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fdcf58bcd126fff7050be9.png)
§4.1 区域农业发展【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要求】结合所给区域,分析说明该区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布局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该区域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填图,基本了解东北地区的概况。
2、通过阅读杜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图,能够说出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通过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复习必修一所学习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通过阅读东北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降水量图、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等地图和资料,分析得出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东北地区优势的气候资源以及在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4、通过阅读东北地区地形图,说出东北地区所包含的主要地形区及其地形特征。
根据必修二所学习的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说出在不同的地形类型区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
同时阅读图上的水系特征,说出东北地区的河流及水资源特点。
5、通过阅读东北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土壤的特征,说出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6、通过阅读东北地区植被类型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的生物资源,说出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7、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工业部门分布图、交通分布图以及相应的景观图,分析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并且通过框图的形式进行概括总结,说出其社会经济条件对于农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之处。
8、根据以上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对东北地区的农业部门及相应的农产品进行布局。
出示典型农产品的生长习性(罗列在学案上),由学生对其在地图上进行填写相应的位置。
9、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解决东北农业生产中产生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东北平原区耕作业的发展找到东北平原区的发展方向,以及其中的问题——水土流失及其解决方法。
利用平原区的分析方法,以小组的方式分别分析西部草原区和山区的发展情况。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d6b6c1c915f804d2b16c1d8.png)
第一课时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教材第62页活动分析几个地区不同的农业发展方向,目的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在诸多因素中,主导因素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邻近港澳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的地理条件:(1)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棉花品级及产量高。
棉花是喜光作物,光照条件好对棉花开花结铃、纤维积淀以及吐絮十分有利,棉花蕾铃脱落少、烂铃少,纤维洁白有光泽,品级高且含水量低。
(2)气温日较差大,棉花经济系数高。
棉花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的形成及经济产量的形成,棉花容易获得高产。
(3)病虫害少,降低了成本。
(4)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棉花经济效益高。
(5)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另外,新疆棉花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棉花生产有了气象服务方面的可靠保证。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需求,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粤海铁路的开通进一步拓展了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的市场。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外城市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教材第64页活动1.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生长,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学业达标读图,完成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12214ba1aa8114431d939.png)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b8a834c01f69e31433294ce.png)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
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水稻、玉米、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以春小麦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复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60672f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7.png)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 农业布局特点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 东北商品粮基地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 农业发展方向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推荐ppt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推荐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dbfaf62cc58bd63186bde3.png)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地广人稀,草场广阔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问题
水资源缺乏
水土流失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
标 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侵蚀
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
术 植树造林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休耕与轮作 免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D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图例
区域
植被类型 农业植被
杂类草
人口密度(人/平 年降水量(毫米)
方千米)
200~400
600~620
100~200
小灌丛、碱蓬
1~50
380~390
东北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大 小 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 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破坏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项目 范围 特点 地位
内容 包括A__黑__龙__江__、B吉林、C辽宁三省和D____内__蒙__古__自__治__区_______东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__然__地__域__完整,___农__业__生__态__类__型______多样 我国重要的_商__品__粮___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成因
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 林开发造成 土地利用不 合理
市场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 质量低、成
求
本高
对策
改善农业生态 环境,改善农 业生产方式粗 放、耕地破坏 严重、水土流 失、黑土退 化、土地沙 化、次生盐渍 化等现象,发 展优质品种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e492e033d4b14e8524689b.png)
同特点;最后从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学 法 点 拨〕 学习该部分知识既要理解原理,又要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章的学习中,还要充分运用教材案例并对其进行
引申、拓展、升华,既锻炼和培养了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发展了分析 与综合、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答案:(1)东北大米质量最优,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具有夏季日照时
间长、光照强度大、日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
十分丰富。同时由于冬季气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 品质优良。 (2)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以下几方面:①饲料丰富。东北地区的玉 米及糠麸、秸秆、豆饼、豆渣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饲草,来源广,潜力大;
3.水稻的最北种植纬度: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纬度已扩
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1.判断正误。
(1)东北地区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 ) (2)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农业布局的差异。( √ ) (3)东北地区生态保护的重点是保护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原生的自然生 态环境。( √ ) (4)东北地区可以大规模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 )
2.发展方向
区域 平原区 西部草原区 山区
发展方向 国家粮食需求 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________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________和舍饲 畜牧业 特色农业产品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多元开发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点拨: 1.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不足是纬度较高,热量不 足,作物的生长只能满足一年一熟。 2.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中国东北平原、美国中央大平原、欧洲乌克兰。
[精品课件](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
![[精品课件](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https://img.taocdn.com/s3/m/0e36c8bfd4d8d15abe234e76.png)
解析 Ⅳ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
解析 答案
探究点二 农业布局特点 探究导引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答案 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 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答案
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降水量相差不大,农业类型却有所区别,原因 是什么? 答案 松嫩平原耕作农业和畜牧业均有分布, 而三江平原只有耕作业,这是因为三江平原 上有多条河流汇集,低洼过湿,不适合牧草 的生长和牧业的发展。通过对沼泽的整治和 改造,三江平原可以成为优质的粮食作物生 产基地。
答案
3.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答案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 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因素 水源、土壤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该地环境质量优良;科技先进精准施肥,化肥、农
药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单位面积产量高,生产规模大,总产量大,商
品率高。
12345
解析 答案
农业区位评价类
答题模板4
答题模板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纬度低(高),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强(弱), 自然 气候、地形、
解析 答案
2.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
的是
√A.纬度
B.地形
C.海陆位置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季风
解析 ②③两地分别对应Ⅲ、Ⅰ,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 异明显与纬度无关。
解析 答案
3.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 最主要因素是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B.肥沃的土壤 C.雨热同期的气候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6945846f7ec4afe04a1df5e.png)
二.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区 耕作农业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布的地形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 原和辽河平原
农林牧产品
我国重要粮食产区, 玉米、大豆、小麦、 水稻等
我国最大林区,木材、 中药材、苹果梨、柞 蚕茧、苹果等 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 地,牛、羊、马
林 业 和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区 特 产 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 原西部及部分林间 畜 牧 业 区 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东北商品粮基 小麦:三江平原、 地的突出特点 松嫩平原 地区专业化生产 玉米:松辽平原 水稻:辽河、松花江 流域大型灌区和东部 山区河谷盆地
四.农业发展方向 产生 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 1.农业发展中产生 原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 境退化 的生态环境问题 具体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 表现: 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 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 2.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面向国内外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强化 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
地形: 平原、高原和山地三大地形单元,可 2.地形、 进行农业多种经营 土壤条件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 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良好的工业基础: 为农业提高生产资料和市场 3.社会、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 经济条件 便,东北亚经济合作: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发展外向型农业 农业经营规模大 发展绿色农业和 大农业
(2)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牧民收入,大力 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抓好天然林保护,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dc792c980eb6294dd886cf5.png)
条
件
2.东北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 耕作制度和生产 季节等。而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两方面,对农业的影响 也分有利和不利影响。如下表所示:
有利影响 温带湿 润、半 气 不利影响
①夏季温暖,基本上可以满足 ①热量不足,只 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②夏季 能一年一熟;② 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强,粮食 农作物生长还容 品质好;③冬季寒冷,病虫害 易受到低温冷害 少,有利于绿色生产 的影响
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 出。依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 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 主要分布
产区域 区 平原地 区,主 要包括
主要产品及分布区 玉米——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生长条件
自
然 条 件 土壤
地貌
自 然 条
气候
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 夏季温暖,雨热同季 林地面积广,森林资源蕴藏量大,林业发展潜力 大;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
件
社 会 经 济
资源
工业 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 基础 化肥等,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通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 联系 必不可少的条件 开发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 历史 规模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第 1 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学会分析不同地区农 业生产条件。 2.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知识点一
地理人教版必修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地理人教版必修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55d12e76eeaeaad0f330a0.png)
第二十四页,共26页。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跨暖温带、中温带与 寒温带,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2.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tèdiǎn), 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优势主要表现为—①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因此 东北的土壤较肥沃。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绿色农业、大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再见
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
海答南:岛海成南为岛我地国处热热带带,经热济量作和物降生水产条基件可地满。足热带
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 作物的需求量大。
第十四页,共26页。
第十五页,共26页。
读图回答 (huídá): 12.东东东北北北地地地区区区自年自然年降然条降水条件水南量件北量分南向和布北地年从向域东地平分南异域均的向分气主西异温导北的因的递主素分减导是布什,因(么且素fē?n山是b地热ù)量多呈于。现平什原么, 规 3迎3..东风东律北北坡?地地多区区于自自背然然风条条坡件件。东东西西向向地地域域分分异异的的主主导导因因素素是是水什分么。 ?
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无霜期 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
第五页,共26页。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农作物品种 (pǐnzhǒng):
喜凉作物
气候 (qìhòu)
农事活动:
春播、夏管、秋收
农作物生长 (shēngzhǎng)季节:
4~10月
第六页,共26页。
活动题:
1.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 有什么(shén me)关系?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必修3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17f7cafba0d4a7302763aed.png)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特产区:长白山区盛产珍贵药材,延边盛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 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业区
畜种: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一二三四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社会、经济条件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 至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 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 成下列各题。
甲
乙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 的差异情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 低2~4 ℃);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 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 ℃以上。
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 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 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
区域 特色农业
珠江 三角 洲
出口创汇 农业
新疆 南部
我国最大 的棉花生 产基地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水、陆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农业生
术水平高
光照充足,山麓地带有高 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 史悠久;市场对长 需求量大
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共26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6b45434028915f804dc2d6.png)
东部为湿润区 中部为半湿润区 西部为半干旱区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思考: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点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
试分别举例说明。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⑵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⑶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
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点拨: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三、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图4.4~4.5)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思考:阅读图4.3、图4.4和图4.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点拨:从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逐渐递减的。
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点拨:纬度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点拨:海陆位置和地形活动: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表4.1。
点拨表4.1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
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点拨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产期。
3.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较广,但是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仍占绝对优势。
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相似。
(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点拨: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
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能防止环境污染。
(2)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牲畜。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板书设计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地理条件1.范围:2.地位: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⑵地形、土壤条件——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⑶社会、经济条件三、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第二课时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阅读: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1.概念:地区专业化生产(又称分区专业化生产)是指在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
2.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料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3.特点: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4.发达国家的农业分区专业化在发达国家农业分区专业化普遍现象,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很高,而且农业规模大,部门繁多,各地社会和自然条件又有明显差异的缘故。
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
5.农业分区专业化的深入:二战后,不仅小麦、玉米、棉花、烟草、水稻、养畜业和放牧业分别集中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最有利的地区,连原来各农户分散经营以满足自己消费的奶牛和鸡的饲养,以及蔬菜和马铃薯种植等,也改由个别地区专业农场大规模经营。
活动:1.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点拨: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01年全国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点拨: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
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点拨:如果不考虑复种指数的差异,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低而不闻。