信号。 • 1955年,完成从纽芬兰到苏格兰海底越洋同轴电话电缆。 • 1966年,英籍华人提出可以从石英中提炼超纯的细丝状纤维, 并用于光频成为光波导。
同轴电缆或米波无 线电 波导或分米波无线 电 波导或厘米波无线 电 波导或毫米波无线 电
移动天线电话、短波广播定点军用 通信、业余无线电
30~300 MHz 300 MHz~3 GHz 3~30 GHz 30~300 GHz
电视、调频广播、空中管制、车辆、 通信、导航 微波接力、卫星和空间通信、雷达
27
1.3.1 信道的概念及分类
• 按照狭义信道具体传输媒质的不同类型可分为有线信 道和无线信道两类。有线信道需利用人造的传输媒质 来传输信号,它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 纤等一类能够看得见的媒质。无线信道利用电磁波在 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来传输信号,它包括地波传播、短 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卫星中继、 散射及移动无线电信道等。 • 按照广义信道的功能,通常也可以分为调制信道和编 码信道等,如图1-13所示。调制信道还可分为恒参信 道和随参信道两类。编码信道也可细分为无记忆信道 和有记忆信道。有记忆编码信道是指信道中码元发生 差错的事件不是独立的,即码元发生错误前后是有联 系的。
14
1.2.2
电信传输系统模型
电缆、光缆、微波、卫星是不同形式的传输介质或信 号载体。 • 若仍采用微波作载体,用卫星作中继站,此时传输终 端设备就是卫星地面站(或地球站),相应的传输系 统就称为卫星传输系统或称为卫星通信系统。 • 由此可见,无论是电缆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还 是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它们的基本结构形 式都很类似,其之间的差异仅在于电信号载体(或传 输媒质)和传输终端设备不同。
19
表1-1 波段(频段)划分及典型应用
频率范围
3×10-5~
波 长 104~108 m 103~104 m 102~103 m 10~102 m 1~10 m 10~100 cm 1~10 cm 1~10 cm
符 号
传输媒质 有线线对或长波无 线电 有线线对或长波无 线电 同轴电缆或短波无 线电
16
1.2.3 信号的种类和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图1-4 模拟信号波形
图1-6 数字信号波形
17
1.2.3 信号的种类和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图1-7 电磁波段划分图
18
1.2.3 信号的种类和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通信所采用的传输方式是由电磁波的频率所决定 的。电通信的容量几乎与使用的频率成正比,对通信 容量的要求越高,使用频率就越高。由图1-7所示, 通常无线电通信所用波段是在波长为米至亚毫米范围, 目前,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这三种无线电 通信方式都落在微波波段,而除光纤通信以外的有线 电通信所用波段是在波长为千米至米范围;有线电视 用户接入和计算机局数据接入这2种通信方式则落在 超短波(VHF)左右。光纤通信在0.8~ 1.65微米红 外波段。
• 。
21
1.2.4 电磁波常见传播模式
• 二是横电波(TE波),这种波的Ez=0,其电场分量与传播方 向垂直,但Hz≠0。这种模式存在于金属波导中。 • 三是横磁波(TM波),这种波的Hz=0,其磁场分量与传播方 向垂直,但Ez≠0。这种模式存在于金属波导中。 • 四是EH波或HE波(混合模),这种波的Ez≠0且Hz≠0。它们是 TE波和TM波的线性叠加,纵向电场占优势的模式称做EH波, 纵向磁场占优势的模式称做HE波。这类波存在于介质波导中。 以上TEM波、TE波、TM波的电场方向及磁场方向与传播方向 的关系,如图1-8所示。注意,无论何种波型,其电场与磁场 总是相互垂直的。
图1-8 TEM波、TE波、TM波电场及磁场与传播方向关系
22
图1-9 同轴电缆中TEM波的场结构
图1-10 波导中TE10波电磁场分布模型
图1-11 波导中几种TMmn波电磁场分布模型
图1-12 无界空间 TEM波的电磁场分 布模型
1.2.4
电信传输的主要特点
• 电信传输的主要特点: 1)传输信号的多频率。无论是模拟通信还是数字通信, 电信传输中的信号都包含着丰富的频率。如普通电 话机发出的话音信号频率大约在300HZ到3400HZ左右; 有线电视CATV的传输频带达750MHZ左右。 2)有线传输的功率比较小,它一般只有毫瓦量级;在 无线传输方式中,电信传输的功率较大,它一般在 瓦量级。 3)电信传输的效率较高,由于电信传输是弱电传输, 其传输效率非常重要。有线传输效率高于无线传输 的效率。 4)电信传输离不开信号的变换。例如,模--数转换 和数--模转换技术的广泛应用。
26
1.3.1 信道的概念及分类
• 信道是指以传输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具体来说, 信道是指由有线或无线线路提供的信号通路;抽象来 说,信道是指定的一段频带,它让信号通过,同时又 给信号以限制和损害。信道的作用是传输信号。 • 信道可大体分为两类: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根据信 道的定义,如果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 道称为狭义信道;如果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 括传输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 道。
25
1.3电信传输信道及传输介质
• 电信传输信道是电信传输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 • 任何一个电信传输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设备、 信道与接收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 传输信道通常是指以传输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 道,而传输介质的多种类型对应着不同用途的 通信系统。 • 因而,对信道和传输介质(或媒质)的研究是类型与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 按照电信号传载信息的形式不同,可分为: (1 )模拟信号:是指模拟、仿照原有消息变化的电信 号。这种信号的幅度变化是时间的连续函数。如图14所示。 模拟通信——普通电话、传真、电视。 ( 2 )数字信号:时间上和幅度上的取值都是离散的。 数字信号在传输上最主要的是它的抗干扰性强。如图 1-6所示。 数据通信——通信传输的都是数字信号,如人与计算 机和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13
1.2.2
电信传输系统模型
电缆、光缆、微波、卫星是不同形式的传输介质或信 号载体。 • 当电信传输系统采用电缆作传输介质时,此时传输终 端设备为电缆传输终端设备,相应的传输系统称为电 缆传输系统或称为电缆通信系统。 • 若采用光缆作传输介质,此时的传输终端设备为光端 机,相应的传输系统就称为光缆传输系统,或称为光 纤通信系统。 • 若采用微波作载体,用微波中继站作信号转接,此时 传输终端设备就是微波端站,相应的传输系统 就称为微波传输系统,或称微波通信系统。
6
1.2 • • • • •
电信传输系统模型
电信及电信传输 电信传输系统模型 信号的类型与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电磁波常见传播模式 电信传输的主要特点
7
1.2.1 电信及电信传输
• 所谓“电信”,就是利用电子技术实现传送信息和交 流信息的通信方式。通俗解释“电信”是指利用有线、 无线的电磁系统或光电系统,对语音、文字、数据、 图像以及其他形式信息的电信号进行的传送过程。那 么,“电信传输”就是指含有信息的电信号通过具体 物理媒质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传输过程。
用 途
3Hz~30 kHz
30~300 kHz 300 kHz~3 MHz 3~30 MHz
甚低频VLF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甚高频VHF 特高频UHF 超高频SHF 极高频EHF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长距离导航、 时标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业余无 线电
同轴电缆或短波无 线电
9
1.2.2
电信传输系统模型
信源
发信 设备
收信 设备
信宿
变换器A 图1-1 电信传输系统模型示意图
反变换器B
10
1.2.2
电信传输系统模型
• 图1-1中发信终端置于变换器A的这一端,其功能为: 把消息变换成与信道相适配的电信号或光信号,并让 信号进入该信道。收信终端位于反变换器B的那一端, 其功能为将从信道收下来信号进行衰减补偿,并消除 或减小畸变和噪声对有用信号的干扰,进行反变换, 使其消息重现原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