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出现的研究
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原材料问题
如果是水泥量过大或水泥本身质量不行,浇筑后产生裂缝。
还有可能是骨料不行,如骨料含量大,凝固干燥后则会出现裂缝。
骨料风化时,混凝土硬化时也会产生裂缝。
2、施工质量问题
可能是施工过程造成的,如混凝土搅拌或运输时间过长,使它凝固速度变快,从而形成裂缝。
可能是混凝土浇筑后,搬移模板力度过大,而产生裂缝。
还有可能是支架下沉或脱模过早造成裂缝,此类裂缝较宽,约1-2毫米。
3、安装问题
安装混凝土构件时,新旧混凝土接缝未处理好,如支架安装粗糙,或接头处理不好,表面产生收缩性,从而造成裂缝。
这个裂缝较浅,一般容易在风大的天气产生。
4、养护不当造成
混凝土凝固前,会产生不定性的收缩性,而如果搅拌混凝土前,振捣不足或析水过多或混凝土沉降等,都会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此外如果处理技术不当,混凝土水化发热,也一样会出现裂缝。
5、设计原因
如果设计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在承受压力时,局部拉应力过大,也会造成裂缝。
此外如果外力布筋数量少,同样也会造成支座
等处开裂。
混凝土裂缝可行性研究报告
混凝土裂缝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受力而产生的裂缝,如不及时修复会影响结构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找到有效的修复方案,为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
二、背景介绍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由水泥、砂、石料和水混合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外部载荷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
裂缝的存在不仅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美观,还可能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1. 混凝土裂缝形成机理的探讨混凝土裂缝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水泥水化反应、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外部荷载等。
本研究将从这些方面对裂缝形成的原理进行探讨,为后续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2. 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的研究目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包括渗透修复、粘结修复、缝宽控制和预应力加固等。
本研究将对这些修复方法进行评价和比较,寻找最适合实际工程应用的修复方法。
3. 修复效果的评价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案进行试验,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估不同修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对混凝土裂缝形成原理和修复方法的研究,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和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2. 为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提供可行的修复方案,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3. 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和技术支持,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理和修复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1. 实验测试:通过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受拉、受压等实验,观测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和扩展规律,获取裂缝形成机理的实验数据。
2. 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方法,对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和修复过程进行模拟,预测不同修复方案的效果及可能产生的结果。
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
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混凝土常见的裂缝主要有非荷载裂缝、荷载裂缝、施工裂缝、温度裂缝等几个方面,涉及到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本文就对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
标签:混凝土常见裂缝;荷载裂缝;非荷载;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以其易于取材、施工方便、可模性好、承载力大等优点,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当中。
同时,混凝土开裂也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裂缝造成结构刚度降低、承载力下降、耐久性也随之降低,从而危害到建筑物安全。
1、非荷载裂缝非荷載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裂缝之一,主要因为混凝土的材料或者是以为外在环境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多引发的裂缝。
非荷载裂缝主要在塑性和硬化的时间中出现的。
1.1塑性阶段在塑性阶段出现混凝土裂缝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新搅拌的混凝土在能够进行塑性没有硬化的时候,因为混凝土收缩出现裂缝;二是在塑性的阶段,由于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材料没有搅拌均匀,形成受力不均所产生的裂缝。
在这个过程中,下沉受阻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三是在塑性的过程中,如果模板出现变形或者是移位,支架出现下沉,那么混凝土的塑性就会出现外力拉伸或者是受力不均的情况,同样会出现混凝土裂缝。
1.2硬化阶段硬化阶段出现的裂缝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干燥收缩时产生的裂缝,一种是自主收缩产生的裂缝,一种是温度收缩产生的裂缝。
干燥收缩产生的裂缝是因为混凝土的特性是干燥收缩,这是因为混凝土的体积会随着含水量的变化为不断变化,一般来说,对于这种情况影响较大的就是混凝土中的骨灰,骨灰不被反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水泥浆的变化。
现阶段对于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原理还不甚明了,主流的看法是因为混凝土在干燥时空隙中的水拉力出现变化,胶凝体的蒸汽压力和表面张力都发生变化,在综合性的作用下,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自主性收缩和干燥收缩有着很大的不同点,自主收缩引发的裂缝主要是在水泥水化的情况下出现的收缩,水泥水化会造成很大的膨胀现象,并且在发生水化的前后过程中,会出现体积减少的状况,而这个时候,已经硬化的混凝土中没有水化的水泥继续进行水化,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温度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热胀冷缩的现象,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拉力和外部的张力发生变化,从而出现裂缝。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形成原因研究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形成原因研究一、背景介绍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形成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这些裂缝可能对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外观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形成原因1.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温度变化时,由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和钢筋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和钢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
2. 湿度变化湿度变化也是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湿度变化时,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
3. 荷载作用荷载作用也是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结构受到荷载作用时,由于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有限,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形或甚至破坏,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
4.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也是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原因之一。
当施工工艺不当时,如混凝土浇筑不均匀、震动不均匀、养护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
5. 材料问题材料问题也是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材料或钢筋材料质量不好时,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
三、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防治措施1. 控制温度变化控制温度变化是防止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降温设备、加强保温措施、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等方式来减小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2. 控制湿度变化控制湿度变化也是防止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防水措施、加强排水系统、控制养护时间等方式来减小湿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3. 合理设计结构合理设计结构是防止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布置合理的钢筋、控制荷载等方式来减小混凝土结构受到荷载作用的影响。
4. 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也是防止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混凝土裂缝的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混凝土裂缝是一种在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产生常常会导致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降低,甚至造成结构的严重破坏。
对混凝土裂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类、预防和修补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对混凝土裂缝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和膨胀、变形不均匀、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外部载荷和环境温度等。
混凝土在硬化早期会发生收缩,而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混凝土会发生变形,当这些变形不均匀引起内部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就会发生裂缝。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质在不同方向上存在差异,也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可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种。
结构性裂缝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内应力产生而导致的裂缝,通常为水平、竖向或斜向裂缝,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
非结构性裂缝是指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收缩、膨胀等原因而产生的裂缝,一般为细小、密集的裂缝,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美观度。
为了有效地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在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水灰比,避免混凝土过于湿润或过于干燥;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保养,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发挥;对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可以设置预制节裂缝,以减少混凝土内应力的积累;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考虑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应力。
当混凝土裂缝已经产生时,需要及时进行修补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常用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包括:注浆、粘贴法、喷浆法等。
注浆法是将特定的注浆剂注入裂缝内,填满裂缝并增加混凝土的整体强度;粘贴法是在裂缝面上粘贴特定的材料,以增加混凝土的表面强度和耐久性;喷浆法是将特定的喷浆材料喷涂在裂缝面上,使裂缝得到有效的封闭和修补。
混凝土裂缝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常见问题,其产生原因复杂,预防和修补手段繁多。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案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案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开裂的问题。
开裂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案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案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开裂的原因1.材料和配合比问题混凝土的开裂问题可能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有关。
如果水泥的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足,造成开裂。
同时,如果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也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混凝土开裂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夏季,高温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均,造成温度差异带来的热胀冷缩,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在冬季,混凝土受到冷却作用,同样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3.湿度环境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水分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开裂。
如果混凝土受到快速干燥或者潮湿的环境,都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下,混凝土很容易缩水开裂。
4.施工和养护不当施工和养护不当也是混凝土开裂的原因之一。
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如果施工操作不规范或者养护措施不到位,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5.结构设计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如果结构受力不均匀或者存在设计缺陷,都会给混凝土施加额外的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二、混凝土开裂的处理方案1.加强材料和配合比质量控制针对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可以通过加强材料和配合比质量控制来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同时,要合理设计配合比,控制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
2.控制温度和湿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快速干燥或者过湿的情况发生。
可以采用覆盖物或者喷水养护的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温湿度环境,减少裂缝的产生。
3.合理施工和养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材料、施工、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材料原因1. 水泥品种不合适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
如果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2. 骨料质量不良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选用的骨料质量不良,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骨料时,应选择质量良好、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
3. 外加剂使用不当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方法使用。
二、施工原因1. 浇筑不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
2. 振捣不充分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排出,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如果振捣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气过多,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振捣充分。
3. 养护不当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养护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干燥过快,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养护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养护充分。
三、环境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温度变化。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
如果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会下降,容易产生裂缝。
配合比过水,水胶比过大,混凝土可能出现收缩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施工质量问题: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浇筑、养护等工序,也容易产生裂缝。
例如浇筑时未采取防止分层、分散浇筑、分段浇筑等措施,会导致楼板的不均匀收缩,产生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
当混凝土受热膨胀或受冷收缩时,如果没有给予足够的膨胀空间或受到约束,容易导致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4.荷载或变形问题:混凝土楼板在使用阶段,如果承受超过其承载能力的荷载或变形,也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例如,建筑物结构设计不合理,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混凝土楼板的裂缝。
5.基础问题:混凝土楼板的裂缝也可能与基础的稳定性有关。
如果基础工程质量不好,地基沉降不均匀,会导致楼板变形,从而产生裂缝。
6.工程变化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或实际需要进行工程变化,如改变原有布置、调整墙体位置等,可能导致楼板的局部变形,引发裂缝的产生。
为避免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需要在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1.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膨胀缝、收缩缝以及荷载断面的布置。
2.施工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注意浇筑、养护和防止温度变化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避免裂缝的产生。
3.使用阶段,要注意控制楼板荷载,避免过载,同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通过合理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和有效的使用与维护措施,可以减少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确保楼板的安全使用。
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
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承载性能。
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裂缝。
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对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对混凝土常见裂缝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工程师有效地识别问题,并采取合适的修复措施,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一、裂缝的分类1. 按照裂缝的性质来分:(1)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初凝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变形,从而出现收缩裂缝。
(2)热裂缝: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由于不均匀膨胀或收缩,会产生热裂缝。
(3)负荷裂缝:混凝土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由于材料的弯曲或扭转变形,会产生负荷裂缝。
(4)结构裂缝:由于设计、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导致混凝土出现结构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1. 水泥浆的过多或者过少水泥浆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过大,从而产生收缩裂缝;水泥浆过少则可能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容易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而产生负荷裂缝。
2. 骨料的过粗或者过细骨料过粗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隙过大,容易产生收缩裂缝;骨料过细则可能造成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不合理,容易产生结构裂缝。
3. 配筋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结构在设计配筋时,如果未考虑到受力部位的变形情况,就容易造成裂缝的产生。
例如梁的受弯区域、柱的受压区域等部位。
4. 施工工艺不当混凝土浇筑时,如果振捣不到位、拌合时间过长、养护不当等情况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外部环境影响温度变化、地震、风载等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导致裂缝的产生。
三、裂缝的检测与修复1. 裂缝的检测在建筑工程中,通常会使用裂缝计、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检测仪等工具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确定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等参数,从而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2. 裂缝的修复根据裂缝的类型和成因,修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注浆加固、粘贴复合材料、封闭橡胶条、改进结构设计等方法。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一、塑性收缩裂缝现象:裂缝在新浇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当外界风速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很低的情况下出现。
原因分析:1)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还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3)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动的倾向,亦会出现这类裂缝。
防治措施: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混凝土要振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浇灌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认真养护;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应及早喷水养护,或设挡风设施。
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护盖养护;或重新振捣方法来消除;如硬化可向裂缝撒上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养护。
二、沉降收缩裂缝现象: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成棱形,宽度不等,深度不一,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结硬后即停止。
原因分析:混凝土浇灌振捣后,粗骨料沉降,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降,这种沉降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或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防治措施: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水灰比、砂率、坍落度不要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灌较深部位,静停2~3小时,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灌,以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适当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治理方法同“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材料因素:1.水灰比过大或过小: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例,如果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设计,确保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并控制好配合比例。
2.使用劣质材料:劣质材料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容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要选择合格的材料,并在施工前进行检测和验收。
二、施工因素:1.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收缩: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化,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会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恰当的温度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2.缺乏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否则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后进行充足的养护,包括保湿和防止温度过快下降。
3.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如未能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加工和浇筑,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施工计划,并培训工人掌握良好的施工技术。
三、使用环境因素:1.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承受荷载的范围,会引起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确保荷载不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或者在需要承受更大荷载情况下采取增强措施。
2.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缓解应力。
比如采取伸缩缝、预应力等方法。
3.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也会导致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和加固。
综上所述,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因素、施工因素和使用环境因素。
对于每一种原因,都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控制好水灰比,选择合格材料,恰当控制温度,进行充足养护,掌握良好施工技术,合理设计承载能力等等。
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风险,延长混凝土地面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裂缝的调研报告
混凝土裂缝的调研报告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经常出现,这给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调研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混凝土裂缝的分类1. 按照裂缝出现时间划分:- 刚浇筑时出现的原始裂缝- 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次生裂缝- 在浇筑和使用过程中持续出现的延续性裂缝2. 按照裂缝出现位置划分:- 抹面层内部的裂缝:主要由于混凝土表层强度不足或施工过程中水分蒸发不均匀所引起。
- 抹面层与基层之间的裂缝: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不均匀或基层变形引起。
- 混凝土基层内部的裂缝:主要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或承载力不足引起。
3. 按照裂缝宽度划分:- 微观裂缝:裂缝宽度小于0.1mm,人眼无法识别。
- 细观裂缝:裂缝宽度在0.1mm~1.0mm之间,人眼可识别。
- 大观裂缝:裂缝宽度大于1.0mm,容易引起结构破坏。
二、混凝土裂缝的原因1. 技术施工原因- 混凝土拌和比例不合理,水灰比过大或过小。
- 混凝土振捣不均匀,空隙过多导致强度低。
- 混凝土浇注速度过快,易引起分层和空洞。
- 浇筑过程中未采取防止脱水措施导致干缩裂缝。
- 施工操作不当,如抹灰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2. 材料性质原因- 混凝土配比不当,材料强度不足。
- 使用劣质材料或掺入有害杂质。
- 混凝土中掺入的骨料含水率过高或过低。
- 钢筋锈蚀引起的体积增大导致的裂缝。
3. 外界因素原因- 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
- 地震和风力引起的振动荷载。
- 地基变形导致的弯曲和拉应力。
- 不适当的维护和保养,导致结构老化。
三、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1. 表面修复方法- 清理裂缝,填充修补剂,如环氧树脂。
- 喷涂保护涂料,增加外部耐久性。
2. 结构修复方法- 加固裂缝部位,采取增加钢筋,混凝土补强等措施。
- 喷涂聚合物修复材料填充裂缝,增加结构强度。
3. 预防措施- 控制混凝土配比,加强质量监督。
混凝土裂缝文献综述
混凝土裂缝文献综述摘要:一、引言1.混凝土裂缝的定义及分类2.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影响3.研究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性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1.原材料的影响2.施工过程中的问题3.结构设计及使用条件的影响三、混凝土裂缝的检测与评估1.裂缝的检测方法2.裂缝的评估标准3.裂缝的等级划分四、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传统修复方法2.现代修复方法3.预防性措施五、混凝土裂缝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国内外研究现状2.研究领域的新动态3.未来研究方向正文:一、引言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美观,而且可能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研究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检测和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综述混凝土裂缝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原材料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结构设计及使用条件的影响。
1.原材料的影响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
其中,水泥的品种和用量、砂和石子的级配和质量、水的含量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如果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2.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
例如,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振捣不到位,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无法排出,从而形成裂缝。
3.结构设计及使用条件的影响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用条件恶劣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
例如,在高温或寒冷的环境中,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三、混凝土裂缝的检测与评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检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裂缝的检测方法、裂缝的评估标准和裂缝的等级划分。
1.裂缝的检测方法裂缝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法、敲击法、超声波法、热成像法等。
其中,目测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来判断裂缝的存在和程度。
2.裂缝的评估标准裂缝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等参数。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混凝土裂缝是指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开裂现象,这种裂缝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性,更可能导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1. 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1.1 温度荷载: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内部应力,最终导致裂缝的形成。
1.2 湿度荷载:当混凝土中含有过多的水分时,水分的蒸发和吸收对混凝土产生影响,从而引起裂缝。
1.3 施工工艺问题:混凝土浇筑、浇注顺序和施工方法等工艺问题缺陷,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1.4 材料问题:如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使用劣质材料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不过关,进而导致裂缝出现。
2.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案:2.1 控制温度和湿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例如使用保温材料、覆盖膜和喷淋水等,以减少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2.2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对施工工艺、浇筑过程和材料质量的管理,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3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合理选用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标,减少裂缝的产生。
2.4 加强结构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合理考虑荷载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例如设置伸缩缝、预应力等。
2.5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裂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观点和理解: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都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关键。
总而言之,混凝土裂缝问题对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可以有效地预防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原因分析1.建筑物设计问题:建筑物的设计问题是导致混凝土地面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恰当的设计、布置不当的结构缝、不合理的配筋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的出现。
2.施工工艺问题:施工工艺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地面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进行充分的振捣,导致混凝土中存在空隙;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未进行养护措施等。
3.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也是导致混凝土地面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低温会导致混凝土的膨胀变形,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4.重载荷载:重载荷载也是导致混凝土地面裂缝的原因之一、持续施加在混凝土地面上的重载荷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二、处理措施1.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充分振捣,以避免混凝土中存在空隙。
此外,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健康发展和成熟。
2.合理设计和布置结构缝: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设计和布置结构缝。
结构缝的设置可以减少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和膨胀应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控制温度变化:在混凝土地面施工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温度变化。
可以采取降温措施,例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进行土地或水的浇淋,以利于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后,也要及时进行养护措施,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变化。
4.加强混凝土地面的抗压能力:对于重载荷载造成的裂缝,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土地面的厚度来加强其抗压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纤维材料来增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5.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检测混凝土地面的裂缝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
一旦发现裂缝,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总之,混凝土地面裂缝是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
通过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合理设计和布置结构缝、控制温度变化、加强混凝土地面的抗压能力以及定期检测和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混凝土地面裂缝的产生,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混凝土建筑裂缝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建筑裂缝的原因分析下面将对混凝土建筑裂缝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1.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例如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振捣不均匀、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不良质量等,都很容易引起裂缝的产生。
2.温度变化:混凝土是一种热胀冷缩性能很强的材料。
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混凝土会发生体积变化,从而引起裂缝的出现。
例如在高温天气中,混凝土受热膨胀,容易产生温度裂缝;而在低温天气中,混凝土受冷缩,也容易形成冷缩裂缝。
3.湿度变化:混凝土材料受湿度变化的影响也容易出现裂缝。
例如在干旱季节,土壤水分流失,导致土壤干燥收缩,使混凝土承受较大的拉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4.荷载变化:混凝土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重力荷载、风力荷载等外部荷载的作用。
如果荷载超过了结构设计的承载能力,或者荷载分布不均匀,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5.地基问题:地基的沉降、强度不均、地震活动等问题也是导致混凝土建筑裂缝的重要原因。
地基问题造成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引起裂缝。
6.设计缺陷:如果设计中没有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膨胀性能、温度变化等因素,就容易导致结构受力不合理,出现裂缝。
为了避免混凝土建筑出现裂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混凝土质量。
2.控制温度变化,采取合理的保温措施,降低混凝土结构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3.控制湿度变化,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降低土壤湿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4.结构设计中考虑混凝土的收缩膨胀性能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合理安排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5.加强地基处理,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建筑裂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施工质量问题、温度变化、湿度变化、荷载变化、地基问题和设计缺陷等因素。
在建筑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以提高混凝土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但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缝。
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还会降低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给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二、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1. 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养护不当等。
其中,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将大大降低,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混凝土裂缝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当混凝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会发生体积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特别是在极端温度下,混凝土的体积变化更加明显,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 混凝土材料问题混凝土材料问题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混凝土中掺入的材料,如砂、石子、水泥等,其质量和数量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混凝土中掺入的材料质量不好或数量不足,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将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 土壤问题土壤问题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
如果建筑物所处的土壤含有较多的水分,当土壤膨胀时,会对建筑物施加压力,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建筑物使用问题建筑物的使用问题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
长期使用后,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变形或移位,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此外,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三、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1. 修复裂缝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修复裂缝的方法包括填缝、注浆、粘贴等。
其中,填缝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填缝前需先清理裂缝,并将混凝土表面进行磨砂处理,以提高填缝效果。
2. 强化混凝土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采取混凝土强化措施。
关于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精选6篇)
关于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精选6篇)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篇1摘要:目前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混凝土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
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关键词:裂缝;原因;处理1、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渗、漏原因混凝土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在其拌合物在浇灌振捣过程中漏振和振捣不密实而产生的毛细孔隙或蜂窝状,在外部水压力的作用下,导致渗、漏现象。
同时,由于设计的原因,如结构的造型尺寸、受力情况、构造等因素考虑不周,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渗、漏现象。
从以往的实际情况看,混凝土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及干缩裂缝;②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③混凝土自应力裂缝;④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响裂缝。
从实际情况来看,地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裂缝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混凝土拌合物沉降裂缝这种裂缝的发生,往往是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时而发生的裂缝,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混凝土初凝前,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骨料始终处于一种自由体,虽然经过振动器械进行了振动,内部的孔隙也基本排除,但在混凝土内部的粗骨料本身在自身质量的作用下缓慢下沉,若是素混凝土,内部的下沉是均匀的,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表面的裂缝一般均为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留下的脚窝因用素浆找平后而形成的,因为这些裂缝是素浆在硬化时产生的收缩(干裂)裂缝;但是只要在混凝土初凝时予以压光即可解决。
另外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初凝前,其内部的粗骨料继续处于下沉状态,而混凝土沿着钢筋的下方继续下沉,由于在钢筋的作用下,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的支护,在钢筋上表面沿着钢筋的走向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深度一般只达到钢筋表面为止。
1.2早期混凝土干缩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较薄的结构;如现浇楼板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地坪等混凝土,在结构断面≤300mm、混凝土坍落度>100mm时,最容易发生此种裂缝。
混凝土裂缝参考文献
混凝土裂缝参考文献引言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性,还可能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影响。
因此,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和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参考文献的形式,介绍一些与混凝土裂缝相关的研究成果和防治方法。
混凝土裂缝成因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受热膨胀或受冷收缩时,可能会产生裂缝。
2. 水分变化: 水分变化也是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
当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的改变,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3. 荷载作用: 外部荷载的作用也是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混凝土承受过大的荷载时,会引起内部应力的集中,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
混凝土裂缝防治方法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防治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是防治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整水灰比、控制骨料粒径等方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 使用外加剂: 外加剂的使用是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使用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使用增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 加入纤维材料: 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纤维材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韧性,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4. 加强施工控制: 加强施工控制是防治混凝土裂缝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控制浇筑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裂缝的修复与加固当混凝土中出现裂缝时,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与加固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填缝: 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填缝的方式进行修复。
填缝材料可以选择与混凝土具有相似性能的材料,以保持修复后的一致性。
2. 粘贴碳纤维布: 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碳纤维布可以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从而加固裂缝部位。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施工工艺不当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过早脱模、养护不足等,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收缩裂缝。
2.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产生变化,进而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
在高温季节,混凝土会因为温度升高而膨胀,而在低温季节,混凝土可能因为温度下降而收缩,进而产生裂缝。
3. 湿度变化在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或者环境湿度变化等原因,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变化也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裂缝。
4. 荷载作用建筑结构的荷载会对混凝土构件产生影响,比如弯曲、剪切等荷载作用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内部发生裂缝。
5. 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比如混凝土中含砂量、石子的分布不均匀等。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 施工工艺的控制在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施工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浇筑质量和养护的及时性。
尤其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更要注意施工的工艺控制。
2. 材料质量的保障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原材料的检测力度,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加入裂缝控制剂在混凝土浇筑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裂缝控制剂,这些控制剂可以减缓混凝土收缩的速度,并减少裂缝的产生。
4.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在设计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和构件,避免因为荷载过大、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5. 合理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是非常关键的,要根据混凝土的标号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养护期限和方式,严格执行养护规程。
6. 加强材料研发在混凝土的混合材料研发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性能的掺合料和添加剂,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进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土裂缝出现的研究摘要建筑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其中混凝土就是其中一个要素。
因此,在施工刚才要把握原材料质量关、加强施工工艺。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
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
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
由于建筑施工混凝土是不可或缺材料之一。
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有效的把握能杜绝混凝土出现不符合工艺要求。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预防措施目录一、混凝土的类型即成因 (1)(一)设计原因 (1)(二)材料原因 (1)(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2)(四)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2)(五)使用原因 (3)二、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4)(一)设计方面 (4)(二)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 (5)(三)现场3~-T操作方面 (6)三、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8)(一)表面处理法 (8)(二)填充法 (8)(三)灌浆法 (8)(四)结构补强法 (8)(五)柔性补强法 (8)(六)粘贴法 (8)(七)自闭合法 (8)四、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1)一、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成因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可分为混凝土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类。
在此,我们就按此分类谈谈常见裂缝的成因。
(一)设计原因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5.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二)材料原因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
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水泥是一种水硬性的胶凝材料,其品种很多,在我国主要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他们都是由水泥熟料加上各种不同的添加材料生成的。
水泥熟料一般为硅酸三钙、硅酸四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组成。
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取决于C3A、SO、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
一3般说,C3A含量大,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
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具有较大的收缩,的含量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显著。
而有些水泥熟料中含有的少量MgO在混凝土硬而SO3化后期缓慢水化产生的微膨胀作用,可以起到补偿降温阶段的体积收缩,减少或避免混凝土裂缝。
2.混凝土收缩随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骨料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又随骨料中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掺用化学外加剂会使混凝土收缩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掺减水剂用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大坍落度。
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收缩值略大于不掺减水剂的混凝土。
掺减水剂用于减水,提高强度或节约水泥,混凝土掺减水剂后收缩接近或小于不掺的收缩值。
掺氯化钙早强剂的混凝土收缩比不掺的明显增大,随氯化钙掺量的增大而成倍增长。
而掺三乙醇胺与氯化钠复合剂混凝土收缩比不掺的大,但增大的幅度比掺氯化钙早强剂的要小。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对收缩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及灰浆比等参数。
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
在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收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收缩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
(四)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3.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4.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5.混凝土养护不当。
主要有: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
②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
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③后期养护不够,使混凝土碳化加剧,造成碳化收缩。
④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产生裂缝。
⑤混凝土终凝初期,施工机具和材料集中,或过早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使其产生裂缝。
6.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
①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
②施工期间过度震动和其他人为因素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
③拆模过早,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
④模板缝隙不严实造成漏浆、渗水。
7.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五)使用原因(外界因素)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都会对混凝土收缩产生影响。
长期风吹日晒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混凝土内外温差也会引起温度裂缝。
例如寒潮侵袭、阳光暴晒后突然下雨、气温昼夜温差大等,都会使混凝土内部与表层产生很大温差,内部温度对表层起约束作用,就会导致裂缝。
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使用荷载超负。
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设计方面、施工方面的因素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并且能够得到改善甚至于做到完全避免;而混凝土自身的干缩变形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它是混凝土本身固有的特性,我们只有通过改善各种影响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因素,才能减少和减小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和宽度。
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应该以预防为主,同时在施工过程做好过程控制,尽量做到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如果发现微小裂缝存在,应及早进行处理补救。
现针对现场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以下控制措施和建议。
(一)设计方面1.设计中的‘抗’与‘放’。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
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3.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
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4.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5.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建议在设计中考虑采用60天龄期混凝土强度值作为设计值,以减少混凝土单方用灰量,并积极采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混凝土掺合料。
(二)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m2/kg;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
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
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高于60℃;不应使用温度大于60℃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3,紧密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
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罩棚。
高温季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28℃。
应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施工工艺分别选用标准型、缓凝型或防冻型产品。
高性能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Na2O+ 0.658K2O 计)应小于0.3kg/m3;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kg/m3;引入混凝土中的硫酸盐含量(以Na2so4计)应小于0.2kg/m3。
采用的粉煤灰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 的规定。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烧失量应小于5%。
严禁采用C 类粉煤灰和Ⅱ级以下级别的粉煤灰。
采用的矿渣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的规定。
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应小于450m2/kg,流动性比应大于95%,28d 活性指数不宜小于95%。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
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
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5.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应低于300kg/m3,其中最低水泥用量不应低于220 kg/m3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最低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60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