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抗生素发展.

合集下载

2010版中国药典抗生素标准物质的变化-f

2010版中国药典抗生素标准物质的变化-f
中国药典2010版抗生素标 准物质的变化、功能及发 展方向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抗生素室 2010年4月13日
中国药典2010版抗生素标准物质的变 化、功能及发展方向
一. 二.
1. 2. 3.
中国药典2010版抗生素标准物质概况
抗生素标准物质的变化和功能
单一杂质对照品
系统适用性实验用杂质对照品
残留溶剂检查用对照品
6. 罗红霉素
7. 克拉霉素 8. 依替米星 9. 阿奇霉素 10. 阿米卡星
附组分含量的标准品
1. 2.
3.
4. 5. 6. 7.
8.
9.
红霉素:红霉素A组分 庆大霉素:庆大霉素C1、C2、C1a、C2a 麦迪霉素:麦迪霉素A1 麦白霉素:麦迪霉素A1 去甲万古霉素:含量 小诺霉素:组分含量 乙酰螺旋霉素:四组分 吉他霉素:吉他霉素A5 乙酰吉他霉素:吉他霉素(A4+A5)



阿奇霉素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 头孢噻肟钠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 青霉素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 环孢素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 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
2. 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对照品

使用方法:对照标准图谱,考察本次实验系统 的可靠性。

杂质峰个数与标准图谱是否一致。 杂质峰的分离情况与标准图谱是否一致。
中国药典2010版抗生素标准物质概况
1.

新增对照品——杂质对照品 品种的单一杂质对照品
用途:主要用于品种的系统适用性分离度试 验,有关物质定性或定量测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品种的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混合杂质对 照品)

中国抗生素杂志第35卷1~12期(2010年)目次检索

中国抗生素杂志第35卷1~12期(2010年)目次检索
3 () 1 1 53: 8
喹 诺 酮 类 药 物 及 细 菌 对 其 耐 药 性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夏 蕊 蕊 , 宪 国
虎, 张玉臻, 3 ()2 5 等 54: 5 左氧氟沙星 的有关物 质研 究进 展 王维剑, 元超, 谢 刘琦, 等
3(1: 2 51 80
微生物多糖 1 3 8 的分离纯化 和抗 乙肝病 毒活性研究 姜威, 章
诺 阳, 3 ()2 6 等 53: 3
抗 菌肽分子 结构对其活 性的影 响 张吴 , 海涛, 改瑞, 牛 李 等
3 (2: 9 51)82
田新
抗 菌 肽 相 关 资源 整 合 研 究 李 改 瑞 , 蒙 , 敬 , 3 (O: 3 吴 彭 等 51)74 D 内酰胺 类 抗 生素 异构 体 杂 质 研 究 和 质 控 进 展 蒋 煜 , r峰 , 一 张折
1 68
陈 淑 珍 , 永 甄
在 线 过 程 分 析 技 术 在 抗 生 素 等 药 物 结 晶 中的 应 用 刘 胜 , 侯静 美 , 俊 波 3 (1: 0 龚 51)8 1 抗 生 素 筛选 方 法 马寅 姣 , 宋沁 馨 , 顾觉 奋 3 ()6 4 59: 5 参 与 抗 生 素 生 物 合 成 的F DH, 赖 型 卤化 酶 研 究 进 展 李 航 , A 依
天 , 雪 琴 , 3()4 1 郝 等 56: 3 源 于海 洋 暗 蓝 青 霉P nc l m l iu F2 的 抗肿 瘤 活 性 代 谢 e ilu v m B .0 ii i d 物 : 1 7dh do y3me y.・a o to y a to e英 文1 , -iy rx 一一 t 1 cr meh x xnh n( h 8 b 任 虹, 学 丽 , 谦 群 , 3 ()6 3 曹 顾 等 59: 6 海 绵 疣 孢 菌 FM0 0 1 生 的 2 脱 氧尿 嘧 啶核 苷 聂 毅 磊 , 如 , I 63产 ’ . 林 郑 永 标 , 3 ()4 6 等 56: 2

中国抗生素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抗生素行业分析报告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中国化学制药协会的统计
7-ADCA主要生产厂家
山东鲁南制药集团 3000吨每年,比其他厂家产量(约1500万)的总和还多 哈尔滨制药总厂 福州抗生素厂 华北制药厂 900 鲁抗制药公司 四川长征制药厂则与四川抗生素研究所 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00吨 上海怀德新先锋药业 500
是我国左氧氟沙星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同 时也是环丙沙星的生产龙头,拥有左氧氟沙星 产能400吨,环丙沙星产能100吨。
喹诺酮类抗生素未来方向
首先,中国的各医药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 构,彰显自身优势。诚达药化在各企业纷纷涉足原料药 的生产时,进行中间体的系列化生产,在全球中间体生 产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他头孢菌类重要侧链中间体-苯甲醛
头孢菌素中间体发展前景看好
国内7-ADCA 和GCLE 都存在供需缺 口。
GCLE 国内供给不足更为明显,2010 和2011 年,国内GCLE 需求量在4500 吨和5900 吨,并且以后几年仍将能够 保持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而国内 目前全部产能也不足700 吨。
由于GCLE的C3-氯甲基活泼的化学反应性给合成新型第 三、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带来优于7-ADCA的反应特性
GCLE还能用于合成传统母核7-ACA、7-ADCA不能合成的新 头孢类药物,如头孢丙烯等。
GCLE主要生产厂家
其他的头孢菌类医药中间体
氨噻肟 四氮唑乙酸、甲巯四氮唑 HO-EPCP 甲氧胺盐酸盐、呋喃胺盐 苯甲酸等
2008/6/17/14:33 来源:现代医药
头孢菌类中间体发展方向

浅析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及作用机制

浅析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及作用机制

2019年第8期抗生素是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在低浓度下能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2]。

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总的来说,抗生素就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一种药物。

1抗生素的发展历程抗生素起初是由英国科学家Fleming 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霉素才被人们接受和使用,成为战争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药品。

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发现了可以用来治疗结核病的一种抗生素,名为链霉素。

随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种抗生素,并且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

随着抗生素的发展研究,抗生素已不再是生物合成的物质,还包括生物与一些利用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合成的效果更好的,对各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半合成化学物质,被称为半合成抗生素。

半合成抗生素的出现对人类疾病的治愈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类的医疗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但是,由于人类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出现了一些超级细菌[3],这些细菌就像是有了保护罩,抗生素不对其发挥作用,因此对人类造成了威胁。

1.1青霉素青霉素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抗生素,但是青霉素并不是对所有的病原菌都有抑制杀死作用,青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

青霉素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与细胞壁成分中的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结构相似,为结构类似物,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的活力中心,阻止两个肽聚糖单体之间肽桥的形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的缺损,容易裂解,可以起到杀死细菌的作用。

1.2抗生素发展前景在人类与细菌战斗的过程中,抗生素作为人类的武器,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各种药效强、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生素出现。

在现在市场上,头孢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生产量比较大。

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各种超级细菌也随之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滥用的后果,于是各大医院开始对抗生素的使用严加控制。

clsi-m100-s20_2010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中文)

clsi-m100-s20_2010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中文)
由美国ffddaa核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非苛养菌常规试验和报告中应考虑的抗微生物药物推荐分组肠杆菌科细菌g铜绿假单孢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n的gd氨苄西林头孢他啶阿齐霉素或氨苄西林告d克拉霉素或报药红霉素d青霉素o规组常物克林霉素d生aaaa并微苯唑西林头孢西丁kl验lk试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青霉素选妥布霉素首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甲氧苄啶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阿米卡星达托霉素达托霉素氨曲南利奈唑胺利奈唑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泰利霉素d奎奴普汀氨苄西林舒巴坦达福扑汀p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多西环素万古霉素药四环素b物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生左旋氧氟沙星微e验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利福平c组试的美罗培南b选bbb首告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报头孢西丁替卡西林择选头孢噻肟ghl或有头孢曲松ghi环丙沙星
内部交流资料
Vol . 30 No .1 M1 0 0 - S 20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执行标准; 第二十版信息增刊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第二十版信息增刊
Volume 30 Number 1
Franklin R. Cockerill, III, MD Karen Bush, PhD Michael N. Dudley, PharmD,FIDSA George M. Eliopoulos, MD Dwight J. Hardy, PhD David W. Hecht, MD Janet F. Hindler, MCLS, MT(ASCP) Janet A. Hindler. MCLS, MT(ASCP) Jean B. Patel, PhD, D(ABMM) Mair Powell, MD, FRCP, FRCPath, MHRA Richard B. Thomson, Jr., PhD John D. Turnidge, MD Melvin P. Weinstein, MD Barbara L. Zimmer, PhD Mary Jane Ferraro, PhD, MPH Jana M. Swenson, MMSc

2007-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07-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41 2-O O1 3
8 4
1 0
32l . 81 .5
0.O 6
抗真菌药 碳青霉烯类 抗结核病药 氨基苷类
抗 感 染 植 物 药 制 剂 磺 胺类
1 6

2 5 0.0 44 6 l 1 37 l 3 .7
23 9 4 2.6
1 05 0 .2 l 02 1 -3
3 18 l .0
l 0O 3 .2 1 00l 4 .
l 2
6 88 6 .5 8 22 6 .3 l 88 9 .6
2 8 1 4 .9
l OOl 2 4 , 1 001 2 3 . l 0O 2 6 .0
l 0O 2 5 .O
摘要 :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 的应用情况及趋势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 0- 2 1年抗菌药物的品 07 00
种 、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 ) 日均 费用( C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我 院2 0 - 2 1 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和DD 均呈 D s和 DD ) 08 00 Ds 逐年上升趋势 ;4 中销售金额和DDD  ̄序列首位 的都是头孢菌素类 ,罗红霉素胶囊 ̄ D 年 s J I DDs 首位 ;注射剂销售金额远 高于 口 服剂 型。结论 我 院抗菌药物 的应用基本合理 ,但个别品种 的使用缺 乏合理性 ,仍需进~步加强管理和规范 。

2 3 6 5 7
4 .4 4 1
l .4 89 l .7 02 43 .9 5_2 3 3.5 3
B内酰胺类 复方制 剂 .
其 他 抗 菌 抗 生 素 喹 喏 酮 类
青霉素类
大 环 内酯 类
3O 6 .6 36 .0 5

B-内酰胺类抗生素2010-6

B-内酰胺类抗生素2010-6

Company Logo

抗菌作用
青霉素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敏感菌株包括G+菌、G-球菌及螺旋体,属窄谱抗生素。 1、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 (除金葡菌以外)等 2、G+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杆菌、厌氧破伤风 杆菌、难辨梭菌、产气夹膜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 乳酸杆菌等 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与百 日咳杆菌等 4、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 5、放线菌
Company Logo


(一)体内过程 1. 吸收:一般口服吸收差,需注射给药
但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可口服

2. 分布: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穿透力强,分布
广, 可透过血脑屏障

3. 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

注意:头孢哌酮、头孢克肟主要经胆汁排泄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半合成青霉素

(一)耐酸青霉素类 (二)耐酶青霉素类 (三)广谱青霉素类



(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五)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Company Logo


1. 耐酸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 青霉素V(penicillinV) 非奈西林 (phenethicillin) 特点: 耐酸不耐酶



(三)靶位结构改变 PBP的质: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PBP的量:增加
PBP2
高度耐药
低、中度耐药


(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 -内酰胺类 OmpF外膜孔道蛋白进入菌体 大 肠 杆 菌 突变 OmpF丢失 耐药

国内外10种抗生素销售情况分析

国内外10种抗生素销售情况分析

国内外抗生素10只主要品种的销售情况分析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其中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亿~260亿美元。

当前,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正面临从品牌药向非专利药的关键转变,也导致了2006年该市场销售收入较2004年略微下降了1.8%,2007年比上年增长了6.5%左右,2008年将以5%~6%的速度增长,增速略有降低;由于新产品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2010年抗感染药市场将达到近年来的增长峰值。

在国内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1位,年销售额为200多亿元,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在生产各类抗生素,产品竞争异常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销售额处于明显上升态势。

笔者将国内外抗生素10只主要品种的销售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Levaquin,Floxin and Floxin Otic)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是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发的喹诺酮类抗菌剂,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分别于1996年12月和1990年12月首次上市。

美国强生公司的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2006年世界市场销售额高达15.3亿美元,在全球畅销处方药排名第64位;2007年世界市场销售额高达16.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6%;2008年上半年为8.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5%。

日本第一三共/参天制药公司的左氧氟沙星,2006年世界市场销售额高达10.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在全球畅销处方药排名第105位。

在1993年我国药品专利法生效前,氧氟沙星已有多家国内制药企业仿制成功,约有100多家药厂生产氧氟沙星原料药和制剂。

1995年,左氧氟沙星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997年实现国产化,2002年跃居抗感染药物第1位,从而替代环丙沙星成为喹诺酮类药中的排头兵。

2007年国内共有106家制药厂向医院供应左氧氟沙星制剂,国内22城市样本医院左氧氟沙星购药金额为5.0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3%,2008年上半年购药金额为2.65亿元。

中国药典2010版抗生素品种增修订概况

中国药典2010版抗生素品种增修订概况

2、对抗生素中微量毒性杂质控制提升
高聚物检查
中国药典2005版已经对多个青霉素、头孢菌素中 的高分子杂质的含量被控制。所采用的质控方法均 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凝胶色谱系统

残留溶剂检查
高聚物检查原方法的不足:Sephadex G-10凝胶色谱柱效低、 分离效果差等缺点逐步暴露,主要表现为 不能有效分离不同聚合度的β-内酰胺抗生素聚合物,且易受开 环物等小分子杂质的干扰; 受制剂中辅料的干扰,无法测定β-内酰胺抗生素颗粒剂、干混 悬剂中的高聚物; 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钾和舒巴坦钠)的出峰未 知与β-内酰胺抗生素聚合物系统,因此也无法测定β-内酰胺抗 生素复方制剂中的聚合物; 对不溶解于水的β-内酰胺酯(如头孢呋新酯、头孢泊肟酯等) 无法测定; 无法分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中的聚合物。 分析时间长。
1、杂质控制理念的飞跃
纯度控制
1986年以前 经典化学法
杂质控制
90年代初期
杂质谱控制
90年代后期
对药品杂质谱的控制,系要求药品中的杂质种 类和含量均不能有太大的改变,特别是那些可 能与毒付反应密切相关的杂质。在药品标准中 主要体现在
要求采用的分析方法不仅能分离出样品中实际存在 的杂质,而且能分离出各类潜在的杂质; 对分离出的主要杂质能进行定性,并根据其来源和 生理活性制定不同的质控限度。
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方法的多样性 相同的品种残留溶剂变化大 基质效应 共出峰和降解峰
残留溶剂检测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改变了残留溶剂测定的习惯步骤.首先对样品中存 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定性,再根据检出对象配制相应 当对照品溶液,避免了配制对照品溶液的烦琐,特 别适合小批次、残留溶剂种类较少的具体样品的测 定。例如头孢曲松钠,虽然标准中要求控制11种残 留溶剂,如实际测定中只检测到丙酮一种溶剂,则 只需配制含有丙酮的对照品溶液即可,无需再配制 含11种有机溶剂的对照品溶液,大大简化了残留溶 剂检测过程中最为繁琐的对照品溶液的配制过程, 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细菌耐药及抗生素的选择

细菌耐药及抗生素的选择
细菌耐药及抗生素的选择
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基础网 监测结果
▪ 2010年,全国参加细菌耐药监测的医院129 家,共收集273808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 菌83195株(占30.38%)、革兰阴性菌 190613株(占69.62%)。
▪ 在全部标本中,10.49%标本来自门急诊患 者,89.51%来自于住院患者(其中9.87% 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耐药菌感染,重在预 防
手卫生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手上的污染细菌 医务人员可通过下列简单行为,造成手上污染10 2 ~
10 3个菌落: -将患者抬上床 -测量血压或脉搏 -接触患者的手 -协助患者在床上翻身 -接触患者的床单 -接触各种设备如床档、IV泵
医务人员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
▪ 手部清洁 -是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措施中最简单、唯一
★近期抗生素使用史是PRSP 携带的危险因素。 ★PRSP的治疗: ▪ 美国胸科协会(ATS)建议: ▪ 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MIC≤2mg/L,可选用头孢呋
新、大剂量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新喹 诺酮类抗生素; ▪ 如果MIC≥4mg/L,建议应用新喹诺酮类抗生素、万古 霉素或克林霉素。
▪ 新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其 抗菌谱覆盖G+、G-和非典型病原体。
★菌种: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洛 菲不动杆菌等。
★治疗: 首选亚胺培南或氟喹诺酮类加阿米卡星;替
代药有头孢他定 。 耐碳青霉烯不动杆菌属引起的VAP可考虑采
用多粘菌素(colistin)治疗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治疗: ▪ 首选:复方新诺明。 ▪ 候选: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环丙沙
星。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发展的现状

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发展

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发展

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发展作者:李丹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3期摘要:通过头孢菌素五代产品的代表品种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吡普的发展现状分别进行讨论,指出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吡肟;药动学。

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类及简要介绍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

常用的约30种,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三、四、五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60年代初开始上市的。

其敏感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和包括肺炎链球菌(但肠球菌耐药),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在内的其他链球菌。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而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为优异,表现在:(l)抗酶性能强(2)抗菌谱广。

临床应用的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品种有头孢西汀(美福仙),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克罗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头孢菌素更为优越。

(1)抗菌谱扩大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以及部分脆弱拟杆菌有效。

(2)耐酶性能强对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一些革兰阴性菌株,第三代头孢菌素常可有效。

常用的有头孢哌酮(先锋必素)、头孢噻肟钠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匹罗(Cefpirome)等有区别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某些特点,如抗菌谱更广、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血药浓度高、可透过血脑屏障等。

第五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普、头孢洛林等,比起三、四代头孢菌素,虽然对于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没有明显优势,但加强了对革兰阳性菌,尤其是MRSA等耐药阳性菌的作用。

头孢洛林酯已于2010年10月29日由美国FDA批准上市。

二、头孢唑啉1 概述头孢唑啉钠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头孢唑林注射剂适用于治疗敏感需氧细菌引起的中度感染。

抗生素的历史

抗生素的历史

国内外抗生素10只主要品种的销售情况分析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其中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亿~260亿美元。

当前,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正面临从品牌药向非专利药的关键转变,也导致了2006年该市场销售收入较2004年略微下降了1.8%,2007年比上年增长了6.5%左右,2008年将以5%~6%的速度增长,增速略有降低;由于新产品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2010年抗感染药市场将达到近年来的增长峰值。

在国内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1位,年销售额为200多亿元,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在生产各类抗生素,产品竞争异常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销售额处于明显上升态势。

现将国内外抗生素10只主要品种的销售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Levaquin,Floxin and Floxin Otic)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是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发的喹诺酮类抗菌剂,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分别于1996年12月和1990年12月首次上市。

美国强生公司的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2006年世界市场销售额高达15.3亿美元,在全球畅销处方药排名第64位;2007年世界市场销售额高达16.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6%;2008年上半年为8.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5%。

日本第一三共/参天制药公司的左氧氟沙星,2006年世界市场销售额高达10.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在全球畅销处方药排名第105位。

在1993年我国药品专利法生效前,氧氟沙星已有多家国内制药企业仿制成功,约有100多家药厂生产氧氟沙星原料药和制剂。

1995年,左氧氟沙星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997年实现国产化,2002年跃居抗感染药物第1位,从而替代环丙沙星成为喹诺酮类药中的排头兵。

2007年国内共有106家制药厂向医院供应左氧氟沙星制剂,国内22城市样本医院左氧氟沙星购药金额为5.0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3%,2008年上半年购药金额为2.65亿元。

中国药典2010年版抗生素品种增

中国药典2010年版抗生素品种增

β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与国 外药典基本一致, 外药典基本一致,在分离度试验中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修改,更有利方法的可操作性。 进行修改,更有利方法的可操作性。 有很多品种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有关物质, 有很多品种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有关物质, 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有关物质 头孢地尼,头孢唑林钠,拉氧头孢钠, 如:头孢地尼,头孢唑林钠,拉氧头孢钠, 阿莫 西林及其复方制剂,氨苄西林等。 西林及其复方制剂,氨苄西林等。
3
3 24
34 228
5 39
46 348
8 63
二、2010年版药典抗生素类药标准增 2010年版药典抗生素类药标准增 修订要点: 修订要点:
1、鉴别项下尽可能应用专属性强的鉴别 反应, 光谱法: 色谱法: 反应, 如:光谱法:IR 色谱法: TLC等 与钠、 盐酸盐、 HPLC TLC等,与钠、钾、盐酸盐、硫酸 盐的鉴别反应. 标准中鉴别反应HPLC HPLC与 盐的鉴别反应. 标准中鉴别反应HPLC与 TLC二法并列 二法并列。 TLC二法并列。有利于基层检验机构的选 择。
中国药典2010 中国药典2010年版抗生素品种 2010年版抗生素品种 增修订概况
一、概况: 2010年版药典抗生 概况: 2010年版药典抗生 素品种收载情况,见表: 素品种收载情况,见表:
品种 β- 内 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与酶抑制剂 碳青酶烯类及单环β 碳青酶烯类及单环β-内 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利福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酰胺醇类 多肽类与肽类 抗真菌类 抗肿瘤抗生素类 磷霉素类 其他抗生素 喹诺酮类 总计
红霉素类经对几种HPLC方法比较后, HPLC方法比较后 8. 红霉素类经对几种HPLC方法比较后,采用 同一HPLC HPLC方法检查红霉素与其衍生物以及制剂 同一HPLC方法检查红霉素与其衍生物以及制剂 中红霉素A 及有关物质。 中红霉素A、B、C及有关物质。有利于同类品 种间质量的比较。 种间质量的比较。

某三级合格医院2010年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产生与分析

某三级合格医院2010年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产生与分析

于6 5岁老年人 A R发 生率明显 增高且主要 累及皮肤及附件 , D 头孢茵素类、 喹诺 酮类和 青霉素类 占据 A R发 生的前 3 D 类。结
论: 药物不 良反应是重要的公共安全 问题 , 合理 用药可以提 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 率。 关键词 : 抗生素 不 良反 应 分析 中图分类 号: 9 93 R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8 0 5 — 2 17— 3 12 1 0 — 0 6 0 1
5 6
北方药学 2 1 年第 8 01 卷第 8 期
某三级合格 医院 2 1 0 0年抗生素不 良反应 的产 生与分析
与 铮 ( 北京华信医院呼吸内科 北京 101) 006
摘反应 ( d es du at n , D 的产 生及相关 因素 , A vr rgr c osA R) e e i 促进临床合理 用药。方法: 对 2 1 年 1月 1日 ̄ 0 0年 1 3 l1 0 00 21 2月 1 E 7 例抗 生素 药物 A R患者男 9 D 0例 , 8 女 0例 (93 1 2岁 ) 6. . + 5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大
表 3 药品不 良反应累及器官分 类 药物不 良反应 ( d e edu ec osA R) 指药物在 A vr rgrat n , D 是 s i 正常用 法 、 用量情 况下 , 出现 与治疗 目的无关 甚至有 害或意 外的反应 [ 1 ] 展中 国家 的住 院患者有 约 5 。发 %的住院原 因是 A R, D 而在住 院患者 中又有 1~ 0 0 2 %可 能发生 A R2 Dr ] 资料 。有 表 明, 全世界约 1 死亡病例 不是死于疾病 本身 , 由于不 / 3 而是 合理用药所致 。国 内亦有统计表 明 , A R而导致死亡 的病 因 D 例 占全部死亡病例 的 7 %。在所 有药物不 良反应中 , 素 . 7 抗生 所 占比例较 大 , 发生率较高 。我们对 我院 2 1 00年 1 1日 月 21 0 0年 1 2月 3 1日中出现 抗生 素药 物不 良反应 的 10例 患 7 者进行 总结 分析 , 图查找产 生 A R的原 因 , 力 D 寻找对策 以促 进临床合理用药 。 1 材料与方法 ADR的 主 要表 现 。 21 0 0年 1 1日一 0 0年 1 月 21 2月 3 1日清华大学第 一附属 3讨 论 药物不 良反应 给患者造成新 的痛苦 , 也增加 医疗费用 , 已 医 院共上报不 良反应 3 5例 , 中男 14例 , 1 1 。其 中 1 其 6 女 5例 因抗生素发生不 良反应者 10例 (4 ;男 9 7 5 %) 0例 ,女 8 0例 经成为 当今一项 严重 的全 球性公共 卫生问题M , 以下就上述 ( 93 1 2岁 )我们 以发生抗生素药物 A R的 10例患者为 表格 中的数据趋势进行 逐一分析 。 6. .  ̄5 。 D 7 从表 1中可知 ,5岁 以上人群药 物不 良反应 的发生率是 6 研究对象 , 对发生年龄 、 药物种类 、 累及器官进行统计分析 。 2结 果 小于 4 岁人 群 的 1 倍 。老年 人在生理 上出现退行性改 变 , 5 5 血浆蛋 白含量 降低 、 肾等脏器血 流量减少 , 肝 肾 2 使用抗生素发生 A R患者 的年龄统 计 ( 1,D . 1 D 表 ) R症状 如 胃酸减少 、 A 统计( 2 。 表 ) 小球滤 过率及 肾小管 分泌 功能逐 渐下 降从而 影响药 物在 体 表 1 A R患者年龄统计 D 内的转运过程 , 血药浓度 升高 , 使 药物作用 时间长 。 易在体 内 蓄积 , 之老年 人 由于多 种疾病 并存且 多为慢 性疾病 , 药 加 用 机会多且常联合 使用 , 进一 步导致老 年人药物不 良反应 的发 生率提高。 从表 2中可知 , 头孢菌素类 、 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 占据抗 生素 A R的前 3大类 。随着抗 生素越来 越广泛 的应用 于临 D 随年 龄增加 ,D A R发生率 逐渐 增高 ,大 于 6 岁老年 人 床 ,其不 良反应 的发生也逐渐增多 。尤其头孢类抗生素 A R 5 D A R发生率高达 6 . D 06 %。 发生率在我院历年统计中均为首位 。发生 的机制首先可能为 表 2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 表现及 比例 药物与细胞蛋 白质共价结合后形成新复合物 ,作 为免疫靶点 引发免疫反应 ,导致细胞膜破坏 和细胞死亡 或抑 制药物代谢 的细胞通路等 ;同时给使用其他药 物和有药 物不 良反应史 的 患者增加药物性肝损坏 的易感性 。其次 , 药物 中的杂质、 物 药 中的微粒、 药物保管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 A R, D 许多药物在应 用一段时间后 , 也会 出现一些不 良反应 , 如用 药量 过大会发 生 中毒反应 , 甚至导致死亡。在治 疗过 程中应注意药物疗程及储 存过程 中的保存 。第三 , 个别 医生对药物 , 特别是对新 药的药 理 、 效知识掌握 不全 , 药 处方 配置不 当 , 也会 导致 A R发生 。 D 用药途径不 当影响药物的吸收、 分布和作用的发挥 。 不合理用 药如长期久服多用 , 出现蓄积毒性反应。联合用药不当如长 会 期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或 中西药混用 , 会发生 A R 另外患者 不 D。 遵 医嘱 , 随意减药或停药 出也 会引起 A R。 D 从表 3中可知 ,药物不 良反应 主要 累及 皮肤 及其 附件与 从引发 A R的抗菌药种类 和药 品上看 ,头孢菌素类 、 D 喹 国内文献报道相符 。临床表现 以变态反应为主, 药物 引起 的 诺酮类和青霉素类 占据前 3 大类 。 变 态反应一般 与其化 学结 构和患者 自身体质有关 。如果患者 2 D . A R涉及的器官分类及临床表现 2 A R报告中抗生素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 对某一药品 出现不 良反应 ,再次使用 与其结构类 似的药 品时 D 易再次 出现。因此在治疗时注意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 对减 现统计 ( 3 。 表 )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特点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特点
1、耐药性-耐药基因的传播 2、实验失败 用市售鸡蛋不能获培养结果 3、经济损失 大量产品退回消毁 4、归罪于医师 病人化了高昂医疗费用未能挽救 生命,表现在G(-)、G(+)、结核杆菌耐药
5、真菌感染迅速增加 临床诊治难度大
6、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抗生素的选择没有目的性 常用抗生素的特征掌握不好 抗生素的用法用量 不清楚 抗生素更换的品种和时机把握不好. 忽视不良反应 忽视特殊人群的药物选择和应用 抗生毒的联合应用把握不好

1976首次分离

肺炎链球菌不产生β一内酰胺酶,主要是青霉素结 合蛋白的变异,导致与抗生素亲和力下降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除对青霉素敏感性下降外,对 其它β一内酰胺类均有所降低,对大环内酯类也往 往耐药


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 氟喹诺酮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 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多重耐药,对ß-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多常见抗生素均耐药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机 体
耐药
抗菌药物
抗菌作用
致病原
抗菌药物、致病原与机体关系(2)
病原菌 抗菌 药物 药效学 剂量
宿主
非特异性防御 特异性防御
药物动力学
吞噬细胞活化 细胞和体液免 治疗 效果 疫介导
药物:药代、药效、抗菌谱、副作用 病原:人体正常菌群、常见致病菌 机体:临床特点、各脏器状态、免疫状态



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对AmpC的稳定性明显高于三代,且有更好的膜通 透性

碳青霉烯类:虽然产AmpC,但对其高度稳定,且 能经不同于头孢菌素的快速通道穿越细菌外膜屏障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开创了人类对抗感染性疾病的新纪元。

然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如细菌耐药性增强、医疗费用上升等。

资料显示,中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为56%,其中最高者接近99%;而国外的平均数字为30%。

调查进一步显示,国内无指征用药、频繁更换抗生素、疗程过长的情况普遍存在。

进入用药误区●国内使用率56%,频繁换药,疗程长●国外使用率30%,有的放矢,疗程短国内用抗生素有三大误区目前国外抗生素的使用率远远低于国内,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掌握不严格。

在国外医院,没有确切的医疗指征,是绝对不会使用抗生素的。

“比如一个患者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发烧,美国医生会仔细辨别这是细菌引起的,还是病毒引起的。

如果是病毒性疾病,就不会使用抗生素。

但在我国,很多人错误地把抗生素当退烧药用,一有发烧就用抗生素。

”除了患者自己用抗生素,医院里无指征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抗生素耐药问题。

第二,抗生素频繁更换。

其实大多数抗生素在使用48—72小时后才发挥疗效,但有些医生在患者用药一天后没看到疗效,就马上换用别的抗生素。

这种“打一枪就跑”的治疗,既没有杀灭敌人,又暴露了自己,使得细菌产生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而在美国,患者用抗生素后要等2—3天才由医生决定是否换药。

第三,不及时停药。

在国外,肺炎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只要临床症状好转,医生就会停药。

但在国内一些医院,非要等到X光片提示病灶完全消除才停药。

这样就使患者过长时间地接触抗生素,容易令细菌产生耐药性。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敏感度已高达75%,这给抗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同时,过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医疗费上升。

,优化抗菌治疗以感染性肺炎为例,非常关键的第一步,是在用抗生素之前检查病原体。

第二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流行病学特征,决定初始治疗方案。

第三步,治疗2—3天后,根据病人的疗效,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重新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抗生素产量和出口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国内抗生素原料药品种达到181个,生产企业120余家,市场规模约600亿元。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规范实施,已列入基层版目录的0.25g阿莫西林胶囊和1g头孢曲松纳还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临床需求态势,成为抗生素基层临床用药的领头羊。

新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等惠及更多百姓利益的新政策的逐步实施对市场需求增加的推动,必然会带动广大抗生素制药企业的增产经营积极性,未来三年制药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也将会相应增加。

抗生素作为我国临床治疗应用量最大的药物(约占据临床用药额的25%),在二十一世纪即将过去的第一个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严格药品质量与市场监管政策的引导推动,中国入世促进医药产业与技术水平的升级拉动,以及企业主动走出去、引进来的快马加鞭的迅猛发展时期。

回顾抗生素走过的十年辉煌期,用辩证的视角看待取得的成绩,的确斐然,值得自豪;用发展的思路展望未来的道路,充满希望,更需努力。

一、抗生素十年发展三大迈步三大变化1、产业规模化抗生素产量和出口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类、抗病毒类等抗生素原料药产量2009年预计将达14.7万吨;国内抗生素原料药品种达到181个,生产企业120余家,市场规模约600亿元。

以列入国家2009版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抗生素为例,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9年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已从10000余吨增长到56000余吨,十年间增长了475%;阿莫西林产量达到14000余吨;增长614%;头孢氨苄和头孢曲松钠产量分别迈上2000吨,分别增长762%和3584%(见表一)。

阿莫西林年出口量达到3500余吨,头孢曲松钠近400余吨,出口量占产量比重分别达到20%~30%,绝大部分抗生素彻底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局面,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抗生素原料生产和出口大国。

表1 2000~2009年主要基本抗生素原料产量发展变化(单位: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粉针剂年产量已超过100亿支,其中青霉素和头孢类各占一半,年产量过十亿支的有80万u青霉素钠、1g头孢曲松钠和0.5g氨苄卡西林钠,分别达到41、16与11亿支;0.25g阿莫西林胶囊年产量2008年突破200亿粒,预计2009年将会达到220亿粒,较2002年增长136%,占整个化学药品胶囊产量的25%(见表2)。

表2 2002~2009年主要抗生素制剂产量发展变化(单位:万支、粒)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规范实施,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部分)的0.25g 阿莫西林胶囊和1g 头孢曲松钠还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临床需求态势,两品种将会成为抗生素基层临床用药的领头羊,市场年销售金额已分别超过20亿元。

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钠、头孢唑啉钠等老品种粉针虽然产量出现下滑,但在国家逐步倡导合理用药的有利环境推动下,市场需求将会保持相对稳定或缓慢回落。

2、技术现代化主要生产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

国内抗生素发酵与提纯自动化控制、基因工程菌种选育高产菌株、中间体酶法合成等高新技术相继产业化。

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菌基因改造产抗能力提高一倍,6-APA、7-ACA酶法直通车工艺广泛普及;鲁抗医药率先实现产业化的兽用抗生素泰乐菌素研发搭载“神州”系列飞船进行太空诱变菌种,药品效价提高91.5%。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半合成头孢菌素头孢硫脒、氨基糖甙类硫酸依替米星和氟喹诺酮类盐酸安妥沙星先后研发上市;国际上已上市的二、三、四代头孢新品种(见表3)以及培南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法罗培南等均已仿制成功并成为市场主力;头孢氨苄与头孢克洛缓释新剂型也已实现国产化。

表3 国内已上市的一至四代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在国家“十五”和“十一五”医药行业发展规模鼓励药企持续提高创新能力的政策的指导下,抗生素制药企业研发体系和实力逐步加强,2008年由石药集团、华北制药、哈药总厂、鲁抗医药、东北制药以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等国内抗生素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发起的抗生素产业的技术联盟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抗生素产业的技术创新开始从分散走向联合,联盟目标是保持并争取中国抗生素产业规模与技术质量水平世界第一。

3、市场国际化随着国内抗生素制药企业通过FDA、COS、PMDA、TGA、TPD等国际认证更多走向全球高端市场,跨国药企也纷纷抢滩中国市场,通过合资合作、委托加工等多种形式,带动了抗生素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局面的形成。

海正与礼来合资生产卷曲霉素、鲁抗与明治合资生产麦迪霉素、广州白云山与DSM合作生产口服头孢、华药与印度兰花合资生产头孢无菌原料药,带动了抗生素新技术、新产品的升级引进,华药、哈药、石药、齐鲁、联邦等青霉素、头孢类原料药通过COS(EDMF)认证,特别是海正抗肿瘤原料药等通过FDA认证,带动了国内抗生素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见表4)。

表4 FDA认证的主要抗生素原料药企业代表二、抗生素健康发展需要迈过三道门槛、具备三大力量(RVD)面对国内新医改全面正式启动促进抗生素新一轮发展高潮的新机会,以及国际金融危机阴霾笼罩的全球医药市场发展速度放缓的新环境,抗生素市场需要理性迈过“技术创新、理念更新、营销革新”的三道门槛,争取拥有“抵抗力、生命力和素质力”三大力量,跨步走进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即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新时代。

1、主动迈过自主创新门槛,增强市场竞争抵抗力(Resistibility)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抗生素低价竞争使国内抗生素制药企业整体盈利有限,大部分制药企业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3%;国内抗生素制药企业在高端品种和前沿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甚至与印度制药企业在仿制药仿中创新方面也有一定距离。

据悉,国际医药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三类抗生素新药为: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替考拉宁Glycopeptides)、噁唑烷酮类(利唑哌酮Linezolide),总销售额约占抗生素市场20%的份额。

2008年国际培南类药物销售额达25亿美元,约占抗生素市场10%的份额,预计2009年全球培南类市场将超过30亿美元,韩国和印度已成为亚洲主要生产国。

DSM绿色技术酶法氨苄西林原料药合成新工艺已由印度Punjab(旁遮普省)的Toansa工厂生产,品牌为“Purillin”;而DSM 山东淄博肯孚工厂也在推进头孢氨苄酶法原料药技术换代。

国内制药企业在碳青霉烯、糖肽类、噁唑烷酮类以及酶法抗生素原料药依旧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酶法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克洛等需要加快技术引进创新产业化,对于满足国内巨大市场需求、促进节能减排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大有裨益。

由于新药研发监管政策的逐步规范,新药研发周期与成本的逐步延长和增加,导致抗生素技术创新难度愈来愈大。

2000年以前抗菌药物新药研发达200余种,而2000年以后仅有18种新抗生素上市(见表5)。

抗生素技术研发模式与路径因此需要理性创新,既需要自主创新的勇气,也需要灵活创新的智慧。

表5 近年国外首次上市抗感染药物随着国际制药巨头纷纷削减甚至停止新抗生素研发,抗生素发展正经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低谷。

改变现有抗生素研究模式,加大海洋微生物、植物内生菌和其他共生微生物等研究相对薄弱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力度;运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激活沉默基因的表达;通过宏基因组学的方法避开不可培养微生物纯培养的瓶颈从而产生新型抗生素,以及治疗非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的发现,或许能为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注入新的活力,带来焕然一新的局面。

例如,在新喹诺酮化合物的探索中,发现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促旋酶的抑制剂而显示抗真菌作用,作为局部异构酶的抑制剂而显示抗癌活性,此类新发现为拓展喹诺酮类药物市场开发奠定了更为广阔的基础。

2009年7月21日,科技部、财政部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确定了五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开放科技资源等,明确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以及落实加大对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的保障措施等,抗生素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更加广阔。

2、积极迈过经营理念更新门槛,增强市场竞争生命力(Vitality)新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等惠及更多百姓利益的新政策的逐步实施对市场需求增加的推动,必然会带动广大抗生素制药企业的增产经营积极性,未来三年制药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也将会相应增加。

然而,客观地分析,我国现阶段大部分抗生素生产能力总体上还是过剩的(见表6),粉针剂由于质量标准要求较高,生产集中度逐步向大型制药企业聚集,而口服制剂生产状况依旧多、小、散、乱,部分品种多达二、三百家生产企业生产,中小制药企业的产能闲臵浪费现象加剧。

表6 主要抗生素制剂生产厂家数量和产量集中度抗生素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应该合理控制,不宜再引起新一轮产能盲目扩张;应该引导制药企业理性整合重组,合理共享产能,鼓励“绿色投资”而不是盲目新增产能的“绿地投资”,加快实现国内抗生素制药产业结构优化和质量升级。

另外,随着基本药物使用的严格规范和“预防医疗”的深入发展,基本药物也需要合理使用,特别是防止新农合普及过程中农村医疗市场出现的“三素一汤”基本药物过度使用的不规范现象的家中,基本药物的总需求在三年后应该会稳定甚至出现合理回落,而居临床用药额首位的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和需求结构变化更需要制药企业去重视和理性引导,特别是严格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临床推广的规范应用,保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比例,控制头孢类新型抗生素的过快、过度应用。

3、理性迈过科学营销革新门槛,增强市场竞争素质力(Diathesis)侧重降价竞争还是侧重新产品、新市场开发?不管不顾的降价感觉不错,但却侵蚀了发展的生存基础。

抗生素作为一种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特殊产业和处方药品,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是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

在竞争对手疲于奔命的时候,真正理性的抗生素制药企业应该用于革新,理性调整产品经营与销售策略,下大力气开发新产品、培育新市场。

市场竞争莫要一味打价格牌的策略已是老生常谈,当年家电价格战笑到最后的是那些重视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注重打价值牌的品牌营销企业便已充分诠释了价格竞争与价值竞争的辩证关系。

对于技术和质量含量较高的抗生素要物品,价值营销、品牌营销、服务营销永远会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复方耐酶抗生素已成为近几年市场开发热潮,树立理性的研发思路和营销观念,关注临床合理用药趋势和市场可持续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SFDA药品审评中心杨进波博士研究指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仅是恢复而不能增强抗生素抗菌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