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新人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课件
9
7、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升级面 临困境→
产业结构 调整
城市建设相 对落后→
构建大珠 江三角洲 城市群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 基地,发展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 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 业升级。
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 ,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 洲城市群。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 整合和共享资源,增强整个地区 的综合竞争力。
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
8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在: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②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珠江三角洲重工业和机 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 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 推进的制约因素。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 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 趋同 ②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 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 力减弱
生态环境日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趋严重→ 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
影响:
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 级的动力(外资)正在减弱。
7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原因: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
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②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
区位、侨乡
国际经济环境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C.80D.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经济腹地,产业源自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 处于劣势。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2
城 中 村 成 为 城 市 发 展 隐 患
握手楼
深圳楼房密度大
城中村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问题3
问题 •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对策?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 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 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 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 外向型是它的主要特点。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第二阶段:产业升级
• 高新技术产业比值在快速上升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第一阶段
时间 存在的问题 优势 1979-1990年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政策和劳动 力成本低优 势丧失
主导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政策和侨乡优势 工业实力 较强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 业
第(4)题,长三角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交汇处, 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数量已接近北 美、西欧、日本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 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的长三角,构建较强竞争力的 世界级城市群,应注意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打造一 个合作共赢、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协作型的、完整体系的有机 城市群整体,提高整个城市群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知名 度。
对策1
产业结构调 整
加强城市之 间的协作, 重视科技、 人才的引进, 推进“泛珠 三角”的区 域合作。

近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

近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

第二讲(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编辑整理: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一讲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二讲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讲第十四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题组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下面两题。

产业类别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时尚产业历史经典产业数量6个5个4个8个2个5个7个1.(2017河北唐山一模)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A.高端装备制造B.旅游产业C。

信息经济产业 D.历史经典产业2。

(2017河北唐山一模)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B.①③C。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3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3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解析:第3题,海口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便 于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加上城市化起步较晚,规划较好,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相对较少.第4题,苏州有“东方威尼斯” 之称,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第5题,城市建设规划 再好,各建设单位不认真贯彻落实,只能是“纸上谈兵”。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 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 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等形 式。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 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考点二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方面 表现
影响
产业结 构变化
工业结 构变化
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 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 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 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 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A.②③
B.④⑤
C.③④
D.①④
4.苏州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 C ) A.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B.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C.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 D.交通发达,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

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表现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某某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1)问题: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对策: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钢铁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②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微点1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微点2 良好的区位不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唯一原因珠三角地区良好的区位是始终存在的,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

微点3 珠江三角洲地区并非一直具备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条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工资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丧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

劳动力,故 D 项正确。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
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解析:选 C 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是务农,居住在中心集镇则是为了务工,所以
“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有利于本地农民兼顾务工务农。故 C 项正确。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 年
1990 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和侨 工业实力增强
乡优势
劣势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主导产业
存在 问题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问题及解决措施 施。
★考向预测
2.地理实践力:结合当
以我国主要 地实际分析当地工业
经济区为载体,考 化、城市化进程,产生
查区域发展条件 问题及解决措施。
评价、发展特点、 3.人地协调观:合理布
存在的问题及可 局工业,合理发展城市,
持续发展的对策 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思维导图]
1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 化
加就业岗位及创收;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可增加农民收入。
预测点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18 届长沙南昌联考)珠江三角洲作为 1978 年以来“增长奇迹”的代表,为中 国经济现代化和快速城镇化提供了无数的经验与教训,珠江三角洲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远超过其经济表现。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东莞城镇增长与收缩的形成机制。读图 完成 1~3 题。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第二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 .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工 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 (2013 届重庆模拟 )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
图,回答(1)~(2)题。
(1)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I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 C.该国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阶段Ⅲ,该国第二产业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技术指向型产业 C.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B.动力指向型产业 D.原料指向型产业 )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时 间 1979~1990年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 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 优 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 信息化蓬勃发展及发达 势 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 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 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业结构调整时期
关键 规律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产业结构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 调整。
对外开放 (2)国家的_____________ 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1.问题产生的原因 市场腹地 产业基础 和 ______________ (1) 受 地 区 ___________ 等条件的限 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规划与管理 (2)缺乏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__ 。 2.问题与对策 问题 产业升级 面临困境 __________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 问题日趋 __________ 严重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 装备制造业 _______________ ,推动产业升级 大珠江三角洲 城市群 构建________________ 规划与管理 加强________________

2019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19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8·石家庄二模)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

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

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据此完成1~3题。

1.2001~2013年,“粤东西北”()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2.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A.技术密集型行业B.资源密集型行业C.资金密集型行业D.劳动密集型行业3.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解析:1.A 2.D 3.B [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超前系数不断增大,滞后发展趋势减缓;第二产业超前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超前发展趋势波动;第三产业超前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超前发展趋势稳定;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不相同。

第2题,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2013年,“粤东西北”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最大,因此其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3题,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差异较大,体现出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5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5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
返回导航
第(2)题,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口多,对外联系方 便,福建是著名的侨乡,易于吸引外资;福建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便于 就近获得台湾省的产业转移。福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商业贸易兴旺。 第(3)题,近年来福建内部“二次转移”的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福建 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高,土地日趋紧张,地价上涨,导致劳动密集型产 业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的中西部转移。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问题与对策
问题
对策
___产__业__升__级___面临困境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发 展 __原__材__料__工__业____ 和 ___装__备__制__造__业___,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___大__珠__江__三__角__洲___城市群
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C)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 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 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 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 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 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 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两城相互之间均为首位客运流向, 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 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亳州的首位客运流 向为阜阳,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 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故安庆~池州、亳州~阜阳、芜湖~铜陵 不适宜推进同城化。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


困境
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
切 脉 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__大__珠__江__三__角__洲____城市群
·
当 堂 达 标

点 考
___生__态__环__境___问题
向 日趋严重
加强___规__划__与__管__理___
课 时 提


菜单
高三总复习 ·地理


[真题试做]

源 ·
(2013·安徽高考)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


固 根 源 · 考 情
法 · 思 维 建 模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
落 实
·
切 脉 搏 ·
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当 堂 达 标









菜单
高三总复习 ·地理





·

三、问题与对策

法 · 思 维 建 模
体 验
1.问题产生的原因
体 验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实 ·
切 脉 搏 ·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解析】 安徽省属于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为增 标

点 考
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可大力发展劳



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 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结构 调整。 2.国家的 对外开放 政策,是 改革开放 的 前 沿 , 有许多优惠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 沿海 , 毗 邻 港澳 ,靠近 东南亚 。 4.全国最大的 侨乡 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 有共同的 文化背景 和亲密的 血缘 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的工业化、城市化的 进程及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第(1)、(2)题较为简单, 仔细阅读材料和图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3)题,城市化 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问题。第(4)题,对该观点既可肯定 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若肯定,可从水 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水果的用地方面来考 虑。
3.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
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②劳
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③防治环境污染
的投入不断增大 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 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 山 东 省 城 市 化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环 境 问 题 可 能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 地区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15.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15.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1.推测北京市迁移行政职能的首要目的是 (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象
C.分散主城区人口 D.吸引国际投资
2.与京北、京南新城相比,在通州地区(即京东新城一
带)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的优势条件是 ( )
A.农业发达
B.位置条件
C.用地充足
D.人口稠密
3.通州行政副中心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① ⑤ ⑥ (2)差异: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 于嘉兴。 原因: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 条件(通达性)。 (3)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 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 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由于北部和西部经济的崛 起,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在缩小,但是可以看出广东省 经济重心仍然位于区域的东南部,说明广东省东部和南 部的经济比重仍然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仍 然显著。第2题,广东省经济重心的位置表明,珠江三角
洲地区经济发展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因此应优先巩固珠 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广东省整体经 济实力。广东省北部地区经济和科技相对落后,主要承 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经济 ( ) A.南北差异变化比东西大 B.差距仍在持续的扩大 C.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显著 D.北部和西部不断衰退
2.关于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合理的 是( ) A.继续巩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B.扶持北部地区发展科技密集型产业 C.优先完善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D.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区域间的相互竞争
(2)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之间的联系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 影响与破坏。 解析 (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读图归纳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 是临江濒海、位于郊区。微电子工业属高科技产业,其布局的最重要因 素是人才与技术。(2)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可从自然方面(位 置、环境等)、社会经济方面(交通、土地成本、依托产业),结合材料及 上海实际说明其优势。(3)根据材料二,从引进工业与开发区建设导致 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有针对性地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大致可分为环境 污染、生态破坏、资源(zīyuán)问题几个大方面,然后提出防止问题出现的相应 措施。
措施是
。(3分)
第三十一页,共33页。
答案(dáàn)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 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 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 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考点(kǎo diǎn)三 (拓展考点(kǎo diǎn))我国经济发达地
区的工业化与
城市化——以江苏省为例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1.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的优势(yōushì)条件
项目
优势条件
地理位置
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开放前沿
自然条件 气候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地形 平原广阔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3.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cúnzài)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存在的问题
主要措施
①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①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对应学生用书第187页)[识记—基础梳理]1.对外开放的特定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表现结果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工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接受港澳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巧学速记]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

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此时的主导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2.产业升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增长空间不大,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以及区域分工和合作。

此时的主导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2.列表比较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二者比较如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存在问题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减缓;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2018·内蒙古重点高中模拟)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

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

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1~3题。

指标1980年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N(%)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M(%) 9.47 12.26 16.32 28.20 34.94 43.50 51.50 β 5.28 3.36 2.73 1.61 1.35 1.14 1.09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2.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3.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 )A.墨西哥B.英国C.中国D.坦桑尼亚1.B 2.D 3.C[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β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0.5,表明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滞后,工业化孤军深入,城市经济结构失调,A、C、D错误;由于β的值不断接近0.5,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B正确。

第2题,该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A选项错误;资料没有反映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B选项错误;工业化进程超前,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选项错误;工业化孤军深入,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D选项正确。

第3题,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

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A、B选项都不正确。

坦桑尼亚城市化水平很低,与材料不符,D错误。

中国现有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C选项正确。

]4.湖北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近年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

下图为湖北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湖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主要表现。

(2)说出湖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湖北省城市化对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工业化迅速发展表现为工业总产值及其占GDP的比重增加,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是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

第(2)题,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也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第(3)题,城市化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可从市场需求扩大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从农业用地减少方面分析。

[答案](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增加。

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

(2)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也会促进工业化。

(3)有利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带来广阔的市场。

不利影响: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影响农业产值和农产品产量。

⊙考向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及特点(2018·蚌埠模拟)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一环六放射”的高速路网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依托,打造1小时都市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读下图,回答5~6题。

5.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机械制造业B.传统服务业C.创意文化产业D.石油资源的开发6.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目的是( )①提高运输效率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③加强城际联系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思维流程】5.A 6.C[第5题,从图中显示的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布局看,天津属于加工型区域,因此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机械制造业。

第6题,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打造1小时都市圈,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下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城市化是第一产业逐步转化为第二、三产业,第二、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够加速城市化进程,反之,则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对应学生用书第189页)[识记—基础梳理]1.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经济腹地处于劣势)。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中村,基础设施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3.解决措施(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3)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分工合作)。

(4)加强规划与管理。

[知识补遗]江苏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1.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工业化:目前总体上处于中级阶段,其进程呈现明显加快的特征。

(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措施①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③城市化发展不尽合理: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①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②“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③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④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⑤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2.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2018·四川重点中学联考)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

据此回答1~2题。

1.半城市化的形成原因是(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B.外来资本的投入推动乡村半城市化的发展C.乡村工业化不是中国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D.半城市化地区大多是规划形成的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1.B 2.C[第1题,外来资本的投入可以促进乡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使乡村成为半城市化地区;随着中心城市地价的上涨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很多企业选择在工业并不发达的小城镇或者乡村地区投资建厂,工业的发展是这些地区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半城市化地区大多不是规划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