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课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课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十七页,共29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2)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
进程较快的关键条件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是著名的侨乡
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如上图所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
推动表现在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自我(zìwǒ)检测区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 3~4题。
3.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Leabharlann 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第二十五页,共29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4.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
2.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④ 产业结构(c调hǎ整n y。è 一jié方ɡò面u,) 第 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⑤ 下降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 断⑥ 上升 ;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⑦ 下降 ,技术、知识密集 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⑧ 上升 。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⑨ 港澳 , 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 着共同的⑩文化背景 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 世界经济⑮ 全球化、信
背景
结构调整,⑭ 劳动力 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息化 蓬勃发展和发达 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
寻找新的出路
业结构调整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_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_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相机的装配、玩具制造等。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 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 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外资企业在我国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 ●限定地区和产业项目,实行减低税率。 • ●限定行业、项目,实行定期减免税。 • ●地方所得税的减免。
阅读理解: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 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 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影响
时间 问题 优势 主导 产业 特点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 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 构调整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 厂等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第一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 原因 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 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 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 成果 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 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 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城市化
推 动 力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你说我说
在你的印象中,珠江三角 洲大致在哪里?包括哪些 城市呢?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临南海。 纬度位置—、澳门 和东南亚。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
市化
C.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因其发展条件不同,在起步早晚、水平高低 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D.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一致
(2)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B ) 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解析】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第(1)题,关键是要搞清楚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还要明
确城市化与工业化存在区域差异。很显然选项D是错误的,发达国家同发展中
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是相差很大的。第(2)题,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变为 非农业人口,农村区域转变为城市区域的过程,因此,城市化必然会带动非农 业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际 背景 国内 背景 地理 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 区的产业结构 调整 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区位 侨乡之一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 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 契机 识密集型工业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转 移) 先机 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 许多优惠政策
而成为主导产业。
(4)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的轻工业的产业链条短,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对其 他产业的带动性弱,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
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便利的交通发展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8学年高二地理人教新课标: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18学年高二地理人教新课标: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节首先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描述了该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最后从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因素是本节的重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这一思路,还要结合身边的实际以及时事热点分析相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和图片,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教材阅读材料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培养综合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注重学生乡土情怀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条件分析。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组织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居基础地位,工业居主导作用。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为例 课件(共3张PPT)_2[优秀课件][优秀课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为例  课件(共3张PPT)_2[优秀课件][优秀课
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历史: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 政策: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侨乡:吸引侨资
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
2.产业结构优化
2002 1999 1996 1994
1990
1980
第一产业20 的比重呈40 下降趋60势,第三80 产业的10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3.记住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过程。
• 4.记住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 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
• 思考:
•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 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 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条件。
•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什么?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 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8.读下图,回答问题
a
b
b (1)图示a、b两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____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明显
加快。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__工___业__化___。
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3.蓬勃发展的工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 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 展外向型经济,目前已建成我国的重要的外贸出
口基地 ,经济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
阅读课本填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第一阶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紧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鲁教版)2018版高考总复习课件:必修3 4.区域经济发展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鲁教版)2018版高考总复习课件:必修3 4.区域经济发展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良好的区位:珠三角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大量廉价劳动力
(3)土地廉价
(4)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出路。
(5)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珠三角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珠三角是著名的侨乡。
(7)珠三角人们外向型经济意识强
目录
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 GDP占全国比重(%) 长三角城市群 1.0 8 68 18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1.5 20 90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________。(3分)
答: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 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提取表格和图示信息、分析:
命 题 分 析
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材料,考查区域工业化、 城市化的条件,出现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目录
2. 考 点 精 讲
目录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 一,而城市化又为工业化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各种服务,城市成为 区域工业化的中心。如下图
目录
归纳总结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分析方法:
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 一般可从国家政策、 资源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 劳动力条件、 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目录 目录
归纳总结
2.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 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 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 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 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 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 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 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 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学案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学案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同学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要学会通过案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说出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快速过程。

3、通过分析学会认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难点】通过案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自主学习】1、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1)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2)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做法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条件【合作探究】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请同学们分析!2、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当堂达标】1、“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大致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海南D.广西壮族自治区2、珠江三角洲利用其毗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A.外向型B.内销型C.辅助型D.内向型3、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首先得益于()A.良好的区位条件B.国家对外开放政策C.著名的侨乡,广大侨胞的投资、引商、引资D.劳动力资源丰富5、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能力提升】6、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属于外商提供的是()A.资金B.劳动力C.生产设备D.技术指导7、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素材1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素材1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中国实施城市化发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城市化的含意及其指标众说纷纭,角度不同,见地也不同。

我们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

从市场经济的供求角度看,可把城市生活视为一种特殊商品,城市化就是城市生活这种特殊商品的普及化。

实施城市化战略对于我国未来20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可能性今后20年是我国工业化中期发展时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其标志是我国工业化初期产业,如纺织、普通食品、普通建材等,已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状态。

难以再带动我国经济继续增长。

目前,工业化的主导产业已转向以机械电子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建材、建筑业为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

这些产业的未来需求量大、投资量多、资本技术密集,它们的发展无疑会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这就决定了我国未来20年城市化必然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

另外据估计,今后20年至少有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人们普遍认为,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是我国未来2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在此对实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和条件作一分析。

从国内形势看,国内有效需求后劲不足,居民消费呈现疲软状态,传统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如何发挥少存款多投资拉动需求,刺激消费传统的第一、二产业趋于成熟并走多从次化、纵深化、一体化发展,而第三产业未改变产业布局,进出口结构,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消费。

城市化战略为其提供了环境,并且逐步改变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

从国际形势看,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中国要增强竞争实力为其向规模发展,而小城市小乡镇不能发挥规模经济]经济战略优势、品牌战略,建立综合型、政治型、经济型、交通型、文化型、旅游型等特点的城市。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小作坊,小工厂,小企业已不适应当代要求,走城市化战略是国际形势的要求。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必修3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 年
1990 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

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 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第(1)题,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地理位置三方 面进行分析,回答时要抓住关键要素,不必面面俱到。第(2)题,从其 自身的区位条件,即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和全国著名的侨乡进行 分析。第(3)题,二者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 地价低廉、国家政策优惠等优势发展成为制造业发达的基地,香港 是国际大都市、自由贸易港,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 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面向国际市场。
一二三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优势与劣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引进
资金、技术、设备等,但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1)第一阶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1979~
广大范围内同时快速推进工业化
1990 年) 特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的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
点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
增长也相对较慢
一二三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背景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2)第二阶段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逐渐丧失
(1990 年
以后) 机遇: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为例 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为例  课件(共41张PPT)

香港维多利亚港
澳门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中 国 第 一 侨 乡
江 门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的推进
第一阶段
1979—1990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第一阶段 4组
1979~1990年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政策优势 ③侨乡优势 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阶段 5组
1990年以后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 围的不断扩大) 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 工资提高)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 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高新技术产业
2、珠三角的城市化(6组)
1)珠三角的城市数目发生了什么 变化? 2)城市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何明确功能,重新定位,合理分工,突出特色
抚顺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沈抚同城化
抚顺未来发展之路
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并不是因为( D )
A.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D.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 的明显优势是( C )
3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背景)
①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
②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和地 区有大量的技 术水平较低的 工业企业需向 外转移。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国内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 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 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 ,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 为沿海开放城市)。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2. 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教学重点1.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2. 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教具准备东南亚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小比例尺图;珠江三角洲大比例尺图。

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一课时:对外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二课时:问题与对策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春天的故事》为背景音乐,同时播放幻灯片:深圳的过去和现在对比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短短的38年里,深圳有一个小小的渔村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深圳的发展只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师生一起回顾城市化的含义、标志。

教师介绍区域工业化的情况学生自学教材第一段,思考: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师一般发展中国家是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今天这节课就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来学习第一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发展条件思考:珠三角地区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腾飞,珠三角的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和抓住了哪些机遇?1、读课本"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学生看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注意北回归线从本地区经过,说出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分析珠三角经济发展快的区位优势及自然环境条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
原因
较快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_________
①政策稳定,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髙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________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 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 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影响
城镇数量猛增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工业化促进城市 发展,从而加快 城市化进程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原因: ⑴长三角地区崛起 ⑵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 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3)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 扩大市场规模 (4)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市场腹 地范围较小。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得 益于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地理条件。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地理条件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的进程
第二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
(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 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2)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2、对策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大珠江三 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 和管理
内容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 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 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合 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 三角洲城市群。增强整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 境污染治理 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保障外来员工合法权 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差异不同的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巧学妙记]歌诀法记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条件产业调整创机遇,政策优惠抓先机。

区位侨乡引外资,开放前沿显威力。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

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教材P72活动]1.2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另外,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

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

当开放政策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教材P75活动]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教材P76思考]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1992~1993年间两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下降,之后到1999年间变化比较平稳,1999年以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显上升,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呈下降态势。

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在1992~1998年间,占有很高的份额并且比较稳定,1999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1992~2001年间呈明显上升趋势。

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步扩大,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因而才导致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均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教材P78~79活动]1.填表略。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

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型,而珠三角是双核模式。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要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经济开展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高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知识点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条件———————情景导入先思考———————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千米。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

“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提示:国家政策的支持、良好的区位条件、最大的侨乡之一等。

(2)你了解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吗?提示: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应用体验不可少———————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是(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1.C 2.A 第1题,改革开放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并不好。

第2题,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将趋于缓慢,城乡差别很小,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知识点二|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情景导入先思考———————李家豪老家在皖北淮南地区。

1982年初李家豪一家来到广州某地开始新的生活。

一开始,与其他当地农民一样,李家豪还从事一些蔗基鱼塘农业生产。

但没过几年,附近的基塘农田被一家家加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

1988年,李家豪的儿子洗净泥腿放下裤管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箱包厂工作。

1992年当地开办了几家电子厂,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李家豪的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2000元。

由于吸引的电子电器类投资不断增加,当地规划建造高新技术产业园,李家豪家的三间平房被拆迁。

现在,李家豪一家住在附近新建的公寓房中,房价为每平方米6000多元,是十年前的几倍。

(1)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条件是什么?提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区域,珠三角比其他地区更早地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侨乡地位,促进了本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蓬勃发展。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你是如何划分的?提示:两个阶段。

以1990年为分界线,90年以前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较慢,而90年后增长速度较快。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进入第二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A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B .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 .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 .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2.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A .人口的大量外迁B .矿产资源的枯竭C .环境质量的恶化D .老工业基地衰落解析:1.C 2.D 第1题,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东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速度也最快,而近些年有所减缓,因此丙为东部地区;因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近些年,中西部城市化速度快,中部快于西部,所以甲为中部,乙为西部;东北地区属老工业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速度较慢,丁为东北地区,因此选择C 项。

第2题,丁地区是东北地区,属于我国老工业区,由于受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衰退,城市化速度较慢;人口大量外迁与东北实际不符,矿产资源的枯竭和环境质量的恶化是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因此选择D 项。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甲、乙两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南高北低B.南北低、中部高C.东高西低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4.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解析:3.B 4.A 第3题,城市化水平上海、南京最高,在其之间苏州、无锡、常州等也较高,而南北两侧的南通、泰州、嘉兴、湖州等地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符合南北低、中部高,B正确。

第4题,从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中可知,各城市化的动力强度中,苏州的区位交通条件影响最小,A正确;南通农村工业化影响最小,最大的是城市辐射力,B错;南京的区位交通对其城市化影响大,也说明交通条件好,C错;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其城市化影响最大,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