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诗四首表格教案

诗四首表格教案
(8)小结。
1.指名朗读四首诗,体会诗人语言的精妙与凝练。
2.试背诵四首诗。
第2课时
1.学生自由组合读诗。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背诵。
(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再次进入情境,深入体会诗意,强化内化积累。)
1.比较四首诗的异同,交流咏物诗的共同点,试着思考其规律。
2.总结。
(1)咏物诗往往是借往。
授课时间
2015年月日
第2节
教学内容
诗四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借助注释,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正确理解四首诗的意思。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这些诗歌;初步学习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德育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诗的感染。
教学重点
3.学生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互读,注意倾听,指出同桌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4.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诗的读法。
1.回顾学法,导学结合。
(1)解诗题,知作者。
(2)品词句,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2.利用学法自读自悟。
作者借梅花的高洁孤傲来象征自己孤高耿介、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性格。整首词都在咏梅,其实处处是在言志。
2.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叙写了诗人寻找早梅的过程,并借不畏严冬、迎寒先发的早梅形象,反映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
作业
搜集有关描写梅、兰、竹、菊的文章或诗歌,品味它们的深刻含义。

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教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2、品味其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作者背景,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喜欢上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诵读并课堂背诵;2、品味诗歌的语言。

(二)难点:体会诗歌意境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学习内容:《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1、导入新课:介绍背景)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追问:1、“观”是什么意思?看。

观”统领全诗,是本诗的线索,以“观”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

2、分析诗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近观还是远观?远观景物,有动有静这两句是写从碣石山上眺望沧海的情形,渲染出大海苍茫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画面由静转动。

草木与波涛,是实写。

大海有不但惊人的力量和宏伟的气象,草木又烘托出大海的生气勃勃。

使人感到大海不但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动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与主旨。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开阔的境界表达了曹操的博大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合作探究1、诗文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现实中的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想像中的虚景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三)整体回顾,播放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1.作者介绍。

2.标题解说。

3.根据注释翻译句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表格教案
⑤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的前提下,读出作者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深层探究。
1、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点拨】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客路:旅途。
风正:风顺。
悬:挂。
残夜: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①学生齐读老师出示的课题和引题的诗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老师板书课题。
②预习检测,学生课前准备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老师出示的几个加点词语的意思。
③找出5名学生,每位学生说出一个词语的意思。
④明确词义后全体学生齐读词语,每个词两遍。
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③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交流点拨】a.“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次北固山下》。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诗文大意。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课时难点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背景链接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 ,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 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教案古诗四首教案1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四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都是写景抒情诗。

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

要求学生知道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会生字,掌握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我利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练习说话,体会诗人去感自然的美和他的内心情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直、疑、坐、晚、于、对、孤独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2)、培养学生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古诗背诵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对字、词的分析理解把握全诗的内容;(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悟出意境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望庐山瀑布》和《山行》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教学中,我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教——扶——放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

通过朗读示范来读好古诗,掌握停顿,还可以了解一些与本诗有关的相关信息。

并总结出学习方法。

通过按按按媒体对学习进行检测和稳固。

古代诗歌四首表格式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表格式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与能力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古代诗歌四首课时安排 3 课时课型新授知识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2.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品味诗歌凝炼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者生活情趣的。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古诗朗读能力,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句子含义。

2.品味诗歌语言,学会体味诗歌的意境的能力,学会如何阅读欣赏古代诗歌。

1 .朗读法。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妙的语言美。

2.联想想像法。

学习课文,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匡助他们理解画面的意境美、作者的情感美,启示对美的感悟。

3 .探索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散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启示对美的感悟,追求夸姣人生。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2.品味诗歌凝炼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者生活情趣的。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二、作家作品简介三、朗读感知体味诗歌的意境。

比较鉴赏诗歌。

多媒体、教案合作探索,导读教学教师活动第一课时:诗歌是凝炼的艺术,让我们走进诗歌的海洋。

一、《观沧海》(一)作家作品简介(二)题解:汉代乐府诗普通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之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朗读诗歌指导:节奏、重音、语速。

先范读再由学生调整与思量(一)、(二)、资料助读,学生补充作家作品、背景。

(三) 、学生先听读再由课题学生活动教学流程四、文本解读探索质疑一、作家作品简介二、朗读感知三、文本解读探索质疑试读。

(四)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表格式教案

观 字统领全篇,先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势
“春行〞的诗句是
十、板书制定: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 操 东汉 四言乐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唐朝 五言律诗 驾舟扬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朝 七言律诗 赏花观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代 元曲
悲秋思乡
十一、课后小结: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点拨,让同学准确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当堂准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课题
教〔 知 识
学、 能 力
目、 品 德
标〕
教〔 重
材点 、
分难 点
析〕
时序
语文
年级
古代诗歌四首
班级
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诵、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时间
年月
教学重点 1. 朗诵、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够,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行〞的诗句是
景,借
(三)老师点拨: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 体 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感怀
写景诗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
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操作过程制定〔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学习《天净沙·秋思》
1.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 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 2.通过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罗列几种事物,没有使用动词或关联词,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 味的图画。 通过想象,描述图景,切忌硬译: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 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马上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 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 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3.总结:点评想象,点明《天净沙》的艺术成就。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屡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乃漂泊生涯 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 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正确者〞。 4.布置作业: 改写本曲为一篇 200 字左右的小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教案

第5课古诗四首教学目标1.能认识“偶、鬓、泊、隔”4个生字,学会“偶、改”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领悟诗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贺知章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插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瞧。

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

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生:他们互相不认识。

2.揭示题目。

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板书:《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生:偶是偶然的意思,书是写出来的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诗人为什么在回乡的时候偶然写出来这首诗啊?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偶、鬓、泊、隔”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2个生字“偶、改”。

给这两个字组词。

生:偶(偶尔)改(改正)。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读,解决疑难。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生:衰:鬓发稀疏;改:改变。

四、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生:少小离家老大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四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四首》教案
1.加强朗读和背诵训练,提高学生对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能力;
2.丰富教学手段,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意境和作者情感;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韵律特点以及自然景色描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包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自然景色描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白居易如何描绘钱塘湖的美景,以及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观点交流和问题分析上存在不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古代诗词四首》,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古代诗词四首》这篇课文,其中包括以下古代诗词作品:1. 杜甫《月夜忆舍弟》2. 王之涣《登鹳雀楼》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简要介绍古代诗词的来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研究诗词(25分钟)分别介绍并讲解每一首古代诗词的作者、背景和特点。

引导学生朗读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欣赏创作(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自由创作一首古代诗词。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4. 分享交流(1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互动。

5. 总结评价(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古代诗词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

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古代诗词。

四、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式1. 导入:讲解+图片展示。

2. 研究诗词:讲解+朗读。

3. 欣赏创作:自由创作。

4. 分享交流: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分享。

5. 总结评价:老师总结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古代诗词作品,进一步培养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研究和表达的积极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表格式教案2

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表格式教案2

柳堡镇中心初级中学教案请齐背前两首诗,巩固以上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还品味了李白诗中的深情厚意,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古诗,一起去体味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洛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现存诗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所做杂剧今知有15 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 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1.初读《次北固山下》(1)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2.听读诗歌,给《天净沙·秋思》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学生配乐朗读。

《次北固山下》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再次凸现了无家可归的哀怨与迷惘;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一个“古”字,把游子的个人凄苦推及古今,足以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共鸣。

第二句描绘出一幅温情脉脉、幽雅恬静的画面。

“小桥”是沟通障碍的建筑物,在情感上也意味着沟通;“流水”是清澈纯净的,蕴含着丰富的活力;“人家”是温馨的场所,是产生欢歌笑语的地方。

这里写他人有家而我独无,更添一份思乡之情;与一、三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发游子的恋家思亲之情。

倘若诗的其他几句是正面写游子之思之悲,那么第二句则是从反面来写,更添悲愁,可算是“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了!1.《次北固山下》(1)内容前后照应。

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教案第1篇:古诗四首教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

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设想:这四首诗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味诗中的爱国深情。

课前学习: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

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教学流程:一.新课切入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

(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二.听诗中的深情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1.说诗人与诗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

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古诗四首教学教案课文说明:本课选编了唐(送孟浩然广陵)李白和(出赛)。

王昌龄;宋(泊船瓜洲)各安石和(秋夜交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各两首古诗。

诗人在古诗中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思乡之情以及忧民的爱国之情。

(一)教学目标1认真看注解,正确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2观察*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3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认真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意思。

结合观察*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表格式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表格式教案

柳堡镇中心初级中学教案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

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远大的抱负,气势雄伟,慷慨悲壮。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1. 朗读。

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理解诗句大意。

(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观沧海》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1.《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

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紧密结合。

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八年级(上)《美学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美学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美学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课程简介本教案是八年级上学期《美学古诗词诵读》课程的第一堂课,教授学生诵读古诗四首。

通过此课程,学生将了解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升汉语语言表达和背诵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美学意义。

2. 学会正确地诵读古诗,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3. 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情感表达,培养对文学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提高汉语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登鹳雀楼》2. 古诗《静夜思》3. 古诗《春晓》4.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 创造良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魅力和美学意义。

第二步:引入古诗- 依次介绍四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并简要解释诗句的意义。

第三步:诵读古诗- 分别指导学生正确地诵读每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 分组练,互相合作,纠正发音错误,提高诵读水平。

第四步:理解古诗-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理解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 解释一些生僻词汇和诗句的隐含含义,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第五步:背诵古诗-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提高对古诗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 组织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六步:总结和扩展- 总结所学的古诗,回顾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更多的古诗,进一步提升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诵读的准确性、理解古诗的能力等。

- 通过学生发言和课堂讨论,对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行评估。

- 考核学生背诵的古诗,评价背诵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 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文本- 课件或投影仪- 黑板、粉笔、白板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扩展对古代文学的认知。

- 组织文学鉴赏活动,邀请专家或学者分享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意义。

-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一些简单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表格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表格教案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主备教师小组教师累计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课时课题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四首诗的意思。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及措施: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修订、1/ 9增减课堂流程【学习流程】:自主学习+展示+点评+练习【授课流程】:导入+新知呈现+小组展示+巩固练习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分别有哪几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二、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1.介绍作品,了解文学常识2. 走近作者3. 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2)学生齐读,师指导其不足之处(3)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三、研读诗歌1、研习诗歌内容2、教师讲解:2/ 9(1)整体把握(2)疏解诗句⑶名句赏析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导学案预习检测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3/ 9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古诗四首》教案模板

《古诗四首》教案模板

《古诗》教案《古诗四首》教案模板助学目标:1.诵读、会背四首古诗,体味爱国情怀。

2.理解诗意,学习了解诗歌艺术特色。

3.学会鉴赏诗歌,深入理解名句。

助学重点:诵读、背诵四首古诗。

助学难点:诗歌鉴赏。

课时安排:2课时助学流程:第1课时:(学习前两首)一、学生自助: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①听读,感受诗意,欣赏古诗。

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境,他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作诗的?②用“/”划出诗句节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诵出感情。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③小组竞赛,学生互评。

(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

)二、求助互助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首诗各句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情结合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提示:可结合以下问题,畅所欲言。

(1) 诗人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2) 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有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3) 本诗的名句和值得欣赏的重点字词是哪些?它妙在何处?(4) 诗中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提出质疑三、教师补助:如何鉴赏诗歌。

1.律诗的相关常识。

2.四首诗的.鉴赏文章各一篇。

3.小结如何鉴赏文章。

四、课堂小结:结合四首古诗,体味爱国情怀。

五、课堂巩固:背诵、默写课文。

六、续助方案:《同步练习》。

第2课时:(学习后两首,流程同上。

)课题:《古诗四首》班级:姓名:助学目标:1.诵读、会背四首古诗,体味爱国情怀。

2.理解诗意,学习了解诗歌艺术特色。

3.学会鉴赏诗歌,深入理解名句。

课前自助:1.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读音。

抵( ) 搔( ) 簪( ) 笼( )戍( ) 阑( ) 寥( ) 惶( )2.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意思。

烽火家书浑欲不胜犹唱尚思轮台夜阑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丹心汗青四周星3.小组讨论,用“/”线标出诗句节奏,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七年级古诗词四首教案

七年级古诗词四首教案

七年级古诗词四首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古诗词四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规律;2. 学习四首古诗词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 王之涣2. 《静夜思》- 李白3. 《春晓》- 孟浩然4. 《望庐山瀑布》- 李白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建筑物-鹳雀楼,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古诗词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古诗词是什么?为什么?二、学习《登鹳雀楼》(15分钟)1. 分享王之涣的简要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 分段解读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是什么?你们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三、学习《静夜思》(15分钟)1. 分享李白的简要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 分段解读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是什么?你们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四、学习《春晓》(15分钟)1. 分享孟浩然的简要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 分段解读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是什么?你们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五、学习《望庐山瀑布》(15分钟)1. 分享李白的简要生平和创作背景,解释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 分段解读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是什么?你们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对四首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或绘画等形式展示。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建筑物-鹳雀楼;2. 王之涣、李白、孟浩然的简要介绍和创作背景;3. 《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的诗词原文。

八年级 古诗四首 教案

八年级 古诗四首 教案

八年级古诗四首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古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诗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诗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课本。

3. 古诗文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古诗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了解他们对古诗的了解程度。

Step 2:学习第一首古诗(15分钟)1. 分发第一首古诗的文本,让学生阅读并标注生词。

2. 解释生词的意思,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Step 3:学习第二首古诗(15分钟)1. 重复上述步骤,让学生阅读第二首古诗并标注生词。

2. 解释生词的意思,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Step 4:学习第三首古诗(15分钟)1. 重复上述步骤,让学生阅读第三首古诗并标注生词。

2. 解释生词的意思,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Step 5:学习第四首古诗(15分钟)1. 重复上述步骤,让学生阅读第四首古诗并标注生词。

2. 解释生词的意思,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Step 6: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互相朗读古诗,并互相评价。

2. 小结四首古诗的共同之处和特点。

3.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幻想一下,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从这首诗捕捉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说说诗意)
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的含义。
(二)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
1、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2、重点字词释义
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
4、《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5、总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布置作业
优生作业
中等生作业
差生作业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意思,掌握重点词语
板书设计
正板书
副板书
字词
教学后记
签字
课题
古诗四首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2、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
情感与价值目标:3、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课题
古诗四首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2、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
情感与价值目标:3、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7、总结《春望》。
(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
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3、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丹心:赤诚的心。
干戈:泛指兵器。大动~~。
3、合作学习:看看你有哪个地方不能理解的,请教请教你的学习同伴。
4、讨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的含义。
5、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
6、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二、学习流程
(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4、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释题
讲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3、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进而说说诗意。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导入新课。
(一)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背景。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花:即《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陈朝灭亡。《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
3、讨论两个“笼”字的含义。
7.创新思维:试比较《春望》和《过零丁洋》两诗的异同点。
8、知识拓展,说说你知道的爱国诗句。
布置作业
优生作业
中等生作业
差生作业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意思,掌握重点词语
板书设计
正板书
副板书
字词
教学后记
签字
指名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讨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的?”
5、明确诗歌主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2、补充解释:
笼:笼罩,动词。
犹:还,仍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