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 (9)
小古文小古文注解
《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雨》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芦花》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放风筝》译文:青青的草地,放风筝。
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行。
《乡村》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凋零,惟菊独盛。
《日月星》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菊》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莲》莲花,亦曰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雪》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__________(2)善哉善哉乎鼓琴善哉:_________________(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_____ 志: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汤乎若流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巍巍乎若太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这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
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滥竽充数》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小编整理)
《滥竽充数》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小编整理)第一篇:《滥竽充数》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滥竽充数》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滥竽充数》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作品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让。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6)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
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
廪:粮食;食:供养。
(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14)逃:逃跑。
(15)立:继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作品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揭示道理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小学寓言故事成语大全
小学寓言故事成语大全1、指鹿为马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
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
”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
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2、叶公好龙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
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
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鸡鸣狗盗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
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
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4、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钟。
这个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击是有声音的,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了。
结果在他敲钟的时候,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
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6、买椟还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做些珠宝生意。
有一天,他准备了一些珠宝,打算拿到郑国卖。
为了招揽顾客,卖上好价钱,他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材,找工匠做成一个个精致新颖的木盒子,并且请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在盒子的外面刻上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
同时,他选用不同名贵的香料,把做好的盒子薰得香气迷人。
盒子完工之后,看上去金光闪闪,闻上去芬芳迷人,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他想,要是把珠宝放到这些盒子里,肯定能吸引郑国人,说不定他们会抢着买他本人的珠宝,到时候就能大赚一笔。
这个珠宝商人小心翼翼地把珠宝放进特意做好的盒子里,带着这些珠宝,满怀信心地动身去了郑国。
抵达郑国之后,他在一条热闹非凡的街市上展出了他的珠宝。
文言文《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汉】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喜欢龙,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恐惧而神色不定。
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
卧薪尝胆吴既赦①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⑤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
②反:同“返”,返回。
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
④坐:同“座”,座位。
⑤女:同“汝”,你。
⑥折节:放下身架。
⑦振:同“赈”,救济。
⑧吊:慰问。
[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厚遇宾客()A.相遇B.对待,款待C.机会[2]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置胆于坐()A.坐下B.椅子C.座位[3]“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描写。
A.语言B.心理C.动作D.神态[5]勾践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愍(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滥竽:不会吹竽。
竽,一种古代乐器。
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③说:通“悦”,喜欢。
④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
廪,粮仓。
食,供养。
⑤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
[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_____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022年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
2022年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
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
图画上的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
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
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别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恳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齐白石欣赏《梅鸡图》是因为。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的意思是()A.酸甜苦辣等味B.香、臭等味C.画的意境D.意思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A.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B.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5.从文中可以看出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欢迎阅读!1、拔苗助长在宋国有个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的人。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启发】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2、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非常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启发】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3、刻舟求剑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启发】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4、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
”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
②钩:衣带上的钩。
③写:摹画。
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听说。
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窗户。
⑧施(yì):延伸。
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似________(sìshì)[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叶公好龙的故事
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好龙的故事1小时候,妈妈经常讲动听的故事给我听。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叫《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姓叶的人,人们都叫他“叶公”,叶公很喜欢画画,特别喜欢画龙,他画的龙出神入化,就像真的一样。
有一天,天上的龙知道了叶公很喜欢它们,高兴得不得了,为了让叶公能更清楚地看清它们模样,于是就飞到了人间,当叶公真的看清了龙的真面目时却晕了过去,不久叶公由于惊吓过度病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启发,叶公不是喜欢真的龙,他喜欢的是想像中的龙。
这个故事也因此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成了今天的成语故事。
怎么样,《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故事好听吧?我还听过好多好听的成语故事,以后在讲给你们听吧!叶公好龙的故事2今天我看了一本寓言书,名叫《叶公好龙》。
叶公把古画悬挂在大厅里每天总是要去看十几次,有时候连把吃饭和睡觉忘了,家人说‘老爷实在喜欢这条龙简直一刻也不离开了。
’叶公听到了就说‘不错,我的确喜欢龙,因为它不但很神秘,而且威力无穷!以后,我要用龙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屋子呢!’后来天上的神龙听到了传言,就亲自去拜访叶公,向叶公致谢。
神龙看见了叶公,就张着大嘴对他笑,谁知叶公吓破了胆,浑身发软晕在地下。
神龙看到昏倒的叶公就很奇怪的想‘他不是喜欢我吗、难道传闻是假的。
’后来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笑着说‘原来叶公并不喜欢真正的龙,他只是喜爱似龙非龙的东西。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和叶公一样,嘴上说喜欢,实际上不是真的喜欢。
我们要用心观察,才能洞察其中的真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叶公好龙的故事3叶公非常喜欢龙,家里什么东西上都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就下来,叶公一见,吓得人鬼不是,由此看来,叶公并不真正喜欢龙。
读了寓言《叶公好龙》后,我知道了做人不要口头上喜欢某事物,但言行不一致。
要表里如一,老实,不搞歪门邪道。
老师说“寓言”的篇幅很短,但是它的寓意是非常深刻的。
叶公好龙的故事4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非常喜爱龙。
叶公好龙成语故事
叶公好龙成语故事叶公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君,他喜欢收集各种珍奇异兽。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条神龙在附近的湖中出没,于是便派人前去捕捉。
不久,传来了捕捉到神龙的消息,叶公非常高兴,立刻下令将神龙送到宫中展示给他观赏。
神龙被送到宫中后,叶公赞叹不已,觉得这条神龙实在是太美丽了。
他将神龙养在宫中,每天都会去观赏,还特意为神龙建了一座宽敞的龙池。
叶公对神龙的痴迷,很快传遍了整个国家,人们都知道叶公好龙。
有一天,一位朋友前来拜访叶公,看到叶公对神龙的痴迷,便劝告他说,“叶公啊,你对龙的痴迷已经到了一种程度,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你应该多关心一下国家的政务,而不是整天沉迷于龙的美丽。
”。
叶公听了朋友的劝告,却并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的爱好并没有错。
可是,不久之后,叶公的国家却遭受了外敌的入侵,叶公连忙召集大臣商讨对策。
可是,由于平日里只顾着欣赏神龙,叶公对国家的政务一窍不通,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失败。
叶公在国家失败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后悔不已,明白了朋友当初的劝告是多么重要。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好好治理国家,不再沉迷于自己的爱好。
他开始学习国家的政务,勤奋工作,最终带领国家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叶公好龙并没有错,但是他沉迷于龙的美丽,忽略了国家的政务,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失败。
我们应该像叶公一样,有自己的爱好,但是也要懂得适度,不要沉迷其中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只有平衡好自己的爱好和工作,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叶公好龙,成语中的“叶公”指的就是叶公这位战国时期的国君。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着迷,以至于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希望我们能够引以为戒,不要沉迷于某种爱好而忽略了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言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文不识:人名。
偿:报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原文回答,为什么匡衡“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为这个故事,后来有一个成语传世,这个成语是:(___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这个文段的内容:(____)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解释下列句中加红字。
必三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自己的话回答“处士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①。
虽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②。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③。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多:学得过多。
②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③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或失则易:________________(2)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者有四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浙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浙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者_________ (2)非然也_________(3)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4]翻译。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犬子》有一妇人,中年得子,视若掌珍。
凡诸百事,均不使为。
及至弱冠,衣食起居,需人料理。
须人料理,如襁褓然。
或有老者,劝妇人曰:“当教使言语。
”妇人答曰:“我在,彼何必言!”或有邻居,劝妇人曰:“当教使自理。
”妇人答曰:“我在,彼何须自理!”及妇谢世,子一无所能,日与犬匍匐于门乞食。
人名之曰:犬人。
[1]解释括号里字的意思(昔)有一妇人:均不使(为):____________(彼)何必言:人(名)之曰:___________[2]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及妇谢世,子一无所能,日与犬匍匐于门乞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比较词语古今义:①“赤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________。
②“少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__________。
[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是什么意思。
①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答问题。
①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精卫”以前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变成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这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表现了远古的人们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其子曰其: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______。
语文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
语文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 )龙,钩以写龙,凿( )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 )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在括号里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2]解释题目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你喜欢的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
(楚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____________ 陷:____________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______》。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宋人有闵其苗闵(_____________)揠之者揠(_____________)予助苗长矣予(_____________)[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_____________)⑵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________)[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①邯郸者,曾②未得其仿佛③,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①于:在②曾:却③仿佛:大概[1]解释文中下列词的含义。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昔:________遂匍匐而归耳。
遂:_______ 匍匐:__________[2]翻译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钳②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释]①鹬(yù):鸟名,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趾间无璞,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昆虫和贝类。
②钳(qián):用东西夹住。
[1]文中的“不雨”应解释为__________;“雨”本为名词,但在本文中它作__________用。
[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中是指__________“不出”。
这个字的读音是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禽”的意思是__________。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相舍:__________[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蚌方出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缩写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021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练习题
2021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①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②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③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④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①贯:穿透。
②然后:这样之后。
③劈:切开。
④盈: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羽尝为流矢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创虽愈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
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
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
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
2. 阅读回答问题。
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掘于谷而得其斧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与理解。
2021四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题部编版
2021四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竞赛知识深入练习题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抛弃)(_____)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这)(_____)[2]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学业。
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C.李白感谢她的意志,最终完成了学业。
[3]“问之”是___向____ 提问,他可能会这样问:“___________”[4]下面成语中与“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是()A.水滴石穿B.恍然大悟C.点石成金D.粗中有细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___________________。
(4)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理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A.离开B.放弃C.不要[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A.刚才B.正在C.开始[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
一个叫叶公的人,表面十分喜爱龙,可 是见到真龙却吓得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同桌讨论重点字义: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用写画龙,凿凿/子以 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听 而下之,窥偷头看/于牖窗,户 施尾/于在堂。叶公 见之,弃而还走跑,失其他魂的 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
( 跑 )( 他的 )
课堂检测2
这则寓言故事讲了( ),
讽刺了(
)的人。告诉
我(
)。
拓展延伸
课件PPT
与龙有关的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龙生龙子,虎生豹心。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小组互动:
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家里用的东西上画着龙, 屋子内外也都刻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龙头从窗 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
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 变了。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 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考考你:
问题1: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 问题2: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为什么?
?
说一说
你觉得叶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说一说:
学习了本课,想一想:“叶公好龙”这个 成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生活中有没有叶公 这样的人?
叶公好龙: 比喻表面爱好某事物, 其实并不是真的喜爱,甚至对其还 有畏惧情绪的行为。
课堂检测:
学习了本课,想一想:“叶公好龙” 这个成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它讽刺了 那些人?你受到什么启发?
课堂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讲一个叫叶公 的人,表面十分喜欢龙,可是 见到真龙却吓得面无人色、失 魂落魄。讽刺了那些口头上说 喜欢,而实际上言行不一的人。 告诉我们,做人要做表里如一色字的意思。 (1)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 写龙,居室雕文以写龙。( 喜欢 ) ( 用 )( 画 ) (2)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 五色无主。
也。
当堂检测:(重点字义)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 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听 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 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 也。
细读感悟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 /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 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 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好龙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 语的意思。
2.说说寓言故事的内容。
3.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解题
《叶公好龙》是什么意思?“叶公”是谁? “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
叶公:沈诸梁 好:喜好,hào
背景简介
一、出处
《新序》:我国一部古书的名 称,是西汉著名经济家、散文家 刘向编辑的。书中记述了许多历 史故事。
知识备查
叶公,原姓名为沈诸梁, 字子高。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公元 前524年沈诸梁受封于叶(今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史称 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 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 字记载以来的叶地第一任行政 长官。
初读感知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 /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 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 似龙/而非龙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